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胃肠术后1号对胃肠手术加腹腔感染大鼠小肠粘膜及存活率的影响

谷俊朝;王宇;薛建国;王康里;张忠涛;李建设;周延忠

关键词:大鼠, 小肠切除, 肠粘膜屏障, 胃肠术后1号
摘要:目的探讨胃肠术后1号对胃肠手术加腹腔感染大鼠肠粘膜屏障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胃肠手术加腹腔感染大鼠动物模型,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胃肠术后1号治疗组.治疗组术后即刻灌胃给胃肠术后1号,对照组和模型组大鼠灌胃等量生理盐水.观察小肠病理变化及存活率的变化.结果治疗组动物血浆小肠组织髓过氧化物酶活性显著低于对照组,48、72和120h存活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胃肠术后1号具有明显的肠粘膜屏障保护作用,能提高胃肠手术加腹腔感染动物的存活率.
中华中西医杂志相关文献
  • 依普定2000IU治疗肾性贫血25例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依普定2000IU对肾性贫血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25例肾性贫血患者予以依普定2000IU隔日1次皮下注射,用药期间观察HCT值上升到33%以上时,改为每周使用2次,共观察10周.结果治疗总有效率达92%,副作用发生率8%.结论依普定2000IU是一种有效的、耐受性好的促红细胞生成素.

    作者:牟海岩;苏青;王臻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6-氨基己酸与氨甲环酸、氨甲苯酸在常见出血性疾病中的应用

    6-氨基己酸、氨甲苯酸与氨甲环酸是赖氨酸的衍生物.在某些出血性疾病的出血中,当纤维蛋白形成时激活了纤维蛋白的溶解系统,纤溶酶原转变为纤溶酶时能使纤维蛋白溶解,导致出血不止.

    作者:陈加力;杨卫红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手部屈指肌腱修复后的康复护理

    目的介绍38例手部屈指肌腱损伤修复后康复护理的方法及效果.方法早期:肌腱愈合期.术后制动24h后在医护人员的指导下,进行患指被动屈曲、主动伸直活动,每日3~4次,每次屈伸4~6次,1周后增到每次3~5min.中期:无阻抗的功能恢复期.指导病人行患指轻度主动活动,每日10~15次,每次5min.后期:抗阻力的功能锻炼期.即主动屈手指活动.结果 38例中优良率达87%,有效率为95%.结论手部屈指肌腱损伤修复后同期进行康复护理,是加速和大限度恢复功能的有效方法.

    作者:唐平;邹鸿燕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防治人流综合征的护理

    本文介绍人工流产综合征产生的原因和临床表现,以及防治人工流产综合征的有效护理方法.

    作者:谢海虹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脑出血132例死亡原因回顾性分析

    目的分析脑出血死亡的相关因素.方法将132例幕上出血按死亡原因分成三组进行比较.结果脑出血3天内死亡与出血量有关;1周后死亡与合并多器官功能衰竭(MOF)相关.结论 MOF是脑出血死亡的重要原因,应积极防治.

    作者:李静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斯氏针内固定治疗锁骨骨折96例体会

    本院自1990年以来,采用切开复位,斯氏针内固定治疗锁骨骨折96例,取得满意效果,报告如下.

    作者:梁冰;董丽敏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异丙酚-芬太尼麻醉在颅内动静脉畸型栓塞治疗中的应用

    颅内动静脉畸形(AVM)的栓塞治疗是现代微侵袭神经外科对该病治疗的重要手段,传统均在局麻下操作,病人须承受强大的压力及机体的应激反应.我院近期应用异丙酚复合芬太尼麻醉下进行栓塞治疗,现总结如下.

    作者:孔洁;孙九麟;陈建平;陆军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乙菧酚在绝经后妇女取宫内节育器中的应用

    我院妇产科门诊在绝经后妇女取宫内节育器(IUD)前1周给取IUD者阴道内置乙菧酚,改善生殖器官条件,提高取环成功率,减少病人痛苦,现报告如下.

    作者:刘秀美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红斑性肢痛症1例

    1 病历摘要患者,女,46岁,2002年3月5日无明显诱因出现左手环指、小指端发红,肿胀疼痛,夜间因疼痛加剧而影响入眠,20天后中、食指端出现红肿胀痛,拇指麻木.

    作者:王全录;赵涵;吴小未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甲状腺微小癌85例临床分析

    目的分析甲状腺微小癌的临床特征和预后,并探讨其手术切除范围.方法回顾分析1985年1月~2000年12月手术治疗的85例甲状腺微小癌的临床资料.结果男女之比1∶5.5,49例(57.6%)是在甲状腺良性病变中或术后发现的,74例(87.1%)为单发癌结节.平均随访6.5年,仅2例病人术后出现对侧叶复发,无手术死亡.结论甲状腺微小癌女性发病率高,且以单发癌结节为主,多数在甲状腺良性病变手术时或术后偶然发现.甲状腺微小癌的预后较好,但术后仍需长期随访.

    作者:李圆;陈小平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食管癌术后胃排空障碍临床分析

    食管癌术后胃排空障碍是常见的并发症之一,较剧者可形成胃梗阻,引起一系列严重的并发症.我院自1995年12月~2002年12月共收治食管癌患者412例,术后发生胃排空障碍42例,发生率10.19%,现就其发生的原因及治疗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王晓林;张彦平;程江苏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各型慢性乙型肝炎与机体细胞免疫功能关系的探讨

    目的探讨各型慢性乙型肝炎与细胞免疫的关系.方法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淋巴细胞法.结果慢性乙型肝炎轻、中、重度、肝硬化患者周围血CD4+绝对值均比对照组值低,统计学上差异有显著性(P<0.05),慢性乙型肝炎轻度的CD8+增高,与对照组比较统计学上差异有显著性(P<0.05),中度、重度、肝硬化的CD8+均比对照组低,但统计学上差异没有显著性(P>0.05),肝硬化中CD4+/CD8+比值差异无显著性(P>0.05).贺普丁治疗后的CD4+、CD8+绝对值、CD4+/CD8+比值均与未使用组相近,差异无显著性(P>0.05),干扰素治疗后的CD4+绝对值与未使用组比较较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CD8+绝对值、CD4+/CD8+比值均与未使用组相近(P>0.05).结论各型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存在细胞免疫的紊乱,而抗病毒药物干扰素有调节细胞免疫功能的作用.

    作者:杜美华;高涛;王介非;沈芳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高血压病人的饮食及用药护理指导

    高血压可诱发心脑血管疾病,大量临床实践证实,降低血压可显著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1].做好高血压病人的饮食及用药指导,充分发挥病人的主观能动性,将血压控制在正常水平,延长病人的生命,提高生活质量,对护士来讲是一项重要工作.现将我们近几年来对高血压病人的饮食及用药指导介绍如下.

    作者:黄卫;高玉红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血浆纤维蛋白单体及降解产物试验中临界值血清的研制

    目的为研制血浆纤维蛋白单体检查如血浆硫酸鱼精蛋白副凝固性试验(Plasma protamine paracoagulation,3P)、纤维蛋白降解产物如FDP(Fibrin degradation product,FDP)、D-D(D-Dimer,D-D)胶乳凝集试验中弱阳性临界值血清.方法利用血浆纤维蛋白溶解机制和正交试验的原理,选定了提取3P和FDP、D-D胶乳凝集试验中弱阳性临界值血清的作用时间、稀释滴度及尿激酶的终浓度.结果 FDP、D-D胶乳凝集试验中弱阳性临界值血清的作用时间为6h,尿激酶的终浓度为60U/ml,4℃保存半年、-20℃保存1年;3P试验弱阳性临界值血清的作用时间为8h,尿激酶的终浓度60U/ml,-20℃稳定3个月.结论建立了3P和FDP、D-D胶乳凝集试验室内质控用的弱阳性临界值血清的制备方法,同时为室间质评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且操作方法简便易行,无需特殊仪器,有推广应用的前景.

    作者:汪宏良;饶锦秀;程晖;张晓群;叶艳丽;骆明波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超声诊断双头联体双胎合并多种畸形1例

    1 病历摘要孕妇,24岁,汉族.G1P0,孕32周.因外院超声诊断胎儿脑积水来我院复查.夫妇非近亲结婚,双方家族中无双胎、畸胎及遗传病史.无有害物质接触史.孕妇孕期中未发现患其他疾患.

    作者:张广俊;杨帼璇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CDFI诊断绝育术后盆腔静脉瘀血症

    绝育术后盆腔静脉瘀血症是输卵管结扎术后慢性腹痛的原因之一.本文就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诊断经手术证实的绝育术后盆腔静脉瘀血症26例报告如下.

    作者:赵继红;杨敏杰;王春卫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老年静脉穿刺与护士心理素质关系探讨

    随着医疗条件的改善,静脉输液成了人们生病后康复的主要治疗方法.静脉穿刺的成功与否,直接影响着疾病的治疗效果,同时也影响着老年人对静脉穿刺接受程度的一种心理反应,为确保穿刺一次成功,除要狠抓技术操作外,还要提高护士自身心理素质.提高护士心理素质势在必行.

    作者:郝兵;张军伟;张金红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宣痹汤为主治疗风湿寒性关节痛105例临床观察

    风湿寒性关节痛(简称风关痛)是寒冷、潮湿、沿海地区的常见病、多发病.笔者近年来以我国著名中医骨伤科专家林如高老中医的宣痹汤为主,治疗风关痛105例,收到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吴超英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农村卫生防疫工作面临的现状及前景展望

    卫生防疫工作是一项涉及到社会方方面面以及千家万户的工作.它不仅关系到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还与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目前农村卫生防疫工作究竟处在什么样的境地?它的前景如何?根据我镇卫生防疫现状,结合几年来工作中的切身体会,现就此谈一下笔者的个人看法.

    作者:宋梅红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保护心脏与合理用药

    保护心脏旨在减少危险因素,控制疾病的发病率、死亡率和再发率.其贯穿于冠心病始未,离不开用药物维护冠状动脉和心肌的正常功能以及结构完整性.科学研究和实践证明:吸烟、高血压、高胆固醇血症是导致冠心病的三大基础因素,禁吸烟、降血压、降胆固醇治疗可有效地保护心脏.

    作者:李佑西;窦士香;胡琳 刊期: 2003年第10期

中华中西医杂志

中华中西医杂志

主管:国际激光医学交流培训中心

主办:中华临床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