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非小细胞肺癌中Survivin和Rb2/p130的表达及意义

常延河;郑素玲;伊雪;王俊然;王文雅;郑素琴

关键词:癌, 非小细胞肺, Rb2/p130, survivin, 预后
摘要:目的:检测Survivin和Rb2/p130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的表达,探讨表达水平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原位杂交和免疫组化法检测100份NSCLC石蜡标本中两者的表达.结果:(1)Survivin mRNA及蛋白随TNM分期增高,阳性表达率增高(P<0.01),淋巴结转移者较无转移者阳性表达率增高(P<0.01).(2)Rb2/p130mRNA及蛋白随TNM分期增高.阳性表达率降低(P<0.05),有淋巴结转移者较无转移者阳性表达率降低(P<0.05).(3)Survivin mRNA和蛋白的表达与Rb2/p130 mRNA和蛋白的表达均呈负相关.(4)Survivin蛋白阳性组患者术后5年存活率(6.9%)显著低于阴性组(17.9%)(P<0.05),Rb2/p130蛋白阳性组术后5年存活率(16.7%)显著高于阴性组(7.1%)(P<0.01).结论:Survivin与Rb2/p130的表达水平可能与NSCLC的进展和患者预后相关.
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脂多糖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内皮细胞蛋白C受体和磷酸化P38表达的影响及参附注射液的干预作用

    目的:观察脂多糖(LPS)培养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内皮细胞蛋白C受体(EPCR)和磷酸化P38的表达,并探讨参附注射液对其的干预作用.方法:分别在12、24、48 h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Western Blot技术测定正常对照组、LPS组、参附组培养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EPCR mRNA、蛋白及磷酸化P38蛋白的表达.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LPS(24、48 h)组EPCR tuRNA、EPCR蛋白含量均显著下降(均P<0.01);与LPS(24 h)组比较,正常对照组、参附(12、48 h)组EPCR mRNA、EPCR蛋白含量均明显增高(均P<0.01).与正常对照组比较,LPS(24 h)组磷酸化P38蛋白含量显著增高(P<0.01);与LPS(24 h)组比较,正常对照组、LPS(12 h)组、参附(12、48 h)组磷酸化P38蛋白含量均明显下降(均P<0.01).结论:LPS可以从转录、蛋白水平减少人脐静脉内皮细胞上EPCR的表达,可能是通过P38 MAPK途径实现的:参附注射液可以调节LPS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上EPCR的表达的影响,从而对脓毒症起到防治作用.

    作者:张近波;张小乐;许国斌;李智强;董志兵;王文龙;李传光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耳后瓣修复腮腺术后凹陷畸形36例

    目的:评价耳后软组织瓣修复腮腺术后凹陷畸形的美容效果.方法:选择36例良性腮腺肿物患者,采用改良的除皱隐蔽美容切口,切除腮腺及肿物组织后,依局部凹陷畸形程度,以耳后动脉为蒂,设计制作耳后软组织瓣.翻转180°,作为插入软组织瓣充填术区凹陷.结果:36例术后创口均Ⅰ期愈合,均获随访12~36个月,切口在耳后发际内隐蔽,腮腺区无凹陷畸形,外形良好.转移瓣无坏死,无涎瘘、面瘫、耳垂麻木,未发现味觉出汗征象.结论:耳后美容切口联合软组织瓣应用于腮腺手术,切口隐蔽,术后局部凹陷畸形修复效果好,术后并发症少,特别适合年轻的患者.

    作者:余海;刘德裕;李传真;黄谢山;钟伟;王佳伟;曹贤君;陈尧卉;林道志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沉香化气胶囊对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肠道气体的治疗作用

    目的:探讨沉香化气胶囊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肠道气体的疗效.方法:根据罗马Ⅲ诊断标准选取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25例,予以口服沉香化气胶囊3颗2次/日,共4周,在服药前后分别摄立位腹部平片,扫描进入计算机,用图像处理软件选取腹部平片上肠道气体范围,并计算出肠道气体在规定范围内所占的百分比(GVS).治疗前后比较GVS值的变化,同时对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腹痛、腹胀症状的严重程度进行评估.结果:治疗后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的GVS(0.051±0.009)明显小于治疗前(0.066±0.019,P<0.01);腹部症状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明显的下降,治疗后腹痛症状积分(0.96±0.54)较治疗前(1.92±0.81,P<0.05)有明显下降,治疗后腹胀症状积分(0.88±0.73)与治疗前(1.72±0.89,P<0.05)比较有明显下降.结论:沉香化气胶囊能减少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肠道气体的潴留.有效缓解肠气相关腹痛及腹胀等症状.

    作者:蔡振寨;王建嶂;曹曙光;郑君杰;薛战雄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非小细胞肺癌中Survivin和Rb2/p130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检测Survivin和Rb2/p130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的表达,探讨表达水平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原位杂交和免疫组化法检测100份NSCLC石蜡标本中两者的表达.结果:(1)Survivin mRNA及蛋白随TNM分期增高,阳性表达率增高(P<0.01),淋巴结转移者较无转移者阳性表达率增高(P<0.01).(2)Rb2/p130mRNA及蛋白随TNM分期增高.阳性表达率降低(P<0.05),有淋巴结转移者较无转移者阳性表达率降低(P<0.05).(3)Survivin mRNA和蛋白的表达与Rb2/p130 mRNA和蛋白的表达均呈负相关.(4)Survivin蛋白阳性组患者术后5年存活率(6.9%)显著低于阴性组(17.9%)(P<0.05),Rb2/p130蛋白阳性组术后5年存活率(16.7%)显著高于阴性组(7.1%)(P<0.01).结论:Survivin与Rb2/p130的表达水平可能与NSCLC的进展和患者预后相关.

    作者:常延河;郑素玲;伊雪;王俊然;王文雅;郑素琴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三种红细胞指标在地中海贫血出生干预筛查中的价值

    目的:探讨平均红细胞体积(MCV)、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MCH)、红细胞计数与平均红细胞体积比值(RBC/MCV)在地中海贫血出生干预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探求更准确的地中海贫血出生干预的初筛指标.方法:选择经分子生物学技术确诊的426例地中海贫血携带者,56例非地中海贫血携带者以及464例健康对照者进行MCV、MCH和RBC/MCV检测,并对实验结果进行单个指标、两者联合和三者联合共7种筛查方法的分析.结果:取MCV<82fL、MCH<26pg、RBC/MCV>5.9为截断值,MCV、MCH和RBC/MCV单项检测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5.77%、91.78%、97.42%和80.38%、83.27%、82.88%;MCV与MCH、RBC/MCV两者联合检测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5.77%、98.59%、98.12%和80.38%、80.19%、81.15%;MCV、MCH和RBC/MCV三项联合检测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100%和80%.结论:单项检测中以RBC/MCv的阳性率高,RBC/MCV在地中海贫血的筛查评价中优于MCv和MCH:MCV+MCH+RBC/MCV联合检测是地中海贫血出生干预筛查中更为准确的指标.

    作者:何聚莲;余志衡;唐林国;王霞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慢性乙型肝炎重叠急性戊型肝炎63例HBV基因型的检测和分析

    目的:探讨HBV基因型与慢性乙型肝炎重叠急性戊型肝炎发病机制的相关性.方法:采用Caliper微流芯片法测定63例慢性乙型肝炎重叠急性戊型肝炎患者的HBV基因型.同时对HBV-DNA定量采用荧光定量PCR技术测定,生化指标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仅检测.结果:63例慢性乙型肝炎重叠急性戊型肝炎患者B型和C型分别为22例和39例,C型HBV重叠HEV感染率明显高于B型(P<0.05),HbeAg(-)和HbeAg(+)分别为31例和32例,HbeAg(-)和HbeAg(+)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重叠HEV感染率相仿(P>0.05);C型患者血清ALT、AST、TBIL水平明显高于B型(JD<0.05),血清CHE、ALB、PTA水平明显低于B型(P<0.05);B型和C型患者HbeAg阳性率分别为31.8%和61.5%,C型患者HBeAg阳性率明显高于B型(P<0.05);在HbeAg(-)组中,B、C型HBV-DNA的阳性率分别为55.3%和26.7%,B型患者的HBV-DNA阳性率明显高于C型(P<0.05).结论:C型HBV感染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比B型更易重叠HEV感染,同时,C型患者肝功能损害要明显重于B型.B型HBV易发生前C区变异,可能是B型HBV感染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重叠HEV感染率低于C型的原因之一.

    作者:赵守松;陈子安;崔琢;张莉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定量比值法测定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活性的实验评价

    目的:对定量比值法检测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活性的方法进行实验评价.方法:用日立7600型生化分析仪对改良C6PD定量比值法试刺盒进行精密度、线性、干扰和稳定性实验,对该方法作出评价.结果:G6PD酶活性在800~10 000 U/L、6PGD酶活性在1100~5 000 U/L之间批内CV小于10%:G6PD酶在0~10000 U/L和6PGI)酶在0~5 000 U/L活性之间线性良好;干扰实验显示对胆红素、血红蛋白、甘油三酯均具有较强的抗干扰能力;稳定性实验显示标本2~8℃存放10 d结果稳定.结论:该方法、精密度良好、线性、抗干扰能力和稳定性能都较好,能够满临床常规检验的需要.适合常规推广使用.

    作者:谭晓明;张小玲;杨丽媛;容莉莉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溶血卵磷脂对牛视网膜微血管内皮细胞转化生长因子-β2及其Ⅱ型受体表达的影响

    目的:探讨不同浓度的溶血卵磷脂(LPC)对牛视网膜微血管内皮细胞转化生长因子-β2(TGF-β2)及其Ⅱ型受体表达的影响.方法:原代分离培养牛的视网膜微血管内皮细胞,加入不同浓度的LPC,分别培养6、12、24h,RT-PCR检测TGF-β2 mRNA表达水平,半巢式RT-PCR检测TGF-βⅡ型受体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LPC的浓度为40 μmol/L作用12 h后,TGF.B2 mRNA水平明显高于浓度为20 μmol/L和60 μmol/L.LPC浓度改变对TGF-βⅡ型受体mRNA的表达无明显影响.结论:LPC能调节牛视网膜内皮细胞TGF-β2的表达;LPC对TGF-βⅡ型受体的表达无明显影响.

    作者:喻日成;黄竹筠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肩锁区域手术两种阻滞方法的麻醉效果分析

    肩关节及锁骨区神经分布既有臂从神经,又有颈从神经[1],此区域内手术的麻醉如何选择,一直困扰着基层麻醉医生.单一颈从阻滞或肌间沟臂从阻滞均不能完全阻滞肩、锁区域的神经,在手术过程中会引起患者不同程度的疼痛.

    作者:常立华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心脏介入治疗心包填塞的临床表现及处理

    介入治疗已成为心内科疾病的一种主要治疗方法,虽然与外科手术比较,介人治疗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的特点,但也存在一些不可避免的并发症.其中心包填塞则是一类介入治疗的严重并发症,一旦发生,可危及生命,而及早的识别和及时的处理则可挽救生命[1].

    作者:胡标雄;罗骏;葛郁芝;盛国太;洪明;余茂生;吴晓枚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非骨水泥长柄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28例

    目的:探讨老年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治疗方法.方法:选择老年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28例,均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术后开始负重行走时间1~2周.结果:随访12~60个月,期间X线均提示假体位置良好,无明显下沉松动,无假体松动、脱位,深静脉血栓形成等并发症,股骨粗隆部骨折均愈合,无一例发生关节脱.术后根据Harris评分,优8例,良15例,中4例,差1例,优良率82%.结论:非骨水泥长柄人工股骨头置换是治疗老年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较满意的方法,能有效减轻髋关节疼痛,减少老年人因长期卧床引起的并发症.但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可能存在中晚期并发症,对于较年轻患者的疗效仍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作者:许伟国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剖宫产子宫切口部妊娠4例诊治分析

    剖宫产子宫切口部妊娠(全称子宫下段剖宫产切口瘢痕处妊娠,cesarean sear pregnancy,CSP)是剖宫产的远期并发症之一,是一种罕见的异位妊娠.目前对其诊断、治疗尚尤统一标准.随着剖宫产率增高此病发生率也有所增加.如果误诊,易发生大出血及子宫切除风险.

    作者:唐孟华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罗格列酮对肿瘤坏死因子-α诱导3T3-L1脂肪细胞急性血清淀粉样蛋白A表达的影响

    目的:观察罗格列酮时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诱导3T3-L1脂肪细胞急性血清淀粉样蛋白A(A-SAA)表达的影响.方法:用不同浓度TNF-α(5、10、20μg/mL)处理3T3-L1脂肪细胞48 h,20μg/mL TNF-α处理不同时间(6、12、24、48 h)及罗格列酮预处理的3T3-L1脂肪细胞与20μg/mL TNF-α作用48 h后,用ELISA法检测各组A-SAA的表达.结果:TNF-α能显著促进3T3-L1脂肪细胞A-SAA的表达,呈剂量和时间依赖方式;罗格列酮能部分减低TNF-α对3T3-L1脂肪细胞A-SAA表达的促进作用.结论:TNF-α可以通过促进3T3-L1脂肪细胞A-SAA的表达和分泌,参与胰岛素抵抗及血管并发症的形成;罗格列酮可部分减低TNF-α对3T3-L1脂肪细胞A-SAA表达的促进作用而发挥其抗炎、抗胰岛素抵抗及抗动脉粥样的作用.

    作者:叶夏云;宋锦文;葛秀洁;赵玲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腺病毒介导的人低氧诱导因子-1α治疗兔后肢缺血的安全性研究

    目的:对腺病毒介导的人低氧诱导因子-1α(Ad-HIF-1α)治疗兔急性后肢缺血的安全性进行探讨.方法:(1)Ad-HIF-1α及腺病毒空载体(Ad-Blank)扩增、滴度测定.(2)建立兔急性后肢缺血模型,随机分为3组,每组6只,分别以Ad-HIF-1α2.0 ×1010PFU)、Ad-Blank(2.0×1010PFU)和NS(0.5 mL)肌注离断股动脉肌群,观察兔一般反应,术前及术后7、28 d检查心电图和血常规、肝肾功能,术后28 d处死动物行病理学检查.结果:(1)Ad-HIF-1α及Ad-Blank滴度分别达2.0×1013、1.5×1013 Pfu/mL.(2)受试期兔一般情况好;3组兔血常规、肝肾功能指标在正常值范围,组间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心电图正常;病理学检查未见癌细胞.结论:兔急性后肢缺血模型局部一次性转染2.0×1010PFU的Ad-HIF-1α,未见明显毒副反应;Ad-HIF-1α应用于兔是相对安全的.

    作者:陈建威;李明琰;陈冬冬;裴静娴;王月刚;吴平生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脓毒症大鼠心肌内皮素-1、肿瘤坏死因子-α表达与心肌损伤的关系

    目的:研究脓毒症时心肌损伤与心肌内皮素-1(ET-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表达的关系.方法:24只雄性SD大鼠随机均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脓毒症组,每组8只.采取盲肠结扎穿刺术(CLP)建立脓毒症模型,24 h后动脉采血及分离左心室心肌,检测大鼠血清心肌肌钙蛋白Ⅰ(cTn Ⅰ)、心肌匀浆上清液中TNF-α、ET-1浓度.并分别观察心肌显微及超微结构改变.结果:脓毒症组大鼠血清cTn Ⅰ较正常时照组及假手术组明显升高(P<0.01),心肌出现典型变性及超微结构损伤;心肌TNF-α、ET-1较正常对照组及假手术组明显升高(P<0.01).脓毒症组血清cTn Ⅰ与心肌TNF-α、ET-1水平正相关(γ值分别为0.967和0.958,P<0.001).结论:脓毒症时心肌损伤与心肌TNF-α、ET-1水平上调有关.

    作者:彭娜;向定成;苏磊;张亚松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双J管在小儿输尿管膀胱再植术中的应用

    小儿输尿管膀胱再植术主要应用于输尿管膀胱连接部狭窄、输尿管中下段狭窄、输尿管囊肿等.2002年1月至2009年5月,我院根据不同疾病所采用的输尿管膀胱再植术,42例共45侧,常规采用双J管作支架内引流,取得较好疗效,报告如下.

    作者:张守华;吴文波;陈勇;唐静;饶品德;熊春凤;蔡军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肺孢子菌肺炎诊断方法的研究进展

    肺孢子菌是一种机会性致病真菌,可引起严重的肺孢子菌肺炎(pneumocystis pneumonia,PCP),尤其是免疫功能低下的艾滋病患者,致死率为10%~20%[1].然而,近年一些非艾滋病如风湿性关节炎、血液病、肿瘤等并发感染PCP数量增多,致死率高达50%[2].

    作者:张辉;张进顺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动力髋螺钉+空心钉内固定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

    2007年1月至2009年1月,采用动力髋螺钉(DHS)的基础上加用空心钉加强内固定治疗Evans Ⅱ型股骨转子间骨折15例,取得了良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陈军号;许楚才;刘军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结核分枝杆菌L型与肺结核复发的研究

    目的:探讨结核分枝杆菌L型(MTB-L)与结核病复发、恶化的关系,为提高结核病治愈率、减少复发提供帮助.方法:取2004年1月1日至2005年12月31日来广东省江门市结核病防治所就诊的所有初治涂阳肺结核患者328例痰标本进行MTB-L型的培养,并对患者进行近期和3年远期的随访观察.结果:MTB-L培养阳性39例,培养阳性率为11.9%.随访观察病例数为296例,至2009年6月30日有28例肺结核患者复治或复发,其中MTB-L型培养阳性者7例,MTB-L阳性患者复治或复发率为20.0%(7/35);MTB-L培养阴性者21例,MTB-L型培养阴性患者复治或复发率为8.0%(21/261),两者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MTB-L与结核病复发、恶化存在一定关系,若在结核患者就诊时同时进行结核分枝杆菌细菌型和L型培养,并对MTB-L培养阳性结核患者进行抗MTB-L型治疗,对提高结核病治愈率,减少复治或复发可能有一定的帮助.

    作者:黄燊德;黄凤贤;汤志强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在强制戒毒人员中开展艾滋病预防同伴教育骨干培训的效果研究

    目的:探讨在强制戒毒人员中开展艾滋病预防同伴教育骨干培训的可行性及效果,为今后进一步开展艾滋病同伴教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08年9月,选取广东省殊三角地区9个城市的戒毒所,从自愿接受培训的强制戒毒人员中选取195名展开同伴教育骨干培训,采取自身对照方法,通过培训前后2次问卷进行对艾滋病相关知识的知晓率及同伴教育技能评估进行分析.结果:培训前后同伴教育骨干对艾滋病相关知识的知晓率分别为8.09分和9.15分,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同伴教育技能评估结果显示:语言表达能力、组织讨论能力、调动同伴教育人员的自主性等能力方面上均有较大帮助.结论:在强制戒毒人员中培训同伴教育骨干非常必要;通过培训骨干开展艾滋病预防同伴教育是可行且有效的:选择或招募适当的同伴教育骨干对同伴教育计划的成功至关重要.

    作者:曾丽芳;聂军;绍辉;苏俊红;陶中权 刊期: 2010年第06期

实用医学杂志

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卫生厅

主办: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