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延萍
目的:探讨miR-375在Ⅱ型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及对HEC-1-B细胞增殖、凋亡的影响.方法:miRNA芯片分析Ⅱ型子宫内膜癌miRNA表达谱.利用lipofectamine2000转染HEC-1-B细胞.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转染后miR-375的表达.CCK-8检测转染后细胞增殖能力的改变.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转染效率及转染后细胞凋亡情况.结果:miR-375在Ⅱ型子宫内膜癌组织中低表达.转染效率达73.43%.转染后实验组miR-375表达量较NC组和对照组明显增加(P<0.05).实验组较NC组生长明显受抑(P<0.05).实验组较NC组、对照组凋亡明显增加(P<0.05).结论:初步证明miR-375抑制Ⅱ型子宫内膜癌细胞增殖并促进凋亡,可能成为Ⅱ型子宫内膜癌基因治疗的靶点.
作者:叶文蔚;李甫钥;叶夏斌;郑飞云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对观察补虚通络艾灸法改善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所致营养不良的临床疗效,为临床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所致营养不良的患者提供一种新方法.方法:将符合脑卒中诊断标准并伴有吞咽障碍的68例脑卒中患者,采用随机单盲平行对照和患者自身前后对照的研究方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34例,治疗前采血测定血清总蛋白(TP)、血清白蛋白(ALB)、血清前白蛋白(PA)水平,两组给予相同的背景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治疗上加用补虚通络艾灸法,每日1次,每次20 min,10d为1个疗程.1个疗程结束后复查血清各项指标,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血清总蛋白、白蛋白、前白蛋白的变化,比较两组治疗方法对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营养状态影响的差异.结果:艾灸组和对照组的营养状态水平在治疗后均有明显改善,组间比较有明显差异(P< 0.05).结论:补虚通络艾灸法可以提高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所致营养不良患者的血清TP、ALB、PA水平 补虚通络艾灸法可改善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的营养状态.
作者:邱晓佳;刘刚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探索多元呼吸康复训练模式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对60例老年COPD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选择“一对一”口头宣教方式)与实验组(多元性呼吸康复训练)各30例,进行呼吸康复训练1年.结果: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和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实验组康复后为62.57±5.25和54.08±2.39,康复前为50.31±2.89和54.08±2.39,对照组康复后为59.48±8.49和53.47±6.22,康复前为49.43±4.68和40.33±4.09,组内比较结果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1),而康复后的组间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及对照组康复后生存质量(总评分:61.2±4.1 vs 78.2±6.2,症状评分:康复后52.1±5.3 vs 64.1±7.3,活动能力评分:64.4±3.2vs 76.5±5.1,社交心理评分:67.3±5.4 vs 88.3±6.4)组内比较均有提高,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P< 0.05),两组康复后的组间比较差异也有极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采用两组方法均有效果,但采用多元呼吸康复训练方案能更好地提高老年COPD患者的生存质量,从而使病情进一步得到有效控制.
作者:黄秀琴;黄一奔;陈瑞梅 刊期: 2013年第02期
近年来全身麻醉的比率在逐年增高,基层医院由于插管失败所致的医疗纠纷及医患矛盾也在逐年增多.在实施麻醉期间,困难气道的发生率可能达到1% ~ 4%[1].保证气管插管的成功率必须掌握良好的捅管技术,应用好各种设备如:直接喉镜、特殊喉镜、可视喉镜、光棒、纤维支气管镜等.但许多基础医院由于条件有限,没有齐全的设备,对自身设备的应用缺乏临床经验及缺少培训,并且对困难气道术前评估不到位,临床用药不谨慎,处理比较盲目,缺少办法,易造成气道损伤.以下是我院在困难气道处理中应用可视喉镜结合光棒技术比较成功的临床体会,现报告如下.
作者:严建军;宋喜林;沈雪峰;王叶萍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芹菜素对宫颈癌U14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方法:在昆明鼠腹腔孵育宫颈癌U14瘤株后,无菌抽取腹水,制成细胞悬液接种于培养瓶中,取对数生长期细胞用于实验.实验当日配制芹菜素液,浓度分别为0、20、40、80 μmol/L,以MTT法检测不同浓度芹菜素分别在24、48、72 h对宫颈癌U14细胞增殖活性的影响.结果:芹菜素(20 ~ 80 μmol/L)能够抑制小鼠宫颈癌U14细胞增殖,并表现为时间、浓度的依赖性.结论:芹菜素在一定浓度下可抑制体外U14细胞增殖并有时间依赖性.
作者:王文钊;孙倩 刊期: 2013年第02期
据估计,世界范围内约有400万人感染乙型肝炎病毒,每年有超过50万人死于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带来的并发症.临床发现,在重型肝炎进展过程中会发生血小板减少,导致皮肤淤血淤斑、内脏出血,甚至颅内出血.本文意在观察重型肝炎发展过程中血小板数量变化.
作者:杨柳;汪菁;黄小平;顾静;甘建和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探讨MRI在喉癌诊断、分期及术后随访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5例经病理证实的喉癌的术前及术后随访的MRI表现.13例先行放射治疗,6周后行手术切除,12例喉癌术后3~8周开始放疗.所有患者手术前或放疗前均行MR扫描,并在随访过程中行MR扫描.结果:治疗前喉癌MRI表现为声带增厚、喉内软组织肿块、喉深部间隙狭窄等.MRI对各期喉癌的准确率分别是T1:92.3%,T2:71.4%,T3:50%,T4:100%.MRI分期总准确率为80.0%.13例术前放疗肿瘤缩小10例,消失3例.12例术后放疗病灶MRI表现为局部不同程度水肿,9例3~ 10个月后水肿消退,1例表现为慢性水肿,2例为炎性肉芽肿.结论:喉癌的MRI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MRI在喉癌的术前T分期中有重要价值.在术后MRI随访能鉴别喉癌放疗后出现的反应性水肿、慢性淋巴水肿、喉狭窄、原发肿瘤的改变和复发性喉癌.
作者:凌小莉;戚乐;丁建平;陈仁彪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探讨MTSS1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关系.方法:用免疫组化方法及Western Blot方法检测MTSS1在胃癌及癌旁正常组织中的表达,并分析其与胃癌临床及病理参数的相关性.结果:通过对50例胃癌及癌旁正常组织的免疫组化染色表明,MTSS1在胃癌组织中39例呈阳性表达,但在正常组织中仅12例阳性表达.Western Blot结果显示50组肿瘤与正常组织的蛋白表达水平对比中有35组病例肿瘤中MTSS1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正常组织.统计分析表明MTSS1在胃癌中的表达较正常组织明显增高(P=0.000),MTSS1的表达与胃癌的TNM分期、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及肿瘤的浸润深度有关,而与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的部位、尺寸、分化程度无关.结论:MTSS1可能在胃癌的发生、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作者:陈翔;梅广林;朱建伟 刊期: 2013年第02期
患者男,53岁,因神志不清伴恶心、呕吐约2h入院.患者于2h前误服防冻液约300 mL后,自觉走路不稳,继而出现恶心、呕吐、神志不清,曾就诊于当地医院.限于当地医院的条件,未给予处理,直接请求转至我院,由我院救护车接回.家属代诉病史:既往体健,否认有药物过敏史及嗜酒史.入院查体:T 37.5℃,P 102次/min,R28次/min,BP 150/90 mmHg;神志不清,呼之不应,呈中度昏迷状态,被动体位,查体不配合.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直径约4 mm,对光反射迟钝;面部潮红,口唇发绀、口腔无特殊气味,双肺呼吸音清,心腹(-);双下肢无水肿,肢体无自主活动.
作者:龙雄初;龙枚飞;赵社海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对传统脑室外引流术进行系列技术改进,探讨不同引流术治疗脑室铸型出血的疗效.方法:对90例脑室铸型出血患者分别采取:A组(30例):传统额角穿刺单纯单侧脑室引流术.B组(30例):单纯双侧脑室引流术.C组(30例):改良额角穿刺双侧脑室外引流+尿激酶灌注+腰大池置管引流术.观察一次性脑室刺中率、引流时间、颅内感染率、死亡率并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改良额角穿刺法与传统额角穿刺法相比,一次性脑室刺中率(48/60,56/60,x2=4.615,P=0.032< 0.05)存在显著性差异.(2)三种引流方法引流时间(14.5±1.3;10.7±0.9;6.9±0.9,P=0.000< 0.05)、颅内感染率(12/30,7/30,2/30,x2=4.275P=0.018< 0.05)、死亡率(16/30、10/30、6/30 x2=7.371,df=2,P=0.025< 0.05)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结论:改良额角穿刺法比传统额角穿刺法更易刺中脑室,有利于减少医源性损伤.脑室联合腰大池穿刺置管加尿激酶灌注外引流术可以迅速清除脑室系统及蛛网膜下腔的积血,重塑脑脊液循环通路,明显降低脑室铸型出血的引流时间、颅内感染率、死亡率,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作者:张代龙;吴立平;邓景阳;陈善成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和血尿酸(SUA)水平对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风险的预测价值.方法:此研究为前瞻性队列研究,对象来自2006-2007年河北唐山开滦集团公司员工健康体检数据库,选取符合2型糖尿病诊断标准的9 489人作为观察队列,于2008-2009年进行第二次体检,纳入终统计分析的有效数据为2 802例(男2 344例,女458例),年龄22 ~ 88岁.hsCRP和SUA作为发生NAFLD的预测指标,按2006-2007年的hsCRP和SUA水平分为对照组、高hsCRP组、高SUA组、高hsCRP及SUA组,比较不同组2型糖尿病患者2008-2009年进行第二次体检时NAFLD的发病率.用Logistic回归分析不同组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NAFLD的风险.结果:(1)2年间观察队列2 802例中有813例发生NAFLD,发生NAFLD的比例为29.0%.(2)2年后对照组、高hsCRP组、高SUA组和高hsCRP及SUA组NAFLD的发病率分别为24.8%,32.6%,39.5%和42.2%.(3)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校正基线年龄、性别、三酰甘油、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空腹血糖、BMI后,三组发生NAFLD的风险分别是对照组的1.32、1.64和1.65倍.结论:基线hsCRP及SUA水平对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NAFLD风险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hsCRP或SUA水平较高者发生NAFLD的风险增加,二者共同作用发生NAFLD的风险更高.
作者:张艳敏;蒋晓忠;常延河;张杰;段和力;张萌;佟博;张海玲;王珊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评价肿瘤深部射频热疗对晚期卵巢癌化疗中的近期疗效的影响.方法:随机将48例晚期卵巢癌患者分为单纯化疗(对照组)23例和化疗联合射频热疗组(治疗组)25例.比较两组近期疗效、肿瘤进展时间(time to progression,TTP)和不良反应.结果:对照组和治疗组的有效率分别为30.43%、40.00%,疾病控制率分别为60.87%和72.00%,对比无统计学差异;平均TTP分别为18.3和24.4个月,中位TTP分别为15.0和23个月,对比均有统计学差异;不良反应发生率两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射频热疗联合化疗是治疗晚期卵巢癌的有效方法之一,能延长患者的TTP,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作者:余志红;胡仙珍;徐仙凤;陈沁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本文回顾性分析了2001年7月至2010年3月在广东省人民医院接受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资料齐全的161例患者外周血嗜酸细胞的变化,旨在探讨移植后嗜酸细胞增高的危险因素及其临床意义.方法:评估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患者外周血嗜酸细胞的数量,超过0.5×109/L者定义为嗜酸细胞增高.结果:移植后有57例患者出现外周血嗜酸细胞增高,HLA不全相合是发生嗜酸细胞增高的危险因素(P=0.001).Ⅱ-Ⅳ度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 (P=0.012)、慢性GVHD (P=0.001)是引起嗜酸细胞增高的高危因素.发生嗜酸细胞增高的患者移植后2年总生存率为85.9%,明显高于未发生嗜酸细胞增高患者(44.2%,P<0.001).结论:外周血嗜酸细胞增高是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的常见并发症,其发生与Ⅱ-Ⅳ度急性GVHD及慢性GVHD有关,是评估患者预后的有效指标.
作者:罗成伟;翁建宇;吴穗晶;陆泽生;钟立业;杜欣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通过动物实验,探讨不同脉冲宽度对室颤(VF)除颤效果的影响.方法:交流电刺激诱发猪VF,随机采用4ms+1 ms +4 ms和5ms+1ms+5ms两组不同脉冲宽度的双相波除颤,记录除颤成功次数,评价除颤阈值,统计比较两组除颤效果.结果:诱发VF80次,除颤成功25次.两组总的放电电压、能量、电量及除颤成功率无统计学差异;除颤阈值4ms+1ms+4ms组低于5 ms+1 ms+5 ms组.结论:脉冲宽度对除颤效果有影响,适当缩短脉冲宽度,可以减小除颤阈值并有提高除颤成功率的趋势.
作者:谷云飞;金军;薛书峰;陈剑锋;贺慧娟;段卡丹;张守彦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探讨一期后路病灶清除,全脊椎切除前方垫高逐步矫形治疗脊椎结核角状后凸畸形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脊柱结核伴角状后凸畸形病例11例,男7例,女4例;年龄19 ~ 59岁;病变位于胸椎2例,胸腰段7例,腰椎2例;术前矢状位cobb角36~110°,并神经功能损害9例,Frankel分级D级6例,C级3例,用一期后路病灶清除,在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及全脊椎切除基础上,多次换棒椎体前方垫高逐步矫形的方法治疗,随访观察治疗效果.结果:手术时间240 ~ 360 min,术中出血900~2 500 mL,脊髓短缩≤1 cm,脊柱恢复到生理曲度,平均cobb角矫正67.9.神经功能获得1级以上的改善.结论:对脊柱结核并角状后凸畸形的患者一期行后路病灶清除,在内固定下行全脊椎切除矫形的治疗效果满意,前方垫高逐步矫形是手术安全的关键,钛网周围的颗粒植骨可以促进植骨融合.
作者:赵晓芳;孙先润;邹天南;杨丕斌;王刚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哮喘大鼠气道中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的表达对气道重塑的影响.方法:将20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10只)和哮喘组(10只).哮喘组分别于1d和8d用卵蛋白(OVA) 10 mg、氢氧化铝20 mg生理盐水2 mL制成悬液腹腔注射致敏.15d开始用1% OVA雾化吸入激发,每周3次,共8周.末次激发24 h后行支气管肺泡灌洗,收集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离心,上清液用酶联免疫(ELISA)法测mTOR浓度,重悬液用RT-PCR测mTORmRNA.用图像分析仪测定气道内周径(Pi),外周径(Pe),并计算管壁面积(WA),气道平滑肌面积(SMC-A),气道平滑肌细胞数(N),且WA、SMC-A、N均用Pi进行标准化;正常组大鼠用生理盐水替代卵蛋白,余同哮喘组.结果:哮喘组mTOR浓度、mTORmRNA、WA/Pi、SMC-A/Pi和N/Pi均高于正常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mTOR浓度和mTORmRNA与WA/Pi、SMC-A/Pi和N/Pi均呈正相关性.结论:哮喘大鼠气道中mTOR浓度和mTORmRNA高表达可能参与气道重塑.
作者:罗云海;欧立文;李晓玲 刊期: 2013年第02期
严重深度烧伤对手功能及外观破坏均较大,若治疗不及时,不得当,易造成严重畸形及功能障碍.自2003年8月到2010年8月,笔者单位采用桡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手深度烧伤创面32例,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患者共32例,其中男20例,女12例,年龄21 ~ 52岁.致伤原因:热压伤16例,电击伤8例,化学烧伤4例,火焰烧伤4例.烧伤部位:手背烧伤14例,手背合并2指背烧伤4例,虎口烧伤6例,虎口合并2指背烧伤3例,手掌烧伤5例.
作者:雷磊;米增法;孟红阳;张新合;杨新蕾;郭志谦;江碧川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对支气管镜检查患者的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将120例行支气管镜检查的住院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采用临床护理路径进行健康教育,对照组采用传统健康教育方式.两组患者均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进行心理评估,并对护理满意度进行调查.结果:观察组患者的SAS评分低于对照组,而满意度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结论:采用临床护理路径能降低支气管镜检查患者的不良心理反应,有利于提高患者的依从性,提高临床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
作者:钟紫外;陆晨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运用微通道经皮肾镜取石术(Mini-PCNL)治疗上尿路结石合并脊柱畸形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6月至2012年5月共20例应用Mini-PCNL治疗上尿路结石合并脊柱畸形患者的临床资料.全麻俯卧位,运用彩超与X光相结合的方式,建立工作通道,并对手术效果及并发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所有病例均一期建立通道并处理结石.单通道完成手术18侧肾,一期建立双通道手术4侧肾.平均手术时间为(67.1±16.5)min,一期手术清除结石16侧肾,多期治疗清除残余结石4侧肾,总净石率90.9%(20/22).2例残留结石需要联合ESWL治疗各1次;无一例输血;1例术后出现38.5℃以上的发热;2例胸膜损伤,保守治愈;没有肝脾脏器损伤和尿源性脓毒症的病例.结论:脊柱畸形导致泌尿系统及周围脏器的解剖关系异常,并影响患者的心肺功能,手术风险增加.根据患者畸形具体情况,充分评估患者手术耐力,应用实时彩色超声结合X线引导穿刺可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可确保相对安全、可靠.
作者:李志刚;阳旭明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研究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变异性与糖尿病肾病的关系.方法:对114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按照24 h尿微量白蛋白量分为:单纯糖尿病组(DM组)36例,早期糖尿病肾病组(EDN组)44例,临床糖尿病肾病组(DN组)34例.检测收缩压(SBP)、舒张压(DBP)、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肌酐(sCr)、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Cys C),并采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计算日内平均血糖波动幅度(MAGE)、大血糖波动幅度(LAGE)、全天血糖值标准差(SDBG)、曲线下面积(AUC)和日间血糖平均绝对差(MODD)来评价血糖变异性.结果:DN组SBP、DBP、HbA1C、sCr和Cys C显著高于EDN组和DM组(P<0.05).EDN组Cys C显著高于DM组(P<0.05).DN组SDBG、MAGE、LAGE、AUC、MODD显著高于EDN组和DM组(P<0.05),日内及日间血糖波动幅度显著增加,EDN组的CGMS各项指标均显著高于DM组(P<0.05).结论: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变异性与DN的发生、发展及严重程度有着密切关系.
作者:张艳;余维巍;姚济华;李彩萍;张存泰;余学锋 刊期: 2013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