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非骨水泥长柄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28例

许伟国

关键词:股骨骨折, 人工股骨头置换术, 非骨水泥长柄, 骨质疏松
摘要:目的:探讨老年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治疗方法.方法:选择老年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28例,均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术后开始负重行走时间1~2周.结果:随访12~60个月,期间X线均提示假体位置良好,无明显下沉松动,无假体松动、脱位,深静脉血栓形成等并发症,股骨粗隆部骨折均愈合,无一例发生关节脱.术后根据Harris评分,优8例,良15例,中4例,差1例,优良率82%.结论:非骨水泥长柄人工股骨头置换是治疗老年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较满意的方法,能有效减轻髋关节疼痛,减少老年人因长期卧床引起的并发症.但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可能存在中晚期并发症,对于较年轻患者的疗效仍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肝门胆管癌肝移植治疗现状

    肝门胆管癌指原发于胆囊管开口以上,主要侵犯肝总管和其分义部以上左右肝管的胆管癌,约占胆管癌的60%.因常常累及门静脉、肝动脉或沿肝管向肝内侵犯,其外科处理较困难.虽术式不断改进,达到R0切除(即切缘镜下无残余肿瘤细胞)的比例不断提高,但其预后仍差,5年生存率约30%.

    作者:潘龙;杜成友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新生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研究进展

    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是由于发育不成熟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下致肺泡和肺内血管发育受阻的一种慢性肺疾患.1967年Northway等首次提出了BPD的概念,认为本病继发于严重呼吸窘迫综合征(RDS),与氧毒性及机械通气气压伤等密切相关.

    作者:张燕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化疗药物渗漏性损伤护理的新进展

    静脉化疗足治疗恶性肿瘤的主要手段之一,化疗药物渗漏性损伤是化疗过程中的一个潜在的并发症.外渗一旦发生,轻者引起局郎红肿、疼痛,患侧静脉通道不能继续使用,重者皮肤组织坏死.甚至损伤神经、肌腱,造成肢体功能障碍[1-2].

    作者:杨青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本刊对如何鉴定重复发表论文的声明

    作者: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瑞芬太尼复合七氟烷麻醉用于小儿人工耳蜗植入术

    目的:探讨七氟烷复合瑞芬太尼在小儿人工耳蜗植入手术麻醉中的应用.方法:选择行人工耳蜗植入手术的患儿23例,年龄1.5~6岁,ASA Ⅰ~Ⅱ级.麻醉诱导七氟烷吸入诱导复合芬太尼及维库溴铵;麻醉维持七氟烷复合瑞芬太尼、维库溴铵;术中根据血压和心率调节七氟烷的吸入浓度及瑞芬太尼的剂量,将平均动脉压(MAP)控制在70~80 mmHg.记录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心电图、心率、脉搏氧饱和度、气道压等指标,机械通气30 min时监测动脉血气.观察术野情况以及有无恶心、呕吐,躁动,喉痉挛,支气管痉挛等并发症的发生.结果:本组麻醉及手术顺利,手术时间150~240 min,平均(170±60)min.术中血压及脉搏平稳,血气监测各指标均在正常范围,术野四周皮缘、皮下组织出血少,视野清楚.术后苏醒时间(20.5±14.0)min,拔管顺利,拔管时间(25.3±13.2)min,无不良并发症.结论:七氟烷复合瑞芬太尼麻醉诱导迅速,控制性降压效果佳,操作安全方便,便于麻醉维持和管理,并且苏醒快,使手术更加安全可靠,是用于小儿人工耳蜗植入术理想的麻醉方法.

    作者:周桥灵;梁桦;杨承祥;刘洪珍;邓硕曾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髂骨植骨加股骨内侧髁骨膜骨瓣转位治疗股骨中下段骨不连

    股骨中下段骨不连临床较为常见,运用带血供的股骨内侧髁骨膜骨瓣转位+髂骨植骨治疗股骨中下段骨不连,临床运用25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程中华;夏翠兰;刘娟;邓雪峰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右心起搏电极致感染性心内膜炎1例

    患者男,43岁.既往1990年因心肌炎、心律失常行心脏起搏器安装,1998年拆除起搏器后心脏留有电极.2006、2007年有肺炎史.2009年2月发现患糖尿病.于2009年2月19日主诉因发热1个月余,胸痛5 d入院.

    作者:黄李芳;张海鹰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别嘌醇降低血尿酸延缓慢性肾衰竭进展的观察

    目的:应用别嘌醇降低血尿酸水平,观察其对延缓慢性肾衰竭进展的作用.方法:选择轻中度慢性肾衰竭伴有轻度高尿酸血症患者61例,随机分为别嘌醇治疗组29例和对照组32例.给予别嘌醇治疗组患者别嘌醇100~3mg/d,控制血尿酸于正常范围内.慢性肾衰竭药物治疗方案两组相同.观察期限12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慢性肾衰竭进展的差异.观察终点为:血肌酐较基线翻倍,进入终末期肾病(透析治疗或血清肌酐>707μmmol/L),全因死亡.结果:两组患者血肌酐和尿素氮水平均有升高,但别嘌醇治疗组肌酐和尿素氮水平上升幅度低于对照组(t=2.331,P=0.023和t=3.673,P=0.001).别嘌醇治疗组有8例患者达观察终点,时照组有18例患者达观察终点,别嘌醇治疗组终点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27.59%比56.25%.X2=5.111,P=0.024).结论:别嘌醇通过降低血尿酸水平,可明显延缓轻中度慢性肾衰竭的进展.

    作者:邓英辉;张沛;刘华;贾强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双侧颈袢神经再支配环杓后肌电生理特性研究

    目的:将颈袢神经同喉返神经远心端吻合常常使用在重建喉肌功能的手术中,吻合后环杓后肌的电生理特性可能发生改变,我们为研究环杓后肌的电生理变化而做此研究.方法:14只混种狗被随机分为两组,一组动物暴露双侧喉返神经后,将其切断,立即将颈袢神经同其相吻合,为实验组.另一组动物为正常对照组.9周后,暴露吻合处,采用功能性电刺激刺激环杓后肌,并记录对应的声门开大电刺激电压阈值和声门开大声带移动阈值.正常对照组同样测量这两个值.结果:实验组的声门开大电刺激电压阈值是(4.864±1.46)V,声门开大声带移动阈值是(0.46±0.15)V,而正常对照组的两个值分别是(3.36±1.25)V和(0.39±0.21)V,两组间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颈袢神经吻合喉返神经重建9周后,环杓后肌电生理特性较正常动物没有明显改变.提示使用较小的电刺激就能够促使颈袢神经重建的环杓后肌发生收缩,从而达到开大声门的作用.

    作者:刘少锋;葛平江;张思毅;祁周措;姚丽明;盛晓丽;聂明荣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在强制戒毒人员中开展艾滋病预防同伴教育骨干培训的效果研究

    目的:探讨在强制戒毒人员中开展艾滋病预防同伴教育骨干培训的可行性及效果,为今后进一步开展艾滋病同伴教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08年9月,选取广东省殊三角地区9个城市的戒毒所,从自愿接受培训的强制戒毒人员中选取195名展开同伴教育骨干培训,采取自身对照方法,通过培训前后2次问卷进行对艾滋病相关知识的知晓率及同伴教育技能评估进行分析.结果:培训前后同伴教育骨干对艾滋病相关知识的知晓率分别为8.09分和9.15分,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同伴教育技能评估结果显示:语言表达能力、组织讨论能力、调动同伴教育人员的自主性等能力方面上均有较大帮助.结论:在强制戒毒人员中培训同伴教育骨干非常必要;通过培训骨干开展艾滋病预防同伴教育是可行且有效的:选择或招募适当的同伴教育骨干对同伴教育计划的成功至关重要.

    作者:曾丽芳;聂军;绍辉;苏俊红;陶中权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白细胞介素-18和白细胞介素-10在慢性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中的动态变化

    目的:观察血清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18(IL-18)和白细胞介素-10(IL-10)在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抗病毒治疗过程中的动态变化,探讨它们在慢性丙型肝炎发病中的作用及抗病毒治疗对它们水平的影响.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uSA)检测30例正常人、82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抗病毒治疗前、治疗4、8、12、24周血清中IL-18和IL-10的水平,同时检测肝功能和HCV RNA(定量PCR法).结果:慢性丙型肝炎患者治疗前血清IL-18和IL-10的水平显著高于正常人(P<0.01),其值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活性呈显著正相关.抗病毒有效者,在治疗4个时间点血清IL-18和IL-10的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完全应答组较无应答组细胞因子水平治疗前后改变更显著.结论:细胞因子IL-18和IL-10与慢性丙型肝炎肝脏炎症活动和肝脏损害密切相关.干扰素能够调节机体的免疫状态而发挥抗病毒作用.

    作者:应若素;陈志敏;刘惠媛;石裕明;龙英姿;陆勤;卢业成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肝细胞肝癌中PED/PEA-15 mRNA及蛋白表达的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PED/PEA-15 mRNA及蛋白在肝癌组织、癌旁组织及正常肝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40例肝细胞肝癌、相应癌旁组织和12例正常肝组织中PED/PEA.15基因的相对表达量.并通过免疫组化检测PED/PEA-15蛋白的表达.结果:半定量RT-PCR显示,PED/PEA-15基因在肝癌组织中均呈高表达,癌旁组织及正常肝组织呈低表达或不表达,相对表达量分别为1.201±0.301、0.64±0.101和0.565±0.077,PED/PEA-15 mRNA在肝癌组织中表达较癌旁组织、正常肝组织显著升高(P<0.01).免疫组织化学显示,肝癌组织、癌旁组织及正常肝组织中PED/PEA-15蛋白的表达率分别为72.5%、32.5%和16.7%.肝癌组织中PED/PEA-15蛋白表达较癌旁组织及正常肝组织显著升高(P<0.01).且PED/PEA-15 mRNA及蛋白的表达与肝癌病理分级、临床分期有关(P<0.05),而与发病年龄、性别、肿瘤大小、肿瘤数目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PED/PEA-15 mRNA及蛋白在肝癌组织中表达水平明显升高,可能在肝癌的发生及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作者:孙德光;吴益峰;高振明;梁锐;庄成君;王立明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沉香化气胶囊对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肠道气体的治疗作用

    目的:探讨沉香化气胶囊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肠道气体的疗效.方法:根据罗马Ⅲ诊断标准选取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25例,予以口服沉香化气胶囊3颗2次/日,共4周,在服药前后分别摄立位腹部平片,扫描进入计算机,用图像处理软件选取腹部平片上肠道气体范围,并计算出肠道气体在规定范围内所占的百分比(GVS).治疗前后比较GVS值的变化,同时对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腹痛、腹胀症状的严重程度进行评估.结果:治疗后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的GVS(0.051±0.009)明显小于治疗前(0.066±0.019,P<0.01);腹部症状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明显的下降,治疗后腹痛症状积分(0.96±0.54)较治疗前(1.92±0.81,P<0.05)有明显下降,治疗后腹胀症状积分(0.88±0.73)与治疗前(1.72±0.89,P<0.05)比较有明显下降.结论:沉香化气胶囊能减少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肠道气体的潴留.有效缓解肠气相关腹痛及腹胀等症状.

    作者:蔡振寨;王建嶂;曹曙光;郑君杰;薛战雄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儿童异位胰腺1例

    患儿男,12岁.因反复上腹痛1年,黑便5 d就诊.患儿1年前开始出现节律性上腹痛,进食后诱发,伴恶心、反酸、嗳气,无腹泻呕吐.

    作者:刘姗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解毒八正散联合前列安栓治疗慢性前列腺炎临床观察

    慢性前列腺炎为男性泌尿系常见疾病,其病因复杂、起病缓慢,迁延难愈.2003年1月至2008年1月,迁延应用中药解毒八正散内服、外用前列安栓直肠给药,治疗本病53例,效果满意,并与两药罗红霉素、左氧氟沙星治疗的53例的慢性前列腺炎患者进行了比较,现报告如下.

    作者:吴文凯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沙利度胺联合表柔比星抗SMMC7721增殖作用机制研究

    目的:通过细胞培养研究沙利度胺(Tha)联合表柔比星(EPI)抗SMMC7721作用机制.方法:用不同浓度Tha单药及其联合EPI作用于SMMC7721一定时间,检测细胞抑制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蛋白表达、细胞凋亡率,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不同浓度、不同时间Tha、Tha+EPI组组内、组间细胞抑制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不同浓度Tha与SMMC7721细胞作用48 h后,随着浓度升高,VEGF蛋白表达相应降低,联合EPI后,VEGF蛋白表达进一步降低:不同浓度Tha、Tha+EPI与SMMC7721作用48 h后,其组内、组间凋亡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ha联合EPI后,细胞凋亡率进一步升高.结论:Tha具有抑制SMMC7721细胞增殖、抗VEGF蛋白表达和诱导细胞凋亡作用,联合EPI可以显著提高抗SMMC7721效果.

    作者:鲁光平;潘骥群;于志坚;周雪峰;袁洪新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慢性乙型肝炎重叠急性戊型肝炎63例HBV基因型的检测和分析

    目的:探讨HBV基因型与慢性乙型肝炎重叠急性戊型肝炎发病机制的相关性.方法:采用Caliper微流芯片法测定63例慢性乙型肝炎重叠急性戊型肝炎患者的HBV基因型.同时对HBV-DNA定量采用荧光定量PCR技术测定,生化指标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仅检测.结果:63例慢性乙型肝炎重叠急性戊型肝炎患者B型和C型分别为22例和39例,C型HBV重叠HEV感染率明显高于B型(P<0.05),HbeAg(-)和HbeAg(+)分别为31例和32例,HbeAg(-)和HbeAg(+)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重叠HEV感染率相仿(P>0.05);C型患者血清ALT、AST、TBIL水平明显高于B型(JD<0.05),血清CHE、ALB、PTA水平明显低于B型(P<0.05);B型和C型患者HbeAg阳性率分别为31.8%和61.5%,C型患者HBeAg阳性率明显高于B型(P<0.05);在HbeAg(-)组中,B、C型HBV-DNA的阳性率分别为55.3%和26.7%,B型患者的HBV-DNA阳性率明显高于C型(P<0.05).结论:C型HBV感染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比B型更易重叠HEV感染,同时,C型患者肝功能损害要明显重于B型.B型HBV易发生前C区变异,可能是B型HBV感染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重叠HEV感染率低于C型的原因之一.

    作者:赵守松;陈子安;崔琢;张莉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Vitapex治疗有窦型乳磨牙根尖周炎的临床评价

    目的:评价Vitapex治疗有窦型乳磨牙根尖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8例4~9岁儿童的95颗有窦型乳磨牙根尖周炎随机分成两组.根管预备完成后.分别用Vitapex和氧化锌丁香油糊剂充填根管.随访1年,复查临床症状和X线征象.结果:vitapex组和z0E组的成功率分别为95.92%和82.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Vitapex是较理想的治疗有窦型乳磨牙根尖周炎的根管充填荆.

    作者:王乾锋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罗格列酮对肿瘤坏死因子-α诱导3T3-L1脂肪细胞急性血清淀粉样蛋白A表达的影响

    目的:观察罗格列酮时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诱导3T3-L1脂肪细胞急性血清淀粉样蛋白A(A-SAA)表达的影响.方法:用不同浓度TNF-α(5、10、20μg/mL)处理3T3-L1脂肪细胞48 h,20μg/mL TNF-α处理不同时间(6、12、24、48 h)及罗格列酮预处理的3T3-L1脂肪细胞与20μg/mL TNF-α作用48 h后,用ELISA法检测各组A-SAA的表达.结果:TNF-α能显著促进3T3-L1脂肪细胞A-SAA的表达,呈剂量和时间依赖方式;罗格列酮能部分减低TNF-α对3T3-L1脂肪细胞A-SAA表达的促进作用.结论:TNF-α可以通过促进3T3-L1脂肪细胞A-SAA的表达和分泌,参与胰岛素抵抗及血管并发症的形成;罗格列酮可部分减低TNF-α对3T3-L1脂肪细胞A-SAA表达的促进作用而发挥其抗炎、抗胰岛素抵抗及抗动脉粥样的作用.

    作者:叶夏云;宋锦文;葛秀洁;赵玲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溶血卵磷脂对牛视网膜微血管内皮细胞转化生长因子-β2及其Ⅱ型受体表达的影响

    目的:探讨不同浓度的溶血卵磷脂(LPC)对牛视网膜微血管内皮细胞转化生长因子-β2(TGF-β2)及其Ⅱ型受体表达的影响.方法:原代分离培养牛的视网膜微血管内皮细胞,加入不同浓度的LPC,分别培养6、12、24h,RT-PCR检测TGF-β2 mRNA表达水平,半巢式RT-PCR检测TGF-βⅡ型受体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LPC的浓度为40 μmol/L作用12 h后,TGF.B2 mRNA水平明显高于浓度为20 μmol/L和60 μmol/L.LPC浓度改变对TGF-βⅡ型受体mRNA的表达无明显影响.结论:LPC能调节牛视网膜内皮细胞TGF-β2的表达;LPC对TGF-βⅡ型受体的表达无明显影响.

    作者:喻日成;黄竹筠 刊期: 2010年第06期

实用医学杂志

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卫生厅

主办: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