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DDD起搏器心房起搏比例对植入后心房高频事件的影响

乔青;徐伟;李晓宏;蓝荣芳;狄文成;余洪松;吉文庆

关键词:心脏起搏器, 人工, 心房起搏比例, 心房高频事件
摘要:目的:研究心房起搏比例对DDD起搏器植入后心房高频事件的影响.方法:DDD起搏器植入后打开房性心律失常高频事件记录功能,心房高频事件触发记录的标准为心房频率≥180次/min并且持续20个心动周期.将心房起搏比例大于40%设为高心房起搏比例组,心房起搏比例小于40%设为低心房起搏比例组.比较两组间心房高频事件的每月发作频率、首次心房颤动的发作时间,并绘制关于心房高频事件的Kaplan-Meier曲线.结果:与低心房起搏比例组相比,高心房起搏比例组心房高频事件的每月发作频率显著更低,首次心房颤动的发作时间显著更晚.Kaplan-Meier曲线显示随着随访时间的延长,高心房起搏比例组心房高频事件的累计发生率更低.结论:较高的心房起搏比例对于DDD起搏器植入术后快速房性心律失常的发生具有抑制作用.
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EN2在膀胱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目的:探讨EN2在膀胱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及western blot方法检测膀胱癌组织及正常对照组织的EN2表达情况.结果:与正常组织相比,EN2在膀胱癌中的表达明显增高(Z=-5.058,P< 0.05);高级别膀胱癌的EN2表达明显强于低级别膀胱癌(Z=-2.832,P< 0.05);不同病理分期的膀胱癌,EN2的表达程度也显著不同,分期越晚,EN2的表达越强(x2=22.837,P<0.05);年龄及性别与EN2的表达程度无明显关系(P>0.05).结论:EN2在膀胱癌中的表达明显增强;其表达强度与病理分级和分期成正比,而与年龄和性别无明显关系.

    作者:李云飞;赖彩永;都兴华;苏泽轩 刊期: 2013年第19期

  • 左西孟旦对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源性休克患者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左西孟旦对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源性休克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源性休克患者100例,随机分为两组:左西孟旦组和多巴酚丁胺组,分别给予左西孟旦和多巴酚丁胺治疗.记录两组患者用药后血压、心率、去甲肾上腺素用量、每搏量、射血分数、左室舒张末容积的变化和左西孟旦的不良反应.结果:左西孟旦对血压、心率的影响与多巴酚丁胺比较无明显差异.左西孟旦减少去甲肾上腺素用量.左西孟旦对每搏量、射血分数的增加作用强于多巴酚丁胺.左西孟旦对左室舒张末容积没有影响.结论:左西孟旦比多巴酚丁胺更有效改善心脏收缩功能.

    作者:罗毅;刘路培;黄振宇;黄善华;龙春萍;罗翠琼 刊期: 2013年第19期

  • 颈部动脉夹层相关脑梗死的临床及影像研究

    目的:分析与颈部动脉夹层(cervical artery dissection,CAD)相关的脑梗死的临床及影像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CAD合并脑梗死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结合相关文献资料分析总结.结果:11例患者中男7例(63.6%),女4例(36.4%),平均年龄(41.0±7.5)岁,均急性起病,伴随有脑缺血的症状和体征,部分患者发病与颈部活动相关,或存在不同程度的头颈部疼痛.11例患者中,8例为颈内动脉夹层(72.7%),3例为椎动脉夹层(27.3%).缺血病灶DWI显像发现,单个病灶者4例(36.3%),多发病灶者7例(63.6%),分水岭区梗死灶者2例(28.6%).结论:伴有头颈部的疼痛或颈部特殊活动史的患者需要注意排查CAD.前循环夹层导致的脑梗死更多见,CAD相关的脑梗死易表现为动脉到动脉栓塞特征或低灌注梗死.应重视特征性的临床和影像学表现,合理运用CTA及MRI提高诊断率.

    作者:郑海滨;王恩;马莉亚;倪红;王官良 刊期: 2013年第19期

  • GRIN1基因rs2301363 SNP位点与双相情感障碍的关联研究

    目的:研究谷氨酸受体离子化NMDA1受体基因(GRIN1)rs2301363 SNP位点在健康及双相情感障碍(BD)患者中是否存在多态性改变.方法:收集BD患者EDTA-K2抗凝静脉血50份,健康查体人员EDTA-K2抗凝静脉血50份,提取DNA,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和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技术,对其进行单核苷酸多态性分析.结果:基因型CT和TT携带者患BD的可能性分别是CC基因型的3.6倍和1.57倍.结论:GRIN1基因rs2301363 SNP位点的多态性改变与BD的发病显著相关(P<0.05),提示该位点在BD的发病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

    作者:杨雪梅;刘芳;齐红梅;宋亚曼;李俊 刊期: 2013年第19期

  • 利拉鲁肽联合甘精胰岛素治疗预混胰岛素血糖控制不佳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评价利拉鲁肽联合甘精胰岛素治疗预混胰岛素血糖控制不佳2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方法:预混胰岛素血糖控制不佳2型糖尿病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利拉鲁肽联合甘精胰岛素治疗)和对照组(甘精胰岛素联合门冬胰岛素治疗).比较治疗前后2组患者FBG、2hPG、HbA1c、BMI、低血糖发生次数以及患者满意度.结果:2组治疗12周后FBG、2hPG、HbA1c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但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12周后BMI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而对照组治疗前后BM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发生症状性低血糖次数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患者满意度高.结论:利拉鲁肽联合甘精胰岛素可有效控制预混胰岛素血糖控制不佳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并且能明显降低BMI和低血糖发生次数,依从性较高.

    作者:周岩;吴大方;曹晋;杨瑜莹 刊期: 2013年第19期

  • 椎管内髓外硬膜下肿瘤的显微手术治疗

    目的:探讨椎管内髓外硬膜下肿瘤的显微手术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2年6月进行显微手术治疗的53例椎管内髓外硬膜下肿瘤和同期行非显微手术治疗的6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组患者的近期、远期临床疗效和生活质量评价.结果:显微手术组术中出血量少(P< 0.01),住院时间短(P=0.02< 0.05),术后并发症少(P=0.04< 0.05),近期临床疗效优于非显微组(P=0.037< 0.05).2组远期临床疗效和生活质量评价未表现出统计学差异.结论:显微手术治疗椎管内髓外硬膜下肿瘤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并发症少,住院时间短,近期疗效优于非显微组.

    作者:宗少晖;高太行;李兵;张冉;李书振;杨渊;杨昆 刊期: 2013年第19期

  • 吲哚胺2,3-双加氧酶与自身免疫性疾病

    吲哚胺2,3-双加氧酶(indol eamine 2,3-dioxygenase,IDO)是肝脏外唯一可催化色氨酸沿犬尿氨酸分解的关键酶和限速酶,通过降解色氨酸,使局部组织中的色氨酸耗竭,色氨酸的代谢产物犬尿氨酸的浓度增加,从而抑制T淋巴细胞的增殖.自身免疫性疾病是指机体对自身抗原发生免疫反应而导致自身组织损害所引起的疾病.目前,大多数学者认为自身免疫性疾病是自身免疫失耐受,产生针对自身抗原的抗体以及自身反应性淋巴细胞的活化.文献报道在健康成年个体内,可发现具有潜在自身反应活性的T淋巴细胞,这些自身反应性T淋巴细胞可通过诱导凋亡及免疫无能等多种机制来维持自身免疫耐受状态[1-2],而在这一过程中,免疫调节酶IDO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IDO作为免疫平衡的一个重要调节器,通过自身免疫反应,能诱导外周免疫耐受和调控自体免疫反应.有研究证实IDO介导的色氨酸代谢异常已在移植、肿瘤、妊娠以及自身免疫性疾病中起作用[3-6].

    作者:曾玉;吴新忠 刊期: 2013年第19期

  • 冠心病合并抑郁与基因多态性关系的研究进展

    世界卫生组织和世界银行报道,抑郁和心血管疾病已成为全球的主要疾病经济负担之一[1].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冠心病(coronary artery disease,CAD)人群中,抑郁现患率达14% ~47%,远高于普通人群的4%~7%.1997年,Alexopoulous等[2]提出了“血管性抑郁”的概念,从一个侧面解释了抑郁产生的可能原因,即动脉粥样硬化可以使部分血管性疾病患者具有抑郁易感性,而动脉粥样硬化正是CAD的基本病变,从而将两者紧密联系起来.国内有研究表明对冠心病患者在常规治疗方法下加用心理干预治疗可明显缓解其抑郁情绪障碍,提高治疗疗效,改善患者预后[3-4].Tennant等[5]则发现抑郁和CAD之间可能有某些共同的遗传因素,并直接和血管性损害有关系.

    作者:陈罗蔓;祁小龙;马文林 刊期: 2013年第19期

  • 鼻咽癌影像学诊断的进展

    鼻咽癌是头颈部常见的恶性肿瘤,发病率居首位.好发于鼻咽顶壁、侧壁,位置隐蔽,临床常无明显症状.放疗是其首选治疗方法,但易复发[1].因此,鼻咽癌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及放疗后随访尤为重要.近年来新兴影像学技术的出现,在鼻咽癌活体组织结构及功能代谢方面具有独特优势,对鼻咽癌术前诊断、术后评估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朱珊珊;戚乐;张彬彬;潘博文;丁建平;余涛;孙杨 刊期: 2013年第19期

  • 右美托咪定的临床应用进展

    在合理使用镇静催眠药和镇痛药时,往往需要同时兼顾患者的安全性和舒适性.然而,传统的镇静和镇痛药物都有一些不可避免的副作用,包括呼吸抑制、延长拔管时间和长时间机械通气导致患者呼吸道感染.因此,在临床上有必要寻找更加安全有效的麻醉药物.右美托咪定(dexmedetomidine,Dex)是一种新型、强效、高选择性的α2肾上腺素能受体激动剂(alpha-2-adrenoreceptor agonist,α2-AR),能够提供一种独特的可唤醒镇静状态,即类似于生理性睡眠状态,在受到刺激时能被唤醒并且能够与医务人员合作交流;具有微弱的遗忘作用和较弱的镇痛作用,但其本身没有呼吸抑制作用,即使给予大剂量Dex(2μg/kg)也不会产生呼吸抑制;并具有多器官的保护作用.这些特点使Dex应用范围广泛并日益扩大,可通过多种用药途径服务于各种不同的目的,成为临床麻醉医生和ICU医生爱用的药物之一.本文就Dex的临床应用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李志鹏;柳垂亮 刊期: 2013年第19期

  • 过表达miR-145抑制结肠癌细胞HCT-116增殖

    目的:体外实验研究过表达miR-145对结肠癌细胞系HCT-116生物学功能的影响.方法:PCR扩增miR-145基因片段,将其构建入真核表达载体pCMV-myc中,通过酶切及DNA测序证实后,将重组质粒转染入结肠癌细胞HCT-116.运用流式细胞术、CCK8实验和细胞划痕试验检测过表达miR-145对HCT-116细胞增殖速度、细胞周期进程和细胞迁移能力的影响.结果:miR-145转染组HCT-116细胞G1期百分比增高、细胞增殖速度变慢和划痕中心区细胞数减少.结论:过表达miR-145可导致HCT-116结肠癌细胞发生G1期阻滞、增殖速度变慢和细胞迁移能力降低.

    作者:谢海涛;姜孝新;唐简;任林;张济 刊期: 2013年第19期

  • 临床特征和改良MRI-PC-ASPECTS预测后循环致命性脑卒中的价值

    目的:探讨临床特征和改良后用于磁共振评分的后循环急性卒中预后早期CT量表(MRI-PC-ASPECTS)对预测后循环缺血性脑卒中预后的价值.方法:90例南通大学附属建湖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急性后循环缺血性卒中患者,根据患者1周内是否昏迷或者死亡分为致命性卒中组(n=70)和非致命性卒中组(n=20).比较两组基线资料、临床特点及MRI-PC-ASPECTS.结果:两组中有糖尿病病史者分别为16例(80.0%),36例(51.4%),入院NIHSS分别为7.78±2.70,4.60±2.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饮水呛咳、持续眩晕、复视、构音障碍等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MRI-PC-ASPECTS分为≤10、11、12 ~ 13 3组,发生致命性卒中分别为10例(83.3%)、8例(25.8%)、2例(4.3%),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临床特征和MRI-PC-ASPECTS结合可早期预测致命性脑卒中.

    作者:王崇;王建明;严严 刊期: 2013年第19期

  • 视神经转移性腺癌误诊1例

    患者男,58岁,因突发性右眼失明伴嗅觉丧失10 d就诊.眼部检查:视力:右眼无光感,左眼1.0.双眼无突出,结膜不充血.角膜透明.双侧瞳孔直径4 mm,右侧直接对光反射消失,间接对光反射迟钝;左侧直接对光反射存在,间接对光反射消失.眼底检查:右侧视盘边界消失,颜色苍白,视盘严重肿胀,视网膜色正常,未见出血.黄斑中心凹反光不可见.眼压:右眼14 mmHg,左眼16 mmHg.头颅CT示:蝶窦密度稍高,鞍上池未见显示.头颅MRI检查示:垂体瘤经蝶鞍上疝压迫视交叉、下丘、三脑室前下部.门诊以“垂体瘤”收住我科.

    作者:何洪雨;刘华新;杨志强;于帅 刊期: 2013年第19期

  • 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冠状静脉窦电传导改变的研究

    目的:研究阵发性心房颤动(paroxysmal atrial fibrillation,PAF)患者冠状静脉窦(coronary sinus,CS)传导的电生理特性.方法:病例组为PAF患者33例;对照组为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或室性早搏患者39例.应用固定程序S1S1 500、400、350、300、280 ms分别起搏CS近端、CS远端,观察CS内A波的传导顺序,分别测量CS近端至CS远端、CS远端至CS近端的传导时间.结果:(1)心腔内电生理检查观察窦性心律下CS内A波的传导顺序,病例组中斜线型26例,弧线型7例;对照组中斜线型27例,弧线型12例.(2)在所有病例中,两组患者的CS传导时间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斜线型病例,各刺激周长下房颤组的CS传导时间均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PAF患者,冠状窦肌肉组织存在传导延迟.

    作者:周婷;刘浩;曾晓春;张毅;陈园园;沈怡晴;黄开进;张志新 刊期: 2013年第19期

  • 颞叶局灶性皮质发育不良术前智力及影响因素

    目的:分析颞叶局灶性皮质发育不良(focal cortical dysplasia,FCD)患者术前智力及影响因素.方法:收集本癫痫中心近5年内经病理诊断为颞叶FCD患者术前各方面的资料,包括人口社会学、临床症状学及术前IQ测量结果等.结果:FCD智力低下发生率为42.6%.文化程度及服用托吡酯(topiramate,TPM)与FCD术前IQ相关,且文化程度是术前IQ的预测因子.结论:颞叶FCD患者术前智力受文化程度的影响,并可能与TPM服用有关,对低文化程度的该类患者建议避免TPM的使用.

    作者:高曲文;翁洁玲;李文斌;胡斌;邓悦;石奕武;郝卓芳;王进纲;姚建玲 刊期: 2013年第19期

  • 不同途径注射鼠神经生长因子对断指再植术后感觉恢复的疗效评估

    目的:探讨不同途径注射鼠神经生长因子(nerve growth factor,NGF)对断指再植术后感觉恢复的影响.方法:将断指再植成活59例66指纳入本研究,随机分为鞘膜内注射组、肌肉注射组及对照组.鞘膜内注射组于神经鞘膜内一次性注射NGF 7.5 μg.肌肉注射组术后每日臀部肌肉注射NGF 30 μg,连续14d.对照组局部及全身均未使用神经营养药物.术后3、6个月随访,测定患指指端两点分辨觉距离.结果:术后3个月鞘膜内注射组优于其他2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术后6个月鞘膜内注射组与肌肉注射组比较疗效无明显差异(P>0.05),但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NGF能促进断指再植术后感觉功能恢复,神经鞘膜内注射NGF早期疗效优于肌肉注射.

    作者:辛林伟;唐际存;李朝旭;李强;王黎明 刊期: 2013年第19期

  • 胰岛素抵抗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心肌损伤及预后的影响

    目的:研究胰岛素抵抗会否增加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后患者心肌损伤及不良心血管事件.方法:选取行择期PCI的心绞痛患者,依据胰岛素抵抗指数分为胰岛素抵抗组及对照组.比较两组间PCI术后心肌损伤发生率以及心肌损伤程度间有无差异;分析心肌损伤的相关因素;随访1年,观察两组间不良心血管事件有无差异.结果:胰岛素抵抗组心肌损伤率高于对照组(27.6% vs.14.1%,P=0.004),且胰岛素抵抗组中心肌损伤者cTNI浓度较高[(2.18±0.44)ng/mL vs.(1.79±0.37)ng/mL,P=O.001].胰岛素抵抗是心肌损伤的危险因素之一(OR=2.410,95%CI:1.270~4.566).胰岛素抵抗能增加不良心血管事件(HR=0.377,95%CI:0.146 ~ 0.972).结论:胰岛素抵抗是PCI术后心肌损伤危险因素之一,且增加不良心血管事件.

    作者:李靖;徐占稳;赵兴洲;许金鹏;孙学江;宋书江 刊期: 2013年第19期

  • 他汀类药物临床应用的多效性

    他汀类药物是内源性胆固醇合成限制酶——三羟基三甲基戊二酰辅酶A(HMG-COA)还原酶抑制剂,该类药物以其有效的降脂作用广泛应用于临床.近年来,随着人们对他汀类药物的深入研究,发现其还具有降脂以外的其他作用,并且其降脂外作用日益受到广大专家、学者的重视.因此,他汀类药物在临床治疗中的作用和地位日益显现.本文就其临床应用的多效性综述如下.

    作者:董梅 刊期: 2013年第19期

  • 原发性胆囊癌中ILK、E-cad和Ki-67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研究原发性胆囊癌中整合素连接激酶(integrin-linked kinase,ILK)、钙黏蛋白E(Ecadherin,E-cad)和Ki-67的表达,并探讨三者表达的相互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48例胆囊腺癌、25例胆囊腺瘤和25例慢性胆囊炎组织中ILK、E-cad和Ki-67的表达情况,并探讨三者表达的相关性.结果:(1)胆囊癌组织中ILK和Ki-67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6.7%、72.9%)明显高于其他两组;而E-cad阳性表达率(45.8%)则明显低于其他两组;E-cad和Ki-67表达与胆囊癌的分化程度显著相关;三者表达均与胆囊癌的浸润深度和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均P< 0.05);(2)胆囊癌组织中ILK与E-cad的表达呈明显负相关(r=-0.411,P<0.05).结论:ILK、E-cad和Ki-67与胆囊癌侵袭、转移等生物学行为密切相关,前二者表达呈明显负相关关系.联合检测三者有助于判断胆囊癌的发展趋势及评估预后.

    作者:李胜水;许华;李秀清;李翠萍;李丽;李双标;张凤梅 刊期: 2013年第19期

  • 不同分期慢性肾脏病患者骨密度水平与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表达的相关性

    目的:研究不同分期慢性肾脏病(CKD)患者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的表达与骨密度(BMD)的相关性.方法:选取CKD 2 ~5期患者各25例,应用DEXA骨密度仪测定1~4腰椎前后位BMD和T值,检测血清IGF-1水平及其他相关生化指标的表达.结果:CKD 5期患者BMD和T值与体检人群有明显差异(P<0.05),血清IGF-1值显著减少(P<0.01),血清甲状旁腺激素(iPTH)及碱性磷酸酶(ALP)明显增高(JP<0.01),且血清IGF-1水平与BMD呈正相关(r=0.673).结论:BMD测定敏感性较高,是目前早期诊断肾性骨病的较好方法;血清IGF-1值不仅可反映骨转换水平高低,而且与CKD 5期患者BMD的变化相平行,对CKD患者肾性骨病早期诊治和严重程度的判断亦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作者:林建明;杨霞;袁静;程世平;查艳 刊期: 2013年第19期

实用医学杂志

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卫生厅

主办: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