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北京社区人群颈动脉内中膜厚度与冠状动脉钙化的相关性研究

孙涛;程宇彤;陈顺华;王苏;阴成茜;张京梅;李志忠

关键词:颈动脉超声, 冠状动脉钙化积分, 内中膜厚度
摘要:目的:评价北京社区人群颈动脉内中膜厚度与冠脉钙化的分布特点,并对两者的相关性进行探讨.方法:随机抽取北京朝阳地区社区人群共1 209人,应用超声检测颈动脉内膜内表面到中膜外表面的距离(intimal-medial thickness,IMT),并行冠状动脉多排螺旋CT(multi-detetor computed tomography,MDCT)检查,应用Agatston积分方法分别计算冠状动脉钙化积分(coronary artery calcium score,CACS),分析IMT及CACS与临床危险因素之间的关系及其分布特征,并对两者的相关性进行研究.结果:入选者男性颈总动脉内中膜厚度(common carotid artery-IMT,CCA-IMT)(1.09 ± 0.43 vs 0.84 ± 0.33,P = 0.016)、斑块发生率(47% vs 29%,P = 0.001)、冠状动脉钙化(coronary artery calcium,CAC)发生率(45% vs 31%,P = 0.004)、CACS (120 ± 82 vs 62 ± 49,P = 0.001)及ln(CACS+1)(0.63 ± 0.40 vs 0.53 ± 0.32,P = 0.001)等各项指标均明显高于女性组患者;36 ~ 45岁组、46 ~ 55岁组男女性相比较,斑块发生率及斑块积分差异有显著性(P < 0.001),而> 55岁年龄组男性与女性斑块发生率及斑块积分无明显差别( P > 0.05);年龄、吸烟、低密度脂蛋白、体重指数、空腹血糖水平为IMT增厚的独立危险因素,而年龄、吸烟、低密度脂蛋白、收缩压是冠状动脉钙化的独立危险因素;男女两组ln(CACS + 1)及IMT之间存在显著相关(P < 0.01).结论:北京社区人群CAC阳性率、IMT、CACS均有明显的性别差异,而随着年龄增加男女性之间的斑块发生率及斑块积分差异渐不明显.对传统危险因素的评估可较好预测冠状动脉钙化和颈动脉斑块存在及程度.CACS与IMT之间存在正相关,两者对无症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评价尚待进一步的研究.
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延续性护理干预对高血压治疗依从性的影响

    目的:探讨高血压实施延续性护理后的治疗效果.方法:将173例原发性高血压住院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出院时的健康状况进行评估,建立健康档案.对照组每3个月电话随访1次,时间为12个月.实验组主要是对患者进行合理膳食、健康训练、遵医用药情况和并发症的预防等方面的健康指导,时间为12个月.观察患者的血压控制、治疗依从性、健康知识掌握程度、生活习惯、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的舒张压、收缩压与对照组相比均较低(均P < 0.01);治疗依从性、健康知识掌握、生活习惯改变均优于对照组(P < 0.01);并发症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较低(P < 0.05).结论:延续性护理干预可以有效控制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指标,提高高血压患者治疗依从性和健康知识掌握程度,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刘学红 刊期: 2011年第15期

  • 二尖瓣成形术后机械性溶血性贫血的原因及治疗方法

    目的:探讨二尖瓣成形术后机械性溶血性贫血的原因和外科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2005年1月至2010年9月,有7例患者确诊为二尖瓣成形术后机械性溶血性贫血.第1次手术在笔者单位行二尖瓣成形术6例,另1例为外院手术患者.在第1次手术时所有患者均植入人工瓣环,第1次手术至出现溶血性贫血表现的间隔时间为0 ~ 65 d(中位数30 d),出现溶血至再次手术的间隔时间为0 ~ 40 d(中位数19 d).心脏彩超检查均显示有二尖瓣残余返流,返流面积3.6 ~ 20.88 cm2.内科保守治疗1例,再次外科手术治疗6例.再次手术均行二尖瓣置换术.结果:1例患者经内科药物治疗后症状消失.6例接受再次外科手术治疗的患者,死亡2例,死亡原因分别为多脏器功能衰竭和脑出血,另外4例痊愈出院.随访8个月至3年9个月,心功能均为Ⅰ级,无后期死亡病例.结论:人工瓣环植入并有残余返流是二尖瓣成形术后并发机械性溶血的发病基础,重症患者或经内科治疗无效者应尽早手术治疗,再次瓣膜手术可取得良好效果.

    作者:黄焕雷;谢旭晶;卢聪;刘菁;肖学钧;谢斌;庄建 刊期: 2011年第15期

  • 肾移植术后EB病毒相关淋巴组织增生病

    肾移植术后感染是移植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EB病毒感染后,不能被机体彻底清除,可引起从良性B细胞增殖到恶性淋巴瘤一系列移植后淋巴组织增生症(post-transplant lymphoproliferative disorders,PTLD).PTLD的发生率约1% ~ 2%,虽然不高,但预后较差,1年生存率约51%,5年生存率约39%.本文就肾移植术后EB病毒相关PTLD的发生,临床特征及诊治进行综述.

    作者:郝彤彤 刊期: 2011年第15期

  • 来氟米特对实验性兔急性心肌梗死的治疗作用

    目的:评价来氟米特对急性心肌梗死(AMI)的治疗作用及其机制,为冠心病防治寻找新药物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将体重1.5 ~ 2.5 kg的成年兔36只随机分为对照组(A组),来氟米特组(B组)及普伐他汀组(C组),建立AMI的模型并给予相应的干预,作术后6 h血液学观察,4 d及4 周时分别作血液、血清、血流动力学、大体形态测量及组织学的观察.结果:B、C组与A组比较,6 h﹑4 d及4周时WBC明显下降(P < 0.05),一氧化氮(NO)术后4 d及4周时3组无明显差异(P > 0.05),丙二醛、心房钠尿肽、左室功能测定值、左室舒张末压B、C组均明显下降 (P < 0.05).术后4 d时B、C组梗死面积明显下降(P < 0.05),4周时瘢痕面积明显下降,瘢痕厚度较A组略薄(P < 0.05).组织学检查显示梗死区术后4 d时A组WBC浸润程度大,坏死心肌结构消失,B、C组梗死区中浸润程度显著减轻,残存少量坏死心肌结构及一定存活心肌组织.结论:AMI使用来氟米特后,兔死亡减少,心功能改善,WBC、梗死及修复后的瘢痕面积减小,仅瘢痕厚度略变薄,提示来氟米特治疗AMI可能具有一定的疗效.

    作者:黄晓忠;林曙光;周志凌 刊期: 2011年第15期

  • 不同药物预处理多囊卵巢综合征并不孕患者的疗效及副反应分析

    目的:探讨不同药物预处理对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PCOS)合并胰岛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IR)不孕患者的治疗效果及临床副反应.方法:将65例PCOS合并IR的不孕症患者,随机分为环丙孕酮 + 二甲双胍组(A1组)和环丙孕酮 + 吡格列酮组(A2组),两组治疗前的血激素水平、体质指数及有关糖代谢指标、IR指标差异无显著性.分别比较不同药物预处理后患者血激素水平、BMI及有关糖代谢、IR指标的变化以及促排卵的效果.结果:A1、A2两组患者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黄体生成素、睾酮、2 h胰岛素及2 h血糖水平、胰岛素抵抗指数显著下降,性激素结合球蛋白显著升高(P < 0.05);而治疗后A1、A2两组间相比上述指标差异无显著性(P > 0.05),两组排卵率和妊娠率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 > 0.05).副反应:A1组患者中63.3%有明显胃肠道反应,73.3%体重明显下降,A2组患者中34.3%出现水肿,体重增加者占37.1%,仅8.6%有轻度胃肠道反应,两组的副反应发生率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 < 0.05).结论:应用环丙孕酮联合二甲双胍或盐酸吡格列酮治疗PCOS合并IR的不孕患者,均可有效改善患者的内分泌及IR,均获得良好的排卵率和妊娠率,由于副作用不同,适合于不同PCOS患者而选择.

    作者:陈雪梅 刊期: 2011年第15期

  • 脑卒中后髋部骨折误诊为脑卒中再发5例分析

    目的:分析脑卒中后髋部骨折误诊为脑卒中再发的原因,总结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脑卒中后髋部骨折的临床资料,分析误诊原因.结果:5例患者均有脑率中病史,因一侧下肢无力及活动不利就诊.头颅CT及MRI检查未见新鲜脑出血或梗死病灶.患髋X线检查示髋部骨折.从初诊到确诊历时4 ~ 9 d,平均(6.6 ± 1.9)d.确诊后患者均行手术治疗,术后患髋关节功能恢复良好.结论:脑卒中后髋部骨折容易误诊为脑卒中再发.脑卒中后患者出现下肢无力或活动不利,应对其进行全面体格检查,必要时行患髋X线检查,以防漏诊.

    作者:边振宇;李茂强;何齐芳;朱六龙;朱敏 刊期: 2011年第15期

  • 胸腔镜用于孤立性肺结节诊治的体会

    孤立性肺结节是一种临床常见的较难明确诊断的肿瘤性疾病.由于其恶性病变的发生率为13.7% ~ 49%[1],因此对临床中检查出的孤立性肺结节应该进行早期明确诊断和手术切除.我院自2006年以来利用胸腔镜辅助对32例孤立性肺结节患者进行了诊治,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秋泽;黎涛;孙强;寇卫军 刊期: 2011年第15期

  • 激光喉部肿瘤手术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

    目的:探讨激光喉部肿瘤手术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方法:1999年4月至2010年8月以来多中心共1 158例喉肿瘤患者使用Diamod激光、Nd:YAG激光、CO2激光行喉部肿瘤切除术,对术后并发症进行回顾性分析,对并发症提出预防及处理策略.结果:激光引起的并发症110例,占9.50%,术中呼吸道烧伤1例,占0.08%,术后声带粘连72例,占6.21%,术后出血20例,占1.72%,颈部皮下气肿及颈部瘘管7例,占0.60%,呼吸困难6例,占0.52%,局部感染伴颈前脓肿3例,占0.30%,术后吞咽困难及吸入性肺炎1例,占0.08%.结论:激光治疗喉部肿瘤并发症是相对常见的,外科医师必须非常清楚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策略.并发症的发生与肿瘤的位置有关,肿瘤侵犯前联合,术后并发症增加;还与术者的经验、支撑喉镜下肿瘤的暴露效果有关.

    作者:马超武;黄益灯;刘丹;罗兴华;孙广滨;夏思文;梁耕田;周水淼 刊期: 2011年第15期

  • 新式中药灌肠在早期慢性肾功能衰竭中的应用

    目的:观察增加中药保留灌肠插管深度对早期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的疗效.方法:选择早期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60例,随机分成两组,其中对照组30例,采用传统的中药保留灌肠(灌肠插管深度10 ~ 15 cm);观察组30例,采用新式中药保留灌肠(灌肠插管深度25 cm).两组患者均采用中药保留灌肠1个月,观察治疗前后的血红蛋白、肌酐、尿素氮及治疗的有效率.结果:观察组的有效率和治疗效果均高于对照组(?字2 = 5.0,P < 0.05),观察组治疗后血红蛋白[(79.67 ± 15.44)g/L vs (71.64 ± 19.24)g/L]、肌酐[(299.88 ± 27.36)μmol/L vs (368.78 ± 46.57)μmol/L]、尿素氮[(9.13 ± 2.14)mmol/L vs (10.93 ± 3.90)mmol/L]较对照组均明显改善(P < 0.05).结论:增加中药保留灌肠插管深度,对早期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疗效肯定.

    作者:党小宁;付宇;袁莉 刊期: 2011年第15期

  • 持续质量改进在PICU科平诊尿常规标本管理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持续质量改进在PICU科平诊尿常规标本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成立持续质量改进(CQI)小组,收集PICU科平诊尿常规标本资料,分析平诊尿常规标本漏检的原因,制定目标,提出CQI措施,每月汇报平诊尿常规标本漏检率、超过1 d迟采率及标本留取质量不符合检验要求需复检的复检率,并对改进前后标本漏检率、超过1 d迟采率及复检率进行比较、分析和总结.结果:实施CQI后平诊尿标本漏检率由原来1.28%降到0.80%,超过1 d迟采率由3.42%降到0.59%,复检率由2.99%降到0.02%.结论:对PICU科患儿平诊尿常规标本送检进行持续质量改进,能有效地降低标本漏检率、复检率和迟采率.

    作者:潘婧婧;张丹如;翁月兰 刊期: 2011年第15期

  • 右颞叶AVM伽玛刀治疗后放射性脑病并发胶质瘤1例

    患儿男,10岁,于2010年8月无明显诱因突发剧烈头痛并晕倒,不能言语,急送入当地医院,CT示右颞叶出血,治疗1 d后好转,转入外省医院继续治疗.经全脑血管造影检查,考虑为隐匿性血管畸形,遂于8月22日转入广州某医院行伽玛刀治疗,8月24日好转出院.

    作者:邱莎莎;邓晓;杨庆春 刊期: 2011年第15期

  • 口腔扁平苔藓患者唾液白介素17的检测

    目的:检测口腔扁平苔藓患者(oral lichen planus,OLP)治疗前后唾液中白介素17(IL-17)的水平,研究唾液IL-17与OLP发病以及病情变化的关系.方法:分别收集OLP患者治疗前后和健康对照组的唾液样本,用ELISA方法检测唾液中IL-17的表达水平.结果:OLP患者治疗前后及健康对照组的唾液样本中均未检出IL-17.结论:唾液中IL-17浓度较低,需进一步完善唾液保存方法和提高检测技术的灵敏度来检测唾液中IL-17 表达水平.

    作者:徐韶;车英林;李风华;戴耀辉;程斌 刊期: 2011年第15期

  • 侵袭性烟曲霉菌病大鼠模型的建立及分析

    目的:建立侵袭性肺烟曲霉菌病大鼠模型,并对模型研究价值进行相关分析,为侵袭性肺曲霉菌病的实验研究提供参考.方法:腹腔注射环磷酰胺,动态观察大鼠血常规变化,建立免疫抑制大鼠模型.自制气管插管接种烟曲霉菌孢子悬液引起侵袭性肺烟曲霉菌病,分别于接种后1、3、5、7 d处死大鼠后取肺组织进行病理切片观察及组织匀浆培养.结果:分次不同剂量环磷酰胺腹腔注射后大鼠表现为精神萎靡、体重减轻,血常规示白细胞及分类细胞数量明显减少,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不能分类.病理切片可见免疫抑制大鼠感染烟曲霉菌后随着时间延长肺组织病变逐渐加重.肺组织出血、纤维素渗出;烟曲霉菌孢子聚集并长出菌丝,引起肺泡结构破坏、弥漫性肺水肿.结论:成功建立了免疫抑制大鼠侵袭性肺烟曲霉菌病动物模型,为研究免疫抑制宿主侵袭性肺曲霉菌病的发病机制、病理生理、药物疗效提供参照.

    作者:张常然;邢艳利;崔卫玲;牛媛媛;林建聪 刊期: 2011年第15期

  • 百草枯急性中毒死亡1例

    患者女,21岁.因喷洒百草枯除草剂后72 h,乏力48 h,恶心12 h入院.72 h前喷洒除草剂百草枯,因为处逆风环境,误吸部分除草剂,当时无明显不适,未接受处理.48 h前出现乏力,伴轻微咽痒,未就诊.

    作者:方海燕;余霞;贾小丽;董金;周观彦 刊期: 2011年第15期

  • 游泳和抚触对新生儿神经行为及体格发育的影响

    目的:探讨游泳和抚触对新生儿神经行为及体格发育的影响.方法:将健康足月新生儿190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100例,从出生24 h后进行游泳和抚触,住院期间由专业的护理人员操作,出院后由培训过的双亲继续对婴儿进行操作,医护人员定期随访,以检查操作是否规范.对照组90例,按常规护理.并在第2、20、30天对新生儿神经行为评分及42 d进行体格发育比较.结果:观察组新生儿神经行为及体格发育各项指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 < 0.01).结论:游泳及抚触能够促进新生儿的神经行为和体格发育,是值得推广的保健与健康活动.

    作者:李志云;黄丽玲;林文璇 刊期: 2011年第15期

  • 贫血程度与肺部感染疗效相关性的探讨

    目的:探讨贫血程度与肺部感染患者治疗效果的关系,为指导临床治疗贫血合并肺部感染提供依据.方法:通过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10年1月期间我院贫血患者并发肺部感染的90例患者,观察贫血程度对肺部感染治疗效果的影响,比较输血前与输血后抗感染疗效.结果:中度贫血组56例,轻度贫血组34例,其中中度贫血组未输注红细胞时抗感染治疗有效率53.57%,轻度贫血组未输注红细胞时治疗有效率94.12%,两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 < 0.05);中度贫血组有48例输注红细胞,输注前抗感染治疗有效率为52.1%,输注后治疗有效率为85.4%,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 < 0.05).结论:贫血与抗感染治疗效果密切相关,改善患者贫血程度可提高抗感染治疗有效率.

    作者:李玉权;刘理想;薛祥俊;肖靖华 刊期: 2011年第15期

  • 乙肝肝纤维化血清标记物筛选的初步研究

    目的:比较乙型肝炎肝纤维化患者和正常对照的血清蛋白标记物并建立相关筛选模型.方法:通过SELDI-TOF-MS技术对38例乙肝肝纤维化患者和18例健康者的血清进行蛋白质谱检测分析,并建立诊断模型以鉴别乙肝肝纤维化.结果:共检测出91个峰值,12个为差异蛋白峰,其中6个在纤维化组高表达,6个在纤维化组低表达.用质荷比为M8596的差异蛋白建立的诊断模型优,其特异度为84%(32/38),灵敏度为67%(12/18),阳性预测值为0.060,阴性预测值为0.994.结论:健康组和乙肝肝纤维化组的血清蛋白表达存在着差异,SELDI技术在乙肝肝纤维化血清标记物筛选方面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作者:李杰;陈茂伟;周怡;邹俊;李黎 刊期: 2011年第15期

  • 2型糖尿病患者CA199水平与血糖的关系

    目的:观察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CA199水平与糖化血红蛋白(HbA1c)的关系.方法:收集90例健康对照(对照组)与156例住院2型糖尿病患者,其中糖尿病患者按HbA1c水平分为良好( < 6.5%)、尚可(6.5 ~ 7.5%)、控制差( > 7.5%)3组,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测定血清CA199,比较4组CA199水平.结果:(1)HbA1c控制差组的CA199水平[(18.67 ± 8.29)U/mL]显著高于其他3组[对照组(10.52 ± 4.31)U/mL,良好组(11.03 ± 5.04)U/mL,尚可组(12.51 ± 6.60)U/mL,P < 0.01];(2)CA199高于正常水平的患者,经控制血糖2周后,CA199水平下降至(35.63 ± 3.30)U/mL,与治疗前(40.20 ± 1.01)U/m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结论:糖尿病患者CA199水平较正常人高,血糖控制差的糖尿病患者CA199水平明显高于血糖控制尚可及良好的患者.

    作者:杨黎娟;邹立军 刊期: 2011年第15期

  • MCP-1的表达与高血压病、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

    趋化因子超家族是由白细胞参与分泌并与免疫反应有关的一类细胞因子组成, 是一类重要的生理与病理及免疫应答的调节因子,参与机体的多种机能活动.一种强效的趋化细胞因子--单核细胞趋化蛋白(MCP-1),又称单核细胞化学趋化剂激活因子(MCAF)或JE蛋白,已经被分离和测序, 并且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 成为炎症免疫反应的研究热点.大量研究证实, 多种炎性疾病的发生和发展都与MCP-1密切相关,本文就MCP-1与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作一简要综述.

    作者:吴文娜 刊期: 2011年第15期

  • 含抗生素骨水泥间隔物在椎弓根钉内固定术后迟发性感染翻修术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在腰椎弓根钉内固定术后,钉道迟发性感染翻修术中使用自制的含抗生素骨水泥间隔物的方法及有效性.方法:对2007年4月至2009年4月期间7例椎弓根钉内固定术后发生钉道迟发性感染的患者采用手术切开清创,自制抗生素骨水泥间隔物治疗,感染治愈后行Ⅱ期椎弓根内固定术.结果:7例患者钉道迟发性感染均获治愈.行Ⅱ期翻修术后症状明显缓解,无感染复发迹象.结论:抗生素骨水泥间隔物能有效治愈钉道迟发性感染,维持原螺钉孔道,为Ⅱ期翻修手术创造良好条件.

    作者:胡海澜;谢楚海;莫建文;杨进顺;白波 刊期: 2011年第15期

实用医学杂志

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卫生厅

主办: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