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肠瘘的综合治疗

续哲莉;边学海;任辉

关键词:
摘要:肠瘘是腹部外科常见重症疾病之一,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甚至危及生命.在20世纪70年代以前肠瘘患者病死率在50%~60%[1].我国在肠瘘的治疗方面,开创了一整套独到的原则和方法,水平领先于国际医学界.但是肠瘘病情复杂,死亡率仍旧很高,其综合治疗需要进一步总结和发展.
中华中西医杂志相关文献
  • 肺心病急性加重期并发肺水肿16例误诊分析

    目的提高对肺心病急发期并发肺水肿认识,尽量避免误诊、误治.方法回顾分析并发肺水肿36例,其中误诊16例原因、临床及胸片分析.结果误诊16例,误诊为慢支并感染加重6例,支气管哮喘4例,呼吸衰竭加重4例,DIC 2例.结论对伴有左心病变的肺心病特别伴有重度肺部感染而出现呼吸困难,咳粉红色泡沫痰,两肺布满干湿性罗音者,X线胸片有水肿的征象,低氧血症及二氧化碳潴留即可确诊.

    作者:严文献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蛛网膜下腔再出血的预防护理体会

    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是一种神经内科的常见病症,它极易发生再出血.SAH病人发生再出血死亡率高,恰当的护理措施是减少SAH再出血、降低死亡率的重要条件之一.笔者现将其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席彩玲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中医特色浅谈初探

    本文从中西医对比的角度认为:传统的中医学理论是以人的宏观生理功能为基础研究人体的,偏重于对人体宏观功能特性的综合研究;西医学理论则是以人的解剖结构为基础研究人体,偏重于对局部结构与具体生理功能之间关系的分析;对药物的研究,中医是从对人体作用上来把握,西医则是从结构到作用的具体部位上来研究.并着重说明了中医学的特色,根源于它的理论研究方法,这种方法在把握复杂系统整体状态与特性上具有特殊的优势,以期在对中医药的研究过程中给予重视.

    作者:兰景宽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尿石症100例分析

    目的应用中药尿路结石排石汤和西药利尿剂与输尿管扩张剂治疗泌尿系结石.方法给予泌尿系结石患者每日1剂排石汤同时肌注654-2、速尿、黄体酮注射液.结果排石率明显提高,总有效率为93%.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泌尿系结石疗效肯定.

    作者:刘国庆;任素玉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小儿高热惊厥及护理

    小儿高热惊厥是儿科常见急症之一,多见于6个月~6岁患儿,尤以3岁以内儿童多见.其发病率为3%~4%,且复发率为30%~40%,小儿高热惊厥的病因至今尚不明了,可能与小儿大脑发育不完善有关.可能是因为高热时脑细胞代谢出现暂时紊乱,神经细胞突然放电引起.小儿高热惊厥主要是上呼吸道感染所致,占儿童惊厥的30%左右.

    作者:解晓蓉;王云;袁永荣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不孕症妇女60例血液流变学指标检测分析

    目的通过实验观察探讨不孕症妇女的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情况.方法对60例不孕症患者及20例健康对照者,采用北京宏润达仪器有限公司生产的YDA-IV(AA)型全自动清洗旋转式血液粘度分析仪分别测定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不孕症患者的全血粘度、还原粘度、红细胞压积,红细胞刚性指数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血沉、红细胞聚积指数和血沉方程K值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本实验结果表明,不孕症患者的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的变化使体内微循环存在明显障碍,因此,改善微循环状态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屈爱春;赵俊娟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中医综合疗法治疗腹部术后粘连性肠梗阻60例临床观察

    普外腹部手术,术后肠粘连肠梗阻问题一直是西医治疗非常棘手问题,每次开腹都增加一次粘连机会,笔者1991年始采用中医综合疗法,治疗腹部术后肠粘连、肠梗阻60例,取得良好效果,报告如下.

    作者:张玉峰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红斑性肢痛症1例

    1 病历摘要患者,女,46岁,2002年3月5日无明显诱因出现左手环指、小指端发红,肿胀疼痛,夜间因疼痛加剧而影响入眠,20天后中、食指端出现红肿胀痛,拇指麻木.

    作者:王全录;赵涵;吴小未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中药药膜外治黄褐斑40例

    笔者从2001年8月~2002年12月采用纯中药药膜治疗黄褐斑40例,疗效满意,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观察对象40例,均为来自门诊部女性患者.职业为教师、公务员、商人、农民、工人、护士、野外工作者等.

    作者:杨亚菁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胃肠术后1号对胃肠手术加腹腔感染大鼠小肠粘膜及存活率的影响

    目的探讨胃肠术后1号对胃肠手术加腹腔感染大鼠肠粘膜屏障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胃肠手术加腹腔感染大鼠动物模型,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胃肠术后1号治疗组.治疗组术后即刻灌胃给胃肠术后1号,对照组和模型组大鼠灌胃等量生理盐水.观察小肠病理变化及存活率的变化.结果治疗组动物血浆小肠组织髓过氧化物酶活性显著低于对照组,48、72和120h存活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胃肠术后1号具有明显的肠粘膜屏障保护作用,能提高胃肠手术加腹腔感染动物的存活率.

    作者:谷俊朝;王宇;薛建国;王康里;张忠涛;李建设;周延忠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肿瘤病理图像数字化分析系统的研究进展

    近年肿瘤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其治疗效果取决于肿瘤的早期发现和早期治疗.长期以来,肿瘤细胞的病理诊断主要依靠肿瘤细胞的形态特点及诊断医生的经验进行分析所得.如何能快速和准确的进行肿瘤病理诊断,一直是研究者试图解决的问题.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肿瘤细胞的快速准确的病理诊断成为可能,其思路是通过对显微镜图像和信息进行计算机智能化处理后,借助计算机技术,可以对图像的像素点进行分析[1,2]、计算、处理,得出相关的完整数据,为诊断提供更客观的信息并为病理诊断提供客观依据.本文就肿瘤病理图像数字化分析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王灏;韩雨;郭成浩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合理运用活血化瘀法治疗小儿哮喘探讨

    哮喘为儿科常见病、多发病,且近年来发病率、死亡率有上升趋势[1].如何有效地控制和防止哮喘发生已成为中西医研究的重要课题.随着对哮喘实验和临床研究的深入,中医已突破哮喘病机专主于痰的局限,越来越多的研究者认识到瘀血是哮喘的重要病因病机之一[2],治疗除习用降气化痰、止咳平喘外,多配合活血化瘀法,从相关临床报道反映确能增强疗效.由于哮喘具有病程长、反复发作的特点,瘀血的产生是一个复杂的病理改变过程,如何从诸多活血化瘀药物中合理选用,必须结合血瘀产生的病理机制,兼顾小儿生理病理特点,并与其他治法协调配合,辨证运用活血化瘀法.

    作者:唐彦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银杏叶片、三七总皂甙及丁咯地尔对急性脑梗塞患者血小板活化功能的影响

    目的探讨中药制剂银杏叶片(舒血宁)、三七总皂甙注射液及丁咯地尔对血小板活化功能的影响,以及对急性脑梗塞的治疗效果.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以单克隆荧光抗体为探针,测定122例急性脑梗塞患者血浆中CD62P、TSP浓度,随机将急性脑梗塞分为3组:(1)银杏叶制剂治疗组39例;(2)三七总皂甙治疗组43例;(3)a-2受体拮抗剂丁咯地尔治疗组40例.观察3种中西药对血小板活化功能标记物CD62P(a-颗粒膜糖蛋白)、TSP(凝血酶敏感蛋白)作用的影响.结果急性脑梗塞患者血浆中CD62P、TSP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银杏叶片与三七总皂甙治疗组对血小板活化功能有显著影响(P<0.01),丁咯地尔治疗组CD62P、TSP治疗前后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急性脑梗塞患者血小板活化功能亢进,银杏叶片、三七总皂甙可降低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血小板活化功能,对治疗及预防缺血性脑血管病安全有效.

    作者:耿德勤;徐兴顺;刘福民;黄键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通过整体护理评价护士的素质

    目的探索整体护理中护士素质的重要性.方法自行设计了调查评价表,以大专以上学历护士及中专学历护士为对照组,对其职业素质、知识结构、智能水平三方面共24项内容进行调查.结果通过各科管理人员及病人对责任护士的评价,得出两组数据,差异有显著性.结论搞好整体护理,要对护士进行高学历培养,使其掌握丰富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提高护士队伍的整体素质.

    作者:赵琳燕;赵秀文;郝兵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呼吸道病毒感染与儿童支气管哮喘发作关系的研究

    目的研究呼吸道病毒感染与儿童支气管哮喘发作的关系.方法利用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100例哮喘发作患儿及40例缓解期患儿鼻咽部分泌物中7种呼吸道病毒抗原.结果哮喘发作期患儿中53例阳性,阳性率为53.0%,其中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35例占66.0%,流感A感染12例,占22.6%,流感B感染2例,占3.8%,副流感1感染3例,占5.7%,副流感3感染1例,占1.9%,腺病毒感染2例,占3.8%.其中1例同时感染流感B和腺病毒,另1例同时感染呼吸道合胞病毒和流感A.40例哮喘缓解期患儿共检测到3例呼吸道合胞病毒,阳性率为7.5%.与哮喘发作组(53.0%)相比,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结论呼吸道病毒感染可诱发和加重患儿哮喘的发作.

    作者:季正华;张学兰;郁昕;何亚香;黄益萍;何军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心内直视手术体外循环102例疗效观察

    目的对我院2002年102例体外循环下行心内直视手术状况进行总结,以进一步提高体外循环灌注技术.方法本组病例其中室间隔缺损(VSD)修补术38例,房间隔缺损(ASD)修补术17例,法乐氏四联症(F4)矫治术2例,法乐氏三联症(F3)1例,肺动脉瓣切开术2例,主肺动脉窗修补+VSD 1例,二尖瓣置换术(MVR)12例,主动脉瓣置换术(AVR)3例,双瓣置换术(DVR)7例,冠状动脉搭桥(CABG)13例,左房粘液瘤摘除6例.本组病例采用中度血液稀释,合理的温度和流量,良好的心肌保护等方法.结果本组病例灌注效果良好,开放主动脉后,心脏自动复跳79例,电击复跳23例,自动复跳率77.5%.结论采用血液稀释,能有效降低血液粘稠度,减少外周阻力,改善各脏器微循环,减少血液有形成份的破坏,满足组织对氧的需要,效果满意.

    作者:林映华;黄小萌;李木泉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膀胱镜检查的护理体会

    膀胱镜检查是经尿道进入膀胱的一种内窥镜检查方法,临床上常用于诊断膀胱、肾脏、输尿管及尿道的疾病,以了解血尿的来源及泌尿系邻近器官病变.它是泌尿外科常用的检查及治疗手段.现将膀胱镜检查工作中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李英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急危重症患者床边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的护理

    自2001年1月~2002年7月,我科对27例急危重症患者行床边纤支镜检查,无一例发生并发症及死亡.增加了对危重症患者的抢救手段,提高了危重症患者抢救成功率.

    作者:陈素云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中药治疗盆腔炎性包块30例疗效观察

    近年来,我们采用中药外敷治疗盆腔炎性包块30例,取得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根据临床症状及B超检查结果确诊为盆腔炎性包块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30岁20例,>30岁10例,平均年龄35.8岁;病变范围<6cm×7cm 18例,>6cm×7cm 12例.对照组<30岁22例,>30岁8例,平均年龄34.3岁;病变范围<6cm×7cm 16例,>6cm×7cm 14例.两组病例治疗前的基本情况相似,具有可比性.

    作者:孟灵芝;冯晓辉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应用超声热疗进行适形调强加温的初步临床研究

    目的提出超声热疗的适形调强加温新概念,在临床试验中验证其提高肿瘤组织内温度,降低周围正常组织热损伤的效果.方法对54例晚期恶性肿瘤的54个病灶进行放疗加超声适形调强热疗.放疗采用每次2Gy,每周5次,总剂量40~70Gy.热疗每周加温2次,共6~10次,每次均在放疗后30min内进行.热疗时根据肿瘤大小和形状选择利用辐射器中的多个独立辐射单元进行适形加温.通过对每一独立单元的双重能量调节进行调强加温.结果适形强调加温可提高靶区内温度和温度分布的均匀性,同时可有效地降低靶区周围正常组织的温度,减轻热疗的副作用.在可评价的52例中,CR 32.7%、PR 46.2%、NC 21.2%,总有效率为78.8%,副作用为6%.结论应用超声热疗进行适形调强加温可均匀地提高肿瘤内温度和减轻周围正常组织的热损伤.

    作者:夏廷毅;孙庆选;史晓丽;范乃斌 刊期: 2003年第10期

中华中西医杂志

中华中西医杂志

主管:国际激光医学交流培训中心

主办:中华临床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