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泽华;胡志奇
目的:分析824例大肠息肉患者的临床资料及结肠息肉的内镜下特点,探寻其中的相关性.方法:收集我院近6年门诊及住院行结肠镜检查的患者,对其中824例结肠镜诊断并有病理证实为大肠息肉患者的年龄、临床表现及内镜下结肠息肉发生部位及大小进行分析总结.结果:检查患者4630例,检出大肠息肉824例,检出率18%,其中男494例,女330例.好发年龄45~65岁,占65.2%.息内部位分别为直肠28.73%,乙状结肠25.09%,降结肠10.45%,横结肠17.91%,升结肠10.73%,回盲部7.09%主要临床表现为腹痛腹胀发生率为36.8%;便血发生率为22.6%;大便习惯或性状改变发生率为17.3%.结论:大肠息肉患者多发生在中老年(年龄在45 ~ 65岁之间),临床表现以腹痛腹胀、便血和大便习惯或性状改变为主;分布部位以直肠、乙状结肠和横结肠为主.
作者:唐保东;陈志娜;孙玉立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载Survivin-miRNA的壳聚糖纳米超声微泡对癌细胞凋亡、增殖的影响.方法:实验分为5组,空白对照组、壳聚糖纳米超声微泡组和低、中、高浓度载Survivin-miRNA的壳聚糖纳米超声微泡转染组(分别给予50、100和200 nmol/L miRNA转染).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Hela细胞凋亡指数(AI)和增殖指数(PI),RT-PCR检测靶向Survivin和caspase-3的mRNA表达,荧光分光光度法分析caspase-3活性变化.结果:各浓度转染组细胞AI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高浓度转染率明显(P<0.05);各浓度miRNA转染组PI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高浓度转染组明显(P<0.05);各浓度miRNA转染组Survivin mRNA转录水平有不同程度减弱.Caspase-3 mRNA的表达在各组细胞间差异无显著性(P> 0.05);各转染组细胞caspase-3活化水平较对照组明显提高(P<0.01).结论:不同浓度靶向Survivin基因的miRNA能下调Survivin的mRNA表达水平,对caspase-3 mRNA的表达无明显作用,能激活caspase-3无活性前体,从而诱导Hela细胞凋亡,抑制细胞增殖.
作者:邱日想;王燕莉;郑婉;杨凤;陈智毅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为了衡量缺血后处理对急性心肌梗死(AMI)行直接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患者的心肌保护作用.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以及Cochrane,收集公开发表的有关缺血后处理在AMI行PCI患者中心肌保护作用的相关文献,提取相关数据,并用RevMan5.1进行数据分析.结果:共纳入14例随机对照临床试验,总计纳入744例,其中缺血后处理组385例,对照组359例,荟萃分析研究结果发现缺血后处理组与对照组相比肌酸激酶(CK)[加权均数差(WMD)=-544.83 IU/L,95%可信区间(CI)-834.27 ~ 255.38 IU/L,P=0.000 2]、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WMD=-73.22 IU/L,95%CI-107.03 ~-39.4 IU/L,P<0.000 1)以及室壁运动计分(WMSI)(WMD=-0.31,95%Cl-0.49 ~-0.14,P=0.000 4)均有显著改善,而左室射血分数(EF)(WMD=2.81,95%CI 0.56 ~ 5.05,P=0.01)对照组高于实验组.结论:缺血后处理对急性心肌梗死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患者的心肌起到了较好的保护作用,但对于射血分数的改善却并不满意,其临床效果还有待大规模多中心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的验证.
作者:公兵;段长恩;孙燕华;杨秀滨 刊期: 2013年第04期
T辅助细胞17 (Th17)是一种由CD4+T淋巴分化而来的T细胞亚群,主要分泌由白细胞介素(IL)-23介导的IL-17族细胞因子,具有独立的分化和发育调节机制.许多研究证实,Th17细胞是重要的促炎症细胞,在哮喘、类风湿关节炎、炎症肠病、银屑病和系统性红斑狼疮等多种慢性炎症和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1-2].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是一个调节细胞因子,包括TGF-β1、TGF-β2、TGF-β3和TGF-β1β2 4个类型,在T细胞发展、稳定、耐受方面有多种功能.近有报道Th17细胞的免疫反应在过敏性肺泡炎和肺纤维化(PF)的小鼠模型中起重要作用[3].TGF-β1在Th17细胞的分化中有重要作用,且TGF-β是主要的致纤维化细胞因子,在PF的发展中起决定性作用.Th17和TGF-β1是否有一定的联系,在PF的发展中有相互的作用,是值得我们探讨的问题.
作者:雷玲;钟小宁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研究肾移植患者术后早期外周血单核细胞中Toll样受体4(TLR4)的表达改变及其与急性排异反应的关系.方法:首次接受肾移植手术受者60例,流式细胞术测定受者肾移植术前及术后第7、14、21天外周血单核细胞TLR4、CD80表达的百分率;根据肾移植术后两周内发生排斥与否将患者分为排斥组(13例)和非排异组(47例).20例健康成年志愿者标本为正常对照组.急性排异反应诊断标准依据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超声及移植肾穿刺活检等综合判断.结果:术前外周血单核细胞中TLR4、CD80即有表达,TLR4与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术后1周两者表达到达顶峰,其后逐渐下降,排斥组外周血单核细胞TLR4、CD80表达峰值较肾功能正常组明显升高(P<0.05),且持续时间较长.结论:TLR4、CD80在肾移植术后早期表达升高,并可增加肾移植术后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的风险.
作者:赵国志;刘阳;赖永通;陈志勇;郭雪坤;黄先恩;孟凡航;蔡瑞明;林民专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通过2797例患者标本血清TIgE(总IgE)和sIgE(特异性IgE)检测结果,评价ALLERG-O-LIQ过敏原检测系统对以上两检测项目的符合性及其对临床过敏性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运用酶联免疫捕获法对我院近三年过敏性反应疾病患者2 797例血清标本进行TIgE和sIgE检测.结果:1 683例(60.04%)TIgE升高的患者中,至少有一项sIgE为阳性者83.90%,患者TIgE正常,年龄越小的患者,出现含至少一项sIgE为阳性的比例越高;<3岁、3~6岁的TIgE升高和TIgE正常的患者,sIgE阳性的过敏原种类和前三位排序都是牛奶(F2)、鸡蛋黄/蛋白(F252)和屋尘(H2),6~ 20岁、>20岁的TIgE升高和TIgE正常的患者,sIgE阳性的过敏原种类和前三位排序都是屋尘(H2)、屋尘螨(D1)和粉尘螨(D2).结论:ALLERG-O-LIQ过敏原系统对检测TIgE和sIgE两指标,结果具良好符合性,对过敏性疾病具良好诊断价值.
作者:彭洁雅;孙宝清;郑佩燕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建立一个高效、可重复的毛发重建模型,观察其诱导毛发的效果,探讨毛发发育的机制并为脱发的细胞学治疗提供实验基础.方法:制做假体小室置于裸鼠背部皮下,制备新生C57BL/6鼠真皮和表皮细胞混悬液,注射于裸鼠背部预置的小室内.7d后剪开表皮拆除小室,创面旷置,观察创面皮肤的愈合及毛发生长情况.结果:通过内置小室模型成功构建了毛发组织,新生毛发长出体表并具有良好方向性与生长密度,组织学检测其毛囊结构与正常组织无异.结论:内置小室是更为优化的毛发重建模型,成功诱导形成了正常结构的毛发组织,特别是毛发发育的早期,在有效避免外部因素的影响下,建立了类似于机体的内环境,更加有利于毛发的发育形成.
作者:李泽华;胡志奇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通过股骨髁形态和股骨曲度的测量分析,探讨股骨远端形态与动力髁螺钉的适配性.方法:男女性股骨标本各30根,测量内侧髁、外侧髁、髁间窝高度及股骨髁干角.X线摄片30位正常成年志愿者股骨,进行冠状面上角度测量.结果:男性股骨内侧髁高、外侧髁高、髁间窝高各值均大于女性,股骨髁干角女性大于男性(P<0.01 ~ P< 0.05).股骨干与股骨远侧段之间的夹角、股骨干与股骨近侧段之间的夹角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P<0.01).拟合股骨标本和动力髁螺钉,两者男性存在轻度不合适4例,明显不合适2例,女性分别为7例和2例.结论:动力髁螺钉设计应有性别差异,术中应根据股骨的曲度对钢板进行预弯曲.
作者:陈根强;蒋进展;陈浩浩;汪志明;李旭升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指导下肠癌手术后预防性的抗生素使用的临床价值.方法:观察与分析了60例肠癌手术后的患者在降钙素原指导下的预防性抗生素应用与依据传统抗生素预防性使用的结果.其中30例患者在手术后第1,2,3,5,7天每日抽血化验降钙素原及血常规水平,在降钙素原恢复正常(<0.5 ng/mL)后停用抗生素.其余30例患者依据传统标准停用抗生素.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后体温变化及短期感染相关并发症与抗生素使用天数.结果:两组比较体温波动无明显差异.两组患者短期并发症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患者平均用药天数比较,PCT组明显低于常规治疗组,两组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肠道术后感染在降钙素原指导下的抗生素应用要优于标准抗生素应用.
作者:阮正上;江来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评估自发性纵隔气肿(SPM)疾病的特点,得出一个更加合理的治疗建议.方法:对我院从2007年3月到2011年6月收治的21例SPM患者的临床经验进行分析,其中男18例(85.7%),女3例;中位年龄18岁(15 ~ 61岁),其中≤20岁14例.结果:在21例患者中,胸痛、胸闷气促是常见的,同时有12例(57.1%)出现皮下气肿.合并气胸者2例,其中l例行胸腔引流术,有3例患者行胸骨上凹皮肤切开引流,所有病例症状经治疗后自行好转,平均住院时间为(7.4±3.3)d,有1例1个月后复发,再次保守治疗后好转.结论:SPM是一种少见的疾病,且并发症少、罕见复发对于临床诊断的SPM患者,考虑到自限性的特点,缩短为2d的住院观察时间是合理的,而无需预防性应用抗生素、饮食限制及其他有创的检查.而对于症状严重、感染明显或病情进展的患者,需要立即行包括食管造影在内的检查来明确原因.
作者:江明君;葛建军;石世青;戚赛春 刊期: 2013年第04期
骨不连是骨折术后常见并发症之一,亦称为骨折不愈合,临床统计长骨骨折术后骨不连发生率为5%~ 10%,且多是医源性所致.因此,对于长骨骨折初期治疗方案应谨慎,而对于已经发生骨不连的患者需积极治疗.本文就长骨骨折术后骨不连的治疗作一综述为临床治疗长骨骨折术后骨不连提供参考.1 机械固定促进骨愈合的首要条件是稳定固定,不仅保证骨折复位后的相对位置,还要尽可能减少对断端的应力干扰.机械固定是治疗骨折不愈合的一种经典的手术方法,常用的机械固定方法有髓内针固定、加压钢板及外固定支架等.
作者:荆慧田;黄德清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瑞芬太尼是纯μ阿片受体激动剂,其起效快,半衰期短[1],重复用药无蓄积作用,瑞芬太尼静脉自控镇痛可用于分娩镇痛[2],对比椎管内阻滞镇痛具有操作简便,迅速等优点.目前,产科麻醉对分娩镇痛极为关注,但对中期妊娠引产镇痛却少有研究.我们将瑞芬太尼静脉自控镇痛应用于中期妊娠引产,探讨其安全性与可行性.现报道如下.
作者:黄东升;姚益冰;徐峰;马晓东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观察慢性肾衰竭(CRF)大鼠脑内小胶质细胞数量及形态变化,探讨CRF大鼠的脑内炎症反应,为尿毒症脑病的发病机制提供新的思路.方法:应用5/6肾大部分切除术建立CRF模型,将4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CRF组,n=20)和对照组(假手术组,n=20).术后10周,测定两大鼠血肌酐、尿素、24h尿蛋白及尿量;并采用免疫组化检测两大鼠小胶质细胞的数量及形态变化.结果:CRF组血肌酐、尿素氮及24 h尿蛋白定量均较对照组升高4~5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RF组大鼠小胶质细胞数量明显增多,胞体变大,突起粗短,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CRF模型大鼠小胶质细胞被激活,存在脑内炎症反应,可能与UE发病机制相关.
作者:徐米清;殷英;孙卫文;张亚杰;洪明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分析已有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RCT)是否能说明以肺部感染控制窗(PIC)为切换点的序贯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所致呼吸衰竭能提高疗效.方法:用关键词途径对2000-2012年CNKI数据库和Pubmed数据库行文献检索,将对象为COPD所致呼吸衰竭患者、序贯通气以PIC为切换点、以序贯通气为实验组和以常规通气为对照组比较疗效的RCT文献作Meta分析.结果:10项研究共489例患者被纳入.实验组病死率6.97%,对照组19.57%,OR值0.31(95%CI:0.18~ 0.56),P<0.05.实验组VAP患病率6.56%,对照组42.55%,OR值0.11(95%CI:0.07 ~ 0.19),P<0.05.有创通气时间的WMD值11.44(95%CI:14.45 ~ 8.38),P<0.05.结论:PIC应用在序贯通气治疗COPD所致呼吸衰竭能降低病死率、VAP患病率和有创通气时间.
作者:黄华兴;陈飞鹏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观察脉冲射频神经根靶点治疗腰椎间盘源性疼痛(DLBP)的临床效果.方法:L4-5或L5-Sl椎间盘源性疼痛患者5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5例.A组:脉冲射频+选择性神经根阻滞治疗;B组:单纯选择性神经根阻滞治疗.结果:术前两组的VAS评分无显著差异,术后l、3和6个月A组的VAS评分显著低于B组,A组优的病例数和优良率显著高于B组.结论:脉冲射频神经根靶点治疗DLBP疗效显著.
作者:黄乐天;和晓峰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兔持续性房颤模型建立的方法及贝那普利对房颤的干预作用.方法:新西兰白兔30只随机分为:房颤组、对照组和贝那普利组.利用左心耳心外膜持续高频起搏建立房颤模型.实验结束时,计算肌溶解比率进行定量分析;免疫组化计算Ⅲ型胶原容量进行半定量分析.结果:高频起搏后4周后,房颤发生率100%.计算肌溶解比率,房颤组与对照组、贝那普利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贝那普利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计算胶原容量分数,房颤组与对照组、贝那普利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贝那普利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频起搏左心耳制作兔房颤模型方法可靠,贝那普利可拮抗房颤的组织学重构.
作者:潘自华;陈魁;陈曦;姜正明;桑海强;牛丽莉;申泱泱;李文成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后肾腺瘤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5-2011年收治的5例后肾腺瘤的临床和病理资料.结果:4例行根治性肾切除术,1例肾部分切除术.病理学特点:后肾腺瘤细胞均匀一致,排列成密集的小管状、腺样结构,肿瘤与肾组织分界清楚,胞浆少,无明显异形性,核分裂像罕见.病理诊断为后肾腺瘤3例,低度恶性后肾腺瘤2例.5例获随访6 ~ 36个月,未见复发及转移.结论:后肾腺瘤是一种罕见的肾脏良性上皮源性肿瘤,部分可含有恶性成分,少数为恶性,容易误诊为肾癌.了解其临床及病理特点有助于该肿瘤的准确诊断.保留肾脏单位手术和根治性肾切除术为主要治疗方法,因其生物学行为不确定,需长期随访.
作者:吴竞生;徐勇;乔宝民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探讨鼻咽癌放射治疗后分泌性中耳炎的治疗方法.方法:将57例(67耳)鼻咽癌放疗后分泌性中耳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每周行1次鼓膜穿刺抽液后注入盐酸氨溴索与曲安奈德注射液的混合液,且每日行鼻腔冲洗1次;B组行鼓膜切开鼓室置管术.对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有效率和并发症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后随访6个月,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有效率A组为88.23%,B组为63.63%,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分泌性中耳炎并发症发生率A组为11.76%,B组为36.36%,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与鼓膜切开置管术相比较,鼻咽癌放疗后分泌性中耳炎的治疗采用鼓膜穿刺抽液及鼓室注药加鼻腔冲洗更加安全、有效.
作者:周毅波;于锋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采用SELEX技术筛选针对人prominin-1的C-末端18肽(C18)的适配子并进行初步鉴定.方法:采用微孔板法进行SELEX筛选.用合成的KLH-C18作为筛选靶标,进行7轮筛选后进行克隆测序.选取适配子C6进行结合ELISA检测,同时进行与转染prominin-1质粒的U87细胞的免疫组化;利用链亲和素磁珠来进行适配子C6的免疫共沉淀.结果:经过7轮SELEX筛选得到具有特定二级结构的适配子.适配子C6可结合C18肽和表达人prominin-1的U87细胞.Pull down实验证明了C6可识别天然状态的prominin-1蛋白.结论:利用“靶标切换”的SELEX技术,初步获得能与人prominin-1的C-末端18肽及其天然蛋白结合的适配子,为肿瘤的诊疗奠定实验基础.
作者:张兴梅;石玉生;李晓文;李银;方莹莹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比较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与腹腔镜胆道镜联合微创保胆取石术(LRCL)对患者的影响.方法:选择184例术前胆囊收缩率≥30%的胆囊结石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行LC和LRCL,分别于术后3、12、24个月进行随访,B超测量胆总管内径,统计腹痛、腹泻、脂肪泻发生情况.结果:术后24个月LC组胆总管内径(7.6±0.4)mm,显著大于术前的(5.3±0.7)mm(P< 0.05);而LRCL组术前与术后比较胆总管内径无明显变化(P>0.05).术后3个月LC组腹痛的发生率57.6%,高于LRCL组的15.2%(P<0.01).LC组术前无腹泻和脂肪泻,术后3个月腹泻发生率为34.8%,脂肪泻发生率为5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而LRCL组腹泻及脂肪泻的发生率术前及术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时腹泻、脂肪泻的发生率差异为显著,LC组显著高于LRCL组(P< 0.01);LC组在术后24个月仍有少数患者存在腹泻(4.3%)、脂肪泻(6.5%),与LRCL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术前胆囊收缩功能良好的胆囊结石患者,LC后胆囊功能缺失,术后2年内包括腹痛、腹泻及脂肪泻在内的并发症发生率较高;而LRCL保留了胆囊亦保留了胆囊功能,术后2年上述并发症的发生率较低.
作者:石玉宝;刘斌;鲁蓓;董万斌;孙太冉;王新波;郭为佳 刊期: 2013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