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单枚与双枚椎间融合器治疗退变性腰椎失稳症的中期疗效分析

章泰丰;陆茂德;葛顺杰;仇继任;李郁享

关键词:退行性腰椎失稳症, 椎间融合, 回顾性病例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单枚与双枚椎间融合器治疗退变性腰椎失稳症的中期疗效。方法:随访2006年1月至2009年4月于我院因腰椎失稳症行手术治疗的142例患者,根据植入融合器数量分为 A 组(单枚)和 B 组(双枚)。术后随访36个月,测定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VAS 评分,Oswestry 功能障碍指数评价和植骨融合率评估临床疗效。结果:组内比较:术后随访 VAS,Oswestry 功能障碍指数均较术前明显改善。组间比较:2组术前 VAS,术后 VAS,术前 Oswestry 功能障碍指数,术后 Oswestry 功能障碍指数,植骨融合率均无统计学意义,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 A 组均小于 B 组。两组术后均未出现术后并发症。结论:单枚或双枚椎间融合器结合钉棒系统,在治疗退变性腰椎失稳症时均可获得满意的中期临床疗效。单枚椎间融合器对组织破坏较小,手术时间短、出血少,费用低。
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Ad-BMP-2、Ad-TGF-β3转染 BMSCs 复合 DBM构建软骨修复猪关节软骨缺损的研究

    目的:观察腺病毒介导的骨形态发生蛋白-2(Ad-BMP-2)和转化生长因子-β3(Ad-TGF-β3)双基因转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复合脱钙骨基质(DBM)构建新型组织工程软骨修复猪关节软骨缺损的效果。方法:成年滇南小耳猪8头,16膝,制作32个全层软骨缺损模型。 A 组植入双基因转染的 BMSCs +DBM, B 组植入未经转染的 BMSCs + DBM,C 组单纯植入 DBM,D 组为空白对照;术后2、4、8、12周取材进行形态学和组织学观察。结果:术后12周,A 组缺损区被软骨样组织修复,HE 染色显示有典型的透明软骨结构,D 组软骨缺损主要由纤维组织充填。O′driscoll 评分 A、B、C、D 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Ad-BMP-2和 Ad-TGF-β3双基因转染的猪 BMSCs 复合 DBM 构建的组织工程软骨可有效修复关节软骨缺损。

    作者:王鑫;李彦林;金耀峰;陈建明;王慧建;何川;曹树海;赵沣凯 刊期: 2014年第18期

  • 2型糖尿病合并气肿型胆囊炎1例

    患者男,60岁,因“发现血糖升高20年,呕吐腹痛2 d”于2013年9月6日入院。患者20年前体检时发现血糖升高,诊断为“2型糖尿病”,现用“优泌乐25针18U-14U 及卡搏平片1片一天三次控制血糖,血糖控制尚可。2 d 进食晚餐后出现恶心呕吐,每天吐20次左右,为胃内容物,伴右上腹疼痛,为持续性钝痛,同时又畏寒发热,体温未测,无其他不适情况,来我院就诊,以“2型糖尿病,急性胃肠炎?”收住入院。既往有高血压病史,有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病史,支架植入术后。入院查体:体温38.1℃,心率96次/ min,呼吸21次/ min,血压84/66 mmHg,神志清,精神软,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啰音,心律齐,未闻及杂音,腹部略膨隆,右上腹轻度压痛,肝脾肋下未及,腹部移动性浊音阴性,肠鸣音4次/ min,双下肢无浮肿,神经系统检查阴性。入院后查血生化丙氨酸氨基转移酶127 U / L,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168 U / L,葡萄糖27.17 mmoL / L,肌酐162μmol / L,钠130 mmol / L,钾3.783 mmol / L,氯96 mmol / L,血淀粉酶21 U / L,白蛋白26.3 g / L,血常规白细胞22×109/ L,中性粒细胞87.1%,中性粒细胞数19.1×109/ L,血红蛋白128 g / L,血小板216×109/ L,C 反应蛋白180 mg / L,血气分析酸碱度7.42,氧分压77.0 mmHg,二氧化碳分压30.0mmHg,氧饱和度96%,血浆总二氧化碳20.0mmoL/L,实际碳酸氢根19.0mmol/L,标准碳酸氢根21.0mmol/L,全血剩余碱-4.0mmoL/L,尿常规,粪常规,凝血功能,血培养均阴性。腹部B超提示腹腔肠胀气部分肝脏、胆囊、胰腺显示不清。上腹部CT提示胆囊炎改变(气肿性胆囊炎考虑),累及周围肝组织,胆囊积气明显。心脏B超提示左室节段性运动异常,前壁瘢痕心肌形成,左房略大,升主动脉增宽,主动脉瓣局部增厚伴轻度反流,左室舒张功能减退,提示冠心病,陈旧性心梗图像可符,肺部CT提示两下肺感染;两侧胸腔积液伴两肺膨胀不全。诊断为:(1)2型糖尿病;(2)气肿型胆囊炎;(3)肺部感染伴积液;(4)感染性休克;(5)冠心病,陈旧性心梗,冠脉支架植入术后;(6)高血压Ⅱ级(极高危)。入院后予吸氧,心电监护,拜复乐针0.4静滴一天一次及舒普深针3.0静滴8h一次,控制感染,诺和锐针及来得时针降糖,同时予护肝,护胃及补液等支持治疗及冠心病相关治疗。请肝胆外科会诊:建议手术治疗,但患者基础疾病多,风险大。患者及家属商量后拒绝手术,以内科保守治疗。抗感染治疗2周后出院,出院予可乐必妥片1片一天一次3周,后复查腹部B超正常。

    作者:季伟琴 刊期: 2014年第18期

  • 急性胆囊炎经皮经肝胆囊穿刺引流术后手术时机的选择

    目的:探讨急性胆囊炎患者行经皮经肝胆囊穿刺引流术后的进一步手术治疗的时机。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77例急性胆囊炎患者行经皮经肝胆囊穿刺引流术(percutaneous transhepatic gallbladder drainage,PTGD)后联合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的临床资料。按 PTGD 与 LC 的间隔时间分为三组,组1为 PTGD 后2个月内行 LC 的病例(n =11),组2为 PTGD 后2~4个月内行 LC的病例(n =36),组3为 PTGD 后间隔4个月以上行 LC 的病例(n =30)。比较三组中转率、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等。结果:三组间,LC 前胆囊壁厚、LC 转开腹例数、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急性胆囊炎患者经 PTGD 治疗2~4个月择期手术,B 超检查胆囊壁厚<0.42 cm,并且患者病情稳定后行 LC,能较好地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降低LC 转开腹率,缩短术后住院时间,降低患者术后切口裂开、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邱明;吴向未;杨宏强;刘国起;马杰;张示杰 刊期: 2014年第18期

  • 脊髓损伤治疗研究进展

    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是一种以损伤平面以下感觉、运动功能部分或完全丧失及大小便失禁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中枢神经系统严重创伤[1]。多为高处坠落伤、交通事故等造成脊柱脱位、骨折所致。目前 SCI 仍为医学世界范围内的治疗难疾,不同国家和地区其流行病学情况有所差异。传统治疗主要为手术减压联合药物治疗,但治疗效果有限,其高额治疗费用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负担。近年来,随着干细胞治疗研究的深入及再生医学的发展,为 SCI 治疗提供了新的希望。现就SCI 治疗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刘琇(综述);章涛(审校) 刊期: 2014年第18期

  • 乳牙急性根尖周炎初期不同首诊处理方法的临床疗效分析

    乳牙急性根尖周炎是口腔临床常见疾病。急性根尖周炎炎症初期经及时恰当的治疗,可有效控制病情并快速恢复。其常见应急处理方式是开放髓腔引流数日待急性炎性消退后再行常规治疗[1]。但由于开放的根管与口腔相通,易造成根管内继发性混合感染[2]。首诊封药可防止根管内细菌量增加及其种类改变。本研究以4~8岁患儿急性根尖周炎初期的乳磨牙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开放、髓腔封药和根管封药的治疗方法,对其治疗后疼痛的情况进行研究分析,为临床提供参考。

    作者:饶谦;况进 刊期: 2014年第18期

  • 卒中后肺脓肿1例

    患者男,66岁,间歇发热3月入院。患者2013年2月患脑出血,治疗后遗有失语、左侧肢体活动障碍、进食呛咳,3个月来间歇发热,持续时间从3 d ~2周不等,体温波动于37.4~38.5℃左右。经抗感染治疗,体温可降至正常,但停用抗生素,体温又有波动,略有咳嗽、咳痰,咳嗽无力,咳痰不畅。入院前1周患者体温再次升高,高体温达39℃,经抗感染治疗(头孢呋辛2.25 g,静脉滴注,2/ d),体温无明显下降,胸片:右上肺感染伴空洞形成。2013年5月6日收住入院。查体:体温38.5℃,脉搏95次/ min,呼吸16次/min,血压150/100 mmHg (1 mmHg =0.133 kPa)神志清楚,呼吸平稳,精神萎,查体不合作,不能对答。口唇无紫绀。两肺呼吸音粗,右上肺可闻及及少量湿罗音。心率95次/ min,律齐。腹平软,无压痛。四肢肌力检查不配合,肌张力降低。辅助检查:5月7日血常规:白细胞计数15.39×109/ L、中性粒细胞0.87、C 反应蛋白103 mg / L。5月7日胸部 CT:右肺上叶炎性病变并空洞形成,肺脓疡可能,结核病变待排,纵隔内多发小淋巴结。左肺下叶炎性病变。

    作者:刘伟春;林宏;杨涌;居旭;王蒨;郑海燕 刊期: 2014年第18期

  • 适度控制性降压联合术中自体血回输对老年全髋置换术患者的血液保护

    目的:观察适度控制性降压联合术中自体血回输技术在老年人全髋置换术的价值及安全性。方法:90例 ASAⅠ或Ⅱ级拟行单侧全髋置换术的老年患者,随机分为3组(n =30),A 组采用适度控制性降压联合术中自体血回输,B 组采用单纯术中自体血回输,C 组不采取血液保护措施。观察各组麻醉诱导前(T0)、手术开始后30 min(T1)、手术主要步骤完成准备缝合伤口时(T2)、术后30 min(T3)、术后24 h(T4)及术后48 h(T5)MAP、HR、SpO2、Hb、Plt、PT、APTT 和围术期出入量变化。结果:与 T0比较,A 组 T1、T2时 MAP 明显下降(P <0.05),但均在正常范围内;三组均未出现严重的低血压、心肌缺血和呼吸抑制;A 组的术中出血量、回输血量明显减少,无异体输血(P <0.01),B、C 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增多(P <0.01),C 组异体输血量明显增多(P <0.01);与 A 组比较,B 组 T3时,C 组 T2、T3时血红蛋白浓度明显降低(P <0.05),三组术中血小板计数均少于、凝血时间均长于术前(P <0.05),但均在安全范围内。结论:适度控制性降压联合术中自体血回输可为老年全髋置换术患者提供安全、可靠、方便、有效的血液保护。

    作者:刘彬;姚爱军;冯祝余;朱剑群;何志浩 刊期: 2014年第18期

  • TRPV1与μ-阿片受体在胃投射脊髓背根神经节中的共存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观察瞬时受体电位离子通道(TRPV1)与μ-阿片受体在胃调控脊髓背根神经节中的共存表达,探讨其在急性胃黏膜损伤治疗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雄性 Wistar 大鼠分三组,正常对照组(NC 组)、浸水束缚应激(WIRS)组(WIRS 组)和舒芬太尼预处理组(SP 组)。采用经典 WIRS 方法复制急性胃黏膜损伤(AGML)模型,于应激6 h 后观察大体胃黏膜损伤程度,并记录溃疡指数(GI),并采用免疫荧光方法观察TRPV1与μ-阿片受体在胸段 DRG 神经元中的表达情况,并通过 ELASA 法测定各组大鼠胃黏膜组织中 CGRP含量。结果:TRPV1与μ-阿片受体在胸段胃投射 DRG 神经元上共存表达,且 AGML 大鼠胃黏膜 GI 和 CGRP含量都明显增高,而舒芬太尼预处理虽使 CGRP 含量更高,GI 较 WIRS 组显现非常显著下降。结论:TRPV1参与了急性胃黏膜损伤的保护机制,激活μ-阿片受体可活化 TRPV1释放 CGRP 从而发挥胃黏膜保护作用。

    作者:蒋群;屠伟峰;徐少群;赵高峰;郄文斌;李国才 刊期: 2014年第18期

  • 布托啡诺复合地佐辛在肝炎产妇剖宫产术后镇痛中的应用

    剖宫产手术创伤大,术后疼痛常较剧烈需要良好的镇痛治疗[1]。对肝炎产妇而言,选择合理有效的治疗方案是有必要的,以便消除其对镇痛药物对肝病病情及身体机能影响的担忧。本文采用布托啡诺复合地佐辛用于肝炎产妇剖宫产术后镇痛,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赵延涛;王静 刊期: 2014年第18期

  •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转开腹的危险因素的Logistic 回归分析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中转开腹的危险因素和手术时机的把握,为预防并发症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10年1月1日至2013年12月1日1457例在我院行 LC 手术的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中转开腹32例,随机选择同期成功行 LC 患者96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单因素分析以及非条件 Logistic 回归分析开腹的危险因素和手术时机的选择。结果:本研究中转开腹率为2.19%,年龄≥65岁(OR =2.667,95%CI:1.041~6.802)、上腹部手术史(OR =3.051,95%CI:2.031~26.435)、胆囊壁厚度(OR =4.972,95%CI:1.208~6.265)、病程>72 h (OR =5.551,95%CI:2.347~13.124)、结石嵌顿(OR =4.973,95%CI:1.674~14.780)是影响腹腔镜中转中转开腹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术前应综合评估患者具有的危险因素预测中转开腹的可能性,进而选择佳手术方式。

    作者:杨骥;黄强;林先盛;刘臣海;谢放;李瑞阳;胡俊 刊期: 2014年第18期

  • GOLPH3、mTOR 在胃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高尔基体磷蛋白3(Golgi phosphoprotein 3, GOLPH3)及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ammalian target of rapamycin,mTOR)在胃癌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两者在胃癌发展进程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分别收集术后胃癌组织、距癌缘3~5 cm 癌旁组织和正常胃黏膜组织标本各50例,通过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蛋白印迹及 SP 免疫组织化学法联合检测 GOLPH3 mRNA、 mTOR mRNA 及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胃癌组织中的 GOLPH3、mTOR 在 mRNA 及蛋白水平表达均明显高于其相应的癌旁组织及正常胃黏膜组织(P <0.05),其中在胃癌组中两者的表达与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有关(P <0.05),而与患者年龄、性别、浸润程度和胃癌组织学分型均无关(P >0.05),且 GOLPH3、mTOR 在胃癌中的蛋白表达水平呈显著的正相关性(r =0.815,P <0.01)。结论: GOLPH3、mTOR 在胃癌组织中的高表达且两者表达呈一致性,提示两者在胃癌的发生、发展及转移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作者:彭金珍;方晔;赖铭裕 刊期: 2014年第18期

  • 动力髋螺钉、股骨近端锁定钢板及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老年转子间骨折临床疗效对比

    目的:比较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不同内固定方式的疗效。方法:218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分为动力髋螺钉(DHS)组,股骨近端锁定钢板组(LPFP)以及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组,比较各组手术时间、X 线曝光次数、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下地负重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并发症以及髋关节功能。结果:DHS 组在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上较另两组增多(P <0.05);PFNA 组在术中 X 线曝光次数多于另两组(P <0.05),而在住院时间,下地负重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上小于另两组(P <0.05),术后髋关节功能评分高于其余两组(P >0.05);三组患者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DHS 适用于 EvansⅠ型及部分稳定的Ⅱ型患者, PFNA 适用于Ⅲ型以上,尤其是小转子受累以及反转子间骨折患者;全身情况差、内科疾病多的患者,PFNA 与 LPFP 均可选择,后者适用于严重骨质疏松者或大转子不完整或冠状面骨折者。

    作者:陈荣涛;寿康全;付纳新;黄晖 刊期: 2014年第18期

  • 请选用规范医学名词

    自1985年正式成立了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后,先后公布了多批医学名词,但不少作者在来稿中仍采用已淘汰的旧名。请作者在投稿时注意选用正名。

    作者:本刊编辑部 刊期: 2014年第18期

  • 选择性囊胚培养和移植的临床应用和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选择性囊胚培养和移植的临床效果及实施单囊胚移植的可行性。方法:对体外受精/卵胞浆内单精子显微注射(IVF / ICSI)后行囊胚培养并移植的207个周期与移植卵裂期胚胎的周期比较,同时对移植单囊胚和双囊胚、有无优胚及患者年龄在优质胚胎率、囊胚形成率、优质囊胚率、囊胚种植率、临床妊娠率和多胎率等的差异。结果:选择性囊胚期比卵裂期移植获得更高的临床妊娠率和种植率(55.6%、47.6% vs 45.2%、31.1%、P <0.05);移植单囊胚可获得与双囊胚相似的临床妊娠率(57.4% vs 52.9%,P >0.05),但囊胚种植率和多胎妊娠率差异显著(57.4%、4.3% vs 40.6%、55.6%、P <0.05),有优质囊胚和无优质囊胚的种植率和临床妊娠率相似,无统计学差异,多胎率随着移植数增多而增高。年龄越大,囊胚的种植率和妊娠率降低,流产率增高。结论:对预后好的患者行单囊胚移植不降低临床妊娠率,是减少多胎率的有效方法。患者的年龄、卵裂期胚胎的质量等可影响囊胚形成及其质量。

    作者:唐永梅;韦立红;韦继红;秦祖兴;唐妮 刊期: 2014年第18期

  • 全膝关节置换胫骨假体旋转参考线的 MRI 研究

    目的:本研究通过 MRI 比较髌韧带内缘和后交叉韧带止点连线的垂线(AA)、胫骨后髁轴线(PC)、胫骨前髁轴线(AC)、胫骨经髁线(MMLD)、髌韧带中内1/3和后交叉韧带止点连线的垂线(BB)作为胫骨假体旋转对线参考标志与股骨外髁髁上线的关系及差异程度,分析作为胫骨假体旋转参考线的优劣,并进一步研究膝关节内翻畸形时是否会发生变异,确定为理想的胫骨假体旋转参考标志。方法:正常膝关节30例,膝内翻30例,扫描 MRI 后测量股骨外髁髁上轴(STEA)与5条胫骨假体旋转轴之间的夹角并行组内组间比较。结果:正常组 AA、PC、AC、MMLD、BB 与 STEA 的夹角分别为(-1.48±2.38)°、(-6.16±4.53)°、(6.45±5.24)°、(-5.08±4.99)°、(3.24±2.68)°,内翻组各夹角分别为(-1.88±2.21)°、(-3.13±4.66)°、(11.13±5.72)°、(4.11±4.15)°、(5.12±4.87)°。 AA 与 STEA 交角组间比较 P >0.05,无统计学意义,其余夹角组间比较 P <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髌韧带内侧缘与后交叉韧带止点中点解剖标志定位基本不受骨性关节炎伴膝关节内翻畸形影响,AA 轴作为胫骨假体旋转参考线可靠,可提高手术的准确度。

    作者:戴志兵;袁绍华;李勇奇;武俊申 刊期: 2014年第18期

  • CPDA-1方全血制备的悬浮红细胞和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储存期内溶血率的调查

    2012年7月1日出台的《全血及成分血质量要求(GB18469-2012)》对红细胞类制品增加了储存期末溶血率的标准,规定红细胞类制品的储存期末溶血率应小于红细胞总量的0.8%。我们收集2012年7月至2013年4月随机采集的 CPDA-1方全血制备的悬浮红细胞和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各40袋,在储存期第0、7、14、21、28和35天对容量、血细胞比容、血红蛋白含量和上清游离血红蛋白浓度进行检测,并计算溶血率。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李美霖;车进;张燕华;麻静敏 刊期: 2014年第18期

  • 适用于昏迷患者撤机拔管的临床路径

    目的:通过随机对照研究制定适合昏迷患者撤机拔管的临床路径。方法:收集2012年1月至2013年6月入住我院 ICU 昏迷患者216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观察本临床路径对昏迷患者使用机械通气时间、住 ICU 时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再插管率的影响。结果:两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带管时间、住 ICU 时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再插管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筛查试验的昏迷患者行30 min T 管试验决定可否撤机,再根据咽反射存在与否决定拔管时机可作为昏迷患者撤机拔管的临床路径应用于临床。

    作者:张宪芬;张殿宝;陶欢欢 刊期: 2014年第18期

  • 人工胸腔积液协助经皮微波消融肝脏穹窿部肝癌的临床价值

    目的:探讨人工胸腔积液协助经皮微波消融位于肝脏穹窿部肝癌的临床价值。方法:28例患者共34个病灶,所有病灶均因位于肝脏穹窿部受肺气遮挡而显示不清。采用超声实时引导下人工注入适量胸腔积液,并行经皮微波肝癌消融治疗。观察人工注入胸腔积液的量及其成功率、病灶显示率、肿瘤完全消融率、相关并发症等。结果:人工注入胸腔积液200~1000 mL[(388±107)mL],成功率为100.0%(28/28);病灶显示率85.3%(29/34),另外5个病灶因其回声与肝组织相近常规超声显示不清,行超声造影后可清晰显示。肿瘤完全消融率100%(34/34);消融术后,1例患者出现少量腹腔出血,相关并发症发生率2.9%(1/34)。结论:人工胸腔积液协助经皮微波消融肝脏穹窿部肝癌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拓宽了经皮微波消融的治疗范围,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张奥华;徐净;李凯;苏中振 刊期: 2014年第18期

  • 关节镜下治疗症状性外侧盘状半月板39例

    盘状半月板是半月板软骨畸形异常,近似圆形,高度和宽度变大,体部如同盘样,也被称为盘状软骨。它的结构同正常半月板不同,因此楔形填充作用不复存在,造成关节解剖畸形和功能障碍,且易损伤,进而导致一系列的临床症状。我科从2012年10月到2014年6月,关节镜下治疗39例有症状的膝关节外侧盘状半月板损伤的患者,术后随访膝关节功能恢复满意。分析如下。

    作者:王小挺;徐昌;王国胜;沈志敏 刊期: 2014年第18期

  • 血清总胆红素与白蛋白比值对新生儿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影响研究

    目的:探讨新生儿血清总胆红素/白蛋白比值对脑干听觉诱发电位的影响。方法:收集新生儿科的90例高胆红素血症足月新生儿为实验组,以正常足月儿30例为对照组。抽取两组新生儿股静脉血检测血清总胆红素及白蛋白水平,计算总胆红素/白蛋白的比值(B / A)。此外,对两组新生儿行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检测,并分析 B / A 值与 BAEP 的相关性。结果:实验组新生儿的 BAEP 异常率随 B / A 值的增加,新生儿 BAEP 的异常率也相应的增加。 BAEP 异常率在各个亚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且 B / A 比值与 BAEP 异常率呈正相关。结论:高胆红素血症可引起新生儿听力受损,血清 B / A 比值与 BAEP 的异常有直接关系。

    作者:武才胜;刘继琼;胡小强;任醒华;周红辉 刊期: 2014年第18期

实用医学杂志

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卫生厅

主办: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