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同指中节指背岛状皮瓣修复指端缺损

廖海;郑伟;吴建伟;李建瑞

关键词:指背, 岛状皮瓣, 复指, 软组织缺损, 修复, 效果满意, 技术水准, 覆盖, 创面, 手外科, 感觉, 方法
摘要:随着手外科技术水准的不断发展,对指端缺损的修复已有多种各种方法报道,但是采用同指中节指背岛状皮瓣修复指端缺损覆盖创面软组织缺损的报道较少见.我科于2007年8月至2011年2月,采用同指中节指背岛状皮瓣修复指端缺损覆盖创面软组织缺损,指端感觉良好,效果满意.
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先天性黄斑缺损伴缺损区巨大囊肿1例

    患者男,16岁.无意间发现右眼视力差1年,于2009年11月5日来我院就诊.眼科检查:右眼视力指数/30cm,左眼0.15~1.25DS=5.0.非接触式眼压计测眼压,双眼均为12 mmHg(1 mmHg=0.133 kPa),右眼眼位正,无眼球震颤,眼前节正常,屈光间质清晰,视盘边界清,颜色及大小正常,黄斑部呈边界清楚的圆形缺损,面积约8PD,缺损区表面光滑完整,视网膜血管走行其上,缺损区内及其边缘有色素增殖及不规则聚集.

    作者:杨先凤;郑会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不同年龄行非体外循环双向Glenn术的效果比较

    目的:通过对25例双向Glenn术病例的回顾性分析,评价不同年龄患儿行非体外循环双向格林分流术的手术效果.方法:选取2007年3月至2010年11月,25例接受了非体外循环下双向格林分流术的复杂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病例.分为低年龄组(年龄<3岁)和高年龄组(年龄>3岁),对两组间术前、术后的经皮血氧饱和度、术后的呼吸机辅助呼吸时间、住院时间等进行比较.结果:全组无死亡,所有患儿发绀明显减轻,顺利出院.低年龄组患儿出院时动脉血氧饱和度高于高年龄组,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短于高年龄组,住院时间短于高体重组.结论:低年龄患儿行非体外循环下双向Glenn术手术效果要好于高年龄组,提倡对于复杂的难以一期根治的先天性心脏病应行早期干预.

    作者:刘艳超;李强;孟自力;贺延法;齐杰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鼻咽癌异时性伴发白血病2例

    例1男,45岁,因发现左颈肿物进行增大2周.于2008年5月5日来我院住院.入院体检:无贫血貌,左侧胸锁乳突肌可及一约3.5 cm × 3.3 cm大小淋巴结,质软,活动可,表面光滑,心、肺、腹部杳体均未发现异常.人院后行鼻咽、颈部MRI检查提示鼻咽(左侧咽隐窝)癌并双侧颈部淋巴结转移.鼻咽镜活组织病理检查:鼻咽非角化性未分化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CK(+);LCA(-).予,TPF方案诱导化疗2个周期后再予同期放化疗,放疗总剂量70GY/35F/35D.

    作者:曲红;程淑琴;谢碧霞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股骨远端C型骨折锁定钢板内固定术后不愈合的原因及治疗体会

    目的:探讨股骨远端C型骨折锁定钢板内固定术后不愈合的原因及治疗方法.方法:自2005年1月至2011年5月我院收治股骨远端C型骨折锁定钢板内固定术后骨折不愈合21例,对骨折不愈合的原因进行分析.3例骨折未完全复位,行切开复位重新内固定并植骨;8例内固定螺钉拔出,行重新内固定并植骨;7例单纯骨缺损,行单纯植骨;2例显性感染,行清创冲洗并外固定;1例隐性感染,行清创冲洗抗感染治疗.结果:随访12-21个月,21例患者骨折均愈合,平均愈合时间为13个月,感染患者骨折愈合时间长.骨折愈合后膝关节功能优良率达71.4%,感染患者膝关节功能差.结论:股骨远端C型骨折锁定钢板内固定术后不愈合的原因包括组织创伤严重、手术操作不当、感染、术后功能锻炼不当或负重活动过旱.针对骨折不愈合的不同原因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能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充分植骨对于治疗骨折不愈合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作者:朱新炜;李云恺;左金良;高浩源;邱思强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冠心病患者植入Firebird2TM钴铬合金药物支架中期随访报告

    目的:评估非选择性冠心痛患者植入Firebird2TM药物支架在介入治疗中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单中心、观察性入选2009年4-12月共95例在我院行PCI手术的患者,观察并分析所有患者冠状动脉的靶血管特点、支架植入情况、术中并发症发生率、支架植入术后12个月主要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和支架血栓发生率.结果:靶病变共146处,共植入支架199枚,1例出现支架脱载;支架置入成功率99.5%.1(1.1%)例术中支架内急性血栓形成、3(3.2%)例术中内膜撕裂及夹层导致心绞痛发作.其中2例不能达手术成功标准,手术成功率97.9%(93/95).院内无靶血管再次血运重建.随访期患者共死亡3例(3.2%),1例(1.1%)发生心肌梗死,因胸痛再发再次入院14例(14.7%),行造影复查10例(10.5%),均未提示支架内血栓或狭窄.总MACE事件发生率4.3%.无靶血管再次血运重建0%(0/95),胸痛的总缓解率92.6%.结论:Firebird2TM钴铬合金药物支架系统,对冠心病患者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临床疗效.

    作者:崔同涛;靳立军;于汇民;董太明;乌汉东;严红;张斌;廖洪涛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胆囊肉瘤样癌1例

    患者女,68岁,因反复右上腹疼痛,B超诊断胆囊结石7年,皮肤巩膜黄染2 d入院.查体:消瘦,皮肤巩膜轻度黄染,浅表淋巴结未扪及肿大.T37.6℃,右上腹扪及一肿块,触痛明显,边界欠清,墨菲氏征(+).

    作者:刘庆;周业江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GP73、可溶性GP73与肝脏疾病的研究进展

    近年来,学者发现Ⅱ型高尔基体膜蛋白(GP73,golgi protein 73)在各种肝脏疾病中出现高表达,尤其是在肝癌患者当中表达明显升高,诊断肝癌具有比AFP更高的敏感性,有可能成为早期肝癌的血清标志物.而sGP73(soluble GP73),即血清中可溶性GP73,分子量较GP73稍小,被认为是从完整的GP73分子上释放出来的部分结构域[1].现将GP73、可溶性GP73与肝脏疾病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作者:方玫玫;丘希辉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应用斑点追踪成像技术评价GHb异常糖尿病患者的左室舒张功能

    目的:探讨斑点追踪成像技术评价糖化血红蛋白(glycosylated hemoglobin,GHb)异常糖尿病患者左室舒张功能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38例GHb异常糖尿病患者、正常对照组32例,在左室心尖位长轴图像上测量基底段、中间段、心尖段各心肌节段纵向应变率(SrL)的舒张早期峰值(E')、舒张晚期峰值(A')和E,/A'的平均值,在左室短轴二尖瓣水平、乳头肌水平、心尖水平测量各心肌节段圆周应变率(Src)和径向应变率(SrR)的E'、A'和E'/A'的平均值,同时测量左心常规超声指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GHb异常糖尿病患者SrL的E'降低、A'升高以及E'/A'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Hb异常糖尿病患者SrC的E'及SrC、SrR的E'/A'降低,SFC、SrR的A'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左心常规超声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GHb异常糖尿病惠者左室舒张功能受损的早期改变是SrL、SrC的E'及E'/A'降低,srL、SIC及SrR的A'升高,同时SrL、SrC及SrR的运动规律消失.

    作者:戴敏;钱大钧;刘晓宇;曹黎君;谈君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血浆同型半胱氨酸升高与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硬化的关系

    目的:考察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升高与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硬化的关联性.方法:前瞻性纳入脑梗死患者103例,于入院次日采集空腹静脉血以检测血浆Hcy浓度(循环酶法),出院前进行颈动脉多普勒彩色超声检查,根据影像学特征明确有无颈动脉硬化形成:另选取131例同时期体检者作为健康对照.结果:血浆Hcy值呈偏态分布;脑梗死患者血浆Hcy几何均数为14.29(四分位间距:11.58,16.67)μmol/L,显著高于健康对照人群(8.00 μmol/L,四分位间距7.10,9.25)(P<0.001);脑梗死患者中颈动脉硬化发生率高达73.8%,硬化组血浆Hcy水平显著高于非硬化组(16.32vs.13.60,P<0.01).多元Logsfic回归分析显示脑梗死患者血浆Hcy水平与颈动脉硬化呈独立相关(OR 1.013,95%CI 1.00-1.18,P<0.05).结论: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升高是颈动脉硬化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并可能与脑梗死有关,有待干预性临床研究的证实.

    作者:马如华;卢星文;闫晓英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长时间单肺通气对兔两侧肺灌洗液中TNF-α、IL-8的影响

    目的:通过兔单肺通气模型,观察长时间单肺通气后肺灌洗液中TNF-α、IL-8浓度的变化.方法:选择新西兰大白兔35只,分为对照组(C组)、双肺通气组(TLV组)和单肺通气组(OLV组),每组5只兔.TLV组和OLV组按通气时间1、3、5 h分为3亚组,随后恢复双肺通气30min.对照组只行实验操作而不通气.观察通气时的心率(HR)、平均血压(MAP)、血气分析值、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TNF-α、IL-8浓度.结果:与通气开始相比,OLV组在通气5hHR增高、MAP降低(P<0.01),pH、PaO2、SaO2在单肺通气后降低,PaCO2在OLV5h后升高(P<0.01);TLV组HR、MAP、pH、PaCO2在各观察时点无统计学差异(P>0.05).OLV组左右肺的TNF-α和IL-8值在通气5 h增高(P<0.01);TLV组的左肺的TNF-α和IL-8值在通气5 h增高(P<0.01);OLV组通气5 h左肺TNF-α、IL-8值与TLV组左肺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单肺通气时肺损伤程度与单肺通气时间成正比,单肺通气肺损伤比双肺通气肺损伤严重.

    作者:蓝岚;古妙宁;叶靖;岑燕遗;陈少娟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FMR1基因敲除对雄性小鼠生殖功能的影响

    目的:利用脆性X智力低下1号基因(fragile x mental retardation-1,FMR1)敲除鼠,研究FMR1基因时雄性小鼠精子生成的调节及生殖功能的影响.方法:将雄性FMR1基因敲除鼠(KO)和野生型FVB小鼠(WT)分别与野生型FVB成年母鼠合笼,观察母鼠怀孕率,母鼠产仔数及能生育的雄鼠数量;测定雄鼠血清TTFSH及LH浓度;收集睾丸、附睾组织,时左附睾尾部精子进行计数、活率、形态等分析;右侧常规石蜡包埋,切片、HE染色.结果:KO组母鼠受孕率41.7%低于WT组87.5%(P<0.05),能够生育的KO雄鼠比率41.7%也低于WT组91.7%(P<0.05),与KO组和WT组小鼠交配的雌鼠平均产仔数分别为6.50±2.27和8.22±3.03(P>0.05).两组小鼠血清T,FSH,LH浓度无统计学差异.KO组的睾丸附睾病理切片与WT组比较未见明显异常,其精子活率及各种畸形率与WT小鼠比较均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可以推测FMR1基因对雄性生殖系统发育有一定的影响,Fmr1基因的缺失降低了雄性小鼠生育率,但对精子生成、畸形率等未见明显影响,其对雄性生殖系统影响机制还有待进一步的实验研究.

    作者:祝亚桥;周兴;陈盛强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腹腔镜下改良全子宫切除86例

    子宫切除术是妇科常见的手术之一,近几年腹腔镜下进行该手术已逐渐在我国大部分地区的医院内推广,目前主要在腹腔镜筋膜内全子宫切除术((CISH)、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LTH)[1].我院1996年开展腹腔镜下手术,2000年在浙江省率先开展腹腔镜下各种子宫切除术,2008年12月起逐步采用改良式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2009年6月起在科内推广改良式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术式.现将2009年6月至2010年6月改良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86例及常规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组70例的临床资料报告如下.

    作者:卢洁芳;郑红枫;吕伟超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确诊胎儿畸形32例

    胎儿畸形是指因内在发育异常而引起的身体某器官结构异常[1].B超因无创、无辐射、可动态观察等优点,成为诊断胎儿畸形的首选检查方式.本文对2007年1月至2010年11月经我院产前超声诊断并经引产或产后证实的先天性胎儿畸形诊断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高亚莉;王婷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治疗性ERCP术后胰腺炎危险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

    目的:探讨治疗性ERCP术后胰腺炎(PEP)的相关危险因素,为临床预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调查PEP组和对照组的胰腺炎病史,术中操作时间等20项研究因素,并行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长时间操作和高血压增加PEP的发病风险率OR值分别为13.645,6.191,鼻胆管引流,胆道支架能有效降低PEP发生,OR值分别为0.022,0.037.结论:合理减少操作时间,积极控制血压,并及时对胆道行鼻胆管或胆道支架引流,能有效干预治疗性ERCP术后胰腺炎的发生.

    作者:陈小微;洪万东;吴小丽;黄庆科;朱启槐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个体化肠内营养对危重脑卒中患者营养状况的影响

    现代医学证实,危重脑卒中患者存在严重的代谢反应,包括高分解代谢和高血糖等.而传统的肠内营养治疗方法远远不能满足不同病情应激患者的能量和营养需求.目前现代临床营养理念为开展个性化、功能化肠内营养制剂支持,依据病情的不同、阶段的不同、疾病的变化及经济条件的不同[1],配制合理化的肠内营养制剂.

    作者:邵剑;顾巧华;张磊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槲皮素对高糖诱导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

    目的:研究槲皮素(quercetin)对高糖(HG)诱导的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增殖的抑制作用,从而探讨其对糖尿病血管并发症的治疗作用及机制.方法:利用组织贴块法体外培养sD大鼠主动脉血管平滑肌细胞,实验分为正常糖组、高糖组、高糖+槲皮素不同浓度组.MTT法检测各组细胞增殖能力;流式细胞术分析各组细胞周期变化;Western-blot法检测细胞细胞周期调控蛋白CyclinD1、CyclinE的表达.结果:槲皮素呈浓度依赖性抑制高糖诱导的大鼠VSMC的增殖;明显降低细胞的S期数目百分比(P<0.05),增加G0/G1期数目百分比(P<0.05);同时,槲皮素治疗组大鼠CyclinD1、CyclinE蛋白质水平下调(P<0.05).结论:从细胞分子水平说明槲皮素可能通过降低CyclinD1、CyclinE的表达,阻止细胞进入s期,减少有丝分裂来发挥时高糖诱导的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

    作者:许玲玲;周嘉辉;陈丽文;郑伊颖;区丽明;陈剑;耿庆山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探讨四手操作在不锈钢微种植体植入术中的应用

    口腔四手操作以其高效率,高质量的医护配合协调操作,在现代口腔治疗中得到广泛应用[1].微种植体种植钉是口腔正畸中一种新型的支抗方式,即通过小手术的方式将种植钉植入患者的上下颌骨内以达到支抗的目的,同时配合固定矫正器使临床操作简化,疗程缩短,提高矫正效果,现正被正畸治疗所广泛应用.

    作者:王晓丹;范小兰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外侧小切口髋关节前入路初次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疗效分析

    目的:比较外侧小切口髋关节前入路与后外侧入路在初次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效果及优缺点.方法:选取2009年3月至2011年3月在我院初次单侧人工全髋置换40例.随机分为外侧小切口髋关节前入路组(A组)和后外侧入路组(B组),每组20例.比较两组切口长度,手术时问,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下床行走时间及术前、术后髋关节Harris评分.结果:A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下床行走时间,术后早期(1个月)髋关节Harris评分均优于B组(P<0.05),差异有明显统计学意义.术后晚期(6个月)Harris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外侧小切口髋关节前入路在初次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中组织损伤小,出血少,术后恢复快,是初次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较好的入路方式.

    作者:谢忠志;梁斌;尹东;韦敏克;陈峰;王贤;曾佳兴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选择性胆总管探查术一期缝合38例

    胆管探查术后放置T型管的传统手术方式由于存在多种弊端,术后是否放置T型管仍然存在较多争议.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内外同行重新探索和尝试采用胆管切开一期缝合[1].我们2001年7月至2011年7月行有选择的胆总管探查一期缝合术38例,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凯旋;廖永锋;吴绍全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肿瘤坏死因子拮抗剂在类风湿关节炎中的应用进展

    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种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具有很高的致残性.在临床中我们发现传统的慢作用药有时疗效不佳,并且一些患者虽然临床症状已经缓解,但滑膜炎症仍然存在,关节破坏仍在进展[1].近年研制出针对特定细胞因子的生物制剂,使人们看到了治疗的新希望.

    作者:张挺;李永吉;朱小春 刊期: 2012年第04期

实用医学杂志

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卫生厅

主办: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