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基于人类职能理论指导下的训练方式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疗效的影响

张国富;李达;查智群;毛智群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 人类职能理论, 康复疗效
摘要:目的:探讨人类职能理论(MOHO)指导下的训练方式对精神分裂症的康复效果.方法:将8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MOHO组及WAT组,WAT组实行常规治疗,包括药物治疗及一般工娱疗.研究组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应用MOHO理论指导下的康复训练模式.治疗前后分别应用生活技能量表(ADL)、功能活动调查表(FAQ)评定患者的社会功能.结果:治疗6个月后两组ADL、FAQ评分有显著差异(t=2.26,P<0.01;t=2.11,P<0.05);与基线比较,MOHO组ADL、FAQ评分有显著差异(F=4.89,P< 0.05;F=5.15,P<0.05).结论:MOHO指导下的训练方式较传统的工娱疗对精神分裂症的康复效果更好.
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Starnfor A型主动脉夹层所致神经系统损害2例

    病例1 患者男,60岁.因突发双下肢无力1d入院.入院1d前患者骑车时突发双下肢无力,伴腹胀,小便不能解出.当地医院行头颅CT、腹部CT“未见明显异常”,转入我院.既往有反复右下肢无力病史10年.查体:体温36.4℃,脉搏80次/min,血压161/80mmHg.神清,颅神经无殊,左下肢肌力1级,右下肢4级,左下肢膝以下深浅感觉消失,双侧膝反射、踝反射消失.双侧巴氏征(-),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性哕音,心律齐.急诊行腰椎MRI平扫示:脊髓未见明显异常.双下肢超声示:左下肢动脉闭塞.

    作者:陈波;张庆臣 刊期: 2013年第19期

  • 颈部动脉夹层相关脑梗死的临床及影像研究

    目的:分析与颈部动脉夹层(cervical artery dissection,CAD)相关的脑梗死的临床及影像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CAD合并脑梗死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结合相关文献资料分析总结.结果:11例患者中男7例(63.6%),女4例(36.4%),平均年龄(41.0±7.5)岁,均急性起病,伴随有脑缺血的症状和体征,部分患者发病与颈部活动相关,或存在不同程度的头颈部疼痛.11例患者中,8例为颈内动脉夹层(72.7%),3例为椎动脉夹层(27.3%).缺血病灶DWI显像发现,单个病灶者4例(36.3%),多发病灶者7例(63.6%),分水岭区梗死灶者2例(28.6%).结论:伴有头颈部的疼痛或颈部特殊活动史的患者需要注意排查CAD.前循环夹层导致的脑梗死更多见,CAD相关的脑梗死易表现为动脉到动脉栓塞特征或低灌注梗死.应重视特征性的临床和影像学表现,合理运用CTA及MRI提高诊断率.

    作者:郑海滨;王恩;马莉亚;倪红;王官良 刊期: 2013年第19期

  • 胰岛素抵抗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心肌损伤及预后的影响

    目的:研究胰岛素抵抗会否增加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后患者心肌损伤及不良心血管事件.方法:选取行择期PCI的心绞痛患者,依据胰岛素抵抗指数分为胰岛素抵抗组及对照组.比较两组间PCI术后心肌损伤发生率以及心肌损伤程度间有无差异;分析心肌损伤的相关因素;随访1年,观察两组间不良心血管事件有无差异.结果:胰岛素抵抗组心肌损伤率高于对照组(27.6% vs.14.1%,P=0.004),且胰岛素抵抗组中心肌损伤者cTNI浓度较高[(2.18±0.44)ng/mL vs.(1.79±0.37)ng/mL,P=O.001].胰岛素抵抗是心肌损伤的危险因素之一(OR=2.410,95%CI:1.270~4.566).胰岛素抵抗能增加不良心血管事件(HR=0.377,95%CI:0.146 ~ 0.972).结论:胰岛素抵抗是PCI术后心肌损伤危险因素之一,且增加不良心血管事件.

    作者:李靖;徐占稳;赵兴洲;许金鹏;孙学江;宋书江 刊期: 2013年第19期

  • 羟基喜树碱对肺纤维化大鼠MMP-1、TIMP-1及Ⅰ型胶原的影响

    目的:研究羟基喜树碱(HCPT)对博莱霉素A5诱导的肺纤维化大鼠肺组织中基质金属蛋白酶-1(MMP-1)、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1(TIMP-1)及Ⅰ型胶原的影响.方法:采用HE染色观察大鼠肺纤维化程度,Masson染色观察胶原表达,RT-PCR法检测MMP-1及TIMP-1的mRNA表达,免疫组化检测Ⅰ型胶原蛋白的表达.结果:模型组MMP-1表达显著降低,TIMP-1及Ⅰ型胶原表达显著升高;各剂量给药组肺纤维化、胶原表达的程度以及TIMP-1和Ⅰ型胶原表达均降低,而MMP-1表达均增高,且呈剂量依赖性.结论:HCPT能减轻博莱霉素A5诱导的大鼠肺纤维化,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提高MMP-1表达、降低TIMP-1及Ⅰ型胶原表达来调控细胞外基质的代谢.

    作者:姚舒婷;郑洁;胡国信;陆明;文蕾;陈国忠 刊期: 2013年第19期

  • 盐皮质激素受体和糖皮质激素受体在创伤后应激障碍大鼠海马CA1区的共存表达

    目的:研究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大鼠海马CA1区神经元盐皮质激素受体(MR)和糖皮质激素受体(GR)表达及共存变化.方法:用连续单一刺激(SPS)方法刺激大鼠制作PTSD模型,用ELISA检测不同时间大鼠血清糖皮质激素(GC).取SPS后12h、1d、7d鼠脑组织,以非刺激的脑组织为对照组,用免疫荧光双标技术进行各组海马CA1区神经元MR和GR表达及二者共存表达的观察.结果:大鼠血清GC于SPS后1h时明显增高,12h时仍持续升高,24 h时低于正常,7、14d回升但低于正常;激光共聚焦显微镜(CLSM)下,MR-CY3呈红光,GR-FITC呈绿光,二者融合为黄色或橙色光.对照组可见MR分布于胞质和胞核,GR主要分布于胞核,少数于胞质;12h时MR表达减少,GR在胞核内明显增多;1d时MR表达进一步减少且集中于胞质,GR集中于胞质;7d时MR持续减少,GR重新表达于胞核.用双重波长激发时,对照组融合光集中于胞核,12h时核内融合光增多,1d时融合光集中于胞质,7d时核内融合光再次增多.结论:MR、GR在海马CA1区神经元内表达与PTSD大鼠血中GC浓度变化相互影响,而导致海马受损、功能降低.

    作者:杜喆;张伟国;曹桂范;陶凯 刊期: 2013年第19期

  • 涎腺皮脂腺淋巴腺瘤1例

    患者女,33岁,左腮腺区无痛性肿物缓慢增长2个月人院.查体:左腮腺部位触及大小约3cm×3cm×2.5cm肿物,质地较软,活动度可,与周围组织及皮肤无粘连.特殊检查:左耳下腮腺区探及约32 mm×9 mm低回声结节,边界清楚,内部回声欠均质.CDFI:于包块内未探及明显血流信号.临床诊断:左腮腺肿物性质待诊.行左腮腺肿块摘除术.术中见肿瘤位于面神经表面,腮腺浅叶与深叶之间,与腺体联系不密切,似脂肪瘤样组织,完整切除肿物及部分腮腺组织送病理.

    作者:王新云;张保华 刊期: 2013年第19期

  • 鼻咽癌影像学诊断的进展

    鼻咽癌是头颈部常见的恶性肿瘤,发病率居首位.好发于鼻咽顶壁、侧壁,位置隐蔽,临床常无明显症状.放疗是其首选治疗方法,但易复发[1].因此,鼻咽癌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及放疗后随访尤为重要.近年来新兴影像学技术的出现,在鼻咽癌活体组织结构及功能代谢方面具有独特优势,对鼻咽癌术前诊断、术后评估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朱珊珊;戚乐;张彬彬;潘博文;丁建平;余涛;孙杨 刊期: 2013年第19期

  • 磁共振波谱在轻度认知功能障碍中的研究进展

    随着公众对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的认识增加,越来越多的人对记忆问题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记忆障碍是痴呆的一个几乎普遍的早期症状.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MCI)的早期表现主要是记忆减退,但记忆丧失的严重程度还没有达到痴呆的诊断标准.MCI是发展为痴呆的高危人群,特别是AD,是痴呆的预防策略靶点.磁共振波谱(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scopy,MRS)是从脑代谢方面来研究MCI,因其具有无创性的特点,正成为有前途的诊断和预测MCI发展为AD的工具,也将成为MCI的进展和药物实验领域中的监测手段.本文将近年来关于MRS检测在MCI中的研究和应用进展进行简要综述.

    作者:李晓裔;邵西仓 刊期: 2013年第19期

  • 伊洛马司他对人喉癌Hep-2细胞增殖及凋亡的影响

    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伊洛马司他对人喉癌Hep-2细胞增殖活性及凋亡水平的影响,为喉癌的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应用MTr法分析不同浓度伊洛马司他对Hep-2细胞增殖活性的影响,并计算该药的IC10及IC50;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接近IC10浓度伊洛马司他作用于Hep-2细胞不同时间后的凋亡率.结果:MTT结果示不同浓度伊洛马司他对Hep-2细胞均有抑制作用,且抑制率呈浓度依赖性(P<0.05),此药的IC10及IC50分别为8和130 μg/mL(P< 0.05);流式细胞术结果示伊洛马司他可诱导Hep-2细胞的凋亡,且凋亡率依赖于药物作用时间的增加(P<0.05).结论:伊洛马司他可抑制Hep-2细胞的增殖,诱导其凋亡,从而抑制喉癌的发生与发展,为喉癌的临床用药提供了一定的实验依据.

    作者:李黎;高树峰;张少容;刘月辉;兰宁;徐莲 刊期: 2013年第19期

  • 不同分期慢性肾脏病患者骨密度水平与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表达的相关性

    目的:研究不同分期慢性肾脏病(CKD)患者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的表达与骨密度(BMD)的相关性.方法:选取CKD 2 ~5期患者各25例,应用DEXA骨密度仪测定1~4腰椎前后位BMD和T值,检测血清IGF-1水平及其他相关生化指标的表达.结果:CKD 5期患者BMD和T值与体检人群有明显差异(P<0.05),血清IGF-1值显著减少(P<0.01),血清甲状旁腺激素(iPTH)及碱性磷酸酶(ALP)明显增高(JP<0.01),且血清IGF-1水平与BMD呈正相关(r=0.673).结论:BMD测定敏感性较高,是目前早期诊断肾性骨病的较好方法;血清IGF-1值不仅可反映骨转换水平高低,而且与CKD 5期患者BMD的变化相平行,对CKD患者肾性骨病早期诊治和严重程度的判断亦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作者:林建明;杨霞;袁静;程世平;查艳 刊期: 2013年第19期

  • 艾地苯醌对缺血性脑卒中后抑郁的预防性研究

    目的:观察艾地苯醌对缺血性脑卒中后抑郁的预防作用和对卒中患者神经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将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干预组,对照组给予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干预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艾地苯醌.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8周对两组患者进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HAMD)、神经功能缺损评分(SSS)和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并评定卒中后抑郁的发生率.结果:干预组治疗后脑卒中后抑郁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HAMD评分及SSS评分低于对照组,ADL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艾地苯醌的早期应用能减少缺血性卒中后抑郁的发生,并能促进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

    作者:张翼;陈继华;付鹏程 刊期: 2013年第19期

  • 临床特征和改良MRI-PC-ASPECTS预测后循环致命性脑卒中的价值

    目的:探讨临床特征和改良后用于磁共振评分的后循环急性卒中预后早期CT量表(MRI-PC-ASPECTS)对预测后循环缺血性脑卒中预后的价值.方法:90例南通大学附属建湖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急性后循环缺血性卒中患者,根据患者1周内是否昏迷或者死亡分为致命性卒中组(n=70)和非致命性卒中组(n=20).比较两组基线资料、临床特点及MRI-PC-ASPECTS.结果:两组中有糖尿病病史者分别为16例(80.0%),36例(51.4%),入院NIHSS分别为7.78±2.70,4.60±2.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饮水呛咳、持续眩晕、复视、构音障碍等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MRI-PC-ASPECTS分为≤10、11、12 ~ 13 3组,发生致命性卒中分别为10例(83.3%)、8例(25.8%)、2例(4.3%),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临床特征和MRI-PC-ASPECTS结合可早期预测致命性脑卒中.

    作者:王崇;王建明;严严 刊期: 2013年第19期

  • 利拉鲁肽联合甘精胰岛素治疗预混胰岛素血糖控制不佳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评价利拉鲁肽联合甘精胰岛素治疗预混胰岛素血糖控制不佳2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方法:预混胰岛素血糖控制不佳2型糖尿病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利拉鲁肽联合甘精胰岛素治疗)和对照组(甘精胰岛素联合门冬胰岛素治疗).比较治疗前后2组患者FBG、2hPG、HbA1c、BMI、低血糖发生次数以及患者满意度.结果:2组治疗12周后FBG、2hPG、HbA1c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但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12周后BMI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而对照组治疗前后BM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发生症状性低血糖次数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患者满意度高.结论:利拉鲁肽联合甘精胰岛素可有效控制预混胰岛素血糖控制不佳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并且能明显降低BMI和低血糖发生次数,依从性较高.

    作者:周岩;吴大方;曹晋;杨瑜莹 刊期: 2013年第19期

  • HPV L1蛋白在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中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探讨HPV L1蛋白在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SIL)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以免疫组织/细胞化学和非同位素标记核酸分子杂交技术为基础,在免疫水平和核酸水平上检测73例SIL患者中HPV L1蛋白的表达情况,取40例液基细胞学中宫颈无上皮内病变或恶性病变(NILM)作对照.结果:HPV L1蛋白在NILM中的阳性率是10.0%(4/40),在宫颈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中的阳性率是54.2%(26/4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HPV L1蛋白在宫颈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中的阳性率是16.0%(4/25),与LSIL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HPV L1蛋白在不大于45岁SIL患者的阳性率是44.0%(22/50),在45岁以上SIL患者的阳性率是34.8%(8/2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1)SIL的发生、发展可能和HPV L1蛋白的异常表达有关.(2)HPV L1蛋白可作为预测SIL发展的指标,协助临床处理.

    作者:张静;张亚静 刊期: 2013年第19期

  • 左西孟旦对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源性休克患者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左西孟旦对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源性休克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源性休克患者100例,随机分为两组:左西孟旦组和多巴酚丁胺组,分别给予左西孟旦和多巴酚丁胺治疗.记录两组患者用药后血压、心率、去甲肾上腺素用量、每搏量、射血分数、左室舒张末容积的变化和左西孟旦的不良反应.结果:左西孟旦对血压、心率的影响与多巴酚丁胺比较无明显差异.左西孟旦减少去甲肾上腺素用量.左西孟旦对每搏量、射血分数的增加作用强于多巴酚丁胺.左西孟旦对左室舒张末容积没有影响.结论:左西孟旦比多巴酚丁胺更有效改善心脏收缩功能.

    作者:罗毅;刘路培;黄振宇;黄善华;龙春萍;罗翠琼 刊期: 2013年第19期

  • GRIN1基因rs2301363 SNP位点与双相情感障碍的关联研究

    目的:研究谷氨酸受体离子化NMDA1受体基因(GRIN1)rs2301363 SNP位点在健康及双相情感障碍(BD)患者中是否存在多态性改变.方法:收集BD患者EDTA-K2抗凝静脉血50份,健康查体人员EDTA-K2抗凝静脉血50份,提取DNA,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和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技术,对其进行单核苷酸多态性分析.结果:基因型CT和TT携带者患BD的可能性分别是CC基因型的3.6倍和1.57倍.结论:GRIN1基因rs2301363 SNP位点的多态性改变与BD的发病显著相关(P<0.05),提示该位点在BD的发病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

    作者:杨雪梅;刘芳;齐红梅;宋亚曼;李俊 刊期: 2013年第19期

  • 支气管镜介入治疗结核性气道狭窄合并肺不张50例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支气管镜介入治疗结核性气道狭窄或闭锁并肺不张的疗效.方法:对2008年1月至2011年6月我院治疗的50例结核性气道狭窄或闭锁并肺不张患者,经支气管镜高频电凝、球囊扩张治疗,观察影像学与镜下表现、治疗有效率与副作用、再狭窄率及病程对疗效的影响.结果:治疗总有效率为92.0%(46/50),其中显效78.0%(39/50),好转14.0%(7/50),无效8.0%(4/50).治疗后气促指数改善率为100%.随访期再狭窄率为39.1%(18/46),其中治疗后3个月内再狭窄率为34.8%(16/46).显效及好转患者病程中位数分别为1.75及3个月,而无效患者为10~20个月.结论:经支气管镜高频电凝、球囊扩张治疗结核性气道狭窄或闭锁并肺不张是一项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但有一定再狭窄率.病程对疗效有明显影响,病程长者疗效较差.故对于支气管结核,尤其是呼吸困难、出现肺不张者,应把握时机,尽早介入治疗.

    作者:方琼;谢艺开;李映文;彭德虎;谭毅刚;卢燕云 刊期: 2013年第19期

  • 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冠状静脉窦电传导改变的研究

    目的:研究阵发性心房颤动(paroxysmal atrial fibrillation,PAF)患者冠状静脉窦(coronary sinus,CS)传导的电生理特性.方法:病例组为PAF患者33例;对照组为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或室性早搏患者39例.应用固定程序S1S1 500、400、350、300、280 ms分别起搏CS近端、CS远端,观察CS内A波的传导顺序,分别测量CS近端至CS远端、CS远端至CS近端的传导时间.结果:(1)心腔内电生理检查观察窦性心律下CS内A波的传导顺序,病例组中斜线型26例,弧线型7例;对照组中斜线型27例,弧线型12例.(2)在所有病例中,两组患者的CS传导时间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斜线型病例,各刺激周长下房颤组的CS传导时间均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PAF患者,冠状窦肌肉组织存在传导延迟.

    作者:周婷;刘浩;曾晓春;张毅;陈园园;沈怡晴;黄开进;张志新 刊期: 2013年第19期

  • 吲哚胺2,3-双加氧酶与自身免疫性疾病

    吲哚胺2,3-双加氧酶(indol eamine 2,3-dioxygenase,IDO)是肝脏外唯一可催化色氨酸沿犬尿氨酸分解的关键酶和限速酶,通过降解色氨酸,使局部组织中的色氨酸耗竭,色氨酸的代谢产物犬尿氨酸的浓度增加,从而抑制T淋巴细胞的增殖.自身免疫性疾病是指机体对自身抗原发生免疫反应而导致自身组织损害所引起的疾病.目前,大多数学者认为自身免疫性疾病是自身免疫失耐受,产生针对自身抗原的抗体以及自身反应性淋巴细胞的活化.文献报道在健康成年个体内,可发现具有潜在自身反应活性的T淋巴细胞,这些自身反应性T淋巴细胞可通过诱导凋亡及免疫无能等多种机制来维持自身免疫耐受状态[1-2],而在这一过程中,免疫调节酶IDO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IDO作为免疫平衡的一个重要调节器,通过自身免疫反应,能诱导外周免疫耐受和调控自体免疫反应.有研究证实IDO介导的色氨酸代谢异常已在移植、肿瘤、妊娠以及自身免疫性疾病中起作用[3-6].

    作者:曾玉;吴新忠 刊期: 2013年第19期

  • 视神经转移性腺癌误诊1例

    患者男,58岁,因突发性右眼失明伴嗅觉丧失10 d就诊.眼部检查:视力:右眼无光感,左眼1.0.双眼无突出,结膜不充血.角膜透明.双侧瞳孔直径4 mm,右侧直接对光反射消失,间接对光反射迟钝;左侧直接对光反射存在,间接对光反射消失.眼底检查:右侧视盘边界消失,颜色苍白,视盘严重肿胀,视网膜色正常,未见出血.黄斑中心凹反光不可见.眼压:右眼14 mmHg,左眼16 mmHg.头颅CT示:蝶窦密度稍高,鞍上池未见显示.头颅MRI检查示:垂体瘤经蝶鞍上疝压迫视交叉、下丘、三脑室前下部.门诊以“垂体瘤”收住我科.

    作者:何洪雨;刘华新;杨志强;于帅 刊期: 2013年第19期

实用医学杂志

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卫生厅

主办: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