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利兵;徐戈;黄琛;欧婷
目的:探讨控氧灌注对体外循环犬肺局部及全身炎症反应及肺损伤的影响.方法:14只健康犬随机分为对照(IR)组和控氧灌注(OCR)组,每组7只,开胸建立体外循环,经过60 min升主动脉阻断和90 min再灌注.OCR组在主动脉开放瞬间FiO2为40%,随后每5 min依次上调10%,后达80%并保持至实验结束,IR组开放后再灌注全程FiO2保持80%不变.在开胸后(Tl)、主动脉开放后25 min(T2)、90 min(T3)分别留取血液标本及肺标本,检测血白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肺组织NF-κB蛋白表达、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丙二醛(MDA)含量;肺组织干湿重比及光镜下病理变化.结果:在T2和T3时点,OCR组肺组织NF-κB蛋白表达显著低于IR组(T2,0.321±0.116 vs.0.547±0.067;T3,0.318±0.071 vs.0.525±0.025,P< 0.05),MPO及MDA也较低.血IL-6(T2,166.7±28vs.1 088.3±300;T3,168.1±24 vs.1 052.5±315,P< 0.05)和TNF-α(T2,74.9±6vs.503.8±144;T3,73.2±6vs.451.2±130,P<0.05)也显著低于IR组.OCR组肺组织干湿重比在T2和T3时点高于IR组,病理改变也较轻.结论:控氧灌注降低犬肺局部及全身炎症因子表达,减轻肺损伤.
作者:黄邵洪;覃杰;荣健;吴钟凯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探讨鼻咽癌放射治疗后分泌性中耳炎的治疗方法.方法:将57例(67耳)鼻咽癌放疗后分泌性中耳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每周行1次鼓膜穿刺抽液后注入盐酸氨溴索与曲安奈德注射液的混合液,且每日行鼻腔冲洗1次;B组行鼓膜切开鼓室置管术.对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有效率和并发症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后随访6个月,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有效率A组为88.23%,B组为63.63%,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分泌性中耳炎并发症发生率A组为11.76%,B组为36.36%,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与鼓膜切开置管术相比较,鼻咽癌放疗后分泌性中耳炎的治疗采用鼓膜穿刺抽液及鼓室注药加鼻腔冲洗更加安全、有效.
作者:周毅波;于锋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二C型尼曼匹克病患者家系,对其进行NPC1和NPC2基因测序分析基因型与表型关系.方法:采患者及家系外周血基因组DNA,根据人类基因组数据库NC_000018 (NPCl)及NG_007117 (NPC2)基因序列设计引物分别扩增25个外显子和5个外显子区域,产物经过回收纯化,采用直接测序进行突变检测,测序结果应用DNAman等软件进行序列分析,对于异常片段进行重新扩增测序,验证结果可靠性.结果:二例患者均在NPC1基因发现杂合子位点A644G (H215R),导致第215位氨基酸由His突变为Arg;18号外显子发现一个杂合位点N931N (C2793T),氨基酸编码没有改变,家系成员未发现上述基因位点突变.结论:二尼曼匹克患者具有典型尼曼匹克临床特征,在基因水平上也发现相关基因突变位点,但在遗传上与家系成员相关不大.因此对于尼曼匹克患者或存在其他致病因素.
作者:杨忠伟;冯秀丽;范新平;曹旭东 刊期: 2013年第04期
多发性骨髓瘤(MM)是好发于老年人的恶性血液病,其发病率仅次于非霍奇金淋巴瘤,位居血液肿瘤的第2位[1].显然,MM成为威胁老年人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近年来沙利度胺、雷那度胺及硼替佐米等新药与造血干细胞移植的应用,MM的预后有了明显的改善.然而,几乎所有MM终仍将出现耐药,表现为难治与复发.研究表明蛋白激酶B (Akt)活化不仅参与了MM发病,更重要的是Akt依赖性是MM耐药的主要机制之一.
作者:丁江华;孔春芳 刊期: 2013年第04期
近年来研究发现,Hippo信号转导通路在维持组织器官大小及肿瘤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组织的生长和器官的大小是由发育过程中细胞增殖和凋亡的速度决定的,正常情况下,细胞增生与凋亡间的动态平衡维持着组织器官正常大小和机体内环境的稳态,而当细胞增殖或凋亡失控时,即可发生细胞恶性转化.Hippo通路通过多种肿瘤抑制因子组成的激酶链,调节细胞增生和凋亡间的平衡,Hippo通路的异常将导致细胞增生和凋亡间平衡失调、组织器官过度生长及肿瘤发生.YAP(Yes-associated protein)即Yes相关蛋白,作为Hippo通路的靶因子,以磷酸化的形式参与细胞内信号转导和对其下游靶因子的转录共激活过程,调控细胞增生和凋亡间的平衡,保证组织器官的正常大小及机体内环境的稳态.现已发现人类某些恶性肿瘤组织中YAP表达水平增高、活性增强,提示其可能参与肿瘤的发生、发展.现将Hippo通路及YAP与肿瘤关系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作者:吴卉;花荣;陈锦先 刊期: 2013年第04期
气管痉挛、喉头水肿等是全麻手术气管插管拔管后常见的并发症.通常我们在拔管前常规予以地塞米松以减少并发症[1].近年来,随着局部雾化激素吸人布地奈德混悬液适应证的不断扩大,其对全麻手术气管插管拔管后并发症的预防作用优势逐渐得到认可.本研究通过随机对照临床试验,探讨吸入布地奈德混悬液对全麻术后患者气道的保护作用.
作者:程爱斌;尚秀娟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观察l-磷酸鞘氨醇(S1P)和溶血磷脂酸(LPA)对三维培养肺纤维细胞HFL-1凋亡的影响.方法:利用Ⅰ型鼠尾胶原制作含有HFL-1细胞的三维培养系统,分别把不同浓度的S1P (10-6 ~ 10-8 mol/L)和LPA(10-5 ~ 10-7 mol/L)加入培养液中,待胶原收缩5d后,测量胶的面积并加热使胶原溶解,采用TUNEL染色细胞核计算肺纤维细胞凋亡的百分数.结果:S1P和LPA剂量依赖性地引起含有肺纤维细胞的胶原显著收缩,并抑制细胞凋亡.结论:SIP和LPA有引起组织收缩和抑制其内的纤维细胞凋亡的作用,提示S1P和LPA可能参与肺组织重构,与肺纤维化形成有关.
作者:毛丽君;陈明;丁丽华;李树强;方秋红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建立一个高效、可重复的毛发重建模型,观察其诱导毛发的效果,探讨毛发发育的机制并为脱发的细胞学治疗提供实验基础.方法:制做假体小室置于裸鼠背部皮下,制备新生C57BL/6鼠真皮和表皮细胞混悬液,注射于裸鼠背部预置的小室内.7d后剪开表皮拆除小室,创面旷置,观察创面皮肤的愈合及毛发生长情况.结果:通过内置小室模型成功构建了毛发组织,新生毛发长出体表并具有良好方向性与生长密度,组织学检测其毛囊结构与正常组织无异.结论:内置小室是更为优化的毛发重建模型,成功诱导形成了正常结构的毛发组织,特别是毛发发育的早期,在有效避免外部因素的影响下,建立了类似于机体的内环境,更加有利于毛发的发育形成.
作者:李泽华;胡志奇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盆腔脓肿发生于盆腔炎的急性期、亚急性期及慢性盆腔炎的急性发作期,是女性生殖器感染严重的表现[1].广谱的抗生素与抗厌氧菌的药物联合应用使不少的盆腔脓肿的患者避免了手术,但25%的未破裂型盆腔脓肿患者,经过积极的治疗病情无好转甚至恶化[2].以往药物治疗无效的患者均选择手术治疗,近年来介入治疗也用于盆腔脓肿,现取2004年3月至2012年4月在我院经阴道超声介入治疗的盆腔脓肿30例进行分析,探讨经阴道超声介入治疗盆腔脓肿的价值.
作者:方燕春;胡小秋;石庆新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探讨RW-splint治疗颞下颌关节紊乱病(temporomandibular disorder,TMD)患者后颞下颌关节间隙的改变.方法:选取18例有临床症状的TMD患者,采用RW-splint进行治疗,治疗前、后用锥形束CT(CBCT)对患者双侧颞下颌关节扫描,测量颞下颌关节上、前、后、内、外侧间隙,分析髁突位置变化.结果:RW-splint治疗后患者颞下颌关节上、后、内侧间隙变宽,前、外侧间隙变窄,但以上变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W-splint治疗使髁突发生向前、向下、向外移动趋势,改善髁突位置可能是RW-splint治疗TMD的生物学机制之一.
作者:姚君;刘从华;肖珲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DCTA)和彩色多普勒超声(CD-US)在检测颈总动脉壁厚度(CAWT)和颈总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中的相关性和一致性.方法:应用MDCTA和CD-US分别对38例受试者颈总动脉的CAWT和IMT进行检测,用Pearson直线相关分析比较CAWT和IMT的相关性,用Bland-Altman分析比较两者的一致性.结果:MDCTA测量的颈总动脉CAWT为(0.87±0.18)mm,CD-US测量的颈总动脉IMT为(0.85±0.16)mm,两者比较无统计学差异,有高度相关性,相关系数为0.958,P<0.01,Bland-Altman分析两者间存在良好一致性,偏倚为0.026 mm,一致性界限为-0.023 ~ 0.075.结论:MDCTA和CD-US在检测颈总动脉CAWT和IMT时存在良好的相关性和一致性,MDCTA可以替代CD-US,作为一种评价颈动脉早期粥样硬化的更加客观全面的新方法.
作者:赵刚;查云飞;王弘;洪玮;邱晓明;王珍;肖友梅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评价在老年股骨近端骨折创伤早期应用髂筋膜间隙阻滞镇痛的临床效果及可行性.方法:选择急诊股骨近端骨折患者100例,年龄≥65岁,ASA Ⅰ~Ⅲ级.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使用髂筋膜间隙阻滞镇痛,予0.4%盐酸罗哌卡因注射液30 mL;对照组口服盐酸曲马多缓释片50 mg镇痛.比较两组患者镇痛后30 min(T1)、l h(T2)、2 h(T3)的静息疼痛评分(VAS-R)和被动活动疼痛评分(VAS-PA);如需行股骨髁上骨牵引或胫骨结节骨牵引,比较穿刺时(TST)MBP、HR变化和疼痛评分(VAS-ST).同时观察两种镇痛方法的并发症.结果:实验组T1、T2、T3时的VAS-R和VAS-PA均低于对照组,VAS-PA尤为明显.在53例行骨牵引患者中,实验组生命体征平稳,VAS-ST较对照组低.实验组内,行股骨髁上骨牵引的VAS-ST低于胫骨结节骨牵引.结论:对老年股骨近端骨折患者,创伤早期应用髂筋膜间隙阻滞镇痛可明显减轻被动活动时、骨牵引穿刺时的疼痛程度,而且操作简单、并发症少.
作者:金梅;孙可;杨庆国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探讨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COMT基因多态性与利培酮疗效的关系.方法:100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使用利培酮治疗8周,以PANSS量表评定疗效;SNaPshot SNP检测COMT基因rs4680和rs4818多态性.结果:利培酮有效组与无效组相比,精神分裂症患者rs4680基因型G/G与A/G、A/A的分布差异具有显著性(x2=5.334,P<0.05),rs4680 G/G基因型与利培酮疗效之间存在明显关联(OR=1.78,P<0.05).结论:rs4680多态性与利培酮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疗效相关.
作者:李波;黎雪松;龚道元;谢国军;陈家强;彭艳;王晓娟 刊期: 2013年第04期
锁骨下臂丛神经阻滞受到越来越多麻醉医生的关注,特别是神经刺激仪引导下阻滞成功率大大提高.在应用神经刺激仪引发不同神经束所支配的运动反应下,到底引发出哪些运动反应阻滞成功率更高?Fuzier等[1]研究证实两点法要优于一点法.Harish等[2]认为定位后束可以提高阻滞成功率.后束由不同神经组成,具体阻滞哪支神经,引发出哪种运动反应可以完善阻滞效果?本研究进一步探索:在锁骨下臂丛神经中,定位外束+后束(桡神经)是否比外束+后束(腋神经)获得满意的效果[3-6].
作者:江琦;黄焕森;杨进辉;翟中云 刊期: 2013年第04期
大约10%~ 15%的育龄夫妇不能够自然生育,其中由男性因素引起者占30% ~ 50%[1].大约一半的男性不育与遗传因素有关[2].明确遗传学病因,是正确处理不孕夫妇的必要步骤.但是,现有的遗传学病因诊断技术仍较为有限,只能解释一小部分男性不育,为此学者们一直在不懈地研究新方法和揭示新病因.本文将男性不育遗传学病因诊断的研究和发展现状综述如下.
作者:夏冰;王钢 刊期: 2013年第04期
T辅助细胞17 (Th17)是一种由CD4+T淋巴分化而来的T细胞亚群,主要分泌由白细胞介素(IL)-23介导的IL-17族细胞因子,具有独立的分化和发育调节机制.许多研究证实,Th17细胞是重要的促炎症细胞,在哮喘、类风湿关节炎、炎症肠病、银屑病和系统性红斑狼疮等多种慢性炎症和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1-2].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是一个调节细胞因子,包括TGF-β1、TGF-β2、TGF-β3和TGF-β1β2 4个类型,在T细胞发展、稳定、耐受方面有多种功能.近有报道Th17细胞的免疫反应在过敏性肺泡炎和肺纤维化(PF)的小鼠模型中起重要作用[3].TGF-β1在Th17细胞的分化中有重要作用,且TGF-β是主要的致纤维化细胞因子,在PF的发展中起决定性作用.Th17和TGF-β1是否有一定的联系,在PF的发展中有相互的作用,是值得我们探讨的问题.
作者:雷玲;钟小宁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分析通过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技术(IVF-ET)受孕出生的试管婴儿新生儿的情况,以评价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技术的安全性.方法:选择2011年5月至2012年5月在我院新生儿科住院的43例试管婴儿为调查对象,随机抽取同期自然受孕出生的50例婴儿作为对照组,比较出生后新生儿胎龄、体质量、身长、头围及胎数、先天畸形及所患疾病的情况.结果:试管婴儿组平均胎龄低于自然受孕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平均出生体质量,平均身长和头围与自然受孕组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管婴儿组双胎数明显高于自然受孕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管婴儿出生缺陷发生率及围生期疾病发生率高于自然受孕婴儿(P<0.05).结论:通过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技术(IVF-ET)受孕出生的试管婴儿出生缺陷发生率及生后患病率较自然受孕婴儿高,需进一步提高试管婴儿的质量,实现优生优育.
作者:米弘瑛;李利;麻新梅;许小艳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瑞芬太尼是纯μ阿片受体激动剂,其起效快,半衰期短[1],重复用药无蓄积作用,瑞芬太尼静脉自控镇痛可用于分娩镇痛[2],对比椎管内阻滞镇痛具有操作简便,迅速等优点.目前,产科麻醉对分娩镇痛极为关注,但对中期妊娠引产镇痛却少有研究.我们将瑞芬太尼静脉自控镇痛应用于中期妊娠引产,探讨其安全性与可行性.现报道如下.
作者:黄东升;姚益冰;徐峰;马晓东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通过研究髓样细胞触发受体-1(triggering receptor expressed on myeloid cells-1,TREM-1)在铜绿假单胞菌呼吸系统感染和定植不同状态下表达水平的变化,探讨TREM-1与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及呼吸道定植的相关性.方法:将90只SD大鼠随机分为肺部感染组、口咽部定植组及生理盐水对照组,并分别在3、9、24h运用ELISA法检测血清sTREM-1、C反应蛋白(CRP)和降钙素原(PCT)浓度;病理组织切片观察各组肺部炎症改变.结果:感染组3、9、24 h血清sTREM-1、CRP及PCT的水平较定植组和对照组均明显增高(均P< 0.05),定植组与对照组各指标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感染组血清sTREM-1浓度与CRP、PCT含量呈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86和0.75,均P<0.01);肺组织病理改变在感染组9h为严重.结论:TREM-l的检测有助于铜绿假单胞茵感染与定植的鉴别;TREM-1对感染性疾病预后判断有指导意义;在感染性疾病的诊断中血清sTREM-1与炎症指标CRP,PCT具有同样重要的意义.
作者:高晓岚;艾中平;湛晓勤;雷贤英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通过2797例患者标本血清TIgE(总IgE)和sIgE(特异性IgE)检测结果,评价ALLERG-O-LIQ过敏原检测系统对以上两检测项目的符合性及其对临床过敏性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运用酶联免疫捕获法对我院近三年过敏性反应疾病患者2 797例血清标本进行TIgE和sIgE检测.结果:1 683例(60.04%)TIgE升高的患者中,至少有一项sIgE为阳性者83.90%,患者TIgE正常,年龄越小的患者,出现含至少一项sIgE为阳性的比例越高;<3岁、3~6岁的TIgE升高和TIgE正常的患者,sIgE阳性的过敏原种类和前三位排序都是牛奶(F2)、鸡蛋黄/蛋白(F252)和屋尘(H2),6~ 20岁、>20岁的TIgE升高和TIgE正常的患者,sIgE阳性的过敏原种类和前三位排序都是屋尘(H2)、屋尘螨(D1)和粉尘螨(D2).结论:ALLERG-O-LIQ过敏原系统对检测TIgE和sIgE两指标,结果具良好符合性,对过敏性疾病具良好诊断价值.
作者:彭洁雅;孙宝清;郑佩燕 刊期: 2013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