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磺达肝癸钠在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中应用的疗效和安全性

赵征;贾志;王群;梁海青;郭牧;宋昱

关键词:冠状动脉疾病, 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 磺达肝癸钠, 依诺肝素, CRUSADE出血风险评分
摘要:目的:评价磺达肝癸钠在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NSTE-ACS)患者中应用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符合入选标准的患者863例,按随机原则分为A组和B组,按CRUSADE积分方法进行出血风险分级,依次分为极低危组、低危组、中危组、高危组和极高危组.患者均给予硝酸酯类、β受体阻滞剂、ACEI或者ARB、他汀类、氯吡格雷、肠溶阿司匹林等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A组给予磺达肝癸钠,B组给予依诺肝素.比较9d内两组中各亚组间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及出血事件发生率.结果:(1)两组MACE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两组出血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9% vs.6.5%,P<0.05).对两组中5个亚组分别进行比较,两组中的极高危及高危亚组出血事件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3% vs.10.8%,1.7%vs.11.0%,均P<0.05).中危、低危及极低危亚组出血事件发生率(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磺达肝癸钠应用于NSTE-ACS患者有良好的安全性,出血不良反应少,尤其对CRUSADE出血风险分级中的高危级和极高危级的人群获益明显.
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以高血钾危象起病的Addison病1例

    患者男,37岁.因“纳差乏力1个月,加重1周”于2012年12月收入我院.曾有结核患者接触史.外院多次查血钾升高,高血钾:8.45 mmol/L,伴纳差、恶心、乏力,查肾功能正常,予速尿排钾等治疗后血钾一度有所下降,但很快又有上升,全身情况无明显好转,建议转入我院进一步行透析治疗.入院查体:T 36.8℃,P 105次/min,R 20次/min,BP 90/55 mmHg,全身皮肤偏黑,以双侧乳晕、腋下、腹股沟处皮肤颜色明显加深发黑,追问病史有全身皮肤发黑史1年,曾在当地就诊无果.

    作者:刘彦;王艳;张真稳 刊期: 2013年第19期

  • HIV/HCV混合感染对HIV RNA及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

    目的:探讨HIV/HCV混合感染对HIV RNA及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采用荧光定量PCR技术和流式细胞技术分别检测HIV单纯感染与HIV/HCV混合感染者的HIV、HCV病毒载量及T淋巴细胞亚群,分析HIV RNA、T淋巴细胞亚群与HCV RNA的相关性.结果:(1)HIV单纯感染组与HIV/HCV混合感染组间的HIV RNA (log10 copies/mL)、CD4+、CD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HIV/HCV混合感染组中HIV RNA(log10 copies/mL)与HCV RNA (log10 copies/mL)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r=0.365,P< 0.05).(3)HIV单纯感染组及HIV/HCV混合感染组中HIV RNA (log10copies/mL)与CD4+、CD4+/CD8+之间均存在明显的负相关关系(r=-0.421、-0.533、-0.534、-0.408,P<0.01).结论:HIV/HCV混合感染很可能加速了HW RNA的复制,进而因HIV RNA复制的增长加速了对T淋巴细胞亚群的损害.

    作者:王海斌;游晶;刘娜 刊期: 2013年第19期

  • C-反应蛋白和超敏C-反应蛋白检测结果的比对分析

    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CRP)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检测结果的可比性.方法:依据EP9-A2文件进行方法间的比对分析,并检测两种测量方法的功能灵敏度.结果:PPI仪器的CRP和BNII仪器的hs-CRP检测结果的线性回归方程为:y=0.91x+0.146,R2=0.998.样品浓度为0.1 mg/L时,两台仪器的重复性试验CV值均小于20%.结论:PPI仪器的CRP与BNII的hs-CRP检测结果可比,灵敏度性能相当.

    作者:韩丽乔;庄俊华;柯培峰;李云;郑松柏;黄宪章;王建兵 刊期: 2013年第19期

  • EN2在膀胱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目的:探讨EN2在膀胱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及western blot方法检测膀胱癌组织及正常对照组织的EN2表达情况.结果:与正常组织相比,EN2在膀胱癌中的表达明显增高(Z=-5.058,P< 0.05);高级别膀胱癌的EN2表达明显强于低级别膀胱癌(Z=-2.832,P< 0.05);不同病理分期的膀胱癌,EN2的表达程度也显著不同,分期越晚,EN2的表达越强(x2=22.837,P<0.05);年龄及性别与EN2的表达程度无明显关系(P>0.05).结论:EN2在膀胱癌中的表达明显增强;其表达强度与病理分级和分期成正比,而与年龄和性别无明显关系.

    作者:李云飞;赖彩永;都兴华;苏泽轩 刊期: 2013年第19期

  • 颞叶局灶性皮质发育不良术前智力及影响因素

    目的:分析颞叶局灶性皮质发育不良(focal cortical dysplasia,FCD)患者术前智力及影响因素.方法:收集本癫痫中心近5年内经病理诊断为颞叶FCD患者术前各方面的资料,包括人口社会学、临床症状学及术前IQ测量结果等.结果:FCD智力低下发生率为42.6%.文化程度及服用托吡酯(topiramate,TPM)与FCD术前IQ相关,且文化程度是术前IQ的预测因子.结论:颞叶FCD患者术前智力受文化程度的影响,并可能与TPM服用有关,对低文化程度的该类患者建议避免TPM的使用.

    作者:高曲文;翁洁玲;李文斌;胡斌;邓悦;石奕武;郝卓芳;王进纲;姚建玲 刊期: 2013年第19期

  • 磁共振波谱在轻度认知功能障碍中的研究进展

    随着公众对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的认识增加,越来越多的人对记忆问题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记忆障碍是痴呆的一个几乎普遍的早期症状.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MCI)的早期表现主要是记忆减退,但记忆丧失的严重程度还没有达到痴呆的诊断标准.MCI是发展为痴呆的高危人群,特别是AD,是痴呆的预防策略靶点.磁共振波谱(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scopy,MRS)是从脑代谢方面来研究MCI,因其具有无创性的特点,正成为有前途的诊断和预测MCI发展为AD的工具,也将成为MCI的进展和药物实验领域中的监测手段.本文将近年来关于MRS检测在MCI中的研究和应用进展进行简要综述.

    作者:李晓裔;邵西仓 刊期: 2013年第19期

  • 椎管内髓外硬膜下肿瘤的显微手术治疗

    目的:探讨椎管内髓外硬膜下肿瘤的显微手术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2年6月进行显微手术治疗的53例椎管内髓外硬膜下肿瘤和同期行非显微手术治疗的6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组患者的近期、远期临床疗效和生活质量评价.结果:显微手术组术中出血量少(P< 0.01),住院时间短(P=0.02< 0.05),术后并发症少(P=0.04< 0.05),近期临床疗效优于非显微组(P=0.037< 0.05).2组远期临床疗效和生活质量评价未表现出统计学差异.结论:显微手术治疗椎管内髓外硬膜下肿瘤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并发症少,住院时间短,近期疗效优于非显微组.

    作者:宗少晖;高太行;李兵;张冉;李书振;杨渊;杨昆 刊期: 2013年第19期

  • 磺达肝癸钠在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中应用的疗效和安全性

    目的:评价磺达肝癸钠在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NSTE-ACS)患者中应用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符合入选标准的患者863例,按随机原则分为A组和B组,按CRUSADE积分方法进行出血风险分级,依次分为极低危组、低危组、中危组、高危组和极高危组.患者均给予硝酸酯类、β受体阻滞剂、ACEI或者ARB、他汀类、氯吡格雷、肠溶阿司匹林等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A组给予磺达肝癸钠,B组给予依诺肝素.比较9d内两组中各亚组间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及出血事件发生率.结果:(1)两组MACE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两组出血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9% vs.6.5%,P<0.05).对两组中5个亚组分别进行比较,两组中的极高危及高危亚组出血事件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3% vs.10.8%,1.7%vs.11.0%,均P<0.05).中危、低危及极低危亚组出血事件发生率(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磺达肝癸钠应用于NSTE-ACS患者有良好的安全性,出血不良反应少,尤其对CRUSADE出血风险分级中的高危级和极高危级的人群获益明显.

    作者:赵征;贾志;王群;梁海青;郭牧;宋昱 刊期: 2013年第19期

  • 抑郁症患者改良性电抽搐治疗的疗效与色氨酸羟化酶2基因多态性的关系

    目的:探讨汉族人群抑郁症患者色氨酸羟化酶2 (TPH2)基因rs1386494多态性与改良性电抽搐治疗(MECT)效果的关系.方法:研究对象为100例抑郁症患者,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技术检测TPH2基因rs1386494多态性,接受MECT治疗,使用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评定疗效.结果:患者经MECT治疗后HAMD评分较治疗前有显著性降低;THP2基因rs1386494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在不同疗效组间的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AMD总减分及各因子分减分在不同基因型频率间的分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MECT是治疗抑郁症的有效方法,但其治疗效果可能与TPH2基因rs1386494多态性无关.

    作者:张春平;黄雄;何红波;余晓仪;王志杰;江妙玲;古智文;张敏玲 刊期: 2013年第19期

  • 支气管镜介入治疗结核性气道狭窄合并肺不张50例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支气管镜介入治疗结核性气道狭窄或闭锁并肺不张的疗效.方法:对2008年1月至2011年6月我院治疗的50例结核性气道狭窄或闭锁并肺不张患者,经支气管镜高频电凝、球囊扩张治疗,观察影像学与镜下表现、治疗有效率与副作用、再狭窄率及病程对疗效的影响.结果:治疗总有效率为92.0%(46/50),其中显效78.0%(39/50),好转14.0%(7/50),无效8.0%(4/50).治疗后气促指数改善率为100%.随访期再狭窄率为39.1%(18/46),其中治疗后3个月内再狭窄率为34.8%(16/46).显效及好转患者病程中位数分别为1.75及3个月,而无效患者为10~20个月.结论:经支气管镜高频电凝、球囊扩张治疗结核性气道狭窄或闭锁并肺不张是一项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但有一定再狭窄率.病程对疗效有明显影响,病程长者疗效较差.故对于支气管结核,尤其是呼吸困难、出现肺不张者,应把握时机,尽早介入治疗.

    作者:方琼;谢艺开;李映文;彭德虎;谭毅刚;卢燕云 刊期: 2013年第19期

  • 左西孟旦对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源性休克患者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左西孟旦对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源性休克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源性休克患者100例,随机分为两组:左西孟旦组和多巴酚丁胺组,分别给予左西孟旦和多巴酚丁胺治疗.记录两组患者用药后血压、心率、去甲肾上腺素用量、每搏量、射血分数、左室舒张末容积的变化和左西孟旦的不良反应.结果:左西孟旦对血压、心率的影响与多巴酚丁胺比较无明显差异.左西孟旦减少去甲肾上腺素用量.左西孟旦对每搏量、射血分数的增加作用强于多巴酚丁胺.左西孟旦对左室舒张末容积没有影响.结论:左西孟旦比多巴酚丁胺更有效改善心脏收缩功能.

    作者:罗毅;刘路培;黄振宇;黄善华;龙春萍;罗翠琼 刊期: 2013年第19期

  • 预见性护理在神经外科重症监护病房安全管理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在神经外科重症监护病房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1年7月至2012年6月神经外科重症监护病房收治的230例患者按住院号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15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实施预见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及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情况,同时比较两组患者住院费用和住院时间.结果:患者发生不良事件观察组为11例,对照组为30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6种不良事件各自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为97.22%,对照组为85.9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有效的预见性护理,能够降低神经外科重症监护病房不良事件的发生,提高患者满意度.

    作者:孙春霞;葛东明;丁涟沭;王爱凤;王正梅;林征 刊期: 2013年第19期

  • 利拉鲁肽联合甘精胰岛素治疗预混胰岛素血糖控制不佳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评价利拉鲁肽联合甘精胰岛素治疗预混胰岛素血糖控制不佳2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方法:预混胰岛素血糖控制不佳2型糖尿病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利拉鲁肽联合甘精胰岛素治疗)和对照组(甘精胰岛素联合门冬胰岛素治疗).比较治疗前后2组患者FBG、2hPG、HbA1c、BMI、低血糖发生次数以及患者满意度.结果:2组治疗12周后FBG、2hPG、HbA1c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但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12周后BMI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而对照组治疗前后BM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发生症状性低血糖次数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患者满意度高.结论:利拉鲁肽联合甘精胰岛素可有效控制预混胰岛素血糖控制不佳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并且能明显降低BMI和低血糖发生次数,依从性较高.

    作者:周岩;吴大方;曹晋;杨瑜莹 刊期: 2013年第19期

  • 烧伤休克期缺血再灌注损伤研究指标的进展

    缺血再灌注损伤是组织缺血一段时间后,当血流重新恢复后,组织的损伤程度较缺血时进一步加重、器官进一步恶化的综合征.烧伤休克期,由于缺血导致的ATP合成减少及分解代谢产物增多,尤其是酸性代谢产物和嘌呤碱增加,血流恢复后,氧自由基产生增多、钙离子超载及炎症反应等原因而发生再灌注损伤.烧伤休克期的大量补液治疗将会面临再灌注损伤的二重打击,因此,预防缺血再灌注损伤成为烧伤休克期的重要环节.而目前对缺血再灌注损伤研究指标较多,且部分研究指标的可行性存在争议.为此笔者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就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检测指标作一综述.

    作者:张雪敏;陈炯 刊期: 2013年第19期

  • 临床特征和改良MRI-PC-ASPECTS预测后循环致命性脑卒中的价值

    目的:探讨临床特征和改良后用于磁共振评分的后循环急性卒中预后早期CT量表(MRI-PC-ASPECTS)对预测后循环缺血性脑卒中预后的价值.方法:90例南通大学附属建湖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急性后循环缺血性卒中患者,根据患者1周内是否昏迷或者死亡分为致命性卒中组(n=70)和非致命性卒中组(n=20).比较两组基线资料、临床特点及MRI-PC-ASPECTS.结果:两组中有糖尿病病史者分别为16例(80.0%),36例(51.4%),入院NIHSS分别为7.78±2.70,4.60±2.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饮水呛咳、持续眩晕、复视、构音障碍等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MRI-PC-ASPECTS分为≤10、11、12 ~ 13 3组,发生致命性卒中分别为10例(83.3%)、8例(25.8%)、2例(4.3%),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临床特征和MRI-PC-ASPECTS结合可早期预测致命性脑卒中.

    作者:王崇;王建明;严严 刊期: 2013年第19期

  • 欧亚人群中CTLA-4+49基因多态性与Graves病遗传易感性关系的Meta分析

    目的:系统评价欧亚人群中CTLA-4+49基因多态性与Graves病(GD)遗传易感性的关系.方法:采用Meta分析的方法,对以往的文章进行综合定量分析.结果:本次分析一共纳入12篇文献,GD病例组和健康人群对照组分别为2 369例和2 437例.Meta分析结果表明,在欧洲和亚洲人群中CTLA-4+49 G等位基因能显著增加GD的发生风险(欧洲组:合并OR=1.444,95%CI=1.258~1.656,P< 0.001;亚洲组:合并OR=1.60,95% CI=1.54~1.897,P< 0.001).GD病例组的CTLA-4+49 GG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人群,在欧洲人群中CTLA-4+49 GA相对于CTLA-4+49 AA,是GD的易感基因型,但在亚洲人群中结果并非如此.结论:在亚洲和欧洲人群中CTLA-4+49 G等位基因可能增加GD的发生风险.

    作者:赵玉芹;刘晓青;刘玮 刊期: 2013年第19期

  • 羟基喜树碱对肺纤维化大鼠MMP-1、TIMP-1及Ⅰ型胶原的影响

    目的:研究羟基喜树碱(HCPT)对博莱霉素A5诱导的肺纤维化大鼠肺组织中基质金属蛋白酶-1(MMP-1)、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1(TIMP-1)及Ⅰ型胶原的影响.方法:采用HE染色观察大鼠肺纤维化程度,Masson染色观察胶原表达,RT-PCR法检测MMP-1及TIMP-1的mRNA表达,免疫组化检测Ⅰ型胶原蛋白的表达.结果:模型组MMP-1表达显著降低,TIMP-1及Ⅰ型胶原表达显著升高;各剂量给药组肺纤维化、胶原表达的程度以及TIMP-1和Ⅰ型胶原表达均降低,而MMP-1表达均增高,且呈剂量依赖性.结论:HCPT能减轻博莱霉素A5诱导的大鼠肺纤维化,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提高MMP-1表达、降低TIMP-1及Ⅰ型胶原表达来调控细胞外基质的代谢.

    作者:姚舒婷;郑洁;胡国信;陆明;文蕾;陈国忠 刊期: 2013年第19期

  • 过表达miR-145抑制结肠癌细胞HCT-116增殖

    目的:体外实验研究过表达miR-145对结肠癌细胞系HCT-116生物学功能的影响.方法:PCR扩增miR-145基因片段,将其构建入真核表达载体pCMV-myc中,通过酶切及DNA测序证实后,将重组质粒转染入结肠癌细胞HCT-116.运用流式细胞术、CCK8实验和细胞划痕试验检测过表达miR-145对HCT-116细胞增殖速度、细胞周期进程和细胞迁移能力的影响.结果:miR-145转染组HCT-116细胞G1期百分比增高、细胞增殖速度变慢和划痕中心区细胞数减少.结论:过表达miR-145可导致HCT-116结肠癌细胞发生G1期阻滞、增殖速度变慢和细胞迁移能力降低.

    作者:谢海涛;姜孝新;唐简;任林;张济 刊期: 2013年第19期

  • 皮层静脉血栓5例临床分析

    脑静脉血栓形成(cerebral venous thrombosis)是导致缺血性卒中的少见病因之一,近年来国内外[1-3]在此方面的研究已经有所进展,但是由于病因的多样性,使其诊断标准仍得不到统一.皮层静脉血栓作为脑静脉血栓形成的分类,临床更为少见,诊断更为困难.笔者收集了2008-2012年诊治的5例皮层静脉血栓患者,对其临床和影像学资料进行总结并随访,以进一步探讨其临床特点,为疾病的早期诊断及治疗提供参考和依据.

    作者:郑志东;张梅;冯凯;赵晓丽 刊期: 2013年第19期

  • 视神经转移性腺癌误诊1例

    患者男,58岁,因突发性右眼失明伴嗅觉丧失10 d就诊.眼部检查:视力:右眼无光感,左眼1.0.双眼无突出,结膜不充血.角膜透明.双侧瞳孔直径4 mm,右侧直接对光反射消失,间接对光反射迟钝;左侧直接对光反射存在,间接对光反射消失.眼底检查:右侧视盘边界消失,颜色苍白,视盘严重肿胀,视网膜色正常,未见出血.黄斑中心凹反光不可见.眼压:右眼14 mmHg,左眼16 mmHg.头颅CT示:蝶窦密度稍高,鞍上池未见显示.头颅MRI检查示:垂体瘤经蝶鞍上疝压迫视交叉、下丘、三脑室前下部.门诊以“垂体瘤”收住我科.

    作者:何洪雨;刘华新;杨志强;于帅 刊期: 2013年第19期

实用医学杂志

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卫生厅

主办: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