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晓玲;朱旅云;胡丽叶;王广宇;单巍
患者女,35岁,已婚.因咽痛发热1周、口腔内血疱1 d就诊.1周前患者受凉后出现咽痛、发热.自服头孢拉定、清热灵等药物无好转,咽痛加剧并口腔内血疱就诊.局部检查:口腔黏膜无明显充血.散在多发血疱;咽后壁大片散在淋巴滤泡呈血性.血常规检查:WBC 9.0 ×109/L.N 0.839,Hb 124 g/L,PLTO.全身检查:神志清,精神可,血压100/65mmHg.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剑突下压痛(+),双下肢可见散在紫点、紫斑,未高出皮面,压之不褪色.
作者:崔彩霞;周雪华 刊期: 2009年第01期
我们对腰椎间盘退变诱发的腰椎间盘突出症及其他相关疾惠多采取保守或手术治疗,虽然短期内患者受益,却无法逆转或延缓椎间盘的退变,切除了椎间盘,脊柱的稳定性被破坏,反而加快退变的进程,导致更严重的脊柱疾患的发生.因此,需要通过人工干预逆转椎间盘的退变,使其生物学功能得到恢复.
作者:林曦;叶君健 刊期: 2009年第01期
患者男,42岁,于2006年8月中旬,主诉在骑车路上突然自感有飞行物飞入右眼内,当时眼痛,异物感明显,下车不断揉眼流泪后仍感不适,2~3 h后右眼痛加重,急来我院眼科.裂隙灯下查右眼球结膜轻度充血,于下睑穹窿部发现约2~3 mm的团状黏液物,给予取出,当时患者仍感眼痛难忍,翻开上睑发现上睑板近穹窿部似有小红点状损伤,于是给予2%利多卡因表面麻醉后,用8万单位的庆大霉素两支冲洗,患者自感疼痛减轻,次日检查无异常.
作者:王洁;周明亮;侯满堂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了解广州地区临床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茵AmpC酶的产生情况及耐药特点.方法:采用K-B纸片扩散法进行药敏试验,测定临床分离的211株鲍曼不动杆茵对12种抗茵药物的敏感性,聚合酶链反应检测A唧C结构基因,并对扩增出的AmpC基因进行序列分析.结果:211株鲍曼不动杆菌中有57株(27%)经PcR扩增和产物序列分析表明其携带有β-内酰胺酶AmpC基因,产酶茵对头孢茵素类和含酶抑制剂复合药高度耐药,但对亚胺培南较敏感.结论:产AmpC酶是广州地区临床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对头孢茵素类药物产生耐药的主要因素.
作者:叶惠芬;陈惠玲;刘朝晖;周小棉;雷秀霞;张晓洁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研究成蛋白(formin)家族中DIAPH2(diaphanous homolog 2)和FMNLl(formin-like 1)在大肠癌及癌旁正常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肿瘤细胞分化、漫润、转移等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70例大肠癌及50例癌旁正常组织中DIAPH2和FMNL1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大肠癌组织中DIAPH2和FMNL1的表达均明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P<0.05);低分化癌组织中DIAPH2表达高于中、高分化癌组织(P<0.05),而FMNL1在低分化和中、高分化癌组织中没有明显差异(P0.05);DIAPH2和FMNL1与大肠癌的浸润深度无关(P0.05);DIAPH2和FMNL1表达与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结论:Fonnin家族蛋白DIAPH2和FMNL1的表达与大肠癌的转移相关.有可能作为一种新的转移指标用于临床.
作者:李余发;朱曦龄;肖法墁;梁莉;丁彦青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建立一种利用DNA探针快速检测烟曲霉茵的斑点杂交方法.方法:在烟曲霉特异的碱性蛋白酶基因序列内设计引物,聚合酶链反应合成一段465 bp的DNA探针,用地高辛标记探针并与烟曲霉、黄曲霉、念珠茵、隐球茵等真菌以及细茵DNA行斑点杂交,并将该方法应用于临床标本的检测.结果:所合成的探针具有高度特异性.与其他真菌、细茵间无交叉反应,该方法的敏感性达100fg.100份临床标本曲霉培养阳性者6份.杂交阳性者13份.结论:斑点杂交法具有快速、敏感、特异的优点,对烟曲霉茵感染的快速诊断有重要意义.
作者:刘俊芳;于化鹏;樊慧珍;邓火金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在潜伏期和活跃期加速期应用自控硬膜外加腰硬联合分娩镇痛对产程、分娩方式和母儿的影响.方法:选择足月单胎正常临产,无内科合并症的初产妇80例.分为两组:A组宫口扩张1~2 cm,B组宫口扩张3~4 cm.实施产妇自控硬膜外加腰硬联合分娩镇痛.另选同期未施行分娩镇痛的40例初产妇为对照组(C组).观察3组产妇的产程时间、分娩方式、产后出血、胎儿窘迫以及新生儿Apgar评分情况.结果:(1)产程时间比较,A组的潜伏期、活跃期与c组相比时间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的第二产程、第三产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分娩方式比较,A组及B组阴遗分娩率高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阴道助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及B组剖宫产率低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产后出血、胎儿窘迫、新生儿Apgar评分比较,3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产程潜伏期实施产妇自控硬膜外加腰硬联合分娩镇痛,可缩短第一产程潜伏期和活跃期,对第二产程和第三产程无影响,有利于阴道分娩,无增加产钳助产率和剖宫产率,无增加产后出血及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对母婴均无不良影响.
作者:雷蔚华;张玉洁;康佳丽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HBV DNA水平与肝纤维化指标间的相关性.方法:检测32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HBV DNA和肝纤维化指标透明质酸(HA)、Ⅲ型前胶原(PCⅢ)、四型胶原(Ⅳ-C)并统计分析两者间的相关性.依血清HBV DNA水平将患者分为<105拷贝/mL、105~107拷贝/mL、107拷贝/mL 3组并对组间肝纤维化指标进行q检验分析.结果: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HBV DNA、HA、PCⅢ、Ⅳ-C含量均高于正常上限,HBV DNA与HA、PCⅢ、Ⅳ-C间均无直线相关性(r=0.137,P=0.343;r=0.264,P=0.063;r=0.090,P=0.532),3组间肝纤维化指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HBV DNA与肝纤维化指标间没有相关性,抗病毒治疗和抗纤维化治疗对其同等重要.
作者:蔡文品;赵春;吴惠洁;金若珏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验证以磺胺嘧啶为载体的氟尿嘧啶靶向药物在体外抗人鼻咽癌细胞cNE2的效应.方法:MTT法检测氟尿嘧啶相应浓度为0.2、1、5、25、125μg/L,作用4 h及72 h氟尿嘧啶靶向药物对人鼻咽癌细胞株CNE2和人正常肝细胞株L02的生长抑制率,并以游离氟尿嘧啶和氟尿嘧啶与载体单纯混合物(30:1,m/m)为对照.结果:氟尿嘧啶靶向药物对人鼻咽癌细胞株CNE2生长抑制作用呈现剂量效应关系,作用4 h生长抑制作用高于氟尿嘧啶,作用72 h其生长抑制作用低于氟尿嘧啶(P<0.01),氟尿嘧啶和氟尿嘧啶与载体单纯混合物的抑制率问差异无显著性(P0.05).氟尿嘧啶靶向药物对人正常肝细胞株L02的生长抑制作用低于游离氟尿嘧啶(P<0.01),且生长抑制作用与作用时间无关.结论:以磺胺嘧啶为载体的氟尿嘧啶靶向药物在体外对人鼻咽癌细胞CNE2表现出明确的抗肿瘤活性,且具有一定的选择性抗肿瘤特性.
作者:胡喜钢;汪森明;张积仁;曹漫明 刊期: 2009年第01期
多种疾病可以表现为急性弛缓性麻痹(AFP)[1-2].我们对30例AFP患儿进行临床分析,结合现代的检查手段,试图对其中的临床表现为AFP的疾病做出早期诊断,以便及时治疗.现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李岩;巩淑飞;李招娣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观察心房颤动(AF)患者在电复律前后P波大时限(Pmax)和P波离散度(PWD)的变化,探讨Pmax、PWD对AF电复律后复发的预测价值.方法:45例慢性持续性AF患者成功电复律后6个月内复查心电图检查,按AF是否复发分为AF复发组与AF未复发组,观察测量两组的Pmax和PWD,并以PWD≥80 ms为阳性标准,评估PWD对AF电复律后复发的预测价值.结果:18例的PWD超过80 ms,其中13例AF复发.27例PWD小于80 ms,12例复发,PWD为60瑚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53.8%和76.5%,PWD为80ms 的敏感性为26.9%.特异性为88.2%.结论:PWD≥80 ms对AF电复律后再次复发的预测具有一定特异性.
作者:翁向群;庄聪文;姜洪;杨胜生;程先进;张哲明;曾志勇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观察倍他乐克(betaloc)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的P波离散度(Pwave dispersion,PD)改变,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62例,均接受基础抗心力衰竭治疗,其中倍他乐克组35例,对照组27例.治疗前和治疗6个月后检测同步12导联心电图.测量P波大时限(Pmax)、P波小时限(Pmin)、PD.结果:治疗后Pmax倍他乐克组(102±12)ms,对照组(115±16)m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D倍他乐克组(27±13)ms,对照组(39±13)m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倍他乐克治疗使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PD减少,表明倍他乐克可减少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发生心房颤动的可能性.
作者:陈芳;杨剑雪;周纪宁;王芳;杨波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研究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中补体末端复合体(TCC)含量与脑梗死体积及预后的关系.方法:9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病例组)及95例健康对照者(对照组)来自山东大学附属省立医院.病例组患者均于出现症状24h内入组.在确诊当时及第1、2、3、4、6、10天各留取血液标本1次,测定血清TCC水平.梗死体积为第7天CT经Simes Somatom所提供的软件测得.神经功能恢复评定标准为修正的Rankin等级评分.结果:(1)病例组卒中发作初期血浆TCC含量与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48 h TCC含量明显增加,到第6天达到高,第10天仍高.(2)血清TCC含量与脑梗死体积及Rankin等级评分有相关性.结论:(1)急性脑梗死后补体激活参与了卒中后炎症反应.(2)TCC含量与梗死体积及患者预后密切相关,能反映卒中时脑组织的损害程度,可以作为脑梗死患者简单易行、价廉有效的预测指标.
作者:张清华;崔元孝;刘敬花;于兆昂;郑茂永;冯建利;王晓红;张桂茹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评价膝关节镜术后关节腔内注射不同荆量吗啡术后镇痛的效果.方法:选择硬膜外腔麻醉下实施膝关节镜手术的患者,分为4组,术后分别向关节腔内注入吗啡.C组:生理盐水;M1组:1 mg吗啡;M2组:2mg吗啡:M5组:5mg吗啡.注药后1、4、8、12及24 h对患者的疼痛程度进行视觉模拟评分(VAS),记录镇痛时间,24 h内患者需追加镇痛药的例数以及恶心、呕吐、皮肤瘙痒及尿潴留等并发症.结果:术后镇痛时间,M5组M2组M1组C组.吗啡组明显长于对照组(P<0.01);VAS评分各吗啡组均呈下降趋势,M5组VAS评分值在各个观察点小;术后需追加哌替啶的例数随吗啡剂量的增加而减少;并发症发生率M5组M2组M1组≈C组.结论:膝关节镜术后关节腔内注射吗啡的镇痛效果随吗啡剂量的增加而增强;并发症发生率随吗啡剂量的增加而升高:关节腔内注入2 mg吗啡因其镇痛时间较长、并发症较少适合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彭亮;张立贤;曹阳;王爱群;梁冰;梁伟国 刊期: 2009年第01期
门静脉高压症动物模型的应用非常广泛,常用的动物是大鼠和大耳白兔.而研究大鼠和兔血流动力学变化的各种方法也开始尝试应用于小鼠,这将有助于基因敲除小鼠和转基因小鼠在门静脉高压症领域的应用,极大地推动门静脉高压症分子生物学和基因水平的研究.大动物模型,如犬或猪,它们的优势在于能够更清晰地解剖门静脉系统的结构,并且由于与人具有相对较好的同源性,因而更有助于门静脉高压症外科治疗手段的研究.本文就目前门静脉高压症模#型的文献资料做一综述.
作者:陈云志;张启瑜 刊期: 2009年第01期
肠旋转不良的发病率比较高,以男性多见,其临床表现与年龄有关,大多数病例在新生儿期或儿童时期发病,少数病例在成人期发病[1-2].我院自1992年1月至2007年12月共诊治成人小肠旋转不良12例,均经手术证实,现报告如下.
作者:邓海军;韩述岭;黄祥成;甄莉 刊期: 2009年第01期
患者女,38岁,主因腰骶部疼痛2年,左下肢活动障碍1年,二便费力半个月入院.患者于2年前感腰骶部疼痛,呈进行性加重,曾于沈阳军区医院行腰MRI示:椎管内占位,未予诊治.口服止疼药维持,后左下肢疼痛不能行走,近半个月感二便费力,为进一步治疗收入院.T 36.2℃.P 60次/min,R18次/min,BP 120/80 mmHg.脑神经正常,心肺无异常,腹软,肝脾未触及.
作者:葛信波;潘蔚然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小青龙合剂结合基础治疗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排痰效果的影响,为中西医结合治疗COPD提供一种新的综合方法.方法:选择COPD急性期患者9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5例,治疗组患者在抗感染、雾化吸入等基础治疗的同时,每日用小青龙合剂口服,每次20mL(2支),每日3次,而对照组仅采用抗感染、雾化吸入等基础治疗.连续治疗2周,以用药前后的日排痰量、排痰效果评定疗效.结果:治疗前两组日排痰量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2周后,两组日排痰量均明显减少(P<0.01),而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日排痰量比对照组明显减少(P<0.01).治疗后患者排痰效果经等级资料的Ridit分析,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小青龙合剂结合基础治疗对COPD患者可促进痰液排出,提高排痰效果,在COPD治疗中具有一定价值.
作者:谢加富;曹锐彬;陈仕章;秦平祥;朱少惠;李颂梅;陈美英;张艳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ARVC)的临床和心电图特点.方法:收集、查阅2002-2005年20例诊断为ARVC患者入院病例资料.常规行临床资料、心电图、超声心动图、X线胸片、24 h动态心电图及心内电生理检查的资料分析.结果:20例ARVC患者中有晕厥发作(65%)、心悸(100%)、频发室性早搏(100%)、右心室源性短阵室速(85%).20例患者常规心电图检查中15例(75%)有右束支传导阻滞(RBBB),12例(60%)电轴右偏,7例(35%)出现Epsilon波,17例(85%)胸前导联V1~V3 T波倒置,13例(65%)V1导联QRS波时限≥110 mg,12例(60%)(V1+V2+V3导联QRS波时限之和)/(V4+V5+V6导联QRS波时限之和)比值1.2.在无RBBB时,18例(90%)胸前导联V1~V3均可见延长的s波升支≥55 ms.超声心动图示右心房内径为(48.00±8.81)mm,右心室内径为(50.90±10.30)mm.右心功能减退.射血分数为0.301±0.090.结论:ARVC多有发作性晕厥,心电图上可出现频发室早及呈左束支传导阻滞型室速,窦性心律时伴RBBB型或电轴右偏,Epsilon波和右胸导联QRS间期延长,长时间V1~V3T波倒置且无动态变化.超声心动图可发现右心室、右心房增大,右室与左室舒张末期内径之比增大,室壁变薄,右室肌小梁消失或紊乱,右室功能减退.
作者:赵健;邹建刚;刘平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观察医用透明质酸钠预防甲状腺术后切1:2粘连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用前瞻性临床随机对照研究的方法,入选2007年2-9月间我院与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肿瘤外科所做的各类甲状腺手术335例.其中,实验组166例,于切除甲状腺病灶后,取医用透明质酸钠3~5 mL均匀涂抹于甲状腺创面、颈前肌群深面以及颈阔肌深面;对照组169例,创面未涂抹医用透明质酸钠.结果:实验组术后发生皮下积液18例(10.8%),对照组发生皮下积液13例(7.7%),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32).实验组无一例发生对该药物的过敏或异物排斥反应.实验组术后6个月发生各类颈部粘连19例(11.4%).对照组43例(25.4%).术后6个月颈部B超检查,实验组同步移动27例,不同步移动138例;对照组同步移动76例,不同步移动91例,两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医用透明质酸钠能有效地降低甲状腺手术后颈部粘连,并不增加手术并发症.
作者:王和曹;余鹏;曾其强;蒋飞照;叶国华;尤捷;赵亮;林碧 刊期: 2009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