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中成;陈欣;谢远杰;赵国军;龙治峰;石金凤;唐朝克;易光辉
目的:分析273例行髋关节置换术术后硬膜外镇痛的镇痛效果以及引起的相关不良反应.方法:复习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麻醉科术后镇痛访视表和麻醉记录单2007年6月至2009年6月期间的记录,筛选出273例在硬膜外使用0.2%的罗哌卡因加上适当剂量的吗啡和氟哌利多通过输注泵以持续输注+患者自控模式进行髋关节置换术后镇痛患者,进行镇痛优良率和术后镇痛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率的统计分析.结果:本组患者镇痛效果优良237例(86.81%),其中包括完全无痛104例(38.10%).镇痛效果基本满意者31例(11.36%),不满意者5例(1.83%).21例(7.69%)中断术后镇痛,术后镇痛期间发生恶心、呕吐者28例(10.26%),明显皮肤瘙痒者20例(7.33%),低血压者15例(5.49%),睡眠障碍者6例(2.20%),嗜睡者5例(1.33%).另有明显下肢麻木2例(0.73%),低氧饱和度1例(0.37%).结论:硬膜外罗哌卡因加上适当剂量的吗啡和氟哌利多进行髋关节置换术后镇痛,镇痛效果优良率较高,不良反应较少,但仍需警惕一些较为严重的不良反应.
作者:郑俊奕;陈爱茜;陈鸶;王可佳;黎玉辉 刊期: 2010年第05期
患者男,61岁.曾于2008年7月21日持硬麻醉下行经腹直肠癌根治术,病理示:腺癌Ⅱ级.心肺正常,肝肾功能良好.无药物过敏史,无遗传性疾病史.
作者:张锦林;徐艳艳;邓锦玲 刊期: 2010年第05期
目的:探讨月经过少的发病因素及临床特征,以指导临床对该病的诊治.方法:收集湘雅二医院2008年5月至2008年11月在妇科门诊就诊的月经过少患者103例,根据病史、年龄、内分泌及相关辅助检查进行分析.结果:月经过少原因多样,包括宫腔粘连(22.3%),多囊卵巢综合征(15.5%),子宫内膜菲薄(8.74%),卵巢早衰(6.79%),高泌乳素血症(4.85%),精神因素(4.85%)等.从发病年龄上看,15~20岁16例,21-25岁31例,26~35岁32例,36~40岁19例,40岁以上5例.其中原发不孕46例,继发不孕37例.结论:月经过少主要病因由宫腔内因素所致,发病年龄不同其主要发病因素也不同.
作者:张红媛;朱付凡 刊期: 2010年第05期
术后镇痛已广泛应用于临床,但术后镇痛方式和进食早晚对术后胃肠功能的影响尚未见报道.为此,我们进行了分组对比观察,旨在探讨术后镇痛方式和进食时间对术后胃肠功能的影响.
作者:彭沛华;衡新华;刘曼;李白鸾;耿力 刊期: 2010年第05期
患者女,43岁,因反复腹痛9年、腹泻2年,加重伴发热、呕吐10 d入院.曾于我院门诊作结肠镜示:结肠溃疡.病理诊断为: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CD).予艾迪莎治疗后腹痛逐渐缓解.
作者:崔德军;甘华田 刊期: 2010年第05期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对脓毒症休克犬血流动力学、氧代谢及组织灌注指标的影响.方法:健康雄性杂种狗14只,内毒素静脉注射复制犬脓毒症休克模型,随机分为对照组(n=7)和治疗组(n=7).对照组只接受林格液复苏.治疗组另外给予首剂乌司他丁1万U/kg,然后持续泵入0.1 7万U/(kg·h).直至12 h后实验结束.脓毒症休克模型稳定后记为0 h,此后每4小时收集血流动力学、氧代谢及组织灌注指标.结果:(1)血流动力学指标:休克后中心静脉压、肺动脉嵌压、右室每搏功指数、肺循环血管阻力指数明显上升(P<0.05),治疗组逐渐回落,8 h后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血压在第8小时有明显回升(P<0.05),对照组血压无此趋势,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复苏后两组的心指数均有上升(P<0.05),治疗组表现尤为明显,但两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心搏指数、左室每搏功指数休克后明显下降,但两组均迅速回复到基线水平,两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休克后体循环血管指数明显下降(P<0.05),治疗组逐渐上升,8 h后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Jp<0.05).(2)氧代谢及组织灌注指标:犬脓毒症休克模型建立后,氧输送、氧消耗、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SVO2)、尿量明显下降(P<0.05),血乳酸、胃黏膜PHi、胃-动脉-PCO2 差上升(P<0.05).治疗组氧输送、SVO2、尿量、胃黏膜PHi逐渐回升,第8小时与对照组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治疗组氧消耗也有增加趋势,但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组血乳酸水平、胃-动脉PCO2差逐渐下降,8 h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乌司他丁能够明显改善脓毒症休克动物的血流动力学、氧代谢及组织灌注指标.
作者:寇秋野;管向东;陈雷;胡文利;欧海燕 刊期: 2010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勒米诺菌属感染的临床意义及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药敏).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在2005年12月至2007年11月间培养出8株勒米诺菌属的药敏结果及所属患者,临床资料,菌株鉴定和药物敏感试验采用美国Dade Behring Microscan Walkaway 40全自动细菌鉴定及药敏测试仪及其配套药敏鉴定板测定低抑菌浓度(MIC)值.结果:8例勒米诺菌属感染者,男7例,女1例,年龄32~80岁.肺部感染3例,伤口感染2例、皮肤软组织感染1例,尿路感染1例,血液感染1例;2例肺部感染、1例尿路感染和1例血液感染均有导管留置.ICU 6例.呼吸内科1例,骨科1例;7例为医院内感染,1例社区感染.社区感染株时第一代、二代头孢菌素耐药,对其它受试药物均敏感,医院感染株属对亚胺培南个别敏感,对头孢他啶和阿米卡星中介敏感率高,对其它受试药物全部耐药.结论:勒米诺菌属为医院内感染少见病原菌,耐药性强,可导致多种感染类型,与各类插管及广谱抗菌药物使用关系密切,应引起临床重视.
作者:黄金莲;倪笑媚 刊期: 2010年第05期
患者女,39岁.主因间断性右下腹无明显诱因疼痛半年,加重20 d入院.入院查体:生命体征平稳.系统检查未见明显异常;B超示:盆腔偏右町见大小约为9.7 cm × 7.4 cm×7.3 cm不均质.实性低回声团,边界尚清,形态不规则,其内可见少量星点状血流信号.
作者:李自强;俞志刚 刊期: 2010年第05期
目的:通过收集临床输血病例进行输血的有效性分析,为临床科学、有效的榆血提供指导.方法:调查626例输注红细胞成分和112例输注浓缩血小板患者的临床资料和实验室检查结果,分别计算输血后血红蛋白升高值、校正血小板计数增加值(CCI)、实际血小板回收率(PPR),评价输血是否有效.结果:红细胞输血的精确和粗略两种评价方法统计的有效率分别为70.0%和73.2%,两者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临床各科均存在无效输血现象,以外科组患者多,输血有效率分别为53.3%和52.0%.血液病患者的血小板输注无效率明显高于非血液病患者,一次输注血小板的CCI和PPR高,频繁输血者低.结论:红细胞两种评价方法均有效.红细胞和血小板输注无效主要与术后失血、多次输血的同种免疫、破坏加速等因素有关,因此,尽量减少输血次数,控制感染和发热,开展血小板组织配型,可以提高红细胞和血小板输注治疗的有效性.
作者:吴新忠;王美兰;李冉 刊期: 2010年第05期
目前,C反应蛋白在心血管方面的研究报道很多,它与心血管疾病如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病等的发生发展和预后有着密切的联系,认为它是一个被低估而未被充分利用的指标,是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
作者:陈环 刊期: 2010年第05期
目的:探讨胶囊内镜在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患者中的诊断价值和,临床应用.方法:对69例经电子胃镜和电子结肠镜检查无异常的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患者采用胶囊内镜检查,总结分析其临床资料.结果:65例患者顺利完成检查,其中46例发现小肠病变,阳性检出率70.8%.胶囊内镜检查中无任何不适和并发症.结论:胶囊内镜对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有较高的诊断价值,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作者:唐银丽;毛华;余建林;李立平;尹良纯 刊期: 2010年第05期
目的:评估有盆腔放射治疗史的膀胱癌患者行根治性膀胱切除术的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放疗对手术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近13年的膀胱癌患者资料,自1995年1月至2008年5月,本院共进行根治性膀胱切除术159例.其中有11例患者手术前有盆腔放射史.分析常见的并发症以及放疗对手术和术后疗效的影响.结果:本组患者中,术后发生一或多个并发症的患者高达72.7%(8,11),常见的术后并发症包括肠梗阻、伤口问题、输尿管回肠吻合口漏尿(或狭窄)及淋巴漏.围手术期死亡2例.术中仅有4例行姑息性盆腔淋巴结清扫术.结论:对有盆腔放射治疗史的膀胱癌患者,行根治性膀胱切除术手术难度增加,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上升.医生需要在手术之前充分准备,包括家属沟通.
作者:沈海波;顾正勤;康健;张良;王伟明;虞永江;齐隽 刊期: 2010年第05期
目的:探讨钾、钠、氯、钙、尿素氮和肌酐(K+、Na+、Cl-、Ca2+、Urea、Cr)等生化指标在肝硬化患者腹水和血液中的相关性.方法:采集40例肝硬化患者腹水和血液标本,检测两者中K+、Na+、Cl-、Ca2+、Urea和Cr的水平.结果:K+、Ca2+和Cr在腹水中的浓度分别低于其在血液中的浓度[分别为(3.80±0.51)mmol/L和(3.93±0.54)mmol/L,(1.78±0.34)mmol/L和(2.06±0.31)mmol/L,(102.88±36.31)mmol/L和(110.05±40.06)mmol/L],两者间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JP<0.05);而Na+、Cl-和Urea在腹水中的浓度分别高于其在血液中的浓度[分别为(141.45±5.87)mmol/L和(140.35±5.88)mmol/L,(113.59±7.29)mmol/L和(103.61±5.32)mmol/L,(8.24±6.19)mmol/L和(7.33±5.01)mmol/L],两者间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K+、Na+、Cl-、Ca2+、Urea和Cr在腹水中的浓度与其在血液中的浓度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6、0.92、0.89、0.81、0.91和0.97,所有检测指标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K+、Na+、Cl-、Ca2+、Urea和Cr在腹水中的浓度与其在血液中的浓度呈显著正相关.如果血液标本无法获得而肝硬化诊断明确.可通过腹水检查监测患者治疗中的电解质和肾功能水平.
作者:胡迎宾 刊期: 2010年第05期
手术是治疗陈旧性肛裂佳的方法.笔者采用栉膜带侧切术加亚甲蓝注射术治疗陈旧性肛裂42例,获得良好疗效,总结如下.
作者:夏婉贤;朱奕 刊期: 2010年第05期
目的:进行静脉留置针的无痛穿刺技术及护理的探讨.方法:将新近操作的60例穿刺病例分为两组,根据住院次序将前2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传统穿刺方法;后4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男23,女17),采用无痛穿刺技术.探讨穿刺过程中的无痛方法及穿刺后的护理注意点和常见的造成疼痛的原因.结果:60例病例静脉针,平均留置天数4.5 d.静脉针穿刺及留置过程中,无明显疼痛51例,感轻度不适7例,疼痛明显2例.观察组与对照组疼痛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静脉留置针穿刺及护理技术好坏直接影响患者疾病治疗,必须加强护理人员业务培训,在穿刺和护理等环节开展规范的质量管理,不断提高临床护理技术操作能力.
作者:储兰芳;董何;刘小萍;刘凌昕 刊期: 2010年第05期
目的:探讨石棉肺的CT及高分辨率CT(HRCT)表现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石棉肺患者的CT及HRCT资料,重点观察肺内及胸膜病变.结果:逗点状影、胸膜下线、小叶间隔增厚及小叶内线状影出现于全部病例.5例见肺实质带,2例见蜂窝影,2例见圆形肺不张.全部病例均可见胸膜下脂肪增厚及胸膜斑.本组胸膜斑以饼状为主,其次为小圆形,部分伴钙化,钙化有全部钙化、点状钙化及中心结节状钙化.结论:CT及HRET可显示石棉肺的肺内及胸膜改变,认识这些征象对该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丁长青;丁爱兰;王文生 刊期: 2010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Prr)的发病机制及血凝情况.方法:时100例PT患者的临床资料作回顾性研究.结果:妊娠期血小板减少症(GT)76例,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先兆子痫(PIH)16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4例,其他血液病4例.剖宫产57例,占57%,阴道分娩30例,占30%,各种原因流产13例,占13%.GT和PIH患者产后血小板计数较产前差异有显著性(P<0.05).无孕妇及新生儿死亡.结论:多种原因可以导致妊娠妇女血小板减少,GT常见.应根据不同情况进行处理.
作者:朱文艳;李兰萍;高华强 刊期: 2010年第05期
幽门螺杆菌(Hp)在全球的感染率超过50%,发展中国家的感染率明显高于发达国家,我国Hp的感染率平均为55%[1],Hp感染与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癌和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2-4]的发展密切相关,因此Hp感染的治疗一直是胃肠工作者关注的课题.
作者:常江;柳利明;和海玉;魏利 刊期: 2010年第05期
目的:检测食管鳞癌组织中talin mRNA的表达,并探讨其与食管鳞癌发生及浸润转移的关系.方法:应用原位杂交方法检测60例食管鳞癌组织及其相应的30例癌旁不典型增生组织和20例正常食管黏膜组织中talin mRNA的表达.结果:食管鳞癌组织中talin mRNA阳性表达率低于癌旁不典型增生组织和正常食管黏膜组织(P<0.05).食管鳞癌组织中talin mRNA 阳性表达与临床分期、浸润深度及淋巴结转移有关(均P<0.05).而与患者年龄、性别及分化程度无关(均P>0.05).结论:人食管癌组织中talin mRNA表达明显降低,talin的低表达有望成为食管癌恶性转化及与其浸润转移有关的一种新的标志物.
作者:曹学全;杨朝晖;章辉;贾万钧;卢洪胜 刊期: 2010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奥曲肽在预防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术后高淀粉酶血症和急性胰腺炎发生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浙江省台州医院2000年1月至2007年12月间3 350例次ERCP的临床资料,根据ERCP术后是否应用奥曲肽预防高淀粉酶血症和急性胰腺炎的发生,设立治疗1组和治疗2组,比较两组间高淀粉酶血症和急性胰腺炎发生率的差异.结果:两组间高淀粉酶血症和急性胰腺炎的发生率并无显著的统计学差异.结论:本组资料提示奥曲肽并不能有效预防ERCP术后高淀粉酶血症和急性胰腺炎的发生.
作者:陈霞;王素云;叶丽萍 刊期: 2010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