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腹腔清理引流加空肠造口肠内营养支持治疗术后上消化道瘘

王芝钧;陈锐锋;钟隆柱;汤骐骜;简永平

关键词:腹腔手术, 清理引流, 空肠造口, 肠内营养, 支持治疗, 术后, 上消化道瘘, 弥漫性, 腹膜炎, 资料与方法, 严重并发症, 现报告如下, 住院时间, 治疗不当, 效果满意, 开腹, 患者, 死亡, 年龄
摘要:术后消化道瘘是腹腔手术的严重并发症,住院时间长,病情复杂,治疗不当常导致死亡.本院采用再次开腹清理引流加空肠造口肠内营养支持治疗11例术后上消化道瘘伴弥漫性腹膜炎的患者,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我科2006年3月至2012年10月共有11例术后上消化道瘘伴弥漫性腹膜炎、腹腔有大量积液的患者,再次开腹清理引流加空肠造口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其中,男7例,女4例,年龄18~ 77 (57.6±17.3)岁.
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微创经皮肾取石术治疗鹿角形肾结石对肾内血流动力学影响

    目的:观察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鹿角形肾结石对肾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观察分析45例鹿角形肾结石患者行单通道Mini-PCNL术前及术后1d、1周、1个月肾主动脉、段间动脉、叶间动脉、弓形动脉的收缩期间峰值流速(V max)、收缩期峰值(S)与舒张期末流速(D)的比值(S/D)、阻力指数(RI)及肾皮质部位的血流灌注状况.结果:术后1d各级动脉的Vmax、S/D、RI值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各级动脉的Vmax、S/D、RI值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各级动脉的RI值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Mini-PCNL治疗鹿角形肾结石对肾脏血流灌注有短暂的影响,在术后1周左右可恢复,术后1个月左右肾血流灌注有所改善,其临床应用安全、可行,值得推广.

    作者:高伟;刘建平;王永忠;王俊;梁胜军;殷振超;蔡泳仪;周红艳 刊期: 2013年第14期

  • 门冬胰岛素30和格列吡嗪控释片在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治疗中的作用比较

    目的:观察门冬胰岛素30和格列吡嗪控释片对不同糖化血红蛋白(HbA1c)组别的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将96例初诊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均为48例,每组再按照HbA1c浓度分为7%~9%及9% ~ 11%两个亚组,每组分别接受门冬胰岛素30和格列吡嗪控释片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糖、HbA1c、空腹胰岛素(Fins)、餐后胰岛素(2 h Ins)、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及胰岛素分泌指数(HOMA-β)的变化和低血糖发生的情况.结果:两种治疗方案均能显著降低血糖及HbA1c(P< 0.01),Fins升高(P<0.05),HOMA-B升高(P<0.05);在HbA1c 9%~11%两个亚组中门冬胰岛素30降低血糖的效果优于格列吡嗪控释片(P<0.05);两组低血糖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对于初诊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在HbA1c为7%~9%时,格列吡嗪控释片可作为初诊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一线用药;在HbA1c为9%~11%时,则门冬胰岛素30对患者降糖效果更加显著.

    作者:陈晓铭;武革;甄卓丽;吴美芬;陈文璞 刊期: 2013年第14期

  • 大剂量乌司他丁对直肠癌患者术中凝血状态的影响

    目的:观察大剂量乌司他丁对直肠癌患者术中凝血状态的影响.方法:选择拟行直肠癌根治性手术40例(Dixon),随机均分为乌司他丁组(U组)和生理盐水组(N组),分别在入室后20 min内滴注乌司他丁10000U/kg或生理盐水各100 mL.分别于给药前(T0)、给药后1 h(T1),用SONOCLOT凝血仪测定ACT,CR,PF;2 h(T2)后测定D二聚体,术毕记录失血量.结果:与T0时比较,U组ACT,CR,PF在T1时明显升高(P< 0.01或P<0.05).D-二聚体U组和N组均升高(P<0.05),D-二聚体U组比N组显著低(P<0.01),U组比N组出血量明显减少(P<0.05).结论:乌司他丁可升高直肠癌手术患者的ACT,CR,PF,抑制纤维蛋白的分解,减少手术出血量.

    作者:吴群林;屠伟峰;施冲 刊期: 2013年第14期

  • 颈动脉体瘤的诊断和治疗12例

    目的:总结颈动脉体瘤(CBT)诊断和治疗方面的初步经验.方法:回顾性研究我院从2006-2012年收治的共12例CBT患者,单侧肿瘤有10例,双侧肿瘤为2例.共14例CBT通过手术切除并病理确诊.其中于动脉外膜平面上单纯切除肿瘤的有7例,切除颈外动脉和肿瘤的有4例,切除部分颈内动脉,并进行动脉重建的有3例.结果:14例手术均完整切除肿瘤,未出现手术相关的重大并发症和死亡,随访10个月至6年不等,未发现肿瘤复发和转移.结论:CBT术前CT或MRI的特殊征象诊断率高,术前栓塞并非必须的术前准备.对于ShamblinⅢ型的患者,颈动脉重建技术的应用,可以达到良好的手术效果.

    作者:罗小宁;张思毅;宋新汉;陈良嗣;卢仲明;詹建东 刊期: 2013年第14期

  • 腹腔镜胆囊切除并发胆总管损伤28例的防治体会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虽有创伤小,恢复快的优点,但发生胆总管损伤却给患者带来了巨大的痛苦.国外报告腹腔镜胆囊切除胆总管管的损伤率为0.6%[1],国内胆总管损伤极大部分也是因为腹腔镜胆囊切除而引起的来[2].1996-2008年我院共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4 000余例,发生胆总管损伤28例,发生率为0.7%,现将胆总管损伤的防治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余水平;周雪玲;翁俊 刊期: 2013年第14期

  • 腔隙性脑梗死与脉压和脉压指数的关系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腔隙性脑梗死与脉压和脉压指数的关系.方法:100例高血压患者按头颅核磁共振检查结果分为腔隙性脑梗死组(50例)和无腔隙性脑梗死组(50例),对所有患者均行24h动态血压监测.结果:腔隙性脑梗死组与无腔隙性脑梗死组相比,其脉压(pulse pressure,PP)、脉压指数(pulsepressure index,PPI)、收缩压(systole blood pressure,SBP)明显升高(P<0.05).结论:脉压、脉压指数、和收缩压的升高均与腔隙性脑梗死有关,控制血压可减少老年腔隙性脑梗死的发生.

    作者:胡方方;徐书雯;谢静芳;陈伟平;黄越冬;向绍通 刊期: 2013年第14期

  • 肠内营养支持途径与并发症

    肠内营养支持途径主要包括口服、管饲(鼻胃管、鼻空肠管)和胃肠造口术等.选择合理的肠内营养支持途径与并发症防治是提供良好营养支持的重要保证.本文就新近文献肠内营养支持途径与并发症的防治综述如下.1 肠内营养的优势肠内营养已作为临床营养支持的首选途径,研究证明肠内营养能够减轻胃肠道黏膜的萎缩,维护肠相关淋巴结组织,减少肠道细菌易位,促进伤口愈合,缩短住院时间.目前有学者已提出早期肠内营养即在入院后或术后24 h内开始实施.Dag等[1]通过对199名接受结直肠外科手术患者的随机对照试验发现,术后早期肠内营养不仅安全可行而且能够促进胃肠功能的恢复.Doig等[2]的meta分析研究显示早期肠内营养能够降低危重患者感染的发生率和病死率.

    作者:马云飞 刊期: 2013年第14期

  • 锁定加压接骨板内固定与早期功能训练对桡骨远端骨折术后腕关节功能康复的影响

    目的:探讨应用锁定加压接骨板(locking compression plate,LCP)内固定与早期功能训练对桡骨远端骨折术后腕关节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对48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进行LCP内固定治疗,并给予个体化早期功能康复训练,通过对患肢肿胀、疼痛、骨折愈合的X线指标和腕关节功能情况进行综合评定,判断腕关节的康复功能.结果:术后随访5~24个月,采用Gartland-Wreley腕关节评分系统对腕关节功能进行评定,功能评定为优29例,良16例,差3例,优良率达93.8%,腕关节的疼痛缓解、肿胀消退和骨折愈合时间均缩短,腕关节功能康复良好.结论:锁定加压接骨板内固定与早期功能康复训练治疗桡骨远端骨折患者,具有创伤小,降低并发症,促进腕关节功能的康复的优点.

    作者:黄雪萍;刘洁珍;谢青梅;张成娟;张光明 刊期: 2013年第14期

  • 三种剂量氯胺酮诱导复合丙泊酚静脉全麻用于小儿手术的临床效果

    氯胺酮复合丙泊酚广泛应用于小儿手术麻醉,是全凭静脉麻醉中较理想的组合但大剂量可引起呼吸抑制、术后苏醒延迟、躁动等不良反应,影响麻醉效果.本研究通过三种剂量氯胺酮诱导,以寻求佳剂量复合丙泊酚用于小儿手术麻醉.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90例住院患儿,包括疝囊高位结扎术、骨折切开复位术等,男75例,女15例,年龄2~7岁,体重11.5~ 22.5 kg,分为A、B、C三组.三组年龄、体重及手术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作者:韦明福 刊期: 2013年第14期

  • 尿AD7c-NTP、血浆Hcy与老年性痴呆患者的关系

    目的:研究尿AD7c-NTP和血浆Hcy与老年性痴呆患者(AD)的关系.方法:筛选轻度AD患者67例、中重度AD患者53例、健康老年人120例,分别检测患者尿液AD7c-NTP和血浆Hcy的含量.结果:三组尿AD7c-NTP含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轻度AD组和中重度AD组尿AD7c-NTP含量与MMSE呈负相关;根据ROC曲线,确定尿AD7c-NTP的值>1.75 ng/mL为诊断AD的切点.三组血浆Hcy含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轻度AD组和中重度AD组血浆Hcy含量与MMSE无明显相关性;根据ROC曲线,确定血浆Hcy的值大15.55 μmol/L作为诊断AD的切点.结论:尿AD7c-NTP和血浆Hcy与老年性痴呆密切相关,临床可将两者联合的检测结果用于诊断AD.

    作者:蔡超群;周毅;周正艳;刘金贵 刊期: 2013年第14期

  • 利拉鲁肽对非酒精性脂肪肝大鼠模型生化及炎症指标的影响

    目的:观察利拉鲁肽对非酒精性脂肪肝大鼠模型生化及炎症指标的影响.方法:清洁级雄性SD大鼠28只,分为正常饲养组、非酒精性脂肪肝模型组和GLP-1(利拉鲁肽)组,检测各组体重、肝指数、血糖、转氨酶(ALT、AST),肝组织TC、TG及SOD和MDA、TNF-α含量.结果:与模型组相比,GLP-1组治疗4周后,体重、肝指数、血ALT、肝组织TC、TG、MDA均显著下降(P<0.05),肝组织SOD显著升高(P<0.05),但TNF-α无明显差异.结论:利拉鲁肽能明显降低高脂饮食诱发的非酒精性脂肪肝大鼠的体重,改善胰岛素抵抗、脂质代谢异常、氧应激及脂质过氧化,对应NAFLD治疗靶点,对非酒精性脂肪肝有治疗作用,有可能成为非酒精性脂肪肝新的治疗药物.

    作者:关丽嫦;徐丽姝;高慧亭;邓卫平 刊期: 2013年第14期

  • 急性胰腺炎138例B超漏诊原因分析

    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AP)是临床常见的急腹症之一,具有起病急,症状重,重症患者并发症多且预后不良等特点.B超作为AP常用的辅助诊断方法,尚存在较高的漏诊率[1-2].本文回顾分析了近十年来我院收治的138例B超漏诊的AP患者的临床资料,旨在探讨B超漏诊原因及防范对策.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院2002年1月至2012年5月间的住院病例,经临床确诊为AP而首次B超检查诊断胰腺正常或胰腺显示不清晰者,共138例,男58例,女80例,年龄23~88岁,平均(51± 11)岁.主要症状为中上腹疼痛,部分病例伴恶心、呕吐、发热及黄疸.

    作者:曹刚 刊期: 2013年第14期

  • 结核杆菌抗原特异性γ干扰素释放试验在脊柱结核辅助诊断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探讨结核杆菌抗原特异性γ干扰素释放试验(T-SPOT.TB)在脊柱结核辅助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本研究应用T-SPOT.TB试剂盒检测脊柱结核感染组34例患者和非脊柱结核疾病组31例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观察斑点形成细胞的数量.所有患者同时接受PPD皮肤试验、血清抗结核抗体检测,以临床明确诊断为标准,比较分析评价不同检测方法的灵敏度、特异度.结果:脊柱结核组中,T-SPOT.TB试验的阳性率85.3%,PPD试验的阳性率61.8%,血清抗结核抗体的阳性率58.8%;非脊柱结核疾病组中,T-SPOT.TB试验的阳性率22.6%,PPD试验的阳性率41.9%,血清抗结核抗体的阳性率29.0%.脊柱结核组中SFC的数目显著高于非脊柱结核疾病组.结论:T-SPOT.TB试验在脊柱结核的诊断中有着较高的灵敏度,可能成为脊柱结核感染早期诊断的一项重要的筛查工具,并辅助脊柱结核病的诊断.

    作者:袁凯;吴雪琼;张强;郑玉荣;陈建庭 刊期: 2013年第14期

  • 电子支气管镜检查对呼吸衰竭患儿撤除有创呼吸机的影响

    目的:探讨电子支气管镜检查(肺泡灌洗术)对呼吸衰竭患儿在撤除有创呼吸机过程中的影响.方法:收集本院2009年6月至2012年6月期间因呼吸衰竭行有创机械通气患儿病例共116例,其中行支气管镜肺泡灌洗术76例(干预组),无行支气管镜肺泡灌洗术共40例(对照组),对比有创机械通气时间,对比吸入氧浓度(FiO2)、呼吸频率(RR)、吸气峰压(PIP)、呼气末正压(PEEP)等呼吸机参数下调的时间,同时对比两组患儿血气分析及胸片改善情况.结果:干预组患儿有创机械通气时间、下调FiO2时间、下调PIP时间均较对照组患儿明显缩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下调RR时间与下调PEEP时间较对照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干预组患儿血气及胸片改善情况明显快于对照组患儿,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子支气管镜肺泡灌洗术可明显加快降低呼吸衰竭患儿有创呼吸机参数时间,改善患儿血气及胸片情况,缩短有创呼吸机使用时间.

    作者:唐远平;谭艳芳;黄冬平;王柱;沈海广 刊期: 2013年第14期

  • 腹腔清理引流加空肠造口肠内营养支持治疗术后上消化道瘘

    术后消化道瘘是腹腔手术的严重并发症,住院时间长,病情复杂,治疗不当常导致死亡.本院采用再次开腹清理引流加空肠造口肠内营养支持治疗11例术后上消化道瘘伴弥漫性腹膜炎的患者,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我科2006年3月至2012年10月共有11例术后上消化道瘘伴弥漫性腹膜炎、腹腔有大量积液的患者,再次开腹清理引流加空肠造口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其中,男7例,女4例,年龄18~ 77 (57.6±17.3)岁.

    作者:王芝钧;陈锐锋;钟隆柱;汤骐骜;简永平 刊期: 2013年第14期

  • 呼吸机相关胰腺炎院内死亡危险因素分析

    通过呼吸机进行机械通气是危重症患者治疗的一项重要措施,在临床上有着广泛的应用,尤其是在各类重症监护室.呼吸机在给患者带来治疗作用的同时也可能通过影响各器官功能从而影响危重症患者的预后[1].目前,呼吸机相关肺炎在临床上较为常见,是讨论较多的话题,相关报道及临床研究较多,而呼吸机相关胰腺炎(ventilator-related pancreatitis,VRP)的研究相对较少.有研究表明,呼吸机的使用可以通过多个途径造成VRP的发生,其主要机制包括损伤性的通气策略、高压低容量状态以及交感激活[2-4].

    作者:陈都 刊期: 2013年第14期

  • 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股骨头坏死326髋疗效分析

    目的:回顾性分析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THA)治疗股骨头坏死(osteonecrosis of the femoral head,ONFH)的疗效.方法:2001年3月至2011年3月对274例326髋股骨头无菌性坏死患者进行了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均采用小切口显露并保留臀中肌和梨状肌的完整性.参照术前X线片依据ARCO分型.对患者手术前后髋关节功能进行Harris评分.结果:全部患者随访3~36个月,平均18个月.术后3~6个月Harris评分69~96分,平均92.5分.术中发生大粗隆撕脱骨折3例、粗隆间后侧骨皮质线性骨折2例,分别给予钢丝或记忆合金骑缝钉固定,并适当延迟负重.术后发生脱位2例,其中1例为搬动不当所致,经手法复位在随访期内再未发生脱位,另1例为髋臼角过大导致脱位,术后11d再次手术纠正.因假体松动、髋臼内陷原因行翻修手术5例.发生股骨假体周围骨折2例,均行内固定手术治疗.结论:对于股骨头坏死患者,全髋关节置换术前注重全身状况、关节病损程度及周围软组织情况评估,术中正确判断和处理病损髋臼和选择合适假体是取得良好疗效的关键.

    作者:王仁;禹晓东;许向东;孟新文;王二丰;张卫涛;李先志;徐军鹏 刊期: 2013年第14期

  • FMR1基因敲除雄鼠生殖功能下降的机制探讨

    目的:利用FMR1基因敲除鼠(KO)和野生型FVB鼠(WT),研究FMR1基因敲除引起雄鼠生殖功能下降的可能机制.方法:随机取10周的KO及WT雄鼠,HE染色观察睾丸形态;免疫组化及Image ProPlus 6.0测定分析下丘脑神经肽Y(NPY)及γ-氨基丁酸(GABA)表达的平均光密度值;ELISA测定血清NPY水平.结果:KO、WT小鼠睾丸形态未见明显不同;KO雄鼠下丘脑NPY的表达弱于WT雄鼠(0.27±0.031,0.31±0.031,P<0.05);KO雄鼠血清NPY的表达弱于WT雄鼠(179.21±50.773,225.24±52.293,P< 0.05);两种基因型小鼠下丘脑GABA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29±0.017,0.28±0.009,P> 0.05).结论:FMR1基因可能是通过下调NPY的表达来降低雄鼠生殖功能的.

    作者:叶球仙;杨洁;罗虹;陈盛强;黄晓虹;甘婷;陈燕;肖国宏 刊期: 2013年第14期

  • 超声、CT和X线诊断肠梗阻的临床价值比较

    目的:探讨超声、螺旋CT、腹部X线诊断肠梗阻的临床价值.方法:分析269例经手术证实且术前均行腹部X线(简称KUB)、超声、螺旋CT(简称CT)检查的肠梗阻患者临床资料,比较3种检查的诊断符合率(以手术探查结果为标准).结果:KUB、超声、CT相关诊断符合率分别:肠梗阻70.26%、93.31%、96.65%,梗阻部位54.64%、73.61%、80.30%,梗阻病因36.06%、66.54%、81.78%,肠绞窄诊断32.08%、69.81%、80.19%,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分别96.60、44.94、123.12、59.97,P=0.00).超声、CT诊断肠梗阻、梗阻部位、肠绞窄符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3.16、3.396、3.04,P> 0.05),诊断梗阻病因符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6.31,P=0.00),CT优于超声.诊断肠梗阻、梗阻部位、病因、肠绞窄符合率方面,超声组与KU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7.96、21.016、50.03、30.20,P=0.00),超声组较优.结论:超声是诊断肠梗阻的有效手段,是实时监测肠梗阻程度的佳方法,对指导外科医师确定治疗方案有较大的临床价值.

    作者:苏芬莲;陈小勋;莫旭林;蒋卓晋;陶宗欣;许杨;杨稀月 刊期: 2013年第14期

  • 多支血管病变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罪犯血管的判断

    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s,ACS)是冠心病的严重类型,尽管当今诊疗技术的进展,由于ACS引发的死亡、心肌梗死、再入院率依然很高.目前的指南普遍[1-3]认为,对于多支血管病变的ACS患者,应该首先处理罪犯血管,然后分期完成完全血运重建,因此对于罪犯血管的判断尤为重要.ACS根据心电图ST段是否抬高分为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及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non-ST-elevation acute coronary syndromes,NSTE-ACS).本文对这两大类型的ACS罪犯血管的判断研究进展分别进行总结.

    作者:马国添;阮翔;曾志羽 刊期: 2013年第14期

实用医学杂志

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卫生厅

主办: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