汪文杰;鲁厚清
目的:探讨在急性百草枯中毒(acute paraquat poisoning,APP)患者中和肽素(copeptin)、APACHEⅡ评分在预后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126例APP患者,以住院期间临床死亡作为观察终点,分存活组58例和死亡组68例。在入院后2 h、24 h、7 d 内抽取静脉血3 mL,检测和肽素水平,同时记录 APACHEⅡ评分。结果:死亡组服毒剂量明显高于存活组,而抢救时间、首次灌流时间和灌流次数之间无差异。入院后2 h和肽素水平升高,死亡组与存活组比较有显著差异,而APACHEⅡ评分无差异。入院后24 h存活组和肽素降至正常,死亡组水平较高,APACHEⅡ评分两组无差异。入院后7 d死亡组和肽素水平持续不降,而APACHEⅡ评分水平明显升高,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PP患者口服农药剂量与和肽素、APACHEⅡ评分呈正相关。结论:连续检测和肽素及APACHEⅡ评分对APP患者预后的评估及合理分配医疗资源有重要临床意义。
作者:李敬;彭烨;马国营;孔繁托;朱保月;刘晓婷;王维展 刊期: 2014年第13期
脑肿瘤的首要治疗方法是脑外科手术。手术原则强调大化病灶切除,同时大化功能区保留,以尽量减少术后神经功能障碍的风险。目前,脑肿瘤手术已由单纯的解剖模式向“解剖-功能”模式转化,使后遗症发生率显著降低[1-2]。因此,准确、可靠的功能区定位极为重要,是“事先预知、术中把握”的有效保证。但实际手术过程中由于手术野暴露及手术时间的限制、病变引起正常解剖结构的变形等因素而难以达到目的。由于非侵入性、无放射性、无需注射对比剂、空间分辨率高等优势,血氧水平依赖功能磁共振成像(blood oxygen level dependent 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BOLD-fMRI)在临床脑肿瘤手术中已发挥重要作用。
作者:高原雪;王露萍;戚乐;张迪;张寒 刊期: 2014年第13期
超前镇痛(preemptive analgesia)是在伤害性刺激作用于机体之前采取一定的措施,防止中枢或外周神经敏感化,减少或消除伤害引起的疼痛。本研究拟通过妇科手术患者应用舒芬太尼硬膜外超前镇痛,探讨其对 T 细胞亚群CD4+、CD8+的影响,观察术后镇痛和改善患者免疫功能的效果,评价舒芬太尼超前镇痛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胡彦艳;秦丹丹;马利;梁力;蓝娇 刊期: 2014年第13期
目的:探讨尼莫地平是否能减少面肌痉挛微血管减压术后面听神经相关并发症。方法:选择2011年5月至2013年10月期间,因面肌痉挛于我科行面神经微血管减压术患者22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110例,术后当日开始静脉泵入尼莫地平注射液(尼膜同)50 mg,泵速:2 mg/h,疗程3 d。3 d后改为口服尼莫地平片剂30 mg ,每天3次,疗程1周。对照组110例,术后不应用尼莫地平,其余治疗均与治疗组相同。统计两组患者术后3个月内面听神经并发症周围性面瘫及听力下降的发生情况并进行分析。结果:两组病例面肌痉挛治疗有效率均为100%,尼莫地平组术后周围性面瘫及听力下降的发生率较对照组降低(P <0.05)。结论:尼莫地平可显著降低面神经微血管减压术后周围性面瘫及听力下降的发生率。
作者:黄旭;闫昕;林贵军;高峰 刊期: 2014年第13期
目的:探讨脉搏指示连续心排血量(pulse indicator continuous cardiacoutput,PiCCO)监测在感染性休克患者血管活性药物管理中的应用。方法:将入住 ICU 的76例感染性休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8例。试验组(P组)采用PiCCO监测全心舒张末容积指数(GEDVI)为容量指标,外周血管阻力(SVRI)、心脏指数(CI)为血管活性药物指标;对照组(C 组)以传统监测中心静脉压(CVP)为容量指标,平均动脉压(MAP)为血管活性药物指标,比较两组患者治疗0、24和72 h 的 APACHEⅡ评分、血管活性药物评分、血乳酸水平、机械通气时间、住ICU天数、住院病死率等的差异。结果:(1)P组患者APACHEⅡ评分、血乳酸水平及血管活性药物评分呈逐渐降低趋势,72 h 与C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2)机械通气时间、住ICU 天数P 组短于对C组(P<0.05)。(3)P组与C组比较28 d 住院病死率及MODS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以CVP、MAP为治疗指导指标相比,感染性休克患者使用PiCCO监测更能恰当地指导临床补液及血管活性药物使用,使危重患者获益。
作者:许建强;霍保善;袁满涓;梁爱霞;黄永光;吴冠祺 刊期: 2014年第13期
目的:分析可疑的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直肠癌(HNPCC)中错配修复蛋白(MMR)hMLH1和hMSH2的表达情况。方法:运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测193例可疑HNPCC中hMLH1/hMSH2蛋白,表达缺失的病例为高度可疑HNPCC。结果:193例可疑HNPCC hMLH1/hMSH2表达缺失率为29.02%;不同年龄段依次为:≤30岁为40.00%,31~40岁为28.05%,41~50岁为28.71%;其中3例hMLH1和hMSH2同时表达缺失;在右半结肠、左半结肠和直肠表达缺失率分别为40.74%、32.65%和18.89%;有家族史的病例表达缺失率为46.15%。结论:MMR蛋白表达缺失与年龄、发病部位及家族史密切相关,并且以hMLH1表达缺失为主, MMR蛋白表达缺失是诱发青年大肠癌发生的重要因素;hMLH1/hMSH2蛋白同时表达缺失,说明二者可能协同作用HNPCC的发生。
作者:王瑜;童晶;杨磊;丁彦青 刊期: 2014年第13期
锁骨骨折在肩部损伤中占35%~45%,而锁骨中段骨折约占锁骨骨折的75%~80%[1-2]。目前治疗锁骨中段骨折主要采用钢板固定,而钢板种类的选择依据骨折类型可有普通重建钢板、锁定钢板、有限接触动力加压钢板等[3-4]。我科近3年来分别采用切开复位普通重建钢板、锁定钢板内固定方法治疗成年锁骨中段粉碎性骨折52例并进行比较,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焦尚起;王硕;张磊;王能兴;陈国军;商振德 刊期: 2014年第13期
目的:探讨EB病毒血症对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9月至2013年6月本院住院62例IM患儿的临床资料,比较血EBV-DNA 阳性组与阴性组之间T淋巴细胞亚群、B淋巴细胞和NK细胞比例是否有统计学意义。结果:62例IM患儿中EBV-DNA阴性18例(29.03%),EBV-DNA阳性44例(70.97%),阳性组平均值6.1×103/mL。IM患儿的CD3+、CD8+细胞比例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CD4+、CD19+细胞比例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而 NK 细胞比例无明显差异(P>0.05)。在IM患儿中DNA阳性组CD4+、CD19+细胞比例明显少于DNA 阴性组(P<0.01),CD8+细胞比例高于DNA阴性组(P<0.05),NK 细胞比例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血EBV-DNA阳性与T淋巴细胞亚群、B淋巴细胞的变化密切相关,与NK 细胞无明显相关性。 EB病毒血症对病情严重程度和预后判断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作者:张翊;伍鸣杰;朱朝海 刊期: 2014年第13期
作者:本刊编辑部 刊期: 2014年第13期
目的:对常规心脏外科手术进行全程红外热成像,通过监控软件对热图图形及温度进行分析,探讨红外摄像设备在心脏外科术中诊断及并发症预警方面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取2013年9月至2014年3月心外科行胸骨正中开胸手术的患者34例,术中全程行红外摄像实时监控,采集不同手术事件节点下的心脏热图,依据相关术前检查,研究心脏冷灌注保护期间温度变化与心肌术后损伤的相关性,以及冠心病心脏搭桥手术(CABG)前后心肌缺血区域温度变化对CABG 术后左室射血分数(LVEF%)的影响。结果:红外摄像机能够敏感获取心脏术中不同事件下的组织热图,能够通过心表温度变化预警心肌冷保护状态、诊断心肌缺血范围、预判CABG手术疗效,导航手术操作。结论:红外摄像技术在心脏外科术中监测方面具有指导意义,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赵曙光;范世豪;于丁;唐闽;陈子英 刊期: 2014年第13期
目的:探讨Ad-HIF-1α-Trip 基因转染兔缺血后肢的部分安全性。方法:22只新西兰大白兔建立急性左后肢缺血模型,随机分为生理盐水组(Saline 组,n=6)、腺病毒空载体组(Ad-Null组,n=6)、Ad-HIF-1α-Trip组(n=10)。分别在术后即刻肌注生理盐水、Ad-Null、Ad-HIF-1α-Trip 。术后10 d Ad-HIF-1α-Trip组取4只行Real-time PCR了解HIF-1α-Trip转染后在缺血后肢及在心、肝、肾、肺的表达情况;术前、术后3 d、7 d、14 d、28 d ,测量体温、体重,检测肝及肾功能、心肌酶;术后28 d 对Ad-HIF-1α-Trip 组心、肝、肾、肺进行HE染色,了解有无严重病理改变。结果:转染后10 d,Ad-HIF-1α-Trip 组缺血骨骼肌HIF-1α-Trip 转染后有确切表达;心、肝、肾、肺未见表达。3组实验兔血常规、肝肾功能指标均在正常值范围,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Ad-HIF-1α-Trip组心、肝、肾、肺HE染色未见明显异常。结论:Ad-HIF-1α-Trip单次肌肉注射能在兔缺血后肢明确表达,且未发现明显毒副反应。
作者:何文凯;李明琰;崔永生;陈建威;王月刚;陈冬冬;吴平生 刊期: 2014年第13期
目的:了解艾滋病合并马尔尼菲青霉病死亡病例的特点,提高对该病的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2011年间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收治的27例艾滋病合并马尔尼菲青霉病死亡病例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入院后病原诊断时间4~7(4.9±1.4)d;主要并发症:代谢性酸中毒25例(92.6%),感染性休克22例(81.5%);主要合并感染:肺孢子菌肺炎12例(44.4%),结核7例(25.9%)。主要死亡原因:感染性休克15例(55.6%),呼吸衰竭5例(18.5%)。结论:艾滋病合并马尔尼菲青霉病死亡病例病原诊断和特效抗真菌治疗时间相对较晚,多数合并其他机会性感染,常死于感染性休克。因此,使用更敏感快速的病原诊断方法,尽早给予敏感抗真菌治疗,及时诊治并发症,可能对降低该病的死亡率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张坚生;洪文昕;李凌华;何溪;唐小平;陈谐捷 刊期: 2014年第13期
目的:评估被动抬腿试验(passive leg raising,PLR)后每搏量变异(stroke volume variation,SVV),即PLR-△SVV在自主呼吸感染性休克患者中容量反应的预测价值。方法:患者60例,用 PiCCO 监测 PLR和补液试验前后的血流动力学,补液试验后△SV(stroke volume)≥10%为容量反应组,评价PLR-△SVV预测容量反应的价值。结果:反应组PLR-△SVV明显变化[(10±4)mL vs (14±6)mL,P<0.05],无反应组无明显变化(P>0.05)。 PLR-△SVV预测容量反应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81。以PLR-△SVV≥11.2%评价容量反应性,灵敏度为85.7%,特异度为92.0%。结论:PLR-△SVV可预测自主呼吸感染性休克患者的容量反应。
作者:林冰;蒋丽芳;孟繁甦;郭应军 刊期: 2014年第13期
目的:对比厄贝沙坦片和硝苯地平控释片的降压效果及对高血压患者血压晨峰的影响。方法:高血压患者90例,随机分配为厄贝沙坦片组(A组)和硝苯地平控释片组(B 组)各45例,分别给予厄贝沙坦片150 mg/d 和硝苯地平控释片30 mg/d,降压治疗4周,对比两组治疗前后舒张压(DBP)、收缩压(SBP)、平均动脉压(MAP)及血压晨峰(MBPS)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治疗4周后DBP、SBP均有下降(P<0.05),B组下降程度较 A 组明显(P<0.05),B 组 MBPS 较 A 组下降显著(P<0.05)。结论:硝苯地平控释片(拜新同)降低血压、预防血压晨峰的效果优于厄贝沙坦片(安博维)。
作者:周朝霞;王顺达;武冬 刊期: 2014年第13期
目的:通过病例分析,观察含洛铂方案在原发性肝癌行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术治疗中的近期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2012年6月至2013年9月在我院介入科治疗的中晚期肝癌患者120例,随机分为2组,每组60例,对照组行含奥沙利铂方案介入治疗,观察组行含洛铂方案介入治疗,4~5周为1个疗程,行1~4次介入术后观察。因失访或后续治疗方案更改,后完成疗效评估及不良反应分析的病例为77例,对照组40例,观察组37例。结果:两组在近期疗效及不良反应上均无明显差异。结论:含洛铂的介入方案在治疗中晚期原发性肝癌中近期疗效、不良反应与含奥沙利铂的介入方案无明显差异。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临床观察。
作者:韩成龙;马亦龙 刊期: 2014年第13期
原发性气胸是一种常见病。据报道大部分患者是由肺大疱引起,而肺大疱多位于肺尖。近年来,自发性气胸的电视胸腔镜治疗逐渐代替了常规开放手术。但胸腔镜手术的一次性耗材价格昂贵。为了降低自发性气胸腔镜治疗的费用,有医生主张使用推结器辅助腔内缝扎或结扎的办法,然而腔内缝扎或结扎的手术时间较使用切割缝合器明显延长。在此,我们介绍一种简单、微创、经济的自发性气胸腔镜治疗方法。
作者:莫安胜 刊期: 2014年第13期
目的:通过总结分析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患者随机尿微量白蛋白与肌酐比值(urinary albumin-to-creatinine ratio, UACR)水平特征,探讨UACR 与冠状动脉犯罪血管条数及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9月至2012年8月入住广东省人民医院心血管病研究所且诊疗资料较完整的95例ACS患者。根据冠脉造影结果,记录冠脉病变条数,并计算Gensini积分。通过Spearman相关分析探讨 UACR 与冠脉病变支数及 Gensini 积分之间的关系,并进行多支血管病变和严重冠脉病变的Logistic 回归分析,探讨UACR 与多支血管病变及重度冠脉狭窄之间的关系。结果:UACR 与冠脉病变支数呈显著正相关(r=0.301,P=0.011);UACR与Gensini积分呈显著正相关(r=0.629,P=0.000);UACR 对ACS患者发生多支血管病变具有预测价值(P=0.019,B=0.018)。结论:ACS患者, UACR与犯罪血管条数及狭窄程度正相关,对发生多支血管病变和严重血管病变有独立的预测价值。
作者:马欢;毛帅;黄道政;王芳芳;胡亚楠;耿庆山 刊期: 2014年第13期
发病率:表示在一定期间内,一定人群中某病新病例出现的频率。发病率=一定期间内某人群中某病新病例数/同时期暴露人口数×1000‰。
作者:本刊编辑部 刊期: 2014年第13期
目的:观察脂氧素受体激动剂BML-111对巨细胞病毒(HCMV)感染后巨噬细胞表达IFN-β以及IE86 mRNA的影响。方法:用HCMV感染巨噬细胞(MOI=0.5),设HCMV组、对照组、HCMV+BML-111组及HCMV+MP组,在感染后0、1、2、4、8、12 h收集细胞,用RT-PCR法检测IFN-β及IE86 mRNA表达水平。结果:与HCMV组相比,HCMV+BML-111组IFN-βmRNA升高(P<0.05),HCMV+MP组IFN-βmRNA下降;与HCMV组相比,HCMV+BML-111组IE86 mRNA 无明显差异(P>0.05),HCMV+MP 组 IE86 mRNA 升高(P<0.05)。结论:BML-111在HCMV感染早期通过促进IFN-βmRNA表达发挥抗病毒作用。
作者:陈晓红;舒赛男;刘兴楼;王慧;张菊;杜小弋;李革;方峰 刊期: 2014年第13期
目的:研究卵圆钳免球囊扩张器免钉合器行完全腹膜外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TEP)在临床中的应用。方法:收集我院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采用卵圆钳免球囊扩张器免钉合器行TEP的腹股沟疝患者共85例(93侧),其中腹股沟直疝16例,腹股沟斜疝69例,并分析其手术相关资料。结果:所有手术均获成功,手术时间单侧(68.5±19.6)min,双侧(121.8±18.3)min,术中出血量(15.2±5.5)mL,术后住院时间(4.6±1.3)d,恢复日常活动时间(6.4±1.4)d,术后阴囊积气8例(8.6%),阴囊积液或血肿13例(14.0%),经过多次穿刺抽吸后均治愈。随访6个月~2年,未见复发或腹股沟区疼痛等并发症。结论:应用卵圆钳免球囊扩张器免钉合器行TEP是一种安全、可行、有效的无张力疝修补手术,术后疼痛轻、恢复快、复发率低,值得在临床工作中推广。
作者:王红旭;陈志权;陈志明 刊期: 2014年第1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