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腔镜甲状腺手术术中出血的预防与处理

何仕青;伍宏章;袁超杰;陈文晓

关键词:腔镜, 甲状腺手术, 术中出血, 结节性甲状腺肿, 桥本甲状腺炎, 毒性甲状腺肿, 资料与方法, 甲状腺腺瘤, 胸乳入路, 术后病理, 人民医院, 平均年龄, 甲状腺癌, 处理方法, 弥漫性, 预防, 报告
摘要:术中出血是腔镜甲状腺手术成功的关键.笔者成功完成胸乳入路腔镜甲状腺手术122例,报告术中出血的预防及处理方法.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台山人民医院2010年1月至2012年6月成功手术122例,男15例,女107例,平均年龄30.5(18~65)岁.术后病理:甲状腺腺瘤5例,结节性甲状腺肿98例,甲状腺癌2例,桥本甲状腺炎2例,弥漫性毒性甲状腺肿15例.
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不同血浆靶控浓度舒芬太尼清醒气管插管对血流动力学和镇静深度的影响

    目的:对比不同血浆靶控浓度舒芬太尼对困难气道患者经鼻纤维支气管镜插管(FOB)时对血流动力学和镇静深度影响.方法:术前评估属困难气道患者45例,ASAⅡ~Ⅲ级,麻醉行清醒纤支镜经鼻插管,随机分三组,每组15例.Ⅰ、Ⅱ、Ⅲ组分别为舒芬太尼血浆靶控浓度0.3、0.5、0.8 ng/mL.记录基础值To,达预设靶浓度T1,插管即刻窥视会厌T3,插管后1 min T3,插管后3 min T4时的HR,MAP,PI (perfusion index灌注指数),行Ramsay镇静评分,评价插管条件和插管反应.结果:HR:Ⅱ、Ⅲ组T1比To显著下降;Ⅰ组T2、T3比To显著升高,Ⅱ、Ⅲ组与Ⅰ组比较T2、T3显著降低(P<0.05);MAP:Ⅱ、Ⅲ组T1比To显著下降;Ⅰ组T2与T0比较显著升高,Ⅲ组与Ⅰ组T2、T3、T4比较差异显著(P< 0.05); SpO2:Ⅲ组T1显著低于To,且与Ⅰ、Ⅱ组T1比较显著降低(P<0.05);PⅠ:Ⅱ、Ⅲ组T1-4与T0比较均显著增高,Ⅱ、Ⅲ组T1-3与Ⅰ组比较差异显著(P< 0.05);Ramsay镇静评分:Ⅱ,Ⅲ组T1-4时刻均显著高于To(P< 0.05),组间两两组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5).插管条件比较:Ⅱ、Ⅲ组与Ⅰ组比较差异显著(P< 0.05).结论:舒芬太尼血浆靶控浓度0.5 ng/mL可有效抑制清醒经鼻纤支镜插管的循环应激反应,且无呼吸抑制.

    作者:徐雪;董秋月;贾建丽;高璐超 刊期: 2013年第14期

  • 血清Cyfra21-1在卵巢癌患者中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探讨血清细胞角蛋白片段抗原21-1 (Cyfra21-1)在卵巢癌患者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44例卵巢癌(A组)及54例卵巢良性病变患者(B组)术前血清Cyfra21-1及糖类抗原125(CA125)水平,并与术后病理结果等临床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A组患者术前血清Cyfra21-1水平显著高于B组;Cyfra21-1诊断卵巢癌的敏感度为52.27%,特异度为94.44%,其特异性显著高于CA125(P< 0.05).卵巢癌患者分期越晚、组织分化愈差,其血清C yfra21-1检测水平越高;早期卵巢癌患者血清Cyfra21-1的表达阳性率显著低于CA125 (P< 0.05).结论:术前检测血清Cyfra21-1有助于卵巢癌的筛查而协助诊断,术前Cyfra21-1的阳性结果比CA125更能预示卵巢癌预后不良.

    作者:聂妙玲;康佳丽;邓玲红;夏薇;王小霞;苏圣梅;蒋文燕 刊期: 2013年第14期

  • 宫腔镜下电切术与宫腔镜下刮宫术治疗异常子宫出血的疗效比较

    目的:比较宫腔镜下电切术与宫腔镜下刮宫术诊治异常子宫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100例异常子宫出血的患者根据入院顺序单双号被随机均分为两组,分别采用宫腔镜下电切术与宫腔镜下刮宫术两种方法进行诊治.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情况、病因检出率及术后3个月的疗效满意率.结果:电切组患者手术时间比刮宫组患者稍长,两组患者间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电切组(26.7±8.0)min vs刮宫组(21.1±7.9)min,P< 0.05],两组患者间住院时间[电切组(3.2±1.3)d vs刮宫组(3.0±1.2)d]和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两组患者均为4.0%)的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患者异常子宫出血的主要原因为子宫内膜单纯型增生、子宫内膜复杂型增生、子宫内膜息肉,也有因不典型增生及癌变引起,两组患者病因及检出率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电切组90.0%vs刮宫组84.0%,P>0.05).电切组的疗效满意率明显高于刮宫组,两组患者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电切组85.4%vs刮宫组66.0%,P<0.05).结论:采用宫腔镜下电切术的方法诊治异常子宫出血,病因检出率与采用宫腔镜下刮宫术的方法相似,但临床治疗效果更为理想.

    作者:王娟 刊期: 2013年第14期

  • Peroxiredoxin Ⅳ mRNA在小鼠卵泡发育和卵巢衰老过程中的表达

    目的:探讨Peroxiredoxin (PRDX)ⅣmRNA在小鼠卵泡发育和卵巢衰老过程中表达.方法:选用C57BL/6j小鼠不同周龄、动情周期以及促性腺激素预处理卵巢,通过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PRDXⅣmRNA表达.结果:PRDXⅣmRNA在3周龄、6周龄、8月龄卵巢中表达分别为新生3d小鼠的0.76、0.42、0.12 (P< 0.05);在性成熟小鼠各动情周期卵巢中表达无差异;在未成熟小鼠促性腺激素预处理卵巢中,PMSG注射48 h表达为生理盐水注射组(CON组)的1.63倍(P<0.05),于HCG注射后4、8、12、48 h分别为CON组的0.81、0.56、0.78、0.66(P< 0.05).结论:PRDXⅣ可能通过调节卵泡发育与卵巢氧化应激压力而调控卵巢衰老过程.

    作者:沈薇;罗爱月;程静;潘光鑫;杨书红;丁婷;王世宣 刊期: 2013年第14期

  • 选择性地对未诊断糖尿病的高血压患者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

    目的:探讨哪些未诊断糖尿病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能够从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中收益.方法:数据分析包括冠心病、血糖、血脂、载脂蛋白、高敏C反应蛋白、性别、年龄及体重指数等.结果:未诊断糖尿病的高血压患者中,66.5%糖耐量异常和78.7%新发糖尿病必须经过OGTT检测才能被及时诊断.空腹血糖≥5.6 mmol/L,冠心病以及高血压病程>10年均与新发糖尿病显著相关.高敏C反应蛋白>3 mg/L和载脂蛋白B/载脂蛋白A-1比值升高是负荷后高血糖的独立预测因素.结论:对那些存在预测糖代谢异常因素的患者行OGTT是检测高血压患者普遍存在糖尿病和糖耐量异常的经济有效的方法.

    作者:张新梅;胡允兆;温主治;王景峰 刊期: 2013年第14期

  • 乳腺叶状肿瘤的MRI表现与病理特征分析

    目的:分析11例乳腺叶状肿瘤(phyllodes tumors,PTs)MRI平扫、动态增强表现特征并与病理结果对照,提高对该病MRI表现认识和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2月至2012年11月期间于我院行乳腺MRI检查并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1例乳腺叶状肿瘤,分析包括肿瘤形态学特征、平扫T1WI与T2WI信号、Spiral Axial平扫及动态增强表现及时间信号曲线类型,并与病理结果对照.结果:MRI上9例呈分叶形,1例类圆形,1例不规则形;T1WI平扫6例呈稍高混杂信号,4例低信号,1例混杂低信号;T2WI抑脂8例混杂高信号,3例呈均匀高信号;Spiral Axial动态增强扫描8例不均匀强化,3例均匀强化,其中5例见囊变未强化区;11例均早期明显强化,后期呈持续上升型强化3例,平台型强化6例,流出型强化2例.病理诊断良性PTs6例,交界性PTs4例,恶性PTs1例.结论:乳腺PTs的MRI表现具有一定特点,MR检查有助于该病的诊断,确诊仍需依靠病理组织学检查.

    作者:张嫣;余浩杰;王颀;郭庆禄;王霞;沈敏;张江宇 刊期: 2013年第14期

  • 术中前房注射曲安奈德预防青白联合术后前葡萄膜炎的短期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比较开角型青光眼和闭角型青光眼联合白内障手术中前房注射曲安奈德抑制术后葡萄膜炎症反应的临床疗效.方法:设计前瞻性对照研究方法患者74例(74眼)按房角结构分为A、B两组,其中分A组为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患者36例(36眼),B组为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患者共38例(38眼).A、B组用简单随机方法分别分为前房注射和未注射曲安奈德的实验组和对照组.其中A组实验组A 17例、B 17例;对照组A 19例、B组实验组17、对照组21例.观察术后第1天的前房炎性反应和术后7d眼压情况.结果:术后第1天前房炎性反应,B组实验组明显轻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B组明显重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他各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实验组轻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B组实验组明显轻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A组与B组无明显差异;术后第1、3、7天,A组和B组的试验组与对照组之间眼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曲安奈德可以抑制闭角型青光眼联合白内障手术后前葡萄膜炎症反应,但对于开角型青光眼联合白内障手术意义不大.

    作者:刘晶;肖林;董宁 刊期: 2013年第14期

  • 经皮肝穿胆道引流术治疗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46例

    目的:探讨经皮肝穿胆道引流术(PTCD)治疗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AOSC)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PTCD治疗AOSC患者46例,通过对比术前、术后血常规、肝功、胆红素及临床症状改善情况评价疗效.结果:46例患者均成功置入胆道引流管,大部分患者术后24h内临床症状不同程度改善,1例患者出现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32例患者术后1周行外科手术治疗后拔管,1例拔出胆道外引流管后出现消化道出血,行介入治疗后病情好转.7例患者1周后胆道造影示胆管结石消失,带管1个月后拔出胆道外引流管.6例患者诊断胆管癌,行胆道支架置入术.结论:PTCD引流术创伤小、安全、并发症少,有效引流胆汁,降低胆道内压力,可作为抢救AOSC的重要措施,为择期手术创造条件.

    作者:赵开飞;李昌燕;利峰;蒋国军;石荣书 刊期: 2013年第14期

  • 耐受性小鼠骨髓源性树突状细胞的培养及生物学功能

    目的:建立简便的耐受性小鼠骨髓源性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s)的诱导培养,并探讨耐受性DCs的生物学功能.方法:直接冲出小鼠骨髓源细胞,用IL-4和GM-CSF诱导分化,对终细胞进行形态的观察、表型的鉴定、和功能检测.结果:诱导培养7d的DCs低表达表面共刺激分子为非成熟状态,非成熟DCs也可刺激淋巴细胞增殖并且分泌的IL-10显著升高.结论:这种获得耐受性小鼠骨髓源性DCs的方法相对简便,耐受性DCs可刺激淋巴细胞增殖且高分泌IL-10.

    作者:马院院;王春锋;杨木清;丁晶;李济宇 刊期: 2013年第14期

  • 卵巢低反应的研究进展

    卵巢低反应是超排卵(COH)过程中出现的卵巢对促性腺激素(gonadotropin,Gn)刺激反应不良的一种病理状态.随着人类辅助生殖技术(ART)的应用越加广泛,卵巢低反应患者越来越多,发生率为9% ~ 24%[1].1 卵巢低反应的定义卵巢低反应主要表现为卵巢刺激周期生长卵泡少、雌二醇(E2)峰低下.大多学者都使用以下标准[1]:(1)使用常规卵巢刺激方案,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注射日超声检测成熟卵泡数(直径≥16mm)<3~5个或取卵日获得成熟卵数(处于第二次减数分裂中期的卵细胞)<3~5个,伴排卵前血E2峰值<1 101~1 835 pmol/L.(2)卵巢刺激周期每日平均卵泡刺激素(FSH)用量> 300 IU或标准剂量的FSH使用时程≥12 d.(3)标准的卵巢刺激方案失败史或卵巢刺激周期取消史.

    作者:黄晓虹;肖国宏;杨洁 刊期: 2013年第14期

  • 腹腔镜胆囊切除并发胆总管损伤28例的防治体会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虽有创伤小,恢复快的优点,但发生胆总管损伤却给患者带来了巨大的痛苦.国外报告腹腔镜胆囊切除胆总管管的损伤率为0.6%[1],国内胆总管损伤极大部分也是因为腹腔镜胆囊切除而引起的来[2].1996-2008年我院共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4 000余例,发生胆总管损伤28例,发生率为0.7%,现将胆总管损伤的防治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余水平;周雪玲;翁俊 刊期: 2013年第14期

  • 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后宫内外同时妊娠不同处理方法的结局比较

    目的:比较分析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后宫内外同时妊娠不同处理方法的结局.方法:回顾性收集本院IVF-ET术后同时妊娠患者资料50例.根据处理方法的不同分为保守观察组(n=16)、开腹手术组(n=18)、经阴道穿刺治疗组(n=3)和腹腔镜手术组(n=13).比较各组宫内妊娠结局.结果:把早产及足月产归为妊娠成功,排除安胎中病例,保守观察组、开腹手术组、经阴道穿刺治疗组、腹腔镜手术组的成功率为78.6%、76.5%、66.7%、54.5%,差异无显著性(P均>0.05).结论:各种处理方法的宫内妊娠结局无明显差异,提示对于无症状或者异位妊娠症状不严重者可先进行保守观察,病情出现恶化时方进行相应的干预处理.

    作者:谭金凤;王宁宁;梁莉莉;钟苗;刘斌 刊期: 2013年第14期

  • 多重血栓预防方案在髋关节置换中的应用

    目的:评价多重血栓预防方案在髋关节置换运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收集从2006年1月到2010年5月在纽约特种外科医院(Hospital for Special Surgery,HSS)行全髋关节置换手术患者共993例,其中男473例,女529例.通过针对血栓形成的各种原因和不同时相,采用多重血栓预防方案.结果:13例发生血栓性疾病(VTE),发生率1.3%.确诊为DVT的10例,发生率为1%.诊断为PE的有3例,发生率为0.3%.没有一个为致命性的PE.接受阿司匹林的患者中7例发生VTE,占接受阿司匹林治疗患者的0.9%,其中下肢深静脉血栓4例,有症状的肺栓塞3例;接受华法林的患者中6个发生VTE,占接受华法林治疗患者的2%,其中下肢深静脉血栓5,有症状肺栓塞1例.结论:人工髋关节置换患者采用此多重血栓预防方案,血栓(包括深静脉血栓和肺栓塞)的发生率很低,安全可靠,抗凝药口服与此相关的并发症也很低.

    作者:鲁宁;杨阳;Alejandro González Della Valle;Eduardo A.Salvati 刊期: 2013年第14期

  • LAMP结合基因芯片技术在快速检测嗜肺军团菌中的应用

    目的:开发一种可以快速、准确检测嗜肺军团菌的检测方法.方法:采用环介导等温核酸扩增技术(loop-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LAMP)对嗜肺军团菌的特异性DNA保守片段和其他对照菌种DNA进行扩增,将扩增的DNA与基因芯片进行杂交,观察是否可在芯片相应的区域出现杂交信号.结果:只有嗜肺军团菌DNA经LAMP反应后出现特异性的扩增条带,与PCR扩增基因的低稀释倍数1 05相比,LAMP低稀释倍数可达107,反应的灵敏度比PCR高100倍左右,同时将经LAMP扩增后的基因与基因芯片杂交,相应的嗜肺军团菌区域可出现杂交信号.结论:LAMP技术结合基因芯片杂交技术具有灵敏度高,特异性好,简便快速等优势,可提高检验鉴定结果的准确性.

    作者:杨俊发;许飞 刊期: 2013年第14期

  • 氟比洛芬酯超前镇痛在小儿鼾症术中的应用

    小儿鼾症主要表现在扁桃体、腺样体肥大,如不及时治疗将影响患儿生长、发育,甚至引起智力障碍,手术切除扁桃体、腺样体对鼾症患儿的治疗疗效确切,但全麻苏醒期躁动不但影响行扁桃体、腺样体切除患儿术后的恢复质量,还可引起喉痉挛等各种严重不良反应,甚至是危及生命.氟比洛芬酯注射液是一种新型非甾体类静脉注射靶向镇痛药(NSAIDs),可以靶向聚集在手术切口及炎症部位,更好地发挥镇痛作用,本报道研究将氟比洛芬酯注射液用于预防鼾症患儿手术苏醒期躁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作者:何会珍;魏智慧;韩田 刊期: 2013年第14期

  • Narcotrend监测下右美托咪啶与丙泊酚在腹腔镜卵巢囊肿手术应用的比较

    目的:观察narcotrend监测下右美托咪啶与丙泊酚在腹腔镜卵巢囊肿手术中应用的比较.方法:择期腹腔镜卵巢囊肿手术患者90例,随机分3组(n=30):Ⅰ组丙泊酚维持至手术结束;Ⅱ组、Ⅲ组丙泊酚加右美托咪啶维持,Ⅱ组丙泊酚手术结束前15 min停药,右美托咪啶维持至手术结束,Ⅲ组则反之.记录手术结束前15 min每5分钟(T1、T2、T3)narcotrend评分、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记录睁眼时间(T4)、拔管时间(T5)及拔管后5 min(T6)、10 min (T7)、30 min(T8)患者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及narcotrend评分.结果:Ⅱ、Ⅲ组T1、T2及T3时点HR明显低于Ⅰ组,(P<0.05);Ⅲ组睁眼时间明显大于Ⅰ组和Ⅱ组,(P<0.05);Ⅱ、Ⅲ组T6、T7时点HR及narcotrend评分明显低于Ⅰ组,(P<0.05);Ⅰ组9例患者出现术后躁动,Ⅱ组及Ⅲ组则无.结论:右美托咪啶联合丙泊酚用于短小全麻手术,术毕前15 min单独应用右美托咪啶维持麻醉是可行的,患者苏醒时间不延长,且术后躁动明显减少.

    作者:谭志敏;彭爱霞;刘兴凤;黄仲坚;巫广文;段鲁 刊期: 2013年第14期

  • 双相障碍住院患者的社会支持状况及应对方式调查

    目的:探讨双相障碍住院患者的社会支持状况及应对方式,为制定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简易应对方式问卷对在精神专科医院住院的双相障碍患者随机选取47例进行现况调查,同时随机抽取47名身体健康的医护人员作为正常对照组,采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并分析双相障碍患者的社会支持状况及应对方式与住院次数的相关性.结果:双相研究组40例患者及正常对照组42名医护人员完成有效问卷调查,双相研究组的社会支持总分、客观支持分、主观支持分及对支持的利用度得分均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双相研究组的积极及消极应对维度平均分分别为1.40±0.56,1.13±0.57,得分均低于样本的参考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29,-5.04,P<0.05).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双相研究组社会支持总分及3个维度分、应对方式积极及消极2个维度平均分均与住院次数无直线相关关系.结论:临床医护人员应重视双相障碍患者的社会支持及应对方式状况,采取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

    作者:陈红红;李春阳;陈超;刘俊贤;曹淑华;刘青梅;杨光;韦源清;唐立岩 刊期: 2013年第14期

  • 对HNPCC家系中MMR基因突变携带者结肠镜随访监测的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对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直肠癌(HNPCC)家系中错配修复(MMR)基因突变携带者进行结肠镜随访监测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至2008年10月对43个HNPCC家系中的97例突变携带者进行结肠镜的随访监测的结果,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和总结.结果:(1)随访组中健康携带者的结直肠癌的发生率为0%(0/28),明显低于未随访组的35.5%(11/31).(2)随访组中已患癌成员的结直肠癌再发生率为14.5%(10/69),明显低于未随访组的43.8%(7/16).(3)随访组的五年生存率(96.9%)明显高于未随访组(61.7%).结论:进行规律的结肠镜随访监测,对降低HNPCC家系中健康突变携带者结直肠癌的发生率及已患癌携带者再发癌的发生,降低患者的死亡率,提高5年生存率等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李晓鸥;李成林;张宏文;刘景欣;崔彦 刊期: 2013年第14期

  • 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后早期再手术分析

    目的:探讨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后早期再次手术的原因及方式.方法:对我院胃肠外科在1999年7月至2012年6月间的1 869例接受腹腔镜手术治疗结直肠癌的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包括右半结肠切除术271例,横结肠切除术41例,左半结肠切除术105例,乙状结肠切除术303例,全结肠切除术13例,直肠前切除术908例,腹会阴切除术214例,Hartmann术14例.结果:有30例患者于术后早期(1个月内)因并发症行再次手术治疗,原因包括吻合口漏10例、肠梗阻6例、戳孔疝6例、腹腔出血(左直肠中动脉出血)1例、吻合口出血1例、结肠造口坏死1例、预防性回肠造口脱垂并嵌顿1例、造口旁疝1例、回肠阴道瘘1例、输尿管断裂1例、辅助切口裂开1例.再次手术距原结直肠癌手术时间平均为(6.81±5.22)d.20例再次行腹腔镜手术,16例成功(80.00%,16/20),4例行腹腔镜探查后转开腹手术;9例直接行开腹手术,1例行经肛门缝扎止血.患者再次手术后平均(9.33±4.69)d康复出院.结论: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后部分严重的并发症通过及时再次手术是可以治愈的,大部分再次手术可以再进行腹腔镜手术.

    作者:杨平;彭翔;邓建中;程龙庆;周永辉;李志澄;朱佳成;郭校锡;曹金鹏 刊期: 2013年第14期

  • 经皮锁定加压钢板复位固定胫骨中下段闭合骨折早期相关并发症的临床研究

    目的:总结微创经皮锁定加压钢板复位固定胫骨中下段闭合骨折早期相关并发症.方法:采用闭合或有限切开复位经皮锁定加压钢板技术固定胫骨中下段闭合骨折25例,包括简单横形及短斜形骨折5例、斜形及螺旋形骨折11例、外侧楔形骨折4例、粉碎性骨折5例(其中1例双侧).结果:术后5~10°外旋3例,<5°外旋6例;术后<5°向后成角5例;术中>10°向后成角2例,向前成角2例均中转有限切开复位;术后<5°外翻4例,>5°而< 10°外翻2例;内踝处伤口于术后4周裂开钢板外露1例;置入锁钉处伤口不愈合1例.结论:胫骨中下段闭合骨折应依据术前骨折类型、术中闭合复位难易及对软组织二次损伤程度、闭合复位经验及患者心理预期选择合适的复位方式.

    作者:张宝岭;王能兴;王硕;张磊;陈国军 刊期: 2013年第14期

实用医学杂志

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卫生厅

主办: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