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明慧;王建荔;杜化娟;于明帅;温江涛;杨奇星
随着高空作业的增加,因坠落伤导致桡骨小头骨折的病例也随之增加.笔者采用微型螺钉治疗MasonⅡ~Ⅲ型桡骨小头骨折13例,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龚灏;叶志扬;刘好源 刊期: 2011年第07期
卵巢癌严重威胁妇女生命健康,死亡率居妇科恶性肿瘤首位,五年生存率仅30%左右.浸润与转移,作为恶性肿瘤的本质特征,也是卵巢癌发生发展的大特点,严重影响卵巢癌患者的疗效及预后.
作者:周冬梅;生秀杰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评价心率对双源CT(dual-source CT,DSCT)冠状动脉成像佳收缩期和舒张期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97例可疑或确诊冠心病的患者行DSCT冠状动脉检查,根据心率的快慢分为5组,利用佳收缩期或舒张期图像进行重建,评价各段冠状动脉的图像质量,比较不同心率组佳收缩期及舒张期图像质量的差异并分析心率与DSCT冠状动脉图像质量之间的相关性.结果:97例患者增强扫描时心率为52 ~ 120次/min,平均(80.49 ± 14.99)次/min,心率与佳舒张期图像质量间呈负相关;心率> 80次/min时,佳收缩期和舒张期部分节段图像质量开始出现差异.结论:心率≤80次/min者,采取佳舒张期图像重建,心率> 80次/min时,结合双期图像进行重建,或者采用收缩期图像进行重建,可获得优良图像,提高工作效率及诊断的准确性.
作者:刘侠;宋云龙;弥龙;郝永;李相生;毕永民;王东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观察缬沙坦(valsartan)对野百合碱(monocrotaline)所致肺动脉高压大鼠肺血管重构的影响.方法:将健康雄性Wistar 大鼠随机分为3 组:M 组(肺动脉高压模型组)一次性项背部注射野百合碱(60 mg / kg)后自由摄食、饮水;V 组(缬沙坦干预组),同M 组注射野百合碱并同等条件饲养,4 周后开始用缬沙坦20 mg / (kg·d)灌胃,持续4 周达实验终点;C 组(正常对照组)一次性项背部注射等量生理盐水后与实验组同等条件饲养.然后经微导管介入测定大鼠肺动脉平均压(mPAP);计算右室肥大指数[RV/ (LV + S)];分别采用HE 染色、弹力纤维染色及VG 染色观察肺动脉结构的改变,计算肺动脉管壁厚度和管腔面积,评价缬沙坦对肺动脉重构的影响.结果:缬沙坦可有效降低野百合碱所致肺动脉高压大鼠模型肺动脉管壁的厚度,增大管腔面积(P < 0.01).结论:缬沙坦可有效抑制肺动脉高压大鼠肺动脉重构,作用机制可能与其抑制AngⅡ介导的增殖效应有关.
作者:文宏;李醒三;陆永光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评价分析Root ZX根尖定位仪在隐裂牙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将384颗隐裂导致牙髓病变的患牙平均分两组,实验组Root ZX根尖定位仪电测法测量根管工作长度,完成根备,充填,对照组用X线片法测量根管工作长度,其余治疗与实验组相同.结果:两组根管充填术后疼痛率分别为8.9%和13.0%,根管充填实验组适填率为89.1%,差填或超填率为10.9%,而对照组分别为90.1%、9.9%.以上结果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Root ZX根尖定位仪电测法测定隐裂牙根管工作长度准确性高,临床效果好.
作者:廖军辉;邱敏坚;余梓东;李俊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富血小板血浆(platelet-rich plasma,PRP)对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human umbilicalvein vessel endothelial cells,HUVECs)增殖及体外形成血管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HUVECs 细胞系,二次离心法制备自体富血小板血浆,将细胞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以含5%、10%、20%自体富血小板血浆的条件培养液干预,对照组不进行干预.采用四甲基偶氮唑蓝(XTT)法测定HUVECs 的增殖情况,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体外成管实验检测细胞形成血管的能力.结果:富血小板血浆实验组较对照组细胞形态饱满、密度增大;XTT 比色法显示各浓度实验组细胞增殖与对照组比较明显增高(P < 0.01);流式细胞仪检测实验组S 期细胞明显增多(P < 0.01);体外成管实验显示实验组细胞能形成完整的管状结构,小管面积明显大于对照组(P < 0.01),对照组小管形成结构不完整、面积小于实验组(P < 0.05).结论:PRP 能在体外明显促进HUVECs 的增殖及形成毛细血管腔,在组织再生或修复过程中可能发挥促新生血管形成的作用.
作者:张云松;何井华;戴丽冰;黎庆梅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检测T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T-NHL)中CXC型趋化因子受体3(CXCR3)、CC型趋化因子受体3(CCR3)的表达水平,分析其在T-NHL中的表达意义,探讨T-NHL的分类.方法:采用SP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45例T-NHL中CXCR3和CCR3的表达,利用?字2检验分析两者的表达差异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结果:CXCR3和CCR3总表达率为24.4%;不同病理类型之间的表达差异无显著性(P > 0.05);CXCR3和CCR3总表达与肿瘤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部位以及恶性程度无相关性.结论:根据肿瘤细胞是否表达CXCR3或CCR3来进一步分类T-NHL,还需进一步的实验验证.
作者:杜善梅;周韧;刘奎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膀胱阴道瘘是泌尿外科较难治疗的疾病,手术难度大,对术前术后护理的要求也比较高,本文探讨带蒂大网膜移位修补膀胱阴道瘘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手术要点.方法:对20例膀胱阴道瘘患者采用移位带蒂大网膜覆盖于膀胱和阴道瘘口修补后的创口之间,并通过改进修补方法,有效地促进了瘘口愈合,提高了手术治愈率.结果:20例手术均一次成功,其中18例痊愈,拔除各种引流管,嘱患者自然排尿后阴道内无漏尿发生;2 例患者术后发生尿瘘,留置导尿管2 ~ 3周后漏尿停止.全部病例随访半个月~ 8年,未出现严重的并发症.结论:带蒂大网膜移位修补膀胱阴道瘘,手术成功率高;术前充分准备、恰当的术式选择和修补方法及术后全面的护理等,有助于减少膀胱阴道瘘患者围手术期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符厚圣;周兴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前大肠癌有效的治疗措施仍是手术治疗,而快速准确的定位是手术顺利进行的基础和前提.既往采用结肠镜检和钡剂灌肠造影等方法定位由于受检查医师技术和经验的影响存在一定误差[1],近年我院应用结肠镜下金属钛夹标记联合腹平片进行大肠癌术前的定位,获得了满意的手术定位效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杜凌;王承辉;许捷鸿;易宏;胡华华;韦禹玲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探索肿瘤化疗药物渗漏损伤的预防对策、早期特征及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调查我院肿瘤科2009年5月至2010年8月487例静脉注射化疗药物患者的注射途径、临床特征及治疗、护理过程,并对发生静脉渗漏的原因进行分析.结果:9例患者发生静脉渗漏,占化疗患者总数的1.85%,其中经外周中心静脉插管无渗漏发生,静脉留置针发生3例,使用一次性静脉针发生6例,与经外周中心静脉插管比较P < 0.05,且药物渗漏发生与年龄、化疗次数、血管动脉硬化有关,与性别、出凝血功能异常、联合放疗无关,所有患者经外敷、局部使用解毒剂后痊愈.结论:化疗药物渗漏性损伤与静脉注射途径、年龄、化疗次数、血管动脉硬化有关,及时发现并合理的处置可有效减轻药物渗漏的损伤.
作者:王咏梅;李华珍;罗冬花;黄丽霞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比较桂枝茯苓液外用加电脑中频治疗仪与单纯用电脑中频治疗仪治疗腹内型肥胖的疗效差异.方法:44例治疗组患者在腹部外用桂枝茯苓液同时加电脑中频治疗,44例对照组单纯用电脑中频对腹部进行治疗.结果:治疗组腰围缩小总有效率77.2%,对照组有效率52.3%,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 < 0.05);治疗组体重减轻总有效率56.8%,对照组有效率22.7%,两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 < 0.01);治疗组治疗前后空腹血糖、胆固醇、三酰甘油和空腹胰岛素变化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结论:采用桂枝茯苓液外用加电脑中频治疗仪的减肥疗效优于对照组,对于不适宜运动或不愿意运动的腹内型肥胖者,是一种有效、安全的减肥疗法.
作者:熊小玫;余丽娥;林秋群;官惠文;赵小燕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康复训练对颈髓损伤患者功能恢复的意义.方法:对73例颈髓损伤患者进行康复训练,对康复训练前后采用Barthel指数、功能独立性评定FIM、ADL评分、ASIA 2000分级标准进行评定.结果:经过42 ~ 385 d康复训练后颈髓损伤患者的Barthel指数及FIM评分均有显著提高,ADL总分有显著下降(均 P < 0.05),ASIA 2000分级有改善.结论:康复训练能促进颈髓损伤患者的功能恢复.
作者:陈纯白;冯海莲;汤呈宣;胡顺富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观察日间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联合微量泵输入多巴胺治疗严重低血压的透析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23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在CRRT过程中,经微量泵输入多巴胺,B组单纯使用CRRT进行透析.观察两组患者的血流量、超滤量(UFV)、透析过程中的平均血压、透析前和透析后的血压以及脱离CRRT改为常规血液透析的时间和透析例次.结果:A组低血压改善好于B组,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135.83 ± 28.35/74.42 ± 20.91) mmHg vs(13.64 ± 14.13/58.27 ± 9.27)mmHg,P < 0.05],A组的血流量(231.68 ± 19.95) vs (201.17 ± 14.78)mL和超滤量(2 866.67 ± 812.78) vs (2 073.64 ± 449.45)mL较B组有明显增加(P < 0.05),转入常规透析所用的时间(27.50 ± 9.03) vs (34.91 ± 7.97)h和透析例次(4.58 ± 1.51) vs (5.82 ± 1.33)例次,A组较B组也明显少(P < 0.05).结论:对于严重低血压的透析患者,采用CRRT联合微量泵同步输入多巴胺具有稳定血流动力学,防止低血压,提高透析效率的作用.
作者:付宇;仇雷霞;赵武;芮海荣;石鹏;林为民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探讨连续白蛋白净化系统(CAPS)治疗中、晚期重型乙型病毒性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21例重型肝炎患者共58例次在常规内科治疗基础上予CAPS治疗,对照组常规内科治疗,观察CAPS治疗后肝、肾功能指标及电解质、补体、凝血功能的变化、两组总存活率.结果:CAPS组单次治疗后血总胆红素、丙氨酸氨基转移酶、胆汁酸、血尿素氮、肌酐、血氨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 < 0.01);治疗后凝血功能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 < 0.05).CAPS组总存活率57.1%,较对照组总存活率26.3%明显提高.结论:CAPS是一种治疗中、晚期重型肝炎安全、有效的人工肝支持方法,内科治疗联合CAPS治疗可提高患者存活率.
作者:吴素红;张桦;崔惠敏;叶晴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探讨行冠状动脉介入诊疗术患者中对比剂肾病(CIN)和颈动脉硬化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09年10月至2010年1月在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心血管科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诊疗术(PCI)的患者468例,按年龄70岁分为两组,< 70岁283例,≥70岁185例;按CIN诊断标准分为CIN组及非CIN组,< 70岁组中CIN 42例,非CIN 241例;≥70岁组中CIN 57例,非CIN 128例.分析CIN与颈动脉硬化的相关性.结果:两组患者大部分基线临床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 70岁组组内比较颈动脉硬化(71.43% vs 51.04%)、颈动脉中内膜增厚(78.57% vs 51.04%)有明显差异(P < 0.05),而≥70岁组无明显差异(P > 0.05).结论:本研究发现在< 70岁CIN患者中颈动脉硬化、颈动脉中内膜增厚的比率明显升高,与CIN的发生相关.
作者:刘俊;梁亚非;张怀勤 刊期: 2011年第07期
隐睾症是指睾丸下降异常,使睾丸不能降至阴囊而停留在腹膜后、腹股沟管或阴囊入口处.隐睾的发病率为1.6% ~ 9.0%,先天隐睾患儿发病率则为0.9% ~ 1.8%,近年来的研究发现隐睾的患病率呈增高的趋势[1].
作者:白晨;张茨;杜贤进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研究集束化治疗对综合ICU严重脓毒症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2007年10月至2009年12月收住ICU的18岁以上严重脓毒症患者,随机分配入集束化治疗组和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序贯器官衰竭估计(SOFA)评分的变化及血管活性药物使用时间、28 d机械通气时间、ICU停留时间和28 d病死率.结果:集束化治疗组入选后3 d和7 d SOFA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同期(P < 0.05);集束化治疗组血管活性药物使用时间、28 d内机械通气时间、ICU停留时间均短于对照组,28 d病死率绝对值下降20%,其中血管活性药物使用时间和ICU停留时间缩短具有统计学差异(P < 0.05).结论:集束化治疗可以明显改善严重脓毒症患者的预后.
作者:李轶男;周立新;温伟标;强新华;邵劲松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异粘蛋白(metadherin,MTDH)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中的表达与患者病理分级、临床分期及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RT-PCR和免疫组化En Vinsion法检测有完整随访资料的113例NSCLC切除标本中MTDH表达情况,并结合随访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有81例出现不同程度的MTDH蛋白的阳性表达,相应的正常组织中均未见表达.MTDH在不同病理分级的鳞癌或腺癌中表达差异明显(P < 0.01),而在不同临床分期中的差异不显著(P > 0.05).随访资料分析显示,无论鳞癌抑或腺癌,高表达MTDH患者预后均较阴性表达者差.结论:MTDH在NSCLC中高表达,与病理分级存在相关性,MTDH的激活可能与患者预后较差密切相关.
作者:周琳;姜涛 刊期: 2011年第07期
患者男,43岁.1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双下肢麻木乏力,进行性加重,无法站立,起病以来无明显发热畏寒,体重无明显变化,大小便能自解.年幼时确诊地中海贫血,曾口服药物治疗,稳定后无继续服药.
作者:黄江发;许明桃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单纯疱疹病毒1型(HSV-1)感染时神经胶质细胞内源性神经生长因子(NGF)和脑源性神经生长因子(BDNF)的表达变化.方法:采用RT-PCR法检测HSV-1糖蛋白D(gD)基因扩增,RT-PCR法和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正常培养和感染HSV-1的神经胶质瘤(U251)细胞的NGF和BDNF.结果:HSV-1可感染U251细胞;正常U251细胞可表达NGF和BDNF;HSV-1感染U251细胞后,NGF和BDNF在感染后第6小时达高峰,之后随感染时间延长逐渐降低.结论:HSV-1可诱导U251细胞中的NGF和BDNF表达异常.
作者:侯云;王斌;李玲;胡明;辛晓妮;钱冬萌;闫志勇;赵巍;宋旭霞 刊期: 2011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