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老年冠心病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黄翠娟;李平;甘剑挺;梁祥文

关键词:冠心痛, 同型半胱氨酸, 危险因素
摘要:目的:调查分析中老年冠心病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及其影响因素.方法:以568例年龄在40 ~ 89岁冠心病患者为研究样本,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其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冠心病患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显著高于非冠心病人群,男性血浆同型半胱氨酸平均水平高于女性,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年龄、吸烟、体质量指数(BMI)呈显著正相关.结论:广西玉林市中老年冠心痛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显著高于非冠心病人群,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性别、年龄、吸烟、BMI等因素相关.
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国内首对同一父母来源HLA相同的人胚胎干细胞系的建立

    目的:建立国内首对同父母来源的人胚胎干细胞(human embryonic stem cell,hESC)系,为干细胞的定向诱导分化提供内参对照模型.方法:利用体外受精后第3天不适宜进行胚胎移植的低质量胚胎,采用机械切割法分离囊胚内细胞团(ICM),接种到丝裂霉素C处理的小鼠饲养层上,对建立的hESC进行多能性潜能检测.结果:成功建立一对具有多能特性的hESC系,体外长期培养维持正常核型,STR显示较高的亲缘性,HLA配型完全相同.结论:本研究建立了国内首对同一父母来源的HLA完全相同的hESC,其遗传背景一致,这为细胞的定向诱导分化体系筛选提供一个很好的内参对照,同时也为干细胞的移植排斥反应、培养扩增等研究提供很好的对比参照模型.

    作者:骆玉梅;范勇;陈欣洁;杜红姿;张文红;黎青;李少英;孙筱放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心理干预对老年糖尿病患者抑郁情绪的影响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老年糖尿病抑郁情绪的影响.方法:将60例老年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干预组在此基础上增加心理干预措施.于入院1周未采取护理干预前及采取护理干预2个月后分别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进行评估.结果:两组之间在入院1周未采取护理干预前SDS均无显著差异(P>0.05);采取护理干预两个月后干预组SDS各个方面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正确积极有效的心理干预措施能消除焦虑、恐惧、悲观情绪,减缓病情发展,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蒋爱丁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托拉塞米联合环磷腺苷葡胺治疗老年慢性心功能不全的疗效分析

    目的:观察托拉塞米联合环磷腺苷葡胺对老年慢性心功能不全患者的心功能和血浆脑钠素(BNP)的影响.方法:58例老年慢性心功能不全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抗心力衰竭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应用托拉塞米和环磷腺苷葡胺,治疗14 d后评价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心功能分级情况、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和左室射血分数(LVEF)的改善情况及血浆BNP水平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患者心功能改善显著,LVEDD、LVEF和血浆BNP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均< 0.01).结论:托拉塞米联合环磷腺苷葡胺可显著改善老年慢性心功能不全患者的心功能,降低血浆BNP水平.

    作者:赵园园;蔡韵;郑伟;费明峰;吴玉泉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上海市闵行区体检中年人群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状况调查

    目的:了解上海市闵行区中年人群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情况,探讨幽门螺旋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的流行情况.方法:通过搜集闵行区2008-2011年连续3年体检者的13C呼气试验结果,了解近3年Hp在中年人群的流行情况.结果:近6 913例体检者中,3年Hp感染率分别为53.2%、46.8%、46.8%,并且在Hp感染的阳性及阴性人群中均有20% ~ 30%转变.结论:上海闵行地区中年人群的Hp感染率近2年有所下降,但新增的感染人数与Hp消除的人数基本保持平衡.

    作者:万红宇;刘建生;田怡;张文燕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基于CBCT对汉族人群上颌窦骨分隔的影像学分析

    目的:通过对汉族人群头颅锥形束CT的影像学资料进行分析,观测上颌窦骨分隔情况.方法:收集因正畸或种植治疗需要拍摄头颅锥形束CT的病例资料,设定纳入条件,进行问卷调查.拍摄头颅锥形束CT,设定观测参数和测量内容,选取并设定双侧上颌窦区为研究区,在计算机屏幕上显示骨分隔所在轴面及矢状切面,观察上颌窦骨中隔的发生情况、位置,并使用随机自带专用测量软件测量每个中隔的高度.结果:上颌窦骨分隔以上颌窦数为对象,发生率为9.50%,以骨分隔总数为对象,发生率为11.54%,以患者数为对象,发生率为15.38%.缺牙样本与不缺牙样本上颌窦骨分隔的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上颌窦前、中、后部出现骨分隔的比例分别占:25.49%、66.67%、7.84%.上颌窦骨分隔高度平均值(6.50±2.82) mm.结论:汉族人群上颌窦骨分隔发生率较其他人种低,骨分隔常见于上颌窦中部.

    作者:刘天涛;黄建生;王险峰;刘琼;戚娟娟;谢宇;连珊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苦参联合左氧氟沙星对腹膜透析管大肠杆菌生物被膜的影响

    目的:在体外建立大肠杆菌生物被膜模型,观察在体外苦参水煎液联合左氧氟沙星对腹膜透析管大肠杆菌生物被膜的影响.方法:采用腹膜透析液-腹膜透析管系统建立体外大肠杆菌生物被膜模型,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生物被膜变化.将苦参水煎液、左氧氟沙星各药单独或联合作用于大肠杆菌生物被膜,运用连续稀释法计数存活菌菌落数变化.结果:16 g/L的苦参水煎液即可破坏和抑制大肠杆菌生物膜.其与左氧氟沙星联合作用后,生物被膜内存活菌数明显减少(P<0.01).结论:苦参水煎液与左氧氟沙星联合作用后可破坏已形成的大肠杆菌生物被膜,较单用左氧氟沙星有更强的抗菌作用.

    作者:梁俐;廖蕴华;王成玉;邹龙涛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大肠腺癌中拓扑异构酶Ⅱα和ki67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探讨大肠腺癌中拓扑异构酶Ⅱα(topoⅡα)、ki67蛋白表达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topoⅡα及ki67在60例大肠腺癌组织中的表达.结果:大肠腺癌中topoⅡα和ki67的表达率分别为46.6%(28/60)和60.0%(36/60).topoⅡα、ki67在大肠癌中的表达具有显著相关性(P<0.05).但两者表达均与年龄、性别、肿瘤直径、分化程度、是否淋巴转移及Dukes分期无相关性(P>0.05) 结论:topoⅡα和ki67均可作为大肠腺癌细胞增殖的特异性标记物,但topoⅡα对临床治疗和预后判断更具有指导意义.

    作者:黄炳臣;覃忠卫;罗春英;陆海善;黄永秩;林洁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全反式维A酸增强双自杀基因系统对乳腺癌旁观者效应的观察

    目的:观察全反式维A酸(ATRA)对腺病毒为载体的双自杀基因系统治疗乳腺癌旁观者效应的增强作用及与Cx43表达的关系.方法:MTT法观察ATRA对双自杀基因系统治疗乳腺癌旁观者效应的影响;RT-PCR和FCM法检测ATRA作用前后乳腺癌MCF-7细胞内连接蛋白Cx43基因和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以不同比例混合MCF-7和MCF-7/CDTK细胞在前药作用下细胞存活率ATRA组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RT-PCR和FCM分析结果表明,经ATRA处理的MCF-7细胞,其Cx43基因和蛋白的表达明显提高.结论:乳腺癌MCF-7细胞中,ATRA具有明显增强CD/TK双自杀基因系统旁观者效应的作用,细胞内Cx43的表达增强可能是旁观者效应增强的机制之一.

    作者:孔恒;陶霖玉;齐柯;周培;杜冀辉;王红鲜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增强型体外反搏对冠心病患者炎症因子的影响

    目的:评估增强型体外反搏对冠心病患者的血清炎症因子的影响,探讨冠心病治疗的新靶点.方法:将73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35例和反搏治疗组38例,常规治疗组接受6周常规药物治疗,反搏治疗组接受6周体外反搏联合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结束后对两种治疗方法的疗效进行评价.收集患者治疗前后的外周血,通过ELISA方法检测血清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白介素-6、C反应蛋白和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结果:常规治疗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57.1%,体外反搏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2.1%;常规治疗组治疗结束后,血清中炎症因子的水平与治疗前无差异,而反搏治疗组治疗结束后,血清TNF-α、IL-6、CRP和hsCRP水平分别较治疗前下降了(23.79±6.35)%、(34.51±4.44)%、(38.36±7.13)%、(37.93±5.12)%.结论:冠心病患者经过体外反搏治疗后,血清中炎症因子水平下降,体外反搏对冠心病的疗效可能与其对炎症反应的抑制有关.

    作者:蔡兴明;张爱霞;谢强;蒙荣森;董吁钢;伍贵富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机械通气患儿气管内开放式与密闭式吸痰的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密闭式吸痰对机械通气患儿吸痰前后血氧饱和度(SpO2)、心率(HR)、呼吸道黏膜损伤、肺部感染率及发生时间的影响.方法:将80例机械通气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实验组采用密闭式吸痰,对照组采用开放式吸痰;观察患儿吸痰前后血氧饱和度(SpO2)、心率(HR)、呼吸道黏膜损伤、肺部感染率及发生时间.结果:两组患儿吸痰后SpO2、HR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血性痰液、肺部感染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密闭式吸痰装置减少吸痰过程SpO2下降的发生率,有利于维持较好的氧合,保持血流动力学的稳定,能降低呼吸道感染发生率,降低气管内出血的发生,操作安全性强,效果优于开放式吸痰.

    作者:陈清秀;蔡榕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慢性丙型肝炎患者接受干扰素α治疗前后血清TIMP-1水平的变化

    目的:探讨慢性丙型肝炎患者授受干扰素α(IFN-α)治疗前后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1(TIMP-1)水平的变化.方法:根据IFN-α联合利巴维林抗病毒治疗的结果,将63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分为无应答组、终末应答组、持续应答组,应用ELISA方法检测所有患者治疗前、治疗12周、治疗结束以及治疗结束6个月后血清TIMP-1水平,分析组内不同时间点以及不同时间点各组间数据的差异.结果:治疗结束后,终末应答组和持续应答组血清TIMP-1水平较治疗前有明显下降(P<0.05);治疗结束后6个月,持续应答组血清TIMP-1水平进一步降低,终末应答组回升治疗前各组数据间均无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12周以及治疗结束时,无应答组与终末应答组和持续应答组间有统计学意义(P<0.01),终末应答组和持续应答组间在治疗结束时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结束后6个月,终末应答组和持续应答组间有明显差异(P< 0.001).结论:IFN-α治疗慢性丙型肝炎时,随着病毒复制的受抑,血清TIMP-1水平也可得到改善;血清TIMP-1水平可作为慢性丙型肝炎患者IFN-α治疗出现应答的辅助指标之一.

    作者:黄雷湘;章必成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黄葵胶囊对慢性肾脏病3期患者微炎症状态的影响

    目的:观察黄葵胶囊对慢性肾脏病(CKD)3期患者微炎症状态的影响,探讨黄葵胶囊对CKD 3期患者的治疗作用机制.方法:76例慢性肾小球肾炎、CKD3期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随机分为黄葵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检测治疗前后24 h尿蛋白定量、血清肌酐以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等指标的改变.结果:黄葵治疗组治疗前后及与常规治疗组相比,24 h尿蛋白定量、血清肌酐等有改善,hs-CRP、TNF-α、IL-6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黄葵胶囊可改善CKD3期患者的微炎症状态,对延缓CKD进展有利.

    作者:王锋;范亚平;俞燕;吴建华;张义德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腹腔镜手术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伴不孕178例

    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对子宫内膜异位症合并不孕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11年6月178例腹腔镜诊治子宫内膜异位症合并不孕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r-AFSⅢ~Ⅳ期子宫内膜异位症术后第3天开始服用孕三烯酮,每次2.5 mg,每两周一次,连用3个月.随访术后妊娠情况.结果:178例腹腔镜手术均成功完成.术后总妊娠率为48.3%(86/178),其中Ⅰ、Ⅱ、Ⅲ、Ⅳ期子宫内膜异位症术后妊娠率分别为72.5%(29/40)、48.3%(28/58)、33.3%(14/42)和39.5%(15/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4.374,P=0.002 5);术后1年内、1~2年和2年以上的妊娠率分别为34.3%(61/178)、17.9%(21/117)和4.2%(4/96),术后妊娠率与r-AFS分期有关,术后妊娠率随手术时间的推移而降低.结论:腹腔镜手术对子宫内膜异位症合并不孕患者的治疗有一定效果,手术治疗后应根据患者病情酌情选择药物治疗.

    作者:黄思毅;李末娟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早期应用力月西对左主干支架植入术后心功能不全患者的疗效

    目的:观察早期应用力月西治疗左主干支架植入术后合并急性心功能不全的镇静效果及作用.方法:收集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行冠脉造影提示左主干病变,行支架植入术后合并急性左心功能不全患者12例.观察镇静效果及动态监测给药前、后呼吸、循环参数的变化,并与治疗前进行比较.结果:力月西镇静治疗后,有患者心率、呼吸频率、血氧饱和度、氧分压、氧合指数、BNP浓度明显改善(P<0.05).结论:力月西在左主干病变支架植术入后合并急性心功能不全患者中镇静效果良好,利于患者心功能改善.

    作者:邹育海;李丹辉;林朴卿;邱健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炎症反应在心肌梗死后交感神经重构中的作用

    心肌梗死后存在交感神经重构及再生现象,大量研究表明心律失常及猝死发生与这种交感神经重构有十分密切的关联.心肌梗死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存在大量炎症反应,受损心肌及其他炎症细胞产生大量炎症细胞因子和炎症介质,有研究证实它们促进交感神经重构.本文从炎症角度对心肌梗死后交感神经重构作一初步综述,并分析药物在这方面的作用,希望对药物干预神经重构提供一个新思路.

    作者:余涛;李京波;魏盟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重度肺动脉瓣狭窄合并房间隔缺损同期介入治疗的临床评价

    目的:探讨重度肺动脉瓣狭窄(PS)合并房间隔缺损(ASD)介入治疗的临床可行性、安全性及其疗效.方法:9例患者,年龄2 ~ 34(11.5±10.6)岁,其中7例<20岁;经胸超声心动图(TTE)及右心导管诊断为重度PS合并ASD,TTE测量房间隔缺损大直径为6~ 32(16.6±9.6)mm,其中4例房水平双向分流,无完全右向左分流.5例有轻度三尖瓣反流,1例有中度三尖瓣反流.先行经皮球囊肺动脉瓣成形术(PBPV),均采用巴特球囊;而后置入国产先健房间隔缺损封堵器闭合缺损,选择的封堵器直径为8.0 ~ 36.0(21.1±10.2)mm.结果:本组9例行PBPV术均获得成功,成功率为100%:PBPV术后即刻右室收缩压由术前(118.0±10.5)mmHg降至(48.7±12.2) mmHg,肺动脉右心室跨瓣压差(PTG)由术前(100.0±11.3) mmHg降至(20.0±7.8)mmHg(均P=0.00),PBPV术后即刻PTG下降达优良为8/9(88.9%).同期行ASD介入封堵治疗,8例获得成功,成功率为88.9%.术后超声心动图随访于1、3、6个月,疗效满意,房间隔未见残余分流结论:同期介入治疗重度肺动脉瓣狭窄合并房间隔缺损安全可行,效果良好.

    作者:陈宇明;黄凯;伍伟锋;郭盛兰;吴棘;张炳东;曾雪梅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全喉切除术后气管造瘘口复发癌的手术治疗

    目的:探讨全喉切除术后造瘘口复发的原因及手术治疗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999年1月至2009年12月收治的17例喉癌、下咽癌全喉切除术后气管造瘘口复发癌的临床资料,分为手术组及非手术组,对比两组生存时间.结果:手术组11例术后生存时间为6 ~ 34个月,中位生存时间为17个月;非手术组6例生存时间3~7个月,中位生存时间4.5个月.手术组生存时间显著延长(P<0.01).结论:造瘘口复发癌原因与首次手术的处理恰当与否有关.其预后差,积极、适当的挽救性手术可延长患者生命.

    作者:卢仲明;张思毅;宋新汉;陈良嗣;罗小宁;陈少华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中老年冠心病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调查分析中老年冠心病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及其影响因素.方法:以568例年龄在40 ~ 89岁冠心病患者为研究样本,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其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冠心病患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显著高于非冠心病人群,男性血浆同型半胱氨酸平均水平高于女性,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年龄、吸烟、体质量指数(BMI)呈显著正相关.结论:广西玉林市中老年冠心痛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显著高于非冠心病人群,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性别、年龄、吸烟、BMI等因素相关.

    作者:黄翠娟;李平;甘剑挺;梁祥文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钬激光电灼加干扰素皮下注射联合治疗尿道内尖锐湿疣

    尖锐湿疣(condyloma acuminata,CA)又称生殖器疣或性病疣,是由人乳头瘤病毒(HPV)引起,好发于外阴或肛门,主要通过性接触传播,是较常见的性传播疾病,尖锐湿疣在我国发病率仅次于淋病,位居性病第2位[1],而发生于尿道内的尖锐湿疣,因位置特殊,治疗上极为棘手,极易复发,我院自2009年10月至2010年10月,对46例男性尿道内尖锐湿疣采用钬激光电灼加干扰素皮下注射,效果较明显,复发率低,现报告如下.

    作者:杨远旺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流行性腮腺炎合并脑膜脑炎失语1例

    患者女,25岁,学生.主因腮腺肿大伴发热3d,意识障碍4h,呕吐1次于2011年8月21日21:30入院.患者入院前3d出现双侧腮腺肿大疼痛,伴发热,体温高39℃,热峰数次,无头痛、头晕、恶心、呕吐症状,当地诊所诊断:流行性腮腺炎,给予抗病毒抗感染输液治疗(用药不详),应用退热药物后体温可下降,时有反复.入院前9h患者自觉四肢有麻木感,于县医院就诊,治疗过程中出现语言混乱、躁动,约20min后出现意识不清,呼之有反应,不能言语,予10%葡萄糖酸钙注射液20 mL及高糖10 mL、安定注射液10 mg肌注,急转我院,途中症状无好转,呼吸平稳,呕吐1次.既往体健,疫苗接种史不详.

    作者:李春敬;陈大为;陈晖 刊期: 2012年第10期

实用医学杂志

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卫生厅

主办: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