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超声、CT和X线诊断肠梗阻的临床价值比较

苏芬莲;陈小勋;莫旭林;蒋卓晋;陶宗欣;许杨;杨稀月

关键词:肠梗阻, 诊断, 超声, X线, CT
摘要:目的:探讨超声、螺旋CT、腹部X线诊断肠梗阻的临床价值.方法:分析269例经手术证实且术前均行腹部X线(简称KUB)、超声、螺旋CT(简称CT)检查的肠梗阻患者临床资料,比较3种检查的诊断符合率(以手术探查结果为标准).结果:KUB、超声、CT相关诊断符合率分别:肠梗阻70.26%、93.31%、96.65%,梗阻部位54.64%、73.61%、80.30%,梗阻病因36.06%、66.54%、81.78%,肠绞窄诊断32.08%、69.81%、80.19%,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分别96.60、44.94、123.12、59.97,P=0.00).超声、CT诊断肠梗阻、梗阻部位、肠绞窄符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3.16、3.396、3.04,P> 0.05),诊断梗阻病因符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6.31,P=0.00),CT优于超声.诊断肠梗阻、梗阻部位、病因、肠绞窄符合率方面,超声组与KU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7.96、21.016、50.03、30.20,P=0.00),超声组较优.结论:超声是诊断肠梗阻的有效手段,是实时监测肠梗阻程度的佳方法,对指导外科医师确定治疗方案有较大的临床价值.
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经皮肝穿胆道引流术治疗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46例

    目的:探讨经皮肝穿胆道引流术(PTCD)治疗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AOSC)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PTCD治疗AOSC患者46例,通过对比术前、术后血常规、肝功、胆红素及临床症状改善情况评价疗效.结果:46例患者均成功置入胆道引流管,大部分患者术后24h内临床症状不同程度改善,1例患者出现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32例患者术后1周行外科手术治疗后拔管,1例拔出胆道外引流管后出现消化道出血,行介入治疗后病情好转.7例患者1周后胆道造影示胆管结石消失,带管1个月后拔出胆道外引流管.6例患者诊断胆管癌,行胆道支架置入术.结论:PTCD引流术创伤小、安全、并发症少,有效引流胆汁,降低胆道内压力,可作为抢救AOSC的重要措施,为择期手术创造条件.

    作者:赵开飞;李昌燕;利峰;蒋国军;石荣书 刊期: 2013年第14期

  • 乌司他丁在肝切除术围手术期的应用

    目的:研究肝切除术围手术期乌司他丁对肝功能及机体的保护作用.方法:将158例拟行肝切除术的患者随机分为乌司他丁组和对照组,分别于手术当日和术后第1、3、5、7天抽取全组患者外周静脉血,测定ALT、AST、TBIL、TNF-α及IL-6.结果:术后上述观测指标较术前均有不同程度升高,乌司他丁组上升幅度均较对照组低(P<0.05),且乌司他丁组的部分指标恢复至术前水平的时间较对照组短(P<0.05).结论:对肝切除术患者,乌司他丁具有一定保护肝功能及减轻炎症反应、保护机体等作用.

    作者:毕建钢;余小舫;鲍世韵;刘嘉林;郑锦锋;马扬 刊期: 2013年第14期

  • 对HNPCC家系中MMR基因突变携带者结肠镜随访监测的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对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直肠癌(HNPCC)家系中错配修复(MMR)基因突变携带者进行结肠镜随访监测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至2008年10月对43个HNPCC家系中的97例突变携带者进行结肠镜的随访监测的结果,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和总结.结果:(1)随访组中健康携带者的结直肠癌的发生率为0%(0/28),明显低于未随访组的35.5%(11/31).(2)随访组中已患癌成员的结直肠癌再发生率为14.5%(10/69),明显低于未随访组的43.8%(7/16).(3)随访组的五年生存率(96.9%)明显高于未随访组(61.7%).结论:进行规律的结肠镜随访监测,对降低HNPCC家系中健康突变携带者结直肠癌的发生率及已患癌携带者再发癌的发生,降低患者的死亡率,提高5年生存率等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李晓鸥;李成林;张宏文;刘景欣;崔彦 刊期: 2013年第14期

  • 尿毒症患者颈总动脉弹性与左心室舒张功能关系的超声研究

    目的:应用组织多普勒技术(tissue Doppler imaging,TDI)及超声回声跟踪技术(echo-tracking,ET),探讨尿毒症患者颈总动脉弹性与左心室舒张功能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48例尿毒症患者作为病例组,年龄、性别匹配的体检者50例为对照组,采用ET技术检测颈总动脉弹性功能参数应用TDI技术,测量左心室舒张功能参数并对参数进行相关分析.结果:尿毒症组的β、Ep、PWVβ、E/Em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AC低于对照组;尿毒症B组较A组的β、Ep、PWVβ、E/Em值均显著增高,AC值降低;尿毒症组的E/Em与β、Ep、PWVβ分别呈显著正相关(r=0.752、0.675、0.74,均P<0.01),与AC呈负相关(r=-0.52,P<0.01),E/A与各弹性参数比较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尿毒症组患者颈动脉弹性与左心室舒张功能具有明显正相关性.

    作者:梁虹;唐姜人的;车国英;苏雁欣 刊期: 2013年第14期

  • 早产与孕妇TORCH感染的相关性研究

    TORCH是一组病原微生物的英文名称缩写,其中T代表弓形虫(TOX),O代表其他病原体,包括梅毒螺旋体等,R代表风疹病毒(RUV),C代表巨细胞病毒(CMV),H代表单纯疱疹病毒(HSV);孕妇感染其中一种或多种病原体后,自身多无明显症状或症状轻微,但病原体可通过胎盘传染给胎儿,导致死胎、流产或胎儿先天缺陷等,病原体亦可通过产道或母乳导致新生儿感染[1].本研究旨在对早产孕妇进行TORCH系列抗体检测,从而探讨早产与TORCH系列病原体感染间的关系.

    作者:王容;凡伟;刘振寰 刊期: 2013年第14期

  • 曲安奈德对鼻咽癌及放疗相关分泌性中耳炎的疗效

    目的:探讨鼓室注射曲安奈德治疗与鼻咽癌及放疗有关的分泌性中耳炎的时机与疗效.方法:将38例放疗前患分泌性中耳炎(SOM)的鼻咽癌患者分为3组,治疗一组12例18耳,鼻咽癌放疗开始前至第7周每周鼓室注射曲安奈德注射液1次;治疗二组12例20耳,鼻咽癌放疗开始前至第12周每周鼓室注射曲安奈德注射液1次;对照组14例23耳,不采取任何措施.放疗结束后3个月观察三组患者咽鼓管功能及听力的改变情况.结果:治疗一组治愈3耳,占16.67%(3/18),好转8耳,占44.44%(8/18),总有效率61.11%;治疗二组治愈5耳,占25%(5/20),好转11耳,占55%(11/20),总有效率80%,对照组治愈0耳,好转2耳,占8.70%(2/23),总有效率8.70%.放疗后3个月三组患者咽鼓管功能及听力均有改善和提高,治疗二组疗效显著(P<0.01),治疗一组疗效较显著(P<0.05),对照组疗效不明显(P>0.05).结论:鼻咽癌患者放疗前开始行鼓室注射曲安奈德能改善放疗后3个月患耳的听力及咽鼓管功能,且治疗周期越长疗效越显著.

    作者:谢华;孙文忠;郑青平;戴善军;钟忠;韦玉梅;肖毅;陈美球 刊期: 2013年第14期

  • 双相障碍住院患者的社会支持状况及应对方式调查

    目的:探讨双相障碍住院患者的社会支持状况及应对方式,为制定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简易应对方式问卷对在精神专科医院住院的双相障碍患者随机选取47例进行现况调查,同时随机抽取47名身体健康的医护人员作为正常对照组,采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并分析双相障碍患者的社会支持状况及应对方式与住院次数的相关性.结果:双相研究组40例患者及正常对照组42名医护人员完成有效问卷调查,双相研究组的社会支持总分、客观支持分、主观支持分及对支持的利用度得分均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双相研究组的积极及消极应对维度平均分分别为1.40±0.56,1.13±0.57,得分均低于样本的参考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29,-5.04,P<0.05).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双相研究组社会支持总分及3个维度分、应对方式积极及消极2个维度平均分均与住院次数无直线相关关系.结论:临床医护人员应重视双相障碍患者的社会支持及应对方式状况,采取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

    作者:陈红红;李春阳;陈超;刘俊贤;曹淑华;刘青梅;杨光;韦源清;唐立岩 刊期: 2013年第14期

  • 屈螺酮炔雌醇片对青春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疗效

    目的:探讨屈螺酮炔雌醇片治疗青春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青春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患者共58例随机分两组治疗,分别使用屈螺酮炔雌醇片、炔雌醇环丙孕酮片治疗后评估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两种药物治疗前后血清黄体生成素、总睾酮差值显著降低,痤疮症状明显改善,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两组均未发现严重不良反应,屈螺酮炔雌醇片所致体重增加较小,两者之间差异无显著性.结论:屈螺酮炔雌醇片治疗青春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疗效确定,副作用少.

    作者:彭刚;丁明;杨方华 刊期: 2013年第14期

  • Solitaire AB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颅内宽颈动脉瘤20例

    目的:研究Solitaire AB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的疗效.方法:分析应用Solitaire AB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20例颅内宽颈动脉瘤患者的临床及随访资料.结果:15例完全致密填塞,4例填塞90%以上,1例大部分填塞(85%~90%).19例宽颈动脉瘤患者支架辅助栓塞手术取得满意效果,3例栓塞术中动脉瘤破裂,其中死亡1例.本组19例均进行脑血管造影随访,无动脉瘤复发.结论:Solitaire AB支架辅助栓塞颅内宽颈动脉瘤是一种安全可行和有效的治疗手段.

    作者:韦名然;樊晓军;涂锦泉;付勇强;周利;蓝天才 刊期: 2013年第14期

  • 宫腔镜下电切术与宫腔镜下刮宫术治疗异常子宫出血的疗效比较

    目的:比较宫腔镜下电切术与宫腔镜下刮宫术诊治异常子宫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100例异常子宫出血的患者根据入院顺序单双号被随机均分为两组,分别采用宫腔镜下电切术与宫腔镜下刮宫术两种方法进行诊治.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情况、病因检出率及术后3个月的疗效满意率.结果:电切组患者手术时间比刮宫组患者稍长,两组患者间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电切组(26.7±8.0)min vs刮宫组(21.1±7.9)min,P< 0.05],两组患者间住院时间[电切组(3.2±1.3)d vs刮宫组(3.0±1.2)d]和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两组患者均为4.0%)的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患者异常子宫出血的主要原因为子宫内膜单纯型增生、子宫内膜复杂型增生、子宫内膜息肉,也有因不典型增生及癌变引起,两组患者病因及检出率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电切组90.0%vs刮宫组84.0%,P>0.05).电切组的疗效满意率明显高于刮宫组,两组患者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电切组85.4%vs刮宫组66.0%,P<0.05).结论:采用宫腔镜下电切术的方法诊治异常子宫出血,病因检出率与采用宫腔镜下刮宫术的方法相似,但临床治疗效果更为理想.

    作者:王娟 刊期: 2013年第14期

  • 甲氨蝶呤联合免疫吸附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甲氨蝶呤联(MTx)联合免疫吸附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A)的临床效果.方法:将确诊的60例RA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0例,对照组单纯使用MTX治疗,而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HA280免疫吸附柱,比较12周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结果:治疗组的晨僵时间、压痛关节数、肿胀关节数、ESR、CRP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3.3%(P<0.05);治疗组的不良反应率为26.6%,与对照组的36.6%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MTX联合免疫吸附治疗RA可以提高RA的治疗疗效,同时又未明显增加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杨奕;刘重阳;刁建萍;何光桥 刊期: 2013年第14期

  • 利拉鲁肽对非酒精性脂肪肝大鼠模型生化及炎症指标的影响

    目的:观察利拉鲁肽对非酒精性脂肪肝大鼠模型生化及炎症指标的影响.方法:清洁级雄性SD大鼠28只,分为正常饲养组、非酒精性脂肪肝模型组和GLP-1(利拉鲁肽)组,检测各组体重、肝指数、血糖、转氨酶(ALT、AST),肝组织TC、TG及SOD和MDA、TNF-α含量.结果:与模型组相比,GLP-1组治疗4周后,体重、肝指数、血ALT、肝组织TC、TG、MDA均显著下降(P<0.05),肝组织SOD显著升高(P<0.05),但TNF-α无明显差异.结论:利拉鲁肽能明显降低高脂饮食诱发的非酒精性脂肪肝大鼠的体重,改善胰岛素抵抗、脂质代谢异常、氧应激及脂质过氧化,对应NAFLD治疗靶点,对非酒精性脂肪肝有治疗作用,有可能成为非酒精性脂肪肝新的治疗药物.

    作者:关丽嫦;徐丽姝;高慧亭;邓卫平 刊期: 2013年第14期

  • 血清Cyfra21-1在卵巢癌患者中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探讨血清细胞角蛋白片段抗原21-1 (Cyfra21-1)在卵巢癌患者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44例卵巢癌(A组)及54例卵巢良性病变患者(B组)术前血清Cyfra21-1及糖类抗原125(CA125)水平,并与术后病理结果等临床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A组患者术前血清Cyfra21-1水平显著高于B组;Cyfra21-1诊断卵巢癌的敏感度为52.27%,特异度为94.44%,其特异性显著高于CA125(P< 0.05).卵巢癌患者分期越晚、组织分化愈差,其血清C yfra21-1检测水平越高;早期卵巢癌患者血清Cyfra21-1的表达阳性率显著低于CA125 (P< 0.05).结论:术前检测血清Cyfra21-1有助于卵巢癌的筛查而协助诊断,术前Cyfra21-1的阳性结果比CA125更能预示卵巢癌预后不良.

    作者:聂妙玲;康佳丽;邓玲红;夏薇;王小霞;苏圣梅;蒋文燕 刊期: 2013年第14期

  • 两种锥度牙胶尖充填上颌第二磨牙临床效果分析

    冷牙胶侧压法根管充填,在临床上应用仍比较广泛.但对治疗难度大的牙位,如:第二、三磨牙,或者患者张口度较小,磨牙根管充填难以取得满意效果;镍钛器械的运用,大大提高了磨牙预备的效果,尤其是Protaper、TF锉等大锥度器械的出现,使根管预备效率提高,并发症减少.但由于预备锥度大,使用标准锥度冷牙胶充填费时.如何提高冷牙胶尖充填效果,我们对此做了研究,采用大锥度牙胶尖作为主牙胶尖进行根管充填,尤其对难以操作的磨牙,可取得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为临床医师提供参考.

    作者:黄建;顾远平 刊期: 2013年第14期

  • 颈动脉体瘤的诊断和治疗12例

    目的:总结颈动脉体瘤(CBT)诊断和治疗方面的初步经验.方法:回顾性研究我院从2006-2012年收治的共12例CBT患者,单侧肿瘤有10例,双侧肿瘤为2例.共14例CBT通过手术切除并病理确诊.其中于动脉外膜平面上单纯切除肿瘤的有7例,切除颈外动脉和肿瘤的有4例,切除部分颈内动脉,并进行动脉重建的有3例.结果:14例手术均完整切除肿瘤,未出现手术相关的重大并发症和死亡,随访10个月至6年不等,未发现肿瘤复发和转移.结论:CBT术前CT或MRI的特殊征象诊断率高,术前栓塞并非必须的术前准备.对于ShamblinⅢ型的患者,颈动脉重建技术的应用,可以达到良好的手术效果.

    作者:罗小宁;张思毅;宋新汉;陈良嗣;卢仲明;詹建东 刊期: 2013年第14期

  • Narcotrend监测下右美托咪啶与丙泊酚在腹腔镜卵巢囊肿手术应用的比较

    目的:观察narcotrend监测下右美托咪啶与丙泊酚在腹腔镜卵巢囊肿手术中应用的比较.方法:择期腹腔镜卵巢囊肿手术患者90例,随机分3组(n=30):Ⅰ组丙泊酚维持至手术结束;Ⅱ组、Ⅲ组丙泊酚加右美托咪啶维持,Ⅱ组丙泊酚手术结束前15 min停药,右美托咪啶维持至手术结束,Ⅲ组则反之.记录手术结束前15 min每5分钟(T1、T2、T3)narcotrend评分、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记录睁眼时间(T4)、拔管时间(T5)及拔管后5 min(T6)、10 min (T7)、30 min(T8)患者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及narcotrend评分.结果:Ⅱ、Ⅲ组T1、T2及T3时点HR明显低于Ⅰ组,(P<0.05);Ⅲ组睁眼时间明显大于Ⅰ组和Ⅱ组,(P<0.05);Ⅱ、Ⅲ组T6、T7时点HR及narcotrend评分明显低于Ⅰ组,(P<0.05);Ⅰ组9例患者出现术后躁动,Ⅱ组及Ⅲ组则无.结论:右美托咪啶联合丙泊酚用于短小全麻手术,术毕前15 min单独应用右美托咪啶维持麻醉是可行的,患者苏醒时间不延长,且术后躁动明显减少.

    作者:谭志敏;彭爱霞;刘兴凤;黄仲坚;巫广文;段鲁 刊期: 2013年第14期

  • 门冬胰岛素30和格列吡嗪控释片在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治疗中的作用比较

    目的:观察门冬胰岛素30和格列吡嗪控释片对不同糖化血红蛋白(HbA1c)组别的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将96例初诊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均为48例,每组再按照HbA1c浓度分为7%~9%及9% ~ 11%两个亚组,每组分别接受门冬胰岛素30和格列吡嗪控释片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糖、HbA1c、空腹胰岛素(Fins)、餐后胰岛素(2 h Ins)、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及胰岛素分泌指数(HOMA-β)的变化和低血糖发生的情况.结果:两种治疗方案均能显著降低血糖及HbA1c(P< 0.01),Fins升高(P<0.05),HOMA-B升高(P<0.05);在HbA1c 9%~11%两个亚组中门冬胰岛素30降低血糖的效果优于格列吡嗪控释片(P<0.05);两组低血糖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对于初诊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在HbA1c为7%~9%时,格列吡嗪控释片可作为初诊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一线用药;在HbA1c为9%~11%时,则门冬胰岛素30对患者降糖效果更加显著.

    作者:陈晓铭;武革;甄卓丽;吴美芬;陈文璞 刊期: 2013年第14期

  • 献血人群HCV感染现状和流行趋势分析

    目的:了解丙肝病毒抗体(抗-HCV)在无偿献血人群中的分布及流行趋势,为血源招募和降低输血风险提供参考依据.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对2009-2012年石家庄地区无偿献血者进行双试剂平行检测,任一试剂检测结果为阳性的,即判该份标本为抗-HCV阳性.结果:2009-2012年石家庄地区无偿献血者抗-HCV总阳性率为0.38%,呈逐年上升趋势(x2=36.10,P< 0.05).39 ~ 55年龄段献血人群和初次献血者感染率分别高于18~29年龄段献血人群和重复献血者(P<0.05).结论:石家庄地区无偿献血者HCV感染率较低,有随年龄增长感染率增加的趋势,并与献血次数呈副相关.

    作者:宋适恒;刘丽娟;李保欣;宋任浩 刊期: 2013年第14期

  • 完全性大动脉转位“产前诊断-产后治疗”二、三级管理模式的探讨

    目的:探讨完全性大动脉转位(TGA)“产前诊断-产后治疗”二、三级管理模式的成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及生后随访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在广东省人民医院产前或产后诊断为TGA患儿的结局.结果:产前或产后诊断为TGA、出生后行治疗的病例167例,其中在我院产检及分娩的11例,4例经胎儿心脏B超诊断后行引产,6例生后行心脏B超及螺旋CT确诊后行大动脉调转术(ASO),1例产妇未规则产检,临产后来我院分娩,生后经心脏B超确诊后放弃治疗;外院分娩后转诊至我院的156例,均行心脏B超,93例行心脏螺旋CT确诊,101例行ASO术,11例行其他手术,44例放弃治疗.手术病例中男133例,女30例,男女比为4.43∶1.对118例行手术治疗的新生儿随访心脏情况及生长发育情况,期限为1~3年,15例死亡,102例患儿目前生长发育均正常,1例合并脑瘫后遗症.结论:“产前诊断-产后治疗”二、三级管理模式可降低TGA的死亡率.

    作者:梁穗英;韩凤珍;李萍;黄曙方 刊期: 2013年第14期

  • 耐受性小鼠骨髓源性树突状细胞的培养及生物学功能

    目的:建立简便的耐受性小鼠骨髓源性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s)的诱导培养,并探讨耐受性DCs的生物学功能.方法:直接冲出小鼠骨髓源细胞,用IL-4和GM-CSF诱导分化,对终细胞进行形态的观察、表型的鉴定、和功能检测.结果:诱导培养7d的DCs低表达表面共刺激分子为非成熟状态,非成熟DCs也可刺激淋巴细胞增殖并且分泌的IL-10显著升高.结论:这种获得耐受性小鼠骨髓源性DCs的方法相对简便,耐受性DCs可刺激淋巴细胞增殖且高分泌IL-10.

    作者:马院院;王春锋;杨木清;丁晶;李济宇 刊期: 2013年第14期

实用医学杂志

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卫生厅

主办: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