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超;倪国兴
后交叉韧带(PCL)是维持膝关节稳定的重要结构之一[1],其断裂将引发膝关节不稳,极大影响膝关节的功能,可诱发其他结构损伤及关节严重退变[2-3].目前关节镜下PCL重建技术已日趋成熟.本院自2009年1月开始采用关节镜下可吸收挤压螺钉固定腘绳肌腱重建PCL 10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陈超鹏;付红亮 刊期: 2011年第09期
目的:以壳聚糖为载体材料,盐酸洛拉曲克为模型药物,优化实验条件,制备较为理想的壳聚糖纳米粒,并考察其理化特性及体外抑瘤效应.方法:采用离子交联法制备负载洛拉曲克的壳聚糖纳米粒(NLTX-CS NPs),扫描电镜观察其形态学特征,激光粒度分析仪测定纳米粒粒径大小及分布,在磷酸盐缓冲液(PBS,pH 7.4)中对NLTX-CS NPs进行体外缓释研究,通过MTT法测定NLTX-CS NPs对鼻咽癌细胞株的增殖抑制率.结果:壳聚糖/盐酸洛拉曲克的质量比为6∶1的载药纳米粒为类圆形,粒径分布较为均匀,平均粒径为232 nm,载药率为(19.17 ± 0.35)%,包封率为(63.56 ± 0.25)%,体外对CNE-1细胞株的增殖抑制作用具有时间和浓度依赖性.结论:NLTX-CS NPs制备工艺简单,在体外显示了其较好的缓释性能,可以弥补盐酸洛拉曲克在体内半衰期较短的缺点.
作者:李晶;汪森明;胡丽娟;胡喜钢;曹漫明;张积仁 刊期: 2011年第09期
目的:评价血液透析灌流治疗尿毒症脑病的疗效.方法:将42例尿毒症患者分为血液透析灌流组(HP组)和血液透析组(HD组),观察治疗效果,同时检测治疗前后SCr、BUN、iPTH和β2MG的变化,并加以比较.结果:HP组尿毒症脑病缓解95.2%,不缓解4.8%,治疗前后SCr、BUN、iPTH和β2MG显著下降(P﹤0.01);HD组尿毒症脑病缓解47.6%,不缓解52.4%,治疗前后SCr、BUN显著下降(P﹤0.01),而iPTH、β2MG差异无显著性.结论:血液透析灌流能有效清除iPTH、β2MG,治疗尿毒症脑病效果显著.
作者:张敏;罗春明;潘丽雅 刊期: 2011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减少颈胸腹三切口食管癌手术颈部吻合口瘘的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2月至2010年5月成功在我科行改良法经左颈、右胸、腹部三切口食管癌根治手术的675例患者的颈部吻合口瘘的情况.结果:675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发生吻合口瘘42例,瘘发生率为6.22%,无一例瘘入胸腔,住院时间(12.5 ± 8)d.结论:改良法经颈胸腹三切口食管癌根治术能减少颈部吻合口瘘的发生,且治疗方便,愈合周期短.
作者:束余声;孙超;胡继宽;王书丰 刊期: 2011年第09期
目的:探讨鼻面罩无创通气(NPPV)预防上腹部手术全麻恢复期低氧血症的临床意义.方法:上腹部手术全麻恢复期患者80例随机分成A组及B组,每组再根据年龄是否≥60岁分亚组进行观察.A组患者自主呼吸及咳嗽反射恢复,断开呼吸机SpO2≥90%,拔除气管插管.B组患者要求意识恢复,其余拔管条件同A组.患者拔管后均面罩吸氧3 ~ 5 min,然后呼吸空气5 min,观察低氧血症、气道梗阻和呼吸抑制情况.接着A组行NPPV 1 h,B组行面罩吸氧,拔管后即刻及拔管后1 h行动脉血气分析进行对照.结果:所有患者气管拔管后吸空气SpO2呈逐渐下趋势,以老年人下降更明显,低氧血症的发生率在41.18% ~ 52.38%,分层卡方检验差异无显著性(P>0.05).气管拔管后气道梗阻发生率以年龄< 60岁明显,分层卡方检验有统计学差异(χ2MH=5.487,P=0.019).A组应用NPPV后气道梗阻改善,1 h后血气分析PaCO2、PaO2优于B组.结论:上腹部手术全麻恢复期NPPV能防治气道梗阻及低氧血症等并发症,可增加安全性.
作者:杨明全 刊期: 2011年第09期
目的:总结主动脉夹层疾病(DeBakeyⅢ型)的临床特点,提高诊治水平,降低误诊率和患者病死率.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心内科2002年1月至2010年10月连续收治的768例主动脉夹层(DeBakeyⅢ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主动脉夹层患者的临床表现复杂多变,其中突发胸背部撕裂样疼痛为常见(62.9%),约6.8%的患者无明显的临床表现,全程主动脉CT检查在主动脉夹层的确诊与治疗中起重要作用.在减少住院病死率方面,腔内修复术较保守治疗方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二聚体在主动脉夹层的早期诊断中起重要作用.结论:对突发胸背部撕裂样疼痛患者及时行主动脉CT、D-二聚体等检查,早期确诊,尽早控制血压、心率,腔内修复术可以降低患者住院病死率,改善患者短期预后.
作者:王慧勇;罗建方;刘媛;黄文晖;薛凌;谢年谨;何鹏程;陈纪言 刊期: 2011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患者血清总PSA(tPSA)、游离PSA(fPSA)和游离PSA/总PSA比值(f/tPSA)水平变化,以评价其在前列腺癌合并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患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50例可疑冠心病男性患者行冠状动脉造影术,20例冠状动脉造影正常(组1),30例患者行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组2).测定两组冠状动脉造影和支架置入前、后24 h和30 d时的tPSA,fPSA和 f/tPSA值.结果:组1 tPSA、fPSA和 f/tPSA值在冠状动脉造影术前后差异无显著性(P>0.05).组2术后24 h tPSA、fPSA差异有显著性(P<0.01),而f/tPSA差异无显著性(P>0.05),术后30 d tPSA、fPSA和 f/tPSA值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冠状动脉置入术可引起tPSA、fPSA值明显升高,到术后30 d时恢复正常范围.tPSA、fPSA值不能用于冠状动脉置入术后30 d内前列腺癌的早期诊断.
作者:李育斌;高兴成;黄伟佳;张文 刊期: 2011年第09期
目的:通过对双相障碍复发患者服药依从性的相关因素分析并采取相应护理心理干预,以提高患者服药依从性.方法:对40例因复发再次住院双相障碍患者进行服药依从性分析,并进行为期4周、分为三个阶段的心理干预.结果:经过药物治疗及心理干预,患者服药依从性从2.5%提高到80%.结论: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进行心理干预能提高双相障碍复发患者服药依从性,有效降低复发率.
作者:邓艳芳;张静辉;罗洪 刊期: 2011年第09期
目的:研究Bax (Bcl-2 associated X protein)、Bcl-2(B-cell lymphoma-2)蛋白及 NF-κB(nuclear factor-kappa B)在胚胎心脏发育中对心肌细胞分化的调控作用.方法:取大鼠妊娠 8.5 ~ 14.5 d(E8.5 ~ E14.5) 胚胎 30 只通过组织学及免疫组织化学SABC 法观察大鼠早期胚胎心脏的发育过程以及 Bax、Bcl-2 蛋白及 NF-κB在胚胎心脏的表达.结果:大鼠早期胚胎心脏发育中,E8.5,原始心管形成,未见 Bax 蛋白及 NF-κB 阳性反应,但 Bcl-2 呈阳性表达E10.5,心房、心室形成,心肌细胞开始表达 Bax、Bcl-2 及 NF-κB,一直持续表达至E14.5.结论:Bax、Bcl-2 及 NF-κB在心脏早期发育中可能通过凋亡来调控心肌细胞的分化.
作者:杨开明;王勇;杜赵康 刊期: 2011年第09期
目的:研究凋亡抑制蛋白Livin在人骨肉瘤中的表达特点,观察其与肿瘤微血管密度(MVD)的相关性及与临床病理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27例人骨肉瘤组织标本中Livin的表达情况及其微血管密度值,结合临床及随访资料综合分析上述检测指标与临床病理的关系.结果:27例骨肉瘤均有Livin 的表达.骨肉瘤中Livin表达率介于9% ~ 91%,阳性率58.7%.Livin与肿瘤微血管密度值显著相关(P<0.01).凋亡抑制蛋白Livin主要定位于肿瘤细胞胞浆、胞膜和肿瘤新生血管周围.临床病理显示Livin表达水平与骨肉瘤侵袭程度呈正相关,而与肿瘤大小无明显关系.临床随访显示Livin高表达组肺转移率高.结论:Livin在人骨肉瘤标本中有明显表达.骨肉瘤Livin的表达与其肿瘤微血管密度值呈正相关,可反映肿瘤侵袭性的强弱.免疫组化检测Livin水平与肿瘤微血管密度值可以作为骨肉瘤患者预后的参考指标.
作者:谢楚海;吴波以;赵玉;胡海澜 刊期: 2011年第09期
目的:探讨控制性正向和逆向导引导丝内膜下循径(controlled antegrade and retrograde subintimal tracking,CART)技术在逆向介入治疗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chronic total occlusion,CTO)病变中应用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5月至2010年9月16例既往曾在外院和我院常规正向导丝技术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失败的患者,本次采用逆向导丝技术行PCI;术中逆行导丝或正向导丝无法通过闭塞病变部位且走行于血管内膜下时,利用正向或逆向导丝送入球囊扩张血管内膜下腔隙,以便对侧导丝能够进入扩大的内膜下腔隙,进而控制导丝经过闭塞段内膜下腔隙进入闭塞病变近段或远段血管真腔,随后完成常规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结果:总结逆行导丝技术及经验,16例尝试CART技术的病例中15例获得手术成功,1例失败;未发生血管穿孔;所有患者住院期间无死亡.结论:CTO介入治疗根据CTO病变影像学特征,适时合理的采取CART技术能提高手术成功率.
作者:刘映峰;庄丛明;何维娟;缪绯 刊期: 2011年第09期
目的:探讨静点盐酸氨溴索佐治小儿支气管肺炎顽固性痰鸣音的疗效.方法:将100例支气管肺炎顽固性痰鸣音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抗感染、抗病毒及对症等综合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静点盐酸氨溴索 10 mg/(kg·d),静点,1次/d.结果:观察组顽固性痰鸣音消失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8%(49/5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92%(46/50),两组治愈率及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静点盐酸氨溴索佐治小儿支气管肺炎顽固性痰鸣音的疗效可靠,毒副作用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伟娟;徐晓宏;李冬梅;崔秀娟;范秀霞 刊期: 2011年第09期
目的:观测老年食管癌患者侧卧位与单肺通气(OLV)对每搏量变异(SVV)与脉压变异(PPV)的影响.方法:择期行食管癌根治术的老年患者16例,年龄65 ~ 82岁,ASAⅠ~Ⅱ级.围术期使用PiCCOTM plus系统监测SVV、PPV,观测双肺通气下侧卧位前(T1)、侧卧位后15 min(T2)与OLV 15 min后(T3)SVV、PPV的变化.结果:与T1时点比较,SVV于T2及T3时点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PV均数虽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老年食管癌患者手术麻醉中,胸膜腔闭合状态下,由仰卧位、双肺通气改换为侧卧位、OLV时,SVV较PPV波动大,可能影响其作为容量治疗效果指标的临床意义.
作者:李凤仙;徐世元;刘辉;许睿;雷洪伊 刊期: 2011年第09期
目的:通过体外实验初步研究儿茶素对脑胶质瘤细胞U251增殖的抑制作用及其诱导凋亡的机制.方法:选取8个不同梯度浓度的儿茶素进行甲基噻唑蓝(MTT)实验,观察儿茶素的半致死浓度;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台盼蓝拒染法及Hoechst33342荧光染色检测细胞凋亡,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儿茶素对细胞周期的影响.结果:儿茶素对U251细胞的半抑制浓度为62.25 μg/mL,儿茶素作用后U251细胞出现凋亡小体,阻滞于S期,Hoechst33342检测表明细胞凋亡明显.结论:儿茶素明显抑制U251细胞增殖,阻滞细胞周期于S期.儿茶素具有开发为治疗脑胶质瘤药物的可能性.
作者:梁丽琴;金刚;党建章;代建国;陈卫平;张燕 刊期: 2011年第09期
目的:探讨结肠癌组织中VEGF、p53和CerbB-2蛋白表达与肝肺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联合检测100例结肠腺癌组织中VEGF、p53和CerbB-2蛋白的表达.结合临床资料计算100例结肠癌发生肝肺转移的病例数.首先将1个蛋白表达阳性与阴性时患者肝、肺转移率进行比较.其次把2个和3个蛋白表达阳性患者分为A组,2个和3个蛋白表达阴性患者分为B组,将A组与B组患者的肝、肺转移率进行比较.结果:结肠癌中VEGF、p53和CerbB-2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分别是62.0%、74.0%和36.0%.VEGF、p53和CerbB-2单个蛋白阳性表达者肝转移率分别是51.6% 、45.9%和72.2%;肺转移率分别是25.8%、24.3%和33.3%,均高于VEGF、p53和CerbB-2单个蛋白阴性表达者肝、肺转移率(P<0.01).A组患者肝、肺转移率为52.4%和31.0%,比B组患者的肝、肺转移率22.4%和8.6%明显增高(P<0.01).结论:VEGF、p53和CerbB-2蛋白在结肠癌中的表达与结肠癌肝肺转移密切相关,可能与3种蛋白协同作用促进结肠癌细胞增殖及肿瘤血管生成有关.
作者:丁晖;潘运龙;覃莉;施宏词 刊期: 2011年第09期
目的:应用动态压力-容积曲线设定全身麻醉单肺通气时个体化的潮气量和呼气末正压(PEEP).方法:42例ASAⅠ~Ⅱ级择期行肺叶切除术患者,常规双肺通气30 min后(T0)行单肺通气,按照患者单肺通气即刻动态压力-容积曲线低位拐点对应的压力(PLIP) + 0.196 kPa设定PEEP值,依次按照100%、80%、60%高位拐点对应的容量(VUIP)设定潮气量,分别通气30 min(T1、T2、T3).记录各时点血流动力学和呼吸力学参数,并采集动脉和混合静脉血行血气分析,根据公式计算肺内分流率.结果:T1、T2、T3的PEEP值均为(0.64 ± 0.13)kPa,潮气量分别为(10.1 ± 1.2)mL/kg、(7.2 ± 1.1)mL/kg、(5.6 ± 0.7)mL/kg,与T1相比,T2的气道峰压、气道阻力、分流率降低;动脉氧分压、胸肺顺应性增加;T3的平均动脉压、动脉二氧化碳分压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根据动态压力-容积曲线,80% VUIP联合PLIP +0.196 kPa水平的PEEP有助于改善单肺通气氧合,降低分流,对血流动力学影响轻微.
作者:司建洛;苏跃;宋绍团 刊期: 2011年第09期
目的:检测乳腺癌组织中β-catenin、cyclin D1的表达,分析其相关性及与ER、PR、HER-2表达及临床分期和腋窝淋巴结状况的关系.方法:采用简单随机抽样的方法选择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1980年1月至2010年6月收治的女性乳腺癌患者外科手术切除标本110例,分别检测乳腺癌组织的β-catenin、cyclin D1、ER、PR、HER-2的表达水平,分析其相互关系及与肿瘤临床分期、腋窝淋巴结转移等临床指标的相关性.结果:110例乳腺癌标本中,61.82%癌组织β-catenin正常表达,38.18%异位表达;60%呈cyclin D1 过度表达.乳腺癌β-catenin的异常表达与cyclinD1过度表达有显著的正相关性.β-catenin 的表达与乳腺癌TNM分期、淋巴结转移正相关,与ER、PR的表达负相关,而与Her-2表达无相关.cyclin D1的表达与乳腺癌TNM分期、淋巴结转移正相关,与ER、PR的表达负相关,而与Her-2表达无相关.结论:β-catenin 的异常表达激活cyclin D1 的过度表达,引起细胞增殖和分化失控,在乳腺癌的发生中可能起着重要作用.可成为临床判断乳腺癌预后的指标之一.
作者:吴珏堃 刊期: 2011年第09期
胃食管反流病(GERD)是指胃内容物反流入食管引起不适症状和( 或) 并发症的一种疾病[1].20世纪80年代,质子泵抑制剂(PPI)的应用给GERD的治疗带来了突破性的进展,但是随着PPI应用的日益广泛和深入,发现部分患者经PPI治疗后症状不能缓解或不能彻底缓解,难治性GERD因此而生.目前对于难治性GERD缺乏统一的认识,而导致这一结果的原因除缺乏客观的诊断标准外,还存在对于难治性GERD含义的理解不统一、功能性烧心的定位以及患者依从性等问题;而对于该病的治疗各学者也有着不同的认识,综述如下.
作者:王高峰;朱生樑 刊期: 2011年第09期
目的:建立CA125的生物素-亲和素酶联免疫检测(BA-ELISA)方法,进行方法学评价.方法:纯化卵巢癌患者腹水得到CA125抗原,制备生物素化CA125抗体,酶标板包被生物素化BSA,建立BA-ELISA反应系统.观察本方法的灵敏度、回收率、特异度、稳定性等指标.测定卵巢癌患者以及卵巢良性肿瘤患者血清CA125水平,与化学发光免疫检测结果对比.结果:BA-ELISA方法灵敏度为3.18 U/L,与CEA、PSA等交叉反应率低;高低浓度样品平均回收率分别为107.11%、99.96%,批内和批间变异分别为7.97%、8.04%,稳定性好.本研究与化学发光免疫检测检出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检测卵巢癌患者血清CA125水平,回归方程为y=-6.830 + 1.014x,r=0.993.检测卵巢良性肿瘤患者血清CA125水平,回归方程为y=1.936 + 0.937x,r=0.986.结论:BA-ELISA检测方法的建立在诊断卵巢癌等方面灵敏度高、特异性强,操作简便,无需昂贵仪器,适合广泛应用.
作者:曾昭伟;王学谦;李会强 刊期: 2011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微创内固定系统在治疗股骨远端复杂骨折的短期疗效.方法:我科自2009年6月至2010年8月共采用微创内固定系统治疗股骨远端复杂骨折患者共25例,其中男19例,女6例,年龄25 ~ 80岁,AO分型B型8例,C型16例,开放骨折1例.结果:25例中有22例随访,随访时间2 ~ 12个月,其中21例患者功能恢复正常,优良率92%.结论:微创内固定系统在治疗股骨远端复杂骨折中具有手术创伤小,生物学固定牢靠,膝关节功能恢复好等优点,是治疗股骨远端复杂骨折的有效方法之一.
作者:孙东凌 刊期: 2011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