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绝经前女性风湿病患者骨密度变化影响因素分析

何伟珍;李剑松;李博;叶志中;郭粉莲;谭丹丹;谢燕;徐珊

关键词:红斑狼疮, 系统性, 关节炎, 类风湿, 骨质疏松, 骨密度
摘要:目的:对绝经前女性系统性红斑狼疮(SLE)与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进行骨密度(BMD)的监测,评估发生骨量丢失的原因.方法:采用超声骨密度仪测量89例绝经前女性患者(SLE 49例,RA 40例)及68例健康志愿者(对照组)右跟骨部位的BMD,同时对患者诸多影响BMD的因素(年龄、病程、疾病活动度、激素使用时间、激素累积剂量及激素日剂量)与BMD进行相关分析及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患者右跟骨部位的BMD(SLE为-1.42±0.56.RA为-1.36±0.63)明显低于对照组(-0.58±0.52,P<0.01),骨质疏松的发生率(SLE为17.1%,RA为13.3%)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线性相关分析结果显示SLE患者的BMD与C3呈正相关(r=0.521,P<0.01).与激素累积剂量呈负相关(r=-0.398,P<0.05);BMD与RA患者的cRP呈负相关(r=-0.431,P<0.05).多元回归分析提示C3下降与激素累积剂量增高为SLE患者BMD下降的独立危险因素,CRP升高为RA患者BMD下降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绝经前女性SLE与RA患者骨质疏松的发生率较正常人群明显增高.SLE与RA患者疾病活动与激素累积剂量是影响骨质疏松发生的重要因素.
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可手术的细支气管肺泡癌43例临床特点及生存分析

    目的:探讨细支气管肺泡癌(bronchioloalveolar carcinoma,BAC)的临床症状、病理类型、诊断、治疗模式及预后.方法:对43例可手术的BAc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BAC的临床表现、治疗模式及预后.结果:BAC患者临床症状与普通肺癌相似.临床分期、病理类型是与生存期密切相关的因素.单独手术治疗中位生存期37.71个月.5年生存率为18%,手术+术后辅助化疗的中位生存期48.30个月,5年生存率为20%,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细支气管肺泡癌与其他非小细胞肺癌相比有自己的特点.术后化疗与否与生存期未见明显关系.

    作者:骆梅青;宋向群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异丙酚复合氯胺酮靶控输注在小儿麻醉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异丙酚复合不同浓度氯胺酮靶控输注在小儿麻醉中应用的效果.方法:100例择期体表手术的小儿分为5组,每组20例.采用单纯异丙酚(P组)及异丙酚复合血药浓度分别为0.20 mg/L(PK1组)、0.40mg/L(PK2组)、0.60 mg/L(PK3组)和0.80 mg/L(PK4组)氯胺酮全凭静脉麻醉(TIVA),手术结束前5 min停药.记录各组患儿入室安静时(T1)、麻醉诱导后(T2)、手术开始时(T3)、手术开始后5 min(T4)、术毕时(T5)5个时间点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观察麻醉效果及术中的通气情况,记录各组手术时间、异丙酚用量、苏醒时间及苏醒期状况.结果:与P组相比,PK1、PK2、PK3和PK4组异丙酚用量呈显著递减趋势,减少约13%~28%(P<0.05).术中P组和PK4组MAP及HR显著升高(P<0.05),PK1、PK2和PK3组无明显改变.术中P组麻醉效果评分显著低于其余各组(P<0.05),PK1、PK2和PK3通气情况评分显著优于P组和PK4组.PK4组苏醒时间显著延长(P<0.05),术后躁动率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结论:异丙酚复合血药浓度为0.20~0.60 mg/L氯胺酮靶控输注应用在小儿麻醉中,可获得满意的麻醉效果,麻醉过程平稳、苏醒快速、安全可靠.

    作者:谢观土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妈富隆治疗药物流产后持续阴道出血的疗效

    目的:探讨妈富隆治疗药物流产后持续阴道出血的疗效.方法:对82例药物流产后2周持续阴道出血者,在B超排除了宫内妊娠物残留后随机分为两组,分别服用妈富隆(观察组)和葆宫止血颗粒(对照组)止血治疗,观察疗效.结果:观察组完全止血率(82.1%)高于对照组(46.5%)(P<0.01),并且妈富隆可调整月经周期,减少药物流产后首次月经来潮经量.结论:妈富隆治疗药物流产后持续阴道出血疗效显著,副作用小.

    作者:童英;张蕾;吕佳慧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首发广泛性焦虑障碍患者生活事件社会支持个性特征研究

    目的:研究首发广泛性焦虑障碍患者生活事件、社会支持和个性特征.方法:对符合CCMD-3广泛性焦虑的首发患者94例及正常对照组63例进行生活事件量表、社会支持量表、艾森克个性测验、焦虑状态/特性询问表测评.结果:首发广泛性焦虑障碍患者较正常对照组生活事件值高;社会支持分高,但利用率低;艾森克个性测验中N分高:焦虑状态/特性询问表状态焦虑、特质焦虑均高(P<0.01).结论:首发广泛性焦虑障碍患者存在明显的心理社会因素.生活事件多,社会支持系统利用少,有明显的焦虑人格特征.

    作者:钱敏才;沈鑫华;钮富荣;杨剑虹;林敏;李良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能量代谢治疗在心脏手术围术期的应用

    心脏手术患者围手术期,减少心肌缺血损伤、平衡心肌的能量代谢明显改善患者的预后.其中心肌代谢治疗药物对血液动力学无明显影响,通过增加代谢底物供给、改变代谢途径或减少代谢产物蓄积等方式来达到佳的耗氧/ATP生成.这类药物已成为新的抗缺血治疗热点.目前有不少动物和临床试验证实该类药物在心绞痛、缺血性心肌病、心肌梗死治疗中的疗效.本文将对能量代谢治疗的简单作用机制、其在心脏手术围手术期的应用方面做一综述.

    作者:於章杰;王祥瑞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耵聍钩在小儿鼻异物的应用

    小儿鼻腔异物是耳鼻咽喉-头颈外科门急诊常见病.现将我科2005-2007年因鼻腔异物就诊的106例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如下.

    作者:陈华东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神经刺激器引导腰丛-坐骨神经阻滞用于下肢手术的麻醉配合

    神经刺激器引导腰丛-坐骨神经阻滞技术能精确定位神经,麻醉效果确切,能提供较长时间的术后镇痛,而且该技术对血流动力学和全身的影响较全麻或椎管内麻醉小.近年来已被广泛应用.本研究分析本院41例神经刺激器引导腰丛-坐骨神经阻滞行下肢手术的围术期情况,对麻醉配合进行总结.

    作者:金平湖;董慧春;祝崇雪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血液病粒细胞缺乏症患者医院感染情况的调查

    目的:探讨血液病粒细胞缺乏症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特点及防治措施.方法:对我院1999年1月至2007年10月血液科住院患者中发生粒细胞缺乏症的182例患者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粒细胞缺乏症患者医院感染率明显高于血液科总的医院感染率;急性白血病的粒细胞缺乏症发生率高:急性白血病未完全缓解病例在粒细胞缺乏症期中感染率明显高于完全缓解病例;粒细胞缺乏症患者的白细胞总数越低,粒细胞缺乏症持续时间越长,医院感染率也越高.病原体以G-菌多,其次为G+菌、真菌;感染部位以呼吸道为多见,其次为消化道、皮肤黏膜;在感染后起效药物中,三代头孢菌素多,其次为碳青霉烯类抗生素和万古霉素.结论:粒细胞缺乏症患者是血液病医院感染的高危人群,采取综合性的防治措施有助于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

    作者:钱筠;刘复强;吴轶苹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72株志贺菌属血清分型及耐药性分析

    目的:分析医院细菌性痢疾(菌痢)的茵型分布和耐药特点,以指导临床治疗以及流行病学分析.方法:对本院2004-2007年粪便标本中分离的72株志贺菌株进行血清分型,并以K、B琼脂法进行药敏实验和耐药性统计分析.结果:72株菌株中福氏志贺菌63株,宋内氏志贺菌9株,未检验痢疾志贺菌和鲍氏志贺菌.63株福氏志贺菌中福氏1型12株,福氏2型31株,福氏4型20株.宋内氏对哌拉西林、头孢噻肟、头孢三嗪、头孢吡肟、菌克单、复方新诺明的耐药性明显高于福氏(P<0.05),两者对青霉素类和部分三代头孢茵素、诺氟沙星、复方新诺明的耐药率较高,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哌酮、头孢哌酮/舒巴坦、头孢他啶、亚胺培南、呋喃唑酮的耐药率低,对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和氨曲南耐药率尚低.福氏1型和2型的耐药性相似,福氏4型对部分青霉素和第三代头孢菌素、氟喹诺酮类、复方新诺明的耐药率明显高于福氏1型和2型(P<0.05).结论:菌痢病原体主要是福氏志贺菌,且以福氏2型和4型为主,少数为宋内氏志贺菌.不同菌种耐药率不一致,多重耐药率较高,临床治疗应以药敏为依据选用,可首选呋喃唑酮、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哌酮、头孢哌酮/舒巴坦、头孢他啶、亚胺培南经验治疗.

    作者:黄金莲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对兔血脂以及肾上腺的影响

    目的:观察促肾上腺皮质激素氨基末端活性肽(ACTH1-24)对正常饮食兔血脂及肾上腺的影响.方法:将20只新西兰白兔随机分为ACTH1-24组(n=10)和对照组(n=10).ACTH1-24组予ACTH1-24 100 μg/(kg·d)肌肉注射1周,对照组每天予等量的生理盐水肌肉注射.分别检测并比较两组血脂及肾上腺的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ACTH1-24组经ACTH1-24作用后血脂明显下降,并有改善肾功能的趋势,肾上腺增生明显,这与在人类研究观察到的结果十分相似.结论:新西兰兔能够作为研究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降脂机制研究的合适的动物模型.

    作者:聂军;何小舟;许贤林;罗光华;徐宁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患者发病孕龄及终止妊娠时机对围产结局的影响

    目的:探讨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不同发病孕龄及终止妊娠时机对围产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2002年1月至2007年12月广西医科大学第四附属医院115例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患者的发病情况及妊振结局.按发病孕龄分3组,a组<28周,b组28-31+6周,c组32~33+6周.按终止妊娠孕周分为4组,A组<32周,B组32~33+6周,C组34~35+6周,D组≥36周.比较各组患者期待治疗的平均时间、并发症和围生儿病死率.结果:(1)a组围生儿病死率为87.5%,孕产妇并发症发生率为65.6%;b组围生儿病死率为38.5%,孕产妇并发症发生率为51.3%;c组围生儿病死率为11.4%,孕产妇并发症发生率为45.5%.随着发病孕龄的增加,围生儿病死率逐渐降低(P<0.05),3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随发病孕周增加而下降,但3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A组围生儿病死率为87.8%,孕产妇并发症发生率为58.5%.B组围生儿病死率为64_3%,孕产妇并发症发生率为46.4%.C组围生儿病死率为8.3%,孕产妇并发症发生率为52.8%.D组围生儿病死率为10.0%,孕产妇并发症发生率为50.0%.妊娠34周以前,随着终止妊娠孕周的增加,围生儿病死率逐渐降低(P<0.05),4组患者间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发病越早,围生儿病死率越高.对孕28周以后发生的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患者,期待治疗可有效延长孕周,改善围生儿结局.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延长至34周后终止妊娠母婴结局较好.

    作者:陈国伟;唐移忠;陈江鸿;黄英;钟华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脱细胞真皮基质黏膜组织补片在外耳道成形术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脱细胞真皮基质黏膜组织补片(acellular derrnal matrix,ADM)应用于外耳道成形术以及其临床疗效.方法:2004年6月至2007年6月在我院因外耳道狭窄行外耳道成形术或(和)乳突根治术的10例患者(10耳),所有病例予以修复材料ADM修复,观察和总结其术后效果.结果:10例患者10耳随访6个月~2年,10耳均未出现排斥反应,8耳外耳道宽敞,1耳外耳道轻度狭窄放置扩张管后未狭窄,1例外耳道基底细胞癌复发.结论:ADM的组织相容性好,厚薄适宜,手术操作简便,是一种应用于外耳道成形术中安全有效的修复材料.

    作者:吕洁瑜;周剑勇;常明章;严飞鹏;熊国平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转基因小鼠前列腺癌及转移的三维超声微成像

    目的:应用三维超声微成像检测转基因小鼠前列腺腺癌(TGMAP)模型的前列腺肿瘤和转移.方法:使用三维超声微成像系统监测TGMAP模型小鼠的前列腺肿瘤生长.通过对TGMAP小鼠前列腺癌的三维超声图像和前列腺癌标本的比较.验证该超声系统检测活体小鼠肿瘤大小的可靠性.结果:超声成像可检测到直径为2.4~14mm的肿瘤和转移.通过三维超声体内测量与尸检获得的肿瘤大直径的相关系数为0.998,超声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均>90%.结论:TGMAP模型的三维超声微成像有望成为小鼠临床前期研究的新的微成像手段.

    作者:武国军;王福利;李晓武;袁建林;王禾;张更;于磊;杨力军;邵晨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结外鼻型T/NK细胞淋巴瘤23例临床病理分析

    目的:探讨结外鼻型T/NK细胞淋巴瘤(ENKL)的临床特点、病理组织学特征及免疫表型.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ENKL的临床表现、病理组织学特点,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法检测CD3、UCHL1、CD20、CD79a、CD56、GrB,原位杂交方法检测EBER在ENKL中的表达情况.结果:23例ENKL有特征性临床、病理学改变,CD56及EBER阳性表达率达100%.结论:ENKL根据典型的临床表现、病理形态学改变、免疫表型特点及EBER原位杂交阳性能准确诊断.

    作者:梅开勇;林汉良;苏祖兰;黄世章;陆光明;廖德贵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Kimura病治疗及研究进展

    Kimura病在1937年由中国学者金显宅等首次报道,1948年Kimura等以日文文献报道后,因日本学者的广泛引用.以后在国际上该疾病便被称之为Kimura病.多见于亚裔中青年男性.

    作者:薛增奇;潘升华;孙庆丰;潘嘉西;丁继光;徐道振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外周血中CD4+、CD25+T细胞的变化及其与疾病活动性的关系

    目的:观察活动性和缓解期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患者外周血中的CD4+、CD25+T细胞(调节性T细胞)的变化及其与疾病活动性的关系,并探讨其意义.方法:选择门诊及住院SLE患者30例(其中活动性10例),健康体检者10例,分为活动性SLE组、非活动性SLE组和对照组.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CD4+、CD25+T细胞.活动性SLE组给予免疫抑制剂治疗,病情稳定后再次检测CD4+、CD25+T细胞.结果:活动性SLE组CD4+、CD25+T细胞较对照组和非活动性SLE组明显减少.活动性SLE组经治疗后病情缓解,外周血中CD4+、CD25+T细胞较治疗前升高.CD4+、CD25+T细胞百分率与狼疮活动指数呈显著负相关.结论:CD4+、CD25+T细胞减少与SLE的活动有关,活动性SLE经治疗病情缓解后外周血中CD4+、CD25+T细胞升高.

    作者:陈东育;李芳;武树朋;许立飞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Mason手术治疗中低位直肠绒毛状腺瘤35例体会

    目的:探讨经骶尾入路经肛门括约肌直肠切除术(Mason手术)治疗中低位直肠绒毛状腺瘤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994年8月至2007年12月经Mason手术治疗的35例中低位直肠绒毛状腺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全组中直肠绒毛状腺瘤26例,直肠绒毛状腺瘤癌变9例(局限于黏膜内4例、浸润黏膜下3例、浅肌层2例).行直肠壁部分切除24例,直肠节段切除11例.术后74_3%病例近期出现不全性肛门失禁.均能在14~20 d恢复正常;出现伤口积液2例(5.7%)、直肠皮肤瘘2例(5.7%)、局部复发2例(5.7%).结论:Mason手术具有术野显露直观、手术操作空间大、病灶切除彻底、手术安全性高、便于病理分期等优点,尤其适用于可行局部切除治疗的中低位直肠绒毛状腺瘤.

    作者:刘全芳;李全业;万进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输尿管镜气压弹道碎石术失败原因分析

    目的:通过回顾性研究探讨输尿管镜下气压弹道碎石术治疗输尿管结石失败原因.方法:对14例应用输尿管镜下气压弹道碎石术治疗输尿管结石失败的病例进行分析.结果:5例患者术中结石移入肾盂,均留置双J管后行体外冲击波碎石(ESWL)治疗:4例输尿管扭曲或狭窄致进镜困难,无法窥见结石,其中2例转开放手术,2例置双J管后ESWL治疗;2例因出血视野不清导致结石残留:1例因输尿管开口异常,置镜失败而中转开放手术;2例因术中输尿管穿孔或黏膜撕脱而转开放手术.结论:结石上移肾盂、输尿管扭曲、输尿管狭窄、输尿管开口异常、术中出血、术中输尿管穿孔黏膜撕脱是输尿管镜下气压弹道碎石失败的常见原因,术中操作者的熟练操作、冲洗速度的调整、术前合适病例的选择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作者:张骁;黄亚胜;郑珉;陈轶欣;汤群辉;侯育国;陈寅;程敏捷;虞旗旗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大疱性表皮坏死松解型药疹的眼部临床表现

    大疱性表皮坏死松解型药疹是药疹中较为严重的一型,包括眼部等全身器官组织皆受累.笔者对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皮肤科1998-2007年10年间收治36例该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合并眼部表现特点进行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廖志群;廖全振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核转录因子-κB在肝细胞生长因子介导的肝干细胞抗凋亡效应中的作用

    目的:研究核转录因子-κB(NF-κB)在肝细胞生长因子(HGF)介导WB F-344细胞凋亡信号转导调控中的作用.方法:为明确HGF对肝干细胞的抗凋亡作用,在加或不加HGF情况下WB F-344细胞用放线菌素D(ActD)20 ng/mL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诱导细胞凋亡,DNA电泳及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为检测NF-κB的活性,用NF-κB报告基因质粒BD Great EscA PeTMSEAP vector瞬时转染WB F-344细胞,通过BD Great EscA PeTM SEAP荧光检测系统检测NF-κB的转录活性.为明确NF-κB活化在HGF介导抗凋亡效应中的作用.我们用NF-κB抑制剂如BAY-11-7082和aspirin(ASA)预处理WB F-344细胞,然后用HGF刺激,再通过ActD 20 ng/mLTNF-α诱导细胞凋亡效应.为证实这一结论,我们用NF-κB抑制质粒转染WB F-344细胞,筛选稳定表达株.转染细胞用HGF刺激48 h,然后检测抗凋亡效应.结果:TNF-α可以诱导ActD致敏的WB F-344细胞凋亡.HGF对WB F-344细胞的凋亡具有保护作用.HGF能够明显促进NF-κB活性,并且呈剂量效应关系.NF-κB抑制荆BAY-11-7082或ASA阻断NF-κB后,HGF诱导的抗凋亡效应不能被阻断,在转染NF-κB抑制质粒的细胞.HGF介导的WB F-344细胞抗凋亡也不能被阻断.表明NF-κB的激活并不参与HGF介导的WB F-344细胞抗凋亡调控.结论:HGF对WB F-344细胞具有抗凋亡作用,并具有剂量效应关系;HGF能够明显提高NF-κB活性:HGF介导的WB F-344细胞抗凋亡效应不依赖NF-κB的活化,NF-κB激活对于HGF介导的WB F-344细胞抗凋亡效应不是必需的.

    作者:姚鹏;胡大荣 刊期: 2009年第03期

实用医学杂志

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卫生厅

主办: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