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海斌;游晶;刘娜
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在神经外科重症监护病房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1年7月至2012年6月神经外科重症监护病房收治的230例患者按住院号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15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实施预见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及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情况,同时比较两组患者住院费用和住院时间.结果:患者发生不良事件观察组为11例,对照组为30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6种不良事件各自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为97.22%,对照组为85.9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有效的预见性护理,能够降低神经外科重症监护病房不良事件的发生,提高患者满意度.
作者:孙春霞;葛东明;丁涟沭;王爱凤;王正梅;林征 刊期: 2013年第19期
目的:采用Meta分析方法评价XPD Lys751Gln核苷酸多态性与皮肤黑色素瘤(cutaneous melanoma,CM)的相关性.方法:全面检索相关文献,采用Stata 12.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纳入9个病例-对照研究.在Lys751 Gln多态性位点等位基因模式中,与野生基因型A相比,C合并的OR值(95%CI)为1.05(1.01 ~ 1.09);显性模式中与AA相比,CC+CA合并的OR值(95%CI)为1.13(1.03 ~ 1.24);共显性模式中与AA相比,CC合并的OR值(95%CI)为1.04(1.00~ 1.08);其余为阴性结果.结论:C等位基因可能是CM的易感基因.
作者:杨猛;邝晓聪;潘延斌;谭美乐;卢斌珠;程秋梅;庞国栋;吴玲艳;李建民 刊期: 2013年第19期
病例1 患者男,60岁.因突发双下肢无力1d入院.入院1d前患者骑车时突发双下肢无力,伴腹胀,小便不能解出.当地医院行头颅CT、腹部CT“未见明显异常”,转入我院.既往有反复右下肢无力病史10年.查体:体温36.4℃,脉搏80次/min,血压161/80mmHg.神清,颅神经无殊,左下肢肌力1级,右下肢4级,左下肢膝以下深浅感觉消失,双侧膝反射、踝反射消失.双侧巴氏征(-),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性哕音,心律齐.急诊行腰椎MRI平扫示:脊髓未见明显异常.双下肢超声示:左下肢动脉闭塞.
作者:陈波;张庆臣 刊期: 2013年第19期
目的:研究胰岛素抵抗会否增加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后患者心肌损伤及不良心血管事件.方法:选取行择期PCI的心绞痛患者,依据胰岛素抵抗指数分为胰岛素抵抗组及对照组.比较两组间PCI术后心肌损伤发生率以及心肌损伤程度间有无差异;分析心肌损伤的相关因素;随访1年,观察两组间不良心血管事件有无差异.结果:胰岛素抵抗组心肌损伤率高于对照组(27.6% vs.14.1%,P=0.004),且胰岛素抵抗组中心肌损伤者cTNI浓度较高[(2.18±0.44)ng/mL vs.(1.79±0.37)ng/mL,P=O.001].胰岛素抵抗是心肌损伤的危险因素之一(OR=2.410,95%CI:1.270~4.566).胰岛素抵抗能增加不良心血管事件(HR=0.377,95%CI:0.146 ~ 0.972).结论:胰岛素抵抗是PCI术后心肌损伤危险因素之一,且增加不良心血管事件.
作者:李靖;徐占稳;赵兴洲;许金鹏;孙学江;宋书江 刊期: 2013年第19期
目的:研究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大鼠海马CA1区神经元盐皮质激素受体(MR)和糖皮质激素受体(GR)表达及共存变化.方法:用连续单一刺激(SPS)方法刺激大鼠制作PTSD模型,用ELISA检测不同时间大鼠血清糖皮质激素(GC).取SPS后12h、1d、7d鼠脑组织,以非刺激的脑组织为对照组,用免疫荧光双标技术进行各组海马CA1区神经元MR和GR表达及二者共存表达的观察.结果:大鼠血清GC于SPS后1h时明显增高,12h时仍持续升高,24 h时低于正常,7、14d回升但低于正常;激光共聚焦显微镜(CLSM)下,MR-CY3呈红光,GR-FITC呈绿光,二者融合为黄色或橙色光.对照组可见MR分布于胞质和胞核,GR主要分布于胞核,少数于胞质;12h时MR表达减少,GR在胞核内明显增多;1d时MR表达进一步减少且集中于胞质,GR集中于胞质;7d时MR持续减少,GR重新表达于胞核.用双重波长激发时,对照组融合光集中于胞核,12h时核内融合光增多,1d时融合光集中于胞质,7d时核内融合光再次增多.结论:MR、GR在海马CA1区神经元内表达与PTSD大鼠血中GC浓度变化相互影响,而导致海马受损、功能降低.
作者:杜喆;张伟国;曹桂范;陶凯 刊期: 2013年第19期
目的:探讨金匮肾气丸对系统性红斑狼疮(SLE)血清单核细胞趋化蛋白-4(MCP-4)和白细胞介素4(IL-4)的影响及其临床疗效.方法:69例SLE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均予以泼尼松+环磷酰胺治疗,观察组加用金匮肾气丸.ELISA检测患者治疗前后血清MCP-4及IL-4水平,以20例健康者作对照(正常组).比较各组24 h尿蛋白、SLEDAI评分、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总有效率.结果:两组患者血清MCP-4、IL-4水平均较正常组升高(P< 0.05);治疗后,患者血清MCP-4、IL-4水平均下降(P<0.05),24 h尿蛋白及SLEDAI评分均减少(P<0.05),但观察组各项指标改善更显著(P< 0.05).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其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金匮肾气丸可以下调SLE患者的血清MCP-4及IL-4水平,减少蛋白尿,降低SLE病情活动度,改善临床症状,减少不良反应,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作者:吴斌;黄利;毛世清;张小莲;朱宁 刊期: 2013年第19期
吲哚胺2,3-双加氧酶(indol eamine 2,3-dioxygenase,IDO)是肝脏外唯一可催化色氨酸沿犬尿氨酸分解的关键酶和限速酶,通过降解色氨酸,使局部组织中的色氨酸耗竭,色氨酸的代谢产物犬尿氨酸的浓度增加,从而抑制T淋巴细胞的增殖.自身免疫性疾病是指机体对自身抗原发生免疫反应而导致自身组织损害所引起的疾病.目前,大多数学者认为自身免疫性疾病是自身免疫失耐受,产生针对自身抗原的抗体以及自身反应性淋巴细胞的活化.文献报道在健康成年个体内,可发现具有潜在自身反应活性的T淋巴细胞,这些自身反应性T淋巴细胞可通过诱导凋亡及免疫无能等多种机制来维持自身免疫耐受状态[1-2],而在这一过程中,免疫调节酶IDO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IDO作为免疫平衡的一个重要调节器,通过自身免疫反应,能诱导外周免疫耐受和调控自体免疫反应.有研究证实IDO介导的色氨酸代谢异常已在移植、肿瘤、妊娠以及自身免疫性疾病中起作用[3-6].
作者:曾玉;吴新忠 刊期: 2013年第19期
目的:研究谷氨酸受体离子化NMDA1受体基因(GRIN1)rs2301363 SNP位点在健康及双相情感障碍(BD)患者中是否存在多态性改变.方法:收集BD患者EDTA-K2抗凝静脉血50份,健康查体人员EDTA-K2抗凝静脉血50份,提取DNA,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和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技术,对其进行单核苷酸多态性分析.结果:基因型CT和TT携带者患BD的可能性分别是CC基因型的3.6倍和1.57倍.结论:GRIN1基因rs2301363 SNP位点的多态性改变与BD的发病显著相关(P<0.05),提示该位点在BD的发病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
作者:杨雪梅;刘芳;齐红梅;宋亚曼;李俊 刊期: 2013年第19期
目的:探讨汉族人群抑郁症患者色氨酸羟化酶2 (TPH2)基因rs1386494多态性与改良性电抽搐治疗(MECT)效果的关系.方法:研究对象为100例抑郁症患者,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技术检测TPH2基因rs1386494多态性,接受MECT治疗,使用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评定疗效.结果:患者经MECT治疗后HAMD评分较治疗前有显著性降低;THP2基因rs1386494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在不同疗效组间的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AMD总减分及各因子分减分在不同基因型频率间的分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MECT是治疗抑郁症的有效方法,但其治疗效果可能与TPH2基因rs1386494多态性无关.
作者:张春平;黄雄;何红波;余晓仪;王志杰;江妙玲;古智文;张敏玲 刊期: 2013年第19期
患者男,58岁,因突发性右眼失明伴嗅觉丧失10 d就诊.眼部检查:视力:右眼无光感,左眼1.0.双眼无突出,结膜不充血.角膜透明.双侧瞳孔直径4 mm,右侧直接对光反射消失,间接对光反射迟钝;左侧直接对光反射存在,间接对光反射消失.眼底检查:右侧视盘边界消失,颜色苍白,视盘严重肿胀,视网膜色正常,未见出血.黄斑中心凹反光不可见.眼压:右眼14 mmHg,左眼16 mmHg.头颅CT示:蝶窦密度稍高,鞍上池未见显示.头颅MRI检查示:垂体瘤经蝶鞍上疝压迫视交叉、下丘、三脑室前下部.门诊以“垂体瘤”收住我科.
作者:何洪雨;刘华新;杨志强;于帅 刊期: 2013年第19期
目的:探讨磁共振扩散张量纤维束成像(DTT)在大脑初级运动皮层区附近肿瘤术前评估中的价值.方法:应用3.0T磁共振,术前对30例近中央前回区的肿瘤患者术前行DTI检查,观察并分析肿瘤与运动功能区及皮质脊髓束的关系.结果:DTT图像显示了皮质脊髓束的受累情况,表现为单纯受压、移位者20例,发生浸润、破坏者10例.结论:DTT能够显示白质纤维束的分布、走行及与病变的关系,对临床手术方案的制定及术中对白质纤维束的保护有较好的指导价值.
作者:黄雪莹;詹茸婷;孙胜玉;和鸿;赵建国;马辉;张涛;王晓东;郭玉林 刊期: 2013年第19期
目的:研究阵发性心房颤动(paroxysmal atrial fibrillation,PAF)患者冠状静脉窦(coronary sinus,CS)传导的电生理特性.方法:病例组为PAF患者33例;对照组为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或室性早搏患者39例.应用固定程序S1S1 500、400、350、300、280 ms分别起搏CS近端、CS远端,观察CS内A波的传导顺序,分别测量CS近端至CS远端、CS远端至CS近端的传导时间.结果:(1)心腔内电生理检查观察窦性心律下CS内A波的传导顺序,病例组中斜线型26例,弧线型7例;对照组中斜线型27例,弧线型12例.(2)在所有病例中,两组患者的CS传导时间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斜线型病例,各刺激周长下房颤组的CS传导时间均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PAF患者,冠状窦肌肉组织存在传导延迟.
作者:周婷;刘浩;曾晓春;张毅;陈园园;沈怡晴;黄开进;张志新 刊期: 2013年第19期
目的:探讨RECK在新疆维吾尔、哈萨克和汉族食管鳞癌中的表达情况以及意义.方法:自身配对法留取维吾尔、哈萨克和汉族患者食管鳞癌组织和远隔无癌组织,随机抽取3个民族标本各30例,用RT-PCR检测RECK表达的情况.结果:RECK在不同民族食管鳞癌组织中的表达均低于远隔无癌组织(P<0.05);RECK在哈萨克族食管鳞癌组织中的表达低于汉族(P<0.05);不同民族中,RECK在浸润深度为T1+T2组中的表达量均大于T3+T4组(P<0.05),在TNM病理分期为Ⅰ+Ⅱa组中的表达量均大于Ⅱb+Ⅲ组(P<0.05),RECK的表达水平与分化程度及淋巴结转移均无相关性(P>0.05).结论:RECK的低表达与食管鳞癌的发生、局部浸润性及预后有相关性,可能是哈萨克族食管癌高发的因素之一.
作者:田勍;李惠武;郭英;王洪江 刊期: 2013年第19期
目的:观察GFP-NSCs移植脑出血大鼠脑内后移植细胞的迁移和对神经功能缺损的影响.方法:体外分离培养GFP-NSCs.6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单纯脑出血组、培养液移植组和GFP-NSCs移植组,每组又分为移植后7、14、21和28d4个时间点.注射Ⅳ型胶原酶制作大鼠脑出血模型,3d后注射GFP-NSCs入同侧尾状核,观察移植细胞的迁移及不同时间点神经功能的恢复情况.结果:移植后7d,血肿周围可见大量GFP标记的移植细胞,第28天可在同侧侧脑室观察到GFP标记的移植细胞.移植后第14、21、28天行NSS评分,GFP-NSCs移植组均较其他两组功能恢复好(P<0.05).结论:移植的GFP-NSCs能在脑出血大鼠脑内存活并迁移,对脑出血后神经功能缺损的恢复有一定的作用.
作者:王华;陆芩;诸葛启钏 刊期: 2013年第19期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速,以及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率逐年增高,很多患者均需长期口服抗凝药物,而出血倾向是抗凝治疗主要的并发症之一.抗凝药相关性颅内出血(oral anticoagulant therapy related intracranial hemorrhage,OAT-ICH)占自发性脑出血的10%~12%.我院自2006年7月至2012年3月共收治需要外科处理的OAT-ICH患者9例,其中6例利用YL-1型针穿刺治疗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杨德宝;蒋栋毅;陈寒春;王之敏 刊期: 2013年第19期
目的:研究心房起搏比例对DDD起搏器植入后心房高频事件的影响.方法:DDD起搏器植入后打开房性心律失常高频事件记录功能,心房高频事件触发记录的标准为心房频率≥180次/min并且持续20个心动周期.将心房起搏比例大于40%设为高心房起搏比例组,心房起搏比例小于40%设为低心房起搏比例组.比较两组间心房高频事件的每月发作频率、首次心房颤动的发作时间,并绘制关于心房高频事件的Kaplan-Meier曲线.结果:与低心房起搏比例组相比,高心房起搏比例组心房高频事件的每月发作频率显著更低,首次心房颤动的发作时间显著更晚.Kaplan-Meier曲线显示随着随访时间的延长,高心房起搏比例组心房高频事件的累计发生率更低.结论:较高的心房起搏比例对于DDD起搏器植入术后快速房性心律失常的发生具有抑制作用.
作者:乔青;徐伟;李晓宏;蓝荣芳;狄文成;余洪松;吉文庆 刊期: 2013年第19期
目的:通过优化引导蛋白分泌的信号肽(signal peptide,SP),构建高效分泌表达具有免疫活性的重组人C-反应蛋白(recombinant human C-reactive protein,rhCRP)的毕赤酵母菌株.方法:通过重叠PCR和DNA重组技术,分别将信号肽MFα SP、CRN SP、SUC2 SP和MFα-op SP的基因重组到rhCRP基因的5’端后克隆到毕赤酵母表达载体上,获得的4种重组质粒分别重组到毕赤酵母菌X-33中进行甲醇诱导分泌表达,Western blot法鉴定蛋白分泌情况;利用HisTrap HP柱纯化rhCRP后用间接ELISA法鉴定其免疫反应性.结果:成功构建了4种重组质粒.4种SP能引导表达出大小约为23 kD的rhCRP,其中MFα SP引导rhCRP分泌的量约为另外3种信号肽的3~12倍.间接ELISA检测表明,纯化的rhCRP具有特异的免疫反应性.结论:成功筛选出了高效分泌表达rhCRP的重组毕赤酵母菌株并表达、纯化得到具有免疫反应性的rhCRP,为rhCRP相关的进一步临床及基础研究奠定了基础.
作者:李军明;林衡;葛高顺;张立超;胡学军 刊期: 2013年第19期
目的:探讨左西孟旦(levosimendan)对急性病毒性心肌炎(acute viral myocarditis,AVM)小鼠心功能的改善作用.方法:将C57/BL6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心肌炎组及心肌炎左西孟旦治疗组,给予心肌炎组及心肌炎左西孟旦治疗组小鼠腹腔注射柯萨奇病毒以形成AVM小鼠模型,心肌炎左西孟旦治疗组予每日灌服左西孟旦溶液1 mg/(kg·d).每日观察各组小鼠行为学改变,并于7d后行颈动脉插管,测定心脏收缩期及舒张期心室内压大上升及下降速率(+LVdp/dt max,-LVdp/dt max)、主动脉内收缩压(SAP)及舒张压(DAP);断颈处死后称量全心重量,计算心体比;制备心肌组织病理切片,计算炎细胞浸润及心肌坏死区与每张心肌组织切片总面积之比.结果:给药7d后,与心肌炎组小鼠比较,心肌炎左西孟旦治疗组小鼠心肌组织炎细胞浸润及心肌坏死区面积虽无明显改变(P>0.05),但行为改变出现延迟,心体比显著下降(P<0.05),+LVdp/dt max、-LVdp/dt max、SAP及DAP均显著提高(均P<0.05).结论:左西孟旦能够改善AVM小鼠心脏功能.
作者:姜升阳;姜东林;赵朋;陶以嘉 刊期: 2013年第19期
目的:探讨支气管镜介入治疗结核性气道狭窄或闭锁并肺不张的疗效.方法:对2008年1月至2011年6月我院治疗的50例结核性气道狭窄或闭锁并肺不张患者,经支气管镜高频电凝、球囊扩张治疗,观察影像学与镜下表现、治疗有效率与副作用、再狭窄率及病程对疗效的影响.结果:治疗总有效率为92.0%(46/50),其中显效78.0%(39/50),好转14.0%(7/50),无效8.0%(4/50).治疗后气促指数改善率为100%.随访期再狭窄率为39.1%(18/46),其中治疗后3个月内再狭窄率为34.8%(16/46).显效及好转患者病程中位数分别为1.75及3个月,而无效患者为10~20个月.结论:经支气管镜高频电凝、球囊扩张治疗结核性气道狭窄或闭锁并肺不张是一项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但有一定再狭窄率.病程对疗效有明显影响,病程长者疗效较差.故对于支气管结核,尤其是呼吸困难、出现肺不张者,应把握时机,尽早介入治疗.
作者:方琼;谢艺开;李映文;彭德虎;谭毅刚;卢燕云 刊期: 2013年第19期
目的:观察左西孟旦对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源性休克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源性休克患者100例,随机分为两组:左西孟旦组和多巴酚丁胺组,分别给予左西孟旦和多巴酚丁胺治疗.记录两组患者用药后血压、心率、去甲肾上腺素用量、每搏量、射血分数、左室舒张末容积的变化和左西孟旦的不良反应.结果:左西孟旦对血压、心率的影响与多巴酚丁胺比较无明显差异.左西孟旦减少去甲肾上腺素用量.左西孟旦对每搏量、射血分数的增加作用强于多巴酚丁胺.左西孟旦对左室舒张末容积没有影响.结论:左西孟旦比多巴酚丁胺更有效改善心脏收缩功能.
作者:罗毅;刘路培;黄振宇;黄善华;龙春萍;罗翠琼 刊期: 2013年第1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