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关节镜下双固定单束解剖位重建膝关节前交叉韧带

田科;许建中;许伟朋;李超;李宇

关键词:膝关节重建, 前交叉韧带, 关节镜, 解剖位
摘要:目的:对关节镜下联合应用Endobutton、Rigidfix及Intrafix系统固定自体腘绳肌腱进行单束解剖位重建膝关节前交叉韧带(ACL)的临床疗效进行初步观察.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0月至2011年4月经关节镜下确诊膝关节ACL损伤的28例患者行关节镜下单束解剖位ACL重建术的临床资料,股骨端应用Endobutton、Rigidfix固定,胫骨端应用Intrafix固定,重建用肌腱均为自体半腱肌及股薄肌,通过抽屉试验、Lachman试验、轴移试验及Lysholm评分对术后疗效进行观察.结果:随访7~21个月(平均14个月),前抽屉试验、Lachman征均为阴性,4例轴移试验弱阳性,Lysholm评分从术前26 ~ 49分,平均(40.77 ± 6.68)分升高到术后85 ~ 96分,平均(92.27 ± 3.33)分,评分有统计学差异(P < 0.05).结论:关节镜下双固定单束解剖位重建ACL,固定稳妥,有利于术后早期进行关节屈伸锻炼,可有效防止关节粘连、退变等并发症,且术后有更好的旋转功能,临床疗效优良.
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CYP2C19、MDR1基因多态性与埃索美拉唑三联疗法根除幽门螺杆菌治疗效果的关系

    目的:探讨CYP2C19、MDR1基因多态性与以埃索美拉唑为基础三联1周疗法根除幽门螺杆菌(Hp)治疗效果的关系.方法:采用PCR-RFLP方法,检测CYP2C19、MDR1基因型.结果:EM、IM、PM的Hp根除率分别为76.47%、87.88%、100%,三者两两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 > 0.05).CC+CT、TT 的Hp根除率分别为83.78%、89.47%,两者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 > 0.05).结论:CYP2C19及MDR1基因多态性与以埃索美拉唑为基础三联1周疗法的Hp根除率无相关性.

    作者:陈东燕;孙艳荪;吴子刚;乔珊;林煜光;邓远飞 刊期: 2012年第17期

  • 肾动静态联合显像在梗阻性肾病中对积水肾术式选择的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99mTc-DTPA核素肾动态显像加99mTc-DMSA肾静态显像在梗阻性肾病的术式选择及疗效观察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了572例上尿路梗阻性肾病患者的检查资料,分为切肾组(185例)和非切肾组(387例).结果:切肾组术前患肾肾小球滤过率(GFR) 为(5.37 ± 3.86)mL/min,肾静态显像指数为0.63 ± 0.32;非切肾组术前GFR为(31.18 ± 17.48)mL/min,肾静态显像指数为1.73 ± 0.62,两组之间的肾静态指数、GFR值差异存在显著性(P < 0.001).肾动静态联合显像评估的肾功能与在手术中发现的肾的结构、形态相一致.非切肾组术后GFR为(38.52 ± 14.71)mL/min,肾静态显像指数为2.76 ± 0.58,较非切肾组术前的肾静态指数、GFR值有明显改善(P < 0.05).肾静态显像对上尿路感染的性质、程度、病变范围等的诊断和治疗有临床应用价值.结论:99mTc-DMSA核素肾静态显像结合99mTc-DTPA肾动态显像是评价肾功能的理想方法,它可以获得直观的肾脏摄取-排泄曲线和GFR值,从而能够定量地评判分肾功能,为术式的选择和术后观察疗效提供重要依据.

    作者:刁伟霖;张海滨;刘建华;陈勇;余丰文;冯彦林;温广华 刊期: 2012年第17期

  • 多发性巨大膀胱结石1例

    患者男,49岁,因频发性下腹部疼痛并血尿1个月于2012年2月21日入院.偶有排尿不畅病史,因经济原因一直未诊治.入院查体:体温36.5℃,脉搏70次/min,呼吸20次/min,血压120/80 mmHg(1 mmHg = 0.133 kPa).心肺检查无异常表现.双肾区无叩击痛,各输尿管压痛点及膀胱区无压痛.尿常规提示酸碱度7.6,白细胞16个/HP,亚硝酸盐阳性,蛋白阴性,白细胞1.395 × 109/L,管型阴性,尿潜血(++).尿酸、血脂、肝肾功能正常.泌尿系彩色超声示左肾内可见多个点状强回声,双肾内可见片状强回声、边界清,多考虑钙化灶;双侧输尿管未见扩张;膀胱充盈尚可,壁完整,增厚毛糙,其内可见径线大约3.8 cm的多个强回声、伴声影.追问病史患者8年前因车祸致双下肢瘫痪、长期卧床.我科于2012年2月23日成功实施耻骨上膀胱切开取石术,取出大小不等结石10余个.

    作者:赵宪龙;陆玲;张大富;常斌 刊期: 2012年第17期

  • 起搏器植入术后24小时动态心电图监测65例的临床研究

    随着科技进步,心脏起搏器在心血管内科得到广泛应用,心脏起搏器植入成为治疗心律失常的成熟有效的手段之一.然而随着心脏起搏器应用的增加,伴随产生的植入后感知功能异常和心律失常等情况也逐渐增多[1],如何在随访中监测起搏器植入患者术后心电变化成为临床工作中的一个重要问题.本课题组采用动态心电图(dynamic electrocardiogram, DCG)检测和12 导联常规心电图检查对我院2007年1月至2012年3 月进行的65例心脏起搏器植入手术患者进行联合监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陈肖艺 刊期: 2012年第17期

  • 无创双相正压通气在无痛肠镜麻醉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无创双相正压通气(BiPAP)模式用于无痛肠镜麻醉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选择ASA Ⅰ~Ⅱ级择期无痛肠镜检查患者80例,随机分为鼻导管吸氧组(A组,n = 40)和BiPAP组(B组,n = 40).以芬太尼、丙泊酚全麻诱导后,两组均以5 mg/(kg·h)丙泊酚维持麻醉,检查过程中如患者出现体动反应,静脉注射0.5 mg/kg丙泊酚加深麻醉,观察2 min后,继续操作,如若再次出现体动反应,重复静注丙泊酚,直至能够满足检查为止.麻醉诱导即刻给予A组患者面罩吸氧(2 L/min),给予B组患者无创BiPAP通气(氧浓度27%).连续监测患者ECGⅡ、SpO2和血压,记录患者麻醉诱导后1、3 min SpO2,及需要托下颌辅助呼吸的次数,同时记录患者有无发生舌后坠、丙泊酚用量及苏醒时间.结果:A组患者麻醉后3 min SpO2明显低于B组,检查中需要辅助呼吸的概率(37.5%)也明显大于B组(0%).两组舌后坠的发生率、丙泊酚用量及苏醒时间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BiPAP用于无痛肠镜检查术患者呼吸支持,有利于提高患者氧合,规避不良事件发生.

    作者:艾青;王志萍;刘林汉;吴硕雄;汪昊星;李筱;安明昊 刊期: 2012年第17期

  • 硝苯地平对哮喘小鼠肺组织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和脂联素受体表达的影响

    目的:探讨硝苯地平对哮喘小鼠肺组织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和脂联素受体(AdipoRs)表达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A组)、哮喘组(B组)和硝苯地平干预组(C组)、硝苯地平联合PPAR-γ抑制剂GW9662干预组(D组),每组6只.建立哮喘模型并收集肺泡灌洗液(BALF),检测BALF中细胞计数及分类,实时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方法检测肺组织PPAR-γ和AdipoRs 的表达.结果:与A组比较,B组气道炎症细胞数增多,PPAR-γ表达增加,AdipoRs表达下降(均P < 0.05).C组较B组炎症细胞数下降,PPARγ酌表达增加,AdipoRs表达增加(均P < 0.05).D组炎症细胞数较C组升高,肺组织几乎无PPAR-γ表达,AdipoRs表达水平减少(均P < 0.05).结论:硝苯地平可通过上调PPAR-γ表达,增加AdipoRs的表达,减少炎症细胞的浸润,抑制气道炎症.

    作者:赵玲;朱述阳;陈玉玲;陈碧;刘文静;吴瑕;陈云峰 刊期: 2012年第17期

  • 杨树菇非多糖组分与多糖组分的抗肿瘤活性比较

    目的:比较杨树菇非多糖组分和多糖组分的抗肿瘤活性,探讨药用真菌中抗肿瘤的有效组分.方法:提取杨树菇非多糖组分Yt和多糖组分,对荷H22小鼠模型瘤内注射Yt和多糖组分,通过肿瘤生长曲线、生存曲线、体重、肿瘤组织切片,比较二者抗肿瘤活性.结果:在小鼠模型中,杨树菇非多糖组分Yt可显著抑制肿瘤组织的生长[肿瘤组织大小约为(0.10 ± 0.072)cm3],多糖组分未表现出显著的抗肿瘤活性,仅可延长小鼠生存期.结论:杨树菇非多糖组分的抗肿瘤活性强于多糖组分,提示在药用真菌中除多糖,非多糖组分是另一类抗肿瘤活性组分,值得充分研究.

    作者:梁一;孙慧 刊期: 2012年第17期

  • 转化生长因子β1-509C/T基因多态性与IgA肾病发生的Meta分析

    目的: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509C/T基因多态性与IgA肾病发生的关系.方法:利用计算机在万方数据库、中国全文期刊数据库和维普数据库、Embase和Pubmed数据库中检索TGFβ1-509C/T基因多态性与IgA肾病发生的文献,应用RevMan 5.0软件进行异质性检验和效应值合并,同时进行敏感性分析和偏倚评估.结果:纳入符合条件的相关文献6篇,共计IgA肾病组1 050例,对照组827例.TGFβ1-509C/T CT、TT、CT+TT与IgA肾病的合并OR值(95%CI)分别为0.94(0.76 ~ 1.16)、1.03(0.79 ~ 1.34)、0.99(0.81 ~ 1.22),Z = 0.59、0.22、0.07,P = 0.56、0.83、0.94.各研究的敏感性分析较稳定且无发表偏倚.结论:TGFβ1-509C/T基因多态性与IgA肾病的发生无关.

    作者:谭静;代志鹏;郭明好;吴银;刘云;刘向东;许清玉 刊期: 2012年第17期

  • Th22细胞生物学功能及临床应用的研究进展

    Th22的发现源于皮肤的固有防御机制和创口愈合等炎症相关皮肤病发病机制的研究.Th22有稳定的效应因子体系和独特的信号传导方式,主要参与皮肤的自稳调节和病理状态.相关研究报道在炎症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及感染性疾病中,Th22发挥着重要调节作用.本文对Th22及IL-22的生物学特性与临床应用研究进展做一简要综述.

    作者:陈颖;张秀明 刊期: 2012年第17期

  • Neuropilin-1mRNA在新生小鼠及促性腺激素预处理不同时间点小鼠卵巢中的表达

    目的:探讨Neuropilin-1(NRP-1)mRNA在新生小鼠及促性腺激素预处理不同时间点小鼠卵巢中的表达.方法:选用C57BL/6j小鼠新生及促性腺激素预处理不同时间点卵巢,通过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NRP-1 mRNA表达.结果:NRP-1 mRNA在新生第3天小鼠卵巢中的表达是第5天的1.7倍(P < 0.05),是第14天的1.5倍(P < 0.05);相对于对照生理盐水注射组(对照组),在孕马血清处理后4、8、12、24 h,NRP-1 mRNA表达显著降低(P < 0.05),至24 h低,而48 h显著增高为对照组的1.5倍(P < 0.05);给予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后与0 h相比NRP-1 mRNA表达于第4小时下降至低(P < 0.05),后于第12小时升至高(P < 0.05).结论:NRP-1在始基卵泡募集和卵泡发育、成熟及排卵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作者:沈薇;罗爱月;荣方方;曹晨;杨书红;丁婷;頼志文;王世宣 刊期: 2012年第17期

  • 关节镜下双固定单束解剖位重建膝关节前交叉韧带

    目的:对关节镜下联合应用Endobutton、Rigidfix及Intrafix系统固定自体腘绳肌腱进行单束解剖位重建膝关节前交叉韧带(ACL)的临床疗效进行初步观察.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0月至2011年4月经关节镜下确诊膝关节ACL损伤的28例患者行关节镜下单束解剖位ACL重建术的临床资料,股骨端应用Endobutton、Rigidfix固定,胫骨端应用Intrafix固定,重建用肌腱均为自体半腱肌及股薄肌,通过抽屉试验、Lachman试验、轴移试验及Lysholm评分对术后疗效进行观察.结果:随访7~21个月(平均14个月),前抽屉试验、Lachman征均为阴性,4例轴移试验弱阳性,Lysholm评分从术前26 ~ 49分,平均(40.77 ± 6.68)分升高到术后85 ~ 96分,平均(92.27 ± 3.33)分,评分有统计学差异(P < 0.05).结论:关节镜下双固定单束解剖位重建ACL,固定稳妥,有利于术后早期进行关节屈伸锻炼,可有效防止关节粘连、退变等并发症,且术后有更好的旋转功能,临床疗效优良.

    作者:田科;许建中;许伟朋;李超;李宇 刊期: 2012年第17期

  • 西洛他唑对氧化低密度脂蛋白诱导的人单核细胞源树突状细胞成熟的影响

    目的:研究西洛他唑对氧化低密度脂蛋白诱导的人单核细胞源树突状细胞成熟的影响.方法:分离正常人外周血单核细胞,rhGM-CSF和rhIL-4体外诱导分化为未成熟树突状细胞.随机分为对照组、氧化低密度脂蛋白(50 μg/mL)组(刺激组)、西洛他唑(20 μmol/L)预干预加氧化低密度脂蛋白(50 μg/mL)组(干预组).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表型和内吞功能变化,酶联免疫检测细胞培养上清细胞因子水平.结果:与刺激组比较,干预组树突状细胞表面分子CD40和CD86的表达降低,内吞功能提高,细胞培养上清TNF-α和IL-6水平下降.结论:西洛他唑可抑制氧化低密度脂蛋白诱导的树突状细胞成熟,这可能参与了其抗动脉粥样硬化的机制.

    作者:陈添华;李志樑;付强;曹龙兴;张魏巍;陈琳琳 刊期: 2012年第17期

  • 老年糖尿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分析

    目的:回顾性分析老年糖尿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首发临床症状、并发症发生情况、血脂水平以及其预后.方法:收集80例老年糖尿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住院患者,并选择同期住院的60例老年非糖尿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对照,对年龄、性别等基本信息进行可比性分析,再对两组患者的早期临床症状、并发症发生情况、血脂水平及预后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老年糖尿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早期典型症状压榨样疼痛比例(55.00%)与非糖尿病组(76.67%)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糖尿病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及预后与非糖尿病组相比,其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而血脂水平在两组间没有统计学差异(P > 0.05).结论:老年糖尿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早期典型临床症状中压榨样疼痛不比非糖尿病组患者明显,往往以上腹痛、恶心及腹泻等其他临床症状入院治疗,在临床上容易误诊而延误治疗.对老年糖尿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应特别关注其早期典型临床症状.同时老年非糖尿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一过性血糖过高对其治疗及预后也有一定的影响,对非糖尿病组患者也应在监测血糖的情况下,给予合理的治疗.

    作者:田恒松 刊期: 2012年第17期

  • 住院患者术前心理状态与术后疼痛状况调查

    目的:通过问卷调查收集外科住院患者术前的心理状态信息,电话随访患者围术期不良体验及术后疼痛控制状况,为提高围术期医疗服务质量提供依据.方法:术前1个工作日向北京大学第一医院、人民医院、第三医院的外科、妇科、耳鼻喉科住院患者发放调查问卷,收集患者的一般信息、手术及麻醉信息、术前关心的问题、住院患者焦虑抑郁评分.术后电话随访以下内容:住院过程中的痛苦经历、术后镇痛的满意程度以及慢性疼痛的发生情况.结果:共发放问卷1 000份,收回938份,其中有效答卷903份.术前焦虑的发生率为18.7%,术前抑郁的发生率为14.4%,焦虑合并抑郁的发生率为9.5%.术前患者对于手术及康复的问题关注多,对麻醉及疼痛问题的关注其次,对于住院花费等问题关注较少.患者对于术后镇痛的整体满意度较高,但在其回顾住院过程的痛苦经历时,主要的问题依然是术后疼痛.心脏、乳腺、胸外科、骨科手术的患者更多发生术后急慢性疼痛.结论:北京市三级甲等医院的术前成年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焦虑与抑郁.术前患者主要担心手术及康复的问题,对麻醉及疼痛的担心较少.术后镇痛的整体满意度较高,术后急慢性疼痛多发生在心脏、乳腺、胸外科、骨科手术的患者,对这类人群应加强术后镇痛治疗.

    作者:张明;冯艺 刊期: 2012年第17期

  • 骨水泥强化对老年性腰椎骨折患者腰椎椎弓根钉固定的影响

    目的:探讨骨水泥强化椎弓根钉在治疗老年性腰椎骨折中的临床应用疗效.方法:对13例年龄在63 ~ 75岁,平均68.3岁的老年患者腰椎骨折手术撑开复位中的椎弓根钉空内首先注入医用骨水泥,然后再旋入螺钉,待骨水泥凝固后安装连接杆,撑开复位和植骨融合.结果:13例患者均得到了1 ~ 3年(平均1.6年)的随访,患者椎体骨折复位满意,椎体高度的丢失程度少,植骨融合率100%,无固定钉松动和断钉的情况发生.结论:对于骨质强度下降的老年患者使用骨水泥强化固定椎弓根钉有利于增强对固定钉的把持力,避免钉的松动和断钉,对稳定骨折,促进植骨融合,避免后期椎体高度的丢失均具有良好的效果.

    作者:屈燕铭;黄仁辉;袁杰;李浩瑜 刊期: 2012年第17期

  • 膀胱水扩张与膀胱内透明质酸钠灌注结合治疗对于膀胱疼痛综合征/间质性膀胱炎的效果

    目的:探讨透明质酸钠联合膀胱水扩张治疗膀胱疼痛综合征/间质性膀胱炎患者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2007年1月至2010年5月间,25例患者在全麻下行膀胱镜下水扩张及透明质酸钠膀胱灌注,每周灌注1次,共8次.在水扩张前及扩张后3、6及9个月通过疗效问卷及ICSI、ICPI、VAS、尿流动力学进行检测.结果:所有患者均完成了治疗,大膀胱容量以及通过疗效问卷、ICSI、ICPI、VAS检测所显示的症状均有明显的改善,尤其是在膀胱水扩张后3个月时效果明显.无毒性反应及不良反应出现.结论:透明质酸钠联合膀胱水扩张治疗膀胱疼痛综合征及间质性膀胱炎是安全、有效的,能明显减轻患者的临床症状及改善生存质量.

    作者:徐勇 刊期: 2012年第17期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不同时期肺康复的依从性

    目的:比较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急性期与稳定期肺康复的依从性.方法:将113例COPD急性加重住院患者随机分为急性期康复组(76例)及稳定期康复组(37例).急性期康复在患者感染控制,症状缓解出院时即开始.稳定期康复在感染控制,症状缓解并稳定达8周时开始.康复项目包括步行锻炼及呼吸锻炼,持续8周.患者需完成康复日记,接受随诊及随访.结果:稳定期康复组患者步行锻炼、呼吸锻炼以及肺康复总的时间、次数、依从性得分均高于急性期康复组,两组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 < 0.05);稳定期康复组步行锻炼、呼吸锻炼、肺康复总的时间、次数依从性好的百分率均高于急性期康复组,两组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 < 0.05).结论:COPD患者康复依从性较低,急性期康复依从性比稳定期康复差,提示应重视COPD患者特别是急性期康复患者的依从性.

    作者:梁少英;岑慧红;郑则广;陈沁;崔立谦;罗俏玲;曾丽智 刊期: 2012年第17期

  • 超声弹性成像对甲状腺小结节的鉴别诊断价值

    目的:评价超声弹性成像在甲状腺小结节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82例患者的91个甲状腺结节进行超声弹性成像检查,观察弹性成像特征并进行评分,并与病理结果进行对比.结果:甲状腺良性结节弹性评分以0 ~ 2分多见,甲状腺恶性结节弹性评分以3 ~ 4分多见,良性组甲状腺结节及恶性组甲状腺结节超声弹性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以3分为鉴别甲状腺良恶性的诊断界点,诊断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性分别为95.9%、85.7%、91.2%.结论:超声弹性成像在甲状腺小结节的鉴别诊断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作者:陈青;冯占武;丛淑珍;王敏;刘彦英;李妙珊 刊期: 2012年第17期

  • 普瑞巴林联合氨酚羟考酮对骶管囊肿切除术后神经痛的早期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联合使用氨酚羟考酮及普瑞巴林对骶管囊肿术后神经痛的早期疗效.方法:对102例骶管囊肿切除术后神经痛患者随机分为普瑞巴林组(A组)、氨酚羟考酮组(B组)、普瑞巴林联合氨酚羟考酮组(C组)以及安慰剂对照组(D组).结果:不同试验组患者用药后VAS评分与安慰剂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不同试验组患者用药后VAS评分均有不同程度下降,且随时间延长VAS值逐渐下降.单独使用氨酚羟考酮组与单独使用普瑞巴林组于用药3 d后VAS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联合使用氨酚组羟考酮与普瑞巴林组在14 d以后VAS评分与单用氨酚羟考酮组或单用普瑞巴林组VAS评分均有明显差异.结论:联合使用氨酚羟考酮及普瑞巴林对骶管囊肿切除术后神经痛疗效确切,且副作用较小.

    作者:王静;陶熔;马松鹤;姜迎海;夏令杰 刊期: 2012年第17期

  • 影响结直肠癌手术预后因素的回顾性分析

    目的:探讨影响结直肠癌手术预后的因素及不同麻醉方法与术后生存率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8年1月至2010年12月期间首次行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780例的临床及随访资料,其中完整随访共670例,对可能影响术后生存率的因素作COX回归分析,并对3种不同麻醉方法即硬膜外麻醉(E组)、全身麻醉(G组)和硬膜外复合全身麻醉(EG组)的生存率作比较分析.结果:T分期、淋巴结侵犯、麻醉方式、围术期输血、术后化疗、复发、远处转移和手术并发症是影响结直肠癌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不同麻醉组的生存率有统计学差异(P = 0.018).G组和EG组术后生存率相比于E组的风险系数分别为0.623(95%CI 0.430 ~ 0.902,P = 0.012)和0.532(95%CI 0.365 ~ 0.776,P = 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E组生存率低于G组和EG组;EG组术后生存率相比于G组的风险系数为 0.855 (95%CI 0.619 ~ 1.181,P = 0.34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结直肠癌手术预后与T分期、淋巴结侵犯、麻醉方式、围术期输血、术后化疗、复发、远处转移和手术并发症密切相关.全身麻醉和硬膜外复合全身麻醉术后生存率均高于硬膜外麻醉,是结直肠癌患者手术的合适麻醉方法.

    作者:袁友红;邢祖民;林春水 刊期: 2012年第17期

实用医学杂志

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卫生厅

主办: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