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国亮;杨雪;董文芳;彭捷;陆建华;党健
目的:探讨俯屈助娩法对会阴切开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4-6月在我院采用常规助产方法分娩的201例产妇为对照组,2012年4-6月在我院采用俯屈助娩法分娩的303例产妇为观察组.就两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不同助产方法对两组产妇的影响.结果: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观察组会阴切开率(32.67%)显著低于对照组(77.11%) (P< 0.001).观察组会阴完整率(15.51%)显著高于对照组(1.49%)(P<0.001).观察组会阴感染率(0.67%)显著低于对照组(5.30%),(P=0.0011).两组产妇产后会阴疼痛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产妇第二产程平均时间比较(P>0.05),新生儿阿氏评分比较(P>0.05),新生儿平均体重比较(P>0.05)差异均无显著性.结论:俯屈助娩法较常规阴道助产模式降低了会阴切开率和会阴感染率,提高了会阴完整率,减轻产妇产后的会阴疼痛,是能降低会阴切开率,又能确保母婴安全的有效方法.
作者:杨成芬 刊期: 2013年第18期
目的:观察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前后联合伊马替尼治疗Ph+白血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3年2月采用亲缘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联合甲磺酸伊马替尼治疗的Ph染色体阳性白血病15例的临床资料,并随访生存期.结果:15例患者移植后均获得造血重建,患者输注单个核细胞的中位数为4.32×108/kg,输注CD34+细胞中位数为3.15×106/kg.发生Ⅱ度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GVHD)9例,Ⅲ度aGVHD 1例,局限型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cGVHD) 10例,广泛型cGVHD3例;无白血病存活率为73.3%,行HLA匹配亲缘HSCT者的总体存活率为80%.结论:亲缘异基因造血干细胞造移植前、后联合伊马替尼治疗Ph(+)白血病,具有降低移植前白血病细胞负荷,抑制残留白血病细胞增殖,促进供者完全嵌合状态的转变,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李梦醒;王季石;张燕;赵鹏;李艳菊 刊期: 2013年第18期
目的:Narcotrend监测比较不同靶控剂量舒芬太尼联合丙泊酚在老年内窥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手术的麻醉效果.方法:60例70 ~ 91岁ERCP无痛内镜检查患者,分为三组(n=20),S1组(舒芬太尼0.1 ng/mL+丙泊酚)、S2组(舒芬太尼0.2 ng/mL+丙泊酚)和P组(丙泊酚).Narcotrend监测NT为D0~D1开始手术操作.记录基础值(T0)、诱导后(T1)、插镜时(T2)、镜入十二指肠乳头开口(T3)、清醒时(T4)各时点的MAP、HR、RPP、SpO2,计算丙泊酚应用量、手术操作时间、麻醉苏醒及定向力恢复时间和呼吸抑制等发生情况.结果:P组MAP T1显著低于T0,与S2组差异显著(P< 0.05);HR、RPP T3较T0显著增高,SpO2 T1较T0显著降低(P<0.05),各指标与S1组、S2组同时点比较差异显著(P<0.05).S1组T2、T3 HR与S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丙泊酚用量、苏醒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体动、呛咳两两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呼吸抑制发生率S1组、S2组显著低于P组(P<0.05).结论:Narcotrend可有效监测老年患者麻醉深度,ERCP手术中0.2 ng/mL舒芬太尼联合丙泊酚麻醉血流动力学平稳,不良反应发生率少.
作者:戚翔;蔡劲松;徐雪;薄立军;李旭泽;高璐超 刊期: 2013年第18期
目的:对人GLUT-9基因5'-非翻译区进行克隆,并对其启动子和转录调控区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为后续的GLUT-9基因的转录调控研究奠定基础.方法:通过搜索网络数据库,得到GLUT-9基因翻译起始点上游约2 kb的序列.以人总DNA为模板,采用PCR方法进行序列克隆.运用BDGP:Neural NetworkPromoter Prediction软件对上述序列进行分析,预测出该段序列可能的启动子区域;运用TFSEARCH软件分析潜在的转录因子结合位点.结果:人GLUT-9基因的启动子可能位于转录起始点上游反义链的-550到-503区,序列上存在包括CdxA、SRY和Lyf-1等12个转录因子的潜在结合位点.结论:克隆得到人GLUT-9基因5'-非翻译区2 kb的序列,对人GLUT-9基因启动子和5'-非翻译区调控区序列进行了初步的生物信息学分析,为后续试验提供了研究基础.
作者:林绍鹏;潘速跃 刊期: 2013年第18期
目的:探讨肠内免疫微生态营养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患者免疫功能及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47例SAP患者随机分为肠内营养组(EN组)和肠内免疫微生态营养组(EIN组).比较两组肠内营养支持后1、7、14d外周血T细胞亚群CD4+、CD8+及免疫球蛋白IgA、IgG、IgM的变化,并统计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第1天EIN组及EN组CD4+、CD8+及免疫球蛋白IgA、IgG、IgM水平与对照组(NC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治疗第14天,EIN组CD4+T细胞、CD4+/CD8+比值及免疫球蛋白IgA、IgG、IgM水平明显高于EN组;治疗结束后,APACHEⅡ评分、CT评分及感染发生率、手术率、病死率两组差异均有显著性.结论:SAP患者应用肠内免疫微生态营养可改善免疫功能,减少感染、手术及死亡的发生率,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营养支持方式.
作者:康利民;潘明新;高毅;王康华;洪合 刊期: 2013年第18期
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是一种常见的胃肠道功能性疾病,国外有5%~22%的人受IBS困扰,我国患病率为5%~6%(罗马Ⅱ标准)[1].其发病机制至今未明,近年来研究认为精神心理因素、饮食、感染、免疫、脑-肠轴等多重因素参与并终导致内脏高敏-胃肠动力异常而表现出相应的临床症状[2].由于其复杂的发病机制和治疗的困难,IBS给临床医师带来很大的挑战.于是寻找一种多靶点治疗的药物,既能缓解神经系统的不良因素,又能够直接针对肠道的症状,将会为治疗IBS开辟崭新的途径.白藜芦醇(Resveratrol)是一种存在于天然植物中的多酚类物质,具有脂溶性,易通过血脑屏障等特点.
作者:陆小锋;余颖聪 刊期: 2013年第18期
目的:探究腹腔镜术后联用诺雷德治疗卵巢巧克力囊肿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05-2010年间我院妇产科收治的192例卵巢巧克力囊肿患者为研究对象,诺雷德组96例患者行腹腔镜下卵巢囊肿剔除,术后加用诺雷德治疗;孕三烯酮组96例术后予孕三烯酮治疗.监测患者术后激素水平变化并观察两组患者疗效、卵巢囊肿复发率、妊娠率及副作用的情况.结果2诺雷德组E5水平明显低于孕三烯酮组(P<0.05);孕三烯酮组治疗有效率为65.22%,明显低于诺雷德组的80.43%(P< 0.05);孕三烯酮组复发率达41.30%,明显高于诺雷德21.74% (P< 0.05);孕三烯酮组妊娠率44.44%低于诺雷德组的62.32% (P<0.05).结论:腹腔镜术后联用诺雷德治疗卵巢巧克力囊肿,术后雌激素控制在低水平且较稳定,停药后可恢复;卵巢囊肿复发率低,受孕率高,疗效好,副作用少,安全可靠,推荐临床使用.
作者:周晓宁;万淑梅 刊期: 2013年第18期
目的:观察院内感染主要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克隆及其特征.方法:从200例院内感染患者痰液分离出金黄色葡萄球菌样本,分析核糖基因型组成及特异的附属基因调节(agr)多态性和特有毒素.结果:200例样本中均未见万古霉素耐药性.不同的群体及不同的核糖基因型样本的抗生素耐药性不同,agrⅡ型等位基因是一种流行克隆,而agrⅠ型只存在于散发病例中.在68%的样本中发现LukD/LukE白细胞毒素基因.结论:流行的核糖基因型对于几乎所有的抗生素均敏感,其中没有LukD/LukE基因.因此可能有其他未发现的因素造成流行克隆的院内感染.
作者:刘宝欣 刊期: 2013年第18期
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是发病率高、病程长、难治愈、易反复的常见传染病之一.据世界卫生组织(WHO)报道[1]:全球估计约有20亿人已感染乙肝病毒,而3.5亿~4亿人患有慢性(长期)肝脏感染.其中每年大约有600万人死于急性或慢性乙型肝炎.我国流行病学调查显示[2]:从1992年始对新生儿普遍接种乙肝疫苗后,乙型肝炎病毒(HBV)携带者人群减少了约1/3,目前仍然大约有9 300万慢性HBV感染者.HBV感染是一个主要的全球发病率和死亡率的重要原因之一,其一直是公共卫生的重大挑战.拉米夫定(LMD)是早批准用于CHB抗病毒治疗的核苷类似物,由于其抑制病毒复制效果显著,耐受性好,不良反应小,且价格便宜,因而在临床上的应用十分普遍,是治疗慢性乙肝的首选药物之一.但因耐药变异问题受到一定限制,因此解决其耐药变异问题迫在眉睫.现对拉米夫定导致的YMDD变异研究作一综述.
作者:王恩成;唐琳;王健;杨利超;张磊;冯全生 刊期: 2013年第18期
目的:探讨术前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RCP)对确保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手术安全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随机抽取2006-2009年间单纯B超后行LC的患者400为对照组,2010-2012年间行MRCP术前评估后再行LC的患者400例为研究组,比较两组之间胆管损伤、残余小胆囊、意外胆囊癌、术后胆总管结石发病率及手术中转率.结果:研究组相比对照组手术中转率及术后胆总管结石发病率分别下降了79.3%、81.3%,×2=17.14、9.98(P<0.01);而胆道损伤及残余小胆囊发病率依次减少77.8%、87.5%,x2=4.83、4.41 (P< 0.05),差异均有显著性.结论:LC术前MRCP评估能显著减少胆道损伤、胆管结石遗留等并发症发生率,确保了手术安全;同时,手术中转率也有明显下降,减少了不必要的手术创伤.
作者:李平 刊期: 2013年第18期
目的:以一岁为一个年龄段分析40岁及以上的患者行IVF/ICSI的活产率和流产率.方法:分析2007年1月至2011年12月在佛山市妇幼保健院行IVF/ICSI的463周期的40岁及以上的患者,以一岁为一个年龄段分组,分析活产率及流产率,并分析D3FSH水平,获卵数,移植胚胎的数目对妊娠的影响.结果:总的活产率为9.2%,总的流产率为39.2%,获卵数较多可预示较好的临床妊娠率及活产率,移植3个胚胎与2个胚胎的活产率差异无显著性,但是移植3个胚胎的多胎发生率高.结论:辅助生育能使40岁以上的高龄患者获得一定的活产率(>5%),43岁是一个分界线,活产率极低.移植3个胚胎的多胎发生率高,但是活产率与移植2个胚胎无差异,建议移植2个胚胎为宜.
作者:杨美琼;马文敏;罗国群;谭晓慧 刊期: 2013年第18期
目的:观察关节腔内注射玻璃酸钠配合功能锻炼治疗骨性关节炎的疗效.方法:将100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50例采用玻璃酸钠关节腔注射配合功能锻炼治疗,对照组50例采用口服塞来昔布治疗,两组按规定疗程治疗后比较Lequesne综合评分、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Lequesne综合评分治疗组(4.6±0.9)分,对照组(5.2±1.1)分(P<0.01),总有效率治疗组96.0%,对照组84.0%(P<0.05).结论:采用关节腔内注射玻璃酸钠配合功能锻炼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疗效确切,副作用较少,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张董喆 刊期: 2013年第18期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异位症(EMs)患者腹腔液对人子宫内膜间质细胞(ESC)增殖及侵袭能力的影响,为EMs发病机制研究提供依据.方法:收集非EMs患者健康内膜、EMs患者在位内膜组织和腹腔液,体外分离内膜组织、培养获得子宫内膜间质细胞;应用非EMs患者及EMs患者腹腔液分别处理健康、在位和异位ESC,采用BrdU标记法检测ESC增殖能力,Transwell细胞侵袭实验检测ESC侵袭能力.结果:EMs患者腹腔液可促进ESC增殖(P<0.05)和促进ESC侵袭能力(P<0.05).结论:EMs患者腹腔液上调ESC增殖及侵袭能力,为EMs病灶的形成和发展机制研究提供新的依据.
作者:朱玲玲;梅洁;施蔚虹 刊期: 2013年第18期
目的:探讨超声检查抗环瓜氨酸(CCP)抗体阳性的早期类风湿性关节炎(RA)患者关节炎性病变的价值.方法:对53例临床诊断的早期RA双腕及手指掌指关节(MCP)、近端指间关节(PIP)进行高频超声检查,比较抗CCP抗体阳性组与阴性组之间的不同.结果:本研究中抗CCP抗体阳性者29例,阴性者24例.超声检查两组均发现关节腔积液、滑膜炎(有滑膜增厚及滑膜内血流信号级>Ⅰ级)、腱鞘积液、软骨破坏及骨侵蚀.抗CCP抗体阳性组更易发现软骨破坏及骨侵蚀.抗CCP抗体阳性组超声发现骨侵蚀12例,以MCP受损为高发,1年后经X线随访观察,其中9例发现骨侵蚀.结论:超声检查早期RA的关节炎性病变具有优势,尤其是抗CCP抗体阳性患者的骨质侵蚀改变,可以对临床判断病情进展及远期预后提供更多依据.
作者:陈洋;宗绍云;马惠;李芹;范洪涛 刊期: 2013年第18期
侵袭转移是恶性肿瘤重要的生物学特性,肿瘤转移是在一系列相关基因及分子改变调控下发生黏附、降解及运动,从而使肿瘤细胞浸润周围组织,浸润血管,在转移部位形成新的转移灶.已知细胞骨架蛋白可维持细胞形态、运动、黏附、有丝分裂过程,其中肌动蛋白的聚合及解聚可调节肿瘤细胞的形态及运动等,从而在恶性肿瘤转移中扮演重要角色.MTSS1 (metastasis suppressor 1)又称为MIM(missing in metastasis),是由Lee等[1]在研究膀胱癌转移机制发现的,初定义为一种转移抑制基因,其可通过多途径调控肌动蛋白参与肿瘤的浸润、转移,从而在恶性肿瘤生物学行为中发挥重要作用.
作者:张娟;童英 刊期: 2013年第18期
目的:探讨溃疡性结肠炎(UC)发病可能的危险因素.方法:经结肠镜检查和病理活检确诊的101例初发型UC患者为病例组,以同期结肠镜检查为正常肠黏膜的非结肠疾病患者101例作为对照组,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采集人口统计学资料、生活方式、饮食习惯等信息,对可能与UC发病相关的11个变量行单因素分析,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对于男性患者饮酒、吸烟、油腻饮食、肠道感染、精神紧张、牛奶摄入6个变量与UC发病有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偶尔摄入牛奶(P=0.011,OR=4.269,95%CI:1.404~12.976)为男性UC发病的危险因素,吸烟(P=0.003,OR=0.081,95%CI:0.015 ~ 0.431)可能是男性UC发病的保护因素;而对于女性患者油腻饮食、精神紧张、牛奶摄入3个变量与UC发病有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精神紧张(P=0.012,OR=4.421,95%CI:1.380~14.161)、偶尔摄入牛奶(P=0.006,OR=4.029,95%CI:1.492~10.878)为女性UC发病的危险因素.结论:牛奶摄入、精神紧张可能是UC的致病危险因素,而吸烟可能是UC发病的保护因素.
作者:何玉环;高峰;卢加杰;艾合买江;李月娴 刊期: 2013年第18期
目的:探讨支气管动脉栓塞治疗大咯血的近期及长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湖南省人民医院2003年1月至2012年1月间因大咯血行支气管动脉栓塞术的51例患者病例资料.结果:53例患者行支气管动脉造影,51例患者行支气管动脉栓塞术,年龄28~82岁,平均(56±13)岁.单侧病变31例,双侧病变20例.50例患者即刻止血,早期复发7例,中期复发3例,远期复发4例.3例术后出现一过性发热,1例出现胸痛,2例穿刺部位血肿,未发现脊髓栓塞及异位栓塞等严重并发症.结论:支气管动脉栓塞术治疗大咯血安全有效,即刻止血率高,近期及中长期疗效肯定,严重并发症少.
作者:谭建龙;刘志光;李文朴;张卫东;陶寅;吴怀球;刘念 刊期: 2013年第18期
目的:观察Sphk1对人结肠癌细胞体外生成VM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用100 nmol/LPMA处理HT-29、SW480作为2组激活组,用50 μmol/L DMS处理SW480作为抑制组;在抑制组内分别加入rhMMP2、rhMMP9作为2组试验组.采用Matrigel三维培养法观察VM形成;MTT检测细胞生长增殖;Transwell观察细胞迁移;RT-PCR检测mRNA表达;Western blot、Elisa检测蛋白表达及分泌.结果:PMA上调Sphk1表达,促进VM表达阴性的HT-29体外形成VM,增强SW480增殖迁移能力,上调MMP2、MMP9的基因与蛋白表达分泌.DMS抑制Sphk1表达,减少SW480体外形成VM,加入rhMMP2、rhMMP9后再次形成VM,减弱SW480增殖迁移能力,下调MMP2、MMP9的基因与蛋白表达分泌.结论:Sphk1可促进结肠癌细胞形成VM,其机制可能通过增强结肠癌细胞的侵袭力并增加MMP2、MMP9的表达与分泌而发挥作用.
作者:李梦婷;黄杰安;周巧;苏颖洁;刘诗权 刊期: 2013年第18期
目的:观察食物不耐受在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发病中的作用,为IBS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符合罗马Ⅲ诊断标准的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77例和健康对照组26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中14种食物抗原的特异性IgG抗体,对检测结果阳性的IBS-D患者,剔除阳性食物治疗12周,观察其主要症状的变化情况.结果: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组中有39例患者食物抗原的特异性IgG抗体升高,阳性率为50.65%,健康对照组为15.39%,两组间差异存在显著性(P<0.01).饮食治疗4周后,IBS-D患者的症状总评分由(9.06士2.06)分降至(6.40±2.57)分,8周后降至(4.54±2.59)分,12周后降至(3.60±2.58)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12周,腹痛程度、腹痛频率、腹泻频率、腹胀程度、粪便性状、IBS总体症状评分均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食物特异性IgG抗体介导的体液免疫反应异常在IBS的发病机制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根据食物特异性IgG抗体剔除阳性食物治疗IBS-D是一种简便有效的方法.
作者:郭虹;王金梁;江涛;常永超;马海军 刊期: 2013年第18期
目的:探讨欣普贝生用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引产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100例初产妇,随机分为欣普贝生引产组(A组),缩宫素引产组(B组),每组50例.观察产妇用药后的血压变化、宫颈Bishop评分、药物有效性、产程时间、引产成功率、分娩方式、产后出血量、羊水性状、新生儿Apgar评分、用药后的不良反应(如宫缩过频或过强、胎心音变化、恶心呕吐、发热).结果:两组产妇相比较,A组在宫颈Bishop评分、用药后有效性、引产成功率、自然分娩率明显提高,剖宫产率下降,用药至临产时间及产程时间缩短,B组血压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产后出血量、羊水性状、新生儿Apgar评分在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欣普贝生可安全有效地用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促宫颈成熟并引产.
作者:宁丰;韦凤莲;林红 刊期: 2013年第1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