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济;李君君;颜家运;邹礼衡;刘静
患者女,22 岁,确诊系统性红斑狼疮(SLE)3 年,平素予强的松10 mg/d 口服,病情稳定.2011 年8 月31 日突发右膝关节钝痛,行走时加重,休息后略缓解,无发热、咽痛、腹泻等不适,关节痛逐渐加重,不能行走,并出现双手指关节胀痛.3 d 后出现转移性右下腹疼痛,伴发热.查体:T 37.4℃,P 76次/ min,R 21 次/ min,BP 110/70 mmHg,神志清楚,颜面未见红斑,咽部无充血,扁桃体无肿大,心肺可,腹膨隆,肝脾肋下未及,右下腹肌稍紧张,压痛(+),以麦氏点压痛为甚,四肢关节未见明显异常.
作者:马义平;杨俊;刘旦丹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噻托溴铵联合沙美特罗/丙酸氟替卡松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0 年2 月至2011 年7 月期间,我院收治的中重度COPD 患者53 例,将患者分成研究组28 例和对照组25 例,对照组给予美沙特罗/丙酸氟替卡松;研究组吸入噻托溴铵,同时给予美沙特罗/丙酸氟替卡松.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肺功能指标、呼吸困难评分、随访期内急性发作次数、住院次数、医疗费用以及不良反应等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患者治疗后的FEV1/FVC、FEV1以及FEV1占预计值的百分比等肺功能指标明显提高,分别达到(78.69 ± 4.61)%,(2.87 ± 0.23)L 以及(70.04 ± 4.5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后的呼吸困难评分明显下降,仅为(1.62 ± 0.3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此同时,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患者治疗后的急性发作次数和住院次数均明显减少,仅为(0.43 ± 0.16)次/年人和(0.13 ± 0.06)次;而医疗费用则明显增加,可达(12 375.40 ± 471.21)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出现的并发症症状均较为轻微,未影响继续用药,且均未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结论:噻托溴铵联合沙美特/丙酸氟替卡松治疗COPD,其疗效确切,效果显著,对于COPD 患者的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陈瑞祥 刊期: 2012年第05期
近些年来,快速康复外科(fast-track surgery, FTS)应用于普通外科、胸外科、妇产科、心脏外科、小儿外科等,取得了较好的社会和经济效应, 在这其中麻醉科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其贯穿于整个手术过程, 包括麻醉医师对术前用药种类和剂量的调整,术前禁食时间的改变,麻醉方法的优化,麻醉管理的改进和术后并发症的早期干预等.本文就麻醉科在FTS 中的作用和地位进行简述.
作者:屠伟峰;郄文斌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探讨通络扶正汤内服配合针灸治疗缺血性中风后肢体偏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65 例中风后肢体偏瘫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为154 和111 例,两组均采用常规药物治疗及康复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通络扶正汤内服,每日2 次;同时配合针灸相关穴位,每日1 次,1 个月后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通过中医证候疗效评定标准及神经功能评分标准,比较两种疗法的差异;同时按照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定标准和运动功能评分标准,得出相应的BI 和Fugl-Meyer 评分并加以对比.结果:1 个月后,按照中医证候疗效评定标准及神经功能评分标准,得出治疗组总有效率较对照组明显提高;且治疗组BI、Fugl-Meyer 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明显,经统计学处理,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通络扶正汤内服配合针灸治疗缺血性中风后肢体偏瘫,能明显提高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降低致残率及复发率,改善生存质量.
作者:尹建中;黄智斌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观察癫痫持续状态(SE)大鼠血清及脑组织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的动态变化及与脑损伤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氯化锂-匹罗卡品联合腹腔注射制作大鼠SE模型,用电化学发光免疫法(ECLI)、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分别检测对照组、地西泮干预组、实验组SE 后不同时间点血清及脑组织中NSE、IGF-1 水平.结果:(1)实验组大鼠在SE 发作后6 h,血清和脑组织NSE水平开始升高,12 ~ 24 h 达高峰,72 h 开始下降,并持续至SE 发作后1 周.实验组除1 h 组外各时间点血清及脑组织NSE 浓度比对照组和地西泮干预组明显升高(P< 0.05).(2)实验组大鼠血清IGF-1 水平在24 h后降低,1 周内持续降低,实验组血清NSE 水平的动态变化与对照组和地西泮干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而脑组织IGF-1 水平在大鼠SE 发作后12 h 开始升高,48 h 达高峰,72 h 开始下降,1 周后趋于正常,实验组血清、脑组织IGF-1动态变化与对照组和地西泮干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3)对照组和地西泮干预组之间血清及脑组织NSE、IGF-1 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SE 后存在明显脑损伤,SE 大鼠血清及脑组织NSE 水平变化趋势一致,而血清IGF-1 变化趋势与脑组织中IGF-1 变化趋势刚好相反,NSE、IGF-1 可能为临床SE 诊断、评价严重程度、预测预后提供一项敏感的生化指标.
作者:张细六;刘素芝;周元林;朱宗亚;李卫玲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探讨促性腺激素预处理的小鼠在卵泡发育及排卵过程中Prdx2 在卵巢中的表达,为进一步研究Prdx2 在调控卵泡生长、发育及成熟中的作用奠定基础.方法:将22 ~ 24 d 大小的75 只C57/BL6 雌性小鼠随机分成14 组(生理盐水组10 只,其余各组5 只),分别为注射孕马血清促性腺激素(PMSG)后2、4、6、8、10、12、24、48 h 组和注射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后5、8、10、12、24 h 组以及生理盐水组,其中生理盐水组分别于注射生理盐水后2 h(C0,5 只)及48 h(C1,5 只)取出卵巢.采用实时定量PCR 及免疫印迹法检测Prdx2 mRNA 及蛋白在促性腺激素处理后不同时间点的动态表达.结果:小鼠腹腔注射PMSG 后Prdx2 表达均低于生理盐水组,于注射后2 h 表达量低,随后表达逐渐增高,24 h 到达高点,但表达仍低于生理盐水组.生理盐水组注射生理盐水后2 h(C0)与注射PMSG 后2、4、6、8、10、12、48 h 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与注射PMSG 后24 h 相比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238).注射PMSG 后不同时间点两两比较结果表明2 h Prdx2 的表达同6 h 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0),其他时间点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小鼠腹腔注射PMSG 后48 h(P48)注射hCG 促排卵,促排卵后不同时间点卵巢标本mRNA 表达量同P48 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生理盐水组注射生理盐水后48 h(C1)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rdx2 蛋白在小鼠腹腔注射PMSG 后10 h 表达水平低,其他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注射hCG 后各时间点同生理盐水组相比,表达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Prdx2 可能在小鼠卵泡发育及排卵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作者:杨书红;王硕;袁明;罗爱月;沈薇;丁婷;赖志文;王世宣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评价高敏心肌肌钙蛋白T(hs-cTnT)在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比较了18 例AMI、21 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20 例稳定型心绞痛(SA)患者入院即刻样本hs-cTnT、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检出阳性率,检测了18 例确诊为AMI 患者入院5 个不同时间点(入院即刻和入院后6、24、48 h 及5 d)hs-cTnT、CK-MB、hs-CRP 浓度,动态监测比较AMI 组、UA 组、SA 组入院6 h 内hs-cTnT 浓度变化率.结果:确诊为AMI 患者入院即刻hs-cTnT、CK-MB、hs-CRP 的检出阳性率分别为88.9%、72.2%、77.8%,明显高于UA 组的47.6%、9.5%、4.8%和SA 组的40.0%、0.0%、5.0%.入院各时间点不同指标(hs-cTnT、CK-MB、hs-CRP)检测中,hs-cTnT在6 h 检测浓度达高峰,CK-MB 在24 h 检测浓度达到高峰,hs-CRP 在48 h 检测浓度达高峰,5 d 时hs-cTnT 依然持续处于高值,CK-MB、hs-CRP 基本恢复正常.动态检测hs-cTnT 在AMI 组、UA 组、SA 组的浓度变化率,AMI 组与其他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 0.05).结论:hs-cTnT 检测能够为AMI 的更早期诊断提供可靠依据,结合动态监测hs-cTnT 浓度的变化率更能鉴别诊断疑似AMI 患者.
作者:汤希凡;秦辛玲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现代医学认为, 形成痔的原因很多,认识并不一致,有肛衬垫下移、血管增生、静脉丛曲张、遗传及肛管狭窄等学说[1].目前肛垫下移学说得到大多数学者认同.出血为痔疮常见的并发症, 因血管扭曲扩张管壁薄弱导致破裂形成血肿,血肿破裂而出血;痔水肿嵌顿导致感染,坏死组织脱落而引起出血.我中心自2008 年2 月至2011 年2月应用内镜下套扎术对8 例肠镜检查时发现痔活动性出血患者进行治疗和随访,效果良好,现总结如下.
作者:聂川;李政文;尧登华;肖萧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通过检测不育症患者精浆中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C-反应蛋白的含量,探讨HMGB1、C-反应蛋白在不育症患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对61 例不育(其中梗阻型无精子症18 例)患者、20 例正常生育男性精浆中HMGB1 进行检测,C-反应蛋白采用散射比浊法检测.结果:无精子症患者精浆中HMGB1[(22.68 ± 4.45)μg/L]、C-反应蛋白[(33.71 ± 6.96)mg/L]含量显著高于正常生育组[(12.88 ± 6.84)μg/L;(1.73 ± 0.78)mg/L]及一般不育组[(14.68 ± 8.25)μg/L;(2.34 ± 1.78)mg/L];无精子症患者精浆HMGB1 水平与C-反应蛋白水平有很好的相关性,相关系数为0.97.结论:无精子症患者精浆炎性介质HMGBl 水平明显升高,可能与炎症免疫反应有关.
作者:吴国荣;周德琪;李蕾;李琴;尹丽;陈国千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总结应用同种异体脱细胞生物组织补片整复、修补巨型脐膨出的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 年以来应用同种异体脱细胞生物组织补片进行巨型脐膨出整复、修补术的5 例患儿病例资料.均于气管插管全身麻醉下手术,还纳膨出的脏器,将同种异体脱细胞生物组织补片与腹壁缺损边缘缝合,行脐部成形.术后3 例无需呼吸机支持呼吸,2 例需呼吸机支持呼吸,但24 h 后安全撤离呼吸机,予胃肠减压、TPN 支持.结果:5 例患儿顺利愈合,术后无发热,切口无红肿渗液,愈合良好,无切口疝,均按期出院;出院后随访3 ~ 11 个月,患儿生长发育好,腹部外形满意,无腹壁疝发生.结论:同种异体脱细胞生物组织补片其细胞毒性小,生物相容性很好,无皮肤致敏,具有良好的诱导组织化作用,适于临床组织缺损的修复.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罗树友;李新宁;石群峰 刊期: 2012年第05期
心肌肥厚是心血管疾病为常见的并发症之一, 是心肌重构过程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 长期的心肌肥厚很容易导致心力衰竭或猝死[1].虽然临床上已采取了多种治疗策略, 但心衰的发病率和病死率仍不断上升.研究表明,长期压力和(或)容积负荷过度、机械性刺激和神经体液因素均可通过调节肥厚相关基因的表达, 促进心肌细胞的肥大.心肌肥厚的分子机制非常复杂, 人们对心肌肥厚发生的确切分子和细胞信号转导机制仍知之甚少, 因此阐明心肌肥厚以及由心肌肥厚到心力衰竭演变的分子机制对防治心衰有重要意义.
作者:黄帅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研究不同药物组合治疗结石性肾绞痛的止痛效果,副作用及24 h 复发率,为急诊科医师治疗肾绞痛提供借鉴.方法:将我科自2010 年2 月1 日至2011 年9 月30 日372 例明确诊断为结石性肾绞痛的患者,分成3 个治疗组,分别为酮咯酸氨丁三醇注射液加间苯三酚注射液治疗组(A 组)、双氯芬酸钠盐酸利多卡因注射液加间苯三酚注射液治疗组(B 组)、硫酸罗通定注射液加硫酸阿托品注射液治疗组(C组),观察不同组间的止痛效果、副作用及24 h 复发率.结果:A 组总有效率为98.70%,B 组总有效率为93.94%,C 组总有效率为72.09%,3 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 组副作用发生率为3.25%,B 组副作用发生率为19.70%,C 组副作用发生率为55.81%;A 组24 h 复发率为5.19%,B 组24 h 复发率为17.42%,C 组24 h 复发率为63.95%.结论:A 组和B 组是较理想的治疗肾绞痛方法,具有止痛效果好,副作用较少,24 h 复发率低的优点.
作者:李晓锋;叶泽兵;覃海森;刘兴涛;曹举潮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分析术前低白蛋白血症在结直肠癌患者中的临床意义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 年1 月至2009 年7 月354 例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病例收集术前白蛋白及有关临床病理资料.卡方检验分析术前低白蛋白血症与各临床病理因素的相关性,Cox 多因素风险模型分析术前低白蛋白血症对结直肠癌术后生存的独立影响.结果:卡方检验显示术前低白蛋白血症与年龄(P = 0.000)、部位(P = 0.02)相关.Cox多因素回归模型显示术前低白蛋白血症是影响术后总生存的独立不利因素(HR = 1.88;95% CI = 1.27 ~ 2.77;P = 0.002).结论:结直肠癌术前低白蛋白血症在年龄大于60 岁、右半结肠癌者多见,并在结直肠癌转归中起重要作用,需要在临床中引起关注.
作者:魏宜胜;彭经;洪楚原;赵楚雄;梁国健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研究家兔急性脑干机械性损伤后S100β含量随时间变化的规律.方法:健康家兔36 只打击脑干部位,分别于损伤后0、2、4、8、16、24、48、72 h 取脑干,并设立正常对照组.实时荧光定量PCR 法检测S100β mRNA 表达量变化情况; 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S100β蛋白含量.结果:损伤后24 h 内S100βmRNA 表达减少,24 h 这一时间点表达增加后又减少;损伤后0 h 家兔脑干中可见S100β蛋白均匀分布在星形胶质细胞胞体及突起中.脑干机械性损伤后2 h,星形胶质细胞结构破坏,突起消失;之后随着时间的延长S100β含量逐步增加,24 h 达到高峰,之后减少,但仍高于0 h(P< 0.05).结论:S100β主要存在于神经胶质细胞,是中枢神经损伤的敏感生化指标,S100β的含量变化可作为检测脑早期缺血缺氧性损伤和预后的黄金指标;同时可以应用于法医学中枢神经系统损伤时间的推断,为临床及法医学鉴定提供一定的实验依据.
作者:白慧健;邢开宇;石静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评估大隐静脉全程抽剥术后隐神经损伤的发生率.方法:因下肢原发性静脉曲张而行大隐静脉全程抽剥术的患者被纳入本项研究,患者在术前和术后分别接受神经系统检查以确定潜在的和已发生的感觉神经受损.结果:总计139 个肢体施行大隐静脉全程抽剥术,其中12%因疼痛,78%因下肢沉重感,9%因影响美观而接受手术.术后感觉神经缺陷在第6 周和第3 个月的发生率分别为12%和8%,99%的患者在大隐静脉全程抽剥术后原有的症状和体征得到改善.结论:大隐静脉全程抽剥术后隐神经损伤的发生率是较低的.大多数的患者接受大隐静脉全程抽剥术后症状和体征得到改善,大隐静脉全程抽剥术治疗静脉曲张是有效的.
作者:张郁林;周波;杨卫东;聂军;李奎;万沛;黄烨;张立伟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研究氨氯地平联合瑞舒伐他汀对高血压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的影响.方法:将原发性高血压患者80 例,分为试验组40 例和对照组40 例,对照组使用氨氯地平5 mg,1 次/ d,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瑞舒伐他汀10 mg,1 次/晚,治疗12 个月,比较两组IMT、血压、空腹血糖及血脂水平.结果:试验组治疗12 个月后,颈动脉IMT、收缩压、TG、TC、LDL-C 均显著降低,治疗后的IMT 与治疗前及与对照组治疗后的IMT 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血糖、心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高血压患者服用氨氯地平联合瑞舒伐他汀治疗能更好地延缓IMT 进展.
作者:王卫;全胜麟;李莹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探讨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雌二醇(E2)、糖类抗原125(CA125)在先兆流产妊娠预后中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136 例孕龄在6 ~ 8 周的单胎孕妇,根据妊娠结局分为3 组,正常妊娠组30 例,先兆流产继续妊娠组60 例,先兆流产妊娠失败组46 例,应用电化学发光免疫法测定血清HCG、E2、CA125 水平.结果:正常妊娠组、先兆流产继续妊娠组血清HCG、E2水平明显高于先兆流产妊娠失败组(P<0.01),先兆流产妊娠失败组血清CA125 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妊娠组和先兆流产继续妊娠组(P<0.01).结论:HCG、E2、CA125 联合测定对先兆流产的妊娠预后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
作者:黄丽娇;张保红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比较经静脉自控镇痛、肋间神经冷冻术两种镇痛方法对开胸手术患者术后恢复的影响.方法:60 例开胸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肋间神经冷冻组(INC 组)和患者静脉自控镇痛组(PCA 组).疼痛强度评分法(NRS)评估术后疼痛程度.结果:(1)两组比较,术后并发症、下床时间、正常活动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副反应比较,PCA 组较INC 组严重(P<0.05);INC 组较PCA 组术后胸引管引流量大,胸引管拔除时间长(均P<0.05).INC 组术后肺功能恢复明显好于PCA 组(P<0.05).(2)术后前2 d 内,疼痛指数及镇痛药物使用方面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3 ~ 7 天,INC 组较PCA 组疼痛明显减轻(P<0.05),但药物使用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肋间神经冷冻术是比较好的胸部手术术后镇痛治疗方法,副作用小,但术后胸引管引流量增加,拔除胸引管时间延长.
作者:卢强;黄立军;张志培;闫小龙;李小飞;韩勇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研究宫颈鳞癌患者血清差异蛋白质与鳞状细胞癌抗原(squamous cell carcinoma antigen,SCCA)之间的关系,寻找早期诊断宫颈癌的生物学指标.方法:采用表面增强激光解吸离子化飞行时间质谱仪(SELDI-TOF-MS)和弱阳离子结合芯片(CM10),检测44 例宫颈鳞状细胞癌及25 例健康女性的血清蛋白质,将3 组SCCA 不同水平的宫颈癌患者分别与健康对照组进行对比,同时通过对比SCCA 不同水平的宫颈癌患者,筛选出有分类意义的差异蛋白质.结果:(1)宫颈鳞癌SCCA 正常患者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共有19 种血清蛋白质质谱峰值差异具有显著性(P< 0.001).宫颈鳞癌SCCA 升高患者(大于正常1 倍)以及大于正常3 倍组,分别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分别发现了26 种和15 种差异蛋白质(P< 0.05).其中有4 种质荷比(M/Z)为4172、3397、2741、6086 的差异蛋白质,重复出现于宫颈鳞癌SCCA 正常或升高不同水平组与健康对照组的比较中.(2)在宫颈鳞癌患者中,SCCA 小于正常3 倍组与大于正常3 倍组比较、SCCA 小于正常4 倍组与大于正常4 倍组比较,分别发现了5 种和20 种差异蛋白质(P< 0.05).其中M/Z 为8142、7765、3885、5632、9287 的差异蛋白质,重复出现于上述两组比较中.结论:通过蛋白芯片-飞行质谱方法,能够更早的发现宫颈癌与正常人之间的血清差异蛋白质,这些差异蛋白质有潜力发展为宫颈癌早期诊断指标,有助于宫颈癌的筛查、区分早晚期宫颈癌以指导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梁卫江;蔡思娜;吕成伟;郭晓红;张晓娜;罗荣城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通过对117 例慢性期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患者应用伊马替尼治疗的随访观察,总结其疗效.方法:117 例慢性期CML 患者,慢性早期95 例,慢性晚期22 例,伊马替尼中位治疗剂量为400(200 ~ 800)mg/d.初次服用患者分别于第3、6、12 个月定期复查.以服药6 个月时治疗反应分为完全细胞遗传学缓解(CCyR)组、部分细胞遗传学缓解(PCyR)组和无细胞遗传学缓解(NCyR)组,Kaplan-Meier 法分析比较无进展生存(PFS).结果:117 例CML 患者CCyR 率为82.1%,75.0%在6 个月内获得CCyR,原发耐药率为10.3%,死亡率为4.3%.慢性早期患者比慢性晚期患者获得CCyR 率高,但无统计学差异,P = 0.208;而慢性晚期患者的原发耐药率显著增高,P = 0.013.慢性早期和慢性晚期的总生存率分别为93.2%和94.7%,P = 0.939.以服药6 个月时治疗反应分组,CCyR 组、PCyR 组及NCyR 组5 年PFS 率分别为90.0%、41.9%和0,P = 0.000.结论:伊马替尼治疗慢性期CML 患者6 个月内获得CCyR 者PFS 率明显高于未获得CCyR 者,慢性早期患者疗效优于慢性晚期患者.
作者:钟健生;孟凡义;徐丹;周红升;王蔷;阴常欣;江千里;曹睿 刊期: 2012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