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沐廷
目的:探讨异丙酚对于白细胞介素2受体α(IL-2Rα)基因的表达调控,从分子水平探索麻醉药影响机体免疫的机制.方法:将IL-2Rα基因上游调控序列驱动的氯霉素乙酰基转移酶(CAT)报告基因质粒通过脂质体法稳定转染Jurkat细胞.转染48 h后的细胞随机分为6组,对照组(C group)及分别加入1 μmol/L异丙酚(P1),10μmol/L异丙酚(P10),50μmol/L异丙酚(P50),100μmol/L异丙酚(P100)和200 μmol/L异丙酚(P200)组.在异丙酚处理后1 h(T1),5 h(T5),10 h(T10),24 h(T24)使用荧光测定法检测CAT活性.结果:T5时,P10、P50、P100组及P200组CAT活性较T1时CAT活性出现显著变化.随着异丙酚处理时间继续延长,T10和T24时CAT活性改变并不明显.P1组CAT活性与C组无显著差异.P10组T5时CAT活性较C组升高17%(P<0.05).P50、P100组及P200组T5时CAT活性仅为C组CAT活性的80.2%,49.3%和11.3%,呈显著降低(P<0.05).结论:异丙酚浓度及作用时间均影响其对IL-2Rα基因的表达调控.临床使用浓度异丙酚对IL-2Rα基因的表达具有正调控作用.而高浓度异丙酚对IL-2Rα基因的表达具有负调控作用,提示异丙酚对机体免疫功能有一定的影响.
作者:陆瑜;李锦;刘思宇;高勇;李淑琴;韩如泉 刊期: 2010年第08期
目的:检测RGS16在大肠癌表达情况,并评估其是否涉及了大肠癌的转移.方法:利用免疫组化检测62例大肠癌及23例相应正常组中RGS16的表达情况,采用SPSS 13.0对该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RGS16在细胞浆表达.与正常大肠组织相比,大肠癌中的RGS16表达明显增高(P=0.000).进一步分析发现,发生远处转移原位大肠癌中的RGS16表达比没有发生远处转移的原位大肠癌高(P=0.015).结论:RSG16在大肠癌中高表达,并可能促进了大肠癌的转移.
作者:张渝;刘展 刊期: 2010年第08期
目的:探讨Orem自理模式训练对帕金森病疗效的影响.方法:将42例帕金森病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21例)和对照组(21例).对照组给予一般的帕金森病常规治疗和护理,试验组在此基础上给予Orem自理模式训练.治疗时间均为8周,治疗前后运用帕金森病的临床分级和改良的Webster评分量表对所有患者进行评定.结果:治疗后试验组的症状、体征及日常生活功能较对照组明显提高(P<0.05或P<0.01).结论:运用Orem自理模式训练能明显提高帕金森病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
作者:王静梅;张锐芝;周颐 刊期: 2010年第08期
目的:探讨感染人轮状病毒乳鼠小肠黏膜白细胞黏附分子-1(ICAM-1)、γ-干扰素(IFN-γ)变化的意义及嗜酸乳杆菌的干预效果.方法:选用ICR乳鼠,分为正常对照组(A组)、轮状病毒感染组(B组)、嗜酸乳杆菌预处理组(C组)和嗜酸乳杆菌治疗组(D组),B、C、D组喂服人轮状病毒Wa株.C、D组另喂服嗜酸乳杆菌进行预处理和治疗干预,于病毒感染后第4天随机处死各组8只乳鼠,留取小肠标本,采用免疫组化SABC方法检测ICAM-1、IFN-γ的表达.结果:B组ICAM-1表达细胞数和灰度为(52.66±6.62)%和108.11±2.42,A组为(38.10±4.43)%和101.97±2.10,B组比A组显著增高(P<0.05);C组为(43.93±4.42)%和101.75±2.28,D组为(43.45±5.26)%和101.42±2.23,均较B组显著降低(均P<0.05),C组、D组与A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B组IFN-γ表达细胞数和灰度为(43.51±31.40)%和127.71±3.36,A组为(37.52±3.21)%和117.71±3.39,B组比A组显著增高(P<0.05);C组为(50.08±4.21)%和136.37±3.40,D组为(49.50±4.05)%和135.90±3.49,均较B组显著升高(均P<0.05).结论:嗜酸乳杆菌对感染人轮状病毒的乳鼠有免疫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ICAM-1,增强IFN-γ的表达有关.
作者:石海矾;陈益平;徐志伟;狄军波 刊期: 2010年第08期
目的:探讨24 h动态血压与缺血性脑白质病变(white matter ischemic lesions,WML)的关系.方法:总结我院100例老年患者的资料,将头颅磁共振所见WML按照Fazekas评分标准分为WML无-轻度组和WML中-重度组,并行动态血压监测,对患者的有关参数与WML的关系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发现,与WML无-轻度组相比,WML中-重度组患者年龄较大,高血压患病率高,24 h、白天、夜间平均收缩压及平均动脉压较高,血压控制较差(P<0.05).而24 h、白天、夜间舒张压及昼夜节律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年龄(OR=1.096;P=0.027)和24 h平均收缩压(OR=1.066;P=0.006)是WML发生、发展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年龄、24 h平均收缩压是WML独立的危险因素.及时发现高血压,控制其血压达标,对预防缺血性脑白质病变的发生及进展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陈娜;饶丽芬;徐书雯;莫建伟 刊期: 2010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一种新型手术疗法--内镜下幽门括约肌切开术治疗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CHPS)中的应用.方法:行胃镜下幽门括约肌切开术的CHPS患儿20例,手术前后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观察正常组婴幼儿及CHPS组患儿术前肌层及黏膜层血流分级.现察CHPS患儿术前、术后1周、术后1个月肌层及黏膜层血流分级变化趋势.结果:正常纽婴幼儿与CHPS纽患儿肌层及黏膜层血流分级差异有明显统计学意义.CHPS组患儿术前与术后1周、术后1个月肌层及黏膜层血流分级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能很好地观察正常婴幼儿及CHPS患儿术前、术后肌层及黏膜层血流状况,对于诊断CHPS有较大的帮助.
作者:马晓梅;柳建华;王岩;马穗红;曾功君;罗环千;寇燕妮;许安丽 刊期: 2010年第08期
目的:探讨他汀预处理对经皮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患者随访期间的主要心脑血管事件(MACCE)发生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6月至2005年9月北京安贞医院行PCI手术患者3 893例,根据是否接受他汀预处理分为他汀预处理组(n=3 361)和非他汀预处理组(n=532),比较两组一般的临床特征和人口学资料并进行随访.采用多因素COX回归分析他汀预处理对PCI患者的随访期间的MACCE的影响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他汀预处理不能降低随访期间病死率和总MACCE事件(1.7%vs.1.3%;12.9%vs8.9%,P>0.05),在校正年龄、性别等临床基线数据后,COX回归分析显示:他汀预处理组与非他汀预处理组比较,PCI患者随访期间死亡风险RR值为1.168(95%CI 0.33~4.136,P=0.810).结论:他汀预处理不能够降低随访期间总心脑血管事件和住院期间病死率的风险,随访期间死亡事件的独立的预测因素为年龄、射血分数<50%、三支冠状动脉病变、女性、血肌苷水平.
作者:张铭;李志忠;那润萍;张京梅;王苏;陶英;陈顺华;刘小慧;马长生 刊期: 2010年第08期
脑胶质瘤是神经外科中常见的神经肿瘤,发病率约占颅内肿瘤的44.69%,其中恶性胶质瘤占70%[1-2] ,目前标准的治疗方法是大限度地进行手术切除,并结合放、化疗和其他治疗方式.但由于胶质瘤存在恶性增殖和侵袭性强的特点,手术很难完全切除,且术后极易复发,如何控制胶质瘤的恶性增殖和侵袭是目前研究的焦点.
作者:徐涛;陈菊祥;卢亦成 刊期: 2010年第08期
颈肩胸部结构复杂,表面软组织相对薄弱,各种原因导致的较大面积的皮肤软组织损伤和缺损,往往伴有血管、神经和骨组织的外露,如得不到及时修复,可造成严重后果.2005年8月至2009年2月,我们应用背阔肌肌皮瓣转移修复颈肩胸部巨大难愈性创面11例,获得较满意效果,报告如下.
作者:叶祥柏;石东文;王锡华;陈忠勇;夏来启;沈运彪;李金玺;高彩宏 刊期: 2010年第08期
目的:观察SLIPA喉罩在Cormack and Lehane评分下困难气道中的应用及其可行性.方法:随机选取60例Cormack and Lehane评分下Ⅲ级和Ⅳ级预测为困难气道的患者,分为气管插管(T组)和SUPA喉罩置入(S组).两组惠者分别进行常规诱导后气管插管或SLIPA喉罩置入,允许多次气管插管或喉罩放置,直至成功,期间记录操作次数,MAP、HR、SPO2、EtCO2以观察患者的应激情况.结果:T组建立成功气道通气的操作次数明显多于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没有严重的缺氧发生,T组插管应激观察指标MAP、HR高于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组插管后EtCO2也高于S组,在反复插管过程中有CO2潴留,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常见困难气道的发现和处理,Cormack and Lehane评分下的困难气道进行反复气管插管尝试会导致心血管系统的高应激和CO2潴留,SLIPA喉罩的置入可以提高一次建立成功气道通气的几率.所以,SLIPA喉罩的置入可以优先于气管插管在困难气道中的应用.
作者:张和峰;黄华君;周志华;吕雄英 刊期: 2010年第08期
肠套叠是小儿常见急腹症之一,多见于2岁以内,以4~10个月多见.复位后部分患儿可能再次复发肠套叠.复发性肠套叠病因尚未明确,现通过对我科2005-2009年收治的14例复发性肠套叠患儿的观察,探讨肠系膜淋巴结肿大与复发性肠套叠的关系.
作者:汪岭;魏亚新 刊期: 2010年第08期
脑血管狭窄是脑梗死的重要发病机制,国外研究发现大约68%的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伴有不同程度的脑血管狭窄,而不同种族的人群脑血管狭窄的好发部位也不尽相同,白种人好发颈动脉颅外段病变,亚洲人以颅内血管病变似乎更多见[1-2] .本研究通过对脑梗死患者进行检测,分析脑动脉狭窄的好发部位和易患因素,为临床更好的预防和治疗脑动脉狭窄提供依据.
作者:孙瑄;陶庆玲 刊期: 2010年第08期
目的:探讨齐拉西酮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76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齐拉西酮组和舒必利组,每组38例,治疗12周,采用PANSS、TESS、社会功能缺陷量表(SDSS)和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分别评定疗效、不良反应、社会功能和生活质量.结果:治疗12周后,两组PANSS总分和各因子分均明显下降(均P<0.01),但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齐拉西酮组SDSS各条目均明显改善,且在婚姻职能、社会性退缩、家庭内外活动、个人生活自理、对外界兴趣、责任心和计划性等方面的改善明显好于舒必利组(P<0.05~0.01).齐拉西酮组GQOLI总分及躯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功能维度评分均显著提高(均P<0.01),且均明显优于舒必利组(均P<0.01).齐拉西酮组TESS评分明显低于舒必利组(P<0.01).结论:齐拉西酮能显著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社会功能和生活质量,且优于舒必利.
作者:段武钢;孙全新;罗建武 刊期: 2010年第08期
Th17细胞是近十年发现的一群T细胞亚群,主要分泌IL-17A、IL-17F、IL-6和TNF等细胞因子.IL-17A,又名IL-17,虽然它主要由记忆性T淋巴细胞分泌,但却在天然免疫、宿主防御和自身免疫中有特殊功能.越来越多的实验证明,IL-17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lupus erythematosus,SLE)的发生、发展中具有一定的影响和作用.本文拟就近几年对IL-17与SLE关系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徐雪;吕玲 刊期: 2010年第08期
目的:原发性睾丸淋巴瘤(primary testicular lymphoma,PTL)是一种少见的恶性肿瘤.本研究通过对我院PTL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情况进行分析,探讨PTL的佳治疗方法.方法:对我院1997年12月至2009年2月期间收住的10例PTL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10例患者中位年龄65(38~76)岁,均原发单侧,右侧7例,左侧3例.Ⅰ E期及ⅡE期的患者占70%.主要临床症状为无痛性睾丸肿大.所有患者均接受睾丸切除术,3例患者术后予以R-CHOP或CHOP方案后续化疗6~8个疗程,2例行预防性鞘内化疗,1例还同时行对侧睾丸切除术,分别随访31、8、7个月无复发.结论:PTL易播散,预后欠佳,术后应给予CHOP或CHOP样方案化疗6~8个疗程,加或不加美罗华单抗,并予以预防性鞘内注射化疗,对侧睾丸放疗(或切除).
作者:邢冲云;胡旭东;俞康 刊期: 2010年第08期
霍奇金病(HD)为淋巴瘤中一大门类,随着化学和生物治疗方法的改进,其临床治愈率已达80%以上.HD的正确诊断、分期以及治疗后病灶残留或复发与否是拟定治疗方案和判断预后的基础.18F-脱氧葡萄糖(18F-FDG)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ET/CT)作为一种非创伤性全身代谢性显像技术,对HD的诊断、疗效监测和预后判断有重要作用.
作者:邓瑾;黄赖机;张秀萍;李健;叶家才 刊期: 2010年第08期
目的:观察雌激素受体β(ERβ)过表达对侵袭转移相关基因E-钙黏蛋白和CXCR4表达的影响,研究其对大肠癌细胞侵袭能力的影响.方法:以脂质体介导的ERβ基因转染SW480细胞,G418筛选阳性克隆(SW480-C1-ERβ).以正常SW480细胞和转染了空质粒的SW480细胞(SW480-pEGFP-C1)作为对照,在有或无雌激素作用的条件下.利用Transwell小室法测定SW480、SW480-pEGFP-C1和SW480-C1-ERβ细胞的侵袭能力: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细胞中E-钙黏蛋白和CXCR4蛋白的表达.结果:在无雌激素作用时,SW480-C1-ERβ细胞的侵袭能力和CXCR4的表达显著低于另两株细胞(P<0.05).有雌激素作用时,SW480-C1-ERβ细胞在三者中的侵袭能力低,E-钙黏蛋白的表达高(P<0.05),而CXCR4表达无明显变化.在SW480-C1-ERβ组细胞中,雌激素作用时肿瘤细胞的侵袭能力和E-钙黏蛋白的表达分别明显低于和高于无雌激素作用时的细胞(P<0.05),而CXCR4的表达无明显差异.结论:ERβ可以以配体非依赖性的方式和配体依赖性的方式抑制大肠癌细胞的侵袭转移,这种效应可能与调控E-钙黏蛋白和CXCR4的表达有关.
作者:许飞;王国斌;蔡开琳;翟荣林 刊期: 2010年第08期
患者男,52岁,无痛性全程肉眼血尿3 d就医.右附睾结核行附睾切除术27年,高血压病史若干年.右肾区叩击痛(+),双肾未触及,右上腹压痛(+).CT示:右肾肿物并囊性病变伴钙化.行肾癌根治术,剖面见肾大部分为肿物所占据,下极见大小不等脓腔,腔壁较硬,腔内可见脓液及干酪样物.病理回报:肾腺癌并陈旧性结核.
作者:毛小强;侯毅;于洋;金光虎;贾春澍;那万里 刊期: 2010年第08期
目的:力蒙欣和雷米芬太尼配伍的全凭静脉麻醉中应用脑电双频指数(bispectral index,BIS)监测反馈调控麻醉剂的靶控输注浓度,观察其对麻醉用药量、苏醒时间及知晓情况的效应.方法:ASA Ⅰ~Ⅱ级择期手术全凭静脉麻醉患者112例,分为BIS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6例.麻醉诱导,两组均静脉一次推注雷米芬太尼3μg/kg;对照组静脉一次推注力蒙欣2 mg/kg,BIS组靶控输注力蒙欣浓度以维持BIS值在45~65之间;两组均复合顺式阿曲库铵0.2 mg/kg后行气管插管.麻醉维持,两组均靶控输注力蒙欣(初始血浆靶浓度0.7~1.8μg/L)、雷米芬太尼(初始效应室靶浓度2.5~3.5 ng/L)以进行麻醉维持,对照组以常规监测指标调控靶控输注浓度;BIS组以BIS值(45~65)为指标反馈调控靶控输注浓度.记录麻醉用药量、苏醒时间、随访术中知晓情况.结果:BIS组麻醉诱导和麻醉维持阶段力蒙欣用量显著低于对照组[诱导(87.90±19.2)mg/kgvs.(146.67±21.4)mg/kg,P<0.05;维持(587.90±159.2)mg/kg vs.(796.67±211.3)mg/kg,P<0.05] .两组雷米芬太尼用量无显著差异.BIS组苏醒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7.7±1.3)min vs.(11.1±1.4)min,P<0.05] ;两组患者的术中知晓情况无显著差异.结论:BIS监测指导力蒙欣和雷米芬太尼配伍的全凭静脉麻醉,可在保证适当麻醉深度的情况下有效减少力蒙欣用量,缩短苏醒时间.
作者:马伟斌;杨世忠;肖志刚;谢国水;邱灿金;陈真 刊期: 2010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varian hyperstimulation syndrome,OHSS)的发病机制、临床特征、治疗及预防措施.方法:回顾分析2004年2月至2009年3月在本院住院治疗的72例中重度OHSS患者临床资料,将患者分为早发组和迟发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和实验室资料.结果:早发组患者为42例(58.3%),迟发组为30例(41.6%).迟发组胸腹水、肝肾功能不全、重度OHSS发生率和妊娠率均高于早发组(P<0.05),迟发组患者注射HCG当日的成熟卵泡数高于早发组(P<0.05),但雌二醇水平(3 673.44±472.31)pg/mL低于早发组(P<0.05).结论:早发组和迟发组患者的临床特征有较大的差异,掌握两种分型的发病特点,对于中重度OHSS的预防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殷文静;罗喜平;蔡倩芳;廖碧翎;谭晓嫦;邓群娣 刊期: 2010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