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晓玲;朱旅云;胡丽叶;王广宇;单巍
为了降低膀胱癌电切术后复发,笔者对我院2001年1月至2006年4月间经尿道膀胱癌电切术(TURBt)118例患者术后随即分成两组膀胱灌注化疗,一组为丝裂霉素(MMC)水凝胶组,66例,一组为单纯丝裂霉素组52例,并进行比较,结果水凝胶剂复发率大大低于单纯组,现报告如下.
作者:朱爱武;王诗建 刊期: 2009年第01期
患者男,60岁.因尿频、尿急、尿痛半年,加重1个月余,时有尿流中断,排尿不净,遂来我院就诊.体征:肾区叩击痛.嘱患者膀胱充盈后行超声检查,超声所见:膀胱充盈良好,前列腺大小约4.98 cm(前后径)×5.94 em(横径)×5.59 cm(上下径).
作者:肖达;徐琳 刊期: 2009年第01期
患者女,38岁,主因腰骶部疼痛2年,左下肢活动障碍1年,二便费力半个月入院.患者于2年前感腰骶部疼痛,呈进行性加重,曾于沈阳军区医院行腰MRI示:椎管内占位,未予诊治.口服止疼药维持,后左下肢疼痛不能行走,近半个月感二便费力,为进一步治疗收入院.T 36.2℃.P 60次/min,R18次/min,BP 120/80 mmHg.脑神经正常,心肺无异常,腹软,肝脾未触及.
作者:葛信波;潘蔚然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探讨深吸气量(IC)在慢性阻塞性肺痰病(COPD)患者应用支气管扩张剂联合激素吸入疗效中的作用.方法:对52例Ⅲ级以上COPD稳定期患者于支气管扩张剂联合激素吸入治疗前后分别检测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用力肺活量(FEV1/FVC)、IC、肺总量(TLC)、IC/TLC等指标和呼吸困难修正评分、6分钟步行试验,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支气管扩张剂联合激素吸入治疗后患者的FEV1改善不明显(P0.05),而IC、IC/TLC、呼吸困难评分和6分钟步行试验都有显著改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IC可以作为评价支气管扩张荆联合激素吸入疗效的一个重要指标,且重复性好,敏感度高,值得在临床工作中重视与推广.
作者:楼翰健 刊期: 2009年第01期
门静脉高压症动物模型的应用非常广泛,常用的动物是大鼠和大耳白兔.而研究大鼠和兔血流动力学变化的各种方法也开始尝试应用于小鼠,这将有助于基因敲除小鼠和转基因小鼠在门静脉高压症领域的应用,极大地推动门静脉高压症分子生物学和基因水平的研究.大动物模型,如犬或猪,它们的优势在于能够更清晰地解剖门静脉系统的结构,并且由于与人具有相对较好的同源性,因而更有助于门静脉高压症外科治疗手段的研究.本文就目前门静脉高压症模#型的文献资料做一综述.
作者:陈云志;张启瑜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在潜伏期和活跃期加速期应用自控硬膜外加腰硬联合分娩镇痛对产程、分娩方式和母儿的影响.方法:选择足月单胎正常临产,无内科合并症的初产妇80例.分为两组:A组宫口扩张1~2 cm,B组宫口扩张3~4 cm.实施产妇自控硬膜外加腰硬联合分娩镇痛.另选同期未施行分娩镇痛的40例初产妇为对照组(C组).观察3组产妇的产程时间、分娩方式、产后出血、胎儿窘迫以及新生儿Apgar评分情况.结果:(1)产程时间比较,A组的潜伏期、活跃期与c组相比时间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的第二产程、第三产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分娩方式比较,A组及B组阴遗分娩率高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阴道助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及B组剖宫产率低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产后出血、胎儿窘迫、新生儿Apgar评分比较,3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产程潜伏期实施产妇自控硬膜外加腰硬联合分娩镇痛,可缩短第一产程潜伏期和活跃期,对第二产程和第三产程无影响,有利于阴道分娩,无增加产钳助产率和剖宫产率,无增加产后出血及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对母婴均无不良影响.
作者:雷蔚华;张玉洁;康佳丽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的表达和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HIF-1α和VEGF-C在肺癌组织和癌旁正常肺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48例肺癌组织中HIF-1α和VEGF.C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0.8%(34/48)和68.8%(33/48),显著高于癌旁正常肺组织中的表达(分别为12.5%和16.7%,P<0.05).HIF-1α和VEGF-C的表达与有无淋巴结转移、TNM分期有关(P<0.05),与患者年龄、性别、病理类型和肿瘤组织分化程度无关.HIF-1α与VEGF-C的表达呈正相关(P<0.05).结论:HIF-1α和VEGF-C蛋白在肺癌中具有高表达,二者可能参与了肺癌的发生,在肺癌的侵袭和转移中发挥重要作用.并且具有协同作用.
作者:左顺庆;王建军;郭家龙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小青龙合剂结合基础治疗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排痰效果的影响,为中西医结合治疗COPD提供一种新的综合方法.方法:选择COPD急性期患者9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5例,治疗组患者在抗感染、雾化吸入等基础治疗的同时,每日用小青龙合剂口服,每次20mL(2支),每日3次,而对照组仅采用抗感染、雾化吸入等基础治疗.连续治疗2周,以用药前后的日排痰量、排痰效果评定疗效.结果:治疗前两组日排痰量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2周后,两组日排痰量均明显减少(P<0.01),而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日排痰量比对照组明显减少(P<0.01).治疗后患者排痰效果经等级资料的Ridit分析,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小青龙合剂结合基础治疗对COPD患者可促进痰液排出,提高排痰效果,在COPD治疗中具有一定价值.
作者:谢加富;曹锐彬;陈仕章;秦平祥;朱少惠;李颂梅;陈美英;张艳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HBV DNA水平与肝纤维化指标间的相关性.方法:检测32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HBV DNA和肝纤维化指标透明质酸(HA)、Ⅲ型前胶原(PCⅢ)、四型胶原(Ⅳ-C)并统计分析两者间的相关性.依血清HBV DNA水平将患者分为<105拷贝/mL、105~107拷贝/mL、107拷贝/mL 3组并对组间肝纤维化指标进行q检验分析.结果: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HBV DNA、HA、PCⅢ、Ⅳ-C含量均高于正常上限,HBV DNA与HA、PCⅢ、Ⅳ-C间均无直线相关性(r=0.137,P=0.343;r=0.264,P=0.063;r=0.090,P=0.532),3组间肝纤维化指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HBV DNA与肝纤维化指标间没有相关性,抗病毒治疗和抗纤维化治疗对其同等重要.
作者:蔡文品;赵春;吴惠洁;金若珏 刊期: 2009年第01期
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变应性疾病的发生率在全球不断攀升.变应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AR)作为一种常见的变应性疾病已经成为严重影响人类生活的健康问题.AR及其并发疾病对患者的学习、工作及生活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并极大地加重了社会经济负担,尤其让人担忧的是,AB还是哮喘发生的重要的危险因素[1].近年来,人们发现白介素-12(interleukin 12,IL-12)作为一种Th1型细胞因子,具有广泛的免疫调节作用,在逆转AR发生及发展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可能是治疗AR的一种很有潜力的治疗方法.
作者:彭华;汪建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探讨靶向人端粒酶逆转录酶(hTERT)基因的小干扰RNA(siRNA)转粢对肺腺癌细胞株A549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构建靶向hTERT的siRNA表达质粒转染A549细胞,通过Western blot检测蛋白的表达水平,确定有效后,通过Transwell小室检测细胞体外侵袭能力,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活性,流式细胞术测定转染后肿瘤细胞的细胞周期和凋亡率.结果:成功构建靶向hTERT的siRNA表达质粒.实验组siRNA转染后的细胞侵袭能力较对照组减弱(P<0.01),生长抑制率明显高于阴性对照组(P<0.01),且表现出时间依赖性.流式细胞术测定显示,实验组siRNA转染48 h后,肿瘤细胞凋亡率显著增加(P<0.01).结论:靶向hTERT的siRNA转染后可以显著降低A549细胞侵袭能力,抑制增殖,诱导细胞凋亡的发生.
作者:周雪峰;王建军;王家顺;潘永成;李劲松;汪文东;赵峰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评价膝关节镜术后关节腔内注射不同荆量吗啡术后镇痛的效果.方法:选择硬膜外腔麻醉下实施膝关节镜手术的患者,分为4组,术后分别向关节腔内注入吗啡.C组:生理盐水;M1组:1 mg吗啡;M2组:2mg吗啡:M5组:5mg吗啡.注药后1、4、8、12及24 h对患者的疼痛程度进行视觉模拟评分(VAS),记录镇痛时间,24 h内患者需追加镇痛药的例数以及恶心、呕吐、皮肤瘙痒及尿潴留等并发症.结果:术后镇痛时间,M5组M2组M1组C组.吗啡组明显长于对照组(P<0.01);VAS评分各吗啡组均呈下降趋势,M5组VAS评分值在各个观察点小;术后需追加哌替啶的例数随吗啡剂量的增加而减少;并发症发生率M5组M2组M1组≈C组.结论:膝关节镜术后关节腔内注射吗啡的镇痛效果随吗啡剂量的增加而增强;并发症发生率随吗啡剂量的增加而升高:关节腔内注入2 mg吗啡因其镇痛时间较长、并发症较少适合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彭亮;张立贤;曹阳;王爱群;梁冰;梁伟国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建立一种利用DNA探针快速检测烟曲霉茵的斑点杂交方法.方法:在烟曲霉特异的碱性蛋白酶基因序列内设计引物,聚合酶链反应合成一段465 bp的DNA探针,用地高辛标记探针并与烟曲霉、黄曲霉、念珠茵、隐球茵等真菌以及细茵DNA行斑点杂交,并将该方法应用于临床标本的检测.结果:所合成的探针具有高度特异性.与其他真菌、细茵间无交叉反应,该方法的敏感性达100fg.100份临床标本曲霉培养阳性者6份.杂交阳性者13份.结论:斑点杂交法具有快速、敏感、特异的优点,对烟曲霉茵感染的快速诊断有重要意义.
作者:刘俊芳;于化鹏;樊慧珍;邓火金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验证以磺胺嘧啶为载体的氟尿嘧啶靶向药物在体外抗人鼻咽癌细胞cNE2的效应.方法:MTT法检测氟尿嘧啶相应浓度为0.2、1、5、25、125μg/L,作用4 h及72 h氟尿嘧啶靶向药物对人鼻咽癌细胞株CNE2和人正常肝细胞株L02的生长抑制率,并以游离氟尿嘧啶和氟尿嘧啶与载体单纯混合物(30:1,m/m)为对照.结果:氟尿嘧啶靶向药物对人鼻咽癌细胞株CNE2生长抑制作用呈现剂量效应关系,作用4 h生长抑制作用高于氟尿嘧啶,作用72 h其生长抑制作用低于氟尿嘧啶(P<0.01),氟尿嘧啶和氟尿嘧啶与载体单纯混合物的抑制率问差异无显著性(P0.05).氟尿嘧啶靶向药物对人正常肝细胞株L02的生长抑制作用低于游离氟尿嘧啶(P<0.01),且生长抑制作用与作用时间无关.结论:以磺胺嘧啶为载体的氟尿嘧啶靶向药物在体外对人鼻咽癌细胞CNE2表现出明确的抗肿瘤活性,且具有一定的选择性抗肿瘤特性.
作者:胡喜钢;汪森明;张积仁;曹漫明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初步探讨蛋白质组技术在精浆研究中的应用,建立男性少精、无精症患者及健康者精浆双向凝胶电泳图谱;筛查并鉴定三者间的差异表达蛋白质.方法:采用双向凝胶电泳(2-DE)分离少精症、无精症患者和健康者精浆总蛋白,银染显色,ImageMaster 2D Elite软件分析,从中选取差异表达蛋白质,通过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MS)鉴定差异表达的蛋白质.结果:获得分辨率较好的精浆双向凝胶电泳图谱;得到5个在少精症、无精症忠者与健康者精浆中差异有显著性的蛋白质斑点,进行鉴定.结果表明这些特异蛋白分别为Serpin B6(Placental tlrlrorllbJ in inhibitor)(Cytoplasmic antiproteinase)(CAP)(P~otease inhibitor6)(PI-6)、Septin-1(LARP)(SeFOlogicauy defined breast cancer antigen NY-BR-24)、Kallikrein·6 precursor(Protease M)(Neur08in)(zyme) (SP59)、Hemoglobin beta chain、Beta-defensin 108 precursor(Beta-defenain 8)(DEFB-8).结论:在少精症、无精症患者与健康者精浆中存在差异表达蛋白质,利用蛋白质组学这一高通量的筛查技术可望从中发现与少精、无精相关的精浆标志物.
作者:潘春琴;刘池波;梁勇;牟思华 刊期: 2009年第01期
患者男,83岁.反复咳嗽、胸痛伴间断发热15个月余.加重伴气促、胸闷1个月余,肺部CT示右肺部胸膜及纵隔肿物伴有淋巴肿大.中量胸腔积液,超声引导下胸膜活检确诊为弥漫性恶性间皮瘤.
作者:王钢 刊期: 2009年第01期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是老年人的一种常见病,是一种全身性骨病.主要表现为骨量低下和骨微细结构的破坏,导致骨的脆性增加,容易发生骨折.如何防治骨质疏松症,减少骨折的发生率将成为全社会面临的重要课题,我们对76例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用密钙息治疗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钟丽华 刊期: 2009年第01期
肠旋转不良的发病率比较高,以男性多见,其临床表现与年龄有关,大多数病例在新生儿期或儿童时期发病,少数病例在成人期发病[1-2].我院自1992年1月至2007年12月共诊治成人小肠旋转不良12例,均经手术证实,现报告如下.
作者:邓海军;韩述岭;黄祥成;甄莉 刊期: 2009年第01期
患者男,19岁,因无明显诱因发热3d后,出现疲乏,尿黄,全身皮肤、巩膜迅速深度黄染5 d在外院治疗.当时查体:体温38℃左右.伴有咽痛.
作者:戴琳;冯筱榕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探讨米诺环素对脑缺血再灌注(I/R)损伤的保护机制.方法:线栓法制备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模型,腹腔给予米诺环素,评价神经缺损体征,免疫组化及Westem Blot检测米诺环素对皮层神经生长因子受体TrkA/Akt通路的影响.结果:米诺环素能显著改善I/R诱导的神经缺损体征,同时能诱导皮层TrkA表达上调及Akt活化(P<0.01).结论:米诺环素可通过上调TrkA/Akt通路,减轻I/R损伤.
作者:沈晓燕;王学军 刊期: 2009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