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鼻内翻性乳头状瘤与癌变组织中PTEN蛋白表达及细胞周期分析

张再兴;戴秀华;孙静涛;付兴华

关键词:乳头状瘤, 恶变, PTEN蛋白, 细胞周期, 流式细胞术
摘要:目的:研究鼻内翻性乳头状瘤(nasal inveaed papilloma,NIP)及癌变组织中PTEN蛋白表达以及细胞周期的变化.探讨PTEN蛋白与肿瘤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20例正常鼻黏膜、30例NIP、20例NIP伴不典型增生及36例NIP癌变组织中FTEN蛋白表达和细胞周期变化.结果:NIP、NIP伴不典型增生及NIP癌变组织中PTEN蛋白表达逐渐降低.统计学分析表明PTEN蛋白在NIP瘤癌变组织中的表达与正常鼻黏膜、NIP及NIP伴不典型增生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细胞周期分析显示:从正常鼻黏膜组织、NIP伴不典型增生到癌变组织的S期组分逐渐增加,NIP癌变组织的S期组分与正常鼻黏膜、NIP及NIP伴不典型增生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结论:NIP癌变组织中PTEN蛋白表达降低导致细胞周期中S期组分升高.PTEN蛋白异常表达及细胞周期调控障碍可能在NIP恶变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改良低张法胃肠声学造影在胃肠间质瘤检查中的应用价值

    胃肠道间质瘤是发生于胃肠壁内外的一种非上皮性肿瘤.自2009年3月起,我科采用改良低张法胃肠声学造影对临床可疑胃肠间质瘤患者进行检查,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2009年3月至2012年6月24例临床可疑胃肠间质瘤患者资料,其中男14例,女10例.年龄40~65岁,平均(57.2±12.3)岁.临床表现腹痛21例,腹部肿块11例,腹胀10例,黑便3例,贫血2例.

    作者:曾南萍;曾玲;张和林;祝中荣;易斐;吴艳红 刊期: 2012年第23期

  • 吉非替尼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研究现状

    肺癌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恶性肿瘤之一,其中非小细胞肺癌(NSCLC)约占肺癌患者的80%,传统治疗手段是手术、放疗和化疗的综合治疗,靶向药物的出现,为晚期NSCLC患者带来了福音.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1]是G蛋白、细胞因子受体、整合素等多种信号活动的结合物,为机体生长发育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异常活化的EGFR通路可改变细胞通路的交汇点,以EGFR等配体依赖的方式促进细胞的恶性转化以致肿瘤的发生.吉非替尼(gefitinib)作为以EGFR为靶点的药物,通过与底物中的Mg-ATP竞争,抑制酪氨酸激酶磷酸化,从而阻断肿瘤细胞信号传导发挥作用.

    作者:王璐;钟军 刊期: 2012年第23期

  • L-肉碱联合维生素E和C治疗特发性少弱精子症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L-肉碱联合维生素E和C治疗特发性少弱精子症的疗效.方法:2010年7月至2011年6月男性科门诊就诊的240例特发性少弱精子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维生素E和C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L-肉碱治疗,两组均治疗16周为1个疗程,疗程结柬后复诊检查.观察指标包括精子浓度、前向运动精子(PR)总数,PR级精子比例和精子活率及配偶妊娠情况.结果:治疗组精液质量改善总有效率为50.9%,女方妊娠5例;对照组精液质量改善总有效率为23.3%,女方妊娠2例,治疗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治疗组(a+b)级精子比例、PR总数和精子活率与对照组相比均有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肉碱联合维生素E和C治疗少弱精子症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作者:钟安;唐立新;汤乐;郑厚斌;刘晃 刊期: 2012年第23期

  • 碘对比剂重度渗漏患者1例护理体会

    对比剂渗漏在增强CT扫描中并不少见,但是一般病例仅为局部肿胀近日,我院收治1例渗漏局部肿胀伴大量水泡形成的病例,经过处理,患者预后良好,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患者女,80岁,结肠癌术后半年在我院行腹部增强CT扫描,护士常规建立静脉通道,增强扫描设置流速为2mL/s,总量为70 mL,压力设置为300Psi以内,检查前预注射盐水20 mL,局部无肿胀,注射过程顺利,后再注射碘比乐对比剂(上海博莱科信谊药业有限责任公司生产),预注射20 mL后离开扫描间,在控制室进行观察.

    作者:李伟 刊期: 2012年第23期

  • 谷氨酰胺强化营养支持对老年胃肠手术后免疫功能及肠黏膜通透性的作用

    目的:探讨强化谷氨酰胺的肠外营养支持对老年胃肠手术后肠黏膜通透性及免疫功能的作用.方法:48例腹部手术的老年患者.随机分成两组:研究组和对照组,给予等氮、等热卡的肠外营养,研究组补充0.5 g/(kg·d)的丙氨酰-谷氨酰胺双肽溶液共7 d.两组患者均于术前及术后营养支持第8天检测IgG、IgA、IgM和T淋巴细胞亚群CD4、CD8、CD4/CD8以及尿乳果糖/甘露醇(L/M)比值.结果:研究组IgA(2.9±0.5)g/L、IgG(12.5±2.7)g/L、IgM(1.5±0.4)g/L及T淋巴细胞亚群CD4百分比(44.2±5.3)%和CD4/CD8值1.99±0.85均高于对照组(数值分别为2.3±0.9、10.2±2.4、1.0±0.6、39.4±6.7、1.53±0.23,P<0.05).L/M比值0.062 2±0.009 4明显低于对照组(0.085 9±0.012 7,P<0.05).结论:老年腹部手术后给予添加谷氨酰胺的肠外营养可以维持肠黏膜通透性,提高免疫功能.

    作者:赵艳茹;周钰;刘波;刘文 刊期: 2012年第23期

  • 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中年人主观性耳鸣的疗效和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观察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中年人主观性耳鸣的疗效与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选择诊断明确的中年单侧主观性耳鸣患者100例,随机分成试验组(星状神经节阻滞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两组均口服甲钴胺1个月,每日3次,每次0.5 mg;试验组口服甲钴胺同期行患侧星状神经节阻滞1次/4 d,治疗4~6次;应用焦虑自测量表和耳鸣严重程度评估量表评价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前和治疗后试验组平均焦虑心理评分分别为(58.42±3.56)和(40.32±2.89)分,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治愈10例(21%),总体有效36例(75%).对照组治愈0例,总体有效12例(26%),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中年主观性耳鸣安全有效.

    作者:李娟红;李长青;程斌 刊期: 2012年第23期

  • IL-12及NK细胞检测在手足口病诊治中的价值

    目的:检测手足口病患儿外周血细胞因子IL-12及NK细胞水平,探讨其免疫功能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根据病情将手足口病患儿分为轻症组、重症组,以健康儿童作为对照;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患儿外周血CD16+CD56+细胞的相对计数:采用ELISA方法检测血清中IL-12水平.结果:重症组惠儿血清中IL-12水平显著高于轻症组和对照组(P<0.01,P<0.05).重症组患儿IL-12水平治疗后显著降低(P<0.05);重症组患儿外周血CD16+CD56+细胞的相对计数虽然低于轻症组和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叉(P>0.05),而经治疗后显著降低(P<0.05).结论:手足口病患儿外周血IL-12和NK细胞水平随患儿的免疫功能紊乱而发生变化,观察外周血IL-12和NK细胞的变化在手足口病的诊断、治疗和病情转归方面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作者:李维春;张克昌;周艳 刊期: 2012年第23期

  • 诱骗受体-3和Caveolin-1在肝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目的:研究诱骗受体-3(decoy receptor 3,DcR3)和Caveolin-1在原发性肝细胞癌(以下简称为肝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初步探讨两者与肝癌生物学行为之间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化检测40例肝癌组织及其癌旁组织中DcR3及Caveolin-1蛋白的表达,观察两者与肝癌生物学行为的关系.结果:肝癌组织中DcR3和Caveolin-1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7.5%和70.0%,明显高于癌旁组织(17.5%、37.5%).有HBsAg阳性及肿瘤直径大于5 cm的肝癌组织中DcR3阳性表达率分别高于HBsAg阴性及肿瘤直径小于5 cm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aveolin-1在肝癌高、中分化组的表达率明显低于低分化组(P<0.01).结论:DcR3及Caveolin-1蛋白的表达与肝癌的生物学行为密切相关,并在肝癌组织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不同的重要作用.

    作者:崔敏;郭玉芝;胡晓燕;周志伟;许文 刊期: 2012年第23期

  • 食管-胃机械侧侧吻合法与机械端侧吻合法的疗效分析

    随着吻合器的广泛应用,吻合口瘘得到明显的控制,但吻合口狭窄及胃食管反流的发生有上升的趋势[1],严重影响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我们在食管癌手术中采取食管-胃机械侧侧吻合,效果较好,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本院2009年4月至2011年4月行食管-胃机械侧侧吻合法与机械端侧吻合法治疗的食管癌病例资料,纳入标准:(1)为了组间比较的可靠性及准确性,所有病例均经病理确诊为食管癌.

    作者:窦万强;王子航;廖春信 刊期: 2012年第23期

  • 破骨细胞活化因子与骨髓瘤骨病的关系

    目的:探讨破骨细胞活化因子与骨髓瘤骨病的关系,研究其与骨损程度的关系.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检测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骨髓及骨髓瘤细胞株U266中细胞核因子кB受体激活蛋白配体(RANKL)、护骨蛋白(OPG)、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及巨噬细胞炎性蛋白-1α(MIP-1α)的mRNA转录情况,进而探讨其在MM骨病中的作用.结果:U266及MBD患者中,RANKL、MIP-1α及大部分NSE mRNA的转录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且与骨损害程度基本呈正相关,MM中OPG的分泌较对照组明显减少.结论:骨髓瘤骨病是一个多因子、多系统参与的复杂的、综合作用导致的结果.

    作者:高维;李晓进;张学美;谭琳;聂波;李惠民 刊期: 2012年第23期

  • 三维适形放疗联合内分泌治疗局部晚期前列腺癌25例

    目的:观察三维适形放射治疗(3D-CRT)联合内分泌治疗局部晚期前列腺癌的近期疗效.方法:回顾分析本院采用3D-CRT联合内分泌治疗的25例局部晚期前列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8例患者放射治疗前应用手术去势,17例应用药物去势(诺雷德).抗雄激素治疗药物应用比卡鲁胺(康士德).放疗采用3D-CRT技术,2.0 Gy/次,5次/周,肿瘤量(DT)66~72 Gy,平均70 Gy.放疗后继续雄激素全阻断疗法,当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降至0.2 ng/mL以下,并稳定3个月后,停止药物内分泌治疗.当PSA连续3次超过4.0 ng/mL,则重新开始药物内分泌治疗.结果:本组病例均顺利完成治疗.治疗结柬后25例患者下尿路梗阻症状均有不同程度改善.PSA下降明显,由35.83 ng/mL降至1.94 ng/mL.18例患者治疗6个月后血清PSA降至正常.平均随访36个月(12~72个月),完全缓解6例(24.0%),部分缓解8例(32.0%),稳定6例(24.0%),1年局部控制率为88.0%,3年生存率为96.0%.结论:3D-CRT联合内分泌治疗局部晚期前列腺癌近期疗效满意,是一种有效、安全、可行的治疗方法.

    作者:周毅彬;单玉喜;范秋虹;薛波新;阳东荣 刊期: 2012年第23期

  • 采用鼻空肠管进行幽门后喂养的可行性及疗效

    目的:探讨采用鼻空肠管进行幽门后喂养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ICU内62例危重症患者,其中32例采用空肠内留置鼻空肠管进行肠内营养为研究组,30例行常规胃内留置鼻胃管进行肠内营养为对照组,时两组患者在肠内营养治疗过程中,胃潴留、食物反流、恶心、腹泻、吸入性肺炎等并发症,住ICU时间及患者的营养状况指标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并发症和病死率方面:胃潴留、食物反流及吸入性肺炎的发生率,两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患者恶心的发生率、住ICU时间、病死率,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泻的发生率,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营养状况指标方面:血清白蛋白水平、血清前白蛋白水平、血清尿素氮水平,研究组治疗3及7 d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但治疗3及7 d后,研究组与对照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鼻空肠管进行幽门后喂养是危重症患者安全、并发症少、有效的肠内营养支持方法.

    作者:赵展庆;王俊娜;游锦燕 刊期: 2012年第23期

  • 表达融合基因FCU1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自杀基因系统的建立及其对结肠癌抑制作用的体外验证

    目的:构建腺病毒载体介导表达融合自杀基因FCUl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验证其对结肠癌CT-26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方法:体外分离小鼠BMSCs,构建重组FCU1基因腺病毒表达栽体,包装获取病毒上清并感染BMSCs,MTT法检测5-FC对感染重组腺病毒后的BMSCs的抑制作用.感染重组腺病毒后BMSCs与CT-26细胞共培养,MTT法检测5-FC对CT-26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成功构建FCU1融合基因重组腺病毒载体,包装获得病毒滴度为2.6 × 1010pfu/mL,可有效感染小鼠BMSCs,MOI为200时,可感染95%以上的BMSCs,并且对5-FC敏感.与CT-26细胞共培养后,重组腺病毒感染的BMSCs达到7%时,可对超过50%的CT-26细胞发挥旁观者效应.结论:研究建立的表达融合基因FCU1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自杀基因系统,可有效实现对CT-26细胞的抑制作用.

    作者:孟辉;姜茂竹;卜俊国;丁为民 刊期: 2012年第23期

  • 电话随访在全膀胱切除泌尿造口患者中的意义

    目的:探讨出院后电话随访对泌尿造口患者的影响及意义.方法:对58例行全膀胱切除泌尿造口患者在术后1、3、6个月进行电话随访,对患者存在的健康问题进行正确的护理指导,分析总结患者的护理需求.结果:术后1个月内的患者自我护理能力较差,3个月内的患者造口并发症发生率较高,非常需要得到专业人员指导.结论:电话随访有利于提高泌尿造口患者的生活质量和自我护理能力,预防和减轻造口并发症,同时也提高了患者对护士的满意度.

    作者:高微微;谢玲女;钱小兰 刊期: 2012年第23期

  • 左上颌第二磨牙区上颌窦提升同期牙种植1例

    患者男,59岁.左上颌第二磨牙因龋缺失5年.患者要求行种植修复.临床检查:27缺牙区牙槽嵴较为丰满,牙龈情况良好,曲面断层显示27部位牙槽嵴顶至上颌窦底距离经过测量校准为4.8 mm(图1),CT片显示27种植区牙槽嵴宽度约为11 mm,27种植处上颌窦外侧壁约2.5 mm,左侧上颌窦无分隔(图2).手术拟行27上颌窦提升同期牙种植术.

    作者:董伟;陈洪伟;廖囡囡;戚孟春 刊期: 2012年第23期

  • 参附注射液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机体应激反应的影响

    目的:研究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参附注射液对患者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Ⅰ~Ⅱ级择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的患者40例,随机分成2组.每组各20例.麻醉维持分别采用参附注射液加丙泊酚全凭静脉麻醉(A组)和单纯丙泊酚全凭静脉麻醉(B组).麻醉中监测2组患者的血压和心率,并分别于麻醉诱导前(T1)、气管插管前1 min(T2)、气管插管后1 min(T3)、切皮后1 min(T4)、手术探查(T5)、手术结束(T6)采血测定血浆皮质醇(Cor)、血糖(BG)和IL-6水平.结果:B组T2、T3和T5点平均动脉压低于A组(P<0.05).血浆Cor、BG变化,B组T4和T5时点显著高于A组(P<0.05).血清IL-6变化,B组T5时点显著高于A组(P<0.05).结论:参附注射液能减少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机体应激反应.

    作者:杨威;黄玫洁;许德奖;赵国栋 刊期: 2012年第23期

  • 还原型谷胱甘肽对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心肌的保护作用

    目的:观察还原型谷胱甘肽对急性一氧化碳中毒致心肌损害的保护作用.方法:将93例中重度一氧化碳中毒性心肌损害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2例,对照组41例.两组均予以常规治疗(高压氧、能量合剂及对症治疗),治疗组加用还原型谷胱甘肽1 800 mg,每日1次.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钙蛋白I(cTnI)的变化.结果:治疗组CK-MB、cTnI的恢复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还原型谷胱甘肽对一氧化碳中毒性心肌损害有明显保护作用.

    作者:施卫东;项文坤;吴新开 刊期: 2012年第23期

  • 皮下置管与开放换药法治疗切口感染的效果比较

    长期以来,切口感染后伤口愈合慢的问题一直困扰着手术科室.2004年12月至2011年12月,笔者应用皮下置管法及开放换药法有选择性地对45例此类患者进行治疗,经过比较发现:皮下置管法换药较开放换药有疗程短、痛苦小、预后好等优点,现报告如下.

    作者:左贤贵 刊期: 2012年第23期

  • 阿卡波糖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初发2型糖尿病伴高脂血症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阿卡波糖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初发2型糖尿病伴高脂血症的疗效.方法:25例患者在控制饮食和加强运动的基础上,给予阿卡波糖50 mg,每日3次口服;二甲双胍0.25~0.5 g,每日2次口服.观察治疗前及治疗12周后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 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及血脂(TG、TC、LDL、HDL)变化.结果:经过12周治疗,显效5例(20%),有效19例(76%),总有效率为96%;比较治疗前和治疗12周后血糖指标(FPG、2 h PG、HbA1c)、血脂指标(TG、TC、LDL、HDL),结果显示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治疗过程未见严重不良反应出现.结论:阿卡波糖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初发2型糖尿病伴高脂血症患者,其降糖疗效肯定,并有明显的降血脂作用.

    作者:张其连 刊期: 2012年第23期

  • 住院精神病患者家属照顾者负担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目的:探讨住院精神病患者家属所承受的负担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方便抽样对149名住院精神病患者家属进行问卷调查.结果:住院精神病患者家属有轻度照顾负担(ZBI为34.48±14.76),其所承受的负担与社会支持和能否承受医疗费用呈负相关、与照顾者的年龄成正相关(P<0.01).此外,照顾者负担还与照顾者的性别、婚姻状况、文化程度、对疾病的认知、与患者的关系和有无躯体疾病相关(P<0.05).结论:应重视精神病对照顾者造成的负担,加强社会支持系统,减轻家属照顾者的负担,提高其生存质量.

    作者:赵春阳;周英;林建葵;潘胜茂;任雅欣 刊期: 2012年第23期

实用医学杂志

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卫生厅

主办: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