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Krüppel样转录因子12在子宫颈腺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胡志华;廖秀娟;杨莹

关键词:宫颈肿瘤, KLF12, 预后标志物, 治疗靶点
摘要:探讨Krüppel样转录因子12(Krüppel-like factor 12,KLF12)在子宫颈腺癌中的表达及与临床特征的关系,为寻找新的子宫颈腺癌预后标志物及治疗靶点提供依据.方法:收集增城市妇幼保健院2005-2007年92例子宫颈腺癌患者的肿瘤组织标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分析KLF12在子宫颈腺癌中的表达.Kaplan-Meier及Log-rank法分析KLF12表达水平与患者5年生存率的关系.Mann-Whitney U检验分析KLF12表达水平高低与患者临床特征之间的关系.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KLF12表达水平及其他临床特征与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KLF12在大部分子宫颈腺癌患者中高表达(69/92),高表达KLF12的子宫颈腺癌患者5年生存率明显低于KLF12低表达患者(P< 0.001).KLF12高表达与子宫颈腺癌患者的临床分期(P=0.01)、淋巴结转移(P< 0.001)和宫旁浸润(P< 0.001)存在明显的相关性.KLF12高表达是子宫颈腺癌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预测指标(HR=4.117,P=0.001).结论:KLF12在子宫颈腺癌中可能是一个癌基因,并有可能作为子宫颈腺癌患者预后分子标志物和新的治疗靶点.
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持续性指导围生期盆底肌锻炼对产后盆底肌张力及压力性尿失禁的影响

    观察持续性指导孕(产)妇进行盆底肌锻炼(PFMT)对产后盆底肌张力及压力性尿失禁(SUI)的影响.方法:将106名孕妇随机分为持续指导组51例和对照组55例,由护士任教PFMT课程,课后对持续指导组采用电话随访指导练习,对照组未进行专人健康教育指导.结果:持续指导组产后6周、产后3个月盆底各类纤维收缩得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均P< 0.05);持续指导组产后6周、产后3个月SUI患病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4.410,P=0.036;x2=6.502,P=0.017).结论:持续性指导孕(产)妇进行PFMT有利于产后盆底肌力的恢复,有助于降低产后SUI患病率.

    作者:王新;邓美莲;李桂友 刊期: 2012年第19期

  • 胎儿房间隔膨出瘤的超声诊断及临床意义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胎儿房间隔膨出瘤的应用价值及临床意义.方法:2007年10月至2011年11月在我院进行胎儿畸形筛查的患者共5 310例,应用超声重点在心尖四腔心切面对房间隔进行观察,详细记录房间隔图像,并对异常患儿在出生后进行随访.结果:30例胎儿房间隔膨出瘤的声像图均清晰显示房间隔中部(卵圆窝处)变薄,呈半环形“囊袋状”或“气球样”自右房膨向左房,膨出度为6.0 ~ 11.0mm,占左房横径的1/2~2/3,基底直径约为4.6 ~ 8.9 mm,所有患者均在出生后得到证实.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可以检出胎儿房间隔膨出瘤并确诊.

    作者:邓宇鲲;张若冰;曹燚;曹少曼;吴兴建;高侃 刊期: 2012年第19期

  • 腹腔镜更早期手术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29例

    探讨腹腔镜下手术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的手术时机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我院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的29例非胆源性SAP患者的临床资料.一旦确诊SAP即更早期采用腹腔镜下手术干预.腹腔镜下分离胃结肠韧带,进入网膜腔暴露胰腺,吸净渗出液,冲洗腹腔,清除胰腺坏死组织,在网膜囊、胰周及盆腔置入灌洗管和多根引流管,术后用大量生理盐水持续灌洗引流.结果:治愈28例,住院时间17~42 d,平均22 d;血淀粉酶恢复正常时间为4~8d,平均6d;肛门排气时间为5~11d,平均7d.无胰周脓肿、假性囊肿等并发症,1例死于合并胰腺癌.结论:更早期采用腹腔镜对SAP进行手术干预,可有效地改善SAP的预后,降低病死率.

    作者:剧永乐;封静;朱达坚;任宝军;陆光生;冯家立;耿岩;欧阳满照;张炎祥;李泳;陈小伍 刊期: 2012年第19期

  • 拟Smac合成肽羧甲基壳聚糖磁性纳米复合物的制备及体外抗肿瘤性能研究

    探讨拟Smac合成肽羧甲基壳聚糖磁性纳米复合物的制备及联合恒定外磁场体外对膀胱癌细胞的凋亡促进作用.方法:以羧甲基壳聚糖为骨架与具有超顺磁性的Fe3O4纳米粒合成纳米载体粒子,将拟Smac合成肽SmacN7与其结合,制备拟Smac合成肽羧甲基壳聚糖磁性纳米复合物,并通过透射电镜、振动样磁强计等考察其理化性质;Hoechst33258染色观察外加磁场下纳米复合物诱导膀胱癌T24细胞凋亡的形态,MTT比色分析法观察其对肿瘤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结果:拟Smac合成肽羧甲基壳聚糖磁性纳米粒子的粒径约为46.2 nm;磁化曲线提示具有超顺磁性;载药量和包封率分别为(31.8±3.6)%和(65.2±2.4)%并具有良好的药物控释性能;外加磁场下磁性纳米粒子能使肿瘤细胞呈现明显的凋亡形态改变并表现出显著的生长抑制活性.结论:拟Smac合成肽羧甲基壳聚糖磁性纳米复合物具有粒径小、较强的磁响应性、载药量和包封率高和良好的药物缓释性能,联合恒定外磁场具有明显的促进肿瘤细胞凋亡的作用,为膀胱肿瘤的生物治疗提供了新的切入点.

    作者:王竞;曾甫清;汪良;蒋国松;黄慧;汪涛;潘晖 刊期: 2012年第19期

  • 阿托伐他汀治疗冠状动脉慢血流患者29例疗效分析

    探讨阿托伐他汀治疗冠状动脉慢血流(SCF)患者的疗效及机制.方法:入选通过TIMI帧计数(TFC)诊断为SCF的患者57例,分为实验组(29例)和对照组(28例),对照组给予硝酸酯类药物、阿司匹林、曲美他嗪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20 mg口服,疗程4周,观察两组临床症状、血脂、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变化.结果:实验组患者临床症状缓解显效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实验组血脂、hs-CRP水平下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治疗SCF疗效明显,作用机制可能与抗炎有关.

    作者:樊泽元;季汉华 刊期: 2012年第19期

  • 桂林地区乙肝患者HBV核苷类似物耐药位点分析

    检测桂林地区乙型肝炎患者体内HBV逆转录酶基因的耐药突变情况,为制订合理的治疗方案提供依据.方法:提取乙肝患者血清中HBV DNA,巢式PCR扩增其逆转录酶基因后测序,Vector NTI Suite 8.0及chromaslite201分析测序结果,Mega4.0进行基因分型.结果:171例患者测序结果中18例发现有基因耐药突变,其中rtA181位点突变7例,占突变总数的38.9%.多药耐药基因突变12例,点突变总数的66.7%.B基因型患者耐药突变率为10.4%,C基因型患者耐药突变率为10.8%,两基因型分布比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桂林乙肝患者HBV逆转录酶基因耐药突变组合较为复杂,多药耐药基因突变比率较高.耐药突变的HBV基因型分布比率在所检测患者中无明显差异.

    作者:苏何玲;班亚珂;左晓臣;徐东平;朱华;莫之婧;刘青波;刘永明 刊期: 2012年第19期

  • 下颈椎椎弓根钉徒手置钉准确性的CT扫描评价及置钉技术要领

    探讨徒手置入下颈椎椎弓根螺钉的准确性,不同置钉角度的置钉偏差及不同置钉偏差的风险.方法:38例脊髓型颈椎病或颈椎外伤的患者,行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或后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的同时,徒手置入C3-7颈椎椎弓根钉行内固定,对术后复查的CT片进行测量,比较手术前后患者的神经功能变化及相关症状,评价分析螺钉不同的内倾角对椎弓根内、外壁的穿出风险.结果:38例患者共徒手置入232枚下颈椎椎弓根螺钉,患者手术后无头晕、头痛等症状,4例患者出现一过性C5神经根麻痹,保守治疗痊愈,其余患者神经症状无加重,CT测量颈椎椎弓根螺钉的平均内倾角为(40.15±5.24)°,85.3%的螺钉完全位于椎弓根内,椎弓根的上、下、内、外四壁均完整未穿透.螺钉内倾角< 20°者,无穿出椎弓根内壁的情况发生,但有可能穿出椎弓根外壁;螺钉内倾角大于50°者,无螺钉穿出椎弓根外壁、穿出椎体侧前方或侵入推动脉孔的情况发生,但有可能穿出椎弓根内壁.结论:徒手置入下颈椎椎弓根螺钉,绝大多数情况下能达到安全有效地置钉,不易出现偏差,螺钉的内倾角介于30 ~ 50°时,更为安全有效.

    作者:张立;陈安富;王勇;吴奉梁;刁垠泽;刘宁;孙宇;潘胜发 刊期: 2012年第19期

  • APE-1与幽门螺杆菌感染及胃癌的关系

    无嘌呤无嘧啶的核酸内切酶-1(APE-1),是存在于细胞中的一种高分子蛋白,其具有氧化还原作用,能够调节多种转录因子的DNA连接活性,也被命名为氧化还原因子(Ref-1),是人体内一种重要的多功能蛋白.APE-1不仅能修复DNA上无嘌呤无嘧啶(AP)位点,而且还能保持很多转录因子活性还原状态,减少活性氧化物(ROS)对组织细胞的损害和维护线粒体功能,与炎症肿瘤的发生密切相关.幽门螺旋杆菌(Hp)感染是慢性胃炎及胃癌的重要致病因子,现就APE-1与HP感染及胃癌关系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1 APE-1的基本特征

    作者:吕静;舒徐 刊期: 2012年第19期

  • 频域前节相干光断层扫描仪测量LASIK术后角膜基质床厚度分析

    探讨不同厚度的微型板层角膜刀对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保留角膜基质床厚度的可预测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LASIK术后60例患者(120只术眼),术中应用MariaⅡ90刀头组21例(42只眼),110刀头组19例(38只眼),130刀头组20例(40只眼).术后1周应用频域前节相干光断层扫描仪(OCT)测量患者角膜0°子午线角膜基质床厚度.结果:应用前节OCT测量角膜中央区保留基质床厚度90刀头组(286.85±12.94)μm,110刀头组(297.38±22.71)μm,130刀头组(324.6±23.67)μm.结论:频域前节OCT能够准确安全的测量LASIK术后角膜基质床厚度,可作为术后观察分析的方法.

    作者:许雪妹;张媛梅;潘峰;王跃丽;李晓红;付笑笑 刊期: 2012年第19期

  • 应用飞行时间质谱法研究甲型H1N1流感人群白细胞介素-1α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

    探讨白细胞介素-1α(IL-1α)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与甲型H1N1流感易感性的关系.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应用飞行时间质谱(time of flight mass spectrum)芯片技术,检测H1N1流感组(167例)和健康对照组(192例)IL-1α基因4个SNP位点(rs 1304037,rs16347,rs17561,rs2071373)多态性.结果:rs17561位点具有T和G两种等位基因,其中T等位基因频率在H1N1组为13.8%,对照组7.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4,OR=2.031,95% CI 1.238-3.331);其他3个位点等位基因频率在两组人群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IL-1α基因rs17561位点多态性与甲型H1N1流感易感性相关,T等位基因是甲型H1N1流感易感基因.

    作者:张国良;汪文斐;杨辉;杨帆;李秀惠;刘映霞 刊期: 2012年第19期

  • 网膜囊外剥离技术切除胃全系膜在胃癌根治术中的应用

    探讨胃癌根治术中应用网膜囊外剥离技术切除胃全系膜的临床意义.方法:将106例胃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应用网膜囊外剥离技术切除胃全系膜,对照组仅行常规胃癌D2式根治术.术后对所切除标本进行病理组织学检查,判断所切除的胃系膜中是否存在癌转移,分析影响胃系膜转移的因素.并计算1、2、3年累积生存率和病死率以评估两组术式的疗效.结果:实验组手术时间较对照组延长(P<0.05),清扫的淋巴结总数明显多(P<0.01),不明显增加手术风险和并发症的发生(P>0.05).实验组所切除的胃系膜中存在癌转移的9例(17.3%),胃癌发生系膜转移与患者肿瘤浸润深度、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程度等因素有关(P<0.05),而与患者年龄、性别、肿瘤位置、大体分型及病理分级无关(P>0.05).应用网膜囊外剥离技术患者术后的1、2、3年积累生存率增加而病死率降低(P<0.05).结论:胃癌根治术中可以根据肿块的大小及临床分期(cTNM)合理选择应用网膜囊外剥离技术切除胃全系膜.

    作者:李红浪;周兴舰;赖斌;朱培谦 刊期: 2012年第19期

  • 预见性护理在预防肿瘤化疗中深静脉管堵塞中的应用

    探讨预见性护理是否能降低肿瘤化疗患者深静脉导管堵塞的发生率.方法:通过查找临床资料,统计我院2008年8月至2010年2月肿瘤化疗患者深静脉置管于常规护理下导管堵塞的发生率,并将其分为堵塞组和未堵塞组,结合血常规探讨导管堵塞发生的高危因素,并根据分析结果及其他相关类似的研究结果,依据Plt> 300×109标准,选取2010年2月至2011年8月我院肿瘤化疗深静脉置管患者98例行预见性护理干预.结果:2008年8月至2010年2月期间纳入214例患者,常规护理下其中发生导管堵塞54例(25.3%);与未堵塞组相比,堵塞组置管时间(48±12)d,血小板参数Plt[(325.18±45.32)×109/L]、MPV[(10.31±1.16)d]均升高,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堵塞组凝血参数PT[(13.16±0.48)s]和APTT[(35.84±2.31)s]与未堵塞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预见性护理组98例,导管堵塞的发生率为8.20%(8/98),显著低于常规护理组(25.30%,54/21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2.30,P<0.01).结论:预见性护理可以减少处于高凝状态下肿瘤化疗患者深静脉导管堵塞的发生.

    作者:丘德林;黄康华;唐烁帆 刊期: 2012年第19期

  • 早期肾纤维化无创诊断研究进展

    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是一组进行性发展的慢性疾病群,肾纤维化是CKD发展至终末期肾脏病的共同途径,标志着不可逆性肾损伤.因此,延缓和防治肾纤维化是防治CKD进展的关键,肾纤维化的早期诊断不但可以延缓甚至可以逆转纤维化病变.目前临床上对肾纤维化的诊断仍以肾组织病理活检为主,但它具有创伤性,不易反复操作,难于动态观察,对于有禁忌证的患者则无法施行.因此寻找一组比较准确反映肾纤维化严重程度、客观评价疗效的非创伤性检查方法是临床医生所面临的难题.目前,对CKD早期肾纤维化的无创性检测方法的报道不多,现就与肾纤维化相关的各项指标在早期诊断CKD的作用进行如下综述.

    作者:李成 刊期: 2012年第19期

  • 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三维适形放疗致放射性肺炎危险因素分析

    研究三维适形放疗(3D-CRT)治疗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后放射性肺炎(RP)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本科诊治的187例局部晚期NSCLC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3D-CRT治疗NSCLC后RP的危险因素.结果:NSCLC患者治疗后≥2级RP发生率为37.9%.单因素分析显示DVH中双肺MLD、V5、V10、V20、V30、V40、V50和V60中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分析表明双肺MLD和V5为3D-CRT治疗NSCLC后RP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局部晚期NSCLC患者3D-CRT治疗后RP的发生与剂量体积直方图有关,双肺MLD和V5为独立危险因素.

    作者:姚红群;阮云丹;李青峰;肖天林;习阳 刊期: 2012年第19期

  • miR-21在宫颈鳞癌淋巴结转移患者血清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探讨miR-21在宫颈鳞癌患者血清中的表达及其与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1年1-8月在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妇瘤科住院接受治疗的74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宫颈鳞癌伴淋巴结转移者23例,宫颈鳞癌不伴淋巴结转移者39例,正常对照组12例,应用茎环实时荧光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RT-PCR)检测血清标本中miR-21表达情况.采用多个独立样本的非参数检验分析,对其中任意两组的比较采用秩和检验分析.结果:3组miR-21表达水平差异有显著性(P<0.05),对3组进行两两比较,宫颈鳞癌伴淋巴结转移组的血清miR-21表达水平较不伴淋巴结转移组及正常对照组升高(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宫颈鳞癌不伴淋巴结转移组血清中miR-21表达水平同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miR-21在宫颈鳞癌淋巴结转移预测方面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作者:贺婵娟;姚德生;陈军莹 刊期: 2012年第19期

  • 高胆红素血症对早产儿听力筛查结果的影响

    探讨高胆红素血症对早产儿听力耳声发射筛查结果的影响.方法:本院新生儿科住院早产儿305例,按诊断标准分为4组:适于胎龄早产儿组(AGA组)、小于胎龄早产儿组(SGA组)、AGA合并高胆红素血症组(黄疸+ AGA组)和SGA合并高胆红素血症组(黄疸+SGA组),回顾性分析各组耳声发射筛查情况.结果:4组间筛查结果存在统计学差异(P=0.000),AGA组筛查通过率高(94.05%),黄疸+SGA组低(52.86%),SGA组与黄疸+AGA组的筛查通过率居中(均P<0.007).结论:高胆红素血症对早产儿听力有较大的影响,这种影响在小于胎龄早产儿中更为明显,是早产儿听力筛查未通过的高危因素,应早期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干预.

    作者:夏芳琴;朱小芳;傅晓丹;谢微微;留佩宁 刊期: 2012年第19期

  • 血栓弹力图在脾切除断流术凝血功能监测中的应用

    应用血栓弹力图(thromboelastography,TEG)监测门静脉高压症(portal hypertension,PHT)患者行脾切除断流术后凝血功能的变化规律.方法:对143例PHT手术患者进行术前、术后TEG监测,比较其凝血及纤溶功能变化.结果:凝血参数方面:术前术后R值没有明显变化,K值显著降低;α角、MA、CI及TPI显著升高.纤溶方面:EPL、CL30、LY60等观测值术前术后均无显著变化.结论:脾切除断流术后,患者凝血状态较术前明显改善,处于相对高凝状态.术后纤溶系统处于正常范围,较术前没有明显变化.脾切除断流术围手术期TEG监测对判断PHT患者凝血功能及纤溶状态有重要意义,可为术后止血及抗凝治疗时机的掌握提供重要依据.

    作者:黄容海;蒋力;赫嵘;张珂;鲁岩;郭立民;李勤涛;丁振昊;李宝亮;张维燕;穆毅 刊期: 2012年第19期

  • NSE、MBP和S-100β蛋白在重症EV71脑炎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测定重症EV71脑炎患儿脑脊液和血清中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髓鞘碱性蛋白(MBP)和S-100β蛋白的含量,探讨其在EV71脑损伤中的评估价值.方法:采用ELISA法测定25例EV71脑炎患儿(脑炎组,重症16例,危重症9例)急性期脑脊液和血清中NSE、MBP、S-100β蛋白含量,并与10例健康儿童(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1)血清与脑脊液的NSE、MBP、S-100β含量经直线相关分析,r值分别为0.806,0.671,0.802(均P<0.01);(2)脑炎组血清NSE(7.46±2.74)ng/mL、S-100β(529.85±192.90)pg/mL,显著高于对照组血清NSE(4.13±0.68)ng/mL、S-100β(325.61±63.14)pg/mL(均P<0.01),脑炎组血清MBP(1.45±0.79)ng/mL与对照组血清MBP(1.22±0.56)ng/mL的含量差异无显著性(P=0.409);(3)与对照组相比,危重症组血清NSE、MBP和S-100β含量显著增高,NSE(10.34±1.50)ng/mL(P< 0.01),MBP(1.95±0.48)ng/mL(P< 0.05),S-100β(744.31±101.57)pg/mL(P< 0.01),重症组血清NSE、S-100β含量增高,NSE(5.80±1.70)ng/mL(P< 0.05)、S-100β(409.22±104.50)pg/mL(P< 0.05).(4)与重症患儿相比,危重症患儿血清NSE、MBP、S-100β含量明显增高(均P<0.01).结论:NSE、MBP、S-100β水平与病情严重程度有关,检测其血清含量有助于EV71感染后脑损伤的病情评估.

    作者:郭予雄;钟敏泉;翟琼香;何少茹;林晓源;王一飞 刊期: 2012年第19期

  • 西尼罗河病毒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其应用研究

    建立特异、敏感、快速检测西尼罗河病毒(WNV)的SYBR Green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方法:针对西尼罗河病毒囊膜蛋白(E)的保守序列设计引物,建立WNV的实时荧光定量检测方法,并验证该方法的特异性、敏感性以及稳定性.对保存的54例WNV感染者的血清样本进行检测,分析其检测的准确性.结果:建立的SYBR Green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对WNV的检测具有高度的特异性,而对日本脑炎病毒(JEV)、圣路易斯脑炎病毒(SLEV)等均无交叉反应,检测的灵敏度可达到100 pg.标准曲线具有较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为0.995,实时荧光定量PCR效率为100%.对54例WNV感染样本进行检测,准确率高达98.15%.结论: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WNV具有较高的特异性、敏感性和稳定性,可作为临床诊断WNV的手段.

    作者:李林海;陈丽丹;廖杨;陈建芸;石玉玲 刊期: 2012年第19期

  • 抑癌基因DAB2IP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探讨抑癌基因DAB2IP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103例结直肠癌组织、正常黏膜和转移淋巴结组织进行蛋白检测.结果:DAB2IP在正常黏膜中的表达远高于结直肠癌组织和转移淋巴结组织(P<0.05),其表达水平与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淋巴结转移度、临床Dukes分期、CEA和生存时间相关(P<0.05),DAB2IP是结直肠癌重要的预后因素(P<0.05).结果:DAB2IP下调可能导致结直肠癌的发生、浸润转移和生存时间减少.

    作者:王向阳;冯启苗;李小兰;陶德定;胡俊波;谢大兴;龚建平 刊期: 2012年第19期

实用医学杂志

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卫生厅

主办: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