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汉忠;林富祥;刘久敏
缺血再灌注损伤是组织缺血一段时间后,当血流重新恢复后,组织的损伤程度较缺血时进一步加重、器官进一步恶化的综合征.烧伤休克期,由于缺血导致的ATP合成减少及分解代谢产物增多,尤其是酸性代谢产物和嘌呤碱增加,血流恢复后,氧自由基产生增多、钙离子超载及炎症反应等原因而发生再灌注损伤.烧伤休克期的大量补液治疗将会面临再灌注损伤的二重打击,因此,预防缺血再灌注损伤成为烧伤休克期的重要环节.而目前对缺血再灌注损伤研究指标较多,且部分研究指标的可行性存在争议.为此笔者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就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检测指标作一综述.
作者:张雪敏;陈炯 刊期: 2013年第19期
目的:探讨microRNA-24(miR-24)对涎腺腺样囊性癌侵袭转移的作用意义.方法:以唾液腺腺样囊性癌高转移细胞株ACC-M和低转移细胞株ACC-2为实验对象,通过脂质体介导,将miR-24的拟似物(miR-24mimics)转染入研究细胞,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检测细胞miR-24的表达,软琼脂克隆形成实验(soft agar assay)观察细胞的增殖能力的改变,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侵袭能力变化,MTT法检测细胞增殖的改变.结果:高转移细胞株ACC-M转染后的miR-24表达量显著高于低转移细胞株ACC-2,两者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 0.001).ACC-M细胞转染miR-24 mimics后增殖能力没有影响(P>0.05).而细胞的侵袭能力降低.结论:低表达miR-24有助于ACC的侵袭能力的发挥,miR-24增高是导致涎腺腺样囊性癌侵袭能力降低的直接原因.
作者:古丽扎尔·阿布里克木;达拉;罗海鹏;田刚 刊期: 2013年第19期
目的:评价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arotid endarterectomy,CEA)治疗对侧颈内动脉(internal carotid artery,ICA)闭塞、同侧ICA重度狭窄患者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52例对侧ICA闭塞、同侧ICA重度狭窄患者的病例特点和行CEA的疗效及并发症.随访观察ICA再狭窄、脑卒中及死亡情况.结果:52例患者行CEA成功率为100%.术中转流管使用率为11.5%(6/52),术后患者脑缺血症状均得到改善,30d内出现1例(1.9%)局灶性脑梗死、3例(5.8%)切口血肿、1例(1.9%)短暂声音嘶哑及饮水呛咳、2例(3.8%)脑过度灌注现象,经积极治疗好转,无死亡病例.随访3个月~4年,患者均无术侧颈动脉再狭窄,4例(7.7%)于术后1年出现对侧脑卒中,无死亡病例.结论:CEA治疗对侧ICA闭塞、同侧ICA重度狭窄患者具有较好的围手术期疗效和脑卒中预防作用.
作者:李攀峰;王兵;厉建林;崔文军;李阳;赵磊;吴斐 刊期: 2013年第19期
目的:对FMNL3与上皮-间质转化(EMT)标志物在结直肠癌组织和细胞中的表达及其相关性进行初步研究.方法:(1)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结直肠癌及癌旁石蜡组织标本中FMNL3蛋白与EMT相关上皮和间质标志物的表达情况并进行相关性分析;(2) RT-qPCR法分析不同转移潜能的结直肠癌细胞株中FMNL3基因与EMT相关上皮和间质标记物的表达情况.结果:FMNL3、Vimentin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高于癌旁正常黏膜组织(P<0.01),淋巴结转移癌中的表达高于结直肠癌原位组织(P<0.05),而CK、E-cadherin的表达趋势正好相反(P<0.01).统计学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FMNL3的表达与CK、E-cadherin的表达呈负相关(r=-0.573,P=0.000;r=-0.486,P=0.000),而与Vimentin呈正相关(r=0.526,P=0.000).与低转移潜能的SW480和HT29相比,高转移潜能的SW620和LOVO细胞中FMNL3及Vimentin的表达更高,而CK、E-cadherin的表达更低(均P<0.05).结论:FMNL3与EMT相关,并可能通过促进结直肠癌细胞EMT而促进其转移.
作者:曾元凤;肖移生;时军;胡国柱;罗小江;刘伟中;路名芝 刊期: 2013年第19期
目的:探讨金匮肾气丸对系统性红斑狼疮(SLE)血清单核细胞趋化蛋白-4(MCP-4)和白细胞介素4(IL-4)的影响及其临床疗效.方法:69例SLE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均予以泼尼松+环磷酰胺治疗,观察组加用金匮肾气丸.ELISA检测患者治疗前后血清MCP-4及IL-4水平,以20例健康者作对照(正常组).比较各组24 h尿蛋白、SLEDAI评分、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总有效率.结果:两组患者血清MCP-4、IL-4水平均较正常组升高(P< 0.05);治疗后,患者血清MCP-4、IL-4水平均下降(P<0.05),24 h尿蛋白及SLEDAI评分均减少(P<0.05),但观察组各项指标改善更显著(P< 0.05).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其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金匮肾气丸可以下调SLE患者的血清MCP-4及IL-4水平,减少蛋白尿,降低SLE病情活动度,改善临床症状,减少不良反应,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作者:吴斌;黄利;毛世清;张小莲;朱宁 刊期: 2013年第19期
目的:观察评价利拉鲁肽联合甘精胰岛素治疗预混胰岛素血糖控制不佳2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方法:预混胰岛素血糖控制不佳2型糖尿病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利拉鲁肽联合甘精胰岛素治疗)和对照组(甘精胰岛素联合门冬胰岛素治疗).比较治疗前后2组患者FBG、2hPG、HbA1c、BMI、低血糖发生次数以及患者满意度.结果:2组治疗12周后FBG、2hPG、HbA1c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但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12周后BMI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而对照组治疗前后BM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发生症状性低血糖次数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患者满意度高.结论:利拉鲁肽联合甘精胰岛素可有效控制预混胰岛素血糖控制不佳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并且能明显降低BMI和低血糖发生次数,依从性较高.
作者:周岩;吴大方;曹晋;杨瑜莹 刊期: 2013年第19期
目的:探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化疗联合DCCIK治疗对患者的影响.方法:61例肺癌患者,其中肺腺癌41例,鳞癌20例.TNM分期为Ⅲb期25例,Ⅳ期36例.随机分为A组(化疗联合DCCIK,30例)和B组(化疗,31例),化疗方案为多烯紫杉醇加顺铂.A组DCCIK治疗前、后和B组观察前、后采血检测T细胞亚群(CD3、CD4、CD8)、B细胞(CD19)、NK细胞(CD16+ 56)及KPS评分生活质量评价.结果:所有患者均完成不同疗程的化疗及DCCIK治疗.A组经DCCIK治疗后,CD4升高(P<0.05),CD16+56显著升高(P<0.01),CD3、CD4/CD8比值和CD19在治疗后有升高,CD8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观察后CD3、CD4、CD4/CD8均有升高,CD8、CD19、CD16+56降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DCCIK治疗前、后KPS评分升高(P<0.01),B组观察前、后KPS评分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化疗后应用DCCIK治疗,可提高机体免疫状态及生活质量.
作者:朱有才;杜开齐;孙德弢;赵姗姗;闵永华 刊期: 2013年第19期
目的:研究原发性胆囊癌中整合素连接激酶(integrin-linked kinase,ILK)、钙黏蛋白E(Ecadherin,E-cad)和Ki-67的表达,并探讨三者表达的相互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48例胆囊腺癌、25例胆囊腺瘤和25例慢性胆囊炎组织中ILK、E-cad和Ki-67的表达情况,并探讨三者表达的相关性.结果:(1)胆囊癌组织中ILK和Ki-67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6.7%、72.9%)明显高于其他两组;而E-cad阳性表达率(45.8%)则明显低于其他两组;E-cad和Ki-67表达与胆囊癌的分化程度显著相关;三者表达均与胆囊癌的浸润深度和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均P< 0.05);(2)胆囊癌组织中ILK与E-cad的表达呈明显负相关(r=-0.411,P<0.05).结论:ILK、E-cad和Ki-67与胆囊癌侵袭、转移等生物学行为密切相关,前二者表达呈明显负相关关系.联合检测三者有助于判断胆囊癌的发展趋势及评估预后.
作者:李胜水;许华;李秀清;李翠萍;李丽;李双标;张凤梅 刊期: 2013年第19期
病例1 患者男,60岁.因突发双下肢无力1d入院.入院1d前患者骑车时突发双下肢无力,伴腹胀,小便不能解出.当地医院行头颅CT、腹部CT“未见明显异常”,转入我院.既往有反复右下肢无力病史10年.查体:体温36.4℃,脉搏80次/min,血压161/80mmHg.神清,颅神经无殊,左下肢肌力1级,右下肢4级,左下肢膝以下深浅感觉消失,双侧膝反射、踝反射消失.双侧巴氏征(-),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性哕音,心律齐.急诊行腰椎MRI平扫示:脊髓未见明显异常.双下肢超声示:左下肢动脉闭塞.
作者:陈波;张庆臣 刊期: 2013年第19期
患者男,37岁.因“纳差乏力1个月,加重1周”于2012年12月收入我院.曾有结核患者接触史.外院多次查血钾升高,高血钾:8.45 mmol/L,伴纳差、恶心、乏力,查肾功能正常,予速尿排钾等治疗后血钾一度有所下降,但很快又有上升,全身情况无明显好转,建议转入我院进一步行透析治疗.入院查体:T 36.8℃,P 105次/min,R 20次/min,BP 90/55 mmHg,全身皮肤偏黑,以双侧乳晕、腋下、腹股沟处皮肤颜色明显加深发黑,追问病史有全身皮肤发黑史1年,曾在当地就诊无果.
作者:刘彦;王艳;张真稳 刊期: 2013年第19期
目的:探讨HPV L1蛋白在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SIL)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以免疫组织/细胞化学和非同位素标记核酸分子杂交技术为基础,在免疫水平和核酸水平上检测73例SIL患者中HPV L1蛋白的表达情况,取40例液基细胞学中宫颈无上皮内病变或恶性病变(NILM)作对照.结果:HPV L1蛋白在NILM中的阳性率是10.0%(4/40),在宫颈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中的阳性率是54.2%(26/4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HPV L1蛋白在宫颈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中的阳性率是16.0%(4/25),与LSIL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HPV L1蛋白在不大于45岁SIL患者的阳性率是44.0%(22/50),在45岁以上SIL患者的阳性率是34.8%(8/2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1)SIL的发生、发展可能和HPV L1蛋白的异常表达有关.(2)HPV L1蛋白可作为预测SIL发展的指标,协助临床处理.
作者:张静;张亚静 刊期: 2013年第19期
目的:研究羟基喜树碱(HCPT)对博莱霉素A5诱导的肺纤维化大鼠肺组织中基质金属蛋白酶-1(MMP-1)、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1(TIMP-1)及Ⅰ型胶原的影响.方法:采用HE染色观察大鼠肺纤维化程度,Masson染色观察胶原表达,RT-PCR法检测MMP-1及TIMP-1的mRNA表达,免疫组化检测Ⅰ型胶原蛋白的表达.结果:模型组MMP-1表达显著降低,TIMP-1及Ⅰ型胶原表达显著升高;各剂量给药组肺纤维化、胶原表达的程度以及TIMP-1和Ⅰ型胶原表达均降低,而MMP-1表达均增高,且呈剂量依赖性.结论:HCPT能减轻博莱霉素A5诱导的大鼠肺纤维化,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提高MMP-1表达、降低TIMP-1及Ⅰ型胶原表达来调控细胞外基质的代谢.
作者:姚舒婷;郑洁;胡国信;陆明;文蕾;陈国忠 刊期: 2013年第19期
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受体相关因子1(TRAP1)蛋白在前列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蛋白组学二维荧光差异凝胶电泳技术(2D-DIGE)检测4例前列腺癌及癌旁组织之中TRAP1蛋白的表达,并质谱分析鉴定.ELISA检测84例前列腺癌、35例前列腺增生症患者和21例志愿者TRAP1蛋白的血浆浓度,分析TRAP1蛋白与前列腺癌的临床病理关系.结果:蛋白组学结果显示:前列腺癌和癌旁组织之中TRAP1蛋白的表达差异明显(P<0.05).ELISA结果显示:前列腺癌患者TRAP1蛋白的血浆浓度明显高于前列腺增生症患者(P=0.029)及志愿者(P=0.045).前列腺癌患者中,TRAP1蛋白血浆浓度与患者年龄(P=0.547)、血清PSA(P=0.287)、Gleason评分(P=0.937)及是否转移(P=0.098)无明显相关性,但与前列腺体积相关(P=0.032).结论:TRAP1蛋白可作为前列腺癌的血清辅助标志物,同时可作为抗肿瘤的潜在分子生物学靶点进一步研究.
作者:周亮;韩兆东;何慧婵;邓军洪;陈佳鸿;杨盛帮;钟惟德 刊期: 2013年第19期
目的:探讨p16基因与干扰素(IFN)-α-2b对黑色素瘤A375细胞生长的影响.方法:将pDC312CMV-p16质粒转染进黑色素瘤A375细胞;检测细胞内源性和外源性p16基因mRNA表达差异;予转染组与非转染组A375细胞不同浓度IFN-α-2b,光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变化;MTT检测IFN-α-2b对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结果:未转染组无p16基因表达,转染组表达p16基因;转染组较非转染组细胞抑制率高,且差异有显著性(P<0.05).光镜下,转染组及IFN-α-2b处理后A375细胞均呈凋亡状态.IFN-α-2b可抑制A375细胞增殖,抑制作用随浓度增加而增强(P<0.05);转染与给药存在交互效应(P<0.05).结论:p16基因和IFN-α-2b均能抑制黑色素瘤A375细胞增殖,且存在交互作用.
作者:金宛宛;马新华;赵明;陈仕胜;高宇 刊期: 2013年第19期
目的:探讨负荷剂量辛伐他汀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MI)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围术期疗效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入选80例AMI患者,随机分为辛伐他汀负荷量剂量组和常规剂量组(n=40).观察各组治疗前后血清炎症因子、脂联素、血脂水平,心功能指标及30 d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率.结果:术后1d两组CK-MB、TNT-HSST、hs-CPR、TNF-α较术前明显增高,而负荷剂量组明显低于常规剂量组(P<0.01),IL-10变化趋势则正好相反.术后1d两组的脂联素水平较术前显著增高,且负荷剂量组较常规剂量组明显升高(P<0.01).负荷剂量组LVSD明显低于常规剂量组,而FS和LVEF明显高于常规剂量组(P<0.01);负荷剂量组术后1个月MACE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剂量组(P<0.05).结论:老年AMI患者PCI围术期应用负荷剂量辛伐他汀可减轻手术造成的心肌损伤及炎症,改善心功能,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且安全性良好.
作者:许研;刘娜;董爱芝 刊期: 2013年第19期
目的:探讨细菌溶解产物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患者免疫球蛋白及辅助性Th17细胞(Th17)/调节性T细胞(Treg)的影响.方法:将70例COPD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7例,对照组33例,治疗组联合应用口服细菌溶解产物、吸入噻托溴铵吸入剂,对照组单用吸入噻托溴铵吸入剂.疗程6个月,6个月后检测两组患者外周静脉血中IgG、IgM、IgA及Th17、Treg、Th 17/Treg.结果:治疗组IgG、IgA均高于对照组(P< 0.05),Ig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Th17较对照组升高(P<0.05),Treg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h 17/Treg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口服细菌溶解产物可以提高COPD患者IgG、IgA、Th17/Treg,从而改善患者的体液和细胞免疫功能.
作者:杨晶;张爱丽 刊期: 2013年第19期
目的:分析颞叶局灶性皮质发育不良(focal cortical dysplasia,FCD)患者术前智力及影响因素.方法:收集本癫痫中心近5年内经病理诊断为颞叶FCD患者术前各方面的资料,包括人口社会学、临床症状学及术前IQ测量结果等.结果:FCD智力低下发生率为42.6%.文化程度及服用托吡酯(topiramate,TPM)与FCD术前IQ相关,且文化程度是术前IQ的预测因子.结论:颞叶FCD患者术前智力受文化程度的影响,并可能与TPM服用有关,对低文化程度的该类患者建议避免TPM的使用.
作者:高曲文;翁洁玲;李文斌;胡斌;邓悦;石奕武;郝卓芳;王进纲;姚建玲 刊期: 2013年第19期
目的:研究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大鼠海马CA1区神经元盐皮质激素受体(MR)和糖皮质激素受体(GR)表达及共存变化.方法:用连续单一刺激(SPS)方法刺激大鼠制作PTSD模型,用ELISA检测不同时间大鼠血清糖皮质激素(GC).取SPS后12h、1d、7d鼠脑组织,以非刺激的脑组织为对照组,用免疫荧光双标技术进行各组海马CA1区神经元MR和GR表达及二者共存表达的观察.结果:大鼠血清GC于SPS后1h时明显增高,12h时仍持续升高,24 h时低于正常,7、14d回升但低于正常;激光共聚焦显微镜(CLSM)下,MR-CY3呈红光,GR-FITC呈绿光,二者融合为黄色或橙色光.对照组可见MR分布于胞质和胞核,GR主要分布于胞核,少数于胞质;12h时MR表达减少,GR在胞核内明显增多;1d时MR表达进一步减少且集中于胞质,GR集中于胞质;7d时MR持续减少,GR重新表达于胞核.用双重波长激发时,对照组融合光集中于胞核,12h时核内融合光增多,1d时融合光集中于胞质,7d时核内融合光再次增多.结论:MR、GR在海马CA1区神经元内表达与PTSD大鼠血中GC浓度变化相互影响,而导致海马受损、功能降低.
作者:杜喆;张伟国;曹桂范;陶凯 刊期: 2013年第19期
目的:探讨临床特征和改良后用于磁共振评分的后循环急性卒中预后早期CT量表(MRI-PC-ASPECTS)对预测后循环缺血性脑卒中预后的价值.方法:90例南通大学附属建湖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急性后循环缺血性卒中患者,根据患者1周内是否昏迷或者死亡分为致命性卒中组(n=70)和非致命性卒中组(n=20).比较两组基线资料、临床特点及MRI-PC-ASPECTS.结果:两组中有糖尿病病史者分别为16例(80.0%),36例(51.4%),入院NIHSS分别为7.78±2.70,4.60±2.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饮水呛咳、持续眩晕、复视、构音障碍等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MRI-PC-ASPECTS分为≤10、11、12 ~ 13 3组,发生致命性卒中分别为10例(83.3%)、8例(25.8%)、2例(4.3%),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临床特征和MRI-PC-ASPECTS结合可早期预测致命性脑卒中.
作者:王崇;王建明;严严 刊期: 2013年第19期
目的:探讨不同途径注射鼠神经生长因子(nerve growth factor,NGF)对断指再植术后感觉恢复的影响.方法:将断指再植成活59例66指纳入本研究,随机分为鞘膜内注射组、肌肉注射组及对照组.鞘膜内注射组于神经鞘膜内一次性注射NGF 7.5 μg.肌肉注射组术后每日臀部肌肉注射NGF 30 μg,连续14d.对照组局部及全身均未使用神经营养药物.术后3、6个月随访,测定患指指端两点分辨觉距离.结果:术后3个月鞘膜内注射组优于其他2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术后6个月鞘膜内注射组与肌肉注射组比较疗效无明显差异(P>0.05),但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NGF能促进断指再植术后感觉功能恢复,神经鞘膜内注射NGF早期疗效优于肌肉注射.
作者:辛林伟;唐际存;李朝旭;李强;王黎明 刊期: 2013年第1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