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彬;姚爱军;冯祝余;朱剑群;何志浩
目的:探讨单枚与双枚椎间融合器治疗退变性腰椎失稳症的中期疗效。方法:随访2006年1月至2009年4月于我院因腰椎失稳症行手术治疗的142例患者,根据植入融合器数量分为 A 组(单枚)和 B 组(双枚)。术后随访36个月,测定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VAS 评分,Oswestry 功能障碍指数评价和植骨融合率评估临床疗效。结果:组内比较:术后随访 VAS,Oswestry 功能障碍指数均较术前明显改善。组间比较:2组术前 VAS,术后 VAS,术前 Oswestry 功能障碍指数,术后 Oswestry 功能障碍指数,植骨融合率均无统计学意义,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 A 组均小于 B 组。两组术后均未出现术后并发症。结论:单枚或双枚椎间融合器结合钉棒系统,在治疗退变性腰椎失稳症时均可获得满意的中期临床疗效。单枚椎间融合器对组织破坏较小,手术时间短、出血少,费用低。
作者:章泰丰;陆茂德;葛顺杰;仇继任;李郁享 刊期: 2014年第18期
近年来,学术论文主要研究内容重复发表的现象越来越多。这里说的重复发表指的是将同一研究的课题的结果总结成多篇论文,先后投寄到多个杂志发表的现象。在我们日常的来稿中,有一部分论文属于这种情况。国外学者将这种稿件称为“腊肠切片”(salami slicing),而国内学者将这类论文叫做“变相重复发表”。实际上这也是属于一稿多投的一种。本刊结合国内外学会及专家的意见,将“重复发表”稿件定义为:(1)作者单位相同,或大部分作者相同,包括第一作者相同或者不同、作者排名顺序相同或者不同;(2)主要的研究方法相同;(3)半数以上内容(包括资料或讨论部分)相同;(4)结论类似。
作者:本刊编辑部 刊期: 2014年第18期
2012年7月1日出台的《全血及成分血质量要求(GB18469-2012)》对红细胞类制品增加了储存期末溶血率的标准,规定红细胞类制品的储存期末溶血率应小于红细胞总量的0.8%。我们收集2012年7月至2013年4月随机采集的 CPDA-1方全血制备的悬浮红细胞和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各40袋,在储存期第0、7、14、21、28和35天对容量、血细胞比容、血红蛋白含量和上清游离血红蛋白浓度进行检测,并计算溶血率。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李美霖;车进;张燕华;麻静敏 刊期: 2014年第18期
目的:比较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不同内固定方式的疗效。方法:218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分为动力髋螺钉(DHS)组,股骨近端锁定钢板组(LPFP)以及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组,比较各组手术时间、X 线曝光次数、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下地负重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并发症以及髋关节功能。结果:DHS 组在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上较另两组增多(P <0.05);PFNA 组在术中 X 线曝光次数多于另两组(P <0.05),而在住院时间,下地负重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上小于另两组(P <0.05),术后髋关节功能评分高于其余两组(P >0.05);三组患者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DHS 适用于 EvansⅠ型及部分稳定的Ⅱ型患者, PFNA 适用于Ⅲ型以上,尤其是小转子受累以及反转子间骨折患者;全身情况差、内科疾病多的患者,PFNA 与 LPFP 均可选择,后者适用于严重骨质疏松者或大转子不完整或冠状面骨折者。
作者:陈荣涛;寿康全;付纳新;黄晖 刊期: 2014年第18期
目的:研究内侧半月板桶柄样撕裂后不同的半月板手术方式对胫股关节接触力学的影响。方法:每具膝关节均记录以下3种状态:对照组(完整半月板)、桶柄样撕裂和半月板修复术后。首先记录对照组(完整半月板)的接触图;制备桶柄样撕裂的半月板模型;用不同的手术方式处理桶柄样半月板损伤:垂直缝合、水平缝合、交叉缝合及半月板切除。24具标本随机用上述办法处理,所以终每种手术方式均含有6具标本。记录瞬时接触面积(instantaneous contact area,CA)、平均接触压力(mean contact pressure,MCP)及峰值接触压力(peak contact pressure,PCP)。单因素方差分析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桶柄样撕裂的半月板与对照组相比,CA 显著减少, MCP(P <0.001)和 PCP(P <0.001)明显升高。半月板缝合术后膝关节的接触力学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水平、垂直及交叉缝合后 CA 的恢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半月板切除术相比,3种缝合方式导致的 MCP 及 PCP 改变更接近于对照组, MCP 和 PCP 恢复百分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分别为0.851和0.987)。结论:水平、垂直及交叉缝合半月板后胫股关节的接触力学优于半月板部分切除术。因此,对于桶柄样半月板撕裂的患者,应尽量选择半月板缝合术,以延缓或者避免膝关节的退行性变。
作者:张元民;王国栋;赵晓伟;张玉革;冯世庆 刊期: 2014年第18期
随着人们物质生活及精神生活水平的提高,患者在就医过程中对于无痛检查需求日益增加。我院开展无痛人工流产技术已数年,以往应用笑气吸入麻醉,经常出现麻醉效果不满意或者躁动、梦幻[1]等情况。随着医疗技术水平不断提高,静脉麻醉成为患者更易于接受的无痛技术[2]。地佐辛作为新型的混合型阿片受体激动拮抗剂,具有镇痛效果好,不良反应少的特点。笔者应用不同剂量地佐辛联合异丙酚用于无痛人流手术,效果更优于芬太尼联合异丙酚,现报道如下。
作者:张云豪;白雪燕;李晓君 刊期: 2014年第18期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指导 II 级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ECOPD)患者抗生素应用的意义。方法:将240例住院 AECOPD 患者随机分为 PCT 组和对照组。 PCT 组在入院1 h 内及以第3、5、8天检测血清降钙素原(PCT)水平,若后1次 PCT <0.1μg / L 时停用抗生素,PCT≥0.1μg / L 继续应用。对照组以《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使用抗生素。结果: PCT 组和对照组抗生素使用天数分别为(5.6±1.4)和(9.2±2.2)(P <0.01),住院时间(8.2±1.1) vs (11.4±2.5)(P <0.05),平均住院费用(元)(5700±201)对(6210±220)(P <0.05),平均抗生素费用(元)(1650±189) vs (2350±210)(P <0.01),临床有效率、随访1年内住院次数、急性加重次数、出院至下次急性加重时间等无统计学差异。两组1年后FEV1变化数值,无统计学差异(P >0.05)。结论:根据 PCT 水平的抗生素使用有助于减少Ⅱ级 AECOPD 患者抗生素应用。
作者:王同;陈孝谦;朱孟德;武玉斌;高峰;韩锐;郝伶俐;刘文琦;李秀 刊期: 2014年第18期
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acute obstructive suppurative cholangi-tis,AOSC)是胆道系统的急危疾病,患者常出现高热、寒战、黄疸、腹痛、甚至休克等症状,一般情况较差,容易发生多脏器功能衰竭,其起病急,进展快,死亡率高,治疗的关键在于及时有效的解除梗阻和减压引流。我科2010年10月至2013年12月共收治 AOSC 患者64例,根据具体病情分别采取不同的胆道减压治疗方法,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吴志强;王卫东;何威;刘清波;徐伟娟 刊期: 2014年第18期
目的:观察腺病毒介导的骨形态发生蛋白-2(Ad-BMP-2)和转化生长因子-β3(Ad-TGF-β3)双基因转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复合脱钙骨基质(DBM)构建新型组织工程软骨修复猪关节软骨缺损的效果。方法:成年滇南小耳猪8头,16膝,制作32个全层软骨缺损模型。 A 组植入双基因转染的 BMSCs +DBM, B 组植入未经转染的 BMSCs + DBM,C 组单纯植入 DBM,D 组为空白对照;术后2、4、8、12周取材进行形态学和组织学观察。结果:术后12周,A 组缺损区被软骨样组织修复,HE 染色显示有典型的透明软骨结构,D 组软骨缺损主要由纤维组织充填。O′driscoll 评分 A、B、C、D 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Ad-BMP-2和 Ad-TGF-β3双基因转染的猪 BMSCs 复合 DBM 构建的组织工程软骨可有效修复关节软骨缺损。
作者:王鑫;李彦林;金耀峰;陈建明;王慧建;何川;曹树海;赵沣凯 刊期: 2014年第18期
酒精的大量饮用、止痛药和免疫抑制剂(如糖皮质激素)的滥用及可导致股骨颈骨折的交通事故的增加等,使得骨科医师们面临着逐年增加的股骨头坏死(osteonecrosis of the femoral head,ONFH)所产生的巨大挑战[1]。30~50岁为该病的主要发病年龄,由此而给社会经济及医疗带来较大的负担。股骨头坏死可出现股骨头塌陷,紧接着将会发展为髋关节骨关节炎。近年来,由于影像学(特别是磁共振技术)的发展,使得股骨头坏死的早期诊断水平明显提高。在股骨头塌陷前的早期合理的干预处理对保留股骨头的意义重大[2]。对于早期股骨头坏死的治疗方案包括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本文将围绕早期股骨头坏死的诊断及治疗进展展开综述。
作者:田青松;周游;李新志 刊期: 2014年第18期
患者男,53岁,教师,以“左侧胸痛3 d”于2010年2月22日入院,胸痛为针刺样疼痛,深呼吸及用力时加重,伴有胸闷、气喘、盗汗,无咳嗽及咳痰,无咯血及痰中带血。查体:T:36.5℃,P:84次/ min,R:20次/ min,BP:120/75 mmHg (1 mmHg =0.133 kPa),语音震颤左下肺减弱,听诊呼吸音左侧减弱,叩诊呈浊音,未闻及明显干湿啰音,双下肢无水肿。入院诊断:左侧胸腔积液:肺癌。于2010年2月22日和3月3日行超声引导下胸腔穿刺术,抽出血性胸水1300 mL,胸水检查:总蛋白53.9 g / L,LDH:1646 U / L,ADA:1 U / L,间皮细胞:中等量。3月1日胸部 CT:左肺门旁见一直径约6.0 cm ×5.0 cm软组织肿快影,呈不均匀中度强化,左肺下叶支气管稍狭窄,左叶间裂及左胸腔大量积液,部分呈包裹状,邻近肺组织膨胀不全。3月9日胸腔镜术,术中见左下肺胸膜明显肥厚,脏层胸膜呈灰白色,左上肺可见一儿拳头大肿块,周围脏层胸膜可见结节样突起。镜下诊断:肺癌并恶性胸腔积液。3月15日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病理检查示:镜检示梭型细胞增生形成小块结节装物,细胞密度分布不均,细胞核卵圆形或梭形,分界不清,胞浆丰富、红染椭圆形。免疫组织化学:CD34:(++)、CK:(++)、CR:(++)、CD99:(+/-)、SMA:(-)、DES(-),MC:(+/-)、MOC31:(+/-)、TTF-1:(-)、CD68:(-)、CEA:(-)。考虑左上肺孤立性纤维瘤。于2010年4月行左胸探查术、左肺上叶切除手术治疗,术后病理诊断为肺孤立性纤维瘤,随访至今,无胸痛及胸腔积液、胸膜增厚等表现,目前患者病情稳定,无复发。
作者:胡燕霞;柳毅;梅同华 刊期: 2014年第18期
目的:比较七氟烷吸入麻醉与丙泊酚静脉麻醉对心内直视手术患者炎性反应的影响。方法:择期在体外循环(CPB)下行心脏直视手术患者40例,ASA Ⅱ级或Ⅲ级,随机均分为七氟烷组(S 组)和丙泊酚组(P 组)。于麻醉诱导前即刻(T0)、胸骨劈开后2 min(T1)、CPB 后30 min(T2)、术毕(T3)采集桡动脉血,测定血浆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白介素-8(IL-8)的含量,术毕后24 h(T4)测定血浆肌钙蛋白 T(Troponin T)、肌酸磷酸激酶-B(CK-MB)的水平。结果:与 T0时比较,T1~ T3时两组 TNF-α、IL-6、IL-8的水平均升高(P <0.01);与 P 组相比,S 组 T1~ T3时 TNF-α、IL-6、IL-8水平均降低(P <0.05);T4时 P 组Troponin T、CK-MB 的含量高于 S 组(P <0.05)。结论:心内直视手术七氟烷吸入麻醉可有效抑制机体炎性反应,对 CPB 患者有心肌保护作用。
作者:胡义凤;殷政;胡毅平 刊期: 2014年第18期
目的:探讨机械通气下支气管镜吸痰及支气管肺泡灌洗(BAL)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疗效。方法:60例 COPD 合并呼吸衰竭均实施有创机械通气,对照组用吸痰管常规吸痰,灌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行 BAL,观察两组在治疗前后各项指标变化。结果:灌洗组治疗后1 h SpO2、4 d 气道吸气峰压及动脉血气较对照组明显改善(P <0.01);灌洗组治疗后7 d 白细胞总数(WBC)和C反应蛋白(CRP)水平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 <0.01);灌洗组有创通气时间及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均明显下降(P <0.01),两组均无严重并发症。结论:在机械通气支持下,行气管镜 BAL 是安全有效的,并且能缩短COPD 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住院时间及改善患者病情。
作者:朱蓉;洪永青;孟自力;陈炜 刊期: 2014年第18期
目的:研究探讨股骨髁上杵臼截骨联合关节镜手术治疗成人膝关节外翻畸形的方法和有效性。方法:自2008年9月至2012年5月,对32例(35膝)成人膝关节外翻畸形患者行股骨髁上截骨术联合关节镜手术治疗。其中,男7例,女25例,平均年龄43岁,术前 HSS 评分平均60.46分,术前、术后拍摄负重位膝关节正侧位片及双下肢全长正位像,测量股骨角、股胫角并进行比较。术后平均12个月取出内固定并进行随访,了解畸形矫正变化、膝关节功能及骨愈合情况。结果:术后平均随访时间为24个月,所有患者外翻畸形均得到矫正,截骨端均愈合良好,膝关节功能明显改善,术后 HSS 评分平均85.40分。结论:股骨髁上杵臼截骨术联合膝关节镜手术治疗成人膝关节外翻畸形的治疗方法具有安全可靠、疗效确切、愈合优良的特点,是一种有效治疗膝关节外翻畸形的方法。
作者:王开玉;陈德生;张志刚;孙明宏;刘娜 刊期: 2014年第18期
目的:探讨精氨酸多肽-环丙沙星偶联物(R11-Cipro)对细菌性膀胱炎家兔模型的治疗作用。方法:选取4月龄新西兰家兔50只,成功建立细菌性膀胱炎动物模型后,随机分为5组。 A 组为空白对照组、B 组为膀胱灌注 R11组、C 组为膀胱灌注 Cipro 组、D 组为膀胱灌注 Cipro-R11组、E 组为经耳缘静脉注射 Cipro 组。观察排尿频率、尿液细菌培养以及获取膀胱组织,HE 染色,观察其病理变化。结果:建模后膀胱黏膜上皮出现严重的炎症改变和炎症细胞浸润,R11-Cipro 组治疗后膀胱炎症改善明显,甚至优于经静脉Cipro 组(P <0.05);在排尿频率及尿细菌培养方面,R11-Cipro 组亦显著优于其余四组。结论:R11-Cipro 经膀胱灌注对家兔细菌性膀胱炎具有显著的治疗效果,R11这个高效载体能有效运载抗生素到膀胱内发挥良好的靶向杀菌活性。
作者:欧汝彪;谢克基;韦兴华;谢慈妹;杨文俊;邓向荣;陈晖 刊期: 2014年第18期
无痛人工流产指的是在静脉麻醉下给予人工流产,在吸宫流产手术基础上使用静脉全身麻醉,减轻患者痛苦。随着人们生活水平以及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对于手术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无痛人工流产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手术中,对患者造成的疼痛小,被广泛女性所接受[1]。地佐辛作为一种新型阿片类镇痛药物,能够对恶心、呕吐的症状进行抑制,见效快,对呼吸的抑制作用较小,被广泛应用于麻醉中。现在我们将地佐辛复合丙泊酚用于无痛人工流产术,取得了良好的麻醉效果和安全性,报告如下。
作者:何庆标 刊期: 2014年第18期
热性惊厥是小儿时期发病率较高的疾病,也是继发神经系统功能障碍的高危因素,其病因复杂,临床表现多样,且相当一部分患者会复发。每发作一次,脑细胞就会遭受一次损伤,并直接导致神经系统的功能障碍,重者可造成严重的中枢神经系统后遗症如:癫痫、脑瘫、感觉障碍、视力障碍、智力发育低下等,甚至危及生命。因此,一旦发现儿童出现热性惊厥,一定要快速采取急救措施,大限度上降低由此可能带来的脑损伤。
作者:赵丽梅;赵美玲;肖凤艳;杜潘艳 刊期: 2014年第18期
目的:探讨围术期腹腔热灌注化疗(hyperthermic intraperitoneal chemotherapy,HIPEC)治疗胃肠癌的安全性及临床初步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5月至2013年10月我院收治的围术期进行 HIPEC的60例进展期胃癌、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患者切口愈合、并发症、KPS 评分、血清 CEA 等指标。结果:患者 HIPEC 过程生命体征稳定;无出现围术期死亡、肠梗阻、胃肠穿孔、腹腔内出血等严重并发症;28例行胃-肠或肠-肠吻合者,无吻合口瘘; HIPEC 后,患者血钾、血钠、血清白蛋白下降,KPS 评分增加,CEA下降(P <0.01),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29例癌性腹水患者20例腹水完全缓解、8例部分缓解,1例稳定,有效率为96.5%。结论:围术期 HIPEC 治疗胃肠癌安全可行,能显著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控制恶性腹水近期疗效确切,且不增加围术期的并发症。
作者:詹高房;雷建;陈劲松;杨翠颜 刊期: 2014年第18期
目的:探讨 ABCC4在胃癌耐药细胞株中表达的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western-blot 、RT-PCR、流式细胞及 RNA 干扰技术检测胃癌组织及胃癌耐药细胞中 ABCC4的表达情况以及抑制 ABCC4基因表达后胃癌耐药细胞株周期及凋亡的变化。结果:ABCC4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组织,将胃癌耐药细胞 ABCC4表达沉默后胃癌细胞 CyclinD1、CDK4、BCL-2/ Bax 蛋白表达下调并使胃癌细胞发生G1期阻滞及凋亡。结论:ABCC4在胃癌中高表达,其与胃癌细胞的增殖、分化及耐药密切相关,下调 ABCC4的表达可以抑制胃癌细胞的生长。
作者:王振冉;张广钰;钟漓;戴凌;朱袭嘉;董陈诚;冉福林;陈宵 刊期: 2014年第18期
患者男,60岁,因“发现血糖升高20年,呕吐腹痛2 d”于2013年9月6日入院。患者20年前体检时发现血糖升高,诊断为“2型糖尿病”,现用“优泌乐25针18U-14U 及卡搏平片1片一天三次控制血糖,血糖控制尚可。2 d 进食晚餐后出现恶心呕吐,每天吐20次左右,为胃内容物,伴右上腹疼痛,为持续性钝痛,同时又畏寒发热,体温未测,无其他不适情况,来我院就诊,以“2型糖尿病,急性胃肠炎?”收住入院。既往有高血压病史,有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病史,支架植入术后。入院查体:体温38.1℃,心率96次/ min,呼吸21次/ min,血压84/66 mmHg,神志清,精神软,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啰音,心律齐,未闻及杂音,腹部略膨隆,右上腹轻度压痛,肝脾肋下未及,腹部移动性浊音阴性,肠鸣音4次/ min,双下肢无浮肿,神经系统检查阴性。入院后查血生化丙氨酸氨基转移酶127 U / L,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168 U / L,葡萄糖27.17 mmoL / L,肌酐162μmol / L,钠130 mmol / L,钾3.783 mmol / L,氯96 mmol / L,血淀粉酶21 U / L,白蛋白26.3 g / L,血常规白细胞22×109/ L,中性粒细胞87.1%,中性粒细胞数19.1×109/ L,血红蛋白128 g / L,血小板216×109/ L,C 反应蛋白180 mg / L,血气分析酸碱度7.42,氧分压77.0 mmHg,二氧化碳分压30.0mmHg,氧饱和度96%,血浆总二氧化碳20.0mmoL/L,实际碳酸氢根19.0mmol/L,标准碳酸氢根21.0mmol/L,全血剩余碱-4.0mmoL/L,尿常规,粪常规,凝血功能,血培养均阴性。腹部B超提示腹腔肠胀气部分肝脏、胆囊、胰腺显示不清。上腹部CT提示胆囊炎改变(气肿性胆囊炎考虑),累及周围肝组织,胆囊积气明显。心脏B超提示左室节段性运动异常,前壁瘢痕心肌形成,左房略大,升主动脉增宽,主动脉瓣局部增厚伴轻度反流,左室舒张功能减退,提示冠心病,陈旧性心梗图像可符,肺部CT提示两下肺感染;两侧胸腔积液伴两肺膨胀不全。诊断为:(1)2型糖尿病;(2)气肿型胆囊炎;(3)肺部感染伴积液;(4)感染性休克;(5)冠心病,陈旧性心梗,冠脉支架植入术后;(6)高血压Ⅱ级(极高危)。入院后予吸氧,心电监护,拜复乐针0.4静滴一天一次及舒普深针3.0静滴8h一次,控制感染,诺和锐针及来得时针降糖,同时予护肝,护胃及补液等支持治疗及冠心病相关治疗。请肝胆外科会诊:建议手术治疗,但患者基础疾病多,风险大。患者及家属商量后拒绝手术,以内科保守治疗。抗感染治疗2周后出院,出院予可乐必妥片1片一天一次3周,后复查腹部B超正常。
作者:季伟琴 刊期: 2014年第1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