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一鸣;黄俊琪
目的:对结节性甲状腺肿的超声误诊情况进行分析,以提高其诊断率.方法:对98例误诊的结节性甲状腺肿和30例确诊甲状腺腺瘤患者的超声特征进行分析总结.结果:结节性甲状腺肿声像复杂多样,在一侧或双侧甲状腺内可同时出现多种回声样结节;无论大或小均易发生囊性变,结节内无血流信号或周边少量血流信号.结论:误诊原因主要是时结节性甲状腺肿回声的复杂多样性认识不足,误认为结节囊性变和乳头状改变甲状腺腺瘤多见,对结节回声、包膜、血流未做仔细分析也是其误诊原因之一.
作者:温建平;金有靓 刊期: 2011年第19期
病毒相关性噬血细胞综合征(virus-associated hemophagocytic syndrome,VAHS)临床少见,基层医院认识和重视不足.易误诊漏诊而造成严重后果.我院2010年10月12日收治1例发热患者后,医护人员及家属共有34人接触,其后3~10 d内接触人员共有18例发病,其中16例患者咽试培养为流感病毒,符合2004年国际组织细胞协会制定的诊断标准,经对症、支持治疗7~15 d,全部治愈.现将有关临床资料归纳分析如下.
作者:杨卫华;马义平 刊期: 2011年第19期
目的:分析载脂蛋白B(apoB)基因EcoRI、XbaI、MspI位点和载脂蛋白AI(apoAI)基因-75bp、+83 bp位点多态性与哈萨克族(哈族)人血脂异常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法检测275例哈族血脂异常患者(血脂异常组)和252例哈族血脂正常对照者(对照组)的apoB基因EcoRI、XbaI、MspI位点和apoAI基因-75 bp、+83 bp位点多态性.检测甘油三酯、血浆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apoB、apoAI的水平.结果:(1)各个位点各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在两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2)血脂异常组和对照组各基因型联合的总体分布不同(χ2=19.26,P<0.05).E+-/X--/Ms++/M1+-/M2++(联合10)的比率在血脂异常组(45/275)显著高于对照组(22/252,χ2=5.37,P<0.05).E++/X+-/Ms+-/M1+-/M2++(联合11)的比率在血脂异常组(30/275)显著高于对照组(13/252,χ2=4.94,P<0.05).(3)血脂异常组中基因型联合10和11(基因型联合10~11)的TC均值显著高于本组中除基因型联合10及11(基因型联合1~9)的均值,apoAI/apoB均值显著低于本组中基因型联合1~9的均值.对照组中基因型联合10~11的apoAI/apoB水平也显著低于本组中基因型联合1~9.(4)E++/X+-/Ms++/M1+-/M2+-(基因型联合2)的TC在两组中都分别低于基因型联合10~11,apoAI/apoB在两组中都分别高于基因型联合10~11.(5)apoAI/apoB无论在血脂异常组还是在对照组都与TC、LDL-C负相关,与HDL-C正相关.结论:apoB基因EcoRI、XbaI、MspI位点和apoAI基因-75 bp、+83 bp各位点基因型多态联合中,基因型联合10及11与哈族人血脂异常相关.基因型联合2可能是预防血脂异常的因素.其中的机制可能与载脂蛋白基因变异引起apoAI/apoB的改变进而引起血脂的变化有关.
作者:黄刚;钟华;热合曼;毛宏伟;迟晔虹 刊期: 2011年第19期
目的:探讨儿童腹盆腔横纹肌肉瘤(RMS)的CT与MR影像学特征.方法:对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0例腹盆腔RMS患儿的CT与MR影像资料进行总结分析.其中行CT平扫10例,增强扫描6例;行MR平扫3例,增强扫描3例.结果:CT平扫均见腹盆腔内较大软组织肿物,密度欠均匀,部分有坏死区,邻近组织受压推移甚至侵犯、淋巴结及远处转移;增强后病灶不均匀轻中度强化,以周边强化明显,动脉期病灶内可见较多增粗、扭曲的供血动脉影,延迟期斑片状持续性强化.MR检查T1WI序列示腹盆腔内等低混杂信号巨大肿物,T2WI序列上以稍高信号为主;增强后呈不均匀持续性强化.结论:儿童腹盆腔RMS是一种少见的间充质源性恶性肿瘤,CT与MR影像学表现能为其诊断及鉴别提供有用的信息.
作者:冯永明;胡晓华;鲍健;钱斌;吴晶涛 刊期: 2011年第19期
目的:探讨动脉阻断钳、门脉钳在半肝血流阻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近3年来62例采用选择性半肝血流阻断进行大肝癌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62例术中均采用动脉阻断钳阻断肿瘤侧半肝入肝血流,门脉钳阻断出肝血流的半肝血流阻断方法.结果:62例大肝癌切除均顺利完成;手术时间100~150 min,平均120 min.术中出血量50~750 mL,平均360 mL,未输血40例;术后恢复良好并痊愈出院,无肝功能衰竭及其他严重并发症,无围手术期死亡.结论:采用动脉阻断钳、门脉钳进行选择性半肝血流阻断,不但获得了良好血流阻断效果,使出血更加容易控制,而且大限度保护了患者的肝功能,是一种值得推广的肝脏血流阻断工具.
作者:覃怀成;陈希纲;钟先荣;孔勇;汪祖来 刊期: 2011年第19期
目的:探讨0.5%盐酸丙美卡因滴眼液对弃瓣准分子激光上皮下角膜磨镶术(LASEK)后疼痛的控制以及对术后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32例(64眼)行弃瓣LASEK患者,术后24 h给予适当点用0.5%盐酸丙关卡因眼药水;另选取40例(80眼)相同术式给予0.5%酮咯酸氨丁三醇滴眼液点眼作为对照.并观察术后疼痛,角膜上皮的愈合,视力恢复及角膜雾浊等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在24 h内各时间段使用表麻剂组疼痛指数更低,两组间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术后24 h使用0.5%盐酸丙美卡因滴眼液的次数为(9.28±2.63)次,间隔时间为(2.91±1.75)h.36 h及48 h疼痛两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在角膜上皮愈合,术后视力恢复,角膜雾浊方面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弃瓣LASEK术后适当使用0.5%盐酸丙美卡因滴眼液能有效解决术后疼痛,并对角膜上皮的愈合无明显影响.
作者:莫纯坚;王红俊 刊期: 2011年第19期
登革热是由登革病毒(DENV)引起的虫媒传染病,主要通过埃及伊蚊或白纹伊蚊叮咬传播.DENV有4种血清型(DENV 1~4),感染DENV后可发生登革热、登革出血热(DHF)或登革休克综合征(DSS)[1].登革热是一个古老的传染病,早在16世纪就有类似病症的描述记载[2],它广泛流行于热带和亚热带的非洲、美洲、东南亚、西太平洋地区以及欧洲个别地区等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东南亚、西太平洋地区和美洲加勒比海地区多呈地方性流行.目前登革热已成为一个日益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3].
作者:何剑峰 刊期: 2011年第19期
目的:初步探讨高效联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对艾滋病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使用WHOQOL-HIV生存质量简表对102例已经开始高效联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的艾滋病患者进行6个月的动态追踪,分析抗病毒治疗时间、免疫学变化及药物毒副作用时生存质量的影响.结果:随着高效联合抗病毒时间的延长,艾滋病患者的独立领域得分逐渐升高,心理和环境领域的得分在开始抗病毒治疗7~24个月的患者得分高,抗病毒治疗时间长短不同的组间存在差异(P<0.05);CD4+计数及Th/Ts的差异及变化对生存质量各领域得分未引起有显著性意义的变化,而在抗病毒过程中出现血液毒性及肝损害的患者在生理领域得分偏低,与未出现这两方面毒副作用的患者有不同的变化趋势(P<0.05).结论:高效联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对艾滋病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提高患者独立领域得分,而抗病毒药物的血液毒性和肝损害对艾滋病患者生存质量生理领域得分有一定影响.
作者:陈谐捷;贾卫东;谭行华;岑玉文;陈新林;董永新;何丽云;蔡卫平 刊期: 2011年第19期
目的:探讨同型半胱氨酸(Hcy)及其代谢关键酶蛋氨酸合成酶还原酶(methionine synthase reductase,MTRR)基因多态性与颅内动脉瘤的关系.方法:采用化学发光技术检测76例颅内动脉瘤患者(颅内动脉瘤组)和77例健康成人(对照组)的血浆Hcy水平,并利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内切酶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PCR-RFLP)检测其代谢关键酶MTRR基因多态性.结果:颅内动脉瘤患者血浆Hcy水平[(16.14±6.72)μmol/L]明显高于对照组[(11.20±3.20)μmol/L],两组间血浆甘油三酯(TG)和总胆固醇(TC)水平差异无显著性.两组MTRR A66G基因型分布比较,颅内动脉瘤组GG基因型及G等位基因频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颅内动脉瘤的风险是对照组的7.30和2.41倍.MTRR A66G不同基因型颅内动脉瘤患者比较,血浆TG、TC浓度差异无显著性,GG基因型血浆Hcy浓度较其他基因型高;对照组不同基因型间血浆Hcy、TG、TC水平差异均无显著性.结论:高Hcy血症与颅内动脉瘤病发生有一定关系;MTRR A66G的AA基因型可能是颅内动脉瘤的保护性基因,发生变异时患病风险增加.
作者:陈盛强;戴文伟;许绍强;孙卫文;邓维意;伍建伟;李明昌;何伟文;陆永健;罗学港 刊期: 2011年第19期
目的:观察苯海拉明肌肉注射治疗眩晕急性发作的疗效.方法:将我院急诊就诊的病因诊断明确的反复发作眩晕患者分为苯海拉明组(n=471)和常规治疗组(n=445).苯海拉明组除给予苯海拉明20 mg肌肉注射外,其他治疗方法两组相同.观察治疗3 h后患者症状的改善程度,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苯海拉明组的显效率、有效率、总有效率均显著高于常规治疗组(P<0.05).结论:苯海拉明肌肉注射可明显改善急诊眩晕患者症状,缩短症状持续时间,并且无不良作用.
作者:王吉文;丘宇茹;陈玉成;黄子通 刊期: 2011年第19期
目的:探讨蛛网膜下腔出血(SAH)行动脉瘤夹闭术后早期脑脊液引流对脑积水形成和脑血管痉挛的影响.方法:将106例经过手术夹闭的动脉瘤性SAH患者按治疗方案的选择随机分为两组:脑脊液引流组(A组)56例,在急性出血期首先手术夹闭动脉瘤,然后在颅底脑池置入引流管,缝合硬脑膜,引流5~7 d后拔出,对脑脊液仍为血性者,行腰大池引流.对照组(B组)50例患者夹闭动脉瘤后,缝合硬脑膜.比较两组患者发生脑积水和脑血管痉挛的比率.结果:两组患者的基本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显著性(均P>0.05),具有可比性.两组脑积水的发生率为7.1%(4/56)和24.0%(12/50),差异有显著性(χ2=4.79,P<0.05),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显示,两组大脑中动脉血液流速分别是(94.4±20.3)cm/s和(117.5±29.4)cm/s,脑血管痉挛发生率分别是7.1%和30.0%(χ2=7.89,P<0.01),差异均有显著性.结论:患者在动脉瘤夹闭术后行脑脊液引流对防治脑积水和脑血管痉挛的发生及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王代旭;陈劲草;金保山;陈涛;陈金华;高文宏 刊期: 2011年第19期
目的:检测上皮性卵巢癌患者手术前后血清YKL-40水平及其在病理组织中YKL-40的表达,并分析其相关性,了解YKL-40在上皮性卵巢癌中的临床意义.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46例上皮性卵巢癌患者(上皮性卵巢癌组)术前及术后静脉血中YKL-40浓度,并以10例非卵巢病变住院妇女(正常对照组)及25例卵巢良性上皮性肿瘤患者(卵巢良性上皮性肿瘤组)作为对照.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YKL-40在卵巢病变及正常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正常对照组与卵巢良性上皮性肿瘤组YKL-40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96),上皮性卵巢癌组(术前)与正常对照组、卵巢良性上皮性肿瘤组及上皮性卵巢癌组(术后)的血清YKL-40浓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上皮性卵巢癌组术前血清YKL-40浓度与患者的临床分期、CA125有相关性,与组织分级、组织学类型无相关性.YKL-40在正常卵巢组织中无表达,在卵巢良性和恶性上皮性肿瘤中的阳性表达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在上皮性卵巢癌组中YKL-40阳性表达率与组织学分级、临床分期有关(P<0.05).结论:上皮性卵巢癌患者术前血清YKL-40浓度明显增高,手术治疗后YKL-40浓度明显下降,YKL-40在上皮性卵巢癌组织中其阳性表达率与组织分级和临床分期有关,提示检测YKL-40对上皮性卵巢癌恶性程度的判断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作者:王敏;刘凤英;刘建建 刊期: 2011年第19期
目的:探讨重型肝炎肝移植患者围术期凝血功能变化的观察及护理.方法:选择接受改良背驮式肝移植手术的重型肝炎患者55例,分别于术前、手术1 h、无肝10 min、新肝5 min、新肝期3 h,抽血测定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血小板计数(PLT)、纤溶酶活性,采用Sonoclot凝血分析仪测定床边活化凝血时间(ACT)、凝血速率(clot rate)及血小板功能(PF)的变化,记录凝血物质用量、手术时间及出血量.结果:与术前值相比:应用凝血物质后,PT在手术1 h及无肝10 min缩短,纤溶酶活性在手术1 h下降(P<0.05),ACT、TT在无肝10 min进一步改善(P<0.05);关腹前凝血速率明显低于术前值(P<0.05或0.01),PF增高.结论:重型肝炎患者术中凝血功能差而复杂,护士应密切观察术中出血的情况,及时监测凝血功能的变化和使用凝血物质,以保证手术顺利进行.
作者:朱琼芳;周巧;黄毓婵;陈旭素 刊期: 2011年第19期
目的:分析登革2型病毒非结构蛋白NS1的结构和功能特征并预测其优势抗原表位.方法:利用NCBI、CBS等生物信息学网站和DNAStar、Vector NTI等软件包,分析登革2型病毒NS1的理化性质和结构与功能特征,及可能的空间结构和抗原表位.结果:NS1基因编码352个氨基酸,含12个保守的半胱氨酸.脂质含量相对较多,理化性质不稳定.无分泌型信号肽及跨膜结构,但存在多个糖基化、磷酸化、酰胺化位点.空间结构为一紧凑球形,N端和C端暴露于球体表面,线性B细胞抗原表位的区域较为密集.中段包埋于分子内部,但含有一些与血小板、血管内皮或纤维蛋白素原高度同源的B细胞表位序列,可能在登革出血热的病理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结论:NS1不仅是一个极具潜力的诊断性抗原,其抗原表位的预测将为登革病毒表位多肽疫苗的开发提供依据.
作者:齐一鸣;黄俊琪 刊期: 2011年第19期
目的:探讨电话随访对脑外伤后持续植物状态居家护理依从性的影响.方法:将40例脑外伤后持续植物状态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两组患者在住院期间均接受系统的健康教育和出院指导,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取电话跟踪随访.半年后比较两组患者康复护理依从性和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半年后观察组患者康复护理依从性明显高于对照组,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话随访可以满足脑外伤后持续植物状态患者的健康需求,提高患者家属康复护理依从性,减少并发症,降低病死率.
作者:葛东明;丁涟沭;王正梅;王爱凤 刊期: 2011年第19期
目的:研究甲状腺功能异常(包括甲亢或甲减)患者血清内脂素水平的变化,探讨甲状腺功能异常时内脂素水平变化与甲状腺激素的相关关系及其在甲状腺功能异常患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甲状腺功能异常患者,分为甲状腺功能亢进组(甲亢组,n=30)、甲状腺功能减退组(甲减组,n=30)及甲状腺功能正常者(对照组,n=30).取空腹血检测游离三碘甲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促甲状腺激素(TSH)、三碘甲腺原氨酸(TT3)、甲状腺素(TT4)、空腹血糖、血脂及内脂素水平,并计算体质指数(BMI).结果:甲亢组及甲减组内脂素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单因素相关分析显示甲亢组血清内脂素与FT3、FT4、TT4呈正相关,与TSH、胆固醇(TC)呈负相关.甲减组血清内脂素与BMI、TSH、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呈正相关,与FT3、FT4、TT3、TT4呈负相关.结论:甲状腺功能异常患者(不论是甲亢组还是甲减组)血清内脂素水平升高的改变,提示这种改变与甲亢时能量的消耗及甲减时能量的储备存在一定的关系,但作用机制复杂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作者:谭丽艳;杨震宇;潘佳秋 刊期: 2011年第19期
登革病毒(DENV)是黄病毒属的单股正链RNA病毒,其基因组全长约为10.7 kb,包含一个开放读码框架,编码3种结构蛋白和7种非结构蛋白.依据E蛋白的抗原性不同,DENV分为4个血清型(DENV 1~4).DENV主要以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为传播媒介,引起登革热(DF)和登革出血热(DHF).DF是一种急性自限性疾病,而DHF是DENV感染的重症表现,伴随血小板减少和毛细血管渗漏,甚至可能发展成威胁生命的登革休克综合征(DSS).
作者:王娟;高娜;吴娜;安静 刊期: 2011年第19期
目的:探讨防逆流留置针在小儿静脉输液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5-12月入住儿科适合应用留置针的患儿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使用防逆流留置针,对照组使用普通留置针.观察两组堵管、回血、护士冲管次数、家长满意度及留置针留置时间.结果:观察组堵管、回血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护士冲管次数减少及留置时间增加;观察组的家长满意度高.结论:防逆流留置针在小儿静脉输液治疗中能明显降低堵管率、回血率,减轻护士工作量,延长留置时间,体现留置针优点,达到治疗目的,提高患儿家长满意度,减轻患儿痛苦.
作者:黄雪飞;陈全景 刊期: 2011年第19期
目的:探讨硬膜外阻滞复合异丙酚镇静麻醉用于小儿尿道下裂手术的临床实用性和安全性.方法:40例尿道下裂患儿随机分为氯胺酮麻醉组(KA组,n=20)和硬膜外阻滞复合异丙酚组(EP组,n=20),记录两组手术时间、氯胺酮的用量.观察两组术前,切皮时,苏醒时的心率,平均动脉压变化程度以及术后意识恢复,镇痛效果,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在手术时间较长的复杂型小儿尿道下裂手术中两组相比较,EP组氯胺酮用量少,异丙酚用量合适,呼吸循环稳定,术后清醒快,镇痛效果好.结论:硬膜外阻滞复合异丙酚麻醉用于手术时间较长的复杂型小儿尿道下裂手术,安全,临床效果满意,优于氯胺酮麻醉.
作者:温雪飞;屠伟峰;张春梅;施冲 刊期: 2011年第19期
胸腔镜手术因受技术难度的限制,目前在基层医院尚未得到很好推广[1],但它是微创胸外科的必然趋势.我院自2008年以来大力发展该项技术,已积累了一定的经验,现回顾性分析41例良性病变的治疗,经过如下.
作者:阚奇伟;刘泗军;石勇;彭福强;董仁华;朱建松 刊期: 2011年第1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