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洁;孙九麟;陈建平;陆军
1 病历摘要孕妇,24岁,汉族.G1P0,孕32周.因外院超声诊断胎儿脑积水来我院复查.夫妇非近亲结婚,双方家族中无双胎、畸胎及遗传病史.无有害物质接触史.孕妇孕期中未发现患其他疾患.
作者:张广俊;杨帼璇 刊期: 2003年第10期
目的探讨蛴螬提取物体外对人MGC-803胃癌细胞株的抗肿瘤作用.方法应用血清药理学实验检测蛴螬提取物对MGC-803胃癌细胞的抗增殖作用及药物敏感性.结果血清药理学实验结果表明,灌服蛴螬的含药血清组对MGC-803胃癌细胞株生长抑制率达28.93%,与阴性对照组相比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结论蛴螬提取物在体外对人MGC-803胃癌细胞株有显著抗增殖作用.
作者:金哲;孙抒;李基俊;杨万山 刊期: 2003年第10期
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高压氧医学在临床的应用日趋广泛,且以它独特的治疗方法和显著的综合疗效而倍受广大临床医生和患者的青睐.但是,由于人们在日常工作中只注重了运用这一治疗手段所带来的综合疗效,却往往忽视了医学心理学知识与心理护理技巧的运用和实施所带来的同步效应.
作者:郝云英;李杰;王希艳;王丽娟 刊期: 2003年第10期
乙型病毒性肝炎是一种全球性传染性疾病,易于慢性化、重症化.我国是乙肝病毒(HBV)感染的高发地区,成人HBV感染率为24.4%~80.8%,其中表面抗原(HBsAg)携带率为10.1%[1].近几年来,随着对HBV各成分的深入研究,有关HBV前S1蛋白(Pre-S1)和前S2蛋白(Pre-S2)的特性及临床应用有了很多新的认识,受到人们的普遍重视.本文通过对来我院住院病人血清HBV标志物和Pre-S1的检测结果分析,做出评价.
作者:索凤霜;李萍燕;刘志伟 刊期: 2003年第10期
1 病历摘要患者,男,38岁,干部.2001年5月初诊.5年前因精神紧张引起书写时手指痉挛颤抖,不能成字,特别是在精神紧张,有人旁观时尤甚,但对除书写外任何手指的精细动作如穿针、缝纫、转健身球等均无影响.查上肢、手部知觉和运动功能正常,肌力、神经反射均正常.诊断为功能性书写痉挛震颤.
作者:路志敏 刊期: 2003年第10期
目的探讨脑胶质瘤中细胞凋亡与相关基因Bcl-2、survivin表达的关系及其对预后意义.方法应用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免疫组化SABC法检测Bcl-2、survivin和PCNA,实验数据用SPSS10.0软件包进行统计.结果 Bcl-2表达的加权计分和AI之间呈明显负线性相关(r=-0.346,P=0.001).survivin表达的加权计分和AI之间呈明显负线性相关(r=-0.377,P<0.001),survivin阳性组的AI较survivin阴性组显著降低(P<0.01).低AI(<0.96)组与高AI(>0.96)组的术后1年生存率的差异有显著性(P<0.05).死亡组与存活组的AI差异无显著性(P=0.24),而两组的AI/PI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显示,病理、Bcl-2、survivin、AI、AI/PI及手术与预后相关(P<0.05).结论细胞凋亡受多种基因的网络式调控.AI的高低与其相关基因Bcl-2、survivin的表达有关.AI可作提示预后的指标,对脑胶质瘤的生物学行为及肿瘤分级有指导意义.肿瘤级别较低、survivin阴性、AI<0.96%、AI/PI较大、手术全切的患者预后较好.
作者:焦保华;耿少梅;郭二坤;卢胜奎 刊期: 2003年第10期
目的研究呼吸道病毒感染与儿童支气管哮喘发作的关系.方法利用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100例哮喘发作患儿及40例缓解期患儿鼻咽部分泌物中7种呼吸道病毒抗原.结果哮喘发作期患儿中53例阳性,阳性率为53.0%,其中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35例占66.0%,流感A感染12例,占22.6%,流感B感染2例,占3.8%,副流感1感染3例,占5.7%,副流感3感染1例,占1.9%,腺病毒感染2例,占3.8%.其中1例同时感染流感B和腺病毒,另1例同时感染呼吸道合胞病毒和流感A.40例哮喘缓解期患儿共检测到3例呼吸道合胞病毒,阳性率为7.5%.与哮喘发作组(53.0%)相比,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结论呼吸道病毒感染可诱发和加重患儿哮喘的发作.
作者:季正华;张学兰;郁昕;何亚香;黄益萍;何军 刊期: 2003年第10期
目的为了更好的贯彻<传染病防治法>,防止传染病的迟报、漏报.方法分析现有传统的传染病填卡报告方法存在的问题.结果填卡报告方法存在着中间环节多,信息失真多,信息滞后.结论实行传染病疫情报告网络管理,提高医务人员认真执行传染病防治法的自觉性,加强医院传染病质控人员的管理力度,规范疾病控制部门的疫情调查、处理的执行程序.
作者:陈玉华;高路迅;叶葵;沈彩珠;杨玉 刊期: 2003年第10期
肠瘘是腹部外科常见重症疾病之一,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甚至危及生命.在20世纪70年代以前肠瘘患者病死率在50%~60%[1].我国在肠瘘的治疗方面,开创了一整套独到的原则和方法,水平领先于国际医学界.但是肠瘘病情复杂,死亡率仍旧很高,其综合治疗需要进一步总结和发展.
作者:续哲莉;边学海;任辉 刊期: 2003年第10期
普外腹部手术,术后肠粘连肠梗阻问题一直是西医治疗非常棘手问题,每次开腹都增加一次粘连机会,笔者1991年始采用中医综合疗法,治疗腹部术后肠粘连、肠梗阻60例,取得良好效果,报告如下.
作者:张玉峰 刊期: 2003年第10期
1 病历摘要患者,女,62岁.因乏力,肝区隐痛,面部色素沉着3年来诊.约十几岁起,夏季暴露部位皮肤较常人易黑,冬季恢复.其母亲和儿子均有此病史.闭经14年.2000年9月始觉乏力,右季肋部隐痛,右前额部先出现一小块皮肤色素沉着,渐蔓延全颜面部为青铜色,几经医大附院、市级医院检查,轻度转氨酶增高,病毒性肝炎检测为阴性,B超、CT疑为脂肪肝,诊断未明确,一般性治疗,病情无好转,遂就诊本院.
作者:杨尚古 刊期: 2003年第10期
慢性盆腔疼痛为妇女常见的就诊原因之一,其中又以慢性盆腔炎盆腔瘀血综合征、盆腔粘连等为常见病因.我院妇科门诊近3年来对慢性盆腔疼痛患者进行中西医结合治疗,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苗智莹;梁玉莲;张云会 刊期: 2003年第10期
颅内动静脉畸形(AVM)的栓塞治疗是现代微侵袭神经外科对该病治疗的重要手段,传统均在局麻下操作,病人须承受强大的压力及机体的应激反应.我院近期应用异丙酚复合芬太尼麻醉下进行栓塞治疗,现总结如下.
作者:孔洁;孙九麟;陈建平;陆军 刊期: 2003年第10期
在SARS流行的早期,山东省以及青岛地区与当地驻军较早地采取了强有力的控制手段,及时调整了卫生资源,加强了对防治SARS疾病的宣传力度.在SARS疫情发展的进程中,逐步形成了以控制传染源为主导,以追踪密切接触者为线索,以控制医院内感染为中心的综合防治措施,成效显著.
作者:冯国基;郑长青;朱秀美 刊期: 2003年第10期
目的提出超声热疗的适形调强加温新概念,在临床试验中验证其提高肿瘤组织内温度,降低周围正常组织热损伤的效果.方法对54例晚期恶性肿瘤的54个病灶进行放疗加超声适形调强热疗.放疗采用每次2Gy,每周5次,总剂量40~70Gy.热疗每周加温2次,共6~10次,每次均在放疗后30min内进行.热疗时根据肿瘤大小和形状选择利用辐射器中的多个独立辐射单元进行适形加温.通过对每一独立单元的双重能量调节进行调强加温.结果适形强调加温可提高靶区内温度和温度分布的均匀性,同时可有效地降低靶区周围正常组织的温度,减轻热疗的副作用.在可评价的52例中,CR 32.7%、PR 46.2%、NC 21.2%,总有效率为78.8%,副作用为6%.结论应用超声热疗进行适形调强加温可均匀地提高肿瘤内温度和减轻周围正常组织的热损伤.
作者:夏廷毅;孙庆选;史晓丽;范乃斌 刊期: 2003年第10期
慢性咽喉炎为耳鼻喉科常见病,临床主要表现为咽部不适、音哑、灼热、干痛、异物感,局部检查为咽喉粘膜干燥、充血[1],咽后壁滤泡增生;每遇受寒,吃干硬物易诱发.从2000年以来,对资料完整的285例患者选用中药咽清袋泡饮治疗,取得了较好的疗效.同时与银黄片治疗147例作对照,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马福家;徐晶鸿 刊期: 2003年第10期
高血压可诱发心脑血管疾病,大量临床实践证实,降低血压可显著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1].做好高血压病人的饮食及用药指导,充分发挥病人的主观能动性,将血压控制在正常水平,延长病人的生命,提高生活质量,对护士来讲是一项重要工作.现将我们近几年来对高血压病人的饮食及用药指导介绍如下.
作者:黄卫;高玉红 刊期: 2003年第10期
目的为研制血浆纤维蛋白单体检查如血浆硫酸鱼精蛋白副凝固性试验(Plasma protamine paracoagulation,3P)、纤维蛋白降解产物如FDP(Fibrin degradation product,FDP)、D-D(D-Dimer,D-D)胶乳凝集试验中弱阳性临界值血清.方法利用血浆纤维蛋白溶解机制和正交试验的原理,选定了提取3P和FDP、D-D胶乳凝集试验中弱阳性临界值血清的作用时间、稀释滴度及尿激酶的终浓度.结果 FDP、D-D胶乳凝集试验中弱阳性临界值血清的作用时间为6h,尿激酶的终浓度为60U/ml,4℃保存半年、-20℃保存1年;3P试验弱阳性临界值血清的作用时间为8h,尿激酶的终浓度60U/ml,-20℃稳定3个月.结论建立了3P和FDP、D-D胶乳凝集试验室内质控用的弱阳性临界值血清的制备方法,同时为室间质评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且操作方法简便易行,无需特殊仪器,有推广应用的前景.
作者:汪宏良;饶锦秀;程晖;张晓群;叶艳丽;骆明波 刊期: 2003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孕中期铅负荷对孕妇分娩、新生儿神经行为发育的影响.方法随机抽取68例配对孕产妇及新生儿为研究对象,采用原子吸收石墨炉法,测定其孕中期、产时脐带及新生儿静脉血铅水平,同时比较不同分娩方式的血铅水平,采用儿童神经行为发育量表(NABA),对出生24~36h新生儿进行评价,并与其母孕中期、脐带血铅水平进行相关分析,以孕中期母血铅P25(0.28μmol/L)、P50(0.32μmol/L)、P75(0.38μmol/L)为分界点;分为相对高低铅组,对其神经行为发育进行比较.结果剖宫产者血铅水平显著高于顺产者;母孕中期血铅值与新生儿行为能力、被动肌张力、主动脉张力及总分呈显著负相关(r=-0.392,-0.163,-0.211,-0.402,P<0.05);脐血铅值与行为能力及总分显著负相关(r=-0.134,-0.298,P<0.05);在分界点0.32μmol/L时,两组的总分评分开始出现差异有显著性.结论低铅负荷影响孕妇分娩;孕中期的低血铅暴露(0.32μmol/L),对新生儿的神经行为发育产生不良影响.
作者:罗志莲;刘建平;刘建安;李凤芝 刊期: 2003年第10期
目的探讨人食管癌组织中热休克蛋白70(HSP70)和糖调节蛋白94(grp94)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SABC法检测人食管癌组织HSP70和grp94的表达,图像分析HSP70和grp94在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特点.结果 92.3%(72/78)食管癌组织中存在HSP70的表达,癌细胞存在胞浆、胞核表达强度及部位的差异;grp94的表达阳性率为71.8%(56/78),以胞浆表达为主,而癌旁组织表达较少.结论免疫组化检测结果证实人食管癌组织存在HSP70和grp94的表达异质性,呈现了胞浆、胞核的表达差异,HSP70的表达强度与食管癌的分化程度相关.掌握HSP70和grp94在人食管癌组织的表达特点为以后肿瘤抗原肽瘤苗的提取和实验奠定了基础.
作者:王小平;刘国贞;宋爱利;李海燕;陈瑞芬 刊期: 2003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