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超群;周毅;周正艳;刘金贵
目的:探讨电子支气管镜检查(肺泡灌洗术)对呼吸衰竭患儿在撤除有创呼吸机过程中的影响.方法:收集本院2009年6月至2012年6月期间因呼吸衰竭行有创机械通气患儿病例共116例,其中行支气管镜肺泡灌洗术76例(干预组),无行支气管镜肺泡灌洗术共40例(对照组),对比有创机械通气时间,对比吸入氧浓度(FiO2)、呼吸频率(RR)、吸气峰压(PIP)、呼气末正压(PEEP)等呼吸机参数下调的时间,同时对比两组患儿血气分析及胸片改善情况.结果:干预组患儿有创机械通气时间、下调FiO2时间、下调PIP时间均较对照组患儿明显缩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下调RR时间与下调PEEP时间较对照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干预组患儿血气及胸片改善情况明显快于对照组患儿,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子支气管镜肺泡灌洗术可明显加快降低呼吸衰竭患儿有创呼吸机参数时间,改善患儿血气及胸片情况,缩短有创呼吸机使用时间.
作者:唐远平;谭艳芳;黄冬平;王柱;沈海广 刊期: 2013年第14期
目的:回顾性分析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THA)治疗股骨头坏死(osteonecrosis of the femoral head,ONFH)的疗效.方法:2001年3月至2011年3月对274例326髋股骨头无菌性坏死患者进行了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均采用小切口显露并保留臀中肌和梨状肌的完整性.参照术前X线片依据ARCO分型.对患者手术前后髋关节功能进行Harris评分.结果:全部患者随访3~36个月,平均18个月.术后3~6个月Harris评分69~96分,平均92.5分.术中发生大粗隆撕脱骨折3例、粗隆间后侧骨皮质线性骨折2例,分别给予钢丝或记忆合金骑缝钉固定,并适当延迟负重.术后发生脱位2例,其中1例为搬动不当所致,经手法复位在随访期内再未发生脱位,另1例为髋臼角过大导致脱位,术后11d再次手术纠正.因假体松动、髋臼内陷原因行翻修手术5例.发生股骨假体周围骨折2例,均行内固定手术治疗.结论:对于股骨头坏死患者,全髋关节置换术前注重全身状况、关节病损程度及周围软组织情况评估,术中正确判断和处理病损髋臼和选择合适假体是取得良好疗效的关键.
作者:王仁;禹晓东;许向东;孟新文;王二丰;张卫涛;李先志;徐军鹏 刊期: 2013年第14期
目的:比较宫腔镜下电切术与宫腔镜下刮宫术诊治异常子宫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100例异常子宫出血的患者根据入院顺序单双号被随机均分为两组,分别采用宫腔镜下电切术与宫腔镜下刮宫术两种方法进行诊治.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情况、病因检出率及术后3个月的疗效满意率.结果:电切组患者手术时间比刮宫组患者稍长,两组患者间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电切组(26.7±8.0)min vs刮宫组(21.1±7.9)min,P< 0.05],两组患者间住院时间[电切组(3.2±1.3)d vs刮宫组(3.0±1.2)d]和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两组患者均为4.0%)的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患者异常子宫出血的主要原因为子宫内膜单纯型增生、子宫内膜复杂型增生、子宫内膜息肉,也有因不典型增生及癌变引起,两组患者病因及检出率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电切组90.0%vs刮宫组84.0%,P>0.05).电切组的疗效满意率明显高于刮宫组,两组患者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电切组85.4%vs刮宫组66.0%,P<0.05).结论:采用宫腔镜下电切术的方法诊治异常子宫出血,病因检出率与采用宫腔镜下刮宫术的方法相似,但临床治疗效果更为理想.
作者:王娟 刊期: 2013年第14期
目的:开设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中西医结合护理门诊,探讨心衰患者中西医结合护理门诊管理模式在提高心衰患者生活质量的作用.方法:将95例心衰患者采用简单随机临床试验,设立中西医结合护理试验组与对照组,试验组采用常规出院健康宣教联合专科护士进行门诊咨询服务及健康宣教,对照组只行常规出院健康宣教,疗程为6个月,以明尼苏达心力衰竭生活质量表与中医证候表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试验组经过中西医结合护理门诊干预后,在明尼苏达心力衰竭生活质量表四个维度体力、情绪、症状、社会得分及中医证候表总积分比较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护理门诊管理模式可提高慢性心衰患者的依从性并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邱定荣;陈笑银;陈娟;廖晓瑜;盛小刚 刊期: 2013年第14期
目的:探讨三种来源的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对人食管癌裸鼠皮下移植肿瘤的抑制作用.方法:建立人食管癌裸鼠皮下移植模型.取32只荷瘤裸鼠平分为4组,食管癌患者自体外周血CIK细胞组、健康人外周血CIK细胞组、脐血CIK细胞组及生理盐水对照组.给予20 d对应的注射治疗并观察各组移植瘤生长情况,停药4d后处死裸鼠,称量瘤重,计算抑瘤率,观察肿瘤病理特点.结果:CIK细胞治疗组的肿瘤生长明显受到抑制;瘤重分别为(1.01±0.24)g、(0.95±0.16)g、(0.64±0.22)g、(1.89±0.33)g;抑瘤率分别为46.6%、49.7%、66.2%、0%.各组的肿瘤病理特点均与患者原发肿瘤组织形态一致.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切片下可见较多淋巴细胞浸润及坏死区.结论:三种来源CIK细胞对人食管癌裸鼠皮下移植肿瘤有明显抑制作用,且脐血来源的CIK细胞抗瘤作用强.CIK细胞可能成为食管癌治疗的有效免疫效应细胞.
作者:姚文健;白玉;赵宝生 刊期: 2013年第14期
目的:观察比较开角型青光眼和闭角型青光眼联合白内障手术中前房注射曲安奈德抑制术后葡萄膜炎症反应的临床疗效.方法:设计前瞻性对照研究方法患者74例(74眼)按房角结构分为A、B两组,其中分A组为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患者36例(36眼),B组为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患者共38例(38眼).A、B组用简单随机方法分别分为前房注射和未注射曲安奈德的实验组和对照组.其中A组实验组A 17例、B 17例;对照组A 19例、B组实验组17、对照组21例.观察术后第1天的前房炎性反应和术后7d眼压情况.结果:术后第1天前房炎性反应,B组实验组明显轻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B组明显重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他各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实验组轻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B组实验组明显轻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A组与B组无明显差异;术后第1、3、7天,A组和B组的试验组与对照组之间眼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曲安奈德可以抑制闭角型青光眼联合白内障手术后前葡萄膜炎症反应,但对于开角型青光眼联合白内障手术意义不大.
作者:刘晶;肖林;董宁 刊期: 2013年第14期
目的:调查分析影响老年心力衰竭合并高尿酸血症(HUA)患者尿酸升高的相关因素.方法:对173例心衰合并HUA老年患者的住院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示尿酸升高程度与冠心病病因、利尿剂及各项心功能临床指标有相关性,与年龄、性别(P=0.099 1)、合并糖尿病、房颤(P=0.097 0)、高血压(P=0.066 7)、痛风无统计学相关.将P<0.10的指标纳入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抗心衰治疗强度、NT-ProBNP、女性和高血压合并症(负相关)的影响有独立性,利尿剂与心功能指标存在共线性.结论:心衰合并HUA的老年患者尿酸异常升高主要与女性和能实时反映心功能对肾血流影响的NT-ProBNP正相关,而不能实时反映血流动力学的心功能指标相关性不大,合并高血压是该人群HUA的保护性因素.
作者:高照;许晋川;吕静美 刊期: 2013年第14期
目的:对比不同血浆靶控浓度舒芬太尼对困难气道患者经鼻纤维支气管镜插管(FOB)时对血流动力学和镇静深度影响.方法:术前评估属困难气道患者45例,ASAⅡ~Ⅲ级,麻醉行清醒纤支镜经鼻插管,随机分三组,每组15例.Ⅰ、Ⅱ、Ⅲ组分别为舒芬太尼血浆靶控浓度0.3、0.5、0.8 ng/mL.记录基础值To,达预设靶浓度T1,插管即刻窥视会厌T3,插管后1 min T3,插管后3 min T4时的HR,MAP,PI (perfusion index灌注指数),行Ramsay镇静评分,评价插管条件和插管反应.结果:HR:Ⅱ、Ⅲ组T1比To显著下降;Ⅰ组T2、T3比To显著升高,Ⅱ、Ⅲ组与Ⅰ组比较T2、T3显著降低(P<0.05);MAP:Ⅱ、Ⅲ组T1比To显著下降;Ⅰ组T2与T0比较显著升高,Ⅲ组与Ⅰ组T2、T3、T4比较差异显著(P< 0.05); SpO2:Ⅲ组T1显著低于To,且与Ⅰ、Ⅱ组T1比较显著降低(P<0.05);PⅠ:Ⅱ、Ⅲ组T1-4与T0比较均显著增高,Ⅱ、Ⅲ组T1-3与Ⅰ组比较差异显著(P< 0.05);Ramsay镇静评分:Ⅱ,Ⅲ组T1-4时刻均显著高于To(P< 0.05),组间两两组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5).插管条件比较:Ⅱ、Ⅲ组与Ⅰ组比较差异显著(P< 0.05).结论:舒芬太尼血浆靶控浓度0.5 ng/mL可有效抑制清醒经鼻纤支镜插管的循环应激反应,且无呼吸抑制.
作者:徐雪;董秋月;贾建丽;高璐超 刊期: 2013年第14期
目的:分析11例乳腺叶状肿瘤(phyllodes tumors,PTs)MRI平扫、动态增强表现特征并与病理结果对照,提高对该病MRI表现认识和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2月至2012年11月期间于我院行乳腺MRI检查并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1例乳腺叶状肿瘤,分析包括肿瘤形态学特征、平扫T1WI与T2WI信号、Spiral Axial平扫及动态增强表现及时间信号曲线类型,并与病理结果对照.结果:MRI上9例呈分叶形,1例类圆形,1例不规则形;T1WI平扫6例呈稍高混杂信号,4例低信号,1例混杂低信号;T2WI抑脂8例混杂高信号,3例呈均匀高信号;Spiral Axial动态增强扫描8例不均匀强化,3例均匀强化,其中5例见囊变未强化区;11例均早期明显强化,后期呈持续上升型强化3例,平台型强化6例,流出型强化2例.病理诊断良性PTs6例,交界性PTs4例,恶性PTs1例.结论:乳腺PTs的MRI表现具有一定特点,MR检查有助于该病的诊断,确诊仍需依靠病理组织学检查.
作者:张嫣;余浩杰;王颀;郭庆禄;王霞;沈敏;张江宇 刊期: 2013年第14期
目的:探讨经皮肝穿胆道引流术(PTCD)治疗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AOSC)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PTCD治疗AOSC患者46例,通过对比术前、术后血常规、肝功、胆红素及临床症状改善情况评价疗效.结果:46例患者均成功置入胆道引流管,大部分患者术后24h内临床症状不同程度改善,1例患者出现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32例患者术后1周行外科手术治疗后拔管,1例拔出胆道外引流管后出现消化道出血,行介入治疗后病情好转.7例患者1周后胆道造影示胆管结石消失,带管1个月后拔出胆道外引流管.6例患者诊断胆管癌,行胆道支架置入术.结论:PTCD引流术创伤小、安全、并发症少,有效引流胆汁,降低胆道内压力,可作为抢救AOSC的重要措施,为择期手术创造条件.
作者:赵开飞;李昌燕;利峰;蒋国军;石荣书 刊期: 2013年第14期
目的:总结微创经皮锁定加压钢板复位固定胫骨中下段闭合骨折早期相关并发症.方法:采用闭合或有限切开复位经皮锁定加压钢板技术固定胫骨中下段闭合骨折25例,包括简单横形及短斜形骨折5例、斜形及螺旋形骨折11例、外侧楔形骨折4例、粉碎性骨折5例(其中1例双侧).结果:术后5~10°外旋3例,<5°外旋6例;术后<5°向后成角5例;术中>10°向后成角2例,向前成角2例均中转有限切开复位;术后<5°外翻4例,>5°而< 10°外翻2例;内踝处伤口于术后4周裂开钢板外露1例;置入锁钉处伤口不愈合1例.结论:胫骨中下段闭合骨折应依据术前骨折类型、术中闭合复位难易及对软组织二次损伤程度、闭合复位经验及患者心理预期选择合适的复位方式.
作者:张宝岭;王能兴;王硕;张磊;陈国军 刊期: 2013年第14期
目的:探讨Peroxiredoxin (PRDX)ⅣmRNA在小鼠卵泡发育和卵巢衰老过程中表达.方法:选用C57BL/6j小鼠不同周龄、动情周期以及促性腺激素预处理卵巢,通过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PRDXⅣmRNA表达.结果:PRDXⅣmRNA在3周龄、6周龄、8月龄卵巢中表达分别为新生3d小鼠的0.76、0.42、0.12 (P< 0.05);在性成熟小鼠各动情周期卵巢中表达无差异;在未成熟小鼠促性腺激素预处理卵巢中,PMSG注射48 h表达为生理盐水注射组(CON组)的1.63倍(P<0.05),于HCG注射后4、8、12、48 h分别为CON组的0.81、0.56、0.78、0.66(P< 0.05).结论:PRDXⅣ可能通过调节卵泡发育与卵巢氧化应激压力而调控卵巢衰老过程.
作者:沈薇;罗爱月;程静;潘光鑫;杨书红;丁婷;王世宣 刊期: 2013年第14期
目的:探讨结核杆菌抗原特异性γ干扰素释放试验(T-SPOT.TB)在脊柱结核辅助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本研究应用T-SPOT.TB试剂盒检测脊柱结核感染组34例患者和非脊柱结核疾病组31例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观察斑点形成细胞的数量.所有患者同时接受PPD皮肤试验、血清抗结核抗体检测,以临床明确诊断为标准,比较分析评价不同检测方法的灵敏度、特异度.结果:脊柱结核组中,T-SPOT.TB试验的阳性率85.3%,PPD试验的阳性率61.8%,血清抗结核抗体的阳性率58.8%;非脊柱结核疾病组中,T-SPOT.TB试验的阳性率22.6%,PPD试验的阳性率41.9%,血清抗结核抗体的阳性率29.0%.脊柱结核组中SFC的数目显著高于非脊柱结核疾病组.结论:T-SPOT.TB试验在脊柱结核的诊断中有着较高的灵敏度,可能成为脊柱结核感染早期诊断的一项重要的筛查工具,并辅助脊柱结核病的诊断.
作者:袁凯;吴雪琼;张强;郑玉荣;陈建庭 刊期: 2013年第14期
目的:探讨血清细胞角蛋白片段抗原21-1 (Cyfra21-1)在卵巢癌患者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44例卵巢癌(A组)及54例卵巢良性病变患者(B组)术前血清Cyfra21-1及糖类抗原125(CA125)水平,并与术后病理结果等临床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A组患者术前血清Cyfra21-1水平显著高于B组;Cyfra21-1诊断卵巢癌的敏感度为52.27%,特异度为94.44%,其特异性显著高于CA125(P< 0.05).卵巢癌患者分期越晚、组织分化愈差,其血清C yfra21-1检测水平越高;早期卵巢癌患者血清Cyfra21-1的表达阳性率显著低于CA125 (P< 0.05).结论:术前检测血清Cyfra21-1有助于卵巢癌的筛查而协助诊断,术前Cyfra21-1的阳性结果比CA125更能预示卵巢癌预后不良.
作者:聂妙玲;康佳丽;邓玲红;夏薇;王小霞;苏圣梅;蒋文燕 刊期: 2013年第14期
目的:研究肝切除术围手术期乌司他丁对肝功能及机体的保护作用.方法:将158例拟行肝切除术的患者随机分为乌司他丁组和对照组,分别于手术当日和术后第1、3、5、7天抽取全组患者外周静脉血,测定ALT、AST、TBIL、TNF-α及IL-6.结果:术后上述观测指标较术前均有不同程度升高,乌司他丁组上升幅度均较对照组低(P<0.05),且乌司他丁组的部分指标恢复至术前水平的时间较对照组短(P<0.05).结论:对肝切除术患者,乌司他丁具有一定保护肝功能及减轻炎症反应、保护机体等作用.
作者:毕建钢;余小舫;鲍世韵;刘嘉林;郑锦锋;马扬 刊期: 2013年第14期
目的:比较分析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后宫内外同时妊娠不同处理方法的结局.方法:回顾性收集本院IVF-ET术后同时妊娠患者资料50例.根据处理方法的不同分为保守观察组(n=16)、开腹手术组(n=18)、经阴道穿刺治疗组(n=3)和腹腔镜手术组(n=13).比较各组宫内妊娠结局.结果:把早产及足月产归为妊娠成功,排除安胎中病例,保守观察组、开腹手术组、经阴道穿刺治疗组、腹腔镜手术组的成功率为78.6%、76.5%、66.7%、54.5%,差异无显著性(P均>0.05).结论:各种处理方法的宫内妊娠结局无明显差异,提示对于无症状或者异位妊娠症状不严重者可先进行保守观察,病情出现恶化时方进行相应的干预处理.
作者:谭金凤;王宁宁;梁莉莉;钟苗;刘斌 刊期: 2013年第14期
目的:观察narcotrend监测下右美托咪啶与丙泊酚在腹腔镜卵巢囊肿手术中应用的比较.方法:择期腹腔镜卵巢囊肿手术患者90例,随机分3组(n=30):Ⅰ组丙泊酚维持至手术结束;Ⅱ组、Ⅲ组丙泊酚加右美托咪啶维持,Ⅱ组丙泊酚手术结束前15 min停药,右美托咪啶维持至手术结束,Ⅲ组则反之.记录手术结束前15 min每5分钟(T1、T2、T3)narcotrend评分、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记录睁眼时间(T4)、拔管时间(T5)及拔管后5 min(T6)、10 min (T7)、30 min(T8)患者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及narcotrend评分.结果:Ⅱ、Ⅲ组T1、T2及T3时点HR明显低于Ⅰ组,(P<0.05);Ⅲ组睁眼时间明显大于Ⅰ组和Ⅱ组,(P<0.05);Ⅱ、Ⅲ组T6、T7时点HR及narcotrend评分明显低于Ⅰ组,(P<0.05);Ⅰ组9例患者出现术后躁动,Ⅱ组及Ⅲ组则无.结论:右美托咪啶联合丙泊酚用于短小全麻手术,术毕前15 min单独应用右美托咪啶维持麻醉是可行的,患者苏醒时间不延长,且术后躁动明显减少.
作者:谭志敏;彭爱霞;刘兴凤;黄仲坚;巫广文;段鲁 刊期: 2013年第14期
目的:评估重度宫腔粘连分离术后宫腔放置Foley尿管和宫内节育器两种方法对预防宫腔再粘连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2年3月间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93例宫腔镜重度宫腔粘连分离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后宫腔再次放置Foley尿管45例为观察组,宫腔放置节育器(IUD)48例为对照组,两组术后均行人工周期及医用几丁糖防粘连.观察术后宫腔恢复情况,月经情况.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术后宫腔再粘连率分别为17.8%和41.7%(P< 0.05),月经好转率分别为84.4%和60.4%(P< 0.05).结论:重度宫腔粘连分离术后宫腔再次放置Foley尿管是一种有效的预防宫腔再粘连的辅助治疗方法.
作者:陈媛媛;孟跃进;顾晓荔;王茹娜 刊期: 2013年第14期
目的:探讨ETK调节膀胱癌细胞侵袭转移的分子机制.方法:首先应用Western blot技术检测ETK在5种膀胱癌细胞中的表达水平,再使用ETK shRNA技术下调膀胱癌细胞ETK蛋白表达,然后应用侵袭试验检测ETK对膀胱癌细胞侵袭转移能力的影响,后以Western blot检测p-AKT,AKT,p-STAT-3和STAT-3的表达水平.结果:5种膀胱癌细胞均表达ETK蛋白,其中以T24和UM-UC-3表达水平高,下调ETK表达可以抑制膀胱癌细胞T24和UM-UC-3的迁移和侵袭能力,并与AKT和STAT-3的磷酸化水平下降有关.结论:ETK在膀胱癌的迁移和侵袭作用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因而ETK可能具有成为抑制膀胱癌进展潜在的新的治疗靶点的价值.
作者:邝世航;王延军;冯建华;韩辉;周芳坚;郭胜杰 刊期: 2013年第14期
目的:探讨鼓室注射曲安奈德治疗与鼻咽癌及放疗有关的分泌性中耳炎的时机与疗效.方法:将38例放疗前患分泌性中耳炎(SOM)的鼻咽癌患者分为3组,治疗一组12例18耳,鼻咽癌放疗开始前至第7周每周鼓室注射曲安奈德注射液1次;治疗二组12例20耳,鼻咽癌放疗开始前至第12周每周鼓室注射曲安奈德注射液1次;对照组14例23耳,不采取任何措施.放疗结束后3个月观察三组患者咽鼓管功能及听力的改变情况.结果:治疗一组治愈3耳,占16.67%(3/18),好转8耳,占44.44%(8/18),总有效率61.11%;治疗二组治愈5耳,占25%(5/20),好转11耳,占55%(11/20),总有效率80%,对照组治愈0耳,好转2耳,占8.70%(2/23),总有效率8.70%.放疗后3个月三组患者咽鼓管功能及听力均有改善和提高,治疗二组疗效显著(P<0.01),治疗一组疗效较显著(P<0.05),对照组疗效不明显(P>0.05).结论:鼻咽癌患者放疗前开始行鼓室注射曲安奈德能改善放疗后3个月患耳的听力及咽鼓管功能,且治疗周期越长疗效越显著.
作者:谢华;孙文忠;郑青平;戴善军;钟忠;韦玉梅;肖毅;陈美球 刊期: 2013年第1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