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不同类型房颤患者血浆脂联素与B型利钠肽前体及心功能的关系

蔡静;李洁琪

关键词:肺疾病, 慢性阻塞性, 心房颤动, B型利钠肽前体, 脂联素, 左室射血分数
摘要: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房颤患者脂联素(APN)的变化及其与脑利钠肽前体(NT-proBNP)和左室射血分数(LVEF)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146例研究对象中有COPD患者114例,分为窦性心律组(A组)30例、阵发性房颤组(B组)29例、持续性房颤组(C组)29例和永久性房颤组(D组)26例,另32例为对照组.检测患者血浆APN、NT-proBNP,并行心脏超声检查测定LVEF.结果:与对照组比,COPD患者血浆APN水平均显著升高(均P<0.05);D组血浆APN显著高于A组、B组和C组(均P<0.05).D组NT-proBNP显著升高,LVEF显著下降,与对照组、A组、B组、C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相关分析表明,血浆APN与NT-proBNP正相关(r=0.29,P<0.05),与LVEF负相关(r=-0.28,P< 0.05),NT-proBNP与LVEF负相关(r=-0.32,P<0.05).结论:COPD患者血浆APN水平升高可能与肺组织纤维化有关,房颤患者APN水平变化可能与房颤的持续状态有关,APN与NT-proBNP和LVEF一样,可能在心衰的诊断及危险分层中具有重要价值.
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前后联合伊马替尼治疗Ph染色体阳性的白血病

    目的:观察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前后联合伊马替尼治疗Ph+白血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3年2月采用亲缘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联合甲磺酸伊马替尼治疗的Ph染色体阳性白血病15例的临床资料,并随访生存期.结果:15例患者移植后均获得造血重建,患者输注单个核细胞的中位数为4.32×108/kg,输注CD34+细胞中位数为3.15×106/kg.发生Ⅱ度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GVHD)9例,Ⅲ度aGVHD 1例,局限型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cGVHD) 10例,广泛型cGVHD3例;无白血病存活率为73.3%,行HLA匹配亲缘HSCT者的总体存活率为80%.结论:亲缘异基因造血干细胞造移植前、后联合伊马替尼治疗Ph(+)白血病,具有降低移植前白血病细胞负荷,抑制残留白血病细胞增殖,促进供者完全嵌合状态的转变,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李梦醒;王季石;张燕;赵鹏;李艳菊 刊期: 2013年第18期

  • 椎间盘镜和小切口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对比研究

    目的:探讨比较椎间盘镜(micro endoscopic discectomy,MED)和小切口手术治疗椎间盘突出症的近期疗效.方法:比较椎间盘镜椎间盘手术(MED组)和小切口椎间盘髓核摘除术(小切口组)各52例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地时间、平均住院时间、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0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VAS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JOA评分(Japanese orthopedics association,JOA).结果:MED组的术中出血量、平均住院时间及下地时间少于小切口组,手术时间多于小切口组.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的JOA值、VAS评分和ODI值均差异没有显著性.结论:椎间盘镜和小切口椎间盘髓核摘除术治疗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疗效差异无显著性,他们之间各有优缺点,需根据患者情况及医院条件选择恰当的手术方法.

    作者:杨泽龙;冯大雄;林宏;苟林;向勇;白亦光;冯刚 刊期: 2013年第18期

  • OREM护理模式在原发性肝癌TACE围术期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OREM护理模式在原发性肝癌TACE治疗中的应用.方法:将原发性肝癌行TACE治疗的10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实施传统护理模式,观察组实施OREM护理模式,观察两组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在自我护理能力测评得分的比较中,观察组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x2=6.15,P< 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并发症和不良反应的比较中,两组患者在栓塞综合症和骨髓抑制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在穿刺部位出血、腰背部疼痛、排尿困难的比较中,观察组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原发性肝癌TACE围术期中的护理,OREM护理模式明显优于传统护理模式.

    作者:田素红;周士琦;陈雪梅;孙秀红 刊期: 2013年第18期

  • 经阴道低频电刺激治疗女性肛提肌综合征

    肛提肌综合征(levator ani syndrome,LAS)是导致女性慢性盆腔疼痛(chronic pelvic pain,CPP)的一种常见原因,但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2011年5月至2012年05月我们采用经阴道低频电刺激治疗女性肛提肌综合征36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按照慢性盆腔疼痛的定义,选择具有持续6个月以上的非周期性疼痛,且以肛提肌痉挛疼痛为主的CPP患者36例为治疗对象,年龄34~45岁,患者主诉下腹坠胀,伴有阴道疼痛、外阴疼痛或肛周疼痛等.妇科检查均有阴道肌肉痉挛或阴道深部压痛,有或无宫颈摇摆痛、子宫压痛、附件区压痛.所有患者均除外急性泌尿生殖系统炎症.

    作者:韩燕华;郑春勤;李丹彦;陈燕;苏园园 刊期: 2013年第18期

  • 两种椎间融合方法治疗腰椎滑脱症的中期疗效

    目的:观察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结合椎间单纯自体骨块植骨及Cage植骨融合在治疗退行性腰椎滑脱症中的临床中期疗效.方法:根据椎间融合方法的不同,分为A组(椎间植骨融合组,26例)和B组(Cage融合组,22例).观察植骨融合率、滑脱率、椎间隙高度、滑脱节段前凸角度、VAS疼痛评分.结果:全部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为22个月.两组患者术后3d在椎间隙高度、滑脱率以及滑脱节段前凸角度方面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末次随访时组间VAS评分改善率及椎间融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末次随访时在滑脱复位率、椎间隙高度恢复率、滑脱节段前凸角度维持方面B组优于A组(P<0.05).结论:在椎弓根螺钉系统内固定治疗腰椎滑脱症方面,两种椎间融合方式均取得了较好的中期疗效,Cage植骨融合在滑脱复位率、椎间隙高度恢复率、滑脱节段前凸角度维持方面效果更加明显.

    作者:李亮;高吉海;燕树义;于学忠;任跃兵 刊期: 2013年第18期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不同类型房颤患者血浆脂联素与B型利钠肽前体及心功能的关系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房颤患者脂联素(APN)的变化及其与脑利钠肽前体(NT-proBNP)和左室射血分数(LVEF)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146例研究对象中有COPD患者114例,分为窦性心律组(A组)30例、阵发性房颤组(B组)29例、持续性房颤组(C组)29例和永久性房颤组(D组)26例,另32例为对照组.检测患者血浆APN、NT-proBNP,并行心脏超声检查测定LVEF.结果:与对照组比,COPD患者血浆APN水平均显著升高(均P<0.05);D组血浆APN显著高于A组、B组和C组(均P<0.05).D组NT-proBNP显著升高,LVEF显著下降,与对照组、A组、B组、C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相关分析表明,血浆APN与NT-proBNP正相关(r=0.29,P<0.05),与LVEF负相关(r=-0.28,P< 0.05),NT-proBNP与LVEF负相关(r=-0.32,P<0.05).结论:COPD患者血浆APN水平升高可能与肺组织纤维化有关,房颤患者APN水平变化可能与房颤的持续状态有关,APN与NT-proBNP和LVEF一样,可能在心衰的诊断及危险分层中具有重要价值.

    作者:蔡静;李洁琪 刊期: 2013年第18期

  • 剔除食物治疗在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中的价值

    目的:观察食物不耐受在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发病中的作用,为IBS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符合罗马Ⅲ诊断标准的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77例和健康对照组26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中14种食物抗原的特异性IgG抗体,对检测结果阳性的IBS-D患者,剔除阳性食物治疗12周,观察其主要症状的变化情况.结果: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组中有39例患者食物抗原的特异性IgG抗体升高,阳性率为50.65%,健康对照组为15.39%,两组间差异存在显著性(P<0.01).饮食治疗4周后,IBS-D患者的症状总评分由(9.06士2.06)分降至(6.40±2.57)分,8周后降至(4.54±2.59)分,12周后降至(3.60±2.58)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12周,腹痛程度、腹痛频率、腹泻频率、腹胀程度、粪便性状、IBS总体症状评分均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食物特异性IgG抗体介导的体液免疫反应异常在IBS的发病机制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根据食物特异性IgG抗体剔除阳性食物治疗IBS-D是一种简便有效的方法.

    作者:郭虹;王金梁;江涛;常永超;马海军 刊期: 2013年第18期

  • WSLP运载siRNA抑制炎性疼痛大鼠脊髓背角NMDA受体1基因表达的可行性

    目的:探讨低分子量聚乙烯亚胺(PEI)和胆固醇组成的水溶性脂聚体(WSLP)运载siRNA抑制炎性疼痛大鼠脊髓背角(SCDH) 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功能亚基(NR1)基因表达的可行性及其对炎性疼痛大鼠机械性痛阈值的影响.方法:将WSLP直接与靶向NR1的siRNA连接形成WSLP/siRNA复合物,乱序siRNA作为对照(WSLP/scRNA);然后分别检测鞘内注射WSLP/siRNA对炎性痛模型大鼠SCDH NR1转录水平及蛋白水平表达的影响,并且测定鞘内注射此复合物后炎性痛大鼠50%机械性痛阈值的变化.结果:WSLP/siRNA注射后3d,炎性疼痛大鼠SCDH NR1转录水平表达下降41%(P< 0.01),蛋白水平的表达相应下降58%(P<0.01),WSLP/scRNA及PEI/siRNA注射后NR1转录水平及蛋白水平的表达无明显变化.WSLP/siRNA鞘内注射后3、7、14及21 d炎性痛大鼠的50%机械性痛阈值显著增高(P<0.01),WSLP/scRNA及PEI/siRNA均无此作用.结论:WSLP可有效运载siRNA抑制慢性炎性痛大鼠NR1的过度表达,从而治疗炎性疼痛大鼠痛觉过敏.

    作者:马国亮;杨雪;董文芳;彭捷;陆建华;党健 刊期: 2013年第18期

  • 放射性口腔炎与组织工程化口腔黏膜

    放射性口腔炎是一种放射线电离辐射导致的口腔黏膜损伤,是头颈部肿瘤放疗过程中常见的并发症之一.通常表现为咽痛、黏膜充血、溃疡形成,重者伴有出血、脓性分泌物等.患者常常疼痛难忍,影响其正常进食、睡眠等日常生活,并造成严重的心理负担,甚至被迫中断治疗[1].为了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必须寻找有效的方法治疗放射性口腔炎.近年来组织工程学迅速发展,组织工程化口腔黏膜也成为治疗口腔黏膜损伤的重要方法之一.

    作者:晁漪澜;陈龙华;陈硕;朱晓霞 刊期: 2013年第18期

  • MRI在产后可逆性脑后部白质病变综合征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产后脑后部可逆性白质脑病综合征 (post-partum reversible posterior encephalopathy syndrome,pPRES)是一个以产后短期内头痛、呕吐、癫痫发作、意识障碍和视觉异常等为临床主要表现,以脑后部短暂性血管源性脑水肿为主要特征性影像表现的临床-放射综合征.其治疗方案与其他产后易发神经系统疾病不同,及时、正确的诊断对患者的预后至关重要[1].本文通过回顾性分析经临床证实的17例pRPES患者的MRI检查资料,对比不同MRI序列表现,旨在选出有效、优势序列,提高对本病的病灶检出率和诊断符合率.

    作者:苗重昌;陈迎良;李蕾 刊期: 2013年第18期

  • 欣普贝生用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引产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欣普贝生用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引产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100例初产妇,随机分为欣普贝生引产组(A组),缩宫素引产组(B组),每组50例.观察产妇用药后的血压变化、宫颈Bishop评分、药物有效性、产程时间、引产成功率、分娩方式、产后出血量、羊水性状、新生儿Apgar评分、用药后的不良反应(如宫缩过频或过强、胎心音变化、恶心呕吐、发热).结果:两组产妇相比较,A组在宫颈Bishop评分、用药后有效性、引产成功率、自然分娩率明显提高,剖宫产率下降,用药至临产时间及产程时间缩短,B组血压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产后出血量、羊水性状、新生儿Apgar评分在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欣普贝生可安全有效地用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促宫颈成熟并引产.

    作者:宁丰;韦凤莲;林红 刊期: 2013年第18期

  • MTSS1与恶性肿瘤相关性研究进展

    侵袭转移是恶性肿瘤重要的生物学特性,肿瘤转移是在一系列相关基因及分子改变调控下发生黏附、降解及运动,从而使肿瘤细胞浸润周围组织,浸润血管,在转移部位形成新的转移灶.已知细胞骨架蛋白可维持细胞形态、运动、黏附、有丝分裂过程,其中肌动蛋白的聚合及解聚可调节肿瘤细胞的形态及运动等,从而在恶性肿瘤转移中扮演重要角色.MTSS1 (metastasis suppressor 1)又称为MIM(missing in metastasis),是由Lee等[1]在研究膀胱癌转移机制发现的,初定义为一种转移抑制基因,其可通过多途径调控肌动蛋白参与肿瘤的浸润、转移,从而在恶性肿瘤生物学行为中发挥重要作用.

    作者:张娟;童英 刊期: 2013年第18期

  • 肝切除术中处理肝短静脉22例的经验

    涉及半肝切除、扩大半肝切除或累及肝尾状叶的肝脏肿瘤切除常常需要对肝短静脉进行处理,术中意外导致的凶险失血屡有发生[1],手术风险高,因而手术开展较为局限.我院自2007年1月至2011年12月对22例涉及半肝切除、扩大半肝切除或累及尾状叶的肝脏肿瘤切除患者实行解剖第三肝门的解剖,获得了较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22例患者中男15例,女7例,年龄29~68岁,平均47.5岁.术前影像检查常规行CT增强扫描+血管三维成像,临床诊断为原发性肝细胞癌17例,肝血管瘤5例.主要位于肝Ⅴ~Ⅷ段12例,肝Ⅰ段4例,肝Ⅳ~Ⅷ段3例,肝Ⅱ、Ⅳ、Ⅴ段3例,平均直径7.8 cm.

    作者:乔鸥;胡平海;金焰 刊期: 2013年第18期

  • 石家庄地区精子发生障碍患者发病原因分析

    目的:从染色体核型、Y染色体微缺失状况及性激素水平等方面分析石家庄地区精子发生障碍患者发病原因.方法:273例精子发生障碍患者临床表现为无精子症或严重少、弱精子症.取外周血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及性激素测定;同时,提取全血DNA,应用多重PCR反应技术,采用无精子因子区16个序列标签位点对所有患者进行Y染色体微缺失分析.结果:273例精子发生障碍患者中,检测出染色体核型异常者35例,异常率为12.82%.Y染色体存在微缺失患者24例,异常率为8.79%.另外,染色体与Y染色体微缺失同时异常的9例,占总样本3.3%,并且发现Y染色体微缺失与激素水平有很大相关性.结论:对于精子发生障碍患者的诊断和人工辅助生殖治疗,染色体核型分析和Y染色体微缺失的应该作为常规检查,激素水平可作为辅助检查.

    作者:张焕铃;甄秀丽;郑龙;张娜;连伟光;刘健敏;尤红煜;郭丽娜;乜照燕 刊期: 2013年第18期

  • 间苯三酚联合利多卡因用于宫腔镜术前准备的效果评价

    宫腔镜手术是治疗宫腔内疾病的一种微创手术,有直观操作及微创的特点.而术前器械能否顺利通过宫颈内口关系到治疗的成败,且术前进行宫颈预处理可降低手术并发症[1].常用的宫颈软化方法有宫颈管内插入导尿管或海藻棒、卡孕栓、米索前列醇阴道给药等,但均有弊端.近年来间苯三酚已广泛应用于产程中,有良好的促进宫颈软化作用.本文选择目前应用较广泛的海藻棒作对照组,探讨间苯三酚联合利多卡因在宫腔镜术前宫颈预处理的效果,寻找一种效果更好的预处理方法.

    作者:高凤霞;马金红 刊期: 2013年第18期

  • 蜂毒素对荷骨肉瘤裸鼠肿瘤SDF-1α、CXCR4和微血管密度的影响

    目的:通过检测裸鼠骨肉瘤SDF-1α、CXCR4和CD105的表达,观察蜂毒素对骨肉瘤微血管生成的影响及探讨其机制.方法:建立荷骨肉瘤裸鼠模型,瘤体局部给药.采用免疫组化法和显微图像分析技术检测不同浓度蜂毒素对各组裸鼠肿瘤SDF-1α、CXCR4和CD105表达的影响.结果:与阴性对照组比较,蜂毒素各浓度组瘤体内MVD、SDF-1α及CXCR4均减少(P<0.05);与TNP-470组比较,蜂毒素低、中剂量组瘤体内MVD、SDF-1α及CXCR4较多(P<0.05),蜂毒素高剂量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蜂毒素能减少荷骨肉瘤裸鼠瘤体微血管生成,抑制骨肉瘤的生长.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蜂毒素能降低SDF-1α及CXCR4蛋白表达有关.

    作者:秦刚;李海东;徐苏洋;李玉梅;孙剑;陈永强 刊期: 2013年第18期

  • 新疆地区溃疡性结肠炎发病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溃疡性结肠炎(UC)发病可能的危险因素.方法:经结肠镜检查和病理活检确诊的101例初发型UC患者为病例组,以同期结肠镜检查为正常肠黏膜的非结肠疾病患者101例作为对照组,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采集人口统计学资料、生活方式、饮食习惯等信息,对可能与UC发病相关的11个变量行单因素分析,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对于男性患者饮酒、吸烟、油腻饮食、肠道感染、精神紧张、牛奶摄入6个变量与UC发病有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偶尔摄入牛奶(P=0.011,OR=4.269,95%CI:1.404~12.976)为男性UC发病的危险因素,吸烟(P=0.003,OR=0.081,95%CI:0.015 ~ 0.431)可能是男性UC发病的保护因素;而对于女性患者油腻饮食、精神紧张、牛奶摄入3个变量与UC发病有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精神紧张(P=0.012,OR=4.421,95%CI:1.380~14.161)、偶尔摄入牛奶(P=0.006,OR=4.029,95%CI:1.492~10.878)为女性UC发病的危险因素.结论:牛奶摄入、精神紧张可能是UC的致病危险因素,而吸烟可能是UC发病的保护因素.

    作者:何玉环;高峰;卢加杰;艾合买江;李月娴 刊期: 2013年第18期

  • 40岁以上的不孕妇女行IVF/ICSI-ET治疗463周期临床分析

    目的:以一岁为一个年龄段分析40岁及以上的患者行IVF/ICSI的活产率和流产率.方法:分析2007年1月至2011年12月在佛山市妇幼保健院行IVF/ICSI的463周期的40岁及以上的患者,以一岁为一个年龄段分组,分析活产率及流产率,并分析D3FSH水平,获卵数,移植胚胎的数目对妊娠的影响.结果:总的活产率为9.2%,总的流产率为39.2%,获卵数较多可预示较好的临床妊娠率及活产率,移植3个胚胎与2个胚胎的活产率差异无显著性,但是移植3个胚胎的多胎发生率高.结论:辅助生育能使40岁以上的高龄患者获得一定的活产率(>5%),43岁是一个分界线,活产率极低.移植3个胚胎的多胎发生率高,但是活产率与移植2个胚胎无差异,建议移植2个胚胎为宜.

    作者:杨美琼;马文敏;罗国群;谭晓慧 刊期: 2013年第18期

  • 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YMDD变异研究进展

    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是发病率高、病程长、难治愈、易反复的常见传染病之一.据世界卫生组织(WHO)报道[1]:全球估计约有20亿人已感染乙肝病毒,而3.5亿~4亿人患有慢性(长期)肝脏感染.其中每年大约有600万人死于急性或慢性乙型肝炎.我国流行病学调查显示[2]:从1992年始对新生儿普遍接种乙肝疫苗后,乙型肝炎病毒(HBV)携带者人群减少了约1/3,目前仍然大约有9 300万慢性HBV感染者.HBV感染是一个主要的全球发病率和死亡率的重要原因之一,其一直是公共卫生的重大挑战.拉米夫定(LMD)是早批准用于CHB抗病毒治疗的核苷类似物,由于其抑制病毒复制效果显著,耐受性好,不良反应小,且价格便宜,因而在临床上的应用十分普遍,是治疗慢性乙肝的首选药物之一.但因耐药变异问题受到一定限制,因此解决其耐药变异问题迫在眉睫.现对拉米夫定导致的YMDD变异研究作一综述.

    作者:王恩成;唐琳;王健;杨利超;张磊;冯全生 刊期: 2013年第18期

  • 预存式自体输血对结直肠癌患者围术期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

    目的:观察预存式自体输血对结直肠癌患者围术期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直肠癌、结肠癌ASA Ⅰ ~Ⅱ级患者40例,随机分为预存式自体输血组(P组)和异体输血(H组),每组20例.P组患者于手术前1周采血400 mL;H组患者手术前配悬浮红细胞2 U(400 mL),两组均于手术中止血完毕后输入.两组病例均在麻醉诱导前、输血前、手术后第1天、手术后第5天分别抽取静脉血,以流式细胞仪测定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和NK细胞数量的变化,并计算CD4+/CD8+比值.结果:两组输血前CD3+、CD4+、CD4+/CD8+和NK细胞数量均较麻醉前明显下降.术后1dH组继续下降,P组开始恢复,但仍低于术前水平.术后第5天P组恢复至麻醉前水平,H组继续降低至明显低于正常水平,与麻醉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预存式自体输血可以显著恢复结直肠癌患者围术期细胞免疫功能.

    作者:屈常伟;骆喜宝;刘志贵;陈燕;卜文豪 刊期: 2013年第18期

实用医学杂志

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卫生厅

主办: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