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宁;王滨;徐聪;刘泉源;王光彬
目的:观察多西紫杉醇及泼尼松联合氯膦酸二钠在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Castrate-resistant prostate cancer,CRPC)伴骨转移患者中的近期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28例确诊患者给予多西紫杉醇75 mg/m2静滴,第1天;泼尼松口服5 mg 每天2次,第1~21天,21 d 为1个周期,每例接受6~10个化疗周期。结果:28例患者随访26~94周,其中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tPSA)完全缓解9例(32.2%),部分缓解10例(35.7%),稳定6例(21.4%),进展3例(10.7%),总有效率为67.9%,tPSA 值降低稳定期平均为10.3个月,缓解和稳定患者的tPSA进展中位时间为32.9(11~79)周;骨痛缓解18例(85.7%),中位生存期达13.4个月;不良反应:Ⅲ~Ⅳ度骨髓抑制3例,Ⅱ度骨髓抑制3例,胃肠道反应7例,过敏反应3例,均可耐受。结论:多西紫杉醇及泼尼松联合氯膦酸二钠治疗CRPC伴骨转移患者有较好的近期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可耐受。
作者:李曾;廖洪;谭政;毛顿;吴毅;肖英明 刊期: 2014年第23期
焦虑是一种紧张不安甚至恐惧的心理状态。调查显示,外科患者术前焦虑发生率可高达76%[1]。焦虑可在丘脑-垂体-肾上腺轴、自主神经系统和炎症反应之间形成不良循环,导致脑功能损害和老年性疾病发生[2]。阻滞麻醉手术中镇静不当可使患者产生与全麻知晓相似的术后心理障碍,对患者日后的工作、生活产生不利影响[3]。因此,消除焦虑仍然是当今临床麻醉研究的焦点之一。
作者:招伟贤 刊期: 2014年第23期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23期
目的:探讨细胞块在宫颈细胞疑难病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宫颈细胞标本应用液基细胞学技术(TCT)制片诊断,疑难病例制备细胞块并行HE 染色及p16INK4A、Ki67染色,将单纯TCT(TCT组)与TCT结合细胞块HE和免疫细胞化学诊断(联合组)进行比较。结果:p16INK4A、Ki67在26例反应性不成熟鳞状化生细胞中均无表达,在22例 HSIL 阳性表达分别为81.8%(18/22)、90.9%(20/22);在30例绝经的萎缩上皮中均不表达,萎缩背景中的19例HSIL/SCC均阳性表达。TCT组和联合组的符合率分别为70.1%和95.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疑难宫颈TCT病例行细胞块制作、HE 染色及p16INK4A和Ki67染色,可提高宫颈癌筛查的准确性。
作者:吴共发;郑娜芬;叶梓莹;曾宇婷;黄绮亭;区瑞章;林俊汕;李海刚 刊期: 2014年第23期
1989年MeClung 等首先克隆出哺乳动物 PHB 基因,将 PHB1 mRNA 在显微镜下注射到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中,发现其能抑制细胞周期的发展,故称之为抗增殖蛋白(Prohibitin,PHB)。PHB 广泛分布在各种生物细胞和组织中。目前研究显示,PHB具有抑制细胞增殖、诱导细胞凋亡和抗肿瘤等多种生理功能,并在乳腺癌、前列腺癌、宫颈癌、鼻咽癌等恶性肿瘤中异常表达。本文将从PHB 的结构与定位、生物学功能及其与肿瘤的关系等方面作一综述。
作者:刘丹;陈舒华 刊期: 2014年第23期
目的:探讨术前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与卵巢癌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南方医院164例卵巢癌患者的临床资料,以PLR=250为临界点将患者分为高 PLR 组(PLR>250)和低 PLR 组(PLR≤250),比较两组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PFS)和总生存期(OS)。 Cox 单因素和多因素确定影响卵巢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与低 PLR 组相比,高 PLR 组患者的中位 PFS(10个月 vs.18个月)和 OS (28个月 vs.48个月)均显著缩短(P<0.001)。 Cox 单因素显示FIGO 分期晚、腹水、减瘤不满意、术前白细胞、血小板、中性粒细胞及PLR 的增高均是影响卵巢癌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P<0.05);而Cox 多因素显示除 FIGO 分期晚和减瘤不满意以外,PLR 增高也是影响卵巢癌患者 PFS (HR:1.003,95%CI:1.001~1.005, P <0.001)和OS(HR:1.002,95%CI:1.001~1.004, P<0.001)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术前PLR 可作为卵巢癌患者的独立预后因素。
作者:张维维;马丹宇;李小庭;胡国林;王媛媛;吕成伟;梁卫江 刊期: 2014年第23期
目的:建立帕金森病抑郁(PDD)大鼠模型,观察中药柴甘解忧汤对其行为学及脑组织单胺递质的影响。方法:6-羟基多巴(6-OHDA)及孤养结合慢性持续不可预见温和应激法(CUMS)制备PDD模型。通过阿扑吗啡(APO)诱导旋转行为、体重测量、旷场试验及蔗糖偏嗜实验评定其行为学变化,并用酶联免疫法检测大鼠前额叶皮质、海马单胺神经递质含量。结果:模型组大鼠出现明显行为学异常,脑组织单胺递质含量明显降低,柴甘解忧汤组可显著改善其行为学改变并增加脑组织单胺递质含量。结论:6-OHDA及CUMS的造模方法可制备较理想的PDD模型;柴甘解忧汤可明显改善PDD大鼠的行为学异常,其抗 PDD 作用与增加脑组织单胺递质含量有关。
作者:马丹丹;郑春叶;雒晓东 刊期: 2014年第23期
近年来,革兰阳性球菌成为社区、院内获得性感染的重要致病菌,尤其是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致病菌(methicillin-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MRSA)的出现,给临床治疗带来较大困难,临床医生需要一种疗效肯定、安全性高的抗菌药用于治疗MRSA 感染。达托霉素(daptomycin)是一种新型的环脂肽类抗生素,主要针对多重耐药的革兰阳性病原菌,对VRE、MRSA、MRSCoN、PNSSP 均有很好的抑菌效果[1]。为此,笔者采用达托霉素治疗 MASA 菌血症,取得一定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徐时方;徐建国;侯赛妙;周菲美斯 刊期: 2014年第23期
目的:探讨AESKU抗dsDNA抗体检测试剂盒(间接免疫荧光法)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用AESKU试剂与欧蒙试剂对242例样本进行双盲、平行检测,计算阳性符合率、阴性符合率、总符合率、Kappa系数,并进行Kappa 一致性检验和配对卡方检验。结果:AESKU试剂与欧蒙试剂的阳性符合率为90.48%,阴性符合率为94.94%,总符合率为93.39%; Kappa =0.8541,两种试剂的检测结果高度一致(P <0.05);配对卡方检验字2=0.125,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ESKU试剂与欧蒙试剂具有等效性和很高的符合率,操作简便快速、结果清晰易读,适合临床广泛应用。
作者:吴炜霖;林德伟;陈曲波;刘瑞萍;曹楠楠 刊期: 2014年第23期
心脏X 综合征是指患者具有典型劳力型心绞痛症状,运动试验(TET)阳性,而冠状动脉造影(CAG)正常,麦角新碱诱发试验阴性从而排除大的冠脉痉挛,因而又称为微血管性心绞痛。客观的阳性参数主要为运动平板试验,本文分析了心脏 X 综合征患者运动平板试验表现,以探讨其临床意义。
作者:熊望琼 刊期: 2014年第23期
目的:评价质荷比( m/z )分别为1060、1944、2081和3954的4种血清蛋白质/多肽(以下分别用A、B、C 和D 表示)区分结核病患者与健康人的能力。方法:应用表面增强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技术检测57例结核病患者和30例健康人的血清蛋白质谱,分析其 A、B、C、D 中的表达水平(用相对强度表示)并比较其差异,并应用诊断性试验评价方法分析其区分结核病患者群与健康人群的能力。结果:(1) A、B、C、D 在结核病患者和健康人中的表达水平分别为1±11、1597±3102、460±765、1208±1003和123±201、47±98、36±93、397±355,两者差异显著。(2)以A、B、C、D 血清表达水平为指标判定结核病患者和健康人的ROC 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44、0.848、0.735和0.810,分界值分别为≤166、≥318、≥48和≥728。结论:B、C和D 3种血清蛋白质/多肽具有较好的区分结核病患者与健康人的能力,有望作为新型结核病诊断候选标志物。
作者:刘志辉;刘玉美;孟繁荣;谢贝;王楠;邓晓华;吴玲;张言斌;谭守勇 刊期: 2014年第23期
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在诱导红细胞膜磷脂酰丝氨酸(phosphatidylserine,PS)外露发生中的作用。方法:将分离的小鼠红细胞孵育在含TNF-α(1 ng/mL)的培养液中6、12、24、48 h或在不同浓度(0.1、1、10 ng/mL)处理24 h后,利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红细胞前向散射值(FSC)的变化,红细胞膜PS的标记率。结果:经TNF-α处理后的小鼠红细胞相较对照组于24 h 后出现前向散射值减小[(81.5±1.02)%vs.(87.6±0.55)%,P<0.05],红细胞膜 PS 外露水平增加[(5.5±1.07)%vs.(2.7±0.17)%,P<0.01],并随着时间的推移变化趋势更加明显。结论:TNF-α可诱导红细胞膜PS外露和细胞体积缩小,是红细胞衰亡的触发因素。
作者:刘鸿翔;马国光;沈鹏飞;马爽;南勇;石斌 刊期: 2014年第23期
目的:观察90Sr-90Y敷贴疗法对小面积深度烧伤患者的增生性瘢痕的防治疗效。方法:44例患者分为试验组(n=24)和对照组(n=20),对照组只接受瘢痕的压力治疗,试验组联合运用90Sr-90Y敷贴器放射治疗和压力治疗。压力治疗是在烧伤创面愈合后持续6个月穿压力衣,每日持续20 h左右,压力维持在15~25 mmHg。放射治疗是在创面愈合后3 d内开始运用90Sr-90Y敷贴器行放射治疗,总剂量14~30 Gy,分4~6次完成。随访期为9~12个月。结果:随访结束时,试验组、对照组患者平均瘢痕厚度分别是1.90、2.96 mm,两组的瘢痕消退成熟期比率分别为83.3%、45.0%。两组间比较差异均存在显著性。结论:敷贴器的放射治疗可显著减少烧伤后瘢痕的厚度,同时使瘢痕提前进入成熟消退期,有利于临床取得更好的长期疗效。
作者:冯勇;黄智慧;谢东红;胡颖坚;何红园 刊期: 2014年第23期
在脑血管意外中,颅内动脉瘤破裂造成蛛网膜下腔出血发病率仅次于脑血栓和高血压脑出血,位居第3[1]。手术夹闭是首选治疗方法,但术后所伴发的脑水肿常造成神经功能缺损。所以促进脑水肿尽快消退,改善神经功能缺损,提高生活质量是术后康复治疗的重点。我院在脑动脉瘤术后第3天行高压氧治疗,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现总结如下。
作者:肖华明;吴清安;邹积典;于建波;柳大岗;郭庆雷 刊期: 2014年第23期
目的:比较不同速度静脉泵注右美托咪啶对老年患者镇静效应及其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在椎管内麻醉下行髋关节置换手术的老年患者80例,随机分为4组,D0组为空白对照组,D1、D2和D3组分别以0.5、0.75、1.0μg/(kg·h)静脉恒速泵注右美托咪啶。记录患者给药前及给药后每20分钟的HR、MAP、SpO2、Ramsay 镇静评分和 Narcotrend 值,对比各组的镇静起效时间、维持时间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D2、D3组的镇静起效时间明显快于D0及D1组(P<0.05)。D2、D3组的镇静维持时间较D0、D1组明显延长(P<0.05)。4组患者术中使用升压药、阿托品的例数以及SpO2对比未见显著差异(P>0.05)。结论:以0.75~1.0μg/(kg·h)静脉泵注右美托咪啶对椎管内麻醉下行髋部手术老年患者可产生安全有效的镇静作用。
作者:邓金和;石永勇;招伟贤;陈小杏;李雨泽 刊期: 2014年第23期
目的:应用基于纤维束示踪的空间统计分析(tract-based spatial statistcs, TBSS)方法,探讨青少年抑郁症患者大脑白质的变化。方法:收集年龄、性别、教育程度匹配的35例首发青少年抑郁症患者(抑郁组)和40例健康青少年(对照组),并对其进行全脑的 DTI 扫描,应用 TBSS 的方法比较两组间各向异性分数(fractional anisotropy, FA)、轴向扩散率(axial diffusivity,AD)、径向扩散率(radial diffusivity,RD)和平均扩散率(mean diffusivity, MD)的差异。结果:抑郁组脑白质微结构异常,与对照组相比,胼胝体体部的FA值降低(P <0.01),RD、MD值升高(P <0.01),AD值无明显变化(P >0.05)。抑郁症组胼胝体体部FA值与抑郁严重程度呈负相关(P <0.01)。结论:脑白质异常参与青少年抑郁症的发生过程,这些改变发生在疾病发生过程的早期。
作者:毛宁;王滨;徐聪;刘泉源;王光彬 刊期: 2014年第23期
患者女,17岁,因“突发胸闷气喘2周,加重2d 入院”,患者2周前突发胸闷气喘,间断发作,活动后加重,近2 d突发病情加重,不能平卧。既往无心脏病史,病程中无发热。发病时在当地医院就诊,予强心利尿治疗,效果不佳。入院后查心脏彩超示二尖瓣前叶收缩期突向左房,瓣叶上方探及一中等回声团块附着,大小约2.7 cm ×0.7 cm ,二尖瓣重度返流,左心室舒张末直径6.2 cm,左心室射血分数49%,重度肺动脉高压。血培养示血链球菌,予万古霉素抗炎,多巴胺静脉持续泵入维持血压,患者持续不能平卧,伴胸闷气喘。急诊行二尖瓣成形术,术中见二尖瓣前叶腱索断裂,二尖瓣大量赘生物形成(图1),二尖瓣大量返流,术中彻底切除二尖瓣前叶附着赘生物及坏死二尖瓣前叶组织,心包补片修补二尖瓣前叶,Goretex 缝线植入人工腱索,间断缝合植入30 mm 二尖瓣成形环,术中打水示二尖瓣闭合良好(图2)。术后停机顺利,患者安全返回 ICU ,术后第2天早晨拔除气管插管,术后第4天返回普通病房,按心内膜炎常规予抗炎等治疗。患者术后复查心脏彩超示二尖瓣未见明显返流,左心室舒张末直径5.2 cm,轻度肺动脉高压,左心室射血分数50%,患者术后恢复顺利。
作者:王强;徐莉;唐程斌;王东进 刊期: 2014年第23期
目的:探讨反复囊袋清创对起搏系统感染后经静脉途径导线拔除术的影响。方法:收集我中心2008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因起搏器囊袋感染行经静脉途径导线拔除术患者共43例。根据导线拔除术前清创次数不同分为2组,其中术前清创0~1次(非反复清创组)患者23例,术前清创≥2次(反复清创组)患者20例。比较两组手术成功率、手术耗时、术后发热率、导线头端培养阳性率的差异。结果:反复清创组较非反复清创组导线完全拔除成功率低(75% vs.100%, P <0.05),手术耗时长[(3.8±1.13)h vs.(2.63±0.69)h, P<0.01],术后发热率高(35%vs.4.3%, P<0.05),导线头端培养阳性率高(50%vs.4.3%, P<0.01)。结论:导线拔除是彻底治疗起搏器囊袋感染的安全、有效方法。起搏器囊袋感染患者反复清创会增加导线拔除难度,增加感染扩散的风险。
作者:蓝荣芳;毛丽娟;吉文庆;狄文成;李晓宏;徐标;余洪松;徐伟 刊期: 2014年第23期
目的:探讨经胸超声心动图(TTE)在导管介入治疗先天性心脏病的临床疗效。方法:术前TTE检查筛选57例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在TTE 检查配合 X 线监测下行 Amplatzer 封堵器介入治疗术,其中23例房间隔缺损(ASD),29例室间隔缺损(VSD),4例动脉导管未闭(PDA),1例VSD合并ASD。结果:52例患者均成功封堵,封堵术后即刻、1周内、1个月、3个月、6个月、1年随访TTE观察封堵效果,封堵器位置良好,封堵器周边无残余分流。3例ASD及2例VSD 未成功封堵。结论:TTE在先天性心脏病封堵术前病例的选择、术中监测封堵器释放、术后疗效评价均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邓劲松;郑权辉;邓素雅;王洁;张春丽;曾广绥;石挥扬 刊期: 2014年第23期
患者女,44岁,连州市大路边镇人。于2014年4月21日14时8分因“呕吐伴腹痛、腹泻1d”入院。患者自诉:20日晚吃枇杷1 kg 后,于21日凌晨0时起突然出现呕吐多次,呕吐物为胃内物,每次约150 mL ,非喷射状,伴腹痛、腹泻,疼痛向背部放射,呈持续性胀痛,大便由烂便逐渐变成黄色水样便,无脓血,无头痛头晕,无恶寒发热,无胸闷心悸,无胸痛气促。入院查体:体温36.5℃,脉搏65次/min,呼吸20次/min ,血压186/80 mmHg ,听诊双肺无啰音,心率65次/min ,律齐,心音正常,各瓣膜区均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触诊腹肌软,无反跳痛,肝脾未触及,腹部未扪及包块,肠鸣音5~7次/min ,双下肢无浮肿。既往有“颈椎病、高血压”病史多年,血压高时180/130 mmHg ,未进行系统诊治,平素血压控制不详。入院后进行了相关检查,血常规白细胞11.58×109,中性粒细胞75.5%,尿常规未见明显异常,离子生化 K 3.3 mmol/L,血糖8.4 mmol/L,乳酸脱氢酶318.7 U/L,羟丁酸脱氢酶341.6 U/L ,心电图窦性心动过缓。入院诊断:(1)急性胃肠炎;(2)低钾血症;(3)高血压病3级(极高危组);(4)颈椎病。入院后予“抗感染,护胃制酸,调控血压,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等对症支持治疗。经治疗患者腹痛、腹泻、呕吐等症状减轻。当日凌晨1∶50诉右侧颈痛,难以入睡,予镇静、止痛处理,症状无明显缓解,于6∶10突然出现呼之不应,呼吸、心跳停止,测血压为0,瞳孔散大。立即予心肺复苏术,静脉注射肾上腺素、阿托品等兴奋心脏,洛贝林、可拉明兴奋呼吸,多巴胺升压,纳洛酮促醒等积极抢救,至7∶12患者未能恢复自主呼吸及心跳,瞳孔散大固定,床边心电图示:死亡心电图。根据患者平素有头痛及高血压病史,死亡原因考虑:(1)脑血管意外?(2)主动脉夹层?中山大学法医鉴定中心尸体解剖报告: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破裂、出血引起心包腔血液填塞及胸腔积血致急性心功能障碍而死亡。
作者:梁邦翼;盘满华;刘孝柏 刊期: 2014年第2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