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沙利度胺联合表柔比星抗SMMC7721增殖作用机制研究

鲁光平;潘骥群;于志坚;周雪峰;袁洪新

关键词:表柔比星,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 SMMC7721, 沙利度胺
摘要:目的:通过细胞培养研究沙利度胺(Tha)联合表柔比星(EPI)抗SMMC7721作用机制.方法:用不同浓度Tha单药及其联合EPI作用于SMMC7721一定时间,检测细胞抑制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蛋白表达、细胞凋亡率,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不同浓度、不同时间Tha、Tha+EPI组组内、组间细胞抑制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不同浓度Tha与SMMC7721细胞作用48 h后,随着浓度升高,VEGF蛋白表达相应降低,联合EPI后,VEGF蛋白表达进一步降低:不同浓度Tha、Tha+EPI与SMMC7721作用48 h后,其组内、组间凋亡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ha联合EPI后,细胞凋亡率进一步升高.结论:Tha具有抑制SMMC7721细胞增殖、抗VEGF蛋白表达和诱导细胞凋亡作用,联合EPI可以显著提高抗SMMC7721效果.
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瑞芬太尼复合七氟醚控制性降压对鼻内窥镜手术患者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的影响

    目的:观察瑞芬太尼联合七氟醚在鼻内窥镜手术中控制性降压的效果,并比较瑞芬太尼和硝普钠对患者的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SS)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鼻内窥镜手术患者40例,ASA Ⅰ~Ⅱ级,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20例,目标血压均使平均动脉压(MAP)降至基础值的60%~70%.Ⅰ组为硝普钠组,从1.0μg/(kg·min)的剂量开始,每隔30 s增加0.5μg/(kg·min)直至血压达到目标血压;Ⅱ组为瑞芬太尼组,从(0.15~0.20)μg/(kg·min)的剂量开始,每隔30 s增加0.05μ(kg·min)直至达到目标血压.在麻醉前(T0)、控制性降压前(T1)、控制性降压后5 min(T2)、30 min(T3)及控制性降压结束后30 min(T4)记录MAP和HR,同时测定血浆中的肾素、血管紧张素Ⅱ和醛固酮的含量,由同一术者在不知道控制降压的方法下评估术野质量.两组术中均用呼气未七氟醚浓度为(2.5±0.2)%维持麻醉.结果:Ⅰ组T2-4的HR较T0和T1明显增加(P<0.01);Ⅱ组T2-4的HR较T0和T1明显减慢.也较Ⅰ组T2-4的HR明显减慢(P<0.05或P<0.01);两组患者T2、T1的MAP比T0和T1明显下降(P<0.01),Ⅰ组T4的MAP高于Ⅱ组和T0(P<0.05):Ⅰ组T2-4的肾素、血管紧张素-Ⅱ、醛固酮含量高于T0和T1(P<0.01),而Ⅱ组三种激素的含量在T2-4?时点低于T0和T1(P<0.01):Ⅱ组的出血量较Ⅰ组明显减少(P<0.05);Fromme评分法术野质量评分低于Ⅰ组(P<0.05).结论:瑞芬太尼联合七氟醚在鼻内窥镜手术中可提供良好的控制性降压效果,为手术提供更佳的术野质量,并可以抑制患者的RAAS的活性.

    作者:洪彬源;刘洪珍;杨承祥;张文璇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保留甲状腺上下动脉的术式选择

    目的:总结甲状腺切除术中保留甲状腺上下动脉的经验,完善手术操作,并讨论术后并发症的预防手段.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5月至2009年5月收治的甲状腺疾病患者256例,其中154例行保留甲状腺上下动脉的甲状腺次全切除术,并以102例常规手术组患者为对照,考察两种不同术式平均出血量、并发症及手术时间等情况,并对其进行统计分析,判断保留甲状腺上下动脉的甲状腺次全切除术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两组均无明显的神经组织损伤,保留甲状腺上下动脉组甲状腺切除术的出血量及并发症显著减少(P<0.05),手术时间也有明显缩短.结论:保留甲状腺上下动脉的甲状腺切除术治疗甲状腺疾病具有出血量小,并发症少等优点,是一种操作方便,经济实用的术式选择,对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金建光;张辉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髂骨植骨加股骨内侧髁骨膜骨瓣转位治疗股骨中下段骨不连

    股骨中下段骨不连临床较为常见,运用带血供的股骨内侧髁骨膜骨瓣转位+髂骨植骨治疗股骨中下段骨不连,临床运用25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程中华;夏翠兰;刘娟;邓雪峰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混合性抑郁的研究进展

    心境障碍患者躁狂与抑郁症状混合存在较早就为人们所认识,习惯称为混合状态,根据其临床特征又可分为混合性躁狂及混合性抑郁.

    作者:廖继武;潘集阳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胶质瘤的CT灌注成像研究

    目的:探讨CT灌注成像对胶质瘤术前分级的价值.方法:30例胶质瘤患者,低级别组11例,高级别组19例.在常规CT扫描的基础上行CT灌注成像检查.分析灌注图像.测量肿瘤实质部分的脑血流量(CBF)、脑血容量(CBV)、对比剂平均通过时间(MTT)及表面通透性(PS)的绝对值和相对值,并对两组进行比较.结果:低级别胶质瘤的r CBF、r CBV、r MTT、r PS均值分别为1.41±0.16、2.31±0.28、1.69±0.83、6.67±2.28;高级别胶质瘤的r CBF、r CBV、r MTT、r PS均值分别为4.96±2.17、4.69±1.65、1.29±0.55、19.19±8.65.两组r CBF、r CBV、r PS间差异具有显著意义.结论:CT灌注成像对胶质瘤术前分级具有临床实用价值.

    作者:黄劲柏;任伯绪;雷红卫;蔡新宇;熊浩;胡新杰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两种股静脉采血法在小儿先天性髋关节疾病中的应用体会

    目的:比较股静脉垂直穿刺采血法与股静脉斜刺采血法在小儿先天性髋关节疾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小儿先天性髋关节疾病患儿226例,采用随机分类法分成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患儿(113例)采用股静脉斜刺采血法,对照组(113例)患儿采用股静脉垂直穿刺采血法,比较并记录一次采血成功率、新手成功率、穿刺部位血肿发生率及肥胖儿一次成功率.结果:股静脉斜刺采血法成功率为90.3%,股静脉垂直穿刺采血法成功率为76.1%.结论:股静脉斜刺采血法更适合在小儿先天性髋关节疾病中应用.

    作者:祝崇雪;李若;金平湖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芪莲汤药物血清对小鼠脾淋巴细胞增殖及白细胞介素-2分泌的实验研究

    目的:用血清药理学方法研究芪莲汤对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用MTT法测定不同浓度芪莲汤药物血清对美洲商陆(PWM)诱导的脾淋巴细胞增殖的活细胞数;用ELISA法测定不同浓度芪莲汤药物血清对PWM诱导的淋巴细胞分泌白细胞介素-2(IL-2)的水平.同时设白山云芝多糖组作为阳性药物对照组.结果:20%和10%芪莲汤药物血清可增强PWM诱导的脾淋巴细胞增殖能力,与空白对照血清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20%芪莲汤药物血清作用效果要优于白山云芝多糖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20%芪莲汤药物血清使PWM诱导的脾淋巴细胞IL-2表达增加,与空白对照血清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芪莲汤药物血清可正向调节小鼠脾淋巴细胞的增殖及IL-2的表达.

    作者:李芳;汪芳;张利方;曹军皓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熊去氧胆酸治疗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的Meta分析

    目的:评价应用熊去氧胆酸(UDCA)治疗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PSC)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全世界关于UDCA治疗PSC的随机对照试验进行荟萃分析.结果:共纳入8项随机对照试验,累计465例患者.结果显示UDCA能显著改善PSC患者的肝功能.但不能改善症状.Meta分析结果显示,除治疗组肝脏组织学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OR=9.19:95% CI 0.98~86.15;P=0.05),胆道影像学有改善的倾向,死亡、肝移植、死亡和(或)肝移植等指标两组均无显著差异,且敏感性分析结果无变化.结论:UDCA能显著改善PSC患者的肝功能,但不能改善症状,有改善肝脏组织学的倾向,但是并不能延长生存期.

    作者:俞力军;黄伟平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乳腺钼靶X线摄影和彩色多普勒超声对早期乳腺肿瘤的诊断比较

    目的:探讨超声检查和钼靶X线对早期乳腺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术前常规进行钼靶X线和起声(二维黑白超声和彩声超声)检查,并经病理证实诊断为乳腺肿瘤52例.结果:经病理证实,38例为浸润性导管癌,7例为乳头状导管癌,5例为腺癌,1例为转移性肉瘤,2例为分叶状囊肉瘤,41侧淋巴结肿大,7例伴对侧淋巴结肿大.超声对乳腺肿瘤的总阳性诊断率为86.5%,钼靶X线总阳性诊断率为90.4%,两者联合总阳性诊断率为94.2%,但是钼靶X线摄影、超声或两者联合对转移性肉瘤、分叶状囊肉瘤和乳头状导管癌有较高误诊率.结论:超声检查和钼靶X线对乳腺肿瘤较具特征性,两者联合可明显提高诊断正确率,并有一定的互补性.但对非浸润性乳腺良恶性肿瘤均有一定的假阴性率,有待于扩大样本量继续进行临床观察.

    作者:王泓;王莎莎;贺冬莲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两种不同胸腔引流管在食管癌贲门癌术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食管癌贲门癌术中置入负压球引流管,并与置入传统胸管相对照,评价其疗效及安全性.方法:572例食管癌贲门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术后使用负压球细管引流,B组术后使用传统粗胶管水封瓶闭式引流.结果:A组在胸腔积液、脓胸、镇痛剂应用,引流口感染、术后住院时间及管腔堵塞等方面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食管癌、贲门癌术后应用负压球细管引流,创伤小,效果确切满意,易被患者所接受.

    作者:冯彩婷;熊云田;李俊鹏;任杰;郭建英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淫羊藿总黄酮对异丙肾上腺素致心力衰竭大鼠心肌基质金属蛋白酶-2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的影响

    目的:研究淫羊藿总黄酮(TFE)对异丙肾上腺素所致充血性心力衰竭大鼠心肌中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和MMP-9表达及活性的影响.方法:取Sprague-Dawley雄性大鼠,采用皮下注射异丙肾上腺素(ISO)方法建立心力衰竭模型.将造模成功的动物随机分为模型组(n=15).美托洛尔组(n=12),TFE小剂量组(n=11),TFE中剂量组(n=10),TFE大剂量组(n=12),另取皮下注射生理盐水的正常大鼠作为正常组(n=10).观察各组动物血流动力学变化,大鼠心肌MMP-2和MMP-9 mRNA表达水平及MMP-2和MMP-9酶活性的变化.结果:与模型组比较,淫羊藿总黄酮可逆转左心室质量指数和血流动力学参教(P<0.05或0.01),减少大鼠心肌MMP-2和MMP-9 mRNA的表达并降低MMP-2和MMP-9的酶活性(P<0.05或0.01).结论:TFE对心力衰竭大鼠心肌MMP-2和MMP-9 mRNA的表达以及MMP-2和MMP-9的酶活性均有抑制作用,有助于改善心力衰竭大鼠的心肌重构.

    作者:王静;宋耀鸿;李宝石;蔡辉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在强制戒毒人员中开展艾滋病预防同伴教育骨干培训的效果研究

    目的:探讨在强制戒毒人员中开展艾滋病预防同伴教育骨干培训的可行性及效果,为今后进一步开展艾滋病同伴教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08年9月,选取广东省殊三角地区9个城市的戒毒所,从自愿接受培训的强制戒毒人员中选取195名展开同伴教育骨干培训,采取自身对照方法,通过培训前后2次问卷进行对艾滋病相关知识的知晓率及同伴教育技能评估进行分析.结果:培训前后同伴教育骨干对艾滋病相关知识的知晓率分别为8.09分和9.15分,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同伴教育技能评估结果显示:语言表达能力、组织讨论能力、调动同伴教育人员的自主性等能力方面上均有较大帮助.结论:在强制戒毒人员中培训同伴教育骨干非常必要;通过培训骨干开展艾滋病预防同伴教育是可行且有效的:选择或招募适当的同伴教育骨干对同伴教育计划的成功至关重要.

    作者:曾丽芳;聂军;绍辉;苏俊红;陶中权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非骨水泥长柄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28例

    目的:探讨老年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治疗方法.方法:选择老年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28例,均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术后开始负重行走时间1~2周.结果:随访12~60个月,期间X线均提示假体位置良好,无明显下沉松动,无假体松动、脱位,深静脉血栓形成等并发症,股骨粗隆部骨折均愈合,无一例发生关节脱.术后根据Harris评分,优8例,良15例,中4例,差1例,优良率82%.结论:非骨水泥长柄人工股骨头置换是治疗老年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较满意的方法,能有效减轻髋关节疼痛,减少老年人因长期卧床引起的并发症.但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可能存在中晚期并发症,对于较年轻患者的疗效仍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作者:许伟国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解毒八正散联合前列安栓治疗慢性前列腺炎临床观察

    慢性前列腺炎为男性泌尿系常见疾病,其病因复杂、起病缓慢,迁延难愈.2003年1月至2008年1月,迁延应用中药解毒八正散内服、外用前列安栓直肠给药,治疗本病53例,效果满意,并与两药罗红霉素、左氧氟沙星治疗的53例的慢性前列腺炎患者进行了比较,现报告如下.

    作者:吴文凯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应用ROC曲线分析髓系细胞触发受体-1对老年肺炎早期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髓系细胞触发受体-1(TREM-1)在老年肺炎早期诊断的价值.方法:41例老年肺炎患者作为老年肺炎组,对照组为同期住院的非肺炎患者30例,于发病早期测量血清TREM-1的浓度,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诊断的敏感度与特异度. 结果:发病早期肺炎组TREM-1浓度高于对照组,TREM-1诊断老年肺炎特异度高.结论:TREM-1可作为老年肺炎早期诊断的辅助指标.

    作者:廖瑾莉;何筱莹;徐文辉;王丹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肝门胆管癌肝移植治疗现状

    肝门胆管癌指原发于胆囊管开口以上,主要侵犯肝总管和其分义部以上左右肝管的胆管癌,约占胆管癌的60%.因常常累及门静脉、肝动脉或沿肝管向肝内侵犯,其外科处理较困难.虽术式不断改进,达到R0切除(即切缘镜下无残余肿瘤细胞)的比例不断提高,但其预后仍差,5年生存率约30%.

    作者:潘龙;杜成友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无创检查在女性冠心病中的应用

    近年来,男性冠心病的病死率不断下降,女性反有所增加,且女性患者相对预后更差.造成这种性别差异的原因,以往的观点认为是对女性的健康状况关注不够、女性缺乏就诊意识、院前拖延、治疗不及时等非疾病性因素.现在逐渐认识到男女患者不仅在病理生理、临床表现上存在差异,而且女性患者发生冠脉非阻塞性病变的比例高于男性,同时评价女性患者心肌缺血的检查手段亦缺乏敏感性和特异性.

    作者:付明;周颖玲;玲谭虹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动力髋螺钉+空心钉内固定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

    2007年1月至2009年1月,采用动力髋螺钉(DHS)的基础上加用空心钉加强内固定治疗Evans Ⅱ型股骨转子间骨折15例,取得了良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陈军号;许楚才;刘军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创伤性膈疝8例诊治体会

    创伤性膈疝属胸外科的急危重症,虽发病率不高,但伤情及症状复杂且多合并有其他重要脏器损伤,易被延误诊治.我院自1998年4月至2009年4月共收治8例.现将有关资料报告如下.

    作者:冯清耀;岑雪英;郝敬铎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5-杂氮脱氧胞苷对人膀胱癌细胞株T24增殖作用的影响

    目的:探讨DNA甲基转移酶抑制剂5-杂氮脱氧胞苷(5-aza-dc)对人膀胱癌细胞株T24增殖、凋亡的影响.方法:应用不同浓度(0.1、0.5、2.5、12.5μmol/L)的特异性DNA甲基转移酶抑制剂5-aza-dc,于不同作用时间(6、12、24、48 h)处理人膀胱癌细胞株T24,采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测定不同浓度的5-aza-dc在不同时间作用下T24细胞株的生长抑制率: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不同浓度的5-aza-dc在处理T24细胞24 h后的凋亡率变化情况.结果:MTT提示各浓度的5-aza-dc对细胞生长均有抑制作用.流式细胞分析结果示,不同浓度5-aza-dc处理24 h后T24细胞凋亡率均明显增加.不同药物浓度组在同一作用时间下,T24细胞生长抑制率及凋亡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同一药物浓度在不同作用时间组之间的细胞生长抑制率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浓度为12.5 μmol/L的5-aza-dc作用24 h时对T24细胞的生长抑制及凋亡作用明显.结论:5-aza-dc有抑制人膀胱癌细胞株T24生长及促进其凋亡的作用,其抑制作用呈时间依赖性及浓度依赖性.

    作者:徐宁儒;刘春晓;郑少波;李虎林;徐亚文;许凯 刊期: 2010年第06期

实用医学杂志

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卫生厅

主办: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