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人CCL19基因重组腺病毒载体的构建及其在A549细胞中的表达

李纪强;姜兆静;张积仁

关键词:腺病毒载体, CCL19, 基因, 肿瘤
摘要:目的:构建人CCL19重组腺病毒,在肺癌细胞株A549中验证其表达情况.方法:通过pAdeasy-1系统,获得重组腺病毒Ad-CCL19颗粒,测定病毒滴度.RT-PcR和Western blot分别检测转染A549细胞内CCL19 mRNA和蛋白质的表达.结果:经PCR、双酶切鉴定及测序分析,重组腺病毒构建成功;效价为1.2×1011 pfu/mL;感染后A549细胞中CCL19mRNA和蛋白质均有表达.结论:成功构建CCL19重组腺病毒栽体,并可在A549细胞中有效表达,为进一步研究CCL19的功能奠定了基础.
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轻度认知障碍患者血清Tau蛋白及β淀粉样蛋白水平检测的意义

    目的:研究轻度认知障碍(MCI)患者血清中Tau蛋白和β淀粉样蛋白1-42(Aβ1-42)、磷酸化Tau(P-tau)的含量.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36例MCI患者,30例老年性痴呆(AD)患者,36例健康者血清中Tau蛋白和β淀粉样蛋白1-42(Aβ1-42):磷酸化Tau(P-tau)水平.结果:MCI组血清中Tau蛋白浓度与对照组、AD组比较有升高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CI组患者血清中的Aβ1-42与对照组比较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血清中的Aβ1-42的浓度与AD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磷酸化Tau(P-tau)蛋白的浓度与对照组、AD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CI患者血清中Tau蛋白、Aβ1-42、及磷酸化Tau(P-tau)浓度异常情况,与疾病的严重程度相关.

    作者:吴婧琳;孟庆慧;侯文霞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腺性膀胱炎诊断及治疗探讨

    腺性膀胱炎是膀胱移行上皮的一种增生和化生性病变,有发展为腺癌的可能.近年其发病率呈增高趋势.一般认为与慢性感染、结石和梗阻性疾病、神经源性膀胱、膀胱外翻等致膀胱正常移行上皮化生有关[1].本文通过42例腺性膀胱炎的诊治,进一步探讨其诊治方法.

    作者:程庆水;姜书传;韩杰;董昌斌;黄后宝;卓栋;陈锡山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如何减少腔镜甲状腺手术的胸前壁游离范围

    2006年8月至2011年6月术者采用胸前壁入路个体化切口设计完成126例腔镜甲状腺手术,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本组126例中男19例,女107例,年龄18~71岁,术前均经B超检查及细针穿刺病理检查排除恶性,常规甲状腺功能测定排除甲亢,术后病理诊断结节性甲状腺肿73例,甲状腺腺瘤38例,甲状腺腺瘤囊性变15例.

    作者:崔英军;周岩;徐爱丽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评价兔肾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可行性研究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KFI)评价肾缺血再灌注损伤发生的可行性.方法:48只大白兔随机分为假手术对照(S)组、缺血再灌注(I/R)组.应用CDFI检测各级兔肾动脉的血流动力学变化,测定兔肾组织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平均光密度(OD)并做相关性分析.结果:与S组比较,I/R 2 h组无明显血流动力学改变,I/R 8 h、24 h组分别出现SRA、IRA的RI增大和MRA、SRA、IRA的Vmax、PI、RI增大(P<0.05).I/R8h,24 h组TNF-α的OD高于S组(P<0.05).I/R各组MRA、SRA和IRA的Vmax,PI,RI与兔肾组织TNF-α的OD变化呈正相关(P<0.05).结论:CDFI是一种无创、及时的评价肾缺血再灌注损伤发生的可行方法.

    作者:陈晓梅;李明星;宣吉晴;罗志建;李昆萍;叶帆;张敏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血卟啉单甲醚对人宫颈癌Hela细胞体外影响的研究

    目的:初步探讨血卟啉单甲醚(hematoporphyrin monomethyl ether,HMME)介导的光动力疗法(HMME-PDT)对体外培养的人宫颈癌Hela细胞的杀伤效应及影响宫颈癌细胞光动力疗法(photodynamictherapy,PDT)杀伤效应的主要因素.方法:通过采用不同光敏剂浓度、光照能量密度及细胞孵育时间介导的光动力作用于人宫颈癌Hela细胞,MTT法检测24 h后的细胞生长抑制率.结果:光敏剂浓度<2.5 μg/mL的不同组细胞生长抑制率有明显差异,光照能量密度≥1.5 J/cm2及孵育时间≥4 h的细胞之间生长抑制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MME 2.5 μg/mL、光照能量密度1.5 J/cm2和孵育时间≥4 h可能是PDT对Hela细胞杀伤作用的佳参数.结论:特定光源下,光敏剂的浓度、光照剂量及孵育时间是影响HMME-PDT效应的主要因素.

    作者:蔡思娜;罗荣城;梁卫江;李黎波;张兰英;陈晓华;张志锋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HIV抗体阴性神经梅毒31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神经梅毒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31例HIV抗体阴性神经梅毒患者的临床表现、分型、影像学及脑脊液所见.结果:神经梅毒患者平均发病年龄为49.4岁:首发症状多为精神症状及感觉异常;主要分型为麻痹性痴呆(32.2%)及脑膜血管型梅毒(29.0%);90.3%有影像学异常,以脑萎缩及梗死样改变多见;脑脊液蛋白含量平均722.5 mg/mL.结论:神经梅毒患者临床表现复杂,影像学改变明显,脑脊液蛋白含量升高以脑实质梅毒明显;进展及预后与非正规治疗有关

    作者:曹小丽;陈莉;尹瑞兴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探讨四手操作在不锈钢微种植体植入术中的应用

    口腔四手操作以其高效率,高质量的医护配合协调操作,在现代口腔治疗中得到广泛应用[1].微种植体种植钉是口腔正畸中一种新型的支抗方式,即通过小手术的方式将种植钉植入患者的上下颌骨内以达到支抗的目的,同时配合固定矫正器使临床操作简化,疗程缩短,提高矫正效果,现正被正畸治疗所广泛应用.

    作者:王晓丹;范小兰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未分化脊柱关节病436例临床特点及转归

    目的:了解未分化脊柱关节病(uSpA)的临床特点及发展规律.方法:选择2000年1月至2010年6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风湿免疫科病房和门诊就诊的、资料完整的436例uSpA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临床资料搜集并随访.结果:436例患者其中男284例,女152例,男女性别比为1.9:1.患者年龄13-54岁,平均25±7岁,平均病程为(31±10.7)月.首发症状以腰背部疼痛为多见(55.2%),其次为附着点部位、臀部、膝关节、髋关节疼痛,阳性率分别为47.7%,36.2%,31.2%和27.1%.经治疗随诊发现有74例(17.0%)症状消失,129例(29.6%)仍为uSpA,余233例(53.4%)转归为其他疾病.分化为可分类的SpA 192例(44.0%),演变为其他风湿性疾病为41例(9.4%).结论:未分化脊柱关节病临床表现多样,并容易向其他类型的脊柱关节病转化,需临床密切观察随访有利于早期诊断和治疗.

    作者:张科;邱茜;袁诗雯;劳敏曦;梁柳琴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股骨远端C型骨折锁定钢板内固定术后不愈合的原因及治疗体会

    目的:探讨股骨远端C型骨折锁定钢板内固定术后不愈合的原因及治疗方法.方法:自2005年1月至2011年5月我院收治股骨远端C型骨折锁定钢板内固定术后骨折不愈合21例,对骨折不愈合的原因进行分析.3例骨折未完全复位,行切开复位重新内固定并植骨;8例内固定螺钉拔出,行重新内固定并植骨;7例单纯骨缺损,行单纯植骨;2例显性感染,行清创冲洗并外固定;1例隐性感染,行清创冲洗抗感染治疗.结果:随访12-21个月,21例患者骨折均愈合,平均愈合时间为13个月,感染患者骨折愈合时间长.骨折愈合后膝关节功能优良率达71.4%,感染患者膝关节功能差.结论:股骨远端C型骨折锁定钢板内固定术后不愈合的原因包括组织创伤严重、手术操作不当、感染、术后功能锻炼不当或负重活动过旱.针对骨折不愈合的不同原因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能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充分植骨对于治疗骨折不愈合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作者:朱新炜;李云恺;左金良;高浩源;邱思强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消瘤汤对裸鼠结直肠移植癌VEGF-A、VEGF-C蛋白表达的影响

    目的:探讨消瘤汤对大肠移植癌VEGF-A、VEGF-C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SPF级裸小鼠100只随机分为治疗组(消瘤汤组、Ⅱ组及Ⅲ组)和对照组,取结直肠癌患者新鲜手术标本切成小植块移植到裸鼠皮下,肿瘤成长后再分别取小植块经手术移植到一批裸鼠结肠系膜侧.移植后.消瘤汤组给予消瘤汤灌胃,Ⅱ组给予贝伐单抗静脉注射,Ⅲ组给予消瘤汤灌胃+贝伐单抗静脉注射,为对照组给予蒸馏水灌胃,观察治疗组和对照组对大肠移植癌VEGF-A、VEGF-C蛋白表达情况及裸鼠存活率.结果:消瘤汤组、Ⅱ组和Ⅲ组的抑制结直肠癌VEGF-A、VEGF-C蛋白表达的平均灰度值的比值分别为[(0.83±0.16)和(0.93±0.23)]、[(0.82±O.15)和(0.92±0.21)]、[(0.85±0.17)和(0.95±0.25)]明显低于对照组[(1.89±0.82)和(1.80±0.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消瘤汤组与Ⅱ组及Ⅲ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抑制结直肠癌VEGF-A、VEGF-C蛋白表达明显优于对照组.各治疗组裸鼠存活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消瘤汤组存活率与Ⅱ组及Ⅲ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消瘤汤能提高裸鼠存活率,其作用机制之一可能是通过抑制结直肠癌VEGF-A、VEGF-C蛋白表达而发挥抗肿瘤的作用.

    作者:陈明科;曾家耀;江现强;傅汉锟;李秋红;陈娜;贺志强;邓小细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血小板组织因子的研究进展

    组织因子(tissue factor,TF)是一种跨膜糖蛋白.为人所熟知的功能是启动凝血途径.TF结合FⅦa/Ⅶa,形成TF-Ⅶa复合物激活FX、FⅨ.然而,此类发现却没有指明这些TF的来源.这种跨膜糖蛋白名字的由来已久,长期以来占主导地位的概念就是它仅存在于血管外组织,只有当组织损伤、内皮破坏、粥样硬化脂质斑块破裂等情况发生时,才会暴露于血液中作为辅助因子发挥作用,当需要纤维蛋白沉积在合适的位置时,或正常止血及血栓形成时才会将TF暴露于循环血中.但是近年来的研究表明,在生理情况下,TF不仅存在于血管外组织细胞中,也存在于循环血细胞中,且在血小板中可检测出.

    作者:宋琪;张一梅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城镇职工体质指数及其与慢性病的关系

    目的:了解德州市城镇职工身体质量指数(BMI)分布情况,探讨BMI与高血压、糖尿病、心脑血管病等慢性病的关系.方法:利用德州市城镇职工体检的资料,采用统计学方法分析不同人群BMI的差异,探讨BMI与常见慢性病发病率的关联性.结果:影响城镇职工BMI的因素有性别、年龄、单位性质等,男性超重和肥胖的发病率高于女性.从年龄分布看,55~64岁年龄组超重和肥胖的发病率高.不同单位性质人员的超重和肥胖的发病率具有显著差异.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超重和肥胖与高血压、冠心病、脑血管病、糖尿病、高脂血症、脂肪肝、高尿酸血症呈正相关;男性和高年龄组超重和肥胖率高于女性和低年龄组,机关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超重和肥胖率高于企业和个体从业人员.结论:不同人群的BMI分布具有差异,男性、55~64岁年龄组人群和机关事业单位职工BMI超标率较高,BMI与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高脂血症、脂肪肝、高尿酸血症患病率呈正相关,需要引起更多的重视与关注.

    作者:吴继卫;张明霞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感染骨灭活原位移植自体富血小板血浆复合骨髓治疗慢性骨髓炎

    目的:评价感染骨灭活原位移植自体富血小板血浆复合骨髓治疗慢性骨髓炎的疗效.方法:40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成两组,制成慢性骨髓炎模型.以感染灶严重处为中心,线锯截取出死骨及感染骨2.0 cm煮沸灭活15 min,原位移植并闭合伤口.实验组术后局部注射制备好的自体富血小板血浆复合骨髓悬液,隔周1次,连续注射3周.对照组注射生理盐水.分别于术后第4、8、12、16周处死5只动物,行X线观察、组织学观察.结果:实验组成骨修复X线评分、组织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两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感染骨灭活原位移植可作为骨支架,自体富血小板血浆复合骨髓,具有抗感染及促进成骨的双重作用,治疗慢性骨髓炎效果良好.

    作者:贝朝涌;唐际存;王锐英;辛林伟;魏凌云;伍志海;李强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鼻咽癌异时性伴发白血病2例

    例1男,45岁,因发现左颈肿物进行增大2周.于2008年5月5日来我院住院.入院体检:无贫血貌,左侧胸锁乳突肌可及一约3.5 cm × 3.3 cm大小淋巴结,质软,活动可,表面光滑,心、肺、腹部杳体均未发现异常.人院后行鼻咽、颈部MRI检查提示鼻咽(左侧咽隐窝)癌并双侧颈部淋巴结转移.鼻咽镜活组织病理检查:鼻咽非角化性未分化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CK(+);LCA(-).予,TPF方案诱导化疗2个周期后再予同期放化疗,放疗总剂量70GY/35F/35D.

    作者:曲红;程淑琴;谢碧霞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皮肤病理性瘢痕和瘢痕癌中Ras基因家族12/13位密码子突变的检测

    目的:探讨皮肤病理性瘢痕和瘢痕癌中Ras基因家族(H-ras/N-ras/K-ras)12/13位密码子的突变情况.方法:从14例皮肤病理性瘢痕,14例瘢痕癌石蜡包埋组织中提取DNA,进行PCR扩增及测序,分析H-ras、N-ras、K-ras基因第12、13位密码子突变情况.结果:28个样本均成功提取DNA,扩增出基因片段,经测序均未发现H-ras、N-ras、K-ras基因第12、13位密码子的,点突变.结论:皮肤病理性瘢痕和瘢痕癌中Ras基因家族的突变位点有待进一步探讨.

    作者:胡成久;郭瑞珍;王燕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苏北地区布-加综合征患者MPLW515L/K点突变测定研究

    目的:探究在苏北地区布-加综合征(BCS)患者MPLW515L/K的突变情况,为发病机制的研究,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收集102例BCS患者和102例健康对照者外周血,从全血中提取DNA,采用等位基因特异性聚合酶链式反应(AS-PCR)及基因测序方法检测MPLW515L/K的突变情况.结果:102例BCS病例组及102例健康对照均未发现MPLW515L/K的突变.结论:BCS发病可能与MPLW515L/K的突变没有相关性.

    作者:朱子清;李胜利;张静;孙桂香;祖茂衡;陆召军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抗结核药物性肝炎患者外周血IFN-γ、IL-10的水平分析

    目的:通过检测继发性肺结核患者抗结核过程中出现肝功能损害时血清IFN-γ、IL-10的水平,探讨此类患者细胞免疫状态变化及意叉.方法:临床中选取抗结核治疗过程中出现肝损害的继发性肺结核患者60例为药物性肝炎组和抗结核治疗2个月未出现肝损害的继发性肺结核患者20例为对照组,分别检测外周血IFN.γ、IL-10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1)药物性肝炎组[(36.41±5.01)ng/1]外周血IFN-γ水平与对照组[(19.78±4.97)ng/L]相比,明显升高(P0.05).(4)ALT水平与IFN-γ、IL-10的关系比较,随着ALT的升高,IFN-γ有上升的趁势,ALT<200U/L组与ALT 200-400U/L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LT>400U/L组与ALT<200U/L组、ALT200~400U/L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 1);IL-10有下降的倾向,但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抗结核药物性肝炎的出现可能与细胞免疫功能出现紊乱有关.(2)患者出现肝功能损害时使用抗结核药的时间长短与IFN-γ、IL-10水平无相关性;随着ALT的升高IFN-γ水平有上升的趁势,提示IFN-γ与肝脏炎症活动程度有关.

    作者:吴于青;孙琦;邓国防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用ELISA法检测单肺通气不同时间后大鼠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可溶性E选择素的水平

    目的:探讨不同时间单肺通气后大鼠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可溶性E选择素(sE选择素)表达的变化.方法:将30只SD大鼠随机分成5组各6只,对照组行双肺通气,01组、02组、03组、04组分别为将气管切开后将导管插入右侧主支气管行右侧肺单肺通气1/2、1、2.4 h,听诊确定左侧肺萎陷.实验结束后检测肺组织中TNF-α和IL-8含量;用ELISA法检测血浆中sE-选择素、肺组织和血浆中VEGF的表达;电镜观察肺组织超微结构变化.结果:肺组织中TNF-α和IL-8含量随着单肺通气时间延长而逐步升高;SE-选择素在大鼠单肺通气1、2、4 h血浆中的表达较正常组显著升高(P<0.05);VEGF在大鼠单肺通气4 h组肺组织中的表达较正常组显著降低(P<0.05),而在该组血浆中的表达较正常组显著升高(P<0.05);实验组电镜下细胞的超微结构改变,板层小体排空,线粒体损伤等改变.结论:长时间单肺通气可以导致急性肺损伤(ALI),sE-选择素及VEGF在大鼠ALI形成过程中起着一定的作用.

    作者:杨建;潘灵辉;林飞;钱卫;黄宇;杜学柯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加味苓桂术甘汤联合短期极低热量饮食治疗脾虚痰湿型高脂血症合并脂肪肝的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加味芩桂术甘汤联合短期极低热量饮食治疗脾虚痰湿型高脂血症合并脂肪肝的临床疗效.方法:115例高脂血症合并脂肪肝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65例,用加味苓桂术甘汤联合短期极低热量饮食治疗.对照组50例,用洛伐他汀治疗,两组疗程均为3个月.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疗效、血脂、转氨酶、体质指数(BMI)、血液流变学变化.结果:两组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89.23%,对照组总有效率80.00%.治疗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TC、TG、LDL、ALT、AST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TC、TG、LDL、ALT、AST、BMI较对照组下降显著(P<0.05);两组治疗前后全血粘度高切、全血粘度低切、还原粘度高切、红细胞聚集指数及纤维蛋白原均有改善(P<0.05),且治疗组全血粘度高切、红细胞聚集指数、纤维蛋白原较时照组明显好转(两组治疗后相比,P<0.05).结论:加味苓桂术甘汤联合短期极低热量治疗脾虚痰湿型高脂血症合并脂肪肝疗效明确.

    作者:柯斌;师林;张俊杰;孟君;陈丁生;秦鉴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胰岛素生长因子Ⅰ、Ⅱ及其结合蛋白3在胎儿生长受限中的作用

    目的: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Ⅱ(IGF-Ⅰ、Ⅱ)及其结合蛋白3(IGFBP-3)与胎儿生长受限(fetalgrowth restricton,FGR)之间的关系,为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及实验依据.方法:选取2007年6月至2010年12月在广州医学院附属广州市第一人民产科住院的临床诊断的中期FGR孕妇共30例,抽取同期引产的健康孕妇30例作为对照组1;分娩时再抽取30例健康分娩孕妇作为对照组2:分别测定FGR孕妇组在孕中期及分娩时与两个对照组的母血、羊水及脐血中的IGF-Ⅰ、Ⅱ及IGFBP-3的浓度并对比它们的差异.结果:FGR组的IGF-Ⅰ、Ⅱ水平在孕中期及分娩时均下降,而IGFBP-3水平却升高.结论:IGF-Ⅰ、Ⅱ及IGFBP-3可能与FGR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IGF-Ⅰ、Ⅱ的降低及IGFBP-3的升高可能是导致胎儿生长受限的重要原因之一.

    作者:郭颖;张玉洁;康佳丽 刊期: 2012年第04期

实用医学杂志

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卫生厅

主办: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