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武亨;曹春宇;李松财;金海;陈国光
目的:观察消旋卡多曲颗粒联合蒙脱石散治疗婴幼儿轮状病毒肠炎的效果.方法:72例患儿等分为3组,一组患儿服用消旋卡多曲颗粒,另一组患儿服用蒙脱石散,第三组患儿服用消旋卡多曲颗粒加蒙脱石散,观察3组患儿大便性状、次数恢复正常的时间,72 h大便量及腹泻持续时间.结果: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服用消旋卡多曲颗粒加蒙脱石散组患儿治疗有效率高.结论:消旋卡多曲颗粒联合蒙脱石散治疗婴幼儿轮状病毒肠炎疗效肯定,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王琼;李敏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pereutaneous dilational tracheostomy,PDT),因其具有操作简便、手术时间短、创伤小等优点,在急危重症的救治中应用日益广泛.海南省万宁市人民医院于2006年始开展这一技术,成功抢救了不少急危重症患者.但同时发现该术式尚有不足之处,少数患者术中气管切开套管置入困难或被置人气管前间隙,为克服这一不足,笔者对手术中的个别步骤做了一点改进,介绍如下.
作者:覃少强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获得结核分枝杆菌esat6-卡介苗重组疫苗.方法:通过基因工程重组技术将结核分枝杆菌保护性抗原esat6的编码基因与穿梭质粒载体pYUB295重组,通过电穿孔技术导入卡介苗中,应用PCR扩增、PAGE电泳鉴定重组卡介苗.结果:通过PCR扩增获得300 bp左右的esat6基因,与穿梭质粒载体pYUB295重组后,通过PCR扩增、限制性内切酶酶切、DNA测序鉴定表明成功地构建了esat6基因pYUB295重组质粒.将重组质粒通过电穿孔导入卡介苗,重组卡介苗在抗性培养基上生长良好.pYUB295-esat6-卡介苗重组疫苗基因组DNA的PCR扩增以及培养上清液的PAGE电泳表明esat6-卡介苗重组疫苗构建正确,esat6蛋白在卡介苗中分泌表达.结论:成功构建了esat6-卡介苗重组疫苗.
作者:张灵霞;吴雪琼;董恩军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小儿腹股沟疝小切口不同吻合方法对患儿术后切口愈合情况的影响.方法:2~6岁腹股沟疝手术患儿共1 562例.研究3种不同切口吻合方法对切口愈合的影响.1组,常规丝线间断缝合;2组,皮内可吸收线连续缝合:3组.康派特医用胶粘合切口.结果:2组和3组患儿术后住院时间较1组明显缩短;术后诉切口疼痛比例3组较1组、2组明显减少:术后半个月,切口均为甲级愈合;半年后复诊,切口瘢痕增生比例2组较1组、3组明显增多.结论:医用胶粘合切口法吻合切口是一种安全、有效、使用简便的吻合切口方法.
作者:周建峰;易军;王浩 刊期: 2009年第04期
患者男,72岁,心功能不全入住本院心内科.8年前曾行脾切除手术.PLT-直维持在80×109/L.实验窒检查:WBC9.1×109/L,N 0.46,L 0.32,M 0.14,E0.76,B 0.09;RBC 3.9×1012/L,Hb 126g/L,MCV 99 F1,MCHC 330 g/L,RDW 16%;PLT 19×109/L(1次),PLT 5×109/L(2次),CK 122 IU/L,CK-MB 13 IU/L,LDH 265 IU/L,粪便隐血试验阴性,尿常规正常,痰培养无致病菌生长,皮肤无出血点.手工计数PLT 70×109/L,和仪器测定相差甚远,血涂片镜下观察可见大量大血小板存在.
作者:沈志红 刊期: 2009年第04期
患者男,72岁,因反复呕血、黑便5年,再发1 d于2008年8月15日入院.5年前患者因呕血、黑便于当地医院住院治疗(具体诊治不详).2008年2月因黑便于当地医院查胃镜示幽门管溃疡、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并出血,治疗后出血停止.2008年4月因呕血、黑便于我院消化科查胃镜示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因内科止血治疗效果不佳转外科行胃大切+十二指肠旷置术,术后查部分活化凝血酶原激酶时间(APTT)46.5~55.2s,因冉次出血予介入栓塞治疗后出血停止.2008年5月因黑便于我院消化科住院,查APTT 42.9 s,治疗后出血停止.既往有高血压病史.入院查体:T 36.6℃,P120次/min,BP 110/70 mmHg,神志清楚,重度贫血貌,浅表淋巴结未扪及肿大.双肺阴性,HR 120次/min,律齐,腹软无压痛,肝脾肋下未及,移动性浊音阴性,肠鸣音5次/min.
作者:姜志茹;王汐;刘莉;丁欣;赵雷;陈晓敏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探讨组织型转谷氨酰胺酶(tissue tansglutaminase,tTG)在皮肤增生性瘢痕中的作用.方法:免疫荧光检测来自整形患者的增生性瘢痕和正常皮肤tTG的底物纤维连接蛋白(fibronectin,FN)的含量,免疫组化检测增生性瘢痕皮肤和正常皮肤tTG的含量,免疫印迹检测增生性瘢痕皮肤和正常皮肤tTG的含量,SDS电泳DNSC荧光显色测定tTG的活力.结果:(1)免疫荧光显示,增生性瘢痕皮肤tTG的底物FN的含量较正常皮肤显著增高(P<0.01);(2)免疫组化显示,增生性瘢痕真皮组织tTG含量较正常皮肤显著增多(P<0.01):(3)免疫印迹显示,增生性瘢痕组织tTC含量较正常皮肤明显增多(P<0.01);(4)增生性瘢痕组织tTG活性高于正常皮肤组织(P<0.05).结论:增生性瘢痕形成过程与底物(胶原、FN)增加、tTG含量增多、活性增强、交联过度有关.
作者:章伏生;陆树良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通过对舟山群岛渔民胃镜检查患者分离胃黏膜幽门螺杆菌(Hp),对Hp克拉霉素的耐药情况和耐药基因进行研究,指导合理使用克拉霉素治疗却.方法:取188份胃镜活检标本,却培养后对188株Hp临床分离株采用E-test法行克拉霉素药敏试验.对17株克拉霉素耐药和3株敏感的Hp23S rRNA全基因序列和3株标准序列进行比对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胃炎患者Hp培养阳性率为26.5%(27/102),溃疡患者培养阳性率为48.7%(38/78),胃癌患者培养阳性率为25.0%(2/8),溃疡患者Hp培养阳性率明显高于胃炎患者和胃癌患者.67例Hp菌株克拉霉素耐药23株.占34.3%(23/67),敏感株44株,占65.7%(44/67).胃炎患者、溃疡患者和胃癌患者克拉霉素耐药率分别为29.6%(8/27)、36.8%(14/38)和50.0%(1/2).17株克拉霉素耐药Hp菌株2143位点A>G突变率为29.4%,2182位点C>T突变率为11.8%:新的突变点C588U在6株耐药株中出现,而且该6株茵未见其他已知突变.结论:舟山群岛渔民溃疡患者Hp培养阳性率和克拉霉素耐药率明显高于胃炎患者.本地区分离的克拉霉素耐药Hp菌株C588U变异点可能是克拉霉素耐药新的突变位点.
作者:汤武亨;曹春宇;李松财;金海;陈国光 刊期: 2009年第04期
上前牙外伤常引起牙体折断,常见为冠折、根折以及冠根联合斜折.传统治疗方法是将折断的牙冠拔除,保留牙根,完善根管治疗后作桩核冠修复.笔者自2005年来采用纤维桩行自体断冠的即刻再接,一次性保存患牙(即不分离断冠一纤维桩自体牙冠再接-即刻粘接修复冠根斜折)的治疗,全鄙保存患牙13颗,取得满意临床效果,现将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张尚伟;何应文;韦雅均;罗坊栽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探讨p53遗传背景不同的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细胞株中p53凋亡刺激蛋白(ASPP)家族的表达和调节.方法:应用荧光定量RT-PCR方法检测细胞株中ASPP的mRNA表达以及应用Western blot检测ASPP蛋白含量,MTT法检测不同细胞对抗肿瘤药物的敏感性.结果:顺铂处理后NCI-H157细胞株的IC50值是3.7μg/mL,A549的IC50是10.48 μg/mL.NCI-H157细胞株中ASPP1、ASPP2 mRNA平均表达量分别是A549的2.66倍(P=0.002)和6.98倍(P=0.03).NCI-H157细胞株ASPPI、ASPP2蛋白表达量分别是A549的1.33倍和1.24倍.结论:ASPP家族在突变型NSCLC细胞株中的表达比在野生型细胞株中高,ASPP家族表达和肺癌细胞对抗肿瘤药物的敏感性有关.有望成为抗肿瘤治疗的新的分子靶点.
作者:李士军;张明霞;张明芳;肖晓光;施广霞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研究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肝功能损伤及肾功能不全的发生率,探讨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肌酐(Cr)水平的变化及与心功能变化的关系.方法:收集288例CHF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NYHA心功能分级将患者分为心功能Ⅰ、Ⅱ、Ⅲ、Ⅳ级组,计算各组肝功能损伤、肾功能不全发生率,探讨ALT、Cr水平的变化及其与心功能分级的关系.结果:CHF患者肝功能损伤、肾功能不全的发生率分别为42.0%、38.5%.并且随着心功能分级的升高.肝功能损伤、肾功能不全患病率也在升高;随着心功能的恶化,血清ALT、Cr浓度在升高,且4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CHF患者中肝功能损伤、肾功能不全相当普遍,随着NYHA心功能分级的升高,肝肾功能在恶化.
作者:夏邦俊;袁先琢;张祥宝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利用pGenesil-1质粒构建靶向sunrivin基因的2个短发夹RNA(short hairpin RNA,shRNA)表达载体.方法:设计2对shRNA,GC比在40%-55%之间,进而应用BLAST软件进行同源性剔除,保证所得shRNA序列靶向survivin基因,分别克隆至带有U6启动子的质粒pGenesil-1中,构建质粒表达载体,转化大肠杆菌DH5α菌株扩增.提取质粒,酶切鉴定后测序分析.双酶切重组质粒进行酶切鉴定.结果:成功构建靶向survivin基因的2个shRNA质粒表达载体.经双酶切鉴定及质粒测序结果完全符合设计要求.结论:经鉴定设计的2条shRNA已成功连接于质粒上,可以应用于进一步RNA干扰试验.
作者:熊英;郭文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通过比较腰-硬联合麻醉(CSEA)不同穿刺间隙在剖宫产中的麻醉效果,以探讨CSEA的合适间隙.方法:选择ASA Ⅰ~Ⅱ级.剖宫产患者60例,分成两组,每组30例,均行CSEA麻醉,A组采用L3/4间隙,B组采用L2/3间隙.两组穿刺成功后.蛛网膜下腔注入0.5%布比卡因(0.75%布比卡因2mL+10%葡萄糖液1 mL)1.8mL.0.2 mL/s注入.给药后用针刺法测定感觉阻滞平面,给药后15 min,阻滞平面未达T6水平者,经硬膜外注入2%利多卡因.麻醉期间连续监测血压、心率、脉搏、血氧饱和度和心电图,观察并记录给药后15 min脊麻平面、麻醉效果、并发症的发生率及新生儿1 min和5 min的Apgar评分.结果:15 min脊麻平面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两组间麻醉效果无明显差异,B组低血压、恶心呕吐发生率高.结论:CSEA采用L3/4间隙,在剖宫术中既能达到满意的麻醉效果,又能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作者:王响林;胡伟良;原桂华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研究结缔组织生长因子的mRNA在细菌感染导致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大鼠肺组织中的表达.方法:以适量肺炎链球茵反复经气管穿刺注射感染大鼠,制作大鼠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模型,在感染后的不同时间段处死大鼠,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对大鼠肺组织中结缔组织生长因子的mRNA表达情况进行研究.结果:生理盐水对照组结缔组织生长因子mRNA的表达明显低于肺炎链球菌组(P<0.01).同时,肺炎链球菌组结缔组织生长因子mRNA的表达随着细菌感染时间的增加而升高(P<0.01).结论:大鼠长期反复细菌感染可诱导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其机制可能和结缔组织生长因子表达上调有关.
作者:文文;赖国祥;李子龙;柯龙凤;张亚彬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研究全身用糖皮质激素(甲基强的松龙)在5岁以下哮喘惠儿急性发作中的作用.方法:把86例5岁以下哮喘急性发作的惠儿按病情程度分为轻、中、重3组,每组再随机分为使用全身用甲基强的松龙组(A组)和不使用全身用甲基强的松龙组(B组),对每组达到显著疗效所需时间进行比较.结果:轻度组中A、B两组达到疗效显著所需时间分别为(4.50±1.17)d和(4.69±1.03)d,差异无显著性(t=-0.437,P>0.05);中度组中A、B两组达到疗效显著所需时间分别为(6.15±1.18)d和(7.13±1.36)d,两组差异有显著性(t=-2.300,P<0.05);重度组中B组有72.7%的惠儿需要在治疗2 d后加用全身用甲基强的松龙.故取消该组研究.结论:全身用糖皮质激素在急性发作呈中、重度持续状态的5岁以下哮喘患儿中具有良好的疗效,但是考虑到它的副作用,仍建议临床医师要慎用,并尽量缩短疗程.
作者:魏金芬 刊期: 2009年第04期
1987年法国医生Philippe Mouret完成世界上第1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以来,腹腔镜手术得到了迅速、广泛的发展.腹腔镜技术运用于直肠恶性肿瘤的治疗,只有10余年的历史.由于手术器械的更新和手术技术的提高,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在技术上成为可能,在肿瘤的根治性、手术时间以及近期疗效等方面均与传统开腹手术相似.腹腔镜直肠癌手术具有创伤小、术后疼痛轻、肠道功能恢复快、能较早进食和恢复活动、不增加围手术期并发症、住院时间短等优点.下面就腹腔镜辅助下中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的相关问题做一总结.
作者:庄晓泉 刊期: 2009年第04期
自2002年来,我们采用肛窦切开同时切开切断部分内括约肌及单纯肛窦切开治疗肛窦炎58例.现将疗效观察及治疗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李玉;王金华;张玲;张家光;常峨 刊期: 2009年第04期
资阳市雁江区人民医院于2004-2007年对13例肝癌并肺转移患者经右胸单切口通过膈肌切除肝内转移灶,治疗效果良好,该手术径路值得探讨,现总结如下.
作者:阳燕春;欧阳彦成;马天波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观察术中利用一次性皮肤伸展技术缝合修复四肢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2001年5月至2007年12月,采用一次性皮肤伸展技术缝合修复19例四肢创伤等原因引起的软组织缺损患者.男14例,女5例.年龄21~68岁,平均37.8岁.软组织缺损原因,创伤11例,褥疮5例,肿瘤切除3例.皮肤缺损范围10.0 cm×5.0 cm~12.0 cm×10.0 cm.结果:19例患者术中经一次性皮肤伸展后可直接缝合创面两侧皮肤而完全修复创面.术后15~21 d拆线.17例创口Ⅰ期愈合,1例拆线过早,有两针裂开,1例局部创口皮缘坏死,该2例经换药2周后愈合.结论:术中利用一次性皮肤伸展技术缝合修复创面是治疗因张力较大而无法直接缝合的四肢皮肤创面的一种较好的选择.
作者:何登伟;朱烨;俞伟杨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讨论脊枉后路椎弓根系统内固定并胸廓成型治疗先天性特发性脊柱侧弯畸形,术前各项健康指导的锻炼与准备.在术中及术后护理中的应用.方法:对2006年7月至2008年3月收治了15例先天性特发性脊柱侧弯患者.术前通过心理指导、术中唤醒指导、卧位的指导、牵引的指导、呼吸功能指导以及肢体训练.结果:术前各项健康指导功能锻炼的准备,为术中的手术顺利进行、术后预防并发症的发生以及机体功能的恢复起到了有效的作用.结论:15例患者在整个手术治疗过程能积极配合术前的功能锻炼、术中术后的功能检查和应用,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作者:李正兰;李志钢 刊期: 2009年第04期