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伟;方凯
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改善,老年人健康意识不断提高,老年保健已成为老年人生活中的一个重要内容,人们对健康长寿的期望显得越来越强烈,但要达到健康长寿这一目的,其中的奥秘并非人人皆知.
作者:高有品 刊期: 2003年第08期
目的观察静脉应用胺碘酮对急性心肌梗死恶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观察了32例急性心肌梗死的病人,在监护病房持续心电监护,急性期出现室性心动过速(VT)及心室颤动(VF),室速发作时若血流动力学稳定者,静脉注射胺碘酮并观察复律情况,若血流动力学不稳定或发作时为心室颤动者,先电复律,然后用胺碘酮治疗,以VT、VF消失为有效.结果 62.5%恶性心律失常在24h内转为窦性心律,48h累计71.9%,72h内累计84.4%,快速心律失常得到有效控制.结论静脉应用胺碘酮对心肌梗死急性期恶性心律失常治疗安全、有效.
作者:龙飞;贾小鹏;李彦 刊期: 2003年第08期
笔者自1998年以来,采用干髓剂中添加碘仿进行牙髓变异干髓术治疗50例,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邓俭 刊期: 2003年第08期
做好围产期知识宣教工作是妇幼保健的核心内容,是降低围产期母婴死亡率的重要措施.在非典流行期间,开展这项工作尤为重要,具有时代意义.
作者:黄萍;卢翠云;马爱武 刊期: 2003年第08期
目的研究川芎嗪对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组织的影响.方法通过建立7日Wistar大鼠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动物模型,观察假手术(A)组、缺氧缺血(B)组、川芎嗪(C)组相应部位脑组织钙含量变化及病理变化.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川芎嗪作用的研究.本文用湿法消化,以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测定脑组织的钙含量.结果缺氧缺血组8只其缺氧缺血脑组织钙含量(湿重及干重ppm值为:B组138.38±20.13及1249.46±274.56)明显高于假手术组6只的水平(A组63.7±9.88及453.79±70.90),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同时B组脑组织水含量亦高于A组,电镜下可见其细胞变性改变.川芎嗪组8只钙含量(C组89.63±20.13及636.52±121.04)明显低于B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结论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害存在钙超载,川芎嗪具有钙拮抗作用,对脑组织有保护作用.
作者:张瑞宣;詹晓斌 刊期: 2003年第08期
引起咯血的原因很多,以呼吸系统和循环系统疾病为主,循环系统疾病较常见的是二尖瓣狭窄,我们采用山莨菪碱及消心痛治疗咯血,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作者:杜文忠 刊期: 2003年第08期
滤过性手术是目前治疗青光眼的一种重要的手术方法,其中穿透性小梁切除仍为临床普遍应用的术式之一,但是终疗效受到眼部组织的生物学反应,结膜滤泡瘢痕形成,手术操作,以及术后诊疗是否合理等因素影响[1].在手术过程中制做一个完整的巩膜瓣是手术成功的关键,也是青光眼手术基本的技术.巩膜板层分离的质量不仅影响青光眼手术降压效果,而且可能会影响手术后眼组织结构的复原[2].巩膜瓣的厚薄与巩膜之间不平整也是术后巩膜瘢痕形成的起因.瘢痕的形成又是大多数滤道阻滞的原因.
作者:闫光平;李桂芝 刊期: 2003年第08期
颅内压增高是一种常见的临床急症,是由于颅腔内容物的体积超过了其可代偿的容量.患者常表现为头痛、呕吐、眼底乳头水肿三大病征.持续进行性颅内压增高可诱发脑疝危及生命.冬眠低温疗法应用药物和物理方法降温可使患者在低温状况下降低脑耗氧量及脑代谢率,改善细胞膜通透性,增强脑对缺血缺氧的耐受力,可有效地减轻脑水肿,降低颅内压.其临床护理工作尤为重要,应做到如下几点.
作者:王立艳;段杰 刊期: 2003年第08期
中药主要包括植物药、动物药和矿物药,入药部位不一,仅植物药就有根类、根茎类、花类、叶类、皮类、果实类、种子类、全草类等,动物类药物亦有以骨、甲、角、皮入药之不同,形态各异.
作者:张斌;高秀清;孟晓君;闫兴利 刊期: 2003年第08期
2001年8月,我市某橡胶厂发生一起急性硫化氢气体中毒事件,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辉;连涛;谢松俭;徐军 刊期: 2003年第08期
1 病例介绍患者,男,59岁,农民,系门诊血液透析患者,因尿毒症行血液透析半年.透析方法:应用金宝AK90血透机,碳酸氢钠盐透析液,透析用水为反渗水,二醋酸空心纤维透析器,面积1.2m2,动静脉内瘘血管通道,每周血液透析1次,每次5h,血流量250~280ml/min,超滤在3~5kg左右.2003年2月18日和3月4日两次透析中,当透析至3h左右,患者突感恶心呕吐,随即意识丧失,四肢抽搐,两眼上翻,牙关紧闭,口吐白沫,呼吸停止.查体:双侧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存在,血压180/90mmHg,心电监护心率153次/min,律齐,神志不清,抽搐状态,口唇紫绀,神经系统检查正常.追问病史,既往有癫痫病史30余年,近期在家中有发作史,考虑为癫痫大发作.给安定10mg静脉推注,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吸氧4L/min.心电监护,肢体制动,保护穿刺处,减慢透析流量,约8min后意识转清,心率逐渐减慢,继续透析至结束.
作者:俞爱儿;戴铭珠;周莉华 刊期: 2003年第08期
目的观察患者握拳头松紧不同时,对手背部浅静脉暴露的影响.方法 400例外周静脉充盈不良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实验组,每组200例.对照组:嘱患者按常规输液法握紧拳头后静脉穿刺.实验组:嘱患者握空拳后静脉穿刺.结果对照组与实验组手背部浅静脉暴露的例次数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外周静脉充盈不良患者握空拳时对浅静脉暴露佳,有利于一次性静脉穿刺的成功.
作者:江星 刊期: 2003年第08期
饮食治疗作为糖尿病治疗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血糖控制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良好的饮食控制是糖尿病治疗的基础,没有良好的饮食控制就没有完好的糖尿病治疗.我们对98例2型糖尿病病人的饮食控制情况进行详细的调查.
作者:乔冬珍;王万云 刊期: 2003年第08期
1 病历摘要患者,男,44岁,干部.因发作性心前区疼痛8年,加重2天于2002年7月28日6pm入院.
作者:徐志 刊期: 2003年第08期
目的探讨氨力农对慢性肺心病肺心功能失代偿期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对肺心功能的影响及安全性.方法选择实验组28例和对照组27例进行疗效观察,记录治疗前后的相关资料.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的心功能的改善情况,超声心动图检测肺动脉压力和射血分数及肺功能仪测定肺活量、残气量/肺总量、一秒用力肺活量值.结果实验组患者心功能改善显效9例(32%),有效15例(54%),总有效24例(86%);对照组患者心功能改善显效7例(26%),有效16例(59%),总有效23例(85%).用药前后的肺动脉压力、射血分数、肺活量、残总比及一秒用力肺活量均有显著改善(P<0.05).不良反应发生3例(10.7%).其中2例为轻微的胃肠道不适,1例由于静脉滴注速度过快而致血压下降.均无须停药.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5例,约18.5%.结论氨力农是一个较好的正性肌力药物,治疗慢性肺心病肺心功能失代偿有较显著的疗效,无严重不良反应,适合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陈鸿生 刊期: 2003年第08期
手由于外伤、烧伤、电击伤等常导致手掌、手部软组织广泛性坏死或缺损,或手指的坏死,这给组织修复带来很大困难,用它处理组织修复均显不便或臃肿,而游离皮瓣则需显微技术的支持,前臂逆行岛状皮瓣的应用既可一期完成手术,又可利用复合组织瓣进行手指再造,简便易行,特别适应于基层医院.
作者:边贝奇 刊期: 2003年第08期
膀胱肿瘤是泌尿系统常见的极易复发的疾病,对于有这类疾病的患者,第一步治疗是手术切除瘤体或电切的方法切除瘤体;第二步是行必要的膀胱内抗肿瘤药物灌注化疗,以预防肿瘤的复发,临床上我们用羟基喜树碱药物灌注化疗,通过正确的指导和在化疗时护理,降低了肿瘤的复发,现总结如下.
作者:谭翠娥 刊期: 2003年第08期
目的观察尿激酶对急性脑梗塞静脉溶栓的疗效.方法凡符合入选标准的患者应用尿激酶50~75万U溶于生理盐水100~250ml内,30min内滴完,有效后次日30万U溶于生理盐水100ml内静滴,连用3~5天.首次溶栓后,静滴低分子右旋糖酐500ml,每日1次×10d,首次溶栓后次日口服肠溶阿斯匹林30mg,每日1次×10d,然后改为300mg,隔日1次口服共3个月,神经功能恢复,运动功能≥Ⅱ级(但从0级当天恢复到5级除外)、失语较前有所好转.结果 12例除1例无效外,8例肌力恢复Ⅲ级、2例Ⅱ级、1例失语有所恢复,无1例死亡.结论中小量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老年性急性脑梗塞是有效的,如严格掌握时间窗和适应证,此疗法比较安全,值得临床进一步验证.
作者:洪雁;张毅杰;杨元中;江永才;刘山房 刊期: 2003年第08期
目的观察显微镜下青光眼小梁切除术的效果.方法在手术显微镜下行小梁切除术89例112眼.结果近期疗效:眼压控制在正常范围内111眼(99.1%),视力提高者62眼(55.4%),视野扩大者69眼(61.6%).远期疗效:63例78眼,随访时间均在1年以上,平均20个月,眼压控制在正常范围内77眼(98.7%),视力提高者42眼(53.8%),视野扩大者47眼(60.3%).结论该术疗效提高的原因在于对小梁组织切除部位准确,可靠以及术中组织损伤小,术后形成良好的滤枕有关.
作者:沙素琴 刊期: 2003年第08期
目的探讨p73基因转录表达及杂合缺失与胃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采用反转录多聚酶链反应技术(RT-PCR)及多聚酶链反应单链长度多态性分析法,检测45例胃癌、癌旁及正常组织中p73 mRNA的表达及杂合缺失.结果正常胃粘膜组织中未见p73 mRNA表达.癌旁肠化组织,异型增生及胃癌组织p73 mRNA高表达率分别为38.5%(10/26),20%(2/10),55.6%(20/36),杂合缺失率分别为14.8%(4/27),11.1%(2/18),26.7%(12/45).胃癌、癌旁肠化生组织中p73 mRNA表达显著高于正常组织(P<0.05).而胃癌及癌旁肠化及异型增生间无显著差别.胃癌及癌旁组织中杂合缺失率无显著差别.p73 mRNA高表达及杂合缺失与肿瘤组织学类型、分化程度、大小、部位、年龄及性别无关(P>0.05).p73基因高表达与杂合缺失无关.结论 p73基因高表达及杂合缺失可能参与了胃癌的发生发展过程,p73基因高表达及基因的杂合缺失可能是该基因的两种不同失活方式.
作者:李伟;王东旭;王建文;房殿春 刊期: 2003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