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甲氨蝶呤联合免疫吸附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疗效分析

杨奕;刘重阳;刁建萍;何光桥

关键词:类风湿关节炎, 甲氨蝶呤, 免疫吸附, 疗效
摘要:目的:探讨甲氨蝶呤联(MTx)联合免疫吸附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A)的临床效果.方法:将确诊的60例RA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0例,对照组单纯使用MTX治疗,而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HA280免疫吸附柱,比较12周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结果:治疗组的晨僵时间、压痛关节数、肿胀关节数、ESR、CRP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3.3%(P<0.05);治疗组的不良反应率为26.6%,与对照组的36.6%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MTX联合免疫吸附治疗RA可以提高RA的治疗疗效,同时又未明显增加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微创经皮肾取石术治疗鹿角形肾结石对肾内血流动力学影响

    目的:观察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鹿角形肾结石对肾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观察分析45例鹿角形肾结石患者行单通道Mini-PCNL术前及术后1d、1周、1个月肾主动脉、段间动脉、叶间动脉、弓形动脉的收缩期间峰值流速(V max)、收缩期峰值(S)与舒张期末流速(D)的比值(S/D)、阻力指数(RI)及肾皮质部位的血流灌注状况.结果:术后1d各级动脉的Vmax、S/D、RI值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各级动脉的Vmax、S/D、RI值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各级动脉的RI值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Mini-PCNL治疗鹿角形肾结石对肾脏血流灌注有短暂的影响,在术后1周左右可恢复,术后1个月左右肾血流灌注有所改善,其临床应用安全、可行,值得推广.

    作者:高伟;刘建平;王永忠;王俊;梁胜军;殷振超;蔡泳仪;周红艳 刊期: 2013年第14期

  • 慢性心衰中西医结合护理门诊管理模式效果的研究

    目的:开设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中西医结合护理门诊,探讨心衰患者中西医结合护理门诊管理模式在提高心衰患者生活质量的作用.方法:将95例心衰患者采用简单随机临床试验,设立中西医结合护理试验组与对照组,试验组采用常规出院健康宣教联合专科护士进行门诊咨询服务及健康宣教,对照组只行常规出院健康宣教,疗程为6个月,以明尼苏达心力衰竭生活质量表与中医证候表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试验组经过中西医结合护理门诊干预后,在明尼苏达心力衰竭生活质量表四个维度体力、情绪、症状、社会得分及中医证候表总积分比较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护理门诊管理模式可提高慢性心衰患者的依从性并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邱定荣;陈笑银;陈娟;廖晓瑜;盛小刚 刊期: 2013年第14期

  • 水中分娩324例优势探讨

    目的:回顾性研究水中分娩的初产妇,探讨水中分娩的优势.方法:选择2008-2012年单胎、足月、头位,无产科高危因素,自愿行水中分娩的初产妇324例作为水中分娩组,将同期、低危、正常阴道分娩的初产妇324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产程、会阴裂伤、水中镇痛的情况.结果:水中分娩组第一及第二产程时间较对照组缩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水中分娩组均未行会阴切开,对照组会阴切开率93.3%,两组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 0.01),水中分娩组下水后疼痛明显缓解率80%,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水中分娩的优势体现在减轻分娩疼痛,降低会阴侧切率.

    作者:彭军;缪士霞;李志彬 刊期: 2013年第14期

  • 宫腔镜下电切术与宫腔镜下刮宫术治疗异常子宫出血的疗效比较

    目的:比较宫腔镜下电切术与宫腔镜下刮宫术诊治异常子宫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100例异常子宫出血的患者根据入院顺序单双号被随机均分为两组,分别采用宫腔镜下电切术与宫腔镜下刮宫术两种方法进行诊治.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情况、病因检出率及术后3个月的疗效满意率.结果:电切组患者手术时间比刮宫组患者稍长,两组患者间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电切组(26.7±8.0)min vs刮宫组(21.1±7.9)min,P< 0.05],两组患者间住院时间[电切组(3.2±1.3)d vs刮宫组(3.0±1.2)d]和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两组患者均为4.0%)的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患者异常子宫出血的主要原因为子宫内膜单纯型增生、子宫内膜复杂型增生、子宫内膜息肉,也有因不典型增生及癌变引起,两组患者病因及检出率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电切组90.0%vs刮宫组84.0%,P>0.05).电切组的疗效满意率明显高于刮宫组,两组患者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电切组85.4%vs刮宫组66.0%,P<0.05).结论:采用宫腔镜下电切术的方法诊治异常子宫出血,病因检出率与采用宫腔镜下刮宫术的方法相似,但临床治疗效果更为理想.

    作者:王娟 刊期: 2013年第14期

  • 三种剂量氯胺酮诱导复合丙泊酚静脉全麻用于小儿手术的临床效果

    氯胺酮复合丙泊酚广泛应用于小儿手术麻醉,是全凭静脉麻醉中较理想的组合但大剂量可引起呼吸抑制、术后苏醒延迟、躁动等不良反应,影响麻醉效果.本研究通过三种剂量氯胺酮诱导,以寻求佳剂量复合丙泊酚用于小儿手术麻醉.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90例住院患儿,包括疝囊高位结扎术、骨折切开复位术等,男75例,女15例,年龄2~7岁,体重11.5~ 22.5 kg,分为A、B、C三组.三组年龄、体重及手术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作者:韦明福 刊期: 2013年第14期

  • 超声、CT和X线诊断肠梗阻的临床价值比较

    目的:探讨超声、螺旋CT、腹部X线诊断肠梗阻的临床价值.方法:分析269例经手术证实且术前均行腹部X线(简称KUB)、超声、螺旋CT(简称CT)检查的肠梗阻患者临床资料,比较3种检查的诊断符合率(以手术探查结果为标准).结果:KUB、超声、CT相关诊断符合率分别:肠梗阻70.26%、93.31%、96.65%,梗阻部位54.64%、73.61%、80.30%,梗阻病因36.06%、66.54%、81.78%,肠绞窄诊断32.08%、69.81%、80.19%,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分别96.60、44.94、123.12、59.97,P=0.00).超声、CT诊断肠梗阻、梗阻部位、肠绞窄符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3.16、3.396、3.04,P> 0.05),诊断梗阻病因符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6.31,P=0.00),CT优于超声.诊断肠梗阻、梗阻部位、病因、肠绞窄符合率方面,超声组与KU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7.96、21.016、50.03、30.20,P=0.00),超声组较优.结论:超声是诊断肠梗阻的有效手段,是实时监测肠梗阻程度的佳方法,对指导外科医师确定治疗方案有较大的临床价值.

    作者:苏芬莲;陈小勋;莫旭林;蒋卓晋;陶宗欣;许杨;杨稀月 刊期: 2013年第14期

  • 屈螺酮炔雌醇片对青春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疗效

    目的:探讨屈螺酮炔雌醇片治疗青春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青春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患者共58例随机分两组治疗,分别使用屈螺酮炔雌醇片、炔雌醇环丙孕酮片治疗后评估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两种药物治疗前后血清黄体生成素、总睾酮差值显著降低,痤疮症状明显改善,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两组均未发现严重不良反应,屈螺酮炔雌醇片所致体重增加较小,两者之间差异无显著性.结论:屈螺酮炔雌醇片治疗青春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疗效确定,副作用少.

    作者:彭刚;丁明;杨方华 刊期: 2013年第14期

  • 甲氨蝶呤联合免疫吸附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甲氨蝶呤联(MTx)联合免疫吸附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A)的临床效果.方法:将确诊的60例RA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0例,对照组单纯使用MTX治疗,而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HA280免疫吸附柱,比较12周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结果:治疗组的晨僵时间、压痛关节数、肿胀关节数、ESR、CRP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3.3%(P<0.05);治疗组的不良反应率为26.6%,与对照组的36.6%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MTX联合免疫吸附治疗RA可以提高RA的治疗疗效,同时又未明显增加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杨奕;刘重阳;刁建萍;何光桥 刊期: 2013年第14期

  • 医院等级评审中病历质控重点与持续改进

    医院等级评审是对各级医院功能任务、医疗质量、运营效率、服务能力和管理水平的综合评价,是衡量医院综合实力与整体水平的有效手段.通过等级评审,可极大地促进医院的规范化建设和内涵建设,全面提升诊疗、服务和管理水平,保障医院可持续发展[1].病历文书是医疗工作的集中体现,总结等级评审中病历管理,可以深入认识医疗工作质控重点,促进医院建设全面发展[2].

    作者:文其武;罗爱武 刊期: 2013年第14期

  • 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颈部重力肌群静力收缩后放松训练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颈部重力肌群收缩后放松训练对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5例诊断为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4例采用静力收缩后放松训练治疗2周,对照组31例采用牵引疗法治疗15d,3d为1个疗程,以颈椎关节活动度以及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以及颈椎各活动度改变程度为研究而指标,观察患者治疗后第3天(1个疗程)和第9天(3个疗程)和第15天(5个疗程)的反应情况.结果:两种治疗方法均显著改善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症状,重力肌群静力收缩后放松训练5个疗程后的颈椎关节屈度范围前屈以及后伸疗效相对牵引组差异有显著性(第15天:P屈=0.02,P伸=0.03),其余指标差异均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颈部重力肌群静力收缩后放松训练是一种简便实用有效的改善神经根型颈椎病症状的方法,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作者:梁伟明;邹宇聪;林友;李义凯 刊期: 2013年第14期

  • 经皮肝穿胆道引流术治疗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46例

    目的:探讨经皮肝穿胆道引流术(PTCD)治疗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AOSC)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PTCD治疗AOSC患者46例,通过对比术前、术后血常规、肝功、胆红素及临床症状改善情况评价疗效.结果:46例患者均成功置入胆道引流管,大部分患者术后24h内临床症状不同程度改善,1例患者出现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32例患者术后1周行外科手术治疗后拔管,1例拔出胆道外引流管后出现消化道出血,行介入治疗后病情好转.7例患者1周后胆道造影示胆管结石消失,带管1个月后拔出胆道外引流管.6例患者诊断胆管癌,行胆道支架置入术.结论:PTCD引流术创伤小、安全、并发症少,有效引流胆汁,降低胆道内压力,可作为抢救AOSC的重要措施,为择期手术创造条件.

    作者:赵开飞;李昌燕;利峰;蒋国军;石荣书 刊期: 2013年第14期

  • 门冬胰岛素30和格列吡嗪控释片在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治疗中的作用比较

    目的:观察门冬胰岛素30和格列吡嗪控释片对不同糖化血红蛋白(HbA1c)组别的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将96例初诊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均为48例,每组再按照HbA1c浓度分为7%~9%及9% ~ 11%两个亚组,每组分别接受门冬胰岛素30和格列吡嗪控释片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糖、HbA1c、空腹胰岛素(Fins)、餐后胰岛素(2 h Ins)、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及胰岛素分泌指数(HOMA-β)的变化和低血糖发生的情况.结果:两种治疗方案均能显著降低血糖及HbA1c(P< 0.01),Fins升高(P<0.05),HOMA-B升高(P<0.05);在HbA1c 9%~11%两个亚组中门冬胰岛素30降低血糖的效果优于格列吡嗪控释片(P<0.05);两组低血糖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对于初诊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在HbA1c为7%~9%时,格列吡嗪控释片可作为初诊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一线用药;在HbA1c为9%~11%时,则门冬胰岛素30对患者降糖效果更加显著.

    作者:陈晓铭;武革;甄卓丽;吴美芬;陈文璞 刊期: 2013年第14期

  • ETK调节膀胱癌细胞侵袭转移的机制

    目的:探讨ETK调节膀胱癌细胞侵袭转移的分子机制.方法:首先应用Western blot技术检测ETK在5种膀胱癌细胞中的表达水平,再使用ETK shRNA技术下调膀胱癌细胞ETK蛋白表达,然后应用侵袭试验检测ETK对膀胱癌细胞侵袭转移能力的影响,后以Western blot检测p-AKT,AKT,p-STAT-3和STAT-3的表达水平.结果:5种膀胱癌细胞均表达ETK蛋白,其中以T24和UM-UC-3表达水平高,下调ETK表达可以抑制膀胱癌细胞T24和UM-UC-3的迁移和侵袭能力,并与AKT和STAT-3的磷酸化水平下降有关.结论:ETK在膀胱癌的迁移和侵袭作用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因而ETK可能具有成为抑制膀胱癌进展潜在的新的治疗靶点的价值.

    作者:邝世航;王延军;冯建华;韩辉;周芳坚;郭胜杰 刊期: 2013年第14期

  • ICU血流真菌感染的菌群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目的:监测我院ICU血流真菌感染的菌种分布和耐药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收集我院ICU 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送检病原学标本,其中包括全血和导管血标本.所有标本先用BDBACTEC9120/9240全自动血培养仪进行培养,出现阳性报警后接种血平板、麦康凯、巧克力板、沙保弱培养基对病原菌进行分离,其中真菌鉴定采用科玛嘉念珠菌显色培养基及VITEK 2-compact鉴定仪的YST卡进行菌种的鉴定,药敏试验采用纸片琼脂扩散法(K-B法).结果:22 653份血培养共分离出真菌60株,分离率0.26%,其中白念珠菌20株(33.33%),近平滑念珠菌12株(20.00%),热带念珠菌10株(16.67%),光滑念珠菌6株(10.00%),对氟康唑的耐药率分别为:3.1%、2.3%、8.7%和56.8%,对两性霉素B和伏立康唑均较敏感.结论:ICU血流真菌感染的病原菌以白念珠菌为主,光滑念珠菌对氟康唑的敏感率较低,尚未发现对两性霉素B和伏立康唑耐药的菌株.

    作者:温妙云;孙诚;曾红科;朱高峰 刊期: 2013年第14期

  • 腔隙性脑梗死与脉压和脉压指数的关系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腔隙性脑梗死与脉压和脉压指数的关系.方法:100例高血压患者按头颅核磁共振检查结果分为腔隙性脑梗死组(50例)和无腔隙性脑梗死组(50例),对所有患者均行24h动态血压监测.结果:腔隙性脑梗死组与无腔隙性脑梗死组相比,其脉压(pulse pressure,PP)、脉压指数(pulsepressure index,PPI)、收缩压(systole blood pressure,SBP)明显升高(P<0.05).结论:脉压、脉压指数、和收缩压的升高均与腔隙性脑梗死有关,控制血压可减少老年腔隙性脑梗死的发生.

    作者:胡方方;徐书雯;谢静芳;陈伟平;黄越冬;向绍通 刊期: 2013年第14期

  • 老年心力衰竭合并高尿酸血症患者尿酸升高相关因素的调查分析

    目的:调查分析影响老年心力衰竭合并高尿酸血症(HUA)患者尿酸升高的相关因素.方法:对173例心衰合并HUA老年患者的住院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示尿酸升高程度与冠心病病因、利尿剂及各项心功能临床指标有相关性,与年龄、性别(P=0.099 1)、合并糖尿病、房颤(P=0.097 0)、高血压(P=0.066 7)、痛风无统计学相关.将P<0.10的指标纳入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抗心衰治疗强度、NT-ProBNP、女性和高血压合并症(负相关)的影响有独立性,利尿剂与心功能指标存在共线性.结论:心衰合并HUA的老年患者尿酸异常升高主要与女性和能实时反映心功能对肾血流影响的NT-ProBNP正相关,而不能实时反映血流动力学的心功能指标相关性不大,合并高血压是该人群HUA的保护性因素.

    作者:高照;许晋川;吕静美 刊期: 2013年第14期

  • 急性胰腺炎138例B超漏诊原因分析

    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AP)是临床常见的急腹症之一,具有起病急,症状重,重症患者并发症多且预后不良等特点.B超作为AP常用的辅助诊断方法,尚存在较高的漏诊率[1-2].本文回顾分析了近十年来我院收治的138例B超漏诊的AP患者的临床资料,旨在探讨B超漏诊原因及防范对策.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院2002年1月至2012年5月间的住院病例,经临床确诊为AP而首次B超检查诊断胰腺正常或胰腺显示不清晰者,共138例,男58例,女80例,年龄23~88岁,平均(51± 11)岁.主要症状为中上腹疼痛,部分病例伴恶心、呕吐、发热及黄疸.

    作者:曹刚 刊期: 2013年第14期

  • 卵巢低反应的研究进展

    卵巢低反应是超排卵(COH)过程中出现的卵巢对促性腺激素(gonadotropin,Gn)刺激反应不良的一种病理状态.随着人类辅助生殖技术(ART)的应用越加广泛,卵巢低反应患者越来越多,发生率为9% ~ 24%[1].1 卵巢低反应的定义卵巢低反应主要表现为卵巢刺激周期生长卵泡少、雌二醇(E2)峰低下.大多学者都使用以下标准[1]:(1)使用常规卵巢刺激方案,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注射日超声检测成熟卵泡数(直径≥16mm)<3~5个或取卵日获得成熟卵数(处于第二次减数分裂中期的卵细胞)<3~5个,伴排卵前血E2峰值<1 101~1 835 pmol/L.(2)卵巢刺激周期每日平均卵泡刺激素(FSH)用量> 300 IU或标准剂量的FSH使用时程≥12 d.(3)标准的卵巢刺激方案失败史或卵巢刺激周期取消史.

    作者:黄晓虹;肖国宏;杨洁 刊期: 2013年第14期

  • 耐受性小鼠骨髓源性树突状细胞的培养及生物学功能

    目的:建立简便的耐受性小鼠骨髓源性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s)的诱导培养,并探讨耐受性DCs的生物学功能.方法:直接冲出小鼠骨髓源细胞,用IL-4和GM-CSF诱导分化,对终细胞进行形态的观察、表型的鉴定、和功能检测.结果:诱导培养7d的DCs低表达表面共刺激分子为非成熟状态,非成熟DCs也可刺激淋巴细胞增殖并且分泌的IL-10显著升高.结论:这种获得耐受性小鼠骨髓源性DCs的方法相对简便,耐受性DCs可刺激淋巴细胞增殖且高分泌IL-10.

    作者:马院院;王春锋;杨木清;丁晶;李济宇 刊期: 2013年第14期

  • 利拉鲁肽对非酒精性脂肪肝大鼠模型生化及炎症指标的影响

    目的:观察利拉鲁肽对非酒精性脂肪肝大鼠模型生化及炎症指标的影响.方法:清洁级雄性SD大鼠28只,分为正常饲养组、非酒精性脂肪肝模型组和GLP-1(利拉鲁肽)组,检测各组体重、肝指数、血糖、转氨酶(ALT、AST),肝组织TC、TG及SOD和MDA、TNF-α含量.结果:与模型组相比,GLP-1组治疗4周后,体重、肝指数、血ALT、肝组织TC、TG、MDA均显著下降(P<0.05),肝组织SOD显著升高(P<0.05),但TNF-α无明显差异.结论:利拉鲁肽能明显降低高脂饮食诱发的非酒精性脂肪肝大鼠的体重,改善胰岛素抵抗、脂质代谢异常、氧应激及脂质过氧化,对应NAFLD治疗靶点,对非酒精性脂肪肝有治疗作用,有可能成为非酒精性脂肪肝新的治疗药物.

    作者:关丽嫦;徐丽姝;高慧亭;邓卫平 刊期: 2013年第14期

实用医学杂志

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卫生厅

主办: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