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溴敌隆中毒误诊为妇科急腹症1例

汪文杰;鲁厚清

关键词:溴敌隆, 中毒, 误诊, 凝血功能, 国际标准化比值, 赘生物, 血常规, 下腹痛, 凝血酶原时间, 尿蛋白, 尿常规, 患者, 子宫附件, 中性粒细胞, 接触性出血, 止血治疗, 阴道出血, 抢救治疗, 泌尿外科, 抗炎治疗
摘要:患者女,49岁,因“下腹痛伴阴道出血3 d”入院,患者于11月8日晚出现下腹痛,伴恶心症状,9日凌晨自诉小便带血,来院急诊就诊,B 超检查示双肾、输尿管未见明显异常,子宫附件未见明显异常;尿常规示尿蛋白(3+)隐血(3+),予抗炎治疗,腹痛未见好转,故就诊泌尿外科,急查血常规示白细胞11.9×109/L,中性粒细胞82.2%;尿常规示尿蛋白(3+)、隐血(2+)。予抗炎止血治疗,未见好转,次日再急诊来院就诊,收住妇产科,查体:外阴:无畸形,已婚式,阴毛呈女性分布,两侧大小阴唇对称,会阴无裂伤;阴道:通畅,伸展性好,无溃疡,无赘生物,见血染;宫颈:软,无糜烂,无撕裂,无息肉,无赘生物,无接触性出血;宫体:中位,常大,未及包块,无压痛;附件:左侧附件未及明显包块,压痛(+);右侧未及明显异常,压痛(-);宫旁:未见明显异常。病程中,无发热,无肛门坠胀感,饮食欠佳,大便正常。查凝血功能:凝血酶原时间149.6 s;国际标准化比值12.57;PT%2.7%;PT-R 12.47,导尿见血尿,再次追问病史,后患者诉1周前因吵架自服老鼠药溴敌隆,转入我科,收住,予以 Vit K1应用、申请血浆及冷沉淀等抢救治疗,并动态复查血常规、凝血功能指标,后康复出院。
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BOLD-fMRI在脑肿瘤外科手术中的应用及发展

    脑肿瘤的首要治疗方法是脑外科手术。手术原则强调大化病灶切除,同时大化功能区保留,以尽量减少术后神经功能障碍的风险。目前,脑肿瘤手术已由单纯的解剖模式向“解剖-功能”模式转化,使后遗症发生率显著降低[1-2]。因此,准确、可靠的功能区定位极为重要,是“事先预知、术中把握”的有效保证。但实际手术过程中由于手术野暴露及手术时间的限制、病变引起正常解剖结构的变形等因素而难以达到目的。由于非侵入性、无放射性、无需注射对比剂、空间分辨率高等优势,血氧水平依赖功能磁共振成像(blood oxygen level dependent 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BOLD-fMRI)在临床脑肿瘤手术中已发挥重要作用。

    作者:高原雪;王露萍;戚乐;张迪;张寒 刊期: 2014年第13期

  • 气管-支气管淋巴结瘘型结核的临床特征及经支气管镜介入治疗的研究

    目的:探讨气管-支气管淋巴结瘘型结核的临床特征,研究经支气管镜介入治疗的效果。方法:对我院2008年1月至2013年1月住院确诊为气管-支气管淋巴结瘘型结核并接受支气管镜介入治疗的50例初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通过临床症状改善程度、支气管镜下改变及痰菌阴转时间等指标评价支气管镜介入治疗的效果,并随访6个月。结果:50例患者中,支气管瘘口分布常见部位为右中叶,占24%(12/50);全身化疗+支气管镜介入治疗后总有效率达98%(49/50)。介入治疗的并发症主要为咯血,占8%(4/50);经6个月随访,49例有效患者病灶均稳定,复查气管镜见支气管黏膜光滑,无明显肉芽及干酪坏死物阻塞。结论:气管-支气管淋巴结瘘型结核主要通过结核炎症侵袭破坏气管管壁、坏死物阻塞气道引起相应临床表现,经支气管镜局部钳夹及药物注射介入治疗气管-支气管淋巴结瘘型结核效果好,并发症少。

    作者:苏铎华;汤春梅;张言斌;方琼;谢艺开;肖海浩 刊期: 2014年第13期

  • 厄贝沙坦与硝苯地平控释片降低血压晨峰的作用对比

    目的:对比厄贝沙坦片和硝苯地平控释片的降压效果及对高血压患者血压晨峰的影响。方法:高血压患者90例,随机分配为厄贝沙坦片组(A组)和硝苯地平控释片组(B 组)各45例,分别给予厄贝沙坦片150 mg/d 和硝苯地平控释片30 mg/d,降压治疗4周,对比两组治疗前后舒张压(DBP)、收缩压(SBP)、平均动脉压(MAP)及血压晨峰(MBPS)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治疗4周后DBP、SBP均有下降(P<0.05),B组下降程度较 A 组明显(P<0.05),B 组 MBPS 较 A 组下降显著(P<0.05)。结论:硝苯地平控释片(拜新同)降低血压、预防血压晨峰的效果优于厄贝沙坦片(安博维)。

    作者:周朝霞;王顺达;武冬 刊期: 2014年第13期

  • 普通重建钢板与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成年锁骨中段粉碎性骨折

    锁骨骨折在肩部损伤中占35%~45%,而锁骨中段骨折约占锁骨骨折的75%~80%[1-2]。目前治疗锁骨中段骨折主要采用钢板固定,而钢板种类的选择依据骨折类型可有普通重建钢板、锁定钢板、有限接触动力加压钢板等[3-4]。我科近3年来分别采用切开复位普通重建钢板、锁定钢板内固定方法治疗成年锁骨中段粉碎性骨折52例并进行比较,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焦尚起;王硕;张磊;王能兴;陈国军;商振德 刊期: 2014年第13期

  • 局部肝素法在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中的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局部肝素法抗凝肾替代治疗对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并对肾脏替代治疗效果与安全性进行评估。方法:回顾性收集在我院ICU行床旁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CVVH )治疗的68例重症患者的病例资料,对全身应用肝素抗凝与局部肝素抗凝的效果进行对比。结果:共189例次治疗,全身肝素组107例次,局部肝素组82例次。两种治疗方式治疗后血小板计数下降,APTT延长。局部肝素组治疗过程中2、4、8 h的APTT值明显低于肝素组,TMP升高无差异,滤器使用寿命、治疗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肝素组出现22例次出血并发症,局部肝素组8例次,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肌酐、尿素氮及血小板下降率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RRT治疗过程中,采用局部肝素抗凝的方法对于具有高出血倾向的患者其安全性优于全身应用肝素抗凝。

    作者:于建华;许媛 刊期: 2014年第13期

  • 红外摄像技术在心脏外科术中监测的应用探讨

    目的:对常规心脏外科手术进行全程红外热成像,通过监控软件对热图图形及温度进行分析,探讨红外摄像设备在心脏外科术中诊断及并发症预警方面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取2013年9月至2014年3月心外科行胸骨正中开胸手术的患者34例,术中全程行红外摄像实时监控,采集不同手术事件节点下的心脏热图,依据相关术前检查,研究心脏冷灌注保护期间温度变化与心肌术后损伤的相关性,以及冠心病心脏搭桥手术(CABG)前后心肌缺血区域温度变化对CABG 术后左室射血分数(LVEF%)的影响。结果:红外摄像机能够敏感获取心脏术中不同事件下的组织热图,能够通过心表温度变化预警心肌冷保护状态、诊断心肌缺血范围、预判CABG手术疗效,导航手术操作。结论:红外摄像技术在心脏外科术中监测方面具有指导意义,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赵曙光;范世豪;于丁;唐闽;陈子英 刊期: 2014年第13期

  • 尼莫地平减少面神经微血管减压术后面听神经相关并发症的作用

    目的:探讨尼莫地平是否能减少面肌痉挛微血管减压术后面听神经相关并发症。方法:选择2011年5月至2013年10月期间,因面肌痉挛于我科行面神经微血管减压术患者22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110例,术后当日开始静脉泵入尼莫地平注射液(尼膜同)50 mg,泵速:2 mg/h,疗程3 d。3 d后改为口服尼莫地平片剂30 mg ,每天3次,疗程1周。对照组110例,术后不应用尼莫地平,其余治疗均与治疗组相同。统计两组患者术后3个月内面听神经并发症周围性面瘫及听力下降的发生情况并进行分析。结果:两组病例面肌痉挛治疗有效率均为100%,尼莫地平组术后周围性面瘫及听力下降的发生率较对照组降低(P <0.05)。结论:尼莫地平可显著降低面神经微血管减压术后周围性面瘫及听力下降的发生率。

    作者:黄旭;闫昕;林贵军;高峰 刊期: 2014年第13期

  • 子宫肌瘤合并出血致反复小脑梗死1例

    患者女,44岁,因“头晕、头痛、走路不稳2 d,加重伴饮水呛咳1 h”于2014年1月29日入院。患者入院前2个月出现月经量大,量大时每天出血约100 mL,持续半个月余,发病10 d后出现头晕、左侧肢体麻木,在当地县中医院诊断为左侧小脑梗死,住院过程中仍有阴道出血,曾输血2次,出院时未遗留肢体后遗症。否认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病史。入院查体:T 36.6℃,P 88次/min,R 20次/min,BP 130/80 mmHg。颜面及全身无黄染,无出血点及瘀斑,睑结膜苍白,心、肺、腹未见异常。神经系统检查:神清,构音障碍,饮水呛咳。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直径约3 mm ,直接、间接对光反射灵敏。颅神经检查无特殊。四肢肌力Ⅴ级,肌张力低,腱反射低。双上肢指鼻试验及双下肢跟-膝-胫试验欠稳准。右下肢Babinski sign (+),左下肢 Babinsk sign (-),Kernig sign(-),Bruzinski sign(-)。实验室检查:血常规 Hb 66.20 g/L, PLT 416.4×109/L,WBC 4.51×109/L, RBC 4.51×109/L;凝血四项:PT 10.7 s,INR 0.86,TT 20.60 s,APTT 27.10 s;尿常规正常;肝、肾功能、电解质及血脂6项无特殊。血清抗结核抗体、HIV抗体及抗梅毒螺旋体抗体均为阴性;胸片无特殊。头颅DWI 示双侧小脑半球、蚓部新发梗塞;头颅MRI可显示既往梗死灶;头颅 MRA 示脑动脉轻度硬化。妇科彩超示子宫多发肌瘤(较大者约56 mm ×45 mm ),宫腔少量积液,宫颈多发那氏囊肿。入院诊断:子宫肌瘤合并出血并小脑梗死。住院期间给予输血、抗贫血及止血药物等应用,静脉输入悬浮红细胞4U、口服复方硫酸亚铁颗粒每日50 mg ,以纠正贫血,妇科会诊后给予炔诺酮片(每片0.625 mg)口服止血,每次3片,每日3次。脑梗死治疗注重脱水降颅压、清除自由基、脑循环改善剂及脑代谢赋活剂等应用,住院14 d ,病情好转,转入妇科行子宫全切术。

    作者:赵英霖;杨朝燕 刊期: 2014年第13期

  • 洛铂在肝动脉化疗栓塞术中治疗原发性肝癌的近期疗效观察

    目的:通过病例分析,观察含洛铂方案在原发性肝癌行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术治疗中的近期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2012年6月至2013年9月在我院介入科治疗的中晚期肝癌患者120例,随机分为2组,每组60例,对照组行含奥沙利铂方案介入治疗,观察组行含洛铂方案介入治疗,4~5周为1个疗程,行1~4次介入术后观察。因失访或后续治疗方案更改,后完成疗效评估及不良反应分析的病例为77例,对照组40例,观察组37例。结果:两组在近期疗效及不良反应上均无明显差异。结论:含洛铂的介入方案在治疗中晚期原发性肝癌中近期疗效、不良反应与含奥沙利铂的介入方案无明显差异。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临床观察。

    作者:韩成龙;马亦龙 刊期: 2014年第13期

  • 艾滋病合并马尔尼菲青霉病死亡病例27例回顾性分析

    目的:了解艾滋病合并马尔尼菲青霉病死亡病例的特点,提高对该病的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2011年间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收治的27例艾滋病合并马尔尼菲青霉病死亡病例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入院后病原诊断时间4~7(4.9±1.4)d;主要并发症:代谢性酸中毒25例(92.6%),感染性休克22例(81.5%);主要合并感染:肺孢子菌肺炎12例(44.4%),结核7例(25.9%)。主要死亡原因:感染性休克15例(55.6%),呼吸衰竭5例(18.5%)。结论:艾滋病合并马尔尼菲青霉病死亡病例病原诊断和特效抗真菌治疗时间相对较晚,多数合并其他机会性感染,常死于感染性休克。因此,使用更敏感快速的病原诊断方法,尽早给予敏感抗真菌治疗,及时诊治并发症,可能对降低该病的死亡率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张坚生;洪文昕;李凌华;何溪;唐小平;陈谐捷 刊期: 2014年第13期

  • 鼻肠管与胃管注入生大黄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的疗效比较

    目的:比较生大黄经鼻肠管与胃管注入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的疗效。方法:将76例 SAP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分别经胃管和鼻空肠管注入生大黄,观察入院0 d、7 d 时 IL-18、IL-15、PCT,CRP、AMY恢复正常的时间,腹痛腹胀缓解时间,肠道功能恢复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及死亡率。结果:入院0 d 时A、B 组 IL-18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 <0.01),IL-15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 <0.01),但 IL-18、IL-15在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7 d时A、B组IL-18均比入院时下降,其中以B组下降明显(P <0.O1)。治疗7 d时A组IL-15与入院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但B组IL-15明显升高(P <0.01)。治疗7 d时两组PCT水平均不同程度下降,B组下降更明显(P<0.05)。B组患者CRP、AMY恢复正常时间、肠道功能恢复时间、腹痛腹胀缓解时间均较A组明显缩短(P<0.05),B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A组(P <0.05),两组患者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SAP治疗中,鼻空肠管注入生大黄优于经胃管给药。

    作者:肖都;张永根;刘怡;周云;叶培富;刘伟江;彭海霞;王勇;罗翠竹;郑志刚 刊期: 2014年第13期

  • 轻型颅脑损伤急性期血小板计数等参数与边缘带梗死的关系

    目的:探讨轻型颅脑损伤急性期血小板等参数与边缘带梗死的关系。方法:2010年9月至2012年1月,纳入轻型颅脑损伤患者147例。分别记录年龄、多发伤、低血压、低血小板、血管狭窄以及在入院后14 d是否出现边缘带脑梗死。使用确切概率法及Logistic回归探索边缘带脑梗死的影响因素及独立影响因素,并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 ROC 曲线)评估回归模型的评估价值。结果:年龄>60岁、低血压及低血小板是边缘带梗死的影响因素,但无独立影响因素。回归模型对外伤后边缘带梗死有诊断价值。结论:轻型颅脑外伤后边缘带梗死可能与低血压、低血小板有关。

    作者:余水;曾令春;彭宗清;淡冰;曾义军 刊期: 2014年第13期

  • 不同化疗方案治疗老年晚期胃癌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比较

    目的:分析对比不同化疗方案治疗晚期胃癌老年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我院2012年2月至2014年2月收治的60例胃癌晚期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化疗方案的不同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患者给予替吉奥联合奥沙利铂(SOX)治疗,对照组患者接受奥利沙伯、亚叶酸钙和氟尿嘧啶(FOLFOX6)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2个周期以上化疗后的疗效。结果:通过化疗,两组的近期有效率和疾病控制率没有显著差别(P>0.05);乏力虚弱、胃肠道反应、手足综合征、口腔黏膜炎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也没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试验组的SOX和对照组的FOLFOX6化疗方案在治疗晚期胃癌老年患者时疗效相当,并且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没有显著差异。

    作者:郑积华;周娟;谢波;徐志勇;英娟;林金容;张为民 刊期: 2014年第13期

  • 每搏量变异结合被动抬腿试验在自主呼吸感染性休克患者容量反应评估中的价值研究

    目的:评估被动抬腿试验(passive leg raising,PLR)后每搏量变异(stroke volume variation,SVV),即PLR-△SVV在自主呼吸感染性休克患者中容量反应的预测价值。方法:患者60例,用 PiCCO 监测 PLR和补液试验前后的血流动力学,补液试验后△SV(stroke volume)≥10%为容量反应组,评价PLR-△SVV预测容量反应的价值。结果:反应组PLR-△SVV明显变化[(10±4)mL vs (14±6)mL,P<0.05],无反应组无明显变化(P>0.05)。 PLR-△SVV预测容量反应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81。以PLR-△SVV≥11.2%评价容量反应性,灵敏度为85.7%,特异度为92.0%。结论:PLR-△SVV可预测自主呼吸感染性休克患者的容量反应。

    作者:林冰;蒋丽芳;孟繁甦;郭应军 刊期: 2014年第13期

  • 快速老化小鼠听功能及耳蜗组织神经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受体A的增龄性变化

    目的:探讨快速老化小鼠听觉功能以及耳蜗组织中神经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受体 A(nerve growth factor receptor TrkA,NGFR TrkA)表达的增龄性变化。方法:选用3、5、7月龄的快速老化小鼠亚系8(SAMP8)作为观察对象。应用听觉诱发反应仪检测其8 kHz短纯音听觉脑干反应阈值;应用NGFR TrkA免疫组化染色检测其耳蜗组织染色光密度进行分析。结果:SAMP8听性脑干反应阈值随着月龄增加而显著增高(P<0.05);NGFR TrkA蛋白在不同月龄快速老化小鼠耳蜗组织中均有表达,SAMP8耳蜗组织中的NGFR TrkA蛋白染色光密度随着月龄增加而显著降低(P<0.05)。结论:NGFR TrkA蛋白的表达水平随着快速老化小鼠听觉功能增龄性减退而降低,说明NGFR TrkA可能与维持耳蜗的功能状态有关。

    作者:王翔;刘强和;王杰 刊期: 2014年第13期

  • MCPH1在DNA损伤应答中的作用

    目的:研究食管癌 ECA109细胞中 MCPH1在电离辐射诱导的 DNA 双链损伤中的作用以及与H2AX 的关系。方法:将食管癌 ECA109细胞接受8 Gy 照射后1 h 提取蛋白并进行免疫荧光检测,观察MCPH1与H2AX的蛋白表达情况及核内斑点的变化。建立稳定低表达H2AX的食管癌ECA109细胞株,检测沉默H2AX 后电离辐射导致的MCPH1与H2AX的蛋白表达情况及核内斑点的变化。结果:(1)成功建立了稳定低表达H2AX 的食管癌细胞株。(2)电离辐射可以诱导r-H2AX 与MCPH1蛋白水平增加,同时可引起r-H2AX 与MCPH1核内斑点增多。(3)低表达H2AX 的ECA109细胞中,电离辐射诱导的 r-H2AX 与MCPH1蛋白增高水平下降,核内斑点减少。结论:MCPH1参与到电离辐射诱导的DNA双链损伤中,并且它的位置位于H2AX 的下游,被H2AX调控。

    作者:史鸿云;刘现义;苏雷;滕菲;祝淑钗 刊期: 2014年第13期

  • 本刊对如何鉴定重复发表论文的声明

    作者:本刊编辑部 刊期: 2014年第13期

  • 不同PSA相关肿瘤标志物在前列腺癌中的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不同PSA相关瘤标在前列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和临床意义。方法:回顾分析107例因怀疑患有前列腺癌行经直肠前列腺穿刺活检术的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前列腺癌组与非前列腺癌组患者F-PSA/T-PSA、PSAD、以及(F-PSA/T-PSA)/PSAD的差异性,分析以上各指标对前列腺癌的诊断效率。结果:F-PSA/T-PSA、PSAD、以及(F-PSA/T-PSA)/PSAD在前列腺癌组与非前列腺癌组之间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通过 ROC 曲线分析,在敏感性为90%的前提下, F-PSA/T-PSA、PSAD、以及(F-PSA/T-PSA)/PSAD的特异性分别为32.4%,43.4%和61.5%。结论:(F-PSA/T-PSA)/PSAD的检测有助于提高前列腺癌诊断的特异性,减少不必要的前列腺穿刺,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作者:褚靖;谢群;杨信;曹明奎;邓健;许琛;韩耕宇;陈俊泳 刊期: 2014年第13期

  • 后腹腔镜巨大积水肾切除术前行经皮肾穿刺超微造瘘的疗效

    目的:探讨后腹腔镜巨大积水肾切除术前行经皮肾穿刺超微造瘘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收集47例单侧无功能巨大肾积水患者临床资料,分A、B两组,其中A组(25例)在后腹腔镜肾切除术前行经皮肾穿刺微造瘘引流5~7 d,B组(23例)择期直接行后腹腔镜肾切除术,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总天数、住院费用、并发症发生率。结果:A组有2例穿刺造瘘后每日引流量超过200 mL 而采取保肾治疗,实际采取后腹腔镜积水肾切除术45例,手术均成功,A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皮肤切口、并发症发生率方面优于B 组(P<0.05),而在住院总天数、住院费用、恢复工作时间方面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无功能巨大肾积水,在行后腹腔镜肾切除术前先行经皮肾穿刺超微造瘘可以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术后并发症,提高了手术安全性,且可一定程度避免尚有保留价值的积水肾被切除。

    作者:曾鹏;蒋重和;莫鉴锋;吴小伟;曾健文;杨曦;曾少华 刊期: 2014年第13期

  • 食管癌临床靶区到计划靶区外放的研究

    目的:测量食管癌患者在放疗期间摆位误差对靶区的影响(SM)及由呼吸运动导致的靶区移位大小(IM),并由此推算合理的临床靶区(CTV)到计划靶区(PTV)的外扩范围,为临床医师选择食管癌靶区外扩标准提供参考。方法:(1)摆位误差的确定:未经治疗的食管癌患者42例,采用负压真空垫固定,取相同体位行CT模拟定位,将所扫描的CT图像通过医院内部局域网传输到治疗计划系统(treatment planning system, TPS, Pinnacle 7.6c),并进行三维数据重建,由临床医生勾画肿瘤靶区和危及器官。由物理师制定治疗计划,经主管医师确认并经过验证后,通过网络传输到加速器进行治疗。同时,物理师将患者初始扫描CT影像经数字重建(DRR,0°和90°)传输到加速器 EPID 图像工作站(iView GT),患者在放疗前摄正交野电子射野影像(EPI)2张,每周1次,2名放疗科医生共同确认比对 EPI 与 DRR 骨性标志位置的差异,由 iView GT软件输出三维方向(左右、前后、头脚方向)的摆位误差。(2)呼吸运动:食管胸中段癌患者共10例,体部热塑膜固定,分3种呼吸时象(自由呼吸FB ,自由吸气末屏气IBH ,自由呼气末屏气 EBH )分别行相同范围的CT定位扫描。将3组图像分别传输到TPS 进行三维重建并分别勾画靶区和危及器官,然后测量3种不同呼吸状态之间的GTV 边缘的形变移位:GTV 中心点层面、上层、下层、较上层(中心点层面与上层中间的层面)、较下层(中心点层面与下层中间的层面)以得到食管癌 GTV 在3个方向上移位的综合值。结果:(1)食管癌患者在左右、头脚、前后方向的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分别为:-0.23/0.44,-0.02/0.45,-0.06/0.44 cm。(2)食管胸中段癌在三维适形放疗中因呼吸运动导致的GTV移位数值为:X轴(0.23±0.17) cm,Y轴(0.54±0.17)cm,Z轴(0.21±0.17)cm。结论:CTV到PTV的外扩范围利用公式σtot=√(σITV2+σSM2)得出,CTV到PTV的外扩范围左右方向是0.8 cm,前后方向是0.5 cm,头脚方向是0.78 cm。

    作者:曹彦坤;田志辉;霍俊杰;高超;迟子锋 刊期: 2014年第13期

实用医学杂志

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卫生厅

主办: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