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靶向抑制Oct-4表达增加食管癌化疗敏感性的研究

周秀怀

关键词:食管肿瘤, Oct-4, 化疗, 肿瘤干细胞
摘要:目的:探讨抑制Oct-4表达后食管癌细胞对化疗药物顺铂敏感性的变化.方法:培养人食管癌Eca-109细胞,实验分为对照组、SiRNA干扰组、顺铂处理组、SiRNA干扰+顺铂处理组.Lipofectin 2000转染小分子双链RNA干扰Oct-4表达,并设置β-actin内参对照;提取转染细胞总RNA,半定量RT-PCR检测基因沉默效果;MTT细胞毒实验检测细胞的生长抑制率,对照Oct-4基因沉默后Eca-109细胞对顺铂敏感性的变化.结果:RT-PCR结果显示合成的Oct-4 SiRNA可以显著下调Oct-4 mRNA的表达水平,对内参对照基因β-actin没有影响,说明本研究所用的双链Oct-4 SiRNA能够特异性的有效抑制Oct-4 mRNA的表达;MTT结果显示对照组、SiRNA干扰组、顺铂处理组、SiRNA干扰+顺铂处理组的细胞存活率分别为(100 ± 7.5)%、(90.2 ± 3.3)%、(68.4 ± 5.7)%、(43.1 ± 2.4)%.顺铂处理组与SiRNA干扰+顺铂处理组比较细胞的存活率降低了1/3.结论:干扰Oct-4的表达能显著增强食管癌细胞对化疗药物顺铂的敏感性,为临床在不降低疗效的前提下减少化疗药物用量带来了新曙光,为食管癌等恶性肿瘤的化学治疗开辟新途径提供了理论依据.
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适合机械性取栓的急性栓塞性脑梗死动物模型的建立与评价

    目的:建立并评价适合动脉内机械取栓的急性栓塞性脑梗死动物模型.方法:血流临时阻断凝血酶注入法制作急性栓塞性脑梗死模型,利用颅内动脉取栓装置行机械性取栓.应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磁共振弥散成像(DWI)、经颅多普勒及病理检查来评价模型建立的效果,比较模型建立前后表观弥散系数(ADC)、大脑中动脉流速(Vmca)变化情况.结果:DSA显示制模的成功率为83%.栓塞6 h DWI显示梗塞灶,24 h病理检查TTC染色可见梗死区.取栓后颈总动脉再通率为80%,栓塞前后、取栓前后Vmca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取栓组与非治疗组6 h Vmca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取栓组ADC值呈上升趋势,非治疗组ADC值下降,两组24 h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本研究所建立的模型稳定,重复性好,适用于颅内动脉取栓装置的实验研究和疗效评价.

    作者:冯光;马廉亭;杨铭;冯雷;贺道华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细支气管肺泡癌低氧诱导因子1α、环氧化酶2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细支气管肺泡癌患者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环氧化酶2(COX2)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60例细支气管肺泡癌蜡块标本中HIF-1α、COX2表达,采用Kaplan-Meier法分析肿块直径及HIF-1α、COX2表达与细支气管肺泡癌预后的关系.结果:细支气管肺泡癌肿块直径≥ 3 cm组中HIF-1α、COX2阳性表达率均明显高于直径< 3 cm组(P < 0.05);肿块直径≥ 3 cm组中COX2阳性表达率与淋巴结转移相关(P < 0.05),肿块直径< 3 cm组中COX2阳性表达率与淋巴结转移无关(P> 0.05);HIF-1α与COX2表达呈正相关(r = 0.366,P < 0.05);5年累积生存率单因素分析显示,细支气管肺泡癌预后与肿块直径、COX2表达相关(P < 0.05),与HIF-1α表达无关(P > 0.05),多因素分析显示,肿块直径≥3 cm与COX2高表达是细支气管肺泡癌生存期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P < 0.05).结论:细支气管肺泡癌肿块直径≥3 cm,HIF-1α、COX2水平显著上调,促进淋巴结转移,提示患者预后差.

    作者:邹亮;雷浪;石丹;廖首生;邬黎青;冯琼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致急性良性肌炎36例

    目的:探讨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 pneumoniae,MP)感染导致小儿急性良性肌炎的临床特点.方法:对我科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期间收治的36例MP感染导致小儿急性良性肌炎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36例MP阳性患儿均有呼吸道感染史,表现为对称性双下肢疼痛,多以夜间或晨起时突然出现肌痛、活动时加剧,有不同程度的触痛.急性期磷酸肌酸激酶(CK)明显升高数倍至数十倍(正常值为38 ~ 174 U/L).本组全部病例均治愈.结论:MP除可导致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及肺外多器官损害外,亦可导致肌肉病变,可表现为非特异性肌炎症状,急性期均有肌痛及CK显著升高,经用阿奇霉素抗炎及综合治疗1 ~ 2周后,患儿可完全恢复,CK值也可恢复正常.

    作者:孔卫乾;王金华;吴娇艳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三氧自血疗法联合多潘立酮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疗效

    目的:观察三氧自血疗法联合多潘立酮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效果.方法:选择90例功能性消化不良(餐后不适综合征)患者,将其分为3组,药物组给予多潘立酮10 mg,口服,每日3次; 三氧组给予医用三氧自血治疗,每周3次; 三氧+药物组:给予多潘立酮及三氧自血治疗.结果:3组患者腹胀、早饱、嗳气、恶心、食欲下降症状显著改善,症状积分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01);三氧+药物组患者的症状严重程度积分较三氧组、药物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三氧组钡条总排除率为(59.0 ± 21.5)%,有效率为40.0%,与药物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 > 0.05); 三氧+药物组的钡条总排除率[(89.0 ± 37.4)%]及有效率(80.0%)高于三氧组、药物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结论:三氧自血疗法可显著改善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的临床症状及胃排空功能; 三氧自血疗法联合多潘立酮治疗消化性功能不良的疗效优于三氧自血及单用多潘立酮.

    作者:覃黎葵;龚正;庄小强;张兰玲;李佑桥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冠心病患者血尿酸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与冠脉病变的关系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血清尿酸(SUA)及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270例接受冠脉造影的患者分为冠心病组(198例)和非冠心病组(72例),比较两组SUA及HbA1c水平.对冠心病组冠脉病变程度进行Gensini评分,分析SUA、HbA1c水平与Gensini积分的相关性.冠心病组以HbA1c水平分为A组(HbA1c ≤ 6.5%,94例)和B组(HbA1c > 6.5%,104例),分析两亚组SUA水平与Gensini积分的关系.结果:(1)冠心病组SUA、HbA1c水平高于非冠心病组[(341 ± 100)μmol/L vs (289 ± 75)μmol/L;(6.7 ± 1.4)% vs (5.7 ±1.0)%; 均P < 0.01].(2)相关性分析显示,冠心病组SUA及HbA1c水平与Gensini积分呈正相关(r = 0.555,0.689,P < 0.0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示仅HbA1c与Gensini积分存在回归关系(β= 0.689,t = 11.809,P < 0.01),SUA未进入回归方程.(3)A组SUA水平与Gensini积分无相关性(r = 0.194,P = 0.110),B组SUA水平与Gensini积分正相关(r = 0.380,P < 0.01).结论:HbA1c水平是冠脉病变程度的独立预测因子,SUA水平不能独立预测冠脉病变程度,高SUA并高HbA1c联合对冠脉病变程度有较高的预测价值.

    作者:贺娜娜;张菲斐;韩战营;邱春光;黄振文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ERCP在复发性急性胰腺炎病因诊断中的价值

    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AP)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在综合治疗及个体化治疗的原则下,约70%~80%的患者获得了较好的疗效,但有一部分患者经治愈后反复发作,称为复发性急性胰腺炎(recurrent acute pancreatitis,RAP).RAP常见病因为胆道疾患、饮食不当、酗酒、高脂血症以及一些少见的如胰腺分裂,Oddi括约肌功能障碍和胰腺肿瘤等.一部分患者在入院后常规检查和无创检查不能明确病因的RAP患者,进一步的病因检查和治疗手段的选择成为难题.ERCP和EUS 被认为是诊断胆管和胰管疾病的金标准[1-2].然而ERCP由于其有创操作和并发症风险等原因在病因诊断上已逐渐被MRCP所取代.然而在对一些如胆泥、胆管微结石,Oddi括约肌功能障碍及十二指肠乳头肿瘤的诊断上优于MRCP.目前我国大部分中小医院都没有超声内镜检查.因此,本文就这部分常规检查和MRCP检查阴性既往归于特发性复发性胰腺炎的患者行ERCP检查,探讨其在这些患者的病因诊断中价值.

    作者:陈勇华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痰热清注射液雾化吸入治疗卒中相关性肺炎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痰热清注射液雾化吸入治疗卒中相关性肺炎(SAP)的疗效.方法:将80例卒中相关性肺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对照组40例.治疗组与对照组均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痰热清注射液10 mL加入生理盐水10 mL雾化吸入.结果:治疗组显效17例(42.5%),有效22例(55.0%),无效1例(2.5%);对照组显效8例(20.0%),有效28例(70.0%),无效4例(10.0%);治疗组临床症状和体征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 < 0.05).结论:痰热清注射液雾化吸入治疗卒中相关性肺炎,可明显提高疗效,改善症状,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作者:周洁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SV40LT抗原诱导人源性淋巴细胞恶性转化

    目的:研究SV40 Large T(LT)对淋巴细胞转化的影响.方法:将逆转录病毒载体质粒pBabe-SV40LT转入外周血单核细胞.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变化,蛋白印迹明确LT蛋白表达,流式细胞仪分析膜表面分子的表达,G显代染色体确定核型,生长曲线判别细胞生长状态.软琼脂实验检测细胞恶性变.结果:导入SV40LT后的淋巴细胞形态发生明显改变,由悬浮生长变为贴壁生长.转染细胞中可以检测到LT抗原的表达,有67%细胞表达CD56+分子,核型为异倍体,可在软琼脂上形成细胞集落.结论:用SV40LT转染获得一株可稳定传代且具有CD56+的异倍体恶性淋巴细胞.

    作者:彭艳兰;李道传;邢秀梅;魏青;张莹莹;王庆;陈雯;肖勇梅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Allen试验在经桡动脉冠脉介入诊治中的应用价值研究

    目的:研究在经桡动脉冠脉介入诊治(TRI)中Allen试验的价值.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对照试验,将2010年7月至2011年8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315例进行TRI的患者分成两组,试验组157例为未行Allen试验而直接穿刺桡动脉者,对照组为Allen试验阳性者123例,Allen试验阴性者35例排除出本研究.记录两组穿刺成功率、介入诊治成功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在穿刺成功率(98.1% vs 98.4%)、介入诊治成功率(98.7% vs 98.3%)、并发症方面(2.6% vs 2.5%)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从本研究现有结果判定,Allen试验在TRI中的临床意义有限,尚需更大规模临床试验证实.

    作者:方志敏;钟小兰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上前牙严重唇向漂移的美学修复

    目的:探讨上前牙严重唇向漂移的美学修复的临床参考依据和方法.方法:按照牙列的形态与面部外形的协调、牙齿的长度与微笑曲线、前牙的个性形态的标准、面下1/3的比例等,在口外参考模设计磨牙量,在口内按标准完成加工参考模,以此模为上前牙严重唇向漂移的美学修复的参考依据.结果:本组62例患者中,显效35例,有效26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83.61%.结论:采取本研究提出的标准和方法修复上前牙严重唇向漂移,能够达到比较满意的临床效果.

    作者:施亮;陈烈金;魏雅芹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血管回声跟踪技术评价不同血压水平对颈动脉内皮功能的影响

    目的:应用血管回声跟踪(ET)技术定量评价不同血压水平对颈动脉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高血压组(HP组)50例、正常高值血压组(HN组)30例和正常血压组(NP组)30例,常规二维超声测量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和ET技术检测颈动脉弹性参数(Eρ、β、AC、AI、PWVβ),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3组研究对象均合并较多的心血管危险因素,HN组较NP组排除混杂因素前IMT、Eρ、PWVβ差异值有显著性而排除混杂因素后仅PWVβ值差异显著(P=0.04),HP组较NP、HN组于排除混杂因素前后各硬化参数差异均显著.结论:血压升高与血管内皮功能损伤密切相关,但正常高值血压本身对颈动脉弹性无明显影响,其所合并的危险因素在动脉硬化及血压升高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在高血压早期,即使颈动脉未发生明显病理形态学改变,血压已成为血管内皮功能损伤的独立危险因素.

    作者:覃月秋;陈爱华;唐晓明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氯胺酮相关性膀胱炎的临床特征观察与护理

    目的:探讨氯胺酮相关性膀胱炎的临床特征与护理体会.方法:回顾性总结本院2008-2010年氯胺酮吸食病史(1 ~ 10年)患者的临床护理资料,入院后建立护理治疗计划,加强健康教育和心理护理,加强院外回访并促进健康行为等方法.结果:学会采用积极的态度培养自护行为,才能较好掌握该疾病的健康教育内容及巩固疗效的方法,各项治疗取得患者的配合,使下尿路症状明显改善.结论:采取有针对性的,确实有效的健康教育和心理护理,增强患者的信心,积极配合治疗及提高疗效有着重要的意义.

    作者:陈爱娣;张金秀;张克云;徐晓龙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成人脉络丛乳头状癌1例

    患者男,39岁.因反复发作性头痛1个月入院.患者1个月前出现头痛,呈阵发性,反复隐痛,以左颞、额部为甚,伴头晕、呕吐及抽搐,曾在外院行头颅CT检查示:左额叶占位性病变,为进一步诊治,转我院求治.患者近一周来头痛加重,精神、食欲、睡眠欠佳,既往无特殊病史.查体:神志清楚,脑神经检查正常,四肢肌张力正常,腱反射亢进,Kerning征阴性,深浅感觉检查正常.

    作者:肖海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SLIPA喉罩全麻在老年患者膀胱肿瘤电切术中的应用

    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是治疗浅表性膀胱肿瘤的首选方法,此类患者多为老年且常伴有慢性基础性疾病,手术耐受力差,对麻醉有较高要求.SLIPA喉罩作为一种新型喉上通气装置,本研究将其应用于老年患者膀胱肿瘤电切术,探讨全麻管理的特点.

    作者:徐凯;胡毅平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双歧杆菌四联活菌对肝硬化患者血浆内毒素及肠黏膜通透性的影响

    目的:探讨双歧杆菌四联活菌对肝硬化患者血浆内毒素及肠黏膜通透性的影响.方法:将76例肝硬化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保肝对症支持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服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3片/次,每天3次,连用6周,其他治疗同对照组.分别在治疗前后观察两组患者肝功能、血浆内毒素及肠道通透性的变化.结果:治疗4周后,两组患者肝功能(ALT、AST、TB)和内毒素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 < 0.05或P < 0.01).同时两组患者血浆二胺氧化酶和D-乳酸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 < 0.05或P < 0.01).结论:双歧杆菌四联活菌可明显降低肝硬化患者的肠黏膜通透性,改善肠黏膜屏障功能,从而降低血浆内毒素的水平,改善肝功能,具有辅助治疗肝硬化的作用.

    作者:汪志军;汤永志;燕飞;陈景丹;刘均艳;赵海红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出血性脑卒中术后患者近期预后及其死亡风险方程

    目的:了解出血性脑卒中(ICH)患者术后的近期预后,构建死亡风险方程,为救护措施的制定和预后评估提供指导.方法:纳入手术治疗的242例首发ICH患者,追踪术后30 d生存情况.结果:(1)本组ICH 患者30 d生存率为78.0%.(2)死亡组与生存组在年龄、收缩压、血K+、NIHSS评分、GCS评分、出血部位、脑中线结构移位和发病到手术时间的暴露水平不同(P < 0.05).其中年龄(RR = 1.949)、出血部位(RR = 2.256)、NIHSS评分(RR = 1.075)和发病到手术时间(RR = 2.336,RR = 2.895)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3)死亡风险方程:h(t,X)/h0(t)=Exp[0.668年龄+0.841出血部位+0.072 NIHSS评分+0.849(发病到手术时间6 ~ 12 h)+1.063(发病到手术时间≥ 12 h)].方程、NIHSS评分、发病到手术时间、出血部位、年龄预测死亡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是0.835、0.692、0.662、0.642和0.614.结论:ICH术后具有高病死率,NIHSS评分、发病到手术时间、出血部位和年龄均可用于预后的评估,以多个指标综合评估预后的可靠性更佳.

    作者:柴宗举;孙红卫;亓自强;贾涛杰;闫晓民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罗哌卡因联合舒芬太尼分娩镇痛对婴儿生长发育的影响

    目的:探讨罗哌卡因联合舒芬太尼用于产妇自控分娩镇痛对婴儿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选择要求阴道分娩的初产妇2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分娩镇痛组)和对照组(非镇痛组),每组100例.观察新生儿的Apgar评分,出生后3、6和12个月时回院随访,进行婴儿体格发育状况评估;而在6和12 个月时点采用贝利婴幼儿发展量表的智力发展指数(MDI)和运动发展指数(PDI),对婴儿智力和运动情况进行评估.结果:新生儿Apgar评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婴儿在3、6和12 个月时的身长、体重、头围和胸围等情况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两组6和12个月时的MDI和PDI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罗哌卡因联合舒芬太尼行分娩镇痛安全、有效,对婴儿身长、体重、头围、胸围和智力、运动能力等发育情况均无明显影响.

    作者:付卫星;康佳丽;熊美丽;潘慧瑜;郭幼平;潘时妹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结核病专科医院住院患者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的干预和管理

    目的:探讨住院患者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有效干预措施.方法:分析5年来我院点评过的病历856份,统计抗菌药物的不合理用药频次,抗菌药物使用金额、品种数、选用频率、使用疗程时间等.结果:抗菌药物不合理用药频次,抗菌药物使用人均天数,抗菌药物使用金额占总药物费用比例,选用频率,抗菌药物使用时间占总住院时间比例等呈逐年下降趋势,但有些科室选用频率、疗程时间仍较高.结论:5年来,医院对抗菌药物使用的干预措施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有一些问题未得到有效控制,探讨更有效的行政和技术干预对住院患者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十分重要.

    作者:钟洪兰;陶涛;李祥;李卫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肿瘤标记物在不同组织来源的鳞癌和腺癌中的表达意义

    目的:观察4种肿瘤标志物在不同组织来源的鳞癌和腺癌中的表达,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441例在我院首次诊断为鳞癌或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在鳞癌和腺癌患者中根据不同组织来源又将其分为消化系统(包括食管、胃肠道来源等)、呼吸系统(包括咽喉部、支气管来源等)、泌尿生殖系统(包括男性、女性生殖道来源)3组,并选取同期在我院住院未发现恶性肿瘤依据的患者为对照组.结果:腺癌组血清癌胚抗原(CEA)、糖蛋白抗原199(CA199)、甲胎蛋白(AFP)水平高于鳞癌组和对照组;鳞癌组血清鳞癌抗原(SCC)水平高于腺癌组和对照组;在呼吸系统腺癌中血清CEA、CA199水平及其阳性率均较高(P < 0.05),在消化系统腺癌中CEA表达亦较高(P < 0.05).4种肿瘤标志物中SCC对鳞癌的灵敏度高;CEA对腺癌中的灵敏度高.联合检测能提高对鳞癌和腺癌的诊断灵敏度.应用ROC曲线分析显示,SCC = 1.15 ?滋g/L可提高诊断鳞癌的灵敏度,CA199 = 12.26 U/mL,AFP = 3.03 ng/mL,CEA = 3.28 ng/mL可分别提高诊断腺癌的灵敏度.结论:不同的肿瘤标志物对鳞癌和腺癌诊断的灵敏度不同,对提示组织来源有一定参考价值,联合检测可提高其诊断价值.

    作者:陈庆;刘升明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不同方法注射利多卡因对预防儿童丙泊酚注射痛的效果比较

    目的:比较预注和混用利多卡因对于儿童丙泊酚静脉注射痛的预防作用.方法:120例儿外科患儿分为A组(先静脉注射0.5 mg/kg利多卡因 30 s后使用注射丙泊酚全麻诱导)和B组 (丙泊酚和1%利多卡因按20∶1混合液全麻诱导),每组均为60例,观察患儿从开始注射丙泊酚到意识消失过程中出现的注药手臂运动情况和面部表情的反应,评估疼痛的发生率和强度.结果:A组注射痛的发生率为68.3%,其中中重度痛(中度痛+重度痛)发生率为38.3%.B组注射痛的发生率为36.7%,其中中重度痛发生率为18.3%.两组相比,B组注射痛及中重度痛的发生率均明显降低(均P < 0.01).结论:丙泊酚和1%利多卡因按20∶1混合液较预注射0.5 mg/kg利多卡因30 s后注射丙泊酚更能有效缓解患儿注射痛.

    作者:刘长涛;陈玉娟 刊期: 2012年第07期

实用医学杂志

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卫生厅

主办: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