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子宫内膜息肉与子宫异常出血相关因素分析

陶柳;郭方珍;张娅

关键词:子宫内膜息肉, 子宫异常出血, 数目, 位置, 大小
摘要:目的:观察子宫内膜息肉的数目、位置和大小与子宫异常出血相关性。方法:235例子宫内膜息肉患者行宫腔镜检查和息肉切除,观察息肉个数、位置和大小和子宫异常出血之间的关系。结果:患者单发与多发所致子宫出血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P >0.05)。两组多发息肉术后缓解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 <0.05)。不同大小息肉所致子宫出血的发生率组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 <0.05)。绝经组<10 mm 的息肉术后缓解率明显高于育龄组(P <0.05)。不同部位息肉所致子宫出血的发生率和术后缓解率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 >0.05)。结论:单发息肉以及息肉的大小与异常子宫出血存在一定的联系,而息肉切除能改善上述因素所致的异常出血。
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全膝关节置换胫骨假体旋转参考线的 MRI 研究

    目的:本研究通过 MRI 比较髌韧带内缘和后交叉韧带止点连线的垂线(AA)、胫骨后髁轴线(PC)、胫骨前髁轴线(AC)、胫骨经髁线(MMLD)、髌韧带中内1/3和后交叉韧带止点连线的垂线(BB)作为胫骨假体旋转对线参考标志与股骨外髁髁上线的关系及差异程度,分析作为胫骨假体旋转参考线的优劣,并进一步研究膝关节内翻畸形时是否会发生变异,确定为理想的胫骨假体旋转参考标志。方法:正常膝关节30例,膝内翻30例,扫描 MRI 后测量股骨外髁髁上轴(STEA)与5条胫骨假体旋转轴之间的夹角并行组内组间比较。结果:正常组 AA、PC、AC、MMLD、BB 与 STEA 的夹角分别为(-1.48±2.38)°、(-6.16±4.53)°、(6.45±5.24)°、(-5.08±4.99)°、(3.24±2.68)°,内翻组各夹角分别为(-1.88±2.21)°、(-3.13±4.66)°、(11.13±5.72)°、(4.11±4.15)°、(5.12±4.87)°。 AA 与 STEA 交角组间比较 P >0.05,无统计学意义,其余夹角组间比较 P <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髌韧带内侧缘与后交叉韧带止点中点解剖标志定位基本不受骨性关节炎伴膝关节内翻畸形影响,AA 轴作为胫骨假体旋转参考线可靠,可提高手术的准确度。

    作者:戴志兵;袁绍华;李勇奇;武俊申 刊期: 2014年第18期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血 IL-16、IFN-γ、CXCR3和CRP 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目的:通过观察白介素-16(IL-16)、干扰素-γ(IFN-γ)、CXC 趋化因子受体3(CXCR3)和 CRP 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中的变化,探讨 IL-16、IFN-γ、CXCR3和 CRP 在 AECOPD 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 AECOPD 患者103例,同时期的健康体检者20例,根据2013GOLD 指南将AECOPD分为 A 组21例,B 组30例,C 组27例,D 组25例。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ASA)检测外周血清中 IL-16、 IFN-γ和 CXCR3的表达。结果:(1)与健康对照组相比, AECOPD 患者 IL-16、 IFN-γ、CXCR3及 CRP 水平显著升高(P <0.01),并随疾病的严重程度而显著升高;(2)与治疗前相比,AECOPD患者 IL-16、IFN-γ、CXCR3及 CRP 水平在治疗后显著降低(P <0.05),但仍高于健康对照组(P <0.05);(3)AECOPD 患者血清中 IL-16、IFN-γ、CXCR3、CRP 水平之间均存在显著相关性。结论:IL-16、IFN-γ和CXCR3在 AECOPD 中表达明显增加,治疗后下降,且与疾病严重程度相关,提示这三种因子可能与 COPD的发生、发展有关。

    作者:孙思;陈玉玲;张志亮;张文辉;左丽娜;顾翔 刊期: 2014年第18期

  • 机械通气联合支气管肺泡灌洗治疗 COPD 合并呼吸衰竭随机对照研究

    目的:探讨机械通气下支气管镜吸痰及支气管肺泡灌洗(BAL)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疗效。方法:60例 COPD 合并呼吸衰竭均实施有创机械通气,对照组用吸痰管常规吸痰,灌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行 BAL,观察两组在治疗前后各项指标变化。结果:灌洗组治疗后1 h SpO2、4 d 气道吸气峰压及动脉血气较对照组明显改善(P <0.01);灌洗组治疗后7 d 白细胞总数(WBC)和C反应蛋白(CRP)水平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 <0.01);灌洗组有创通气时间及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均明显下降(P <0.01),两组均无严重并发症。结论:在机械通气支持下,行气管镜 BAL 是安全有效的,并且能缩短COPD 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住院时间及改善患者病情。

    作者:朱蓉;洪永青;孟自力;陈炜 刊期: 2014年第18期

  • TRPV1与μ-阿片受体在胃投射脊髓背根神经节中的共存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观察瞬时受体电位离子通道(TRPV1)与μ-阿片受体在胃调控脊髓背根神经节中的共存表达,探讨其在急性胃黏膜损伤治疗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雄性 Wistar 大鼠分三组,正常对照组(NC 组)、浸水束缚应激(WIRS)组(WIRS 组)和舒芬太尼预处理组(SP 组)。采用经典 WIRS 方法复制急性胃黏膜损伤(AGML)模型,于应激6 h 后观察大体胃黏膜损伤程度,并记录溃疡指数(GI),并采用免疫荧光方法观察TRPV1与μ-阿片受体在胸段 DRG 神经元中的表达情况,并通过 ELASA 法测定各组大鼠胃黏膜组织中 CGRP含量。结果:TRPV1与μ-阿片受体在胸段胃投射 DRG 神经元上共存表达,且 AGML 大鼠胃黏膜 GI 和 CGRP含量都明显增高,而舒芬太尼预处理虽使 CGRP 含量更高,GI 较 WIRS 组显现非常显著下降。结论:TRPV1参与了急性胃黏膜损伤的保护机制,激活μ-阿片受体可活化 TRPV1释放 CGRP 从而发挥胃黏膜保护作用。

    作者:蒋群;屠伟峰;徐少群;赵高峰;郄文斌;李国才 刊期: 2014年第18期

  • 急性胆囊炎经皮经肝胆囊穿刺引流术后手术时机的选择

    目的:探讨急性胆囊炎患者行经皮经肝胆囊穿刺引流术后的进一步手术治疗的时机。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77例急性胆囊炎患者行经皮经肝胆囊穿刺引流术(percutaneous transhepatic gallbladder drainage,PTGD)后联合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的临床资料。按 PTGD 与 LC 的间隔时间分为三组,组1为 PTGD 后2个月内行 LC 的病例(n =11),组2为 PTGD 后2~4个月内行 LC的病例(n =36),组3为 PTGD 后间隔4个月以上行 LC 的病例(n =30)。比较三组中转率、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等。结果:三组间,LC 前胆囊壁厚、LC 转开腹例数、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急性胆囊炎患者经 PTGD 治疗2~4个月择期手术,B 超检查胆囊壁厚<0.42 cm,并且患者病情稳定后行 LC,能较好地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降低LC 转开腹率,缩短术后住院时间,降低患者术后切口裂开、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邱明;吴向未;杨宏强;刘国起;马杰;张示杰 刊期: 2014年第18期

  • 不同半月板修复方式与半月板部分切除术后胫股关节的接触力学研究

    目的:研究内侧半月板桶柄样撕裂后不同的半月板手术方式对胫股关节接触力学的影响。方法:每具膝关节均记录以下3种状态:对照组(完整半月板)、桶柄样撕裂和半月板修复术后。首先记录对照组(完整半月板)的接触图;制备桶柄样撕裂的半月板模型;用不同的手术方式处理桶柄样半月板损伤:垂直缝合、水平缝合、交叉缝合及半月板切除。24具标本随机用上述办法处理,所以终每种手术方式均含有6具标本。记录瞬时接触面积(instantaneous contact area,CA)、平均接触压力(mean contact pressure,MCP)及峰值接触压力(peak contact pressure,PCP)。单因素方差分析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桶柄样撕裂的半月板与对照组相比,CA 显著减少, MCP(P <0.001)和 PCP(P <0.001)明显升高。半月板缝合术后膝关节的接触力学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水平、垂直及交叉缝合后 CA 的恢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半月板切除术相比,3种缝合方式导致的 MCP 及 PCP 改变更接近于对照组, MCP 和 PCP 恢复百分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分别为0.851和0.987)。结论:水平、垂直及交叉缝合半月板后胫股关节的接触力学优于半月板部分切除术。因此,对于桶柄样半月板撕裂的患者,应尽量选择半月板缝合术,以延缓或者避免膝关节的退行性变。

    作者:张元民;王国栋;赵晓伟;张玉革;冯世庆 刊期: 2014年第18期

  • 血清总胆红素与白蛋白比值对新生儿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影响研究

    目的:探讨新生儿血清总胆红素/白蛋白比值对脑干听觉诱发电位的影响。方法:收集新生儿科的90例高胆红素血症足月新生儿为实验组,以正常足月儿30例为对照组。抽取两组新生儿股静脉血检测血清总胆红素及白蛋白水平,计算总胆红素/白蛋白的比值(B / A)。此外,对两组新生儿行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检测,并分析 B / A 值与 BAEP 的相关性。结果:实验组新生儿的 BAEP 异常率随 B / A 值的增加,新生儿 BAEP 的异常率也相应的增加。 BAEP 异常率在各个亚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且 B / A 比值与 BAEP 异常率呈正相关。结论:高胆红素血症可引起新生儿听力受损,血清 B / A 比值与 BAEP 的异常有直接关系。

    作者:武才胜;刘继琼;胡小强;任醒华;周红辉 刊期: 2014年第18期

  • 《实用医学杂志》编辑部作者校对稿校对注意事项

    为进一步提高期刊的编校质量和效率,我刊自2012年第1期起停止邮寄纸质版校对稿,改为使用 E-mail 将 PDF 格式校对稿发送至第一作者或通信作者在我刊投稿系统中所登记的 E-mail 邮箱中。请各位作者收到邮件后自行打印 PDF 校对稿并仔细校对,核对无误后由第一作者签名,并争取于收到 PDF 校样后2天内将校对好的纸质版校对稿寄回给本部(地址:510180广州市越秀区惠福西路进步里2号之6《实用医学杂志》编辑部)。

    作者:本刊编辑部 刊期: 2014年第18期

  • 地佐辛复合丙泊酚麻醉在无痛人工流产术的应用

    无痛人工流产指的是在静脉麻醉下给予人工流产,在吸宫流产手术基础上使用静脉全身麻醉,减轻患者痛苦。随着人们生活水平以及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对于手术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无痛人工流产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手术中,对患者造成的疼痛小,被广泛女性所接受[1]。地佐辛作为一种新型阿片类镇痛药物,能够对恶心、呕吐的症状进行抑制,见效快,对呼吸的抑制作用较小,被广泛应用于麻醉中。现在我们将地佐辛复合丙泊酚用于无痛人工流产术,取得了良好的麻醉效果和安全性,报告如下。

    作者:何庆标 刊期: 2014年第18期

  • 不同方法早期胆道减压治疗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64例临床分析

    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acute obstructive suppurative cholangi-tis,AOSC)是胆道系统的急危疾病,患者常出现高热、寒战、黄疸、腹痛、甚至休克等症状,一般情况较差,容易发生多脏器功能衰竭,其起病急,进展快,死亡率高,治疗的关键在于及时有效的解除梗阻和减压引流。我科2010年10月至2013年12月共收治 AOSC 患者64例,根据具体病情分别采取不同的胆道减压治疗方法,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吴志强;王卫东;何威;刘清波;徐伟娟 刊期: 2014年第18期

  • 误诊为中浆的梅毒性急性后极部视网膜脉络膜炎1例

    患者女,40岁,因“右眼视力下降5 d”于2014年3月29日来我院眼科门诊就诊,眼部检查:视力:右眼:0.06,左0.8,右眼前节无殊,玻璃体未见明显混浊,眼底见:视盘界清,色可,后极部网膜水肿,未见明显出血、渗出,中心凹反光未见,周边网膜未见明显异常;左眼未见明显异常。右眼 OCT 示黄斑部水肿。建议患者行眼底血管荧光造影,患者拒绝。门诊拟诊为“中浆”,予和血明目片、羟本磺酸钙等对症治疗,患者病情无好转。于4月3日复诊,诉右眼视力无明显好转,左眼视力下降1 d,眼部检查:视力:右眼:0.01,左0.3,双眼前节无殊,玻璃体未见明显混浊,眼底见:右眼视盘轻度水肿,边界不清,后极部网膜水肿减退,未见明显出血、渗出,中心凹反光未见,周边网膜未见明显异常;左眼视盘界清,色正常,后极部水肿, 中心凹反光未见,周边网膜未见明显异常。眼底血管荧光造影示:右眼视盘高荧光,不随时间改变,动静脉主干未见明显染色及荧光渗漏。背景荧光下,黄斑颞上方可见低荧光区,随时间推移,逐渐充盈;黄斑鼻上方可见一灰白色病灶,无赤光下更明显,动脉充盈无延迟,静脉充盈稍延迟。静脉充盈后期,病灶区可见荧光渗漏,随时间呈池状。左眼底视盘无异常,后极部水肿,静脉充盈后期,病灶区可见荧光渗漏,随时间呈湖状。门诊诊断为“双眼视网膜脉络膜炎”,为进一步诊治,门诊拟上述诊断收入院。入院后查体:视力:右眼0.01,左眼0.12,双眼外眼无殊,球结膜无充血,角膜透明,前房清,深度正常,瞳孔药物性散大,直径约5 mm,对光反射灵敏,晶体透明,玻璃体清,眼底:右眼视盘界稍糊,轻度充血、水肿,周边静脉轻度迂曲、扩张,网膜未见明显出血、渗出,后极部网膜轻度水肿;左眼视盘界清,色正常,后极部网膜水肿明显,周边网膜血管未见明显异常;眼压:右眼11.0 mmHg,左眼10.0 mmHg。左眼OCT 示黄斑区水肿,网膜下积液。入院后给予激素减轻炎症水肿、营养神经、扩血管改善微循环等对症处理;并完善全身及眼部相关检查。辅助检查:梅毒螺旋体抗体确认试验:阳性梅毒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阳性(1∶32);血沉:49.0 mm / h。结核菌素试验阴性,脑脊液梅毒血清抗体弱阳性。双眼视野检查示:双眼周边视野未见明显异常。双眼B 超示:双眼脉络膜水肿。追问病史有冶游史,半年前有外阴破溃史。诊断:双眼急性梅毒性后极部视网膜脉络膜炎、梅毒。予全身静脉滴注青霉素钠640万/ U,2次/ d,全身继续予激素减轻炎症水肿、营养神经、扩血管改善微循环,视力逐渐提高。治疗1周后,查视力:右眼0.12,左眼0.4,双眼外眼无殊,眼前节未见异常,玻璃体清,眼底:双眼视盘界清,后极部网膜无明显水肿,周边网膜血管未见明显异常;眼压:右眼11.0 mmHg,左眼10.0 mmHg。复查眼底血管造影示:双眼动静脉充盈无延缓,血管无着染、渗出,视盘早期轻度高荧光,晚期完全退去,网膜未见明显无灌注区。双眼视野检查未见明显缺损。双眼OCT 示黄斑区无明显水肿,网膜层次清晰。患者于4月16日出院,嘱患者定期复诊随访。肌注长效青霉素240万U,每周1次,连续3周。半个月复诊时查视力:右眼0.5,左眼0.6,双眼外眼无殊,眼前节未见异常,玻璃体清,眼底:双眼视盘界清,后极部网膜无明显水肿,周边网膜血管未见明显异常。

    作者:朱海平;邓德勇 刊期: 2014年第18期

  • 卒中后肺脓肿1例

    患者男,66岁,间歇发热3月入院。患者2013年2月患脑出血,治疗后遗有失语、左侧肢体活动障碍、进食呛咳,3个月来间歇发热,持续时间从3 d ~2周不等,体温波动于37.4~38.5℃左右。经抗感染治疗,体温可降至正常,但停用抗生素,体温又有波动,略有咳嗽、咳痰,咳嗽无力,咳痰不畅。入院前1周患者体温再次升高,高体温达39℃,经抗感染治疗(头孢呋辛2.25 g,静脉滴注,2/ d),体温无明显下降,胸片:右上肺感染伴空洞形成。2013年5月6日收住入院。查体:体温38.5℃,脉搏95次/ min,呼吸16次/min,血压150/100 mmHg (1 mmHg =0.133 kPa)神志清楚,呼吸平稳,精神萎,查体不合作,不能对答。口唇无紫绀。两肺呼吸音粗,右上肺可闻及及少量湿罗音。心率95次/ min,律齐。腹平软,无压痛。四肢肌力检查不配合,肌张力降低。辅助检查:5月7日血常规:白细胞计数15.39×109/ L、中性粒细胞0.87、C 反应蛋白103 mg / L。5月7日胸部 CT:右肺上叶炎性病变并空洞形成,肺脓疡可能,结核病变待排,纵隔内多发小淋巴结。左肺下叶炎性病变。

    作者:刘伟春;林宏;杨涌;居旭;王蒨;郑海燕 刊期: 2014年第18期

  • CPDA-1方全血制备的悬浮红细胞和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储存期内溶血率的调查

    2012年7月1日出台的《全血及成分血质量要求(GB18469-2012)》对红细胞类制品增加了储存期末溶血率的标准,规定红细胞类制品的储存期末溶血率应小于红细胞总量的0.8%。我们收集2012年7月至2013年4月随机采集的 CPDA-1方全血制备的悬浮红细胞和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各40袋,在储存期第0、7、14、21、28和35天对容量、血细胞比容、血红蛋白含量和上清游离血红蛋白浓度进行检测,并计算溶血率。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李美霖;车进;张燕华;麻静敏 刊期: 2014年第18期

  • PPARγ基因多态性与维吾尔族高血压的关联性研究

    目的:探讨 PPARγ基因 rs1801282、rs3856806及 rs4684847多态性与维吾尔族高血压的关系。方法:应用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时间飞行质谱(MALDI-TOF-MS)技术检测145例高血压患者和165例对照者 PPARγ基因 rs1801282、rs3856806及 rs4684847基因型。结果:(1)高血压组 rs1801282基因 CC 基因型和 C 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75.9%和87.2%,均高于对照组的63.6%、79.7%(P <0.05);(2)对其进行风险分析后,携带 rs1801282基因 GG 基因型和 CG 基因型的个体患高血压的风险分别是携带 CC 基因型的0.273及0.594倍,携带 C 等 位 基因 的 个 体 患 高 血 压 的 风 险 是 携带 G 等位基因的1.742倍;(3)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rs1801282基因 多 态 性 、 超 重 及 肥 胖 是 高 血 压 发 生 的 危 险 因 素 。 (4)高血压组rs3856806及 rs4684847基因型和 等 位 基因 频 率 与 对 照 组 相 比 差 异 均 无 统 计 学 意 义 ( 均 P >0.05)。(5)rs1801282 CC 基因型携带者 SBP 高于 CG / GG 基因型携带者,但 TC 较 CG / GG 基因型携带者低(P <0.05)。结论:维吾尔族人群携带 PPARγ基因 rs1801282位点的 CC 基因型和 C 等位基因的个体患高血压的风险升高。 rs3856806及 rs4684847多态性与维吾尔族人群高血压无关。

    作者:陈娟;张眉;刘佳铭;马儒林;郭恒;牛强;丁玉松;张景玉;郭淑霞 刊期: 2014年第18期

  • 本刊对如何鉴定重复发表论文的声明

    近年来,学术论文主要研究内容重复发表的现象越来越多。这里说的重复发表指的是将同一研究的课题的结果总结成多篇论文,先后投寄到多个杂志发表的现象。在我们日常的来稿中,有一部分论文属于这种情况。国外学者将这种稿件称为“腊肠切片”(salami slicing),而国内学者将这类论文叫做“变相重复发表”。实际上这也是属于一稿多投的一种。本刊结合国内外学会及专家的意见,将“重复发表”稿件定义为:(1)作者单位相同,或大部分作者相同,包括第一作者相同或者不同、作者排名顺序相同或者不同;(2)主要的研究方法相同;(3)半数以上内容(包括资料或讨论部分)相同;(4)结论类似。

    作者:本刊编辑部 刊期: 2014年第18期

  • 乳牙急性根尖周炎初期不同首诊处理方法的临床疗效分析

    乳牙急性根尖周炎是口腔临床常见疾病。急性根尖周炎炎症初期经及时恰当的治疗,可有效控制病情并快速恢复。其常见应急处理方式是开放髓腔引流数日待急性炎性消退后再行常规治疗[1]。但由于开放的根管与口腔相通,易造成根管内继发性混合感染[2]。首诊封药可防止根管内细菌量增加及其种类改变。本研究以4~8岁患儿急性根尖周炎初期的乳磨牙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开放、髓腔封药和根管封药的治疗方法,对其治疗后疼痛的情况进行研究分析,为临床提供参考。

    作者:饶谦;况进 刊期: 2014年第18期

  • 关节镜下治疗症状性外侧盘状半月板39例

    盘状半月板是半月板软骨畸形异常,近似圆形,高度和宽度变大,体部如同盘样,也被称为盘状软骨。它的结构同正常半月板不同,因此楔形填充作用不复存在,造成关节解剖畸形和功能障碍,且易损伤,进而导致一系列的临床症状。我科从2012年10月到2014年6月,关节镜下治疗39例有症状的膝关节外侧盘状半月板损伤的患者,术后随访膝关节功能恢复满意。分析如下。

    作者:王小挺;徐昌;王国胜;沈志敏 刊期: 2014年第18期

  • 选择性囊胚培养和移植的临床应用和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选择性囊胚培养和移植的临床效果及实施单囊胚移植的可行性。方法:对体外受精/卵胞浆内单精子显微注射(IVF / ICSI)后行囊胚培养并移植的207个周期与移植卵裂期胚胎的周期比较,同时对移植单囊胚和双囊胚、有无优胚及患者年龄在优质胚胎率、囊胚形成率、优质囊胚率、囊胚种植率、临床妊娠率和多胎率等的差异。结果:选择性囊胚期比卵裂期移植获得更高的临床妊娠率和种植率(55.6%、47.6% vs 45.2%、31.1%、P <0.05);移植单囊胚可获得与双囊胚相似的临床妊娠率(57.4% vs 52.9%,P >0.05),但囊胚种植率和多胎妊娠率差异显著(57.4%、4.3% vs 40.6%、55.6%、P <0.05),有优质囊胚和无优质囊胚的种植率和临床妊娠率相似,无统计学差异,多胎率随着移植数增多而增高。年龄越大,囊胚的种植率和妊娠率降低,流产率增高。结论:对预后好的患者行单囊胚移植不降低临床妊娠率,是减少多胎率的有效方法。患者的年龄、卵裂期胚胎的质量等可影响囊胚形成及其质量。

    作者:唐永梅;韦立红;韦继红;秦祖兴;唐妮 刊期: 2014年第18期

  • Beclin 1增强三阴性乳腺癌 BT-549细胞对紫杉醇的敏感性

    目的:研究 Beclin 1对于三阴性乳腺癌 BT-549细胞对紫杉醇的敏感性的影响。方法:应用慢病毒介导 Beclin 1表达载体转染 BT-549细胞,嘌呤霉素筛选阳性细胞;MTT 法检测各组细胞的增殖抑制率;流式细胞术和 Hoechst33342染色法检测细胞凋亡情况;吖啶橙染色法检测细胞内酸性囊泡形成情况。结果:成功构建稳定表达 Beclin 1的 BT-549细胞;紫杉醇作用24 h,Beclin 1组的 IC50为(416.85±16.97)μg / L,显著低于空载体组(1725.43±99.70)μg / L 和未转染组(2130.10±190.74)μg / L (F =154.847;P <0.00);作用48 h,Beclin 1组 IC50为(74.48±10.18)μg / L,显著低于空载体组(280.18±14.78)μg / L 和未转染组(614.80±9.29)μg / L(F =1638.484;P <0.00);50μg / L 紫杉醇处理48 h,Beclin 1组 BT-549细胞凋亡率为(46.40±1.00)%,显著高于空载体组(37.81±1.85)%和未转染组(35.55±3.36)%(F =14.661;P <0.005),Beclin 1组细胞细胞核凋亡特征改变较其他两组更明显;紫杉醇处理后, Beclin 1组细胞酸性囊泡形成显著多于其他两组。结论: Beclin 1显著增强三阴性乳腺癌细胞对紫杉醇的敏感性。

    作者:范旭龙;吴爱国;郑临海;焦庆丽;邵国利;王梦川;纪术峰 刊期: 2014年第18期

  • 索拉非尼致晚期肝癌患者典型不良反应1例

    患者,男,48岁。2012年5月5日体检 B 超检查发现:肝脏右叶3.7 cm ×3.0 cm 大小低回声,形态欠规则,回声欠均质,内见血流信号。腹部 CT 示:肝脏形态不规则,右叶下部见低密度影,边界不清。考虑为肝癌。于2012年5月8日就诊于北京协和医院,诊断为肝癌。于2012年5月14日行右肝联合肝段切除术。术后病理:(右)肝低分化肝细胞癌。免疫组化:CK8(+),CD35(+),AFP(-),CK7(-)。术后未行其他治疗。患者于2014年2月出现背部持续性钝痛。2014年2月14日来我院就诊,行上腹部 CT 平扫加强化示:肝内多发低密度灶,考虑转移;腹膜淋巴结转移。患者再次到北京协和医院就诊,于2014年2月15日行肝脏介入治疗术,术中注入:吡柔比星20 mg,氟尿嘧啶0.75 g。于2014年2月15日始接受索拉非尼(拜耳医药保健股份公司,商品名称多吉美,批号:BXGECK1)0.4 g 2次/ d 治疗。2014年2月22日出现全身皮疹,伴瘙痒。未予重视,继续服用索拉非尼,至2014年2月25日,皮疹范围逐渐扩大至全身,瘙痒加重,2014年2月26日入住我院。

    作者:刘朋川;徐其奇 刊期: 2014年第18期

实用医学杂志

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卫生厅

主办: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