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降钙素原指导肠癌术后预防性抗生素应用的价值

阮正上;江来

关键词:降钙素原, 肠癌术后, 预防性抗生素
摘要:目的:探讨降钙素原指导下肠癌手术后预防性的抗生素使用的临床价值.方法:观察与分析了60例肠癌手术后的患者在降钙素原指导下的预防性抗生素应用与依据传统抗生素预防性使用的结果.其中30例患者在手术后第1,2,3,5,7天每日抽血化验降钙素原及血常规水平,在降钙素原恢复正常(<0.5 ng/mL)后停用抗生素.其余30例患者依据传统标准停用抗生素.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后体温变化及短期感染相关并发症与抗生素使用天数.结果:两组比较体温波动无明显差异.两组患者短期并发症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患者平均用药天数比较,PCT组明显低于常规治疗组,两组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肠道术后感染在降钙素原指导下的抗生素应用要优于标准抗生素应用.
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慢性肾衰竭大鼠小胶质细胞数量及形态变化

    目的:观察慢性肾衰竭(CRF)大鼠脑内小胶质细胞数量及形态变化,探讨CRF大鼠的脑内炎症反应,为尿毒症脑病的发病机制提供新的思路.方法:应用5/6肾大部分切除术建立CRF模型,将4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CRF组,n=20)和对照组(假手术组,n=20).术后10周,测定两大鼠血肌酐、尿素、24h尿蛋白及尿量;并采用免疫组化检测两大鼠小胶质细胞的数量及形态变化.结果:CRF组血肌酐、尿素氮及24 h尿蛋白定量均较对照组升高4~5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RF组大鼠小胶质细胞数量明显增多,胞体变大,突起粗短,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CRF模型大鼠小胶质细胞被激活,存在脑内炎症反应,可能与UE发病机制相关.

    作者:徐米清;殷英;孙卫文;张亚杰;洪明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体检人群头颅CT扫描结果分析

    目的:分析头颅CT扫描在体检人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08年3月至2010年8月来我院健康体检人员21358例作为研究对象,按年龄分组,对阳性结果分类记录,计算阳性检出率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总阳性检出病例1753例,占体检人群的8.3%.其中脑梗死、鼻窦炎、软化灶阳性检出率占阳性检出者前三位,分别为3.84%、1.15%,0.87%,颅内肿瘤占0.72%.年龄分组显示,40岁以前阳性检出率较低,40岁以后脑梗死阳性检出率上升,50岁以后脑梗死阳性检出率及总阳性检出率均显著上升.结论:头颅CT扫描是健康人群颅内外病变的有效筛查手段,50岁以上者可常规选用,< 40岁者因阳性检出率低不应作为常规检查项目,40 ~ 50岁高危人群可慎重选用.

    作者:王春敏;田士兵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男性不育的遗传学病因诊断发展现状

    大约10%~ 15%的育龄夫妇不能够自然生育,其中由男性因素引起者占30% ~ 50%[1].大约一半的男性不育与遗传因素有关[2].明确遗传学病因,是正确处理不孕夫妇的必要步骤.但是,现有的遗传学病因诊断技术仍较为有限,只能解释一小部分男性不育,为此学者们一直在不懈地研究新方法和揭示新病因.本文将男性不育遗传学病因诊断的研究和发展现状综述如下.

    作者:夏冰;王钢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后肾腺瘤5例诊疗分析

    目的:探讨后肾腺瘤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5-2011年收治的5例后肾腺瘤的临床和病理资料.结果:4例行根治性肾切除术,1例肾部分切除术.病理学特点:后肾腺瘤细胞均匀一致,排列成密集的小管状、腺样结构,肿瘤与肾组织分界清楚,胞浆少,无明显异形性,核分裂像罕见.病理诊断为后肾腺瘤3例,低度恶性后肾腺瘤2例.5例获随访6 ~ 36个月,未见复发及转移.结论:后肾腺瘤是一种罕见的肾脏良性上皮源性肿瘤,部分可含有恶性成分,少数为恶性,容易误诊为肾癌.了解其临床及病理特点有助于该肿瘤的准确诊断.保留肾脏单位手术和根治性肾切除术为主要治疗方法,因其生物学行为不确定,需长期随访.

    作者:吴竞生;徐勇;乔宝民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Bcl-2抑制剂研究进展

    细胞凋亡是维护机体正常生长发育及维护内环境稳定的重要生理过程,细胞凋亡受阻是肿瘤发生和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B-cell leukemia/lymphoma 2,Bcl-2)家族蛋白是细胞凋亡的一个重要的调节器,Bcl-2蛋白的过表达使得肿瘤细胞能够逃避凋亡以及对多种抗肿瘤药物耐药.Bcl-2抑制剂是针对凋亡机制开发的促进细胞凋亡的一种新型抗肿瘤药物.本文将对Bcl-2抑制剂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曾文;田俊波;肖建华;董自强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载基因壳聚糖纳米超声微泡转染miRNA诱导Hela细胞凋亡的研究

    目的:探讨载Survivin-miRNA的壳聚糖纳米超声微泡对癌细胞凋亡、增殖的影响.方法:实验分为5组,空白对照组、壳聚糖纳米超声微泡组和低、中、高浓度载Survivin-miRNA的壳聚糖纳米超声微泡转染组(分别给予50、100和200 nmol/L miRNA转染).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Hela细胞凋亡指数(AI)和增殖指数(PI),RT-PCR检测靶向Survivin和caspase-3的mRNA表达,荧光分光光度法分析caspase-3活性变化.结果:各浓度转染组细胞AI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高浓度转染率明显(P<0.05);各浓度miRNA转染组PI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高浓度转染组明显(P<0.05);各浓度miRNA转染组Survivin mRNA转录水平有不同程度减弱.Caspase-3 mRNA的表达在各组细胞间差异无显著性(P> 0.05);各转染组细胞caspase-3活化水平较对照组明显提高(P<0.01).结论:不同浓度靶向Survivin基因的miRNA能下调Survivin的mRNA表达水平,对caspase-3 mRNA的表达无明显作用,能激活caspase-3无活性前体,从而诱导Hela细胞凋亡,抑制细胞增殖.

    作者:邱日想;王燕莉;郑婉;杨凤;陈智毅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灯盏花素预适应对大鼠肢体缺血再灌注肝损伤的保护作用

    目的:探讨灯盏花素预适应对大鼠肢体缺血再灌注肝损伤的作用.方法:将50只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预适应组、灯盏花素组及灯盏花素预适应五组.分别测定各组大鼠血清中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的含量;肝组织匀浆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及肝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灯盏花素和预适应组均明显降低大鼠血清ALT、AST活性,灯盏花素预适应组较灯盏花素组更明显.预适应、灯盏花素和灯盏花素预适应组均明显降低肝匀浆MDA的含量,提高肝匀浆SOD的活性.肝组织病理学检查,灯盏花素预适应组明显减轻肝损伤.结论:与灯盏花素组比较,灯盏花素预适应对大鼠肢体缺血再灌注肝损伤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作者:安英;杨宁江;李强;王爽;钟秀宏;张以忠;赵丽微;张雷;杨淑艳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鼻咽癌放疗后分泌性中耳炎的治疗方法

    目的:探讨鼻咽癌放射治疗后分泌性中耳炎的治疗方法.方法:将57例(67耳)鼻咽癌放疗后分泌性中耳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每周行1次鼓膜穿刺抽液后注入盐酸氨溴索与曲安奈德注射液的混合液,且每日行鼻腔冲洗1次;B组行鼓膜切开鼓室置管术.对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有效率和并发症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后随访6个月,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有效率A组为88.23%,B组为63.63%,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分泌性中耳炎并发症发生率A组为11.76%,B组为36.36%,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与鼓膜切开置管术相比较,鼻咽癌放疗后分泌性中耳炎的治疗采用鼓膜穿刺抽液及鼓室注药加鼻腔冲洗更加安全、有效.

    作者:周毅波;于锋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控氧灌注抑制犬肺局部及全身炎症因子表达

    目的:探讨控氧灌注对体外循环犬肺局部及全身炎症反应及肺损伤的影响.方法:14只健康犬随机分为对照(IR)组和控氧灌注(OCR)组,每组7只,开胸建立体外循环,经过60 min升主动脉阻断和90 min再灌注.OCR组在主动脉开放瞬间FiO2为40%,随后每5 min依次上调10%,后达80%并保持至实验结束,IR组开放后再灌注全程FiO2保持80%不变.在开胸后(Tl)、主动脉开放后25 min(T2)、90 min(T3)分别留取血液标本及肺标本,检测血白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肺组织NF-κB蛋白表达、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丙二醛(MDA)含量;肺组织干湿重比及光镜下病理变化.结果:在T2和T3时点,OCR组肺组织NF-κB蛋白表达显著低于IR组(T2,0.321±0.116 vs.0.547±0.067;T3,0.318±0.071 vs.0.525±0.025,P< 0.05),MPO及MDA也较低.血IL-6(T2,166.7±28vs.1 088.3±300;T3,168.1±24 vs.1 052.5±315,P< 0.05)和TNF-α(T2,74.9±6vs.503.8±144;T3,73.2±6vs.451.2±130,P<0.05)也显著低于IR组.OCR组肺组织干湿重比在T2和T3时点高于IR组,病理改变也较轻.结论:控氧灌注降低犬肺局部及全身炎症因子表达,减轻肺损伤.

    作者:黄邵洪;覃杰;荣健;吴钟凯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儿童脓毒症患病现状调查及死亡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了解本地区儿童脓毒症/严重脓毒症的患病现状,并探讨影响患儿预后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采用2005年国际儿科脓毒症联席会议制定的标准,对2011年1-12月入住我院儿科的患儿进行筛选,了解脓毒症患儿的发病情况、治疗经过及预后转归.结果:纳入研究患儿共323例,儿童脓毒症的现患率是3.77%,PICU的现患率为18.08%,PICU严重脓毒症的现患率和病死率分别为8.37%和22.22%,脓毒症/严重脓毒症的发病与性别无明显关系,婴幼儿及乡村儿童是严重脓毒症的高发人群.感染的原发部位主要为下呼吸道,以革兰氏阴性(G-)杆菌为主要致病菌,严重脓毒症死亡的主要原因是多脏器功能衰竭,患儿的小儿危重病例(PCIS)评分及发生脏器衰竭的数目与死亡密切相关.结论:儿童脓毒症/严重脓毒症在PICU发病率及死亡率高,PCIS评分及脏器衰竭的数目是严重脓毒症患儿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

    作者:周小勤;涂丹娜;夏治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Hippo通路及靶因子YAP与肿瘤关系的研究进展

    近年来研究发现,Hippo信号转导通路在维持组织器官大小及肿瘤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组织的生长和器官的大小是由发育过程中细胞增殖和凋亡的速度决定的,正常情况下,细胞增生与凋亡间的动态平衡维持着组织器官正常大小和机体内环境的稳态,而当细胞增殖或凋亡失控时,即可发生细胞恶性转化.Hippo通路通过多种肿瘤抑制因子组成的激酶链,调节细胞增生和凋亡间的平衡,Hippo通路的异常将导致细胞增生和凋亡间平衡失调、组织器官过度生长及肿瘤发生.YAP(Yes-associated protein)即Yes相关蛋白,作为Hippo通路的靶因子,以磷酸化的形式参与细胞内信号转导和对其下游靶因子的转录共激活过程,调控细胞增生和凋亡间的平衡,保证组织器官的正常大小及机体内环境的稳态.现已发现人类某些恶性肿瘤组织中YAP表达水平增高、活性增强,提示其可能参与肿瘤的发生、发展.现将Hippo通路及YAP与肿瘤关系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作者:吴卉;花荣;陈锦先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ALLERG-O-LIQ系统检测TIgE和sIgE对过敏性疾病的诊断价值

    目的:通过2797例患者标本血清TIgE(总IgE)和sIgE(特异性IgE)检测结果,评价ALLERG-O-LIQ过敏原检测系统对以上两检测项目的符合性及其对临床过敏性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运用酶联免疫捕获法对我院近三年过敏性反应疾病患者2 797例血清标本进行TIgE和sIgE检测.结果:1 683例(60.04%)TIgE升高的患者中,至少有一项sIgE为阳性者83.90%,患者TIgE正常,年龄越小的患者,出现含至少一项sIgE为阳性的比例越高;<3岁、3~6岁的TIgE升高和TIgE正常的患者,sIgE阳性的过敏原种类和前三位排序都是牛奶(F2)、鸡蛋黄/蛋白(F252)和屋尘(H2),6~ 20岁、>20岁的TIgE升高和TIgE正常的患者,sIgE阳性的过敏原种类和前三位排序都是屋尘(H2)、屋尘螨(D1)和粉尘螨(D2).结论:ALLERG-O-LIQ过敏原系统对检测TIgE和sIgE两指标,结果具良好符合性,对过敏性疾病具良好诊断价值.

    作者:彭洁雅;孙宝清;郑佩燕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缺血后处理在直接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期间的心肌保护作用

    目的:为了衡量缺血后处理对急性心肌梗死(AMI)行直接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患者的心肌保护作用.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以及Cochrane,收集公开发表的有关缺血后处理在AMI行PCI患者中心肌保护作用的相关文献,提取相关数据,并用RevMan5.1进行数据分析.结果:共纳入14例随机对照临床试验,总计纳入744例,其中缺血后处理组385例,对照组359例,荟萃分析研究结果发现缺血后处理组与对照组相比肌酸激酶(CK)[加权均数差(WMD)=-544.83 IU/L,95%可信区间(CI)-834.27 ~ 255.38 IU/L,P=0.000 2]、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WMD=-73.22 IU/L,95%CI-107.03 ~-39.4 IU/L,P<0.000 1)以及室壁运动计分(WMSI)(WMD=-0.31,95%Cl-0.49 ~-0.14,P=0.000 4)均有显著改善,而左室射血分数(EF)(WMD=2.81,95%CI 0.56 ~ 5.05,P=0.01)对照组高于实验组.结论:缺血后处理对急性心肌梗死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患者的心肌起到了较好的保护作用,但对于射血分数的改善却并不满意,其临床效果还有待大规模多中心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的验证.

    作者:公兵;段长恩;孙燕华;杨秀滨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茶多酚对低氧肺动脉高压大鼠Smac表达的影响

    目的:探讨茶多酚在预防肺动脉高压中的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24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肺动脉高压组和茶多酚组,后两组置于低氧舱内4周,每组各8只.每日低氧前茶多酚组予茶多酚200 mg/(kg·d)灌胃,对照组、肺动脉高压组予等量生理盐水灌胃.比较各组平均肺动脉压(mPAP)、右心室肥厚程度、肺小动脉管壁厚度,及肺动脉平滑肌细胞(PASMC)凋亡、肺组织Smac mRNA表达水平.结果:茶多酚显著降低mPAP,减轻右心室肥厚、肺小动脉管壁厚度,上调Smac基因表达,促进PASMC凋亡(P< 0.01或P< 0.05).结论:茶多酚预防肺动脉高压可能是通过促进Smac基因表达,促进PASMC凋亡来实现的.

    作者:王利兵;徐戈;黄琛;欧婷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角膜营养剂对HSK治疗促进作用的临床观察

    单疱病毒性角膜炎(herpes simplexkeratitis,HSK)是眼科常见的感染性角膜炎之一,是眼科主要的致盲性眼病[1],因其具有起病急,病程长,易于复发,病情顽固,且长时间应用抗病毒药物后易产生耐药性等特点,可致角膜混浊和基质变薄,对视力损害较大,临床上治疗比较棘手,所以缩短病程、加快角膜修复是减轻角膜损害和挽救有用视力降低致盲性的有效方法.为探讨角膜营养剂小牛血去蛋白注射液对HSK的治疗促进作用,我们选取我院2011年6月至2012年7月住院治疗的HSK患者39例40眼进行分析研究,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19例20眼,对照组20例20眼,观察组静脉滴注更昔洛韦葡萄糖注射液联合小牛血去蛋白注射液治疗,对照组单纯静脉滴注更昔洛韦葡萄糖注射液治疗,两组局部点眼用药相同,将两组的治疗起效时间及药物治愈患者的治疗时间进行比较.现报告如下.

    作者:郝兆芹;宋金鑫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先天性巨结肠术后肠炎增加灌肠次数和延长灌肠时间的疗效观察

    目的:通过对照研究探讨更适用于先天性巨结肠(HD)根治术后发生小肠结肠炎(EC)患儿的灌肠护理.方法:回顾性研究43例HD术后发生EC患儿的灌肠护理,常规组27例,每日1次或每12小时1次灌肠直到治愈;改良组16例,q4h灌肠直到患儿体温正常,大便颜色与气味正常,腹胀缓解、进食无呕吐,然后循序渐减,至食欲正常后改为qd灌肠,持续1~2个月.效果观察指标:体温恢复正常,大便颜色与气味恢复正常,腹胀缓解、进食无呕,应用抗菌素治疗,住院,食欲恢复正常等所需时间;治愈1年内EC复发率及灌肠并发症.结果:改良组体温恢复正常,大便颜色、气味恢复正常,腹胀缓解、进食无呕吐,抗菌素治疗,住院,食欲恢复正常等所需时间以及1年内EC复发率均低于常规组,两组比较P<0.05.两组患儿均无发生与灌肠相关并发症.结论:增加灌肠次数和延长灌肠时间的灌肠护理方法更适用于HD根治术后EC患儿的灌肠护理.

    作者:李瑞琼;罗丽红;叶丽彦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VSD配合碘伏溶液灌洗在感染创面中的应用及护理

    目的:探讨对感染创面患者采用VSD配合碘伏溶液持续滴注灌洗及护理对感染控制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09年3月至2011年9月收治的62例实施VSD治疗的感染创面患者,男41例,女21例,年龄18~ 63岁,平均42.7岁,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单纯采用VSD治疗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1 500 mg/L碘伏溶液持续滴注灌洗并指导患者进行相应的功能锻炼,观察两组的堵管发生率、细菌培养转阴率及创面愈合时间等指标.结果:观察组堵管发生率、创面愈合时间低于对照组,细菌培养转阴率、感染控制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结论:对感染创面患者采用VSD配合碘伏溶液灌洗结合相应的护理措施能提高引流效果,能较好地控制感染,并能缩短创面愈合时间,值得应用与推广.

    作者:方祝英;汪仁焕;畅英才;陈立萍;林永斌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两种不同包皮套环术式的疗效比较

    目的:探讨包皮套环术的两种术式治疗包茎、包皮过长的方法和疗效.方法:320例包茎、包皮过长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行两种术式的包皮套环术,第一种内环外置型术式160例(Ⅰ组),第二种内环内置型术式160例(Ⅱ组),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及术后出血量、术后并发症等情况.结果:Ⅰ组手术时间4~7 min,Ⅱ组手术时间3~6 min,Ⅱ组较Ⅰ组术中、术后出血少(P<0.05);Ⅰ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8.8%,与Ⅱ组(3.1%)相比,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包皮套环术的第二种套环术式较第一种套环术式具有优越性,其操作简单,耗时短,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王炳卫;杨国胜;邱晓拂;范立新;刘百川;钟瑞伦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海带多糖对人鼻咽癌HONE1细胞裸鼠移植瘤的抑制及凋亡相关基因的调控

    目的:观察海带多糖(laminaria japonica polysaccharides,LJP)对人鼻咽癌(nasopharyngeal carcinoma,NPC)HONE1细胞移植瘤生长抑制及凋亡相关基因调控效应,探讨其抗癌机制.方法:以人NPC细胞株HONE1建立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及LJP行体内抑瘤实验,并以RT-PCR检测移植瘤Bax,Bcl-2,Caspase-3,8,9 mRNA表达.结果:LJP中、高剂量组抑瘤率分别为33.7%和47.0%,具有明显抑瘤作用;RTPCR检测结果显示,Bax mRNA表达随着LJP浓度的增加而增高(P< 0.05);Bcl-2mRNA表达随着LJP浓度增加而降低(P<0.05).Caspase-3mRNA表达随着LJP浓度增加而增高(P< 0.05);LJP组Caspase-8,9mRNA表达无差异,且Caspase-9mRNA表达均低于顺铂(cisplatin,DDP)组.结论:LJP具有抑制NPCHONE1细胞生长的作用,其机制是促进癌细胞凋亡而实现的.

    作者:孙文忠;魏媛媛;曾曼丽;郑实兴;徐志文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Th17与TGFβ1的关系及在肺纤维化中的作用

    T辅助细胞17 (Th17)是一种由CD4+T淋巴分化而来的T细胞亚群,主要分泌由白细胞介素(IL)-23介导的IL-17族细胞因子,具有独立的分化和发育调节机制.许多研究证实,Th17细胞是重要的促炎症细胞,在哮喘、类风湿关节炎、炎症肠病、银屑病和系统性红斑狼疮等多种慢性炎症和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1-2].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是一个调节细胞因子,包括TGF-β1、TGF-β2、TGF-β3和TGF-β1β2 4个类型,在T细胞发展、稳定、耐受方面有多种功能.近有报道Th17细胞的免疫反应在过敏性肺泡炎和肺纤维化(PF)的小鼠模型中起重要作用[3].TGF-β1在Th17细胞的分化中有重要作用,且TGF-β是主要的致纤维化细胞因子,在PF的发展中起决定性作用.Th17和TGF-β1是否有一定的联系,在PF的发展中有相互的作用,是值得我们探讨的问题.

    作者:雷玲;钟小宁 刊期: 2013年第04期

实用医学杂志

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卫生厅

主办: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