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原发性胃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82例预后分析

元建华;彭小东;黎军和

关键词:淋巴瘤, 大B细胞, 弥漫性, 临床特征, 细胞来源, 预后
摘要:目的:探讨原发性胃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primary gastric 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PGDLBCL)的临床特征、肿瘤细胞来源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82例PG-DLBCL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特点、细胞来源等对患者预后相关因素的影响.结果:82例PG-DLBCL患者中,年龄18~80岁,中位年龄54岁,可追访72例患者的3年和5年生存率均分别为64.2%和59.3%.单因素预后分析发现国际预后指数(IPI)、B症状和β2-微球蛋白(β2-MG)对生存率的影响有显著性(P<0.05).Cox多因素分析显示初诊时血清LDH水平与临床分期是影响本组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结论:PG-DLBCL发病以中年男性为主.IPI、B症状及β2-MG对预测患者生存和指导治疗有重要作用,其中初诊时血清LDH水平与临床分期是本组患者的独立预后因素.术后化疗或术后放化疗组的疗效与化疗或放化疗组相比基本相同.
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透析患者的营养管理

    营养不良是维持性透析患者临床上常见的重要并发症,其发生率高达23%~73%,营养不良可以导致患者免疫功能低下、频发感染、贫血加重甚至造成患者的住院率及死亡率升高[1].维持性透析患者的营养不良包括蛋白质营养不良、热量营养不良以及两者都存在即混合性营养不良,蛋白质-热能营养不良仍然是首要因素.

    作者:刘岩;谭荣韶 刊期: 2011年第22期

  • 贝前列素钠降低糖尿病肾病蛋白尿的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用贝前列素钠片替代PGE1联合贝那普利治疗糖尿病肾病时,减少糖尿病肾病蛋白尿的效果.方法:选择65例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所有患者均给予基础治疗:口服贝那普利10mg,1次/d.试验组另口服贝前列素钠40μg/次,3次/d.疗程为15 d.观察药物副作用,检测用药前后的24 h尿蛋白、24 h尿微量白蛋白、Cys C、ALT、PLT等指标.结果:24 h尿蛋白:试验组治疗前(1935±810)mg/d,治疗后(1 010±790)mg/d,对照组治疗前(1 920±780)mg/d,治疗后(1575±808)mg/d.24 h尿微量白蛋白:试验组治疗前(201±175)mg/d,治疗后(110±86)mg/d,对照组治疗前(215±188)mg/d,治疗后(172±112)mg/d.治疗后对照组和试验组的尿蛋白、尿微量白蛋白均有下降,和治疗前相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试验组下降的更为明显,和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ALT、GGT、PLT无明显变化(P>0.05),不良反应率也较低.结论:贝前列素钠降低糖尿病肾病蛋白尿的效果明显,可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糖尿病肾病.

    作者:齐志华;吴冬云;朱贵忠 刊期: 2011年第22期

  • 牙周韧带无痛局部麻醉注射技术在拔牙术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无痛麻醉注射仪实施牙周韧带(PDL)麻醉开展拔牙术的可行性及效果.方法:收集拔牙病例共224例,以无痛麻醉注射仪实施PDL麻醉开展拔牙手术,了解麻醉效果,并比较上、下颌拔牙PDL麻醉效果的差异以及在炎症、非炎症状态下拔牙PDL麻醉效果的差异.结果:全部224例拔牙病例PDL麻醉总有效率达到83.48%.上颌拔牙的PDL麻醉有效率89.47%,下颌拔牙的PDL麻醉有效率82.26%,统计学x2检验(x2=1.262 7,P>0.25)显示两者PDL麻醉有效率差异无显著意义.炎症拔牙的PDL麻醉有效率76.92%,非炎症拔牙的PDL有效率84.91%,统计学x2检验(x2=1.084 7,P>0.25)显示两者PDL麻醉有效率差异无显著意义.结论:以无痛麻醉注射仪实施PDL麻醉拔牙,可以取得良好的麻醉效果,具有一定的可行性.但是具体操作时,在注射技巧方面需要加以改进提高,以克服由于病患牙病变导致的非理想性注射条件而所造成的麻醉不全.

    作者:许竞;巫燕辉 刊期: 2011年第22期

  • 应用皮肤扩张器治疗皮瓣并指分指的护理

    皮肤扩张器可用于治疗身体各部位皮肤软组织缺损,但用于皮瓣并指分指并不多见.受王彪[1]等研究的启发,我院自2007-2009年采用皮肤软组织扩张器治疗皮瓣术后并指畸形5例.取得了满意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郭玲;莫兰 刊期: 2011年第22期

  • 慢性心衰合并贫血患者血浆中纤维蛋白原检测的临床意义

    目的:评价慢性心衰与血红蛋白水平的关系,观察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与贫血的可能联系.方法:设立对照组、心衰组、心衰并贫血组,分别测红细胞参数、血浆纤维蛋白原浓度和C-反应蛋白等指标.结果:慢性心衰患者221例(男性占52.5%),对照组45例(男性占55%),慢性心衰患者血红蛋白浓度(123.8±1.98)g/L,对照组(135.543±1.64)g/L(P<0.000 1).有40例患者(18%)有慢性心衰和贫血.慢性心衰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浓度为(4.10±1.2)g/L,对照组纤维蛋白原浓度为(3.45±143)g/L,P=0.013.慢性心衰及贫血患者Fib浓度(5.56±0.82)g/L,无贫血患者Fib浓度为(4.1±1.2)g/L,P=0.005 9.多元回归分析显示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是贫血的独立因素.结论:贫血是慢性心衰患者常见的疾病,与心衰的严重程度有关.慢性心衰患者中Fib浓度的增加可能与贫血中慢性炎症有关.

    作者:朱红玉;游小兰;谢雄娥 刊期: 2011年第22期

  • 细胞核形态定量在小细胞肺癌的纤支镜细胞学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探讨基于纤维支气管镜刷片细胞涂片中,多参数的细胞核形态定量分析对小细胞肺癌与非小细胞肺癌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利用HMIAS-2000医学图文分析测量系统,对组织学确诊的纤维支气管镜刷片的小细胞肺癌与非小细胞肺癌的细胞核进行形态定量研究(腺癌48例、鳞癌28例、小细胞癌22例,阴性对照组40例).结果:在22个形态定量参数中,小细胞肺癌与良性对照20项参数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小细胞肺癌与非小细胞肺癌16项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小细胞肺癌的多参数的形态计量揭示了纤支镜刷片细胞学的细胞核形态学计量特征,对辅助鉴别诊断小细胞肺癌具有一定的意义.

    作者:王文清;郭华雄;龚平;赵廷宽;李春燕 刊期: 2011年第22期

  • 年龄及基础卵泡刺激素与卵巢反应性及IVF-ET治疗结局的相关研究

    目的:探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过程中基础卵泡刺激素(bFSH)水平及年龄与卵巢反应性及IVF治疗结局的相关性.方法:对2008年6月至2010年6月在我生殖中心接受IVF-ET治疗的402例不孕症患者新鲜周期结局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不同bFSH水平组合不同年龄分组患者:低龄高bFSH组(226例)(年龄<38岁且bFSH≥12 IU/L)与高龄低bFSH组(182例)(年龄≥38岁且bFSH<12 IU/L),比较两组卵巢反应性和IVF-ET结局的差异.结果:低bFSH组患者获卵数目明显多于高bFSH组(P=0.016),但两组Gn用药天数及剂量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周期取消率、周期获卵率、受精率、卵裂率及优胚率等方面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而低龄高bFSH组患者在胚胎种植率(P=0.00)、临床妊娠率(P=0.002)及流产率(P=0.030)三方面的结局明显优势于高龄低bFSH组.结论:基础FSH是评估卵巢反应性的良好指标,但不能较好地预测妊娠结局;年龄是预测IVF治疗结局的较独立指标,与终的临床妊娠、流产结局密切相关.

    作者:滕依丽;林文琴;赵军招;林金菊 刊期: 2011年第22期

  • 凝血酶敏感蛋白-1在慢性移植肾病大鼠肾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探讨大鼠肾组织凝血酶敏感蛋白-1的表达与慢性移植肾病的关系.方法:依照国际标准CAN实验大鼠模型,以F344大鼠作供者,Lewis大鼠作受者,行原位异体肾移植,建立大鼠CAN模型,作为CAN组.以Lewis大鼠做供、受体,行原位异体肾移植,作为对照组.16周后,观察两组大鼠肾功能、肾组织学改变;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肾组织TSP-1及TGF-β1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CAN组大鼠24 h尿蛋白定量、血肌酐明显升高(P<0.01);根据Banff97评分标准,对照组未见明显病理改变,而CAN组肾小球硬化率达24%以上,可见明显的肾小管萎缩、间质纤维化及严重的血管内膜纤维化,两组移植肾Banff评分结果差异显著(P<0.01);TSP-1在对照组弱表达,TGF-β1仅有少量表达,而CAN组TSP-1、TGF-β1阳性表达面积显著增强,可见于肾小球系膜细胞、肾小管上皮细胞、肾间质细胞.结论:TSP-1在CAN大鼠移植肾组织中高表达,可能作为TGF-β1的上游分子参与TGF-β1介导的慢性移植肾病变的发生发展.

    作者:米永杰;文莉莉;李健 刊期: 2011年第22期

  • 早产与生殖道感染相关性的前瞻性研究

    目的:探讨旱产与生殖道感染的相关性及生殖道感染主要致病菌.方法:前瞻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在我院产前检查及分娩的病例共1 832例,排除内外科合并症、产科原因所致流产、早产及生殖道器质性病变所致早产等情况外,将参与研究者按照初次产前检查是否存在生殖道感染,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于研究组成员,随机分为接受抗生素治疗(A组)、未接受抗生素治疗(B组)(所有抗生素治疗均根据药敏结果进行).结果:发生流产的机率:生殖道感染组(B组)发生率为3.2%,与A组及对照组均有统计学差异,A组(2.2%)与对照组(2.0%)之间流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妊娠28~31+6周早产发生率B组(13.6%)较A组(6.1%)及对照组(1.6%)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妊娠32~33+6周早产发生率与妊娠28~31+6周相似,妊娠34~35+6周早产发生率3组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同时A组在28~31+6及32~33+6周发生的早产较对照组明显增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主要病原菌依次为:无乳链球菌(42.2%)、大肠埃希氏菌(33.7%)、表皮葡萄球菌(10.8%)、其他细菌如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等(13.3%),此外支原体阳性率(62%),多伴发其他生殖道细菌感染.结论:早产与生殖道感染存在明显的相关性,尤其是较早期早产的发生,通过针对病原菌的抗生素治疗可以有效降低早产的发生率.

    作者:杨春艳;胡小平;周沫;柳艳丽;梁穗英 刊期: 2011年第22期

  • 原发性胃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82例预后分析

    目的:探讨原发性胃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primary gastric 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PGDLBCL)的临床特征、肿瘤细胞来源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82例PG-DLBCL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特点、细胞来源等对患者预后相关因素的影响.结果:82例PG-DLBCL患者中,年龄18~80岁,中位年龄54岁,可追访72例患者的3年和5年生存率均分别为64.2%和59.3%.单因素预后分析发现国际预后指数(IPI)、B症状和β2-微球蛋白(β2-MG)对生存率的影响有显著性(P<0.05).Cox多因素分析显示初诊时血清LDH水平与临床分期是影响本组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结论:PG-DLBCL发病以中年男性为主.IPI、B症状及β2-MG对预测患者生存和指导治疗有重要作用,其中初诊时血清LDH水平与临床分期是本组患者的独立预后因素.术后化疗或术后放化疗组的疗效与化疗或放化疗组相比基本相同.

    作者:元建华;彭小东;黎军和 刊期: 2011年第22期

  • 晚期癌症患者症状群的调查分析

    目的:调查并分析晚期癌症患者症状群的发生及分布特征.方法:采用M.D安德森症状评估量表中文版(The Chinese version of the M.D Anderson symptom Inventory,MDASI-C)对158例晚期癌症住院及门诊患者进行调查.使用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对全部症状进行检验,同时对每两个症状闻进行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自2008年7月至2010牟7月,总计158例患者完成了症状调查.PCA分析显示存在3个症状群,3个症状群均有较高的内部信度(Cronbach's α0.67、0.76及0.70).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MDASI-C各症状间均存在正相关(P<0.001).结论:晚期癌症患者存在着不同的症状群,对其认识有助于理解症状的病理生理学特征.而以症状群而非单个症状为目标的治疗将产生更多的临床获益,从而提高晚期癌症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霍丹;刘勇 刊期: 2011年第22期

  • 白细胞介素-1β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在糖尿病性白内障中的表达和意义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9,MMP-9)在糖尿病性白内障晶状体上皮细胞(lens epithelial cells,LEC)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IL-1β及MMP-9在糖尿病性白内障(30例)和无糖尿病的年龄相关性白内障(30例)晶状体上皮细胞中的表达.结果 IL-1β与MMP-9在糖尿病性白内障LEC中的表达显著高于在无糖尿病的年龄相关性白内障LEC中的表达(P<0.01),IL-1β和MMP-9随白内障程度的增加阳性表达逐渐增高(P<0.05),且在糖尿病性白内障LEC中IL-1β与MMP-9正相关(r=0.576,P<0.01).结论:IL-1β和MMP-9在糖尿病性白内障的发生和发展中均有重要作用.

    作者:李青春;蔡小军;李岱 刊期: 2011年第22期

  • 透明质酸钠对骨性关节炎患者关节液中TNF-α、hs-CRP和MMP-3含量的影响

    目的:观察透明质酸钠对骨性关节炎(OA)患者关节液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基质金属蛋白酶-3(MMP-3)含量的影响,探讨其治疗骨性关节炎的作用机制.方法:72例OA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6例)和对照组(36例),对照组予双氯芬酸钠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同时关节腔内注射透明质酸钠治疗,治疗5周,治疗前后检测两组患者关节液中TNF-α、hs-CRP和MMP-3的含量.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关节液中TNF-α、hs-CRP和MMP-3含量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1),治疗组患者关节液中TNF-α、hs-CRP和MMP-3含量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透明质酸钠能够减少OA患者关节液中TNF-α、hs-CRP和MMP-3的含量,延缓关节软骨退变的进程.

    作者:吴斌;朱宁;邓明艳;毛静;张小莲;梁彩霞 刊期: 2011年第22期

  • 以眩晕为首发症状的脑出血

    眩晕是临床常见的主观症状,可见于神经内科、耳鼻喉科等多种疾病.但以眩晕为首发症状的脑出血在临床上很少见,容易误诊或漏诊,现就我院2010年1月至2011年2月收住的8例以眩晕为主要症状的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如下.

    作者:韩沁;曾荣 刊期: 2011年第22期

  • 影像三维重建在直肠肿瘤诊治中的作用

    目的:探讨直肠肿瘤患者进行直肠肿瘤数字解剖模型构建及三维图像构建的临床价值方法:搜集直肠癌和直肠息肉患者36例,行肠道准备后使用CT进行薄层扫描及数字模型构建;手术后取患者病理标本,将二者结果进行对比.结果:病变部位主要表现为局部突起、凹陷及肠管狭窄,可用于分析肿痛与周围结构的相互有关系,重建的三维图像与直肠肿瘤大体标本一致性较高.结论:此方法可以帮助临床医生更好地理解肿瘤的整体形态,更好地分析其与周围重要结构的毗邻关系,有利于指导手术的顺利进行.

    作者:俞金龙;黄宗海;崔春晖;黄淑馨;史福军 刊期: 2011年第22期

  • 播散性带状疱疹1例

    患者男,65岁.主因左胸、左腰背部簇集性水疱伴疼痛1周,全身泛发水痘样皮损伴瘙痒2 d就诊.就诊前1周左腰背部出现不规则红斑,很快红班上出现簇集性水疱,次日左胸部亦出现类似皮损,局部疼痛明显,5 d后全身皮肤泛发丘疹、水疱,轻度瘙痒.既往体健,家族中无类似病史.体格检查:体温38.8℃,余无异常.实验室检查:血常规、尿常规、粪常规、肝肾功、电解质、肿瘤标记物、胸片、腹部彩超均无异常.皮肤科情况:左胸部、左腰背部多片不规则红斑,红斑上群集绿豆至蚕豆大水疱、脓疱,部分脓疱融合呈脓湖,皮损呈带状分布,未超过前后中线,全身散在绿豆大小红色丘疹、水疱,周围有红晕.诊断:播散性带状疱疹.

    作者:周立奉;路荣;茆建国;刘海峰 刊期: 2011年第22期

  • 经股动脉途径冠脉造影和介入术后Angio-Seal血管封堵器的应用

    目的:评估经股动脉冠状动脉造影和介入治疗术后适用Angio-Seal血管封堵器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根据术后止血方式的不同,将582例经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造影(coronary angiogaph,CAG)和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术后的患者分为A组(220例)和B组(362例).A组患者使用Angio-Seal血管封堵器止血,B组患者采用手工压迫股动脉止血,对两组患者的止血成功率,出血并发症及迷走反射的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比较,在止血成功率、出血并发症的发生率上无明显差异,但迷走反射的发生率有显著差异.结论:Angio-Seal血管封堵器在止血成功率及出血并发症上并不优于传统手工压迫止血法,同时其价格较昂贵,因此在选择病例时需非常谨慎,而不能作为经股动脉途径冠脉诊疗术后的常规止血法.

    作者:杭涛;何松清;王立军;宫剑滨;程训民;彭永平;江时森 刊期: 2011年第22期

  • 肾上腺素α2受体调控MAPK通路对VILI大鼠肺部炎症的影响

    目的:研究肾上腺素α2受体调控的炎症信号传导MAPK通路对呼吸机所致肺损伤大鼠肺部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30只SPF级雄性SD大鼠随机均分成5组:常规潮气量通气组(C,8 mL/kg,呼吸频率90次/min),大潮气量通气组(H,20 mL/kg,呼吸频率50次/min),大潮气量通气盐酸右旋美托咪啶处理组(D,参数设置同H组),大潮气量通气育亨宾处理组(Y,参数设置同H组),大潮气量通气+盐酸右旋美托咪啶+育亨宾处理组(D+Y,参数设置同H组).观察肺部病理改变,ELISA法检测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的肿瘤坏死因子α、IL-1B、IL-6和IL-10,Western Blot方法检测各组肺组织中促分裂原活化蛋白激酶及其和磷酸化水平.结果:和C组相比,H组、D组、Y组和D+Y组大鼠肺组织病理改变,BALF中的TNF-α、IL-1β、IL-6、IL-10和MIP-2,以及肺部磷酸化ERK1/2均有明显增高.H组、Y组和D+Y组相比,D组肺组织和BALF中各项指标均显著降低.结论:α2受体激动荆能通过调控MAPK通路显著减轻VILI所造成的肺部炎症反应,提示α2受体在VILI所造成的肺部炎症反应中起到重要作用.

    作者:吕婧;忽新刚;黎镇赐;于霖;丁宁;许立新;余守章 刊期: 2011年第22期

  • 房颤复律方法的研究进展

    心房颤动(房颤)是成人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心房发生350~600次/min不规则的冲动,引起不协调的心房乱颤,心室仅接受部分通过房室交界区下传的冲动,故心室率120~180次/min,节律不规则.房颤分阵发性房颤、持续性房颤及永久性房颤,其中以风湿性二尖瓣病变、冠心痛、甲状腺功能亢进和高心病常见,部分长时间阵发或持久性房颤患者,并无器质性心脏病的证据,称为特发性房颤.

    作者:杨丽嵘;王晨霞;白延平 刊期: 2011年第22期

  • 持续低效缓慢血液透析与普通血液透析在终末期糖尿病肾病患者中的对照研究

    目的:探讨持续低效缓慢血液透析在终末期糖尿病肾病患者维持性血液透析中的血流动力学稳定性及溶质的清除效果.方法:选择维持性血液透析的终末期糖尿病肾病患者30例,按二阶段设计,比较持续低效缓慢血液透析与普通血液透析两种治疗中低血压的发生率和溶质的清除情况.结果:持续低效缓慢血液透析与普通血液透析两种治疗中低血压的发生率分别为6.7%和1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两种治疗均能有效清除K、BUN、PO4及β2-MG,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持续低效缓慢血液透析较普通血液透析较好地清除BUN、PO4及β2-MG,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20,P=0.001,P=0.010),但两种治疗对白蛋白的影响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持续低效缓慢血液透析在终末期糖尿病肾病患者中具有较为稳定的血流动力学特点和较好的中小分子毒素的清除率,可以改善患者的透析依从性和生存质量.

    作者:李锐钊;梁馨苓;陈源汉;章斌;胡鹏华;许德珍;史伟 刊期: 2011年第22期

实用医学杂志

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卫生厅

主办: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