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美琼;马文敏;罗国群;谭晓慧
目的:评价中医药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的有效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文期刊网全文数椐库(VIP)、中国医院知识总库(CHKD),收集中医药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由2名研究者独立依据Coehrane reviewers' handbook 4.2.6推荐的方法评价纳入研究的文献质量,并进行Meta分析.结果:纳入36个随机对照试验,与西医组相比,中医药组在妊娠率、排卵率及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方面具有明显优势(P<0.05).结论:中医药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安全有效,但文献的方法学质量较低,存在潜在的发表性偏倚.
作者:陈秋霞;曹立幸 刊期: 2013年第18期
宫腔镜手术是治疗宫腔内疾病的一种微创手术,有直观操作及微创的特点.而术前器械能否顺利通过宫颈内口关系到治疗的成败,且术前进行宫颈预处理可降低手术并发症[1].常用的宫颈软化方法有宫颈管内插入导尿管或海藻棒、卡孕栓、米索前列醇阴道给药等,但均有弊端.近年来间苯三酚已广泛应用于产程中,有良好的促进宫颈软化作用.本文选择目前应用较广泛的海藻棒作对照组,探讨间苯三酚联合利多卡因在宫腔镜术前宫颈预处理的效果,寻找一种效果更好的预处理方法.
作者:高凤霞;马金红 刊期: 2013年第18期
目的:探讨低分子量聚乙烯亚胺(PEI)和胆固醇组成的水溶性脂聚体(WSLP)运载siRNA抑制炎性疼痛大鼠脊髓背角(SCDH) 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功能亚基(NR1)基因表达的可行性及其对炎性疼痛大鼠机械性痛阈值的影响.方法:将WSLP直接与靶向NR1的siRNA连接形成WSLP/siRNA复合物,乱序siRNA作为对照(WSLP/scRNA);然后分别检测鞘内注射WSLP/siRNA对炎性痛模型大鼠SCDH NR1转录水平及蛋白水平表达的影响,并且测定鞘内注射此复合物后炎性痛大鼠50%机械性痛阈值的变化.结果:WSLP/siRNA注射后3d,炎性疼痛大鼠SCDH NR1转录水平表达下降41%(P< 0.01),蛋白水平的表达相应下降58%(P<0.01),WSLP/scRNA及PEI/siRNA注射后NR1转录水平及蛋白水平的表达无明显变化.WSLP/siRNA鞘内注射后3、7、14及21 d炎性痛大鼠的50%机械性痛阈值显著增高(P<0.01),WSLP/scRNA及PEI/siRNA均无此作用.结论:WSLP可有效运载siRNA抑制慢性炎性痛大鼠NR1的过度表达,从而治疗炎性疼痛大鼠痛觉过敏.
作者:马国亮;杨雪;董文芳;彭捷;陆建华;党健 刊期: 2013年第18期
肛提肌综合征(levator ani syndrome,LAS)是导致女性慢性盆腔疼痛(chronic pelvic pain,CPP)的一种常见原因,但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2011年5月至2012年05月我们采用经阴道低频电刺激治疗女性肛提肌综合征36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按照慢性盆腔疼痛的定义,选择具有持续6个月以上的非周期性疼痛,且以肛提肌痉挛疼痛为主的CPP患者36例为治疗对象,年龄34~45岁,患者主诉下腹坠胀,伴有阴道疼痛、外阴疼痛或肛周疼痛等.妇科检查均有阴道肌肉痉挛或阴道深部压痛,有或无宫颈摇摆痛、子宫压痛、附件区压痛.所有患者均除外急性泌尿生殖系统炎症.
作者:韩燕华;郑春勤;李丹彦;陈燕;苏园园 刊期: 2013年第18期
目的:探讨CRH O'Regan套扎法治疗内痔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414例Ⅰ~Ⅲ度内痔患者行痔上黏膜套扎治疗,治疗结束后第15天判断疗效并进行临床分析.结果:CRH O'Regan套扎法治疗内痔414例,完成治疗后15 d判断疗效,痊愈385例(93.0%),有效22例(5.3%),无效7例(1.7%),有效率98.3%.治疗后出现肛门坠胀感47例(11.3%),少量出血23例(5.6%),无术后疼痛、大量出血、感染等严重并发症.结论:CRH O'Regan套扎法能较好的治疗Ⅰ~Ⅲ度内痔,安全有效,微创无痛,操作方便.
作者:胡宝春;马承华;王雷;李晗;夏小;刘保全;胡铁头 刊期: 2013年第18期
目的:探讨OREM护理模式在原发性肝癌TACE治疗中的应用.方法:将原发性肝癌行TACE治疗的10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实施传统护理模式,观察组实施OREM护理模式,观察两组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在自我护理能力测评得分的比较中,观察组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x2=6.15,P< 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并发症和不良反应的比较中,两组患者在栓塞综合症和骨髓抑制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在穿刺部位出血、腰背部疼痛、排尿困难的比较中,观察组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原发性肝癌TACE围术期中的护理,OREM护理模式明显优于传统护理模式.
作者:田素红;周士琦;陈雪梅;孙秀红 刊期: 2013年第18期
目的:对人GLUT-9基因5'-非翻译区进行克隆,并对其启动子和转录调控区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为后续的GLUT-9基因的转录调控研究奠定基础.方法:通过搜索网络数据库,得到GLUT-9基因翻译起始点上游约2 kb的序列.以人总DNA为模板,采用PCR方法进行序列克隆.运用BDGP:Neural NetworkPromoter Prediction软件对上述序列进行分析,预测出该段序列可能的启动子区域;运用TFSEARCH软件分析潜在的转录因子结合位点.结果:人GLUT-9基因的启动子可能位于转录起始点上游反义链的-550到-503区,序列上存在包括CdxA、SRY和Lyf-1等12个转录因子的潜在结合位点.结论:克隆得到人GLUT-9基因5'-非翻译区2 kb的序列,对人GLUT-9基因启动子和5'-非翻译区调控区序列进行了初步的生物信息学分析,为后续试验提供了研究基础.
作者:林绍鹏;潘速跃 刊期: 2013年第18期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肺组织和血清中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的表达,及与TNF-α和IL-1β的相关性.方法:RT-PCR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24例肺叶切除术患者(COPD组和对照组各12例)肺组织中HMGB1的mRNA和蛋白表达.ELISA法检测同期COPD患者AECOPD组78例,COPD稳定期组40例及健康者40例血清中HMGB1、TNF-α和IL-1β水平.结果:COPD组肺组织中HMGB1平均光密度值和mRNA相对转录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AECOPD组和COPD稳定期组血清中HMGB1、TNF-α和IL-1β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AECOPD组血清中HMGB1与TNF-α和IL-1β水平均呈正相关.结论:HMGB1在COPD患者肺组织和血清中表达水平显著升高,提示可能参与COPD的炎症反应过程.HMGB1血清水平测定有助于反映COPD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
作者:杨晓敏;杨华 刊期: 2013年第18期
目的:探讨联合应用rhTNF和环磷酰胺治疗胶质瘤大鼠的效果及其可能机制.方法:制备胶质瘤大鼠模型,动态监测经颈总动脉给予rhTNF后的血肿瘤屏障开放程度.给予rhTNF 120 min再给予CTX后,ELISA法测定胶质瘤组织内CTX的含量.观察分别给予rhTNF、CTX和rhTNF(120 min)+CTX的胶质瘤大鼠的生存时间.结果:给胶质瘤大鼠注射rhTNF后,血肿瘤屏障开放程度增加,于120 min达大后开始减小.给予rhTNF 120 min再给予CTX后,胶质瘤组织内CTX含量明显高于单独给予CTX组.与其他组相比,rhTNF(120 min)+ CTX能明显延长胶质瘤大鼠的生存时间.结论:胶质瘤大鼠给予rhTNF 120 min时血肿瘤屏障开放程度大,此时进入胶质瘤组织的CTX含量多.
作者:秦丽娟;谷艳婷;张田;王艳蕾;张一兵;贾永森;周洪霞;张志勇;薛一雪 刊期: 2013年第18期
在临床上,椎体骨折不愈合的情况非常少见,有学者[1]认为椎体内空腔或所谓真空征就是愈合不全的表现.我科对2009年3月至2012年1月收治的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进行回顾性对照研究,探讨经椎弓根椎体内植骨对椎体骨折愈合的影响,现将有关临床结果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治疗组共40例,40个骨折椎体,男24例,女16例,年龄27 ~ 52岁,平均39.4岁.按脊柱骨折Denis分类,均属累及榷体前、中柱的爆裂性骨折或严重压缩性骨折.对照组共30例,30个骨折椎体,男21例,女9例,年龄28 ~ 51岁,平均38.6岁.按脊柱骨折Denis分类,均属累及椎体前、中柱的爆裂性骨折或严重压缩性骨折.两组患者性别、年龄见表1,经统计学比较,发现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手术内固定材料均采用通用型脊柱内固定系统GSS.
作者:宋光虎 刊期: 2013年第18期
目的:探讨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与危重症患儿预后的关系及其在危重症患儿疾病发生发展及预后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分析186例危重症患儿,按预后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检查其RDW、血小板、危重症病例评分(PCIS).结果:死亡组中RDW较存活组明显升高(P=0.002),血小板、PCIS评分较存活组明显减少(P< 0.001).结论:患儿RDW愈高,预后愈差,RDW联合血小板、PCIS评分可评估危重症患儿的病情严重程度,对评估该类患儿预后有重要临床意义.
作者:金伶;黄贤贵;龙兴江 刊期: 2013年第18期
体外循环(CPB)引起的脑损伤日益引起人们重视,婴幼儿在体外循环后体内的星形胶质细胞S-100β蛋白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均会升高,二者是脑损伤早期的标志.右美托咪啶(DEX)为高效、高选择性的α2-肾上腺素能受体激动剂,具有剂量依赖性的神经保护作用,能加强全麻患者的麻醉深度[1],本研究旨在观察婴幼儿体外循环下DEX对S-100β蛋白和NSE的影响.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得到监护人的知情同意,随机选择60例先天性心脏病心脏畸形较轻的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等手术的患儿,年龄1~3岁,其中男32例,女28例.排除有颅脑损伤外伤、颅内有占位性病变、缺血缺氧性脑病的患儿.60例患儿随机分为3组,每组20例,即D1、D2和N组.
作者:邱永升;徐庆 刊期: 2013年第18期
目的:观察院内感染主要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克隆及其特征.方法:从200例院内感染患者痰液分离出金黄色葡萄球菌样本,分析核糖基因型组成及特异的附属基因调节(agr)多态性和特有毒素.结果:200例样本中均未见万古霉素耐药性.不同的群体及不同的核糖基因型样本的抗生素耐药性不同,agrⅡ型等位基因是一种流行克隆,而agrⅠ型只存在于散发病例中.在68%的样本中发现LukD/LukE白细胞毒素基因.结论:流行的核糖基因型对于几乎所有的抗生素均敏感,其中没有LukD/LukE基因.因此可能有其他未发现的因素造成流行克隆的院内感染.
作者:刘宝欣 刊期: 2013年第18期
目的:探究腹腔镜术后联用诺雷德治疗卵巢巧克力囊肿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05-2010年间我院妇产科收治的192例卵巢巧克力囊肿患者为研究对象,诺雷德组96例患者行腹腔镜下卵巢囊肿剔除,术后加用诺雷德治疗;孕三烯酮组96例术后予孕三烯酮治疗.监测患者术后激素水平变化并观察两组患者疗效、卵巢囊肿复发率、妊娠率及副作用的情况.结果2诺雷德组E5水平明显低于孕三烯酮组(P<0.05);孕三烯酮组治疗有效率为65.22%,明显低于诺雷德组的80.43%(P< 0.05);孕三烯酮组复发率达41.30%,明显高于诺雷德21.74% (P< 0.05);孕三烯酮组妊娠率44.44%低于诺雷德组的62.32% (P<0.05).结论:腹腔镜术后联用诺雷德治疗卵巢巧克力囊肿,术后雌激素控制在低水平且较稳定,停药后可恢复;卵巢囊肿复发率低,受孕率高,疗效好,副作用少,安全可靠,推荐临床使用.
作者:周晓宁;万淑梅 刊期: 2013年第18期
侵袭转移是恶性肿瘤重要的生物学特性,肿瘤转移是在一系列相关基因及分子改变调控下发生黏附、降解及运动,从而使肿瘤细胞浸润周围组织,浸润血管,在转移部位形成新的转移灶.已知细胞骨架蛋白可维持细胞形态、运动、黏附、有丝分裂过程,其中肌动蛋白的聚合及解聚可调节肿瘤细胞的形态及运动等,从而在恶性肿瘤转移中扮演重要角色.MTSS1 (metastasis suppressor 1)又称为MIM(missing in metastasis),是由Lee等[1]在研究膀胱癌转移机制发现的,初定义为一种转移抑制基因,其可通过多途径调控肌动蛋白参与肿瘤的浸润、转移,从而在恶性肿瘤生物学行为中发挥重要作用.
作者:张娟;童英 刊期: 2013年第18期
目的:探讨俯屈助娩法对会阴切开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4-6月在我院采用常规助产方法分娩的201例产妇为对照组,2012年4-6月在我院采用俯屈助娩法分娩的303例产妇为观察组.就两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不同助产方法对两组产妇的影响.结果: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观察组会阴切开率(32.67%)显著低于对照组(77.11%) (P< 0.001).观察组会阴完整率(15.51%)显著高于对照组(1.49%)(P<0.001).观察组会阴感染率(0.67%)显著低于对照组(5.30%),(P=0.0011).两组产妇产后会阴疼痛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产妇第二产程平均时间比较(P>0.05),新生儿阿氏评分比较(P>0.05),新生儿平均体重比较(P>0.05)差异均无显著性.结论:俯屈助娩法较常规阴道助产模式降低了会阴切开率和会阴感染率,提高了会阴完整率,减轻产妇产后的会阴疼痛,是能降低会阴切开率,又能确保母婴安全的有效方法.
作者:杨成芬 刊期: 2013年第18期
放射性口腔炎是一种放射线电离辐射导致的口腔黏膜损伤,是头颈部肿瘤放疗过程中常见的并发症之一.通常表现为咽痛、黏膜充血、溃疡形成,重者伴有出血、脓性分泌物等.患者常常疼痛难忍,影响其正常进食、睡眠等日常生活,并造成严重的心理负担,甚至被迫中断治疗[1].为了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必须寻找有效的方法治疗放射性口腔炎.近年来组织工程学迅速发展,组织工程化口腔黏膜也成为治疗口腔黏膜损伤的重要方法之一.
作者:晁漪澜;陈龙华;陈硕;朱晓霞 刊期: 2013年第18期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房颤患者脂联素(APN)的变化及其与脑利钠肽前体(NT-proBNP)和左室射血分数(LVEF)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146例研究对象中有COPD患者114例,分为窦性心律组(A组)30例、阵发性房颤组(B组)29例、持续性房颤组(C组)29例和永久性房颤组(D组)26例,另32例为对照组.检测患者血浆APN、NT-proBNP,并行心脏超声检查测定LVEF.结果:与对照组比,COPD患者血浆APN水平均显著升高(均P<0.05);D组血浆APN显著高于A组、B组和C组(均P<0.05).D组NT-proBNP显著升高,LVEF显著下降,与对照组、A组、B组、C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相关分析表明,血浆APN与NT-proBNP正相关(r=0.29,P<0.05),与LVEF负相关(r=-0.28,P< 0.05),NT-proBNP与LVEF负相关(r=-0.32,P<0.05).结论:COPD患者血浆APN水平升高可能与肺组织纤维化有关,房颤患者APN水平变化可能与房颤的持续状态有关,APN与NT-proBNP和LVEF一样,可能在心衰的诊断及危险分层中具有重要价值.
作者:蔡静;李洁琪 刊期: 2013年第18期
目的:观察Sphk1对人结肠癌细胞体外生成VM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用100 nmol/LPMA处理HT-29、SW480作为2组激活组,用50 μmol/L DMS处理SW480作为抑制组;在抑制组内分别加入rhMMP2、rhMMP9作为2组试验组.采用Matrigel三维培养法观察VM形成;MTT检测细胞生长增殖;Transwell观察细胞迁移;RT-PCR检测mRNA表达;Western blot、Elisa检测蛋白表达及分泌.结果:PMA上调Sphk1表达,促进VM表达阴性的HT-29体外形成VM,增强SW480增殖迁移能力,上调MMP2、MMP9的基因与蛋白表达分泌.DMS抑制Sphk1表达,减少SW480体外形成VM,加入rhMMP2、rhMMP9后再次形成VM,减弱SW480增殖迁移能力,下调MMP2、MMP9的基因与蛋白表达分泌.结论:Sphk1可促进结肠癌细胞形成VM,其机制可能通过增强结肠癌细胞的侵袭力并增加MMP2、MMP9的表达与分泌而发挥作用.
作者:李梦婷;黄杰安;周巧;苏颖洁;刘诗权 刊期: 2013年第18期
目的:从染色体核型、Y染色体微缺失状况及性激素水平等方面分析石家庄地区精子发生障碍患者发病原因.方法:273例精子发生障碍患者临床表现为无精子症或严重少、弱精子症.取外周血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及性激素测定;同时,提取全血DNA,应用多重PCR反应技术,采用无精子因子区16个序列标签位点对所有患者进行Y染色体微缺失分析.结果:273例精子发生障碍患者中,检测出染色体核型异常者35例,异常率为12.82%.Y染色体存在微缺失患者24例,异常率为8.79%.另外,染色体与Y染色体微缺失同时异常的9例,占总样本3.3%,并且发现Y染色体微缺失与激素水平有很大相关性.结论:对于精子发生障碍患者的诊断和人工辅助生殖治疗,染色体核型分析和Y染色体微缺失的应该作为常规检查,激素水平可作为辅助检查.
作者:张焕铃;甄秀丽;郑龙;张娜;连伟光;刘健敏;尤红煜;郭丽娜;乜照燕 刊期: 2013年第1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