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Prohibitin 与肿瘤关系的研究进展

刘丹;陈舒华

关键词: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 恶性肿瘤, 诱导细胞凋亡, 抑制细胞增殖, 细胞和组织, 生物学功能, 异常表达, 细胞周期, 生理功能, 前列腺癌, 镜下注射, 哺乳动物, 乳腺癌, 抗肿瘤, 抗增殖, 宫颈癌, 鼻咽癌, 综述, 显微, 显示
摘要:1989年MeClung 等首先克隆出哺乳动物 PHB 基因,将 PHB1 mRNA 在显微镜下注射到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中,发现其能抑制细胞周期的发展,故称之为抗增殖蛋白(Prohibitin,PHB)。PHB 广泛分布在各种生物细胞和组织中。目前研究显示,PHB具有抑制细胞增殖、诱导细胞凋亡和抗肿瘤等多种生理功能,并在乳腺癌、前列腺癌、宫颈癌、鼻咽癌等恶性肿瘤中异常表达。本文将从PHB 的结构与定位、生物学功能及其与肿瘤的关系等方面作一综述。
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冠状动脉慢血流现象病理生理机制及药物治疗进展

    心血管介入医师在冠脉造影过程中常会碰到心外膜下冠状动脉没有明显病变,但对比剂在远端血管的充盈和排空却明显延迟,这种现象被称为原发性冠状动脉慢血流现象(coronary slow flow phenomenon,CSFP)。 CSFP 作为一种独立的临床疾病,容易造成患者胸痛反复发作,降低患者生活质量,甚至出现心肌梗死、室性心动过速、室颤等,造成患者死亡[1]。统计显示,CSFP发生率大约在7%[2]。目前,有关CSFP 的临床研究相对较少,发病机制尚不明确,药物治疗也存在很大的争议。现将CSFP 的病理生理机制及药物治疗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张风雷;袁燕;郑曼;徐新生 刊期: 2014年第23期

  • 大鼠9L脑肿瘤干细胞样细胞的分离培养及鉴定

    目的:从9L大鼠胶质瘤细胞系中培养、分离脑肿瘤干细胞样细胞,观察其生长方式和分化特征。方法:运用无血清培养基对大鼠9L胶质瘤细胞进行培养,对分离获得的悬浮生长的脑肿瘤细胞球运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和流式细胞法检测CD133和Nestin 表达情况,用血清诱导其分化,采用免疫荧光细胞化学染色方法检测分化后GFAP、NSE、Galc的表达情况。结果:9L胶质瘤细胞在无血清培养基中,呈悬浮状态生长,形成悬浮肿瘤克隆球,经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流式细胞仪检测,大部分贴壁9L 细胞及9L 肿瘤球细胞均表达CD133和Nestin。将9L肿瘤球转入含血清培养基分化7 d 后,能产生表达神经元、星形胶质细胞和少突胶质细胞的子代肿瘤细胞。结论:大鼠9L胶质瘤细胞系中存在具无限增殖、自我更新及多向分化潜能的肿瘤干细胞样细胞,但CD133和Nestin不能作为9L肿瘤干细胞的特异性标志物,9L脑肿瘤干细胞仅是CD133阳性细胞中的一部分。

    作者:肖宗宇;陈晓娟;徐智敏;徐如祥 刊期: 2014年第23期

  • AESKU抗dsDNA抗体检测试剂盒的临床应用

    目的:探讨AESKU抗dsDNA抗体检测试剂盒(间接免疫荧光法)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用AESKU试剂与欧蒙试剂对242例样本进行双盲、平行检测,计算阳性符合率、阴性符合率、总符合率、Kappa系数,并进行Kappa 一致性检验和配对卡方检验。结果:AESKU试剂与欧蒙试剂的阳性符合率为90.48%,阴性符合率为94.94%,总符合率为93.39%; Kappa =0.8541,两种试剂的检测结果高度一致(P <0.05);配对卡方检验字2=0.125,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ESKU试剂与欧蒙试剂具有等效性和很高的符合率,操作简便快速、结果清晰易读,适合临床广泛应用。

    作者:吴炜霖;林德伟;陈曲波;刘瑞萍;曹楠楠 刊期: 2014年第23期

  • 细胞块在宫颈液基细胞学疑难病例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细胞块在宫颈细胞疑难病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宫颈细胞标本应用液基细胞学技术(TCT)制片诊断,疑难病例制备细胞块并行HE 染色及p16INK4A、Ki67染色,将单纯TCT(TCT组)与TCT结合细胞块HE和免疫细胞化学诊断(联合组)进行比较。结果:p16INK4A、Ki67在26例反应性不成熟鳞状化生细胞中均无表达,在22例 HSIL 阳性表达分别为81.8%(18/22)、90.9%(20/22);在30例绝经的萎缩上皮中均不表达,萎缩背景中的19例HSIL/SCC均阳性表达。TCT组和联合组的符合率分别为70.1%和95.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疑难宫颈TCT病例行细胞块制作、HE 染色及p16INK4A和Ki67染色,可提高宫颈癌筛查的准确性。

    作者:吴共发;郑娜芬;叶梓莹;曾宇婷;黄绮亭;区瑞章;林俊汕;李海刚 刊期: 2014年第23期

  • Solitaire AB 支架动脉取栓成功救治重症心源性基底动脉栓塞1例

    患者女,59岁,因“突发头晕、呕吐6 h ,意识不清4 h”入院。入院前日23:00无明显诱因突发头晕、呕吐,自觉四肢乏力,凌晨01:00出现意识不清,呼之不应,05:00至我院急诊,行颅脑 CT平扫未见明显异常,既往有“风湿性心脏病联合瓣膜病”病史。入院查体:体温:37.7℃,血压:103/56 mmHg,双肺呼吸音粗,双肺可闻及湿性啰音。心律不齐,心音强弱不等,心尖部可闻及舒张期隆隆样杂音。神经系统:意识呈中昏迷,双侧瞳孔不等大,右侧瞳孔直径约2.5 mm,左侧瞳孔直径约2.0 mm,对光反射迟钝,四肢肌肉无萎缩,肌力检查不合作,压眶四肢可见屈曲,四肢肌张力正常。双侧Babinski征(+)。入院后脱水降颅压、改善脑循环、强化他汀等治疗,06:00急诊行 DSA 检查提示基底动脉近端闭塞,远端血管未显影,未见代偿。更换6F MPD 指引导管(强生公司,美国),并将其头端置于右侧椎动脉 V1段远端,微导管(EV3,美国)内衬微导丝(0.014 cm ×205 cm)经指引导管缓慢通过基底动脉闭塞段,置于基底动脉远端,经微导管内造影可见基底动脉远端及双侧大脑后动脉显影。将 Solitaier 可回收支架4 mm ×15 mm(EV3,美国)经微导管于基底动脉远端释放,回拉取栓,可见1枚破碎血栓。复查造影见闭塞段部分再通,基底动脉末端可见一血栓,远端血管显影差。再次重复取栓,取出1枚大小约4mm×4mm×3mm 红色血栓。复查造影(图1)可见:基底动脉闭塞段完全再通,左侧大脑后动脉 P2段远端未显影。结束手术,予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双联抗血小板聚集、低分子肝素钙注射液抗凝等治疗。术后患者双侧瞳孔等圆等大,直径约2.5 mm,对光反射灵敏。术后第3天意识恢复清楚,感视物模糊,查体:四肢肌力4+级,左眼睑下垂,左侧眼球内收、外展、向上、向下活动受限,行颅脑MRI 检查示脑干及左侧枕叶急性脑梗死。术后14 d 症状好转出院。出院后改华法林口服抗凝,随访1个月症状完全缓解,mRS 评分、NIHSS评分均为0分。

    作者:傅懋林;戴为正;邱佩琴;王双虎;何文钦 刊期: 2014年第23期

  • 开颅术前脑钠肽水平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预后评估的作用

    高血压脑出血(hypertensive cerebral hemorrhage,HICH)具有较高致残率及死亡率[1-3],目前在基层医院治疗HICH手术方法仍多为开颅术,其效果不甚理想。研究[4]表明急性脑出血患者脑钠肽(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BNP)水平较亚急性期患者显著升高。本文通过回顾性分析,探讨开颅术前BNP水平对HICH患者预后的临床意义。

    作者:陈利涛;张丽兴;蔡少松;黄少周;巫国辉 刊期: 2014年第23期

  • 新疆哈、汉族原发性高血压与Cx43基因多态性的相关性

    目的:探讨新疆哈萨克族、汉族人群缝隙连接蛋白43( connexin43, Cx43)基因多态性与原发性高血压( essential hypertension , EH )的关联性。方法:应用飞行时间质谱( time of flight mass spectrum )芯片技术,检测 EH 组( n=250)和对照组( n=250) Cx43基因3个 SNP 位点( rs1925223、rs2071165、rs3805787)多态性。结果:rs1925223位点在汉族人群中 EH 组的 CC、CG 和 GG 基因型频率分别为6.4%、35.6%和58%,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48)。结论:Cx43基因rs1925223位点多态性可能与新疆汉族EH相关。

    作者:张文雯;赵磊;石文艳;刘卫东;马克涛;李丽;郭淑霞;司军强 刊期: 2014年第23期

  • 伽马刀治疗巨大腹膜后淋巴结转移癌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体部伽马刀治疗巨大腹膜后淋巴结转移癌的可行性及近期疗效。方法:2010年3月至2013年9月,对12例肿块直径超过5 cm 的腹膜后淋巴结转移癌患者进行伽马刀治疗。结果:2个月后复查肿瘤缩小50%以上7例,稳定2例,肿块增大3例;疼痛或下肢水肿等症状缓解达83.3%;有4例患者半年内因其他部位肿瘤继续生长至恶病质死亡。1年局部肿瘤控制率为50%(6例),有2例患者已经存活2年以上。结论:体部伽马刀可用于巨大腹膜后淋巴结转移癌的治疗。

    作者:易峰涛;向陶陶;张帆;邵志雄;曾程 刊期: 2014年第23期

  • 超声心动图监测在先天性心脏病介入封堵治疗中的临床价值

    目的:探讨经胸超声心动图(TTE)在导管介入治疗先天性心脏病的临床疗效。方法:术前TTE检查筛选57例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在TTE 检查配合 X 线监测下行 Amplatzer 封堵器介入治疗术,其中23例房间隔缺损(ASD),29例室间隔缺损(VSD),4例动脉导管未闭(PDA),1例VSD合并ASD。结果:52例患者均成功封堵,封堵术后即刻、1周内、1个月、3个月、6个月、1年随访TTE观察封堵效果,封堵器位置良好,封堵器周边无残余分流。3例ASD及2例VSD 未成功封堵。结论:TTE在先天性心脏病封堵术前病例的选择、术中监测封堵器释放、术后疗效评价均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邓劲松;郑权辉;邓素雅;王洁;张春丽;曾广绥;石挥扬 刊期: 2014年第23期

  • 难愈合创面住院患者回顾性调查及相关启示

    目的:回顾性调查难愈合创面住院患者的形成原因、好发部位以及住院时间等情况,为难愈合创面的防治以及研究提供资料。方法:收集2011年7月至2013年12月期间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整形外科因创面问题住院患者的病历资料。以皮肤组织缺损经2个月治疗未愈合为判定标准,筛选出难愈合创面患者120例,回顾性调查患者创面形成原因、年龄、创面发生部位、住院时间等情况。结果:我科共收治住院患者2136例,其中难愈性创面患者120例,占5.6%。创面形成的主要原因为代谢性疾病(43.3%),其次为创伤感染类(20%)和肿瘤类(20.0%)(χ2=62.917, P <0.01)。创面难愈患者高发年龄段为40~60岁,其次为60~80岁(χ2=29.562, P <0.01)。难愈合创面好发部位为四肢(61.6%),又以足部为多见(占38.3%)(χ2=17.546, P=0.002)。目前我科全部住院患者平均住院时间为(7.41±8.98) d,慢性创面住院患者平均住院时间[(33.21±28.27) d]较同期所有住院患者明显延长(t=-9.968, P<0.05)。结论:代谢类疾病的中老年患者成为难愈性创面主要人群,难愈创面常发生在四肢,严重影响患者的行动,造成住院时间拖延,给患者家属、社会均带来极大负担。

    作者:陈葵;吴雷;刘亦舒;邹吉平;万雨;黄英子;李秀;程飚 刊期: 2014年第23期

  • 阿托伐他汀钙治疗煤工尘肺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效果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种以气流受限为特征的可以预防和治疗的疾病,气流受限不完全可逆,呈进展性发展。与肺部对香烟烟雾等有害气体或有害颗粒的异常炎症反应有关。主要症状为慢性咳嗽、咳痰,呼吸困难等。煤工尘肺是一种慢性的进展性肺广泛纤维化疾病,常并发 COPD。慢性炎症是导致煤工尘肺合并 COPD的主要因素。有研究[1]表明COPD不仅是肺部的慢性疾病,而且是系统性慢性炎症。他汀类药物具有抗炎、抗氧化、抗血栓形成作用,可望在治疗COPD中发挥重要作用[2]。本研究旨在观察阿托伐他汀钙治疗煤工尘肺合并COPD患者的疗效。

    作者:祁立芳;祝言金 刊期: 2014年第23期

  • 年龄和性别对椎动脉颈段扭曲的影响

    目的:探讨年龄和性别因素对椎动脉扭曲的影响。方法:选择本院住院患者,进行磁共振颅颈动脉增强扫描( CE-MRA )检查,并收集患者年龄、性别、生活习惯等信息,记录血脂、血糖、尿酸等生化指标,比较椎动脉扭曲组和对照组相关危险因素是否存在差异,并进行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164例患者入组,试验组55例,对照组109例。两组间年龄、性别、高血压、高密度脂蛋白、第6椎体厚度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仅有年龄、女性性别是椎动脉扭曲的独立危险因素,散点图线性拟合提示女性50岁以后椎动脉扭曲系数高于男性。结论:绝经期女性及高龄是椎动脉颈段扭曲的独立危险因素。

    作者:居克举;曹化;杜长春;程冠亮 刊期: 2014年第23期

  • 蛋白酶体抑制剂对前列腺癌细胞生长的影响及其与雄激素受体的关系

    目的:研究蛋白酶体抑制剂 epoxomicin(EPO)对前列腺癌细胞的影响及其与雄激素受体(AR)的关系。方法:采用MTS 法检测不同浓度EPO 在不同时间对前列腺癌细胞DU145及LAPC4的抑制作用以及沉默基因AR后对LAPC4细胞的抑制作用。转染AR沉默LAPC4细胞AR基因表达,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细胞中AR mRNA的含量;Western-blot法检测细胞中AR蛋白表达的情况。结果:蛋白酶体抑制剂EPO对前列腺癌两组不同细胞系LAPC4及DU145的抑制作用呈现浓度依赖及时间依赖。 LAPC4细胞沉默基因AR后发现AR mRNA 及AR蛋白的表达均明显下降;但沉默AR基因后EPO 对于LAPC4的细胞抑制作用并没有明显变化。结论:蛋白酶体抑制剂 EPO 对前列腺癌细胞株 DU145及 LAPC4细胞均具有抑制作用,且抑制作用并不受AR受体的影响。

    作者:王利平;罗荣城;符鹏程;黄朝刚;罗迪贤 刊期: 2014年第23期

  • 2型1-磷酸鞘氨醇受体对冠脉内皮细胞增殖的影响

    目的:观察2型1-磷酸鞘氨醇受体( S1PR2)对体外培养的人冠脉内皮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在体外培养的人冠状动脉内皮细胞中,应用 MTT 比色法检测给予1-磷酸鞘氨醇( S1P )和 S1PR2特异性拮抗剂 JTE-013处理后内皮细胞增殖情况的改变。结果:1μmol/L S1P 明显促进内皮细胞增殖, S1PR2拮抗剂 JTE-013剂量依赖性抑制 S1P 诱导的内皮细胞增殖。 S1PR2拮抗剂 JTE-013明显抑制内皮细胞中S1P 诱导的p-ERK 磷酸化水平。结论:S1PR2可能通过激活 ERK 信号通路参与 S1P 诱导的内皮细胞增殖过程。

    作者:刘慰华;刘少军;邱怀娜;郭景新;刘彬 刊期: 2014年第23期

  • 血液灌流抢救儿童蟾蜍中毒4例

    蟾蜍是广泛分布于我国的两栖类动物,其皮肤和腺体分泌物有较强的毒性作用,现将我院儿科应用血流灌洗(HP)为主的综合治疗方案抢救4例儿童蟾蜍中毒病例的经验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冯小伟;陈玉雯;吉训琦;孙嵩 刊期: 2014年第23期

  • 2种固定方法在动态颅内压监测导管护理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动态颅内压(ICP)监测导管的固定方法,减少 ICP 导管的脱出率,提高 ICP 导管护理质量。方法:自2013年12月至2014年4月,我科开展全麻下颅内血肿清除术后应用ICP 监测仪观察 ICP情况共76例。按照ICP导管固定方法的不同,分为常规固定组及“三点法”固定ICP导管的加固组,观察两组ICP 导管脱出情况。结果:常规固定组 ICP 导管脱出数多于加固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 <0.05)。结论:采用“三点法”固定ICP导管,固定效果好,能有效地减少ICP导管脱出,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周卫萍;申洁 刊期: 2014年第23期

  • 经尿道前列腺电切剜除术与开放手术治疗大体积前列腺增生疗效比较

    目的:比较经尿道前列腺电切剜除术(TUERP)与耻骨上前列腺切除术(SP)治疗大体积前列腺增生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5年7月至2014年1月行手术治疗的141例大体积前列腺增生患者,其中SP组62例行SP,TUERP组79例行TUERP。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术后IPSS评分、QOLS评分和PVR等指标并记录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141例手术均成功,无膀胱穿孔、TURS 等严重并发症。 SP 组手术时间为53~86 min,平均(69.6±9.9)min;TUERP 组手术时间为48~120 min,平均(88.9±18.0)min,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 SP 组前列腺切除重量为60~180 g,平均(101.9±22.3)g;TUERP组前列腺切除重量为58~170 g,平均(91.2±19.8)g,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 SP组术后住院10~26 d,平均(13.4±3.2)d;TUERP组为7~12 d,平均(8.6±1.0) 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两组术后IPSS评分、QOLS评分和PVR等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尿道前列腺电切剜除术与耻骨上前列腺切除术治疗大体积前列腺增生均安全、有效。经尿道前列腺电切剜除术具有出血少、术后恢复快的优点。

    作者:徐遵礼;朱建平;张前兴 刊期: 2014年第23期

  • 青少年抑郁症患者脑白质的弥散张量成像研究

    目的:应用基于纤维束示踪的空间统计分析(tract-based spatial statistcs, TBSS)方法,探讨青少年抑郁症患者大脑白质的变化。方法:收集年龄、性别、教育程度匹配的35例首发青少年抑郁症患者(抑郁组)和40例健康青少年(对照组),并对其进行全脑的 DTI 扫描,应用 TBSS 的方法比较两组间各向异性分数(fractional anisotropy, FA)、轴向扩散率(axial diffusivity,AD)、径向扩散率(radial diffusivity,RD)和平均扩散率(mean diffusivity, MD)的差异。结果:抑郁组脑白质微结构异常,与对照组相比,胼胝体体部的FA值降低(P <0.01),RD、MD值升高(P <0.01),AD值无明显变化(P >0.05)。抑郁症组胼胝体体部FA值与抑郁严重程度呈负相关(P <0.01)。结论:脑白质异常参与青少年抑郁症的发生过程,这些改变发生在疾病发生过程的早期。

    作者:毛宁;王滨;徐聪;刘泉源;王光彬 刊期: 2014年第23期

  • 可疑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相互作用引起呕吐1例

    患者男,38岁,因“发现HBV-M 阳性10余年,身目尿黄2周”于2014年2月22日入院,自觉恶心欲呕,肝区隐痛,少许腹胀,查体:全身皮肤黏膜重度黄染,腹软,轻压痛,无反跳痛,肝区无叩痛。诊断: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重型)。入院后完善相关检查,并予以抗病毒及对症支持治疗,具体用药见表1。

    作者:谢奕丹 刊期: 2014年第23期

  • 应加强阻滞麻醉手术患者焦虑与镇静的研究

    焦虑是一种紧张不安甚至恐惧的心理状态。调查显示,外科患者术前焦虑发生率可高达76%[1]。焦虑可在丘脑-垂体-肾上腺轴、自主神经系统和炎症反应之间形成不良循环,导致脑功能损害和老年性疾病发生[2]。阻滞麻醉手术中镇静不当可使患者产生与全麻知晓相似的术后心理障碍,对患者日后的工作、生活产生不利影响[3]。因此,消除焦虑仍然是当今临床麻醉研究的焦点之一。

    作者:招伟贤 刊期: 2014年第23期

实用医学杂志

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卫生厅

主办: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