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Solitaire AB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颅内宽颈动脉瘤20例

韦名然;樊晓军;涂锦泉;付勇强;周利;蓝天才

关键词:颅内宽颈动脉瘤, 栓塞治疗, SolitaireAB支架
摘要:目的:研究Solitaire AB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的疗效.方法:分析应用Solitaire AB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20例颅内宽颈动脉瘤患者的临床及随访资料.结果:15例完全致密填塞,4例填塞90%以上,1例大部分填塞(85%~90%).19例宽颈动脉瘤患者支架辅助栓塞手术取得满意效果,3例栓塞术中动脉瘤破裂,其中死亡1例.本组19例均进行脑血管造影随访,无动脉瘤复发.结论:Solitaire AB支架辅助栓塞颅内宽颈动脉瘤是一种安全可行和有效的治疗手段.
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男性因素不孕妇女种植窗期外周血单核细胞上和子宫内膜中血小板活化因子及其受体的表达与子宫内膜超声类型的关系

    目的:探讨男性因素不孕妇女种植窗期血小板活化因子及其受体的表达与子宫内膜超声类型的关系.方法:选择男性因素不孕妇女自然周期尿LH峰日C型子宫内膜者10例为C型内膜组和A型子宫内膜者20例为A型内膜组.在种植窗期,对两组对象,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PAF的含量.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单核细胞上PAF-R的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PAF-R在子宫内膜及内膜血管中的表达.结果:男性因素不孕妇女C型子宫内膜组种植窗期血清PAF含量(13.97±1.70) ng/mL、PAF-R在外周血单核细胞上(63.49±5.36)%和在子宫内膜(0.30±0.03)、内膜血管(0.31±0.03)中的表达与A型子宫内膜组各项指标[(18.95±3.10)ng/mL、(77.56±6.58)%、(0.40±0.04)、(0.40±0.03)]分别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两组妇女外周血单核细胞上PAF-R的表达与子宫内膜组织中PAF-R的表达均呈正相关.结论:男性因素不孕妇女子宫内膜超声类型与种植窗期PAF及PAF-R的表达有关.外周血单核细胞上PAF-R的表达水平可间接反映子宫内膜组织中PAF-R的表达情况.

    作者:王亚芹;刁英 刊期: 2013年第14期

  • 屈螺酮炔雌醇片对青春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疗效

    目的:探讨屈螺酮炔雌醇片治疗青春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青春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患者共58例随机分两组治疗,分别使用屈螺酮炔雌醇片、炔雌醇环丙孕酮片治疗后评估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两种药物治疗前后血清黄体生成素、总睾酮差值显著降低,痤疮症状明显改善,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两组均未发现严重不良反应,屈螺酮炔雌醇片所致体重增加较小,两者之间差异无显著性.结论:屈螺酮炔雌醇片治疗青春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疗效确定,副作用少.

    作者:彭刚;丁明;杨方华 刊期: 2013年第14期

  • 不同血浆靶控浓度舒芬太尼清醒气管插管对血流动力学和镇静深度的影响

    目的:对比不同血浆靶控浓度舒芬太尼对困难气道患者经鼻纤维支气管镜插管(FOB)时对血流动力学和镇静深度影响.方法:术前评估属困难气道患者45例,ASAⅡ~Ⅲ级,麻醉行清醒纤支镜经鼻插管,随机分三组,每组15例.Ⅰ、Ⅱ、Ⅲ组分别为舒芬太尼血浆靶控浓度0.3、0.5、0.8 ng/mL.记录基础值To,达预设靶浓度T1,插管即刻窥视会厌T3,插管后1 min T3,插管后3 min T4时的HR,MAP,PI (perfusion index灌注指数),行Ramsay镇静评分,评价插管条件和插管反应.结果:HR:Ⅱ、Ⅲ组T1比To显著下降;Ⅰ组T2、T3比To显著升高,Ⅱ、Ⅲ组与Ⅰ组比较T2、T3显著降低(P<0.05);MAP:Ⅱ、Ⅲ组T1比To显著下降;Ⅰ组T2与T0比较显著升高,Ⅲ组与Ⅰ组T2、T3、T4比较差异显著(P< 0.05); SpO2:Ⅲ组T1显著低于To,且与Ⅰ、Ⅱ组T1比较显著降低(P<0.05);PⅠ:Ⅱ、Ⅲ组T1-4与T0比较均显著增高,Ⅱ、Ⅲ组T1-3与Ⅰ组比较差异显著(P< 0.05);Ramsay镇静评分:Ⅱ,Ⅲ组T1-4时刻均显著高于To(P< 0.05),组间两两组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5).插管条件比较:Ⅱ、Ⅲ组与Ⅰ组比较差异显著(P< 0.05).结论:舒芬太尼血浆靶控浓度0.5 ng/mL可有效抑制清醒经鼻纤支镜插管的循环应激反应,且无呼吸抑制.

    作者:徐雪;董秋月;贾建丽;高璐超 刊期: 2013年第14期

  • 微创小切口人工半髋关节置换治疗高龄患者股骨颈骨折的护理体会

    股骨颈骨折是老年人常见的创伤疾病,由于疼痛畸形、功能障碍及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可威胁老年人的生命健康[1].我科在2010年8月至2012年8月应用微创小切口(切口长度8~ 10 cm,平均8.5 cm)半髋关节置换治疗高龄患者股骨颈骨折,由于该手术有切口小、出血少的特点,配合术前术后护理人员有计划的护理和康复指导,预防了并发症的发生,缩短了患者的住院时间,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作者:梁晓燕;范丽娟;梁文娟 刊期: 2013年第14期

  • 子宫珠蛋白与猫主要过敏原Fel d1之间关系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目的:分析人子宫珠蛋白与猫主要过敏原Fel d 1之间关系.方法:运用ClustalW 1.83和MEGA 5.1 Beta3软件比较人分泌球蛋白家族序列及猫过敏原Fel d 1两个亚基P30438和P30440之间的进化树形图;采用在线软件平台NetMHCII 2.2比较分析P30438与子宫珠蛋白典型序列P11684之间抗原性差异;利用Swiss-Model程序模拟并比较P11684、P30438和P30440的三级结构.结果:分泌球蛋白家族充斥着大量冗余数据,经逐步聚类收缩至13个代表性序列进一步分析发现,整个分泌球蛋白家族划分成两个大家族三个亚家族,而子宫珠蛋白典型序列与猫主要过敏原Feld 1的一个亚基P30438之亲缘关系近,两者均具有与HLA高亲和力结合位点,而且三级结构相似.结论:子宫珠蛋白具有潜在的过敏原性.

    作者:欧阳穗;黄于艺;凌春芳;何颖;陈惠芳;邹泽红 刊期: 2013年第14期

  • 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股骨头坏死326髋疗效分析

    目的:回顾性分析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THA)治疗股骨头坏死(osteonecrosis of the femoral head,ONFH)的疗效.方法:2001年3月至2011年3月对274例326髋股骨头无菌性坏死患者进行了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均采用小切口显露并保留臀中肌和梨状肌的完整性.参照术前X线片依据ARCO分型.对患者手术前后髋关节功能进行Harris评分.结果:全部患者随访3~36个月,平均18个月.术后3~6个月Harris评分69~96分,平均92.5分.术中发生大粗隆撕脱骨折3例、粗隆间后侧骨皮质线性骨折2例,分别给予钢丝或记忆合金骑缝钉固定,并适当延迟负重.术后发生脱位2例,其中1例为搬动不当所致,经手法复位在随访期内再未发生脱位,另1例为髋臼角过大导致脱位,术后11d再次手术纠正.因假体松动、髋臼内陷原因行翻修手术5例.发生股骨假体周围骨折2例,均行内固定手术治疗.结论:对于股骨头坏死患者,全髋关节置换术前注重全身状况、关节病损程度及周围软组织情况评估,术中正确判断和处理病损髋臼和选择合适假体是取得良好疗效的关键.

    作者:王仁;禹晓东;许向东;孟新文;王二丰;张卫涛;李先志;徐军鹏 刊期: 2013年第14期

  • 超声、CT和X线诊断肠梗阻的临床价值比较

    目的:探讨超声、螺旋CT、腹部X线诊断肠梗阻的临床价值.方法:分析269例经手术证实且术前均行腹部X线(简称KUB)、超声、螺旋CT(简称CT)检查的肠梗阻患者临床资料,比较3种检查的诊断符合率(以手术探查结果为标准).结果:KUB、超声、CT相关诊断符合率分别:肠梗阻70.26%、93.31%、96.65%,梗阻部位54.64%、73.61%、80.30%,梗阻病因36.06%、66.54%、81.78%,肠绞窄诊断32.08%、69.81%、80.19%,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分别96.60、44.94、123.12、59.97,P=0.00).超声、CT诊断肠梗阻、梗阻部位、肠绞窄符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3.16、3.396、3.04,P> 0.05),诊断梗阻病因符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6.31,P=0.00),CT优于超声.诊断肠梗阻、梗阻部位、病因、肠绞窄符合率方面,超声组与KU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7.96、21.016、50.03、30.20,P=0.00),超声组较优.结论:超声是诊断肠梗阻的有效手段,是实时监测肠梗阻程度的佳方法,对指导外科医师确定治疗方案有较大的临床价值.

    作者:苏芬莲;陈小勋;莫旭林;蒋卓晋;陶宗欣;许杨;杨稀月 刊期: 2013年第14期

  • 颈动脉体瘤的诊断和治疗12例

    目的:总结颈动脉体瘤(CBT)诊断和治疗方面的初步经验.方法:回顾性研究我院从2006-2012年收治的共12例CBT患者,单侧肿瘤有10例,双侧肿瘤为2例.共14例CBT通过手术切除并病理确诊.其中于动脉外膜平面上单纯切除肿瘤的有7例,切除颈外动脉和肿瘤的有4例,切除部分颈内动脉,并进行动脉重建的有3例.结果:14例手术均完整切除肿瘤,未出现手术相关的重大并发症和死亡,随访10个月至6年不等,未发现肿瘤复发和转移.结论:CBT术前CT或MRI的特殊征象诊断率高,术前栓塞并非必须的术前准备.对于ShamblinⅢ型的患者,颈动脉重建技术的应用,可以达到良好的手术效果.

    作者:罗小宁;张思毅;宋新汉;陈良嗣;卢仲明;詹建东 刊期: 2013年第14期

  • 经皮肝穿胆道引流术治疗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46例

    目的:探讨经皮肝穿胆道引流术(PTCD)治疗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AOSC)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PTCD治疗AOSC患者46例,通过对比术前、术后血常规、肝功、胆红素及临床症状改善情况评价疗效.结果:46例患者均成功置入胆道引流管,大部分患者术后24h内临床症状不同程度改善,1例患者出现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32例患者术后1周行外科手术治疗后拔管,1例拔出胆道外引流管后出现消化道出血,行介入治疗后病情好转.7例患者1周后胆道造影示胆管结石消失,带管1个月后拔出胆道外引流管.6例患者诊断胆管癌,行胆道支架置入术.结论:PTCD引流术创伤小、安全、并发症少,有效引流胆汁,降低胆道内压力,可作为抢救AOSC的重要措施,为择期手术创造条件.

    作者:赵开飞;李昌燕;利峰;蒋国军;石荣书 刊期: 2013年第14期

  •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食管固有肌层肿瘤的探讨

    目的:探索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食管固有肌层肿瘤的可行性、疗效和安全性.方法:经胃镜和内镜超声、CT证实食管固有肌层肿瘤18例,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结果:18例病灶全部成功进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未发生严重并发症.操作时间25 ~ 130 min,平均70.4 min.术后病理诊断食管平滑肌瘤14例,食管间质瘤1例.病灶大直径0.8~ 2.8 cm,平均1.4 cm.术中发生穿孔2例,均用金属夹成功封闭.结论:内镜黏膜下剥离切除术治疗食管固有肌层肿瘤是微创、有效并且安全的治疗方法.

    作者:刘爱斯;黄曼玲;王爱萍;张姮;吴杰;孙圣斌 刊期: 2013年第14期

  • 洛伐他汀联合厄贝沙坦对慢性肾小管间质纤维化大鼠HIF-1α的影响

    目的:探讨HIF-1α与CTGF在慢性肾小管间质纤维化中的表达及药物干预的影响.方法:建立UUO模型,将SD大鼠分4组:假手术组、模型组、ARB组、他汀联合ARB组.观察各组大鼠第2周肾功能、24 h尿蛋白和肾组织病理学改变,检测HIF-1α、CTGF的表达.结果:模型组肾功能及尿蛋白定量均显著增高(P<0.05),应用他汀联合ARB治疗后肾功能较模型组显著降低,肾小管间质病变面积减少,肾小管间质细胞HIF-1α mRNA和CTGFmRNA表达显著减少(P<0.05).模型组肾组织有高水平HIF-1 αmRNA、CTGFmRNA,且两者的表达呈正相关(r=0.697,P< 0.01),结论:低氧上调了HIF-1α及相关因子的表达;他汀联合ARB治疗可能降低HIF-1α和CTGF在肾小管间质中的表达而发挥肾脏保护作用.

    作者:袁静;杨霞;沈燕;胡英;林鑫;何平红;黄戎赛;查艳 刊期: 2013年第14期

  • 腹腔清理引流加空肠造口肠内营养支持治疗术后上消化道瘘

    术后消化道瘘是腹腔手术的严重并发症,住院时间长,病情复杂,治疗不当常导致死亡.本院采用再次开腹清理引流加空肠造口肠内营养支持治疗11例术后上消化道瘘伴弥漫性腹膜炎的患者,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我科2006年3月至2012年10月共有11例术后上消化道瘘伴弥漫性腹膜炎、腹腔有大量积液的患者,再次开腹清理引流加空肠造口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其中,男7例,女4例,年龄18~ 77 (57.6±17.3)岁.

    作者:王芝钧;陈锐锋;钟隆柱;汤骐骜;简永平 刊期: 2013年第14期

  • 三种来源CIK细胞对人食管癌裸鼠皮下移植肿瘤的抑制作用

    目的:探讨三种来源的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对人食管癌裸鼠皮下移植肿瘤的抑制作用.方法:建立人食管癌裸鼠皮下移植模型.取32只荷瘤裸鼠平分为4组,食管癌患者自体外周血CIK细胞组、健康人外周血CIK细胞组、脐血CIK细胞组及生理盐水对照组.给予20 d对应的注射治疗并观察各组移植瘤生长情况,停药4d后处死裸鼠,称量瘤重,计算抑瘤率,观察肿瘤病理特点.结果:CIK细胞治疗组的肿瘤生长明显受到抑制;瘤重分别为(1.01±0.24)g、(0.95±0.16)g、(0.64±0.22)g、(1.89±0.33)g;抑瘤率分别为46.6%、49.7%、66.2%、0%.各组的肿瘤病理特点均与患者原发肿瘤组织形态一致.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切片下可见较多淋巴细胞浸润及坏死区.结论:三种来源CIK细胞对人食管癌裸鼠皮下移植肿瘤有明显抑制作用,且脐血来源的CIK细胞抗瘤作用强.CIK细胞可能成为食管癌治疗的有效免疫效应细胞.

    作者:姚文健;白玉;赵宝生 刊期: 2013年第14期

  • 乌司他丁对哮喘小鼠BALF中细胞因子及EOS的影响

    目的:观察乌司他丁对哮喘小鼠BALF中细胞因子及嗜酸性粒细胞(eosinophil,EOS)的影响.方法:雌性SPF级BALB/c小鼠40只随机分为4组,即对照组、哮喘模型组、乌司他丁治疗组、地塞米松组,每组10只,除对照组外以卵蛋白致敏并吸入激发制备小鼠哮喘模型,治疗组均在每次哮喘激发前30 min腹腔注射给药,激发并给药28 d后处死小鼠.检测BALF中IL-2、IL-4、IL-5、IL-10、IFN-γ水平并计数EOS.结果:与哮喘模型组比较,乌司他丁治疗组小鼠BALF中EOS明显降低;IL-2、IL-10、IFN-γ明显升高(P< 0.01),IL-4、IL-5明显降低(P<0.01).结论:乌司他丁可能通过调节各种细胞因子的分泌及EOS的浸润,抑制哮喘小鼠气道炎症.

    作者:蔡兴俊;黄奕江;付姣;莫濡冰 刊期: 2013年第14期

  • 献血人群HCV感染现状和流行趋势分析

    目的:了解丙肝病毒抗体(抗-HCV)在无偿献血人群中的分布及流行趋势,为血源招募和降低输血风险提供参考依据.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对2009-2012年石家庄地区无偿献血者进行双试剂平行检测,任一试剂检测结果为阳性的,即判该份标本为抗-HCV阳性.结果:2009-2012年石家庄地区无偿献血者抗-HCV总阳性率为0.38%,呈逐年上升趋势(x2=36.10,P< 0.05).39 ~ 55年龄段献血人群和初次献血者感染率分别高于18~29年龄段献血人群和重复献血者(P<0.05).结论:石家庄地区无偿献血者HCV感染率较低,有随年龄增长感染率增加的趋势,并与献血次数呈副相关.

    作者:宋适恒;刘丽娟;李保欣;宋任浩 刊期: 2013年第14期

  • 术中前房注射曲安奈德预防青白联合术后前葡萄膜炎的短期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比较开角型青光眼和闭角型青光眼联合白内障手术中前房注射曲安奈德抑制术后葡萄膜炎症反应的临床疗效.方法:设计前瞻性对照研究方法患者74例(74眼)按房角结构分为A、B两组,其中分A组为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患者36例(36眼),B组为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患者共38例(38眼).A、B组用简单随机方法分别分为前房注射和未注射曲安奈德的实验组和对照组.其中A组实验组A 17例、B 17例;对照组A 19例、B组实验组17、对照组21例.观察术后第1天的前房炎性反应和术后7d眼压情况.结果:术后第1天前房炎性反应,B组实验组明显轻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B组明显重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他各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实验组轻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B组实验组明显轻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A组与B组无明显差异;术后第1、3、7天,A组和B组的试验组与对照组之间眼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曲安奈德可以抑制闭角型青光眼联合白内障手术后前葡萄膜炎症反应,但对于开角型青光眼联合白内障手术意义不大.

    作者:刘晶;肖林;董宁 刊期: 2013年第14期

  • 甲基化抑制剂5-杂氮脱氧胞苷和三氧化二砷对白血病细胞株HL60中SHP-1和c-kit基因表达的影响

    目的:探讨甲基化抑制剂As2O3和5-aza-CdR在急性白血病细胞株中对SHP-1及C-kit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用RT-PCR方法检测HL60细胞株药物组与对照组SHP-1、c-kit基因的表达水平.结果:两种药物联合应用,SHP-1mRNA的表达水平比单独用药时显著升高,c-kit mRNA的表达水平比单独用药时降低,经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白血病HL60细胞株中存在SHP-1、c-kit mRNA表达异常;5-aza-CdR和As2O3两种药物联合应用可加强去甲基化作用.

    作者:孟真;罗建民;李英华;王东梅;陈娜飞 刊期: 2013年第14期

  • 乌司他丁在肝切除术围手术期的应用

    目的:研究肝切除术围手术期乌司他丁对肝功能及机体的保护作用.方法:将158例拟行肝切除术的患者随机分为乌司他丁组和对照组,分别于手术当日和术后第1、3、5、7天抽取全组患者外周静脉血,测定ALT、AST、TBIL、TNF-α及IL-6.结果:术后上述观测指标较术前均有不同程度升高,乌司他丁组上升幅度均较对照组低(P<0.05),且乌司他丁组的部分指标恢复至术前水平的时间较对照组短(P<0.05).结论:对肝切除术患者,乌司他丁具有一定保护肝功能及减轻炎症反应、保护机体等作用.

    作者:毕建钢;余小舫;鲍世韵;刘嘉林;郑锦锋;马扬 刊期: 2013年第14期

  • 腹腔镜胆囊切除并发胆总管损伤28例的防治体会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虽有创伤小,恢复快的优点,但发生胆总管损伤却给患者带来了巨大的痛苦.国外报告腹腔镜胆囊切除胆总管管的损伤率为0.6%[1],国内胆总管损伤极大部分也是因为腹腔镜胆囊切除而引起的来[2].1996-2008年我院共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4 000余例,发生胆总管损伤28例,发生率为0.7%,现将胆总管损伤的防治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余水平;周雪玲;翁俊 刊期: 2013年第14期

  • 颅内压监测在幕上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治疗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颅内压监测在幕上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治疗中的作用.方法:收集28例幕上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颅内压监测组与非颅内压监测组的脱水剂应用、ICU监护时间和预后.结果:颅内压监测组预后好于非颅内压监测组(P<0.05).颅内压监测组脱水剂使用时间、ICU监护时间低于非颅内压监测组(P<0.01).结论:幕上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应用颅内压监测,能及时准确反映颅内压情况,改善预后.

    作者:胡子慧;李亮明;林少华;李凤明;黄汉添;廖巍 刊期: 2013年第14期

实用医学杂志

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卫生厅

主办: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