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成;谭芳;杨皑岚;李华;毕鸿雁;傅玮萍;戴路明;陈芬;符琴;田陆云
目的:评价NL和PLF两种化疗方案诱导化疗联合同期放化疗治疗局部晚期鼻咽癌的临床疗效、依从性及毒副反应.方法:92福州分期为Ⅲ~IVa期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8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NL方案同期放疗组)和对照组(PLF方案同期放疗组);NL方案,NVB(长春瑞滨)25mg/m2,静脉滴注d1,L-OHP(奥沙利铂)100 mg/m2,静脉滴注d1;PLF方案,CF(亚叶酸钙)200 mg/m2,静脉滴注,d1~d5,5-Fu(氟尿嘧啶)500 mg/m2,CIV,d1~d5,DDP(顺铂)25 mg/m2,静脉滴注,d1-d3,两组均21 d为1个周期.两组患者放疗均采用常规分割方案.结果:两组患者近期疗效比较无显著差异.治疗组、对照组3年总生存率、无瘤生存率、无局部区域复发生存率、无远处转移生存率相似,分别为81.8%和80.9%、75.O%和71.4%、88.6%和90.5%、79.5%和80.9%(P>0.05),理论照射时间完成鼻咽部肿瘤及颈部淋巴结预订剂量放疗者分别为86.4%、66.7%(P<0.05),第4周期化疗依从率分别是59.1%、35.7%(P<0.05).中位随访3.8年,随访率为96.5%.Ⅲ~Ⅳ级恶心呕吐、口腔黏膜炎的毒副反应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白细胞减少治疗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NL方案诱导化疗联合同期放化疗治疗晚期鼻咽癌的临床疗效及生存率与PLF方案相似,毒副反应较低,患者耐受性和依从性较好.
作者:汪晓洁;寿涛;刁宪民;康真;李丽华;曾蓉 刊期: 2011年第24期
吻合口瘘是食管癌、贲门癌术后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可威胁患者的生命,因此,如何提高食管癌、贲门癌手术的安全性,改善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一直都是食管外科努力的方向.我院2000年3月至2009年8月开展胃食管瓣膜式吻合术治疗食管癌、贲门癌31例,临床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会志;杨国明;于翠娟;董驹;李新;赵雅玲;吕婕;张文珍;刘殿臣 刊期: 2011年第24期
急性胆源性胰腺炎(actue biliary pancreatitis,ABP)系指因胆道梗阻相关因素而引起的急性胰腺炎.ABP占急性胰腺炎的50%~70%[1],其起病急、发展快,病死率高达20%~30%.手术治疗对于ABP的有效性近年来已达成共识,但对手术时机及手术方式的选择仍存在一些争议.现收集我院2005年7月至2010年7月期间收治的急性胆源性胰腺炎96例临床资料,对其不同治疗方案及手术时机的选择分析总结如下.
作者:秦双伟;艾可为;寸向农;杨开明 刊期: 2011年第24期
目的:探讨热休克蛋白(HSPs)在强直性脊柱炎(AS)发病和病情活动中的作用,并评价血清HSPs水平在判定AS病情活动中的价值.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USA)检测22例AS活动期与22例AS静止期患者及22例正常体检者血清HSP70、HSP60和HSP27的水平,分析其与AS发病和病情活动的相关性.结果:(1)AS活动组血清HSP70水平显著高于静止组和正常对照组,且AS静止组亦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2)血清HSP70水平与C反应蛋白、血沉、Bath AS病情活动性指数和功能指数呈正相关.(3)佳截断点上血清HSP70(>11.23 ng/mL)诊断AS活动性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率均为81.8%.结论:HSP70可能参与AS的发病和病情活动,且其血清水平可作为评价AS病情活动的临床指标.
作者:罗红玉 刊期: 2011年第24期
目的:探讨中期妊娠引产孕妇分娩镇痛的合适时机.方法:选取2006年1月至2011年3月于孕14~27周在我院行分娩镇痛的中期妊娠引产初产孕妇共313例,按给予分娩镇痛的不同时机随机分为宫口未开组97例、宫口开大1 cm组132例和宫17开大2 cm组84例.并选择同期拒绝分娩镇痛的中期妊娠引产孕妇154例作为对照组.观察孕妇的疼痛、总产程、出血量、产后出血等情况.结果:所有接受分娩镇痛的产妇疼痛均有明显缓解(P<0.05),分娩时疼痛感,宫口未开组较宫口开大1cm组和宫口开大2cm组明显,但低于对照组(P<0.05).宫口未开组总产程长于宫口开大1cm组、宫口开大2 cm组和对照组,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宫口开大1cm组、宫口开大2 cm组和对照组之间总产程无统计学差异(P>0.05).出血量、产后出血比例宫口未开组大于宫口开大1 cm组、宫口开大2 cm组,但小于对照组(P<0.05),宫口开大1cm组、宫口开大2 cm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宫口开大1cm时给予镇痛,镇痛效果满意,且不影响产程,产时出血量减少,是中孕引产的一个合适时机.
作者:任为;肖梅;谭志华 刊期: 2011年第24期
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SHPT)是慢性肾功能衰竭(CKD)的常见并发症,在CKD早期[CFR<80 mL/(min·1.73 m2)3个月以上]即可出现.并随着肾功能的恶化而加重,可引起代谢性骨病、血管钙化及软组织的钙化使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增加.SHPT的传统药物治疗包括补钙、磷结合剂、活性维生素D等,但这些手段并不能完全改善SHPT症状,且可引起高钙血症、高磷血症、钙磷乘积升高等副作用.随着研究的深入,对SHPT的药物治疗有了新的进展,本文予以综述.
作者:周燕;周玉坤 刊期: 2011年第24期
目的:探讨急性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acute promyelocytic leukemia,APL)患者应用全反式维甲酸(all-trans retinoic acid,ATRA)诱导治疗发生分化综合征(differentiation syndrome,DS)的治疗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101例新诊治APL患者DS的发生、危险因素与临床结果.结果:共22例(21.8%)患者发生DS,其中轻、重度DS各11例(10.9%).重度DS患者的病死卒相对较高.DS的发生高峰为诱导治疗的第1周内.wBC>10×109/L和异常的血肌酐水平分别为轻、重度DS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早期认知DS并迅速予以糖皮质激素对于DS的治疗十分关键;重度DS病死率高,其相关危险因素值得进一步探讨.
作者:宋奎;许晓军;黄贵年;郭子文;何慧清;刘启发 刊期: 2011年第24期
目的:肥厚型非梗阻心肌病患者Tp-Te间期和Tp-Te/QT比率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肥厚型非梗阻心肌病患者60例,其中室间隔和左室后壁比值1.3~1.5组(组1)27例、比值≥1.5组(组2)33例,并与相匹配的健康人60例作为对照,分别测量并计算Tp-Te间期和Tp-Te/QT比率.结果:肥厚型非梗阻心肌病患者Tp-Te间期和Tp-Te/QT比率分别为(132.67±12.74)ms,0.34±0.04,时照组(80.67±12.74)ms,0.22±0.03,两组比较有显著统计学意义(均P<0.05).Tp-Te间期在组1为(117.41±11.23)ms、组2为(145.15±14.82)ms,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Tp-Te/QT比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0.38±0.02vs 0.31±0.02)(P<0.05).结论:肥厚型非梗阻心肌病患者Tp-Te间期和Tp-Te/QT比率显著延长,Tp-Te间期与左室厚度相关.
作者:何玮;陈长曦;孙丽卿;杨德业 刊期: 2011年第24期
目的:探讨并建立一种简便易行、培养周期短的成纤维细胞改良培养方法.方法:采用组织块贴壁结合胰蛋白酶消化法体外分离培养人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倒置相差显微镜下观察培养的成纤维细胞形态,进行细胞鉴定,作生长曲线观察细胞增殖能力.结果:采用组织块贴壁结合胰蛋白酶消化法体外分离人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细胞培养周期短.分离培养的成纤维细胞波形蛋白呈阳性表达.传代培养的成纤维细胞增殖能力强.结论:采用组织块贴壁结合胰蛋白酶消化法体外分离培养法可以较快、较好地获得稳定培养的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为其形成机制及防治研究提供实验基础.
作者:林尊文;徐少宏;游敏;刘德伍;钟世镇 刊期: 2011年第24期
目的:探讨代谢综合征大鼠心脏收缩功能及心外膜脂肪小窝蛋白-1表达的改变.方法:16只6周龄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代谢综合征模型组及对照组.模型大鼠给予小剂量链脲佐菌素、N-硝基-L-精氨酸甲酯盐酸盐联合高脂、高盐、高糖饲养6周.实验开始及结束时测定大鼠的体重、空腹血糖、胰岛素、血脂、口服糖耐量及血压水平,超声检测大鼠左心室射血分数及应变指数.实验结束时分离心外膜脂肪检测小窝蛋白-1的表达.结果:6周后,模型大鼠体重[(462±31.6)g比(406±49.4)g]、空腹胰岛素[(5.47±2.26)ng/mL比(2.69±0.61)ng/mL]、口服糖耐量曲线下面积[(1544.6±502.2)mg/(L·min)比(911.0±69.8)mg/(L·min)]、甘油三酯[(0.66±0.44)mmol/L比(0.28±0.07)mmol/L]、总胆固醇[(1.71±0.43)mmol/L比(1.01±0.29)mmol/L]及低密度脂蛋白水平[(0.66±0.25)mmol/L比(0.22士0.08)mmol/L]、收缩压[(163.0±26.0)mmHg比(117.5±11.5)mmHg]及舒张压[(121.8±15.5)mmHg比(90.5±16.6)mmHg]均高于对照组(P<0.05),而空腹血糖及高密度脂蛋白水平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左心室外膜收缩期周向应变及应变率均低于对照组[(-7.20±1.46)%比(-9.87±1.93)%],[-1.56±0.35)1/s比(-2.19±0.49)1/s;均P<0.05].模型大鼠心外膜脂肪小窝蛋白-1的表达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代谢综合征大鼠左心室外膜收缩功能不全与心外膜脂肪小窝蛋白-1表达降低平行出现.
作者:刘福成;刘晓颖;林曙光;余细勇;符永恒;张梦珍;林秋雄 刊期: 2011年第24期
目的:探讨β2-肾上腺素能受体(β2-adrenoeeptor,β2-AR)基因编码区16位点基因多态性与云南汉族老年人群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原发性高血压(EH)的相关性.方法:用等住基因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AS-PCR)技术检测180例研究对象的B2-AR基因编码区第16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SNP).结果:β2-AR基因16位点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在COPD合并EH组、COPD未合并EH组和健康对照组间的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JP>0.05).但16位点GlyGly与ArgGly基因型的COPD,其FEV1%预计值低于ArgArg 基因型的患者.在COPD合并EH组,Gly16等位基因位频率在各级高血压患者中的分布分别为18%、33%和50%,其在各级高血压之间的分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在本研究中,β2-AR基因16位点基因多态性与云南汉族老年COPD合并EH的发病无相关性.但β2-AR基因16位点基因多态性与COPD肺通气功能的损害程度有关,携带Gly16等位基因的COPD惠者肺通气功能更易受到损害.β2-AR基因16位点基因多态性与COPD合并EH的血压分级有关,Gly16等位基因是COPD合并EH血压增高的因素.
作者:王成;谭芳;杨皑岚;李华;毕鸿雁;傅玮萍;戴路明;陈芬;符琴;田陆云 刊期: 2011年第24期
Mondor病又称胸腹壁血栓性浅静脉炎,主要临床表现为胸腹壁皮下条索状物,并伴有疼痛,于抬高上肢、咳嗽、深呼吸后加重.该病由Addison首先报道.1939年Mondor做了详细报道,并经病理组织学检查证实为闭塞性静脉内膜炎,故称为Mondor病.本病无创伤、感染,是一种病因不明特发性或自发性血栓性静脉炎.该病目前并不少见,尤其多见于乳腺手术后.作者共收治24例乳腺手术后并发Mondor病患者,现结合有关文献,就本病的发病原因、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等问题做初步探讨.
作者:李海;江明;江学庆 刊期: 2011年第24期
目的:探讨EV71、COXAl6手足口病发病的临床特征、并发症、免疫功能,为临床治疗手足口病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7月至2011年6月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139例EV71、COXA16手足口病患儿的临床特点、生化指标、免疫功能、WBC、CRP.结果:两组病例发病年龄、呼吸道症状、血糖、WBC、肝功能、心酶谱、IgA、IgG、CD3+CD8+、CD4+/CD8+T细胞百分比、NK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口腔损害、并发脑炎、皮疹数量、CRP、IgM、CD3+、CD3+CD4+、CD3-CD19+,CD19+CD23+、CD4+CD25+T细胞百分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V71手足口病重症率较高,细胞免疫功能紊乱更明显.
作者:尤海章;储矗;季伟;李晓狄;赵显虹;李蓓荃;徐俊;周卫芳 刊期: 2011年第24期
目的:探讨猪小肠黏膜下层(SIS)复合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在异体兔体内成骨的可行性.方法:选2月龄新西兰大白兔12只,制备双侧桡骨1.5 cm标准骨缺损模型.左侧植入复合BMSCs的SIS(实验组):右侧植入单纯SIS(对照组).术后观察动物一般情况,4周后摄双侧桡骨X线片,并截取骨缺损中段标本行HE染色观察.结果:两组动物术后饮食及日常活动基本正常;伤口无红肿、溢脓.X线片观察,实验组骨缺损处有长条状新生骨形成,密度与正常骨相同,新生骨桥接骨缺损;对照组骨缺损无骨形成征象,骨缺损处密度与周围软组织影相近.组织学观察:实验组骨缺损处有新骨形成,骨组织中可见血管腔及不规则髓腔样结构:对照组骨缺损处仅为胶原瘢痕组织,无骨组织形成.结论:SIS复合BMSCs在同种异体体内修复骨缺损是可行的.
作者:王军胜;陈兴礼;王栓科;胡小吾 刊期: 2011年第24期
目的:利用分子克隆方法构建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nhanced 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EGFP)与抑癌基因PTEN(phosphatase and tensin homologue)融合表达载体,为研究PTEN对子宫内膜癌细胞生物学作用奠定基础.方法:应用RT-PCR(reversing transcription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方法获得正常人胚肾细胞293T中PTEN片段,先克隆至pMD18-T载体,对其进行测序分析,双酶切后与pEGFP-N2载体连接构建pEGFP-N2-PTEN重组质粒,用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将子宫内膜癌细胞分3组,第一组转染pEGFP-N2空载体,第二组转染pEGFP-N2-PTEN重组质粒,第三组未转染做空白对照,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绿色荧光蛋白在细胞内的表达情况,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PTEN蛋白的表达.结果:pMD18-T-PTEN质粒测序与GenBank中人PTEN编码区(CDS)序列一致,pEGFP-N2-PTEN重组质粒经双酶切后用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到两个大小分剐为1.4 kb和4.7 kb的片段,且在子宫内膜癌中表达成功,Western blot检测出质粒转染组中PTEN蛋白质高表达.结论:成功构建了pEGFP-N2-PTEN重组真核表达质粒,在HEC-1B细胞中高表达,为子宫内膜癌的基因治疗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作者:黄婷婷;王萌;彭小刚;曹青 刊期: 2011年第24期
原发性手汗症是一种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性疾病,即支配手部汗腺的交感神经兴奋性异常升高,导致不受外界温度影响的手部汗腺的异常分泌亢进.我们观察了手汗症患者治疗中心率变异性(HRV),以及治疗前后心脏变时性功能的变化,来评估胸交感链阻滞手术治疗对患者心脏植物神经功能状态的影响.
作者:孙小平;孙娴超;黄冰 刊期: 2011年第24期
目的:探讨在强噪声条件下,磷酸二酯-3A(phosphodiasterase-3A,PDE3A)特异性抑制剂西洛他唑(cilostazol)对豚鼠耳蜗血流及听阈偏移的影响.方法:将40只雄性豚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10只):对照组、无噪声给药组、强噪声不给药组,强噪声给药组.强噪声组给予4 KHz的倍频窄带噪声(105 dB SPL)处理13 h.处理后立即腹腔注射西洛他唑(10mg/kg),分别测定处理后各组动物的耳蜗血流速度及ABR阈值.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较,强噪声不给药组的血流速度在处理后60、90、120 min时均显著性下降(P<0.01):与强噪声不给药组比较,强噪声给药组的血流速度在处理后30、60、90、120 min时均显著性增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较,强噪声不给药组在处理后ABR阈值显著性高于对照组(P<0.05);与强噪声组不给药组相比较,强噪声组给药组ABR阔值要显著性降低(P<0.01).结论:西洛他唑能有效改善耳蜗的血流状况及恢复强噪声所致豚鼠的听阅偏移
作者:黄敏齐;张建国 刊期: 2011年第24期
目的:探讨体外短波电场热疗配合中药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疗效.方法:观察慢性盆腔炎的患者90例,随机分为3组,每组30例,即中药组,短波热疗组,体外电场热疗配合中药灌肠治疗组(中药组+短波热疗组).给予体外短波电场热疗、中药灌肠治疗,采用临床查体及B超检查评定临床疗效.结果:中药组+短波热疗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中药组、短波热疗组,盆腔炎性肿块消退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各组均无明显的毒副作用.结论:采用体外短波电场热疗配合中药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临床疗效显著,值得进一步研究探讨.
作者:潘小清;何燕芳;王坚;周大庆;李文刚 刊期: 2011年第24期
目的:探讨腹膜透析液冲洗在继发性腹膜炎休克治疗中的作用.方法:选择继发性弥漫性腹膜炎感染性休克患者,在处理腹膜炎的原发病灶后,在患者腹腔内均放置2根输入导管和1根引流管,并用腹膜透析液进行冲洗,每12h 1次,并于1、2和4d后检测降钙素原水平,并对结果及预后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血压于(38±9)h达到平稳,而对照组需要(58±39)h,P<0.01;降钙素原在治疗组于第4天降到(2.2±1.5)ng/mL,对照组为(10.5±27.1)ng/mL,P<0.01;治疗组除1例结肠癌术后破裂在救治过程中发现存在肝转移而放弃治疗血压均恢复平稳,对照组病死率22.22%,P<0.01.结论:对弥漫性腹膜炎感染性休克患者,腹膜透析液冲洗有着多方面的治疗作用.
作者:冯伟生;刁井地;冯伟龙 刊期: 2011年第24期
大量的流行病学研究表明,尿毒症患者无论透析与否均面临发生恶性肿瘤的高危险性.许多因素可以促进这种危险:尿毒症患者的免疫功能低下[1],代谢产物蓄积,慢性感染以及透析时间的延长及年龄的增大[2].尿毒症并发消化道恶性肿瘤时,一方面水、钠潴留严重,造成心血管系统负荷增加,另一方面尿毒症毒素在体内潴留,易引起各种手术并发症,增加了手术风险.
作者:张广钰;田小林;钟漓;沈三弟 刊期: 2011年第2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